① 安徽省定遠縣哪幾個鎮相對經濟發達些,我是跑化工業務的!
定遠東部:池河鎮、藕塘鎮。
定遠西部:爐橋鎮、永康鎮。
定遠南部:張橋鎮、吳圩鎮。
定遠北部:范崗鎮、齋朗鄉。
PS:朱灣鎮可以考慮考慮~~~~
1.定城經濟區:以定城縣城為中心,包括定城、倉鎮,共2個鄉鎮,總人口約40萬人,總面積約750平方公里。定城鎮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省級定遠工業園區為依託,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質量名優的工業、鄉鎮企業,逐步形成特色工業園區,是全縣招商引資的重要載體。
2.西部經濟區:以爐橋鎮、永康鎮為中心,包括爐橋、永康、西卅店、朱灣,共4個鄉鎮,總人口約30萬人,總面積850平方公里。工業方面形成四個工業園區,鹽化項目工業園區、鹽化項目配套的化工工業園區、爐橋鎮綜合加工工業園區、安徽長江鹽化、東升鹽化、東興鹽化工業園區,建成安徽省重要的化工基地。
3.東部經濟區:以池河、藕塘為中心,包括三和、池河、藕塘,共3個鄉鎮,總人口約25萬人,總面積約860平方公里。以池河為中心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池河工業園,大力發展市場,將池河建成工貿重鎮,以藕塘為中心大力發展紅色旅遊業、開發利用山區資源。
4.南部經濟區:以張橋為中心,包括張橋、吳圩、連江、二龍,共4個鄉鎮,總人口約15萬人,總面積約530平方公里。以張橋工業園區為載體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綜合製造業。以吳圩為中心發展服務於農業的集市貿易。
② 景點多且門票不要錢的安徽小縣在哪個位置
肥東縣,為安徽合肥下轄縣,地處皖中腹地,因位於合肥的東部而得名,東望南京、南濱巢湖,且境內交通便利,高速公路里程在安徽處於首位,素有“合肥東大門”之稱。肥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縣城,且自然風光秀美,早在唐代時就有眾多的文人墨客來此游歷,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③ 安徽定遠縣屬於哪個市
定遠縣位於安徽東部,隸屬滁州市。東距南京130公里,南距合肥90公里,西距淮南60公里,北距蚌埠70公里,處於南京、合肥淮南、蚌埠之中心。定遠總面積2998平方公里,轄16鎮6鄉,是皖東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縣。
定遠古有「境連八邑,衢通九省」之譽,現仍為中國南北要沖。京滬高速鐵路、淮南鐵路貫穿境內,京台高速公路橫跨境內。定遠素以農業大縣著稱,1987年被列為國家瘦肉型豬基地,1996--2009年連續14年躋身安徽省畜牧生產十強縣行列,2011年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定遠還是全國商品糧油大縣、全國岩鹽資源大縣、全國石膏資源大縣,全國百個紅色旅遊基地之一,安徽三大化工基地,也是亞洲最大的鹽化工基地。
④ 安徽亳州有哪幾個縣
安徽亳州有三縣一區,分別是蒙城縣、渦陽縣、利辛縣和轄譙城區,譙城區為亳州市政府所在地,亳州城市規劃區總面積572.77k_。亳州全市現有現代中葯、白酒、食品製造及農產品加工、汽車及零部件、文化旅遊、煤化工及新能源、電子信息、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勞動密集型裝備製造等十大產業。
亳州是安徽省下轄地級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北部與河南省商丘市相接、西部接壤河南省周口市,南部接壤安徽省阜陽市、東部接壤安徽省淮北市、蚌埠市 。
亳州位於東經115°53′~116°49′、北緯32°51′~35°05′,呈東南西北向斜長形,長約150公里,寬約90公里。
亳州是全球最大的中葯材集散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中原經濟區成員城市,皖北旅遊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優秀旅遊城市。蒙城縣,隸屬安徽省亳州市,地處淮北平原中部,位於安徽省西北部,亳州市東部,東鄰蚌埠市懷遠縣,西靠亳州市利辛縣、渦陽縣,南接淮南市鳳台縣,北接淮北市濉溪縣,介於北緯32°55′29″—33°29′64″,東經116°15′43″—116°49′25″之間。蒙城縣總面積2091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下轄3個街道、12個鎮、2個鄉。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蒙城縣常住人口為1101640人。 [43]
蒙城縣為安徽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5] 、莊子故里 [6-10] 、中國楹聯之鄉 [11] 、安徽省硬筆書法之鄉 [12] ,也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13] 、全國文化工作模範縣 [14] 、全國科普示範縣 [15] 。2018年8月,安徽省政府批准蒙城縣退出貧困縣。 [16] 2020年5月,被列入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17] 2020年6月,經中央依法治國委入選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名單。 [18]
渦陽歷史悠久,春秋時期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即誕於渦陽縣閘北鎮鄭店村 [2] 。
利辛縣,隸屬於安徽省亳州市,位於亳州市南部,北鄰渦陽縣,東靠蒙城縣,南至淮南市的鳳台縣、阜陽市的潁上縣,西接阜陽市的潁東區和太和縣。總面積2005平方千米。 [21] 2019年,利辛縣下轄20個鎮、3個鄉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利辛縣常住人口為1187254人。 [19]
利辛縣境內有伍奢冢、禪陽寺、陰陽城、紀家塔、節孝坊等古遺址。清音戲、拉魂腔、淮北大鼓及展溝九曲黃河燈陣被列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⑤ 來安縣屬於哪個省哪個市
來安縣屬於安徽省滁州市。
來安縣地處安徽省東部,環鄰安徽省天長市,滁州市琅琊區、南譙區,明光市和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南京市六合區,浦口區。全縣轄新安鎮、半塔鎮、汊河鎮、水口鎮、舜山鎮、雷官鎮、施官鎮、大英鎮、張山鎮、楊郢鄉、三城鎮、獨山鎮12個鄉鎮,縣經濟開發區、汊河經濟開發區兩個省級經濟開發區。
特色
來安產業特色鮮明,初步形成了精細化工、軌道交通裝備、文具禮品、農副產品深加工、新能源等特色產業集群。縣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定位為國家級文具產業基地、省級硅能產業基地和「大滁城」重要的加工製造業基地;汊河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100平方公里,定位為省級車輛配件加工製造基地和商貿物流總部基地。
⑥ 請查找安徽蚌埠地區一個電話,0522----3011645,具體在哪個縣
樓上的回答有錯!301開頭的電話一定是龍子湖區的。如果是 0552-3011645 的話,蚌埠301開頭的電話在龍子湖區,具體方位應該在鳳陽東路1號--300號之間,在蚌埠肉聯廠---蚌埠鉛筆廠之間的范圍
⑦ 安徽省哪幾個市有化工園區急用!麻煩!
肥東,阜陽,宿州,公交車,3路車,12路車收費站下安慶,天長,如果在東門車站到皖東化工廠,最好坐計程車去,走萬壽北路比邱家灣路程要省將近一半,大約幾公里就到白塔河大橋(也就到化工廠了)
⑧ 安徽宣城績溪 和 安徽六安金寨 兩縣兩個縣哪個好點(請知情人士回答)
我來給你一一回答:
工業企業:
績溪,是全國科技先進縣、農村電氣化縣和造林綠化百佳縣,縣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工業經濟已形成了絲綢、機械、輕工、建材、化工五大支柱。
金寨縣:以旅遊產業為主,工業經濟水平低。
收入水平:績溪縣2010年全年完成生產總值32億元以上,比上年增長14%以上;財政收入5.41億元,增長42.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3億元以上,增長3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97億元,增長19.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0%以上。金寨縣 到2010年12月底全縣完成財政收入40000萬元,同比增收4500萬元,增長29%,完成年初預算的112.7%。建議將全縣財政收入預算調整為40000萬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8023萬元,比年初預算增加3150萬元。
消費水平:績溪縣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消費水平不斷提高。金寨縣消費水平居中。
人文底蘊:績溪縣徽州六縣之一,徽州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被稱為「徽廚之鄉」,「無徽無成鎮,無績不成街」2005年9月 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國徽菜之鄉」榮譽稱號 2007年3月18日 被國務院評為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007年5月21日 被聯合國確認為「國際綠色產業示範區」 2008年5月30日 奧運火炬來到績溪 。金寨縣:板栗之鄉,全國第二大將軍縣。
區位優勢:績溪縣:績溪縣西與黃山區、歙縣、旌德縣接壤,東與浙江省臨安市交界,南與歙縣相連,北與宣城市寧國市、旌德縣毗鄰。金寨縣:金寨縣位於皖西邊陲、大別山北麓,地處三省七縣二區結合部,。
交通情況:績溪縣:績黃高速,績寧高速,皖贛鐵路,京福高鐵。
發展:績溪是老胡家鄉,經濟發展迅速,投資潛力大,以後隨著經濟的發展,將成為中國縣級城市最大的交通樞紐金寨這些都是不能比的。
總之,績溪縣的投資不會讓你失望。
2010年安徽省人均GDP排行,績溪縣排名第二十五位,金寨縣排名第四十九位。這個數據請看該網址:http://apps.hi..com/share/detail/30954555。
績溪正在飛速發展,是我的驕傲。!!!!!!!!!!1
我是徽州績溪人。
⑨ 安徽定遠縣有多少個鄉鎮都叫什麼名字
定城鎮是定遠縣委縣政府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居全縣中部略偏北,位於東經117°40′,北緯32°32′。1959年定為建制鎮。1990年轄8個居委會8街9路10巷30段,兩個行政村,10個生產隊,9個自然村;9336戶,總人口42031人,其中農業508戶1770人;總面積為6.9平方公里。
定城是江淮之間的古老重鎮,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史上有九省通衢之稱。在中國幾次南北大分裂中,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定城歷史悠久。唐天寶四年(745年),定遠縣治遷至定城,此後1200多年,歷經數朝代,縣治基本未動。宋嘉定四年(1211年)始築城池。元明清時城池因戰爭和洪水屢遭破壞,先後修復10餘次。民國28年日本飛機轟炸定城時,城池全部被毀。明代鼎盛時,城內名勝古跡頗多,著名的有董槐墓、魯肅祖母墓、戚繼光亭、巽峰閣、西禪寺、文峰塔等。風景區花園湖,更是景色宜人。那時市容整齊,商埠林立,商賈雲集、市場繁華,成為江淮之間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清末和民國年間遭幾次大的戰爭破壞,文物古跡破壞殆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定遠已是一片衰微破敗的景象。3 ]/ l8 q+ T$ f" j$ N' n! z
新中國誕生後,定城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市政建設日新月異,經濟建設成績卓著,文化設施日臻完善。中共歷屆縣委和人民政府對定城的街道、供電、電訊、供水等方面設施的建設,十分重視。新建設和整修街道30餘條,新辟的曲陽大街縱貫舊城區中部,成為城鎮的主軸。新大街寬廣平坦,全長1700多米,寬33米。1986年之前曾被譽為皖東地區第一大街。大街兩旁,新建的樓房鱗次櫛比,人行道上綠樹成蔭,過往車輛川流不息,街上行人熙熙攘攘,呈現出一派現代都市的繁榮景象。經多次改造後的東西大街面貌一新,使傳統的商業大街勃發生機,商鋪攤點密集有序,四方客商比肩接踵。東、西大街與曲陽大街形成「十」字形構架,其它各街道與其連接貫通,形成整齊通暢的街道網路。1950年6月,定城結束了無電的歷史。1969年定城與淮南電網溝通,1981年110千伏的變電所建成,基本滿足了本城的生產生活用電。電訊事業發展迅速,1990年有四路插報機一部,短波收發信機兩台,縣直機關專用傳真機一部。自動式電話800多門,可直撥城內各單位。1974年建庫容1770萬立方米的城北水庫,使定城用水水源有了保障,兩年後,自來水廠建成,解決了定城鎮長期缺水的困擾。1990年已鋪設供水管道1.6萬米,90%以上的企事業單位,80%以上的居民開始飲用自來水。經過30多年不懈努力,已形成良好的市政設施,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較理想的環境。% w6 P8 b: l* f" T5 k9 n h! \
定城鎮的工業特點是:底子薄、起步晚、發展快。建國前,定城處於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環境中,沒有真正的現代工業,僅有碾坊、油坊、磨坊、糟坊等加工作坊30餘家。這些作坊工具簡陋,全靠人力作業,且生產規模很小,多者一、二十人,少者3—5人。手工業多為鐵、木、泥水、縫紉等匠鋪,常為家庭成員或師徒三五人組成。新中國成立後,現代工業開始起步,一批機械化工廠相繼建立,但發展十分緩慢。改革開放後,定城工業開始快速發展。形成了以全民所有制工業為主導,全民、集體、私營多種所有制並存的地方工業體系。至1990年底,在城的縣屬工業企業63個,滁縣地區直屬中型企業1個(石膏礦)。全鎮企業總數1351個,其中鎮辦工廠19個,校辦工廠3個,鎮屬羽絨廠、化工廠、麻紡廠、修配廠、汽酒廠、醬醋廠等十餘家工廠已初具規模,形成各自的定型產品。1986年底新建的定遠羽絨廠,全部採用國內先進設備。至1990年底,鎮屬工業企業固定資產已達939.78萬元,工業年產值3311.52萬元,年利稅 581萬元。
定城鎮農業規模很小,僅轄兩個農業行政村,共有1770人,耕地573畝,以蔬菜生產為主。近年來由於大量採用蔬菜大棚等新技術,單位面積產量大幅度提高。尤其是長青村,已成為定城6萬多人口的蔬菜供應地。兩村人多地少,大部分勞動力已轉向城市的工商業,純農業產值很小,城郊農民的實際生活水平已達到或超過城鎮職工的生活水平。1990年人均純收入已超過千元。2 k" I0 n6 i6 e. H
定城古為商業重鎮,解放前曾數度興衰,建國前夕市場蕭條,商品奇缺。建國後的商業,隨經濟政治形勢的變化而曲曲折折,真正進入空前繁榮和持續穩定發展的階段,是1978年以後。在發展商品經濟的大潮 中,定城鎮商店林立,攤點密布,市場活躍、購銷兩旺。國營商業、集體商業和個體商業三者共存共榮。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物暢其流的商業網路。據1989年統計,在城的全民商業單位113家,集體商店155家,個體商業1340戶,商品零售總額5778萬元。
定城公路四通八達,合(肥)蚌(埠)、定(遠)滁(州)、定(遠)明(光)、定(城)爐(橋)四條主幹公路通向四方。每天都有班車通往南京、合肥、淮南、蚌埠、滁州等省內外大中城市。縣內已形成了以定城為中心的鄉村公路網,可與53個鄉鎮相通,每天均有客車往返。
建國後,定城的教育、衛生、文化和體育事業有了長足進步。現城內有完全中學兩所,高級工商職業中學、教師進修學校、衛校、業余體校各一所,小學6所,幼兒園7所。在校的中小學學生8051人,其中中學生4150名,中小學教職工451人,磚瓦及混合結構的校舍36744平方米,一、二中近年來每年向大專院校輸送300名左右新生。在城醫院3所,病床365張,有醫務人員447人。縣醫院、中醫院配置有良好的醫療設備。文化體育設施有:新華書店、文化館、圖書館、檔案館、影劇院、體育場、廣播電台、電視台、游藝室、錄相放映室等,為城鎮居民提供了較好的文化娛樂場所。
⑩ 安徽省 滁州市 來安縣 塔山中路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是在縣城還是鄉鎮 如果是在鄉鎮屬於哪個鎮
在縣城,屬於新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