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多少年變成文化強國

多少年變成文化強國

發布時間:2022-05-25 16:02:19

① 到2035年我國要建成什麼樣的國家

到2035年我國將建成文化強國

這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來,黨中央首次明確了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

根據規劃《建議》,到2035年,我國將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根據規劃《建議》,到2035年,我國將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什麼是文化強國

1、文化強國字面意思就是在文化上強大的國家,主要表現為對內表現為文化自信,對外表現為對其他民族有較強的吸引力。文化的自信和吸引力,從根本上說,來自文化的先進性。

2、文化強國的文化,總是能引領時代進步的潮流,代表人類文明未來的發展方向。文化強國的國民,對自身文化的歷史傳統總是感到自豪和自信,有了這種自信,我們就不會因為暫時的困難和挫折而喪失信心,更不會因為別人的批評和指責而無所適從。

② 中國是文化大國還是強國

中國不是文化強國,中國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文化大國。我們擁有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化源泉,我們擁有世界上規模的文化創造主體,我們擁有世界上勁的文化發展動力,所以被稱為文化大國,當之無愧。

文化大國不等於文化強國,中國是文化大國,但不是文化強國。文化強國還有一個基礎性指標,即國民素質相對比較高。這種素質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等,它直接決定一個國家各方面發展水平,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文化發展水平最直觀的指標。

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

中宣部副部長王曉暉: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從戰略和全局上做了規劃和設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確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這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文化強國以來,中央首次明確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

③ 2035年文化要基本實現什麼

到2035年,我國將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規劃《建議》還專門用一部分對文化建設進行部署,指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並從三個方面入手,部署了未來文化建設的重點任務。

一是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具體任務包括,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網路文明建設等。

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如強調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推動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等。

三是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包括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規范發展文化產業園區,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創新推進國際傳播等。

④ 從2020年到2035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奮斗目標是什麼

一、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三、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五中全會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從戰略和全局上作了規劃和設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這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來,黨中央首次明確了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全會《建議》還專門用一個部分對文化建設進行了部署,提出今後文化建設的基本思路,部署了三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4)多少年變成文化強國擴展閱讀: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把文化建設提到了很重要的地位,特別是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並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進入新發展階段以後,將對文化建設提出更高要求,文化的作用也會進一步凸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現代化,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就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

⑤ 文化強國的三要素是什麼

文化強國的三要素是強基、鑄魂、壯隊伍。

文化強國,對於每一個中國企業和個人來說,都將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它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國民生活質量全面提升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強國戰略,從大的層面講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通過創新與創造進一步解放文化生產力。

(5)多少年變成文化強國擴展閱讀:

文化強國為文化要素市場建設指明方向,打通資源屬性與資產屬性的界限,在文化權益的問題上明晰管理,加快完善版權法律政府體系、提高版權執法監管能力等問題也將有望被重申和提及。

打造精品文化品牌,而鼓勵文化內容生產方面,強調文化創意的提升、文化品牌的樹立,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市場號召力的知名產品品牌、服務品牌和企業品牌。

⑥ 2035年我國將建成什麼樣的強國

到2035年,我國將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規劃《建議》還專門用一部分對文化建設進行部署,指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並從三個方面入手,部署了未來文化建設的重點任務。

1、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具體任務包括,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網路文明建設等。

2、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如強調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推動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等。

3、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包括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規范發展文化產業園區,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創新推進國際傳播等。

⑦ 文化強國戰略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是2011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提出建設「文化強國」長遠戰略。全會研究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認為總結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豐富實踐和寶貴經驗,研究部署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對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⑧ 中國是文化大國但不是文化強國,就此談談你的理解。急需這個題目的論文。八百字左右就好。急

隨著我們國家的GDP日益增長,我們與國外的交流合作與日益廣泛,國與國之間的文化碰撞不可避免,我們的政府很想向國外輸出我們的文化。但是我們國家還不是文化強國,只是文化大國,要想成為向美國那樣有著全球影響力的國家,我覺得這要比我們的GDP超過他們還要困難。為什麼我們不是文化強國呢?我覺得原因有三:
首先,我們國家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文明,這是不爭的事實,成了我們驕傲的資本。然而然而古人沒有想到他們的後代會這么沒有進取心,我們現在和國外打交道時還扛著老祖宗的四大發明和孔孟之道去與之炫耀。這都多少好年了,我們一直還在吃祖宗留給我們的剩飯。我們缺少的是創新和人才。
其次,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如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一樣。一個人的性格如同一個國家的文化。中國人的性格就是朴實勤勞但不好的就是太保守,屬於內向型;一個活潑開朗性格外向的人影響力總會比一個內向的影響力大吧!美國就是這樣的一個性格外向的「人」。總所周知,美國的文化很通吃,三大片打天下:一是好萊塢大片;二是肯德基麥當勞薯片;三是打著自由民主的幌子。中國的文化主要便現在怎樣處理人際關系,國家與民之間關系以及修身養性。但是有一點不好的是中國太注重於禮儀了,我在大學上過的政治課上,老師說過的一句話我非常贊同:文化和道德的目的是為人們的行為去服務的。但是太過於注重文化和道德,就會變成行為去為文化和道德服務了。中國便是這種情況。中國因其悠久的歷史而創立悠久文明的文化。但是,我們的古代文化有很過很多的糟粕,我甚至認為它對中國的影響不亞於先進的。比如對女性的輕視甚至虐待,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女性是沒有一點的權力的——除了生孩子。什麼「三從四德」,「男尊女卑」以及裹腳等等等等。釋迦摩尼創立的佛教里有「眾生平等」,耶穌也說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可見人人平等是人們公認的最基本的道義。說到這里也許有人會說:「這個世界上永遠不會出現人人平等的,因為我的工資永遠也達不到房地產商的高度。」這里說的人人平等是指人一出生就與生俱來的一些權利。而中國古代的男尊女卑可以說是人性的泯滅。要知道,這種現象一直持續了幾千年。直到現在,重男輕女不僅還存在,而且還很嚴重。
最後一個是中國的教育制度,我們的孩子一出生就已經被父母及社會訂好了路,上小學,好好學習;上初中,天天向上,上高中,更好好向上;總之,一切為了考試,高分才是硬道理。就是因為這樣沒有注重啟發啟迪的教育方式使得學生的思維變得死板。學生沒有創新,國家談何創新;
至於我們的文化會不會隨著我們的GDP的增長而蒸蒸日上,或者我們以後的幾個世紀和老外談文化還是用到「四大發明」?我不得而知。

⑨ 什麼是文化強國

文化強國字面意思就是在文化上強大的國家,主要表現為對內表現為文化自信,對外表現為對其他民族有較強的吸引力。文化的自信和吸引力,從根本上說,來自文化的先進性。
文化強國的文化,總是能引領時代進步的潮流,代表人類文明未來的發展方向。文化強國的國民,對自身文化的歷史傳統總是感到自豪和自信,有了這種自信,我們就不會因為暫時的困難和挫折而喪失信心,更不會因為別人的批評和指責而無所適從。
(9)多少年變成文化強國擴展閱讀
文化強國標志:
一是國家文化軟實力大幅提高。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全體國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協同發展;
適應人民需要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文化事業全面繁榮,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現標准化、均等化。
二是全社會的文化創新活力充分激活。
創新是文化的生命,文化領域運行的軸心原則就是不斷地自我復制,自我表現,自我創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如果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從而使創新文化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那麼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就可以通過創新轉變為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文化軟實力就會轉變成文化生產力。
三是文化產業的規模大幅提升,國際競爭力、影響力大幅提高,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影響力的文化企業和跨國文化產業集團,在世界文化產業發展中引領潮流。
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使其佔到GDP比重的8%—10%,文化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充滿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進一步完善。
參考資料: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洪曉楠:從文化資源大國走向文化強國
網路—文化強國戰略

⑩ 到2035年我國要建成什麼樣的國家

2035年中國將建成文化強國。根據規劃《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到2035年,我國將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規劃《建議》還專門用一部分對文化建設進行部署,指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並從三個方面入手,部署了未來文化建設的重點任務。

1、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具體任務包括,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網路文明建設等。

2、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如強調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推動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等。

3、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包括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規范發展文化產業園區,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創新推進國際傳播等。

2035年遠景目標內容:

1、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台階,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

2、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

3、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

4、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5、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閱讀全文

與多少年變成文化強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