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王氏文化生態園在哪裡

王氏文化生態園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5-26 08:35:35

❶ 王氏庄園的王氏庄園簡介

該庄園建築既不同於皇宮官府,又不同於一般民居,是我國北方居民建築的極品。故有「皇家建築看故宮,民間建築看腰山(王家)」之說。
保定腰山王氏庄園是中國古建築史上一處罕見的超規制清代城堡式民居建築群。庄園總佔地面積279畝,房屋1000多間,作為核心建築群的「仁和堂」是一個由10個四合院組成的大套院,成為異常珍貴的古建文物。庄園文化蘊含豐富,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書,又是一處難得的影視拍攝基地,從建國以來已先後拍攝《野火春風斗古城》、《天下第一樓》等多部電影電視劇。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AAA級景區。

❷ 王氏庄園的王氏庄園素食文化

大慈閣香油概況
大慈閣以「市閣凌霄」之美譽位居「上谷八景」之首,成為古城保定的象徵,故有「不到大慈閣,何曾到保定」之說。大慈閣自古為佛教聖地,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上曾有「通衢誰建凌虛閣,留與居人作偉觀」、「燕市珠樓樹梢看,祗園金閣碧雲端」、「不染菩提雲外出,行慈般若市中懸」等古詩句贊美大慈閣。
大慈閣香油始於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原產自大慈閣禪院內的香油坊。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在乾隆皇帝途經保定時,因機緣際會,大慈閣香油被乾隆皇帝欽點為御用膳食。
秉承古寺悠久歷史,大慈閣香油選料上乘、做工嚴謹,以精選芝麻為原料,利用小石磨採用特殊工藝加工製作,保持了芝麻香油的古樸風味。大慈閣香油「觀其色如琥珀,聞其香則沖鼻,饋親友為上禮」。
大慈閣香油以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優秀的內在品質飽經歲月洗禮,歷代薪火相傳,成為古城保定傳統素食文化之瑰寶。
大慈閣香油歷史
大慈閣香油坊歷史悠久,據載始建於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一直以來,大慈閣香油有「觀其色如琥珀,聞其香則沖鼻,饋親友為上禮」、「秉古寺之遺風,傳庄園之佳餚」之說。
這「秉古寺之遺風,傳庄園之佳餚」很容易引發人們探究的興致。這古寺是哪座寺廟?這庄園又是哪座庄園?這古寺和庄園今猶在否?這香油與古寺和庄園又有怎樣的聯系,這裡面又有怎樣的故事?
經考證,這里說的古寺就是保定大慈閣(也叫真覺禪寺),庄園就是保定腰山王氏庄園。
清代王錫袞受封於保定府後,開始在保定腰山建造王氏庄園。當時,在庄園後廚有一位姓何的小夥子,精明強干,手腳利索,白案紅案都很在行,技藝與眾不同。每天飯菜花樣層出,味道鮮嫩清香,老幼皆宜,眾人不免交口稱贊。王錫袞一家久居關外,長年戎馬生涯,無暇過多顧及飲食,再加之東北天寒地凍,食品種類不多,難得消受這中原內地的珍饈美味。何姓小夥子靠其出類拔萃的後廚技藝,甚得庄園主人喜歡,很快便當上了伙房的掌勺大師傅。
一日,王錫袞與管家談起後廚事,管家告訴他飯菜之所以味道獨特,除了菜品精細外,還緣於何姓小夥子用的小磨香油味道獨特。等到王錫袞把何姓小夥子叫到跟前問起這香油技藝的來歷,沒想到小夥子面露難色,幾番欲言又止。精明的王錫袞覺得這裡面定有隱情,經多方開導和一再追問,小夥子才吞吞吐吐述說起來。
原來,這何姓小夥子祖居易州,其祖先何伯祥曾經在元朝為官。在金朝末年,國勢日衰,河北一帶盜寇蜂起,局勢混亂。家在定興的張柔乘機聚眾結寨,招兵買馬,建立隊伍,族黨壯士紛紛響附,勢力很快擴大。他的行為和勢力引起金國中都經略使苗道潤的注意和贊賞,發現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招為朝庭所用,先是任命他為定興縣令,不久又提拔為青州防禦使。而此時,何姓小夥子的先祖何伯祥就在苗道潤麾下。後來,苗道潤被其副將賈瑀陷害,張柔怒傳檄苗道潤的部下,發誓為他復仇,這位何伯祥想方設法得到苗道潤所佩的金虎符,並把它進獻給張柔。於是,眾人就推舉張柔代行苗道潤的職權,這位何伯祥也一直跟隨張柔南征北戰。
蒙古兵出紫荊口,張柔率所部於狼牙嶺迎擊,馬倒被俘。蒙古人知道張柔的重大價值。遂許諾承認和保留張柔在金朝時的所有職務和級別,繼續維持他在河北一帶原有的「世侯」地位,對轄區繼續進行統治和擴充。即集軍事、行政、財政、監察等大權於一身。世侯的權力可以父去子繼,兄終弟及。在自己封地內還可以開設幕府,招賢納士。
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已被元蒙提拔為保州都元帥的張柔感到滿城臨近西山,地區狹小,又位置偏僻,對加強東部、南部廣大地區的統治和進一步發展壯大勢力很不方便。而東面的保州城,地處平原,又為南北要塞,戰略地位顯然要比滿城重要得多。這年春天,張柔移鎮保州,走進順天府這座荒蕪之城。他看好這塊風水寶地,開始了對保州城的重建和復興工作。由於工程浩大,費時長達數十年之久,動用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參加施工的勞力,除了軍隊、當地民夫之外,還有大批從南方來的工匠藝人。許多文人才俊因戰亂外逃,張柔就招賢納士,用為府中幕僚,幫助他運籌謀劃。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元好問撰寫的《順天府營建記》和文學家郝經寫的《臨猗亭記略》中都記載了重建後的保州城,規模空前,氣勢宏大,幽美宜人。在保州營建的過程中,恢復和新建15座佛寺,11座道院,4座神祠。重點創建了大慈閣,元好問《順天府營建記》說:「獨大慈閣出侯新意,尤為殊勝,金碧燦然,高出空際,唯燕中仁王佛壇成於國力,可等而上之耳。」大慈閣為官方寺廟,不同於普通寺廟。當時,何伯祥帶領部隊南征平定南宋,其弟何伯策曾經參與了大慈閣等寺廟的建築工作,並出任管理大慈閣等寺廟的官吏。
在元蒙時代,僧侶、道徒皆享有政治與經濟上的特殊優遇,寺廟可以獲取土地及經營射利。故此,大慈閣所有不僅限於土地、山林川澤,還兼營窖冶、作坊、典庫、浴堂、店舍、棧場等商業與手工業。在眾多行業中,何伯策及其家族在大慈閣名下經營的香油坊最為出名。其香油味道獨特,特色鮮明,久而久之,民間便呼其為大慈閣香油。
元朝滅亡後,明朝建立,鑒於何姓家族在元朝為官的經歷,為逃避打擊,他們在無奈之下流落到易州、完州等農村躲避災難。家道中落後的何姓家族,抱著「一招鮮吃遍天」的朴實觀念,一直傳承著小磨香油的技藝,在鄉間過著普通百姓的生活。但是,由於連年戰亂,何姓家族也是顛沛流離,居無定所,何姓小夥子為生活所迫只好投奔保定腰山王氏庄園成為庄園傭工。
王錫袞聽完這何姓小夥子的一番表述,不禁唏噓不已,世事無常,風雲變換!同時,王錫袞從他的經歷中發現了商機,香油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大有可為,也開始更多的關照何姓小夥子。王氏庄園發展很快,等到開始籌備香油坊時,已經人到中年的這位何姓小夥子自然而然成為大慈閣香油坊的大掌櫃。
日月既往,不可復追。但保定腰山王氏庄園秉承的大慈閣香油卻歷代薪火相傳,雖歲月滄桑變遷,但其古樸風味依舊飄香! 大慈閣素麵始於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原產自大慈閣禪院的齋堂,距今已有近八百年歷史。大慈閣素麵起源於大慈閣禪院,傳承於腰山王氏庄園。
大慈閣素麵屬於佛素范疇,即寺廟里的素齋,注重清淡、善巧。
大慈閣素麵有養眼之面、開胃之面、印心之面之美稱。
養眼之面:面相好是大慈閣素麵首個標准,大慈閣素麵強調外觀擺型、顏色搭配。面白、湯棕,配上綠菜、番茄、香菇,增進食慾。
開胃之面:主要在湯料的熬制,俗話說:面在味,味在湯,湯顯功。味道即王道,面湯要熬,輔以養生的枸杞、大棗、當歸、姜絲等味料,經過文武火數小時的交融煮制,輔料完全釋放湯中,濃醇深厚,形成大慈閣素麵獨具匠心之味!
印心之面:好面自有好滋味,大慈閣素麵之麵粉取自麥心而成,根根勁道爽滑,加之配以大慈閣自產的大慈閣香油、大慈閣麻醬做調味品其回味無窮! 大慈閣醬菜概況
大慈閣以「市閣凌霄」之美譽成為保定象徵,故有「不到大慈閣,何曾到保定」之說。大慈閣自古為佛教聖地,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慈閣醬菜始於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乾隆皇帝途經保定,因機緣際會,大慈閣醬菜被乾隆皇帝欽點為御用膳食。
大慈閣醬菜為傳統工藝醬制,做工精細、用料考究,其特點甜、咸、嫩、脆,醬香濃郁。
大慈閣醬菜購進原料,務求精良,不惜重價。如收購小紅蘿卜,論個給價,但必須保持嫩脆。收購韭菜花,則要鮮嫩的純花,不帶花籽、花鈴。但收購價格往往要高於普通韭菜花的一倍。這樣的原料製成的成品,質優則無柴,食之無渣滓。
大慈閣醬菜為保證口味純正,其售賣環節要求嚴格,醬菜要存放在醬缸內,售賣多少出缸多少,從出缸到顧客手中都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
大慈閣醬菜營養豐富、品種眾多,有大慈閣醬包瓜、大慈閣醬八寶菜、大慈閣醬黃瓜、大慈閣醬子蘿、大慈閣醬地露、大慈閣醬五香疙瘩頭、大慈閣醬花生仁等三十個品種。其形狀有條、絲、丁、角、塊、片,顏色呈醬黃色或金黃色。
上述各種醬菜可以簍裝、瓶裝、袋裝或再配以醬杏仁、醬核桃仁等輔菜製成什錦醬菜,其風味古樸,色、香、味、形具佳。
數百年來大慈閣醬菜既保留了自己北方風味的優良傳統,又逐步吸收南方醬菜特長,形成自己獨有的生產工藝,始終保持著甜、咸、嫩、脆,醬香濃郁的老輩子口味。
大慈閣醬菜歷史
大慈閣醬園的創始人是元朝蔡國公張柔部將、元朝易國公何伯祥之弟何伯策。
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時任元朝保州都元帥的張柔移鎮保州(保定),開始對保州城的重建。當時,何伯祥帶領部隊南征平定南宋,其弟何伯策曾經參與了大慈閣等寺廟的建築工作,並出任管理大慈閣等寺廟的官吏。
在元蒙時代,僧侶、道徒皆享有政治與經濟上的特殊優遇,寺廟可以獲取土地及經營射利。故此,大慈閣所有不僅限於土地、山林川澤,還兼營窖冶、作坊、典庫、浴堂、店舍、棧場等商業與手工業。在眾多行業中,何伯策及其家族在大慈閣名下經營的醬園尤為出名。其醬小菜甜、咸、嫩、脆,醬香濃郁,久而久之,民間便呼其醬園為大慈閣醬園,呼其醬小菜為大慈閣醬菜。
元朝滅亡後,明朝建立,鑒於何姓家族在元朝為官的經歷,為逃避打擊,他們在無奈之下流落到易州、完州等農村。家道中落後的何姓家族,抱著「一招鮮吃遍天」的朴實觀念,一直傳承著大慈閣醬菜的技藝,在鄉間過著普通百姓的生活。但是,由於連年戰亂,何姓家族也是顛沛流離,居無定所。
清順治四年,正黃旗武官王錫袞受封於保定腰山定居,並開始興建腰山王氏庄園,此時,何伯策的後裔憑著高超的廚藝也已成為王氏庄園伙房的大師傅。隨著腰山王氏庄園的興建,王錫袞帶領族人開始經商,同時,並特意設醬園腌制醬菜售賣。王氏族人創辦的「和」字商號遍布全國,他們把自己腌制的醬菜同其他貨物一並通過「和」字型大小行銷各地。由於王錫袞為人寬厚又深諳商道,「和」字型大小的生意如日中天。
清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出巡至保定,特到當時在棉花種植、生產、紡織和加工市場佔有重要地位的腰山王氏庄園的棉行觀視。時值天氣燥熱,在用膳時乾隆皇帝食慾不振,這時王氏族人將自己腌制的醬菜呈上,乾隆皇帝食後甚喜,並對該醬菜獨有的鮮、甜、脆、嫩的口味大加贊賞,遂欽點王氏庄園的醬菜作為宮廷御膳。乾隆皇帝到大慈閣上香時,特將該醬菜作為素齋贈與僧眾。
歷史上記載的乾隆御題棉花圖,該棉花圖便是由當時的直隸總督方觀承以乾隆此次觀視王氏庄園棉行的種植、生產、紡織加工為背景組創而出的。
新中國成立後,為能讓更多的人品嘗到有著老輩子口味的大慈閣醬菜,大慈閣醬園的傳人本著尊重歷史才會對未來負責的態度親自主理秘方,並在太行山下種植了數百畝綠色良田,不僅在源頭上控制了醬菜選料的原始品質,而且還在腌制過程中一直採用傳統工藝保持了大慈閣醬菜既有的老輩子口味。
大慈閣醬園概況
一說起那條充滿老輩子味的諺語:「開門起來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想起了充滿醬味的老城生活和醬園作坊。
醬園業所經營的物資「醬、醋、鹽、油、米、面」樣樣都是人民日常所需。醬園前店後坊,外面銷售成品,內園手工製作,右面出售、面醬、醬菜、醬油、醋、腐乳、鹽等,左邊賣米、面。老百姓去一趟醬園店,可以買回大部分的日常飲食所需。「民以食為天」,吃是第一件大事,醬園業順應了百姓的需求,自然興旺。當然,也因經營優劣,經歷興衰成敗。
大慈閣醬園為坐北朝南的三開間青磚瓦房,並砌有高大的女兒牆,正面門楣有刻石「大慈閣醬園」五字,每當人們走到醬園門口,就能聞到醬菜飄出的特殊香味,店堂右醬左米,右稱濕櫃,左稱干櫃,濕櫃三眼大油缸在前,櫃台上擺滿各式醬菜,店堂北牆上方掛著黑底金字「大慈閣醬園」的招牌。醬園的後園排滿幾百隻大醬缸,做好的醬菜、面醬、醬油上覆青石板蓋,晴則去蓋曝曬,雨則遮蓋防雨。
大慈閣醬園起源於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乾隆年間曾被欽點為宮廷御膳,是我國最古老的醬園之一。這家醬園的創辦人是元朝蔡國公張柔部將、元朝易國公何伯祥之弟何伯策。
保定許多醬園也大同小異,幾乎一個模式。醬園業佔了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眾多內容,成了人們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醬油又稱清醬,做醬油要頭年臘月貯存河水,保定的醬園多用一畝泉水,候伏日用。上好的黃豆在大鍋里蒸煮後,攪入麵粉,然後攤在席上曬到出醭,再放到鹽水缸里,在太陽下暴曬。生抽醬油要變成老抽,還要再曬兩三個月。製作醬油,主要就是伏曬。
醬園的創辦與經營都有它的巧妙構思,據說:經售鹽為制醬必需,醬可製成醬油,又可制醬菜;用米釀酒,用酒製作乳腐,乳腐又作豆腐乾;銷售面米、米釀酒、面制醬,樣樣連環搭配,原料統一采購,自製自銷,省去不少中介盤剝。
大多數醬園兼營糧食,其中還有個道理,那就是充分利用延擱資金,掌握價格規律,醬園業造貨期自每年四月起,此時購進大量豆麥等到八月份出貨銷售,所得現金不能擱起來,就趁農民糧食收割後必須如期用現金繳租完稅之機降價用剩餘資金收購糧食,翌年三四月青黃不接,糧價回升,又可出清存貨,趁新麥上市低價收進制醬原料。他們看清貨源行情,把握時機一進一出,利潤可觀。當然也非一順不變,經商風險時伏,一旦失策必然優勝劣汰,或經營者不能自律,一旦富裕起來,忘乎所以,奢侈揮霍虧空資金,自然會從商場上敗下陣來。俗話說「商場如戰場」,的確有其道理。為將帥者,乃三軍之魂也!商戶們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是不能丟了「魂」的! 大慈閣糕點概況
大慈閣以「市閣凌霄」之美譽位居「上谷八景」之首,成為古城保定的象徵,故有「不到大慈閣,何曾到保定」之說。大慈閣自古為佛教聖地,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慈閣糕點始於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創始人是元朝蔡國公張柔麾下的部將何伯策。大慈閣糕點雖歷史久遠、世代相傳、味美色佳、獨具風味,但在歷史上最初只有皇帝、大臣、大慈閣僧眾等少數人才能享用。
大慈閣糕點有外用糕點、內用糕點兩大類,講究現吃現烤,味美色佳、獨具風味。
外用糕點主要用於進貢、饋贈、恩賞等。
內用糕點分為應時糕點、常年糕點、到門糕點、宴席糕點、節用糕點五類,各類皆獨具特色。
應時糕點是根據花卉開放季節而製作,有春季的藤花餅、百合餅;夏季的薄荷餅、綠豆餅;秋季的菊花餅、桂花餅;冬季的蘿卜餅、豆沙餅等。常年糕點有大酥合、菊花酥、百合酥等。到門糕點是專作賓客上門款待用,如一口盅、棉花糖。宴席糕點是根據宴席的性質而做,如壽宴用「壽」字餅、「如意」餅等。節日糕點有元宵、月餅等。
大慈閣糕點是歷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古城保定傳統飲食文化中的瑰寶!
大慈閣糕點歷史
大慈閣糕點始於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創始人是元朝蔡國公張柔麾下的部將何伯策。大慈閣糕點雖歷史久遠、世代相傳、味美色佳、獨具風味,但在歷史上最初只有皇帝、大臣、大慈閣僧眾等少數人才能享用。
南宋寶慶三年,已被元蒙提拔為保州都元帥的張柔移鎮保州(保定),開始了對保州城的重建和復興。由於工程浩大,參加施工的勞力,除了軍隊、當地民夫之外,還有大批從南方來的工匠藝人。許多文人才俊因戰亂外逃,張柔就招賢納士,用為府中幕僚,幫助他運籌謀劃。
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元好問撰寫的《順天府營建記》和文學家郝經寫的《臨猗亭記略》中都記載了重建後的保州城,規模空前,氣勢宏大,幽美宜人。在保州營建的過程中,恢復和新建15座佛寺,11座道院,4座神祠。重點創建了大慈閣,元好問《順天府營建記》說:「獨大慈閣出侯新意,尤為殊勝,金碧燦然,高出空際,唯燕中仁王佛壇成於國力,可等而上之耳。」大慈閣為官方寺廟,不同於普通寺廟。當時,何伯祥帶領部隊南征平定南宋,其弟何伯策曾經參與了大慈閣等寺廟的建築工作,並出任管理大慈閣等寺廟的官吏。
在元蒙時代,僧侶、道徒皆享有政治與經濟上的特殊優遇,寺廟可以獲取土地及經營射利。故此,大慈閣所有不僅限於土地、山林川澤,還兼營窖冶、作坊、典庫、浴堂、店舍、棧場等商業與手工業。在眾多行業中,何伯策及其家族在大慈閣名下經營的糕點鋪尤為出名,該糕點現吃現烤,其味美色佳、獨具風味。久而久之,民間便呼其為大慈閣糕點。
元朝滅亡後,明朝建立,鑒於何姓家族在元朝為官的經歷,為逃避打擊,他們在無奈之下流落到易州、完州等農村躲避災難。家道中落後的何姓家族,抱著「一招鮮吃遍天」的朴實觀念,一直傳承著大慈閣糕點的技藝,在鄉間過著普通百姓的生活。但是,由於連年戰亂,何姓家族也是顛沛流離,居無定所,何姓小夥子為生活所迫只好投奔保定腰山王氏庄園成為庄園後廚傭工。何姓小夥子靠其出類拔萃的後廚技藝,甚得庄園主人王錫袞的喜歡。保定腰山王氏庄園發展很快,在開辦糕點鋪時,大慈閣糕點鋪的傳人何氏小伙自然而然成為糕點鋪大掌櫃。
現今隨著世人物質生活的日益提高,為使更多的人們能品嘗到大慈閣糕點,大慈閣糕點的傳人親自主理秘方、傳授技藝、培養人才,使這一歷史久遠的傳統風味糕點得以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大慈閣糕點是歷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古城保定飲食文化中的瑰寶!

❸ 王氏大宗祠的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里處的靜升鎮。王家大院距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35公里、介休綿山4公里、十八羅漢頭像海外回歸故里資壽寺2公里,是山西省近幾年來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為優勢,推出的一條精品旅遊線路。同蒲鐵路、108國道縱貫縣境,新開通的大運高速公路靈石出口距王家大院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自古就有「黃山歸來不看岳」、「五台山歸來不看廟」、「王家歸來不看院」的說法。且流傳甚廣,近乎約定俗成,可見王家大院的地位之重。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築的集大成者,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後裔---靜升王家於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所建,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現王家大院以「中國民居藝術館」、「中華王氏博物館」開放的高家崖、紅門堡兩大建築群和王氏宗祠等,共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間,面積4.5萬平方米。

❹ 江蘇高郵的王氏紀念館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高郵還有一個王氏紀念館,王氏父子是研究比較偏的古文,在歷史上是扳倒 和坤 最重要的力量,如果你對歷史有興趣不妨去看看,不過那裡很小,也是要門票的.
王念孫,(1744—1832)清音韻訓詁學家,字懷祖,號石臞,江蘇高郵人,乾隆進士,官永定河道。其性方正,居官廉直,不受請托。乾隆年間,軍機大臣和珅把持朝政,索納賄賂,聚斂財富。乾隆剛崩,王念孫不顧和珅權高勢重,黨羽眾多,首先向嘉慶上奏章,彈劾和珅,其膽識才氣震動朝廷上下,於是賢臣紛紛上書,嘉慶皇帝即位僅五天,就宣布和珅十大罪狀,將其逮捕下獄,下久被賜自盡,家產查抄,其黨羽也都一一議罪。在「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政治斗爭中,王念孫能仗義執言,甘冒風險,可見他為政清廉的一斑。他還是治水專家,在任直隸永定河道時,治理過河北一帶水患;在任山東運河道時,專門治理山東境內運河;但因其不少治河主張難以實施,一次嘉定河決堤後,王念孫悲憤辭職,歸故里著書。王念孫和其子王引之在揚州學派中受到特別推崇,在文字、音韻、訓詁方面貢獻傑出。其中最著名的著作為《廣雅疏證》。《廣雅》是魏明帝張揖編的一部辭典,博採漢人箋注《三蒼》、《說文》、《方言》諸書,增廣《爾雅》所未備,故名《廣雅》。但《廣雅》仍欠精審,王念孫因為之疏證。《廣雅疏證》20卷,又補正1卷。一是對傳本中的訛字衍字脫字及錯亂處一一作了訂正,他所校注的本子成了《廣雅》的善本;二是以同音假借探求古書字義,就古聲求古義,在疏證中提出許多精闢見解。此書最後一卷為其子王引之所作。成為研究古書字義不可缺少的工具書。王念孫治學極其刻苦,為《廣雅》疏證,他規定自己每天解決三個字,這樣搞了近十年才完成。
繼《廣雅疏證》之後,王念孫寫成《讀書雜志》一書,這是一部校讀古籍的專著。這部書以讀書札記的形式,記錄了王念孫晚年研究史部書、文部書以及一些集部書的成果。
子王引之(1766—1834),字伯申,號曼卿,嘉慶四年進士,官至工部尚書。繼承其父念孫音韻訓詁之學,世稱「高郵王氏父子」。所著有《經傳釋詞》、《經義述聞》等。比起父親,王引之另有貢獻,他的《經義述聞》雖多為記述父親的治學言論,但也抒發自己的見解。王念孫在《讀書雜志》中也常提及引之言論。其時王引之年紀尚小,未過「而立」之年,但在海內已很有名。王引之還撰寫《經傳釋詞》10卷,不只是一部解釋古書虛字的訓詁書,對語法研究也有啟發意義。道光年間,王引之已近衰年,奉道光皇帝之命,作《字典考證》12卷,對《康熙字典》錯誤進行糾正。這部1716年完成的字典,旁徵博引,資料宏富,但疏漏錯誤較多,只因康熙欽定御批,無人敢改。只有道光下旨,引之動手,才有資格,有能力校正糾偏。王引之確實不負道光所望,糾正《康熙字典》錯誤2588條,使這部字典趨於完善。
由於王氏父子在訓詁、音韻方面的傑出貢獻,受到海內學者的贊譽。阮元稱他們父子是「一家之舉、海內無匹」。章太炎則直言不諱地說:「古韻學到了王念孫,已經基本上分析就緒,後人可做的只不過是修補工作。」王力先生說段(玉裁)、王(念孫、引之)著作是中國語言學走向科學的里程碑。可見二王在中華文化中的卓越貢獻。

高郵神居山官方網站|神居山文化公園DU|3Vr Dd

❺ 王氏宗祠的介紹

王氏宗祠,亦稱茅田王氏宗祠,位於湖北省通山縣洪港鎮茅田村(原名:雙河),是一處始建於明代中期的中國祠堂建築,屬於中國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毀於文化大革命,於2007年重建,佔地面積達1800餘平方米。曾被有關專家譽為鄂南第一祠。王氏宗祠先後經歷了明、清、民國、當代四朝,車田、大田、茅田三地。明朝建在車田畈,每年春秋祭期,恭行祭祀典禮。明清易代,戎馬生郊,戰亂不斷,車田宗祠毀於兵燹,竟成丘墟,不可復識。

❻ 保定腰山王氏庄園有去過的朋友嗎介紹下那裡哪最好玩

原來那裡是一所學校,從初中到高中我都是在那裡度過的。對於我來說小巷、四合院、古樹,厚重的文化氣息和人文關懷是能體會到的。

❼ 保定今年過年有什麼好玩的

保定市植物園

保定市植物園

保定城區北部的保定市植物園是在原紅旗苗圃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它南臨黃花溝,西臨韓村北路,距北外環500米,總面積110公頃,計劃投資1.14億元。

植物園工程由市園林局組織建設,全園總體規劃由中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心植物園專家余樹勛教授主持完成。全園整體採用自然式布局,以道路劃分功能區, 以植物劃分空間,園路將各個小區劃分為多個游覽單元,局部採用規劃式布局,以花帶、花壇等形式裝點環境。全園以植物景觀為主,主要展示各種植物的姿態,以及多種植物相互搭配的群體美,突出了植物建園、生態建園和文化建園的原則。

植物園主要由主門廣場、花園大道、溫室區、草花園、春花園、秋色園、盆景園、樹木園、竹園、岩生水生植物區、葯用球根宿根花卉園、管理服務區、引種馴化區、遊人中心、情侶園、體育場等15個功能區組成,是一個集科普、休閑、娛樂為一體、充分體現植物景觀、鄉土文化和生態效應、具有「城市森林」特徵的綜合性園林。

植物園工程於2000年3月開始建設,目前基本建成的有全園的地形、道路和地下管網等基礎工程;主門廣場、花園大道、春花園、秋色園、竹園、樹木園等景區;停車場、售貨亭、公廁等遊人服務設施。

現主門廣場面積為1.2萬平方米,全部用花崗岩鋪裝而成,圖案為巨大的年輪形,其寓意在於表明保定市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廣場前花帶由黃、綠、紫三色構成,猶如雨後的彩虹飛架於主門廣場之上。廣場上擺放著七顆不同顏色和形態的原石,按北斗七星的形式擺放,故稱為「七星石」,原石上都刻有每顆星宿在古天文學中的名稱,如天樞、天權、開陽、玉衡等。主門旁巨石上的「保定植物園」 五個朱紅大字是我國著名書法家劉炳森先生為植物園題寫的。植物園的主門由11顆模擬古槐分三組構成,最粗的直徑6米,最高達25米,大樹滄桑古樸、氣勢恢弘、栩栩如生。選擇古槐做主門,是由於槐樹是保定市的市樹,是古城象徵,可以充分體現保定市的歷史文化特色。整個廣場以硬鋪裝為主,虛實結合,為廣大遊客提供了一處開闊壯觀的觀賞空間。

花園大道是入園後的第一組景觀。花園大道長315米、寬40米。主景為中間22米寬的綠地景觀區,它主要體現「以人為本,天人合一」、「人與自然有機結合」的哲理,根據自人始之時與大自然的關繫到現今與大自然的和諧共處的關系,將其分成8個景觀區域。

第一景,七彩廣場。該廣場作為主門廣場的延續,選取七色花崗岩鋪設,其寓意是提示人們進入了千變萬化豐富多彩的植物世界,同時也表現了植物園喜迎佳賓的心情。

第二景,自然綠地區。該區作為主門的背景,仿自然的植物、山石布置,寓意人類初始階段宿命完全依附於自然。並充分體現其自然綠地之美。

第三景,規劃豐花區。該區採用西方園林的規則式布局方法,中間種植草花,草花色彩搭配協調、隨季節更換。寓意人類與自然經歷了數萬年的斗爭後,人類從依附自然改造自然,從草莽走向規范的階段。這一時期也是規則式園林在西方興盛之時。

第四景,童子印廣場。該廣場採用白色鋪裝為基礎,並布置水波紋圖案,其設計靈感來源於中國甲骨文的「水」字形,有自由流動的內涵,本區寓示人類渴望沖破束縛,走向自由的願望。在黑色的大理石上刻有保定市十佳少年留下的手印、腳印,象徵著將來他們必然是國家建設的棟梁之材。

第五景,全心玫瑰園。該園用各色月季組成心形圖案,並且大小不一、錯落有致。寓意人類由改造自然到熱愛自然的過程,心形圖案的排列代表人類的各種美好情感和人類對自然的深厚感情。在心形前端有一漢白玉圓球,取其圓滿團圓之意。該園的主體平面形狀為魚的形狀,據考古學家及生物學家研究發現,人類最早是由魚起源而來,故此園有追溯人類起源,弘揚人類美好情感之寓意。

第六景,日晷曲水廣場。該廣場是花園大道的高潮景觀。古代人們利用自然日照之理發明了日晷為人計時所用,該廣場採用了這一設計理念。日晷放置於一池碧水之中,周圍環繞十二生肖浮雕,通過日影變化便可知時刻,把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工藝完美的結合起來。在日晷曲水和豐收圖騰之間利用一溪曲水相連,為中國古典園林中的一個代表性景點——「曲水流暢」。

第七個景點為豐收圖騰廣場。該廣場分為3個小廣場,兩側廣場上布置12根圖騰柱共24根,上面雕刻能夠代表節氣特色的植物、動物或氣象來刻畫和表示二十四節氣,故稱為二十四節氣柱。中間廣場上為天地圖騰柱象徵天與地,雕刻了女媧造人、盤古開天闢地等中國傳統神話故事和龍鳳圖案,柱下為植物組成的太極圖。寓意人類只有做到與自然有機結合,才能與自然協調有序發展,做到「天人合一,物豐人賢」。

春花園位於花園大道的東側,它主要以觀花植物組成,春季以紅粉色系的桃、梅、李、杏、櫻花、海棠等植物為主,配以同期開花的黃白色系的迎春、連翹、綉線菊,以及藍色系的紫丁香等花灌木。陽春三月,此園繁花似錦,五彩繽紛,猶如置身於花的海洋之中。夏季有流蘇,灤樹,合歡、蝟實、錦帶花,月季、百日紅等植物開花不斷。它不僅有觀花喬木、觀花灌木、觀花藤本,還有修剪精細的大面積草坪襯托,充分體現了園林植物景觀美。

秋色園位於花園大道的西側,以銀杏林、五角楓林為基調再配以其他觀果、觀葉植物如黃櫨、紫葉李等,林下點綴花葉錦帶、桂香柳等彩葉灌木及金葉女貞、紅葉小檗等組成的花徑,作為本園最為突出的特色。此園一年四季彩葉繽紛,尤其在秋高氣爽之時,漫步園中,那紅彤彤、黃澄澄的秋葉秋果更是美不勝收。到了冬季秋果不落,更可引來百鳥啼鳴。是遊人秋遊、賞葉、觀果的好去處。

樹木園位於植物園的東北部,其中又分為梧椴園、木犀園、槐香園、槭樹園、楊柳園、松柏園、忍冬園、木蘭園等小園區。全園集中種植了15目共35科植物,以喬木為主,配以草坪、花灌木及野生花卉,形成本市最大的林地景觀。走進此園,林木繁茂、鬱郁蔥蔥、百鳥爭鳴,猶如回歸自然,令人心曠神怡,是節假日舉家出遊、野餐、休憩的理想的「城市森林」。

竹園位於植物園北部堆成的丘陵陽坡。全園搜集能在保定生長的竹子品種,大片栽植,形成曲徑通幽、竹林夾徑的景觀意境。竹園是具有典型東方園林魅力的園區,宋朝文學大家蘇東坡的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充分道出了人們對竹的熱愛。林中所建竹籬茅舍和疊瀑清流,同各種竹子構成充分體現我國悠久的竹文化的獨特景觀。

龍潭峽谷

龍潭峽谷

龍潭峽谷位於滿城縣城北15公里處。景區包括龍門湖和龍潭峽谷兩個景點,風光旖旎,青山秀水,有「北方小桂林」之稱,為河北省風景名勝區。

龍潭峽谷風景區:龍門湖,是人工湖泊,多依自然山勢築壩,與山連為一體,寬者可達數十米,顯得奇偉壯麗。龍門為天然石門,如虹拱起,龍門下水聲潺潺,似仙水撫琴。出龍門順峽谷而下,山崖陡峭,有「一線天」之稱。站在峽谷山石中,上有雲飛,下有水流,人在其中低頭俯首,似倒立天上。龍潭的上部泉水飛流直下, 噴珠吐玉,河谷蜿蜒,聲聞數里之遙;下部飛瀑成跌落,聲若雷鳴,古稱「雷溪春濤」。

相傳龍門所在的石崗南北各有一個村子,北面的沙江村連年遭水災,而南面的焦村,雖然地處低窪因有石崗這塊天然屏障,卻平安無事。有一年,傾盆大雨直下了七天七夜,洪水吞沒了沙江村,焦村的惡霸焦閻王卻幸災樂禍,連連拍手稱好,正好被巡雨看水的小豬龍見到,為勸說焦閻王開崗引水,小豬龍變做一個小夥子到焦閻王府上做活兒,並決定三年不下雨。誰知焦閻王根本不在乎,而且把小豬龍推進了一個水井裡,於是小豬龍自己開始從井底用嘴拱石崗,整整拱了49天,終於拱開一個洞,將沙江河水引入焦村。從此兩村豐衣足食,平平安安。

腰山王氏庄園

腰山王氏庄園

腰山王氏庄園坐落在順平縣腰山鎮南腰山村,在河北省保定市正西25公里處。

庄園始建於清順治初年,是王氏先祖王希袞所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華北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清代大地主兼巨商的豪門巨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庄園佔地279畝,原有50多套宅院、500餘間房屋;現存65畝,房屋163間。庄園主要建築布局成四方形,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條直線上,內有東西排列四合院兩排,四合院各院前後貫通,左右相連。整座建築以灰色調為主,古樸大方,給人以莊重典雅的感覺。

庄園建築既不同於皇宮官府,又不同於一般民居,是我國北方居民建築的極品。它不僅是研究清代民風民俗的珍貴實物資料,也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近年還成了影視拍攝景地,電影《風雲初記》、《大決戰》,電視劇《熱土》、《青春之歌》、《天下糧倉》中的很多場景在此地拍攝。
2001年06月25日, 腰山王氏庄園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大茂山原始森林
古時北嶽恆山-大茂山

大茂山又名神仙山,古為北嶽恆山,海拔1898米,雄居於保定阜平、唐縣、淶源三縣交界處。

史書明確記載,恆山在曲陽縣西北,主峰大茂山。建於曲陽縣的那座北嶽廟,是歷代帝王遙祭北嶽恆山即大茂山的岳廟。

借天時地利之便,歷史上大茂山曾建有許多廟宇,現山頂仍存有奶奶廟。如今的唐縣大茂山是一座森林公園,有數以百計的自然景觀。

大茂山海拔1898米,由於山高林密,動植物資源豐富。原始次生林鬱郁蔥蔥,遮天蔽日,森林覆蓋率達56.6%,山場上長滿了松、柏、楊、樺等樹木,特 別是那萬畝翠綠的油松,以它特有的挺拔剛健之姿,給人以生生不息、欣欣向榮之感。南山上,有數百畝山桃,每當初春,那串串粉紅色的花蕾,在春風的撫摸下, 由山下向山上逐層開放,花期持續20多天。從春到夏,漫山遍野的野花野草,萬紫千紅,競相鬥艷,宛如一片花海。

在頂峰南側的跑馬樑上,有數百畝開闊地。據傳,這是楊六郎的練兵場。每到溫熱季節,這里綠草如茵,繁花似錦,徜徉其間,彷彿到了塞外草原。草地上搭建有五彩六色的帳篷,在這里野宿,清晨可以觀日出。

大茂山不僅具有山清水秀之神韻,更有雄偉奇險之氣勢。大茂山由20多座山峰組成,站在崖頂,就可看到那峰連峰,峰擁峰,峰壓峰,峰峰爭先的壯觀景象。其主峰太乙峰,似群峰之祖,爺爺峰、奶奶峰、媳婦峰、母子峰、貞女峰諸峰環列,登峰極目遠眺,天地蒼茫,那連綿起伏的群山像波濤洶涌的大海漸漸遠去。
在群山之中,隱藏著很多極具觀賞價值的天然洞穴。在雲遮霧障的西坡絕壁上,有神秘莫測的黃龍洞和黑龍洞,洞穴幽深彎曲,洞內有洞,洞內碧水常年不斷。這里還隱藏著被稱為無底洞的幾十座洞穴,都是天然形成的,深不見底。還有那些奇峰異石和附會著美麗傳說的石景,如石人溝、長壽石、老佛石堂、菩薩堂、棒槌山等。

大茂山乃唐河支流通天河的發源地,山內泉水汩汩,流水潺潺,高山瀑布飛流直下,霧氣蒸騰,十分壯觀。石人溝內的溪流,清澈見底,成群結隊的魚兒往來嬉遊,即可休憩觀賞,又可持竿垂釣。「恆山積雪」為大茂山奇景之一。嚴冬時節,山峰多為積雪覆蓋,至五月份才融化。春季游覽,山頂白雪皚皚,山下流水淙淙,山間山花爛漫。此時的大茂山,既展示著嚴冬雪峰的晶瑩與肅穆,又流淌著春天的柔情與溫馨。置身其間,深感神受,是一種奇妙無比的享受。

大茂山原始森林鬱郁蔥蔥,遮天蔽日,腳下蜿蜒小路被橫生的灌木擠得模糊不清。越往上爬,山勢越險,山林越密,腳下雲來如霧,林海生煙;兩萬多畝山林,有油松、白樺、山榆、白楊、翠柏、山杏、核桃、山神木、野葡萄;濃蔭下,人參、靈芝等中草葯千餘種;黃楊球、野山茶,千姿百態的野花其間;狍子、黃羊、小松鼠在灌木叢中忽隱忽現。

大茂山有數以百計的天然景觀,北溝山泉汩汩,溪水瀑布巧點其中。南端陰雲霧罩的絕壁上,有一眼黃龍洞,洞中碧水常年不斷,盛夏冰涼刺骨。此外,還有72眼天井隱藏在懸崖峭壁中,頂峰南側有數百畝的開闊地,碧草如毯,漫山遍野的奇花異草,猶如仙境。每逢冬春,山頂積雪數日不化,「恆山積雪」為唐縣古八景之一。由於歷史上的種種原因,到清代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祭祀北嶽由曲陽北嶽廟移至山西渾源,但是大茂山仍是這方生民心目中的北嶽,到大茂山朝山進香者歷來不絕,如今這里更以其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相應的服務設施,吸引眾多的遊客。

大茂山野生植物眾多,一年四季月月有花開,適宜游覽、休閑、避暑和野生植物考察。

相關提示:這裏手機無信號,爬山應穿旅遊鞋。

交 通:大茂山距北京270公里,距保定120公里。走保淶路在唐縣黃石口村左轉,南行10公里到軍城鎮,右轉西行直達大茂山。北京遊客也可從望都高速口下道,到唐縣城後走保阜路至白合鎮,北行25公里到達軍城鎮,左轉西行直達大茂山。安國葯王廟

安國葯王廟

安國市古稱祁州,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中葯材集散地之一,素有「葯都」和「天下第一葯市」之稱。安國葯市的興盛,起源於葯王廟。凡參加葯市的人,總要去瞻仰、拜謁葯王廟。

安國葯王廟坐落於安國市城南(原南關),是全國最大的紀念歷代醫聖的古建築群。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4年),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廟中祭祀的葯王邳彤,西漢信都(今河北冀州人),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部下二十八宿將之一,曾作過曲陽(今河北晉州市)郡太守。邳彤輔佐劉秀打天下,英勇善戰,忠心耿耿,且足智多謀,為創立和捍衛東漢江山立下了不朽功勛,官至太常少府(相當於宰相)。邳彤酷愛醫學,頗受軍民擁戴,死後葬於祁州南門外。

安國葯王廟的來歷,有一個神話傳說。相傳宋秦王得疾,久治不愈,邳彤顯靈治癒,宋秦王問其姓名,告之「祁州南門外人也」,「遣使即其地,始知為神」, 遂封王建廟祀之。北宋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追封邳彤為侯,後改封公,南宋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又加封為「明靈昭惠顯王」。隨著帝王對邳彤的不斷封賜,「葯王」影響越來越大。葯王廟的建立,反映了後人對施德於民的邳彤的一種懷念之情。自從為邳彤建廟設祀以來,一般民眾有病求助於葯王,善男信女,常來進香,業葯者乘機售葯,以至逐漸形成了每逢農歷四月二十八的葯材廟會,歷經幾百年而不衰,以至有「草到安國始成葯,葯到祁州始生香」的說法。

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仿照宋代臨安(今浙江杭州)的葯王廟,以邳彤墓為中心,擴建葯王廟。經明、清兩代歷次修葺,始成為現在的規模。葯王廟建築群佔地3200多平方米,坐東向西,結構嚴整,有牌坊、馬殿、鍾鼓樓、葯王墓亭、碑房、十大名醫殿、葯王正殿、後殿組成。

懸掛於山門之上的「葯王廟」匾額,乃清乾隆時東閣大學士劉墉為之題寫。山門外的牌坊,重檐廡殿式建築,由黃色琉璃瓦覆蓋

三間四柱,彩飾斗拱。正中匾額書有「顯靈河北」描金大字。牌坊兩側有一對石獅,石獅外矗立著兩根高達24米的鐵鑄旗桿,每根重約3萬斤。兩根鐵旗桿上鑄有一副對聯:「鐵樹雙旗光射斗;神庥普蔭德參天。」鐵旗桿上懸掛著風鈴,迎風作響,給人一種悠遠肅穆的感覺。

葯王墓亭在葯王廟的中院。墓為亭式,木拱起脊,琉璃瓦頂,外形玲瓏別致,富有民族特色。墓碑上書有「敕封明靈昭惠顯王之墓」。墓碑南北兩廊及西面,碑碣林立,有幾十塊之多,記載著葯王廟和葯都的發展變化。

在葯王廟亭南北兩側的配殿里,塑有我國扁鵲、華佗、張仲景、張子和、劉河間等十大名醫人物像。這些塑像,據傳為天津泥人張遠祖之作,工整精細,形神兼備。

葯王正殿是葯王廟的主殿,殿中正位為葯王身著龍袍的全身坐像,神采奕奕,端莊而又慈祥。葯王兩側,分立著八名雄姿英發的武將,給正殿增加了莊重威嚴的氣氛。正殿建築宏偉,雕鏤精湛,琉璃瓦覆蓋,輝映耀目。

安國葯市起源於葯王廟,葯王廟因葯市而聲名遠播。1981年,國家醫葯代表團到日本大阪參觀那裡的葯王廟,誰知女解說員說的第一句話竟是「(日本的)葯王來自中國的祁州。」

葯王廟在旅遊資源品位上擁有全國三個之最:一是全國最大的葯王廟建築群;二是葯王墓建於廟院在全國獨一無二;三是廟外廣場上立有高達24米,每根重15噸重的鑄鐵旗桿,旗桿上鑄有兩知盤龍,三重刁斗,頂鑄翔風,中部掛有一幅鑄鐵對聯:「鐵樹雙旗光射斗,神庥普蔭德參天」。這一造型在全國獨一無二。這座古建築,在戰爭年代和「文革」中曾慘遭破壞。1958年始,對葯王廟進行了修復,廟貌煥然一新。葯王廟建立後善男信女祈祀、香火甚盛,後逐漸發展成安國廟會。四方商客雲集,百貨交流,形成北方規模最大的葯材市場,有安國葯業起源於葯王廟之說。葯王廟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❽ 王家大院在哪裡

截止到2020年8月26日,沒有關於王家大院的後代在什麼地方的消息。

王家大院經明清兩朝、歷300餘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築藝術博物館。

王家大院由靜升王氏十七世孫王汝聰、王汝成兄弟倆修建於嘉慶元年(1796年)至嘉慶十六年(1811年),面積達19572平方米。所有建築嚴格按照封建等級制度建造,院內雕藝精湛的磚、木、石三雕裝飾品,題材繁多、內容豐富,集中展示了王氏家族獨特的治家理念。

(8)王氏文化生態園在哪裡擴展閱讀

家族史略:

靈石靜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仁宗皇慶年間(1312年—1313年),先祖王實遷至靜升村後,靜升王氏從耕作與兼營豆腐業開始,由農及商,由商到官,家業漸大,家資漸厚,聲名漸高,在此前提下,其後大興土木,營造宅第,自是常事。

王家最早築屋舍於村西張家槐樹附近,之後,由西向東,從低到高,逐漸擴展,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龐大的建築群,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以上。

王氏家族從十三世進入清朝。鼎盛於康熙、乾隆、嘉慶年間。其時,除大興土木,營造住宅、祠堂、墳塋和開設店鋪、作坊外,在當地還辦有義學,設有義倉,修橋築路、蓄水開渠、賑災濟貧等,善舉不斷。從十八世以後(清道光年間)逐漸衰敗,大院內再無人居住。

❾ 王氏宗祠的宗祠簡介

衡陽王氏宗祠,亦稱漁溪王氏宗祠,位於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陽市雲集區栗江鎮大漁村(栗江鎮東北方向7公里),為衡陽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始建於北宋嘉裕六年(1061),王萬庄在此買田安家,並建了祠堂,時稱崇本堂,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元代毀於戰亂;明永樂十二年(1414)重建,易名王氏宗祠。清康熙至光緒年間先後六次維修和擴建,建築面積達1950平方米。民國29年(1940)再次修聾後改稱王家祠堂。1988年8月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月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衡陽王氏宗祠位於衡南縣栗江鎮大漁村,始建於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是湖南省保護規模最大、最完整、最具南方典型、最有藝術價值的明代風格古建築。衡陽王氏宗祠在明永樂時進行過大修,清雍正、乾隆、光緒年間,又多次維修,御賜「楚南第一家」,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衡州知府史中奉旨改為「衡陽第一家」。王氏宗祠柱樑結構製作規整,用材碩大,並大量使用各種斗拱,彩繪斗拱、如意斗拱,建築規格之高,在中南地區祠堂建築中十分罕見。2013年5月3日被正式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❿ 動畫設計與製作難學嗎

動漫設計與製作並不難學,只要根據步驟一步一步來,通過專業老師教導,就能學成歸來。


你可以先去【繪學霸】網站找「動漫設計」板塊的【免費】視頻教程。

完整入門到精通視頻教程列表:【復制到瀏覽器進入】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04&zdhhr-3y1r-554496215


想要系統的學習可以考慮報一個網路直播課,推薦CGWANG的網路課。老師講得細,上完還可以回看,還有同類型錄播課可以免費學(贈送終身VIP)。


自製能力相對較弱的話,建議還是去好點的培訓機構,實力和規模在國內排名前幾的大機構,推薦行業龍頭: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 【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huixueba.com.cn/school/manhua?type=3&zdhhr-3y1r-554496215


在「動漫設計」領域的培訓機構里,【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且沒有加盟分校,都是總部直營的連鎖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基礎差的學生。


學習動漫設計與製作到王氏教育。王氏教育集團自創立起來,憑借務實的作風和無人匹敵的強勢業績締造輝煌。同時,先進的教學系統和溫馨的宿捨生活在給學員提供便利的同時還深深把王氏教育集團文化彌漫到整個學校,讓你深深地愛上這里愛上這里。


閱讀全文

與王氏文化生態園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