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加拿大有哪些文化

加拿大有哪些文化

發布時間:2022-05-26 10:23:34

1. 加拿大的文化

那就看你要怎麼寫了
加拿大的吃、穿、住、行、用?
加拿大風景秀麗,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加拿大人朴實、友善、隨和、很易於接近,講禮貌但不流於煩瑣禮節。
如果要寫加拿大那真的是太多了,一個美麗而繁華的國度!

2. 加拿大不同的語言體現了它的什麼文化差異

加拿大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和法語,不過在安省的多倫多和BC省的溫哥華,中文的使用率絕對多過法語,在這些華人聚集的大都市,一句英文不會,一點也不影響你的生活;去往加拿大留學,可是,如果在魁北克省,不懂法語幾乎無容身之地,有的餐館連菜單都是全法語的。
在國內,我們往往不會對一個迎面而來的陌生人微笑,也很少跟左鄰右里打招呼。在加拿大不一樣,加拿大人跟左鄰右舍或狹路相逢的人都報以真誠的微笑,不管認識或不認識。這不只是禮貌和陽光,也是自信和習慣使然。
在國內,我們大都不喜歡插隊。但是,在特殊情況下,比如趕時間,有些人還是會選擇插隊。加拿大人排隊,從不插隊。你也許會問,難道他們沒有趕時間的時候嗎?這就是涉及到加拿大人時間管理的問題了,待會後面會提到。另外,加拿大是一個右行線的國家,各種流動通道里人們大都是依照靠右前行的習慣。人行道上你應該靠右走,自行車道,機動車道,扶手電筒梯,走廊,展館,都是一個道理。

在國內,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還是會遵守交通規則,但人的底線在某些情況下就自動消失或降低。比如,在深夜無人時,在馬路空盪無車時,還是在趕時間時,往往我們就不顧紅綠燈了,圖個方便。加拿大人開車遵守交規,即使深夜無人的時候也要等紅綠燈。一上車就找安全帶系,無論開車還是坐車。加拿大是車讓人,所以路上不會有那麼多瞎BB喇叭的車主,也減少了很多路怒,更是避免了交通事故的發生。

3. 加拿大的文化特色是什麼

1、加拿大人不喜歡吃熱食。加拿大人請客,都喜歡先把飯菜弄好,拿出來等著客人到來,此時飯菜都涼了,他們卻覺得挺好。

2、加拿大餐後付費習慣。加拿大人在餐館等地方吃飯,如果幾個人一起去,通常都是AA的形式,有時為了避免出現尷尬的情況,吃飯之後,可以向別人問一聲。


3、餐後付費習慣  


加拿大人外出吃飯,如果是幾個人一同外出,吃飯時通常是自己付自己的,為了避免出現尷尬的情況,吃飯後,可以向同伴問一聲。  


4、服務費  


在加拿大用餐,餐廳一般會在客人用餐後,收取百分之七的貨品及服務稅,但是,用餐的賬單中不加收服務費。  


5、信仰忌諱


加拿大人大多數信奉新教和羅馬天主教,少數人信奉猶太教和東正教。他們忌諱「13」、「星期五」,認為「13」是厄運的數字,「星期五」是災難的象徵。他們忌諱白色的百合花。因為它會給人帶來死亡的氣氛,人們習慣用它來掉念死人。


他們不喜歡外來人把他們的國家和美國進行比較,尤其是拿美國的優越方面與他們相比,更是令人不能接受。加拿大婦女有美容化妝的習慣,因此他們不歡迎服務員送擦臉香巾。


他們在飲食上,忌吃蝦醬、魚露、腐乳和臭豆腐等有怪味、腥味的食物;忌食動物內臟和腳瓜;也不愛吃辣味菜餚。

4. 介紹一下加拿大的文化

土著人文化是唯一真正屬於加拿大自己的本土文化,因為加拿大人其它的文化都是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引進的。加拿大最早期的移民是從17世紀開始向加拿大遷移的,他們給加拿大帶來了他們的著裝風格,飲食愛好和風俗習慣。20世紀初,加拿大向世界各地敞開了移民的大門,並於1988年通過了《多種文化法案》,從而使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得到了正式承認。
1.多元文化
土著人文化是唯一真正屬於加拿大自己的本土文化,因為加拿大人其它的文化都是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引進的。加拿大最早期的移民是從17世紀開始向加拿大遷移的,他們給加拿大帶來了他們的著裝風格,飲食愛好和風俗習慣。20世紀初,加拿大向世界各地敞開了移民的大門,並於1988年通過了《多種文化法案》,從而使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得到了正式承認。
2.藝術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贊揚加拿大的自然美景和廣闊的土地,但加拿大還以當代藝術創造中心而聞名於世,拿大藝術的獨創性源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加拿大的地理位置,氣候、人文多樣性及歷史。今天,在音樂、舞蹈、戲劇、文學、視覺藝術方面,加拿大人頻繁出現在世界各大文化活動中。
3.音樂
無論什麼流派,音樂在加拿大總有一席顯要之位,加拿大人已留下了深遠的影響,超出了種族和文化界線,爾揚 (Neil Young) 、布里安亞當斯 (Bryan Adams) 、賽琳迪昂 (Celine Dion) 和萊昂納爾科昂 (Leonard Cohen) 深受全世界搖滾歌迷的歡迎,而羅什瓦西納 (Roch Voisine) 、羅伯特沙勒布瓦 (Robert Charlebois) 和達尼埃爾拉瓦 (Daniel Lavoie) 已贏得了法語聽眾的心。近年來,像沙尼亞特溫 (Shania Twain) 、阿拉尼莫里塞特 (Alanis Morissette) 、悲呼組合 (the Tragically Hip) 和薩拉姆拉什朗 (Sarah Mclachlan) 等新人也在國際上贏得了贊譽。
蒙特利爾舉辦的舉世聞名的一年一度的爵士音樂節是所有爵士樂迷必去之處。諸如UZEB等團體在世界最好的爵士樂合奏團中有了自己的地位。其他人,包括洛林代馬雷 (Lorraine Desmarais) 、奧利弗瓊斯 (Oliver Jones) 、卡倫楊 (Karen Young) 、米歇爾多納托 (Michel Donato) 和埃德比克特 (Ed Bickert) ,正加入到最偉大的人物如奧斯卡?彼得森 (Oscar Peterson) 之列,他們正越來越受到爵士樂愛好者的廣泛認可。
古典音樂在加拿大也很受歡迎。實際上,許多城市都有自己的交響樂團。許多樂團,如I Musici和Tafelmusik等,在重大國際音樂節和高品質唱片公司一般都有顯著地位。在加拿大所有交響樂團中,蒙特利爾交響樂團或許是最出名的。在查爾斯迪圖瓦 (Charles Dutoit) 的指揮下,蒙特利爾交響樂團贏得了許多重要獎項和聲譽。
格林古爾德 (Glenn Gould) 這一名字在古典音樂演奏者中是最棒的:他的音樂天賦和獨創性給古典音樂帶來了全新的特色。同樣,像安傑拉休伊特 (Angela Hewitt) 、奧弗拉哈諾伊 (Ofra Harnoy) 和路易洛蒂 (Louis Lortie) 等嶄露頭角的年輕藝術家也在全世界享有聲譽。
溫哥華歌劇協會、加拿大歌劇公司和其它機構為歌劇愛好者提供良好服務,這些機構以他們的獨創性和高品質的演出聞名。莫林福里斯特 (Maureen Forrester) 、恩赫普納 (Ben Hepner) 以及路易和吉諾奎利科 (Louis and Gino Quilico) 都被列入加拿大眾多天才演員之中。
5.舞蹈
在提到加拿大現代舞蹈這一主題時,舞蹈迷的頭腦里馬上會想起拉-拉-拉人類腳步 (La La La Human Steps) 和聖體文身 (Holy Body Tattoo) 這些名字。在舞蹈領域,一切都處於實驗的前沿,大芭蕾舞公司定期在國際舞台巡迴演出--溫尼伯皇家芭蕾舞團、加拿大大芭蕾團和加拿大國家芭蕾舞團--無論他們到哪裡演出都受到贊譽。
每年,越來越多的獨立舞蹈編導和舞蹈演員在加拿大和到國外登台演出。在這個150多人的群體中,瑪吉吉利斯 (Margie Gillis) 、瑪麗舒伊納爾 (Marie Chouinard) 、吉內特洛林 (Ginette Laurin) 、佩吉貝克 (Peggy Baker) 和讓-皮埃爾佩羅 (Jean-Pierre Perrault) 繼續展示加拿大人獨特的舞蹈表現方法。
6.戲劇
加拿大的戲劇真正體現這個國家的文化多樣性。例如,近年來,魁北克戲劇在國內外越來越受人喜愛,主要是因為米歇爾特倫布萊 (Michel Tremblay) 的劇本,他的劇本現在已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拿大戲劇以其創新精神和探索新的表現形式聞名。像卡篷14 (Carbone 14) 、勒貝爾 (Repere) 和一隻黃兔子 (One Yellow Rabbit) 等公司到世界各地巡迴演出,無論走到哪裡都受到熱烈歡迎。其它一些劇團,像綠拇指 (Green Thumb) 、兩個世界 (Les Deux Mondes) 和梅爾美德 (美人魚) 等把精力貫注在創造兒童劇上,這些兒童劇具有成人劇的高雅和品質。 自1984年以來,太陽雜技團 (Cirque soleil) 一直在其黃色和藍色馬戲場帳篷下使娛樂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世界各地上百萬名觀眾對其將戲劇、雜技和音樂結合在一起的驚人創舉感到驚奇。這些公司在國內外享有的盛譽證明他們的專業水準和獨創性。
7.文學
加拿大的文學是其雙重語言的一面鏡子。英裔加拿大人和法裔加拿大人的文學本身被細分成各個地區的聲音,而這些地區聲音反過來又反映他們各自不同社區所關注的事情。盡管缺乏傳統,但加拿大文學的讀者越來越多,被翻譯成世界各種語言,聲譽日隆。 加拿大的小說家、散文家和詩人,像羅伯遜戴維斯 (Robertson Davies)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Margaret Atwood) 、加布利埃勒羅伊 (Gabrielle Roy) 、雅克費龍 (Jacques Ferron) 、艾麗斯芒羅 (Alice Munro) 、安娜埃貝爾 (Anne Hebert) 、雅克戈德布特 (Jacques Godbout) 、諾斯羅普弗賴伊 (Northrop Frye) 、於貝爾阿坎 (Hubert Aquin) 、加斯東米倫 (Gaston Miron) 、邁克爾翁達捷 (Michael Ondaatje) 和莫迪凱里奇勒 (Mordecai Richler) 表達了加拿大人最深遂的思想和感情。
戲劇文學,從黑色喜劇到活潑的土著戲劇,包括湯普森海威 (Tompson Highway) 、安娜-瑪麗麥克唐納 (Anne-Marie MacDonald) 、斯凱吉爾伯特 (Sky Gilbert) 、羅伯特勒帕熱 (Robert Lepage) 、瓊麥克勞德 (Joan McLeod) 和布拉德弗雷澤 (Brad Fraser) 的作品。首要的一點,它反映了加拿大的文化和目前正承受的壓力。
8.視覺藝術
從科內留斯克里格霍夫 (Cornelius Krieghoff) 的風景畫和泰奧菲勒阿梅爾 (Theophile Hamel) 的肖像畫 (他們的作品開加拿大藝術傳統的先河) 到邁克爾?斯諾 (Michael Snow) 的多學科著作,加拿大的視覺藝術經歷了眾多蛻變,而這些變化反過來證明了加拿大整個社會經歷的變革。
1948年,法裔加拿大人保羅-埃米爾博爾迪阿 (Paul-Emile Boras) 在介紹他的環球拒絕書時宣布:"留出魔力的空間、希望的空間、想像的空間。"這個由14名藝術家簽名的宣言呼籲放棄學院風氣、迎接社會新秩序的來臨;博爾迪阿和他的團體--"自動主義畫家"--提倡非寫實派藝術。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加拿大藝術家吉多莫利納里 (Guido Molinari) 、伊夫戈謝 (Yves Gaucher) 和克洛德圖西尼昂 (Claude Tousignant) 開創了另一種風格,這種風格傾向於幾何圖形式抽象作品。喬克麥克唐納 (Jock MacDonald) 、雅克布希 (Jack Bush) 、威廉羅納德 (William Ronald) 和另外八位抽象派畫家在多倫多組成了"十一名畫家"。在本世紀初,"七人組"以自然為主題,在畫布上竭力表現加拿大風景的廣闊和宏偉。
最近,像佩特森尤恩 (Paterson Ewen) 、"一般理念" (General Idea) 和傑夫沃爾 (Jeff Wall) 等藝術家已使加拿大藝術引起國際關注。這些藝術家用各種現代手法,如電子技術和影象技術,傳播他們的思想。今天,像熱納維耶夫卡迪厄 (Genevieve Cadieux) 、梅爾文查尼 (Melvin charney) 、斯坦道格拉斯 (Stan Douglas) 和亞娜斯捷爾巴克 (Jana Sterbak) 等加拿大藝術家正在開拓新的道路,他們在藝術上提倡新的繪畫語言。
9.電影
近年來,加拿大的電影出產了一些非常深刻的作品,其質量、普遍性和貼近現實已引起評論家的注意,影製作人大衛克羅嫩貝格 (David Cronenberg) 的《無遮欄的午餐》、德尼斯阿坎 (Denys Arcand) 的《美帝國的衰落》和《蒙特利爾的耶穌》、萊亞普爾 (Lea Pool) 的《安妮特瑞斯特》和讓-克洛德洛宗 (Jean-Claude Lauzon) 的《萊奧羅》和《深夜動物園》已贏得國際聲譽。
近期獲得成功的加拿大電影有《紅色小提琴》、《美好未來》、《空中花園》、《吻》、《異國風情》、《路易十九》、《愛與人的遺骨》、《懺悔》、《佛羅里達》和《瑪格麗特博物館》。充滿活力的加拿大電影製作人,像阿托姆埃格揚 (Atom Egoyan) 、大衛克羅嫩貝格 (David Cronenberg) 、克洛德加尼翁 (Claude Gagnon) 等在歐洲、亞洲和拉美的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持續上升。
國家電影協會,特別是諾爾曼麥克拉倫已使加拿大在動畫片和記錄片領域成為一支生力軍。弗里德里巴克的獲 (Frederick Back) 1987年奧斯卡獎的電影《植樹人》就是這一傳統光榮的延續。現在,計算機圖像動畫片是加拿大藝術家在這一領域非凡想像力的結晶。 國際電影和電視節,如每年在蒙特利爾、多倫多、溫哥華、哈利法克斯和班夫舉行的國際電影和電視節使聚光燈投向加拿大和加拿大作品

5. 加拿大的民俗風情

【加拿大民俗風情介紹】
1:服飾
加拿大的穿衣習慣與其他西方國家相同。在正式的場合,如上班、去教堂、去赴宴、觀看錶演等,都要穿著整齊,男子一般穿西裝,女子一般著裙裝。女子的衣服一般比較考究,款式要新穎,顏色要協調,舒適方便,但不太注重面料。非正式場合則比較隨意.

2:飲食
早餐一般吃烤 麵包、雞蛋、 牛奶等。 午餐一般吃三 明治漢堡等。 晚餐為正餐, 主食為肉類及 魚類輔以蔬菜、 麵包和飲料。

在加拿大,牛肉 是人們在餐廳里 吃午餐和晚餐的 首選食品。加拿 大人吃牛肉方法 花樣繁多,但最 經典的當屬牛排。

飲酒的年齡限制,在艾伯塔、馬尼托巴、愛德華王子島各省為18歲,其餘各省均為19歲。而且,為治安起見,加拿大至今仍有禁酒法的遺痕,對能夠飲酒的場所加以限定。公共場所之中,除餐館、酒吧以外,街中、交通工具內(絕對禁止公共汽車中飲酒,即使的出售賣酒精類飲料的VIA上,除車內所售啤酒外一律嚴禁)、海岸等地均不允許飲酒。

加拿大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 講究菜餚的營養和質量,注重菜餚的鮮和嫩。

②口味 一般不喜在太咸,偏愛甜味。

③主食 一般以米飯為主

④副食 喜歡吃牛肉、雞、雞蛋、沙丁魚、野味類等;以及西紅柿、洋蔥、青菜、土豆、黃瓜等新蔬菜;調料愛用蕃茄醬、鹽、黃油等。

⑤製法 對煎、烤、炸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3:禮儀
加拿大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一般都慣行握手禮。親吻和擁抱禮雖然也是加拿大人的禮節方式,但它僅適合於熟人、親友和情人之間。與美國公民相比,加拿大較為保守。見面與分別時握手是合宜的。

約會與准時,在加拿大大多地方都要求遵守時刻。

如果你在私人家裡受到款待。禮貌的做法是給女主人帶去鮮花或送去鮮花。不要送白色的百合花,它們是與葬禮聯系在一起的。

在談話中不要偏袒分裂主義——把加拿大分成講法語和講英語的兩個國家。

4:婚俗
加拿大人結婚一般都採用宗教儀式,在登記結婚後,婚禮都在大教堂舉行。教堂的婚禮結束後也要舉行婚宴,婚宴將結束時,兩位新人在親人的歡送中去度蜜月。

而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的婚禮則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大部分印第安人在本族內部通婚並保持傳統的風格。

北部的因紐特人至今流行著「搶婚」的古老習俗

5:禁忌
加拿大人大多數信奉新教和羅馬天主教,少數人信奉猶太教和東正教。他們忌諱「13」、「星期五」,認為「13」是厄運的數字,「星期五」是災難的象徵。他們忌諱白色的百合花。因為它會給人帶來死亡的氣氛,人們習慣用它來掉念死人。他們不喜歡外來人把他們的國家和美國進行比較,尤其是拿美國的優越方面與他們相比,更是令人不能接受。加拿大婦女有美容化妝的習慣,因此他們不歡迎服務員送擦臉香巾。他們在飲食上,忌吃蝦醬、魚露、腐乳和臭豆腐等有怪味、腥味的食物;忌食動物內臟和腳瓜;也不愛吃辣味菜餚。

6. 加拿大有哪些民族

時世造英雄。由於歷史的原因,造就了加拿大的多元化民族組成。在這里,幾乎可以找到世界上每一個主要的民族,其民族、種族成份的多樣化,帶來了豐富多樣的文化,從而使不同民族、種族、文化和睦共處的多元化特點,成為了加拿大與其他移民國家最顯著的區別性標志。這種被加拿大政府和人民引以為榮的特殊文化環境,也成為吸引新移民的重要因素。

最早的加拿大土著居民是因紐特人和印第安人。學者們一般認為,因紐特人和印第安人的祖先都是亞洲的蒙古人種,同屬美洲大陸的遷入民。

因紐特人北部的一支土著民族即愛斯基摩人,其祖先始居亞洲大陸。現存的加拿大因紐特人分布在馬更些河口三角洲、西北地區沿海、北極島嶼及哈得遜灣等廣大地區,以漁獵為生。"因紐特"的意思就是"唯一的人"。

印第安人的得名來源於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初時的誤解。印第安人現主要居住在加拿大境內的兩千多個保留地,也有一部分進入各個城市散居。歷史上,有一部分印第安人的祖先與英殖民政府及以後的加拿大政府簽定過出讓領地而得到賠償的條約,這一部分印第安人被稱為"有條約地位的印第安人"。那些沒有簽約的,則被稱為"無條約地位的印第安人",因為沒有賠償,所以不與前者享有同等的權利,多散居在偏遠地區。

從17世紀起,歐洲人開始移居加拿大。英國人在打敗法國人後,取得了統治地位,但其允許在法國人居住的地區(主要在魁北克)保留法國的民族文化、語言及宗教(天主教)等。今天的魁北克仍保留著濃郁的法蘭西風韻。英法沖突的歷史及政治穩定的要求,使得加拿大成為英語、法語兼重的國家,甚至在魁北克省,法語基本上成為唯一的官方語言。

法國人與印第安人的混血兒被稱為梅蒂人(Metis),現在這個詞的意義已擴展至指白人與印第安人所生的子女。加拿大現有梅蒂人約六萬,他們與印第安人不完全相同,可隨父或隨母居住在保留地內。由於早期40%為英人後裔,27%為法人後裔,剩下的人口則是來自其他各國的移民。近年來亞洲移民大量湧入加拿大,其中,從中國大陸、台灣與香港來的華人達100萬左右。他們集中居住在安大略省的多倫多(40萬人)、魁北克省的蒙特利爾(15萬人)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溫哥華(25萬人)。隨著大批華裔移民的湧入,使唐人街的舞獅、端午節的龍舟等華人風俗成為了加拿大的民族風景之一。

移民佔全國人口99%的加拿大,無愧為一個移民國家。各地移民為加拿大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氣息,形成了多元文化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各民族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和特徵相互影響,帶來了加拿大文化事業的興旺蓬勃。與美利堅文化不同,加拿大各民族的獨特文化並存互行、"百花齊放",共同發展繁榮。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社區、團體為保持和發展本民族的文化而舉辦的活動,不僅會受到社會的尊敬,而且還會得到政府的支持,從而使其呈現出一派祥和、奮進的喜人景象。

7. 加拿大有什麼樣的文化背景

加拿大是多元文化。土著人文化是唯一真正屬於加拿大自己的本土文化,因為加拿大人其它的文化都是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引進的。加拿大最早期的移民是從17世紀開始向加拿大遷移的,他們給加拿大帶來了他們的著裝風格,飲食愛好和風俗習慣。20世紀初,加拿大向世界各地敞開了移民的大門,並於1988年通過了《多種文化法案》,從而使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得到了正式承認。

8. 加拿大有什麼文化特點

1、加拿大日,是加拿大的全國公眾假日,定於每年的7月1日。 此假日是慶祝1867年7月1日加拿大自治領籍《英屬北美條約》將英國在北美的三塊領地合並為一個聯邦,包括加拿大省,新斯科舍省和新不倫瑞克省。 1879年此日被正式定為節日,最初被成為「自治領日」,紀念代表政治聯盟的加拿大自治領。

2、官方語言為英語(加拿大使用的最廣泛的語言)、法語(主要分布在魁北克省)。在2011年,有近680萬加拿大人的母語不是英語或法語,獲得認可的地區語言包括全部第一民族語言。其他主要語言有漢語、法語、義大利語、德語、旁遮普語。

3、卡瑞巴納,位於安大略省的多倫多。為期10天的加勒比海嘉年華會在仲夏時分展開,以月下巡航、化裝舞會以及多倫多的島上野餐等幾項有趣活動作為號召。五花八門的活動熱鬧的氣氛遠近馳名。

4、斯特拉福德節日,位於安大略的斯特拉福德,每年舉行盛大的斯特拉福德節。最主要的戲劇性大事莫過於每年五月到10月為期6個月,在3家戲院所放映的莎士比亞戲劇,作品有古典時期以及同時代的戲劇和音樂創作。

5、蕭伯納紀念日,位於尼亞加拉瀑布注入安大略湖的區域,從5-10月,這座非常具有19世紀韻味的小鎮,便宴請賓客,記念愛爾蘭作家-喬治·蕭伯納以及和他同時代的創作者畢生致力的戲劇。

9. 誰能詳細的說一下加拿大的文化,政治,和經濟呢

加 拿 大 概 況

國名:加拿大(Canada)

獨立日:7月1日(1867年)

國慶日:7月1日(1867年)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旗面中間為白色正方形,內有一片11個角的紅色楓樹葉;兩側為兩個相等的紅色豎長方形。白色正方形代表加拿大遼闊的國土,加拿大很大面積的國土全年積雪期在100天以上,故用白色表示;兩個紅色豎長方形分別代表太平洋和大西洋,因加拿大西瀕太平洋、東臨大西洋;紅楓葉代表全體加拿大人民,加拿大素有「楓葉之國」的美譽,楓樹是該國的國樹,楓葉是加拿大民族的象徵。

國徽:1921年制定,圖案中間為盾形,盾面下部為一枝三片楓葉;上部的四組圖案分別為:三頭金色的獅子,一頭直立的紅獅,一把豎琴和三朵百合花,分別象徵加拿大在歷史上與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和法國之間的聯系。盾徽之上有一頭獅子舉著一片紅楓葉,既是加拿大民族的象徵,也表示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加拿大的犧牲者的悼念。獅子之上為一頂金色的王冠,象徵英女王是加拿大的國家元首。盾形左側的獅子舉著一面聯合王國的國旗,右側的獨角獸舉著一面原法國的百合花旗。底端的綬帶上用拉丁文寫著「從海洋到海洋」,表示加拿大的地理位置——西瀕太平洋,東臨大西洋。

國歌:啊!加拿大(1980年7月1日,加拿大政府宣布為正式國歌);上帝保佑女王(王室頌歌)

國樹:楓樹,加拿大素有「楓葉國」的美譽。

自然地理:面積為9970610平方公里。位於北美洲北半部(除阿拉斯加半島和格棱蘭島外,整個北半部均為加拿大領土)。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南界美國,北靠北冰洋。西北與美國的阿拉斯加州接壤,東北隔巴芬灣與格陵蘭島相望。海岸線長24萬多公里。東部為丘陵地帶,南部與美國接壤的大湖和聖勞倫斯地區,地勢平坦,多盆地。西部為科迪勒拉山區,是加拿大最高的地區,許多山峰在海拔4000米以上。北部為北極群島,多系丘陵低山。中部為平原區。最高山洛根峰,位於西部的洛基山脈,海拔為5951米。加拿大是世界上湖泊最多的國家之一。

人口:2980萬(1996年1月加拿大統計局數字)。英裔居民佔42%,法裔居民約佔26.7%,其他歐洲人後裔佔23%,土著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佔5%,其他民族佔1.5%。華人約100萬人。官方語言為英語和法語。居民中信奉天主教的佔47.3%,信基督教新教的佔41.2%。

首都:渥太華(Ottawa)。主要城市:多倫多、溫哥華。

行政區劃:加拿大有10個省和三個地區。10個省是:艾伯塔省、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馬尼托巴省、新不倫瑞克省、紐芬蘭-拉布拉多省、新斯科舍省、安大略省、愛德華王子島省、魁北克省、薩斯喀徹溫省。三個地區是:西北地區、育空地區和努納武特地區。各省設有省政府和選舉產生的省議會。

簡史:加拿大一詞出休倫—易洛魁語,意為「村落、小房或棚屋」。1435年法國探險家卡蒂埃到此,問印第安人此地名稱,酋長答「加拿大」,意指附近的村落。卡蒂埃誤認為是指整個地區,從此便稱之為加拿大。另一說法是,1500年葡萄牙探險家科爾特雷爾到此,見到一片荒涼,便說Canada!意為「這兒什麼也沒有」。加拿大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17世紀起,法英殖民主義者先後入侵,建立了殖民地。1756—1763年期間,英、法在加拿大爆發「七年戰爭」,法國戰敗,將殖民地割讓給英國。1848年英屬北美殖民地成立了自治政府。1867年7月1日英國議會通過「不列顛北美法案」,將加拿大省、新不倫瑞克和新斯科舍合並為一個聯邦,成為英國最早的一個自治領,稱加拿大自治領,1870—1949年其他省陸續加入聯邦。1926年英國承認加拿大在國際談判和國際事務上的主權,獲得了外交上的獨立。1931年成為英聯邦成員國,其議會也獲得了同英議會平等的立法權。1967年魁北克人黨提出了要求魁北克獨立的問題,1976年該黨在省選舉中獲勝。1980年魁北克就獨立一事舉行了公民投票,結果反對者居多,但該問題並未最後解決。1982年3月英國上院和下院通過《加拿大憲法法案》,4月法案經女王批准生效,加拿大從此獲得了立法和修案的全部權力。

政治:加拿大至今沒有一部完整的憲法,主要由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通過的憲法法案所構成,其中包括1867年在英國議會通過的《不列顛北美法案》、1867年-1975年通過的憲法修正案,以及1982年在加拿大議會通過的《1982年憲法法案》。根據憲法,加拿大國家元首為英國女王,由總督代表女王執掌國家的行政權。總督由總理提命,女王任命。聯邦議會是國家最高權力和立法機構,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參眾兩院通過的法案由總督簽署後成為法律。總督有權召集和解散議會。政府為內閣制,是執行機構。由眾議院中佔多數席位的政黨組閣,其領袖任總理,領導內閣。

外交:加拿大把維護世界和平與國家安全、促進經濟發展、在全球范圍內推動民主和尊重人權、宣傳加文化價值觀置於其對外政策的首位。美國是加拿大的主要盟國,兩國關系密切,加歷屆政府都把對美關系擺在對外政策的優先地位。

與中國關系:1970年10月13日,加拿大同中國建交。

閱讀全文

與加拿大有哪些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