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酒泉有哪些出名的東西
甘肅酒泉之名源於漢代,漢代之前,酒泉為無名之地,匈奴鐵騎時常襲擾,由於漢初的羸弱,國家的新立,漢與匈奴勢力懸殊,屈辱的和親政策便一直延續。直至漢武帝,四代皇帝的實力積聚為武帝反擊匈奴提供了強大的資本,於是,在武帝一聲喝令,衛青、霍去病等名將數次征伐後,河西玉門關外再無匈奴鐵騎。隨後霍去病駐守於此,與兵士「倒酒入泉」開懷暢飲,「酒泉」之名浮出水面,後來設郡置軍,「酒泉郡」之名也由此得來。
酒泉公園,位於酒泉市城東2公里處,這便是傳說中的那眼清泉,泉邊有湖相伴,因而又有 「泉湖公園」之名。現在的酒泉公園已正式更名為「西漢酒泉勝跡」,成為甘肅著名的國家aaaa景區。
其他如:安西縣博物館
阿克塞哈爾騰獵場安西榆林窟白墩子游覽區
丁家閘、西溝古墓葬旅遊區東晉壁畫墓東千佛洞酒泉公園酒泉市工藝美術廠
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酒泉鍾鼓樓橋灣古城泉置遺址肅北哈什哈爾獵場鎖陽城唐代彩繪模印畫磚墓渥窪池西路紅軍最後一戰紀念塔玉門關玉門關雅丹魔鬼城左松柳酒泉屬於半沙漠乾旱氣候,日照時間長,溫差較大,獨特的氣候使得酒泉成為瓜果之鄉,出產的水果異常香甜。其中比較出名的有:敦煌瓜、李廣杏、香水梨、紫胭桃、鳴山大棗、陽關葡萄等,都是瓜果中的上品。
酒泉的手工藝品也是十分有名,玉器、毛氈、皮革等的製作歷史都有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之久,這其中以酒泉玉為材料的夜光杯最負盛名,唐王瀚「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名句更是讓夜光杯的美名傳遍了天下。
酒泉酒又稱:肅州燒酒
簡介:酒泉酒是選用酒泉境內的泉水,以小麥、玉米、大米、高粱等為材料釀制而成的。泉水來自雪山,甘甜純凈,釀酒經驗來自民間,工藝獨特,因而釀出的酒也分外的濃香甘冽。
酒泉比較有地區特色的娛樂活動是狩獵,酒泉境內有好幾個不錯的狩獵場,值得一去。
酒泉在飲食文化上,也有其獨到之處。中國古代飲食思想、中國傳統食禮在這里積淀、滋長,形成了底蘊豐厚的地方飲食文化,各地的飲食文化在這里匯集形成了宮廷大菜與民間風味小吃相得益彰,各具風采;如「雪山駝掌」、「海誓山盟」、「祁連氂牛柳」、「金銀發菜」等名菜讓人回味無窮。
各大飯店名廚薈萃、技藝高超,都有一些拿手名饌,市內現有高檔酒店上百家,經營有川菜、北方特色菜、粵菜、杭幫菜等南北大菜;而街頭小店則更多口味純正、風味獨特的美食,使喜者美其食,盡可大飽口福。經濟的再次發展使酒泉的飲食文化呈現出旺盛的生機,不僅引進了西餐、快餐、也使本地古老的民間小吃推陳出新,堂而皇之登上了高檔酒宴的餐桌。
在風味小吃街,你可以吃到眾多有濃厚地方風味特色的珍貴小吃。其中有被譽為神州第一面的「清湯牛肉麵」、湯濃面滑的「手工稍子面」、入口即消的「泡油糕」、外酥內香的「油酥餅」、油黃香辣、滑潤可口的「清真釀皮子、涼粉」,酸辣適口的"蕎面"等傳統風味珍品令人回味無窮。像「漿水面」、「豆豆甜水麵」、「炮仗子」、「貓耳朵」等特色麵食。由於河西地區畜牧業發達,「手抓羊肉」、「波斯羊蹄」、「烤羊排」可是絕不容錯過的爽口美食。
『貳』 酒泉新時代美食城在哪個位置,坐幾路公交車能到
公交線路:地鐵1號線 → 608路,全程約9.9公里
1、從南寧市步行約810米,到達南湖站
2、乘坐地鐵1號線,經過6站, 到達白蒼嶺站
3、步行約130米,到達衡陽秀靈路口站
4、乘坐608路,經過2站, 到達青少年活動中心站(也可乘坐75路)
5、步行約310米,到達廣膳粥王
『叄』 酒泉有什麼特色小吃啊
1、香酥火燒
香酥火燒取燒餅與京式點心的特點,將點心餡與食油和於面中,入火鏊烤炙而成。色呈淺黃色,大於點心,小於一般烤餅,最好是在飯館中乘熱食用,酥軟香甜,油而不膩,作早點夜宵皆宜。清真火燒則用胡麻油配製。
2、油酥饃
油酥饃,也叫糖酥饃:用燙面投入姜黃、紅曲等味料,通過揉、卷、盤、壓等技藝,形呈扁圓,有層次,中間凹下置糖漿適量,圓周面層盤繞,面上灑白糖粒,入鏊燒炙,色黃鮮亮,酥脆香甜,冷熱皆可食之,多在街頭巷尾叫賣。
3、合汁
合汁是酒泉製作獨特的混合型粉湯。它的湯是以羊肉湯為主,再加入豬肉湯和雞肉湯,混合配製,要求湯色清白亮凈,不允有調料渣滓或肉屑等雜物。湯汁配好後,加入蠶豆粉絲和豬肉、羊肉薄片,肉片肥瘦咸宜。
4、炕羊腸
炕羊腸是一種具有西部特色的小食品。將新鮮的羊血摻少許麵粉,加料後灌入羊腸內,投入沸水內緊燙片刻撈出涼冷,切成一厘米薄厚的斜片,放入油鏊中炕炙,現炕現吃,熱吃為佳。炕羊腸有止痢、止瀉的功能。
5、油餜子
在油餜子繁多品種中,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巧婦用姜黃、紅曲、菠菜汁等色料,和成五色面團,然後顯出手段,製成指頭蛋大小的蜂蝶昆蟲、魚蝦蜻蟹、蟲蛹蝌蚪、龍虎馬羊、鳥鼠雞鵝、花卉草果等形狀。另外,酒泉回族同胞製作的清真油餜和饊子,更是高出一籌,十分講究。
『肆』 甘肅哪座城市以酒命名,還坐擁眾多世界文化遺產
甘肅以酒命名的地級市,面積竟佔全省42%,坐擁眾多世界文化遺產
在甘肅省管轄的諸多城市裡面,每次遊客提起時,首先想到的就是省會蘭州,必定它是甘肅省文化、經濟跟政治中心,雖然蘭州經濟收益名列全省第一位,但是卻並不是甘肅省佔地規模最大的城市。甘肅省有座佔地面積最大的城市,佔全省面積的42%,等於江浙總和,有五大世界遺產之稱,可惜鮮有人知。這座城市就是位於甘肅省西北部的酒泉市。
一直以來都被貫以沙漠第一區美稱的月牙泉風景區,就在敦煌市西南方向5公里位置處的鳴沙山北麓,因老遠看上去形狀像極了一彎新月而得名,現已被列入中國最美五大沙漠之一。如果有時間的話,你是否願意前往酒泉遊玩呢?相信這里的景點肯定會讓你感到美不勝收的。
甘肅一地級市,面積相當於江浙總和,藏有多處世界遺產,卻無人知
『伍』 酒泉有多少家美食城,地址都在什麼地方
有2家都在市區中心。
『陸』 酒泉特色美食
酒泉特色小吃--麵食類拉條面---是酒泉人日常的主食之一,家庭飯館隨處可見。和面時放適量食鹽,經過揉、揣、醒等工序,做成面劑,食用時搓圓拉細入鍋煮熟,拌以各類炒菜或炸醬即可。上炒鍋加料配炒,即成炒麵。拉條面名目也多,細圓的叫雞腸兒,更細的叫一根線;按成寬扁的叫扁葉子,窄扁的叫韭葉子,要求是拉的越薄越好;雞腸面揪成一寸左右短截的叫"炮仗子",更細的叫"香頭子";扁葉子揪成方形薄片的叫揪片子。"面"通稱為飯。下館子時,食者可根據自己的習慣點配菜,除炒麵有固定的菜汁外,其它可任選炒菜,吃拉條面一般配以肉沫為主並有少量蔥蒜之類菜餚。現炒的菜叫"亮子",或叫"小炒"。"亮子"炒好後,澆蓋在面上,拌勻即食。這種面不僅飽肚,又是美味享受。
『柒』 酒泉美食有哪些
酒泉美食有香酥火燒、油酥饃、合汁、炕羊腸、羊雜碎湯、清泉羊羔肉等。香酥火燒是面餅用火鏊烤而成,外觀看起來要比烤餅要小,色澤呈現淺黃色,味道酥軟香甜,油而不膩。炕羊腸是一種具有西部特色的小食品。它將新鮮的羊血摻少許麵粉,加料後
『捌』 酒泉有什麼特產
酒泉是甘肅的地級城市,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這座城市有著獨特的地理環境,主要的特色是水果:
瓜州西瓜是甘肅酒泉的特色水果,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據相關記載,距今已經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瓜州縣有著非常獨特的地理環境,光照充足,水資源充沛,非常適合西瓜的生長,所產出的西瓜果皮墨綠,瓤色大紅,肉質細脆,汁多味美。
李廣杏是甘肅酒泉的特色水果,已經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敦煌有著獨特的地理環境,夏季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而其沙質土壤又特別適合瓜果的生長,所產出的李廣杏果皮金黃色,色澤油光鮮亮,皮薄肉多核小,味美汁多,香氣四溢。
鳴山大棗是甘肅酒泉的特色水果,敦煌有著獨特的地理環境,夏季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水資源充沛,非常適合棗樹的生長,所產出的鳴山大棗果肉綠白色,緻密酥脆,汁多味濃甜。
瓜州蜜瓜是甘肅酒泉的特色水果,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西漢時就已經有種植了。瓜州有著獨特的獨立環境,光熱條件非常優越,所產出的蜜瓜質脆汁多,香甜可口,清爽宜人。
敦煌葡萄是甘肅敦煌的特色水果,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魏時期。敦煌有著特殊的地理環境,四季分明、光熱時間充足、溫差明顯,同時又有當地特有的沙質土壤,非常適合葡萄的生長,所產出的葡萄果皮呈暗紫紅色,果肉硬脆、味甜可口。
『玖』 酒泉特產有哪些
酒泉特產:
夜光杯、鎖陽、蓯蓉、敦煌李廣杏、羅布麻、瓜州蜜瓜、玉門南瓜粉、清泉人生果、麻黃等等;此外酒泉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酒泉制種業發達,是多種農作物制種基地,酒泉洋蔥出口日本、東南亞;酒泉有肅北阿克塞玉門大片草原,所以羊肉美味;美食有釀皮、糊鍋、嘉峪關羊肉串、鍋塊等。
『拾』 酒泉的歷史,名勝古跡,文化,吃的
【名勝古跡】
酒泉公園,位於鼓樓東1.9公里處,佔地面積27萬平方米,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漢式園林,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園內有泉有湖,有山有石,建有酒泉勝跡、月洞金珠、西漢勝境、祁連澄波、煙雲深處、曲苑餐秀、花月雙清、蘆伴晚舟八大景區。古樹名木,參天蔽日;亭台樓閣,雕梁畫棟,素有「塞外江南」、「瀚海明珠」之美譽。如今,這里已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AAAA級旅遊景點。
陽關
陽關,位於敦煌市西南70公里處的陽關鎮。西漢初年,強悍的北方匈奴控制著蒙古高原及甘肅的河西地區,對漢王朝形成了嚴重的威脅。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劉徹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目的是聯絡大月氏共同抗擊匈奴,公元前126年張騫回西安,向漢武帝詳細報告西域和匈奴各方面情況,使漢武帝產生了與西域各國交往的念頭,下決心開辟河西走廊這條交通要道。派驃騎將軍霍去病進攻匈奴,打垮休屠王和昆邪王,在河西地區先後設立了酒泉郡、武威郡、張掖郡、敦煌郡,同時,修建了陽關、玉門關。史稱「列四郡,據兩關」。公元前119年再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與各國進行友好交往,從此,開通了絲綢之路。現在的陽關遺址僅存一座佇立在墩墩山上的漢代烽燧。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位於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鳴沙山麓的大泉河畔,南北長約1610多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保存最完整、藝術內容最豐富而又精湛的石窟群。1994年12月,被省委確定為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據記載,公元366年一個叫樂尊的和尚在這里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人們相繼在這里開窟。現存洞窟最早建於十六國朝代(北京),其後經歷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共十個朝代1000多年時間的不斷開鑿,截至2010年,保存完好的洞窟有492個,內有4.5萬平方米的壁畫和2000多身彩塑。
莫高窟是建築、彩塑和壁畫三體合一的石窟藝術。石窟大體有禪窟、中心柱窟、殿堂三種形制。塑像是石窟的主體 ,均為泥塑彩繪。藝術上受到印度「犍陀羅」、「馬土臘」等造像風格的影響,結合民族傳統,逐步形成中國的彩塑風格。壁畫主要有佛畫像、民族傳統神州題材、佛經故事畫、佛教史跡畫、經變畫、供養人畫像、裝飾圖案畫等七類。1900年發現的藏經洞(今第16窟),更是莫高窟的精華所在。這里藏有大約5萬多卷古代珍貴文獻和大量的絹畫等藝術品,最早的有三國兩晉時代的寫經,最晚的是公元1002年的寫本。藏經洞出土的文物中有90%以上是佛經,其中有不少是失傳了的珍貴經典。此外,還有儒家的《詩》、《書》、《論語》等經典;有涉及古代典章制度等方面的歷史文獻;有古代變文、曲詞等文學作品以及俗字、音韻等語言文字資料;還有包括醫葯、天文歷法、地理等方面的古代科技材料;也有古代樂譜、舞譜以至體育方面的《棋經》等文獻。1961年,莫高窟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撥款進行了大規模的加固維修,1984年國家批准敦煌文物研究所擴建為敦煌研究院,對莫高窟及附近的石窟進行了現代化的保護和系統的研究。敦煌研究院已經成為國際敦煌學研究中心,莫高窟也正以嶄新的姿態迎接國內外越來越多的觀光者、考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