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山西澤州縣段氏有多少年文化歷史

山西澤州縣段氏有多少年文化歷史

發布時間:2022-05-26 21:35:44

1. 急求段氏家譜資料

四、段姓字輩(派語)

展開

編輯本段

一、族譜定義



牒是記述姓氏家

族發展歷史的重要

文獻,有



族譜







宗譜







家譜







家乘



等名稱。譜

牒起源很早,在周朝時期,已經有了我國最早的譜牒。修

譜在唐宋時已很

盛行。

族譜的

體例,一般包

括譜名、譜序

、凡例、遺像

、像贊、祠規

、族約、

家訓、世系、傳記、遺事、藝文、派字、碑記、婚冠、喪祭、族產、墳塋、墓銘、祠

記、

遺稿

和題跋等各個方面的內容



修譜的目的在於敬宗收族



將家族的源起、

遷徙



繁衍、發展

的情況錄於譜系,使子孫了解

家族發展的歷史,祖先創業的

艱難,從中受

到教育和啟迪



編輯本段

二、意義



氏族譜,反映

了段氏家族發

展的歷史和思

想文化

而族譜的內容

,則又集

中體現在歷屆

修譜時所撰的譜序之中。每屆修譜,按例撰寫

譜序,歷屆修譜所撰譜序

均收存在族譜

的首卷。譜序所寫的內容大

致有兩個方面:一是敘述本

族本支的源流和

繁衍情況。敘述源流時

有的從受姓始祖講起,有的只從當地

開代祖講起。二是借修譜

的機會闡發一

種同宗精神,

教育後代如

何承前啟後,

繼往開來



弘揚祖德,

遵循族規



奮發圖

強。下面就不

同時代各地的

段氏族譜作一

些有選擇的介

紹。





的家乘

譜牒現在在各

級圖書館社科研究單位所收藏的

有百種以上。

在民間段

氏人家所收藏的

則在千種以

上。

典型的如湖

北英山新編《段氏宗譜





610

多萬字

,綱舉目張,

眉目清整,結構龐大,項目繁

多段姓早在漢代已有都獲公修

撰的族譜,左丞相陳平為

之作序。序中追溯了段

姓的祖源,頌揚了段氏先祖的治功和

令德,並簡要敘述了段姓

子孫遷

播、家族繁衍

的情況。

現存的段氏

族譜,大多修

撰於明、清時

期和民國

時期,而尤以清

代和民國時期的為多。

20

世紀末期,修譜之風再

次盛起。現代、當代

的段氏族譜



除了繼承中華民族的

傳統道德中的優秀部分外





20



紀初就開始表現

出濃

厚的民主思

想。主張強

族興邦,以

身為炎黃子

孫而感到自

豪。



眾族蕃

矣,上溯

其初

,皆一人

之身也









國四萬萬

同胞,皆

黃帝子孫

,固皇皇

一大宗族





。這完

全摒棄了狹隘

的宗族主義思想,



調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大團結



20



紀末期的族譜更

體現出新的時

代特點:服從國法、淡薄族規,

如招贅女婿可以人譜;過繼他

姓子女,

只要改姓均可

入譜;子孫無論男女,可從

母姓。這些都是封建族規所不

允許的。由此

可以看出人們

觀念的改變和社會的發展進步。

編輯本段

三、文獻目錄

段姓

家譜

1



陝西韓城《段

氏世譜》

明代天啟

二年(

1622

年)段四教編修

現藏韓城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2



山東莒縣《段

氏族譜》

明代嘉慶

五年編修

現藏莒縣棋山鄉威服

村段姓家中

3



山東聊城《段

氏家譜》

明代嘉慶

六年編修

現藏聊城小段庄部分

段姓族人家中

4



河南民權段庄

《段氏家譜》

明代隆慶

三年編修

現藏民權前後段庄段

姓部分族人家中

5



河南曹縣段庄

《段氏家譜》

明代嘉慶

元年編修

現藏曹縣段庄段姓部

分族人家中

6



陝西韓城段氏

《東門世譜》

七續本

清道光三十年段培梧、段培竹主



現藏韓城三甲村段姓部分

族人家中

7



河南孟縣《段

氏宗譜》

清乾隆九

年編修

現藏孟縣段庄、段西、

段東段姓部分族人家中

8



全國《段氏宗

譜》

(8



)

清光緒十

四年編修

9



山西洪洞馮張

村《段氏家譜



(卷一)



1942

年段殿甲鈔本)清乾隆十二年

段成鸞編撰

現藏洪洞縣檔案



10

、江蘇金

壇《段氏家乘



(卷一)

清光緒七

年段溶源編撰

現藏南京大學圖

書館

11

、江蘇

句容《句曲段氏重

修宗譜》

清光緒四

年段雍梧、段純寬重修

現藏江

蘇檔案館(存卷一)

12

、江西鄱

陽《鄱陽段氏宗

譜》



10

卷)

清光緒八

年段紹洛編撰

現藏上海圖書館

13

、湖北新

洲《段氏宗譜





14

卷)

清光緒三

十年段光裕、段清海創修

現藏

新洲三店鎮沙畈村段姓部分族

人家中

14

、湖南寧

鄉《溈寧段氏三

修支譜》

清光緒二

年活字本

現藏湖南省圖書館

15

、湖南邵

陽《段氏族譜





32

卷)

清同治十

年段祥習、段乾定等編修

現藏

湖南省圖書館

16

、四川內

江《段氏家譜



(四卷)

清咸豐七

年段正顏、段正鈁等編修

現藏

四川省圖書館

17

、雲南墨

江《段氏家譜》

清咸豐十

一年段思周等纂修

現藏墨江縣

檔案館

18

、全國《

段氏族譜





20

卷)

1917

年段伯清、段大華等編撰

現藏

湖北監利縣檔案館

19

、江蘇串

縣《段氏族譜



(四卷)

1936

年段文德編纂

現藏豐縣趙庄鄉

段堤口村

20

、浙江常

山《段氏宗譜





28

卷)

1944

年段小根重修

現藏常山縣芳村

鎮雅塘村

其他

21

、浙江常山《段氏宗譜》

(不分卷)

1926

年木刻本

現藏常山

縣芙蓉鄉西嶺足



22

、安徽壽

縣《段氏

宗譜》

(四卷鉛

印本)

1925

年段傳鼎

等編修

現藏美國

國會

圖書館

23

、福

建建陽《興田

段氏族譜》



21

卷)

1916

年段文鏗編



現藏

浙江省圖

書館(存三冊)

24

、江西

萍鄉《萍西段氏族譜



(木活字

版)

現藏江

西省圖書館

25

、湖北《沔陽段氏宗譜



1918

年段世芳主修



藏武漢市圖書館

26

、湖北利川《厚壩段氏族譜》

(四卷)

1921

年段子欽修撰

現藏四

川省重慶市圖書



27

、湖南寧

益《段氏

五修族譜》

(十

二卷鉛印本



1930



段萬醇主



現藏

湖南省圖書館

28

、湖南《湘潭城北段氏宗譜



(鉛印本,分卷)

1920

年段盛騏

等編修

現藏

美國加州大學圖書館

29



湖南湘潭

《中

湘拗柴段氏五修族譜》



20

卷)

1928

年段世暉

纂修

現藏廣東中山市圖書館

30



湖南湘鄉

《段氏四修族譜





20

卷)

1927

年段其

選修、段為暘纂

現藏湖南省圖

書館

31

、四川江北《段氏

宗譜





19

卷)

1913

年段平福

等編纂,

江北段氏家祠刻本

現藏重慶市圖

書館

32





























19





1947

































33

、江西萍鄉《萍西愈佳方段氏族

譜》



15





1919

年段勵初

等纂修(木活字本



現藏上海市圖

書館

34

、江蘇鎮江《古潤西斛段

氏宗譜》



10

冊)

1920

年段伯詩

纂修

,木活字本

現藏南京市圖書



35

、雲南墨江新修《段氏家譜》

1958

年段

守源等纂



現藏墨江縣檔案館

36

、湖北英山新修《段

氏宗譜》

(12



)

1988



段任良主編,

段兆雄、段子中等協編

現藏海

峽兩岸段姓族人和東南亞各國

37



湖南黔陽新修《段氏族譜



1988

年編撰

現藏

黔陽段氏宗祠

38

、陝西韓城《壽

寺村段氏支譜



(已殘)

明代天啟

二年(

1622

年)段四教主修



藏韓城壽寺村(北

壽、中壽、南壽)

段姓部分族人家中,多為手抄本

39

、雲南

墨江《段氏七修家





清代

嘉慶二十

年(

1815

年)段

明浩等篡





藏墨江縣

檔案館

及段姓部

分族人

家中

40

、湖南冷

水江市《段氏五修族譜



1949

年段楚賢主修

現藏冷水江市檔





及段

姓部

分族

人家



(注



1990



冷水

江《

段氏

六修

族譜

》也

已編

修出

版)

41

、安

徽蕪湖《段

氏宗譜》

1919



段靜朗編修

現藏蕪

湖檔案館

和蕪湖段姓

部分族

人家中堂

號來歷

42

、江蘇省金



·

《段氏家乘》十

卷首一卷

清光緒七

年(

1881

年)木刻本共

九冊



清)睿源纂

藏地:南京

大學

43

、湖南新化

·

《段氏重修族譜》首



清乾隆十五

年(

1750

年)木刻本

藏地

:湖南省冷水江市

禾青鎮雙星村

44

、湖

南黔陽

·

《段



族譜》

(四修

)首卷

民國十一

年(

1922

年)五月

活字木刻

本一冊

段尚烈主





清芳

、譚鴻勛刻



藏地:

湖南省洪江

市龍田鄉長

磧村

45



湖南黔陽

·

《段氏族

譜》

(五

修)一

套共八冊

1990



鉛印本

段惟俊、

段天成、

段成萬主



藏地

:湖南

省洪江市龍田

鄉長磧村

46

、湖南南縣

·

廳華《段氏族譜



(酉陽堂



清乾隆十七



(1752)



修本

1993

年撰

修本



地:

湖南

省南

縣波

拔鄉

長纓



47

、湖

南洞



·

五修

《段氏族譜》

卷首

共三冊

1992

年電腦照排

段為元、

段為恆等

20

人主修

藏地



湖南

省洞口縣城

西蔡家塘

48

、雲南

·

《段氏大理

國始末》

藏地:湖南

省社會科

學院圖書館

(清)馮(更生)撰

編輯本段

四、段姓字輩(派語)

有的輩字

純屬用於區別輩分,沒有連

貫的特殊確定意義。有的則

體現出某種家族



神、道

德風尚

和倫

理觀念

。舉例

如下:

1



山西省

霍州市

下樂

坪段氏

輩字:

國、

振、





培、

可、

士、

英、

志、





遠。

2



雲南

省墨江縣段氏輩字:





其、思、為、

以、宗、守、芳、尚、之。

3



湖南省洞口縣段氏新舊

輩字:

子應

祖永崇,

德澤遠立本



起鴻壬申昌





盛慶熙

延,肇基敦睦厚,

家學大顯榮。

4

、新化段

氏輩字:



祥自吉泰,

紹緒振

先聲。允佩前

人訓,常儲後

代英。

傳家敦孝義,

翊治篤忠貞。

仁美綿遺

澤,剛方繼令名。

5

、江西省都昌縣段氏

輩字:

國子貴德玉,予厚中文繼



衍宗蕃

思本,萬元世興隆



6



湖南省黔陽縣段氏

後續的輩字:

允佩前人

訓,常

儲後代英。傳

家敦孝義,翊

治篤忠貞。

仁美綿遺

澤,剛方繼令

名。豫章

垂蔭遠,京兆

肇基宏。

奕葉昭勛業,蕃

枝合本莖。詒謀勤佑啟,積善

久昌榮。

世派

7

、湖

南耒陽段氏輩字:

京兆

蟠基茂,人文世澤洪。詩書隆道

德,俊秀振宗聲。

紹業徽先緒,昌

言育後英。旭陽呈瑞彩,雛鳳起飛騰。

8

、洞庭湖區

(

酉陽堂

)



氏輩字



廷若尚文

明,一士鍾澤相



光祖修心

德,傳家孝友先





朝崇正

學,經世在名賢。

9

、湖

北省大悟縣段氏輩

字:

天、彥

、純、才、

宏、祖、緒

(



)

、守、光、先。

10

、湖北省

英山縣段氏輩字:

再肇祚永芳



光昭大茂昌

,

中權圓立德

...

11.

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何家

畔段氏輩字

文,





克,宏,儒,

伍,義,登,高,峰

2. 段氏鮮卑的歷史

當時的晉朝幽州將領王浚認為天下將大亂,欲求向外結援,因此將其中一個女兒嫁給段務目塵,又向中央建議封務目塵為遼西公,把遼西郡(今中國河北省秦皇島市)封予務目塵。這個政權也因此被稱作「遼西公國」,都城在令支(今中國河北省遷安市)。
史載,此時段部鮮卑「據有遼西之地,而臣於晉。其所統三萬余家,控弦上馬四五萬騎。」成為東晉在北方與其他民族作戰的力量。
311年,當時段部鮮卑單於段疾陸眷在位(第四位首領),因敗於石勒軍,又改附石勒及石勒後來所建的後趙。 晉懷帝永嘉六年(312),廣平(今河北雞澤東南)人張豺、游綸擁眾數萬,占據苑鄉(今河北邢台東北),受命於晉幽州刺史王浚。同年十二月,石勒遣夔安、支雄等7將進攻苑鄉,破其外壘。王浚急遣督護王昌率諸軍與遼西鮮卑段疾陸眷及段匹磾、段文鴦、段末丕等共5萬人進攻襄國。鮮卑段氏軍進屯渚陽(今邢台市東北),石勒遣將與之交戰,皆敗。段疾陸眷遂大造戰具,准備攻城。石勒部眾甚懼,諸將主張固守疲敵,待其退而擊之。石勒用張賓及部將孔萇之計,於北城開突門(即暗門)20餘道,在鮮卑軍攻城時,待其隊伍鬆懈,即命孔萇率精銳自突門出擊,猛襲王浚軍悍將段末枉部,不克而退。末枉追至壘門,為勒伏兵所俘。王浚軍見悍將被俘,紛紛敗退,孔萇乘勝追擊,鮮卑橫屍30餘里,獲鎧馬5000匹。段疾陸眷收集余眾,退屯渚陽。 (見晉漢襄國之戰,石勒守護襄國之戰)
王浚滅,據薊城
王浚承製,假立太子,備置百官,列署征鎮,由自己自領尚書令。司馬游統因外調而恨怨王浚,與石勒勾結。石勒於是向王浚詐降,承諾以王浚為主。石勒又對王浚言辭卑屈,又獻上珍寶及通訊不斷,令王浚十分高興,不設防備。
建興二年(314),石勒屯兵易水,督護孫緯要求出兵反抗石勒,王浚不聽,反而讓石勒直接前來,並命人准備好迎接石勒。但石勒進城後大肆搶掠,見王浚後更與王浚妻並坐,令王浚十分憤怒,但石勒則數落王浚不忠於晉室,命五百騎押王浚到襄國,又盡殺其手下精兵萬人。到襄國後石勒就殺王浚,將其頭顱送給偽漢主劉聰。 勒停薊二日,焚浚宮殿,以故尚書燕國劉翰行幽州刺史,戍薊,置守宰而還。
幽州刺史劉翰不想依從偽漢石勒,於是歸附段疾陸眷的弟弟段匹磾,匹磾便進駐薊城。王浚敗亡後,他的從事中郎陽裕避難前往令支,依附於段疾陸眷。此時,段部最為強盛。段部勢力由此進入薊城,為以後令支、薊城兩派相爭埋下伏筆。 令支政變,末波奪權
太興元年( 318)正月,晉驃騎大將軍、遼西公、鮮卑單於段疾陸眷在令支去世,因其子尚年幼,疾陸眷的叔父段涉復辰代立為首領。段匹磾得知兄長疾陸眷過世之事,立刻從薊城起身反回遼西的令支奔喪,寄居薊縣的劉琨也派兒子劉群陪送。段末波對段涉復辰說:「匹磾之來,欲為篡也。」匹磾至右北平,涉復辰發兵出城拒段匹磾。末柸乘虛偷襲涉復辰,殺之,並其子弟黨與,立忽跋鄰(即段羽鱗)為單於。單於段羽鱗與權臣段末波自此占據遼西舊地令支。
匹磾敗歸,誤殺劉琨
段末波殺了單於段涉復辰後,出兵迎擊段匹磾,將其擊敗,隨性的劉群也被末波活捉。段末波逼他寫信,許劉琨做幽州刺史,共同對付段匹磾。送信人在路上被段匹磾的巡邏兵抓到,而劉琨對此事根本就毫不知情。段匹磾把信給劉琨看,劉琨大驚,急忙表態。段匹磾一向很敬重他,本來也沒有起疑心,准備就此作罷。不想段叔軍腦筋急轉彎,亂嚼舌根道:「哥哥!我們本來是胡夷,向來做晉朝臣民,只因人多勢眾,才能統治這些晉人。我看今天這件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不然萬一是真,我們都將死無葬身之地!」段匹磾被他說動心思,暫時就把劉琨軟禁起來。劉琨部下自然是群情激憤,真的准備造反,情形一發不可收拾。此時東晉權臣王敦心懷異志,聞知此事,寫信來勸段匹磾除掉劉琨。五月,段匹磾聲稱奉朝廷旨意,把劉琨及其子侄四人一並處死。段匹磾陷入局中,騎虎難下,做出這親者痛、仇者快之事,大失人心。劉琨手下的謀臣將士都跑到了段末柸那邊,幽州治下的一些軍民也大失所望,紛紛離去,段匹磾頓時陷入了孤立狀態。北邊令支有段末柸不斷進攻騷擾,西南兩方又有石勒大軍進逼,幽州領內諸城都被攻破,漸不可支。
匹磾南走,為晉盡忠
太興二年( 318)四月,段匹磾率領鐵桿部眾退出幽州,南奔厭次(今山東惠民東),投靠樂陵太守邵續。兩人並力合保孤郡,曾數敗石勒(當年十一月建立後趙國)軍隊。可恨段末柸也來攻打,段匹磾忿然出擊,大敗末柸,一路追到薊城。但後方虛實被後趙偵知,石虎帶領大軍將厭次團團包圍。太興三年( 320)二月,邵續出擊被俘。正好段匹磾回師趕到,差點不能進城。於是,段匹磾又陷於孤軍作戰的境地。苦苦撐到第二年三月,邵續的弟弟邵洎眼見不對路,把鮮卑人馬控制起來,獻城出降。段匹磾本想單槍匹馬走歸朝廷,結果沒有成功,被挾持到了後趙都城襄國。
石勒父子對段匹磾倒也很敬重,優禮以加,封他為冠軍將軍。但段匹磾不改舊志,始終不給石勒好臉色看,經常身穿晉朝官服,手拿晉朝節杖。大約過了年把,石勒對他隱忍已久,又怕段氏舊部密謀起事,就把他們一起殺害。想段匹磾和劉琨歃血相盟,言猶在耳,如今同一命運。「有渝此盟,亡其宗族,俾墜軍旅,無其遺育。」誓言之驗,何其速也。 晉明帝太寧三年( 325)三月,段末波死去,由弟弟段牙接位。
同年十一月,遼東公慕容廆建議遼西公段牙放棄原都令支遷都他地,而段牙同意引起部下怨恨。十二月(326.1.20-2.18)段日陸眷的孫子段遼(《魏書》作護遼)藉此聲討其罪,發動政變攻殺段牙,掌管大權。 段部鮮卑第八位首領段遼在位後,因屢侵前燕及後趙,被二國夾攻。晉成帝咸康四年(338)三月,段遼弟段蘭中慕容廆埋伏,大敗。前燕聯軍後趙將領支雄也攻入其境,其郡守望風投降後趙,段遼因段蘭敗後實力受損,放棄令支逃往密雲山。十二月(338.12.28-339.1.26)段遼詐降後趙,同時投降前燕並與前燕秘密謀於密雲山伏擊後趙來受降的麻秋部隊。
咸康五年(339)四月,段遼因密謀反叛,前燕誅殺段遼及其黨羽,並將段遼首級送往後趙。 《魏書》作「務目塵」。乞珍之子。繼承父位後,正好遇上了西晉的八王之亂。當時晉朝的都督幽州諸軍事王浚,看到天下大亂,就想找幾個外援給自己壯膽。惠帝太安二年( 303),王浚把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了務勿塵,又向朝廷上表,封務勿塵為遼西郡公,承認了他的世襲地位。如此一來,務勿塵豈有不盡心幫助丈人之理。當時段氏鮮卑兵強馬壯,很為王浚掙了些臉面。王浚憑借這支力量,自覺腰桿粗了不少,慢慢的心態就有些不正了,也不怎麼聽朝廷使喚了,結果和當時掌權的司馬穎(八王之一的成都王)產生了矛盾。司馬穎派人到幽州暗算王浚,因運氣不好,沒有成功,陰謀敗露。王浚豈能善罷甘休,率領務勿塵等一幹人馬,起兵復仇。一路上勢如破竹,接連擊敗了司馬穎的幾支部隊,很快就攻入了他的老巢鄴城。務勿塵手下的那班虎狼之眾,呼喊著沖進城去,入屋劫財,殺人搶女。班師路上,只見一個個馬背上掛著大包小包,馱著花花女子,煞是壯觀。大概王浚也覺得老臉掛不住,下令道:「敢有挾藏者斬!」於是八千多名女子紛紛被拋到易水河裡,全部淹死。嗚乎,哀哉
於是,段氏鮮卑名聲大振。懷帝永嘉四年( 310)十月,進封務勿塵為大單於。但他做夢也沒有想到,這次出兵給他的後人帶來了亡國滅族的隱患。此前司馬穎府中有一位匈奴王族後裔劉淵,素有才名,胸懷大志,念念不忘恢復舊國的理想。司馬穎雖然很賞識他,封他為匈奴部隊總指揮(監五部軍事),但一直對他防範甚嚴,不準回到匈奴舊部。王浚起兵來犯,機會終於來臨。劉淵向司馬穎進言,願意回去糾集匈奴部眾,幫他打敗王浚。司馬穎正值焦頭爛額之際,只好病急亂投醫。結果劉淵一回到老巢,立馬舉旗造反,宣告獨立,建立了十六國中的頭一個政權——漢(前趙)。而漢趙的大將石勒,就正是段氏鮮卑的掘墓人 《魏書》作「就六眷」。務勿塵世子(當然不是王浚的外孫),永嘉五年( 311)繼位為遼西公、大單於。他兄弟眾多,個個都是驍勇之將。一開始,疾陸眷還聽從王浚的調遣,曾幫他打敗過並州刺史劉琨的部隊。但在襄國(今河北邢台)之戰後,情況就發生了轉變。
永嘉六年,漢趙的鎮東大將軍石勒攻佔了襄國,在王浚(時任都督東夷、河北諸軍事)的地盤上急劇擴張勢力。王浚哪能容別人在自己地里拉屎,沒過多久,就派兵前往討伐。疾陸眷和老弟段匹磾、段文鴦、從弟段末柸等率領部眾五萬助攻,就在襄國城北的渚水之陽駐軍布陣。石勒幾次遣將出戰,都被打敗。疾陸眷大造攻具,正准備一鼓作氣攻下城池,不料段末柸輕敵擅進,被石勒設計生擒。石勒王牌在手,乘機向疾陸眷求和。疾陸眷捨不得末柸這員猛將,遂不顧兩位老弟的勸阻,不但答應馬上撤兵,而且還和石勒的兒子石虎結拜為兄弟。一場轟轟烈烈的戰斗就此煙消雲散,王浚賠了夫人又折兵,但他不願失去這支強援,一時之間還未翻臉。第二年,王浚又召集軍隊,命令疾陸眷一同攻打石勒,疾陸眷拒不出兵。王浚大怒,唆使鮮卑拓跋部、慕容部夾擊段氏遼西郡。疾陸眷雖然擊退了拓跋部,但北部邊境被慕容部得手,喪失了部分領土
疾陸眷不顧大義,決策失誤,給段氏鮮卑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除了在道義上失分外,還使內部產生了分裂。從此,疾陸眷、段末柸等背晉附漢,段匹磾、段文鴦等則一心向晉。段匹磾後來更是離開了遼西本部,割據於幽州。內隙既生,外有強鄰,危乎殆哉!史書上說:「段氏兄弟專尚武勇,不禮士大夫。唯慕容廆政事修明,愛重人物,故士民多歸之。」段氏重武輕文,雖然盛極一時,然而剛不能久,道理再也明顯不過了。
晉元帝太興元年( 318)正月,疾陸眷死去,兒子年齡太小,叔父涉復辰代立。Rf5N 《魏書》作「末波」,《晉書》或作「末杯」。疾陸眷的從弟。他以勇悍聞名,部下的兵馬都是段氏鮮卑中的精銳,屬實力派人物。襄國之戰中,他一馬當先,突入敵軍城門,結果中伏被擒。由於疾陸眷棄大義以全骨肉,致使晉軍功敗垂成。段氏與石勒講和後,段末柸被釋放。他對石勒的不殺之恩感激得不得了,就拜石勒做了自己的乾爹。在回去的路上,先後朝襄國方向跪拜了三次。而且從此後,他撒尿時也不敢對著南方。別人問他為什麼,他回答說:「乾爹住在南邊,我怎麼敢大不敬,朝那邊撒尿呢?」
他對段匹磾和段文鴦在襄國之戰時勸阻疾陸眷與石勒講和的事耿耿於懷,因而對段匹磾的附晉抗(石)勒事業大拆其台。元帝建武元年( 317)三月,段匹磾推舉劉琨為大都督,召集段氏鮮卑部隊共討石勒。本來軍隊都已到齊,段末柸暗進讒言,對疾陸眷和涉復辰說:「你們是父輩和兄長,卻來聽從侄子和老弟的號令,這不是很沒面子嗎?何況就算僥幸取勝,功勞都被匹磾一人獨占,我們又能得到什麼!」於是眾人紛紛撤兵,軍事行動也就隨之流產。看到兩位老大如此好騙,段末柸又生野心,覬覦部族大權。疾陸眷死後,段匹磾從幽州回家奔喪。段末柸恐嚇涉復辰:「你要當心,段匹磾是來奪位的!」涉復辰信以為真,帶兵前去阻擋。段末柸趁機從後偷襲,殺死涉復辰,自立為單於。隨後,他又大使離間計,挑撥幽州的晉人與鮮卑集團之間的關系。結果劉琨被殺,晉人紛紛離散。段匹磾勢孤,在石勒和段末柸的窮追猛打下,被迫逃走。段末柸遂自稱幽州刺史,占據了幽州的部分土地。段末柸勇於內斗,對北邊悄然崛起的慕容部卻疏於防範。永昌元年( 322),連都城令支都被慕容皝攻破,居民有千餘家被掠走。後來他和慕容部講和,恢復婚姻舊盟,國境差以小安。
晉明帝太寧三年( 325)三月,這位段氏梟雄死去,由弟弟段牙接位。 務勿塵之子。他一心忠於晉室,曾被封為左賢王、渤海公,《晉書》立有專傳。由於他是段氏鮮卑親晉派的代表人物,所以深為晉人所愛重。晉愍帝建興二年( 314)三月,石勒奇襲幽州,殺死王浚。段匹磾應幽州軍民之請,與弟弟段文鴦、段叔軍等人率領帳下兵馬開到薊縣(今北京市),就任幽州刺史,扛起了抵抗石勒的大旗。此時,晉朝在黃河以北的重鎮只剩下幽州和劉琨統領的並州。並州先已殘破,到建興四年( 316)十二月,全部被漢趙攻佔。劉琨進退失據,只好跑到幽州投靠段匹磾。段匹磾對他仰慕已久,高興得不得了,和他約為兄弟,結為親家。建武元年( 317)三月,兩人歃血相盟,立誓要為晉室奮斗到底。盟文為劉琨撰寫,言辭慷慨激昂,感人至深。全文如下:
「天不靜晉,難集上邦。四方豪傑,是焉扇動。乃憑陵於諸夏,俾天子播越震盪,罔有攸底。二虜交侵,區夏將泯。神人乏主,蒼生無歸。百罹被臻,死喪相枕。肌膚潤於鋒鏑,骸骨曝於草莽。千里無煙火之爐,列城有兵曠之邑。玆所以痛心疾首,仰訴皇穹者也。臣琨蒙國寵靈,叨竊台岳。臣磾世效忠節,忝荷公輔。大懼丑類,猾夏王旅。殞首喪元,盡其臣禮。古先哲王,貽厥後訓,所以翼戴天子,敦序同好者,莫不臨之以神明,結之以盟誓。故齊桓會於邵陵,而群後如恭。晉文盟於踐土,而諸侯玆順。加臣等介在遐鄙,而與主相去迥遼,是以敢幹先典,刑牲歃血。自今日既盟之後,皆盡忠竭節,以剪夷二寇。有加難於磾,琨必救。加難於琨,磾亦如之。繾卷齊契,披布胸懷。書公金石,藏於王府。有渝此盟,亡其宗族,俾墜軍旅,無其遺育
可是蜜月期短得很。太興元年( 318)正月,疾陸眷死後,段匹磾回遼西奔喪,劉琨派兒子劉群陪送。半路上被段末柸殺回,劉群被活捉。段末柸逼他寫信,許劉琨做幽州刺史,共同對付段匹磾。送信人在路上被段匹磾的巡邏兵抓到,而劉琨對此事根本就毫不知情。段匹磾把信給劉琨看,劉琨大驚,急忙表態。段匹磾一向很敬重他,本來也沒有起疑心,准備就此作罷。不想段叔軍腦筋急轉彎,亂嚼舌根道:「哥哥!我們本來是胡夷,向來做晉朝臣民,只因人多勢眾,才能統治這些晉人。我看今天這件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不然萬一是真,我們都將死無葬身之地!」段匹磾被他說動心思,暫時就把劉琨軟禁起來。劉琨部下自然是群情激憤,真的准備造反,情形一發不可收拾。此時東晉權臣王敦心懷異志,聞知此事,寫信來勸段匹磾除掉劉琨。五月,段匹磾聲稱奉朝廷旨意,把劉琨及其子侄四人一並處死
段匹磾陷入局中,騎虎難下,做出這親者痛、仇者快之事,大失人心。劉琨手下的謀臣將士都跑到了段末柸那邊,幽州治下的一些軍民也大失所望,紛紛離去,段匹磾頓時陷入了孤立狀態。北邊有段末柸不斷進攻騷擾,西南兩方又有石勒大軍進逼,幽州領內諸城都被攻破,漸不可支。太興二年( 318)四月,段匹磾率領鐵桿部眾退出幽州,南奔厭次(今山東惠民東),投靠樂陵太守邵續。兩人並力合保孤郡,曾數敗石勒(當年十一月建立後趙政權)軍隊。可恨段末柸也來攻打,段匹磾忿然出擊,大敗末柸,一路追到薊城。但後方虛實被後趙偵知,石虎帶領大軍將厭次團團包圍。太興三年( 320)二月,邵續出擊被俘。正好段匹磾回師趕到,差點不能進城。於是,段匹磾又陷於孤軍作戰的境地。苦苦撐到第二年三月,邵續的弟弟邵洎眼見不對路,把鮮卑人馬控制起來,獻城出降。段匹磾本想單槍匹馬走歸朝廷,結果沒有成功,被挾持到了後趙都城襄國
石勒父子對段匹磾倒也很敬重,優禮以加,封他為冠軍將軍。但段匹磾不改舊志,始終不給石勒好臉色看,經常身穿晉朝官服,手拿晉朝節杖。大約過了年把,石勒對他隱忍已久,又怕段氏舊部密謀起事,就把他們一起殺害。想段匹磾和劉琨歃血相盟,言猶在耳,如今同一命運。「有渝此盟,亡其宗族,俾墜軍旅,無其遺育。」誓言之驗,何其速也。 《魏書》作護遼。史書中對其世系地位的記載比較混亂,《魏書》說是「日陸眷弟」,《晉書》說是「就陸眷之孫」,《資治通鑒》又說是「疾陸眷之孫」。綜合起來看,他應該是開國始祖日陸眷的孫子,中華書局版《魏書》的校勘記對此已有考注。
太寧三年( 325)十二月,段遼率國人攻殺段遼,自立為大單於。後來晉朝封他為北平公、幽州刺史、驃騎將軍。晉成帝咸和八年( 333),慕容廆死,慕容皝即位,兄弟之間發生內訌。段遼趁火打劫,北攻遼東,在邊境打了將近五年的拉鋸戰,居然沒有佔到什麼便宜。等到慕容皝掃除內亂,就開始展開反攻。咸康三年( 337),慕容皝自立為燕王,向後趙稱臣,乞師討伐段遼。第二年,慕容皝盡率國中兵馬進攻遼西,掠走部眾五千戶以及財產無數。石虎派出大軍十七萬,橫掃幽州諸城。兩面夾擊,段氏鮮卑大敗。三月,段遼帶著妻兒老小、宗室族人以及部落頭人等千餘家,從令支出逃到平崗密雲山(在今河北承德北)。趙軍尾隨追來,斬殺略盡。段遼派兒子乞特真向石虎投降,正准備出山,恰好遇上趙燕兩國發生沖突。段遼轉而投向慕容皝,十二月,合力打敗趙軍。於是段氏余眾多歸前燕,慕容皝把段遼接到自己國都,待為上賓。
段遼心有不甘,與舊部謀反,於咸康五年( 339)四月被燕人殺死,成為段氏鮮卑的亡國之君。_ 崔悅、盧諶、劉啟(劉輿之子)、劉述(劉輿之子)、劉群(劉琨之子)、陽裕(北平相)、榮卲(段匹磾左長史)、李詠
〖轉投慕容廆〗宋該、杜群、劉翔
段文鴦
段氏鮮卑部落中最驍勇的戰將,為人忠肝義膽,是哥哥段匹磾的得力搭檔。襄國之戰中,疾陸眷准備退兵以換取段末柸的性命,他出言勸阻:「敵軍眼看就要失敗,如今為了段末柸一人的緣故,放棄即將到手的勝利,難道你就不怕王浚怪罪?硬要這樣做,只怕會後患無窮?奔猜驕觳惶??峁?縉淥?浴:罄此娑紋ゴ數接鬧葑???鶯嵴匠。釵?芯??返?=ㄐ碩?輳?314),石勒派兵圍攻厭次邵續,段文鴦南下擊退石勒,成功解圍。建興四年( 316),遠赴兗州救北中郎將劉演於廩丘(今山東鄆城西北)。太興二年( 318),護衛段匹磾退守厭次,是年八月,為朝廷征討叛將徐龕。太興三年( 320),痛擊段末柸來犯之兵,追之於薊。回師入厭次,大敗後趙將軍孔萇。雖然困守孤城,依舊鬥志不減
太興三年( 320)三月,段文鴦准備作最後一戰。他率領壯士數十人,騎馬沖入後趙軍營中,左挑右擋,所向披靡,殺死敵人無數,一直戰到馬匹脫力。石虎在重圍之外喊道:「文鴦兄!你我都是夷狄,何苦自相殘殺?今天事已至此,不要再打了,放下武器吧!」段文鴦朝他大罵:「你這個賊子,早就該死了!若是大哥(疾陸眷)聽了我的話,你還能活到今天嗎?我寧可戰死,也不會向你投降!」於是又下馬大戰。長矛折斷,就抽出佩刀,苦戰不已。從辰時一直打到申時,終於筋疲力盡。後趙士兵解下戰馬身上的披甲擋在前面,一擁而上,這才把他抓住
石虎對他敬佩不已,起而拜之,送到襄國,石勒封他為左中郎將。後來段匹磾遇害,他也被用毒酒毒死。
段龕
段蘭之子。父親死後,代領部眾,繼續駐守令支。晉穆帝永和五年(349)十二月,後趙冉閔發動政變,中原大亂。段龕擁部眾南下,占據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次年七月,引兵東據廣固(今山東益都西北),佔領了附近一帶土地,自稱齊王。因為同東晉接壤,就稱臣以求自保。永和七年(351),受晉封為齊公、鎮北將軍,對內自然還是稱王。北方冉魏及後趙殘余勢力逐漸被前燕慕容儁剪除,段龕趁機擴張領土,在境內設置青、徐二州。永和十一年( 355),他不自量力,居然想跟慕容儁平起平坐,寫信指責慕容儁自稱皇帝,惹來前燕大軍。他又不懂兵法,不守黃河天險,卻想在平原決戰。次年正月,率領部眾三萬迎擊燕軍,大敗而回,嬰城固守。眼睜睜看著境內城池被一一攻佔,無計可施。十一月,段龕窘迫至極,只好面縛出降。慕容儁對他還很客氣,封為伏順將軍。他和段遼一樣,不甘久居人下,妄圖東山再起。昇平元年( 357)六月,慕容儁先弄瞎他的雙眼,然後再把他殺死,部下三千多人也全被活埋。
段勤
段末柸之子,後趙封為建義將軍。冉閔之亂時,在黎陽(今河南浚縣東)起兵,與其他割據者一起進攻冉魏,大敗。退保枉人山(在今山東平原縣),自稱趙王,附於前燕。永和八年(352),糾集胡羯一萬多人,在繹幕(今山東平原縣西北)自稱趙帝,觸犯慕容儁大忌,被圍攻。四月,舉城投降。後來他也因圖謀造反,於昇平三年( 359)二月被殺。
段叔軍
段匹磾的第二個弟弟。平素好學,頗有智謀,段匹磾對他很是信任。他在歷史上唯一露的一次大臉,就是在劉琨事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致使段匹磾魅力大減,功業速敗。後來大概和段匹磾一起被殺。當初如果不是他多嘴,結局還不定怎樣呢
段秀
段匹磾的另一個弟弟。不知何時南下渡江,在東晉朝廷做將軍。太寧二年( 324),晉明帝下令討伐反臣王敦,段秀等人率領甲卒千人大敗敵軍,立有戰功。其後事跡無考
段屈雲
段遼從弟,官封揚威將軍。咸康三年( 337)七月,率領精銳騎兵夜襲慕容部邊境要塞(興國城),不克而還。次年正月,率軍擊敗後趙幽州刺史。旋以後趙大軍來攻,舉國崩潰。其後事跡無考
段羆
段龕的弟弟,軍中難得的智勇雙全之將。永和十一年( 355),前燕大軍來攻,段羆分析敵情,向段龕建議:「敵軍人數眾多,其統帥又是善於用兵之人。如果聽任他們渡過黃河,長驅直入,一旦都城被圍,到時恐怕想投降都辦不到。不如請你在都城固守,讓我率領精兵在黃河南岸拒敵。一旦得勝,你就率領後備部隊乘勝追擊,管叫敵軍大敗而回。萬一失敗,那就趁機投降,還可保住性命和地位。」段龕不願分兵,拒絕聽從。段羆堅持己見,一再請求。段龕發怒,竟然喝令衛兵將段羆拖出殺死
段思(聰)
段勤的弟弟。段勤被殺後,他逃到東晉。晉廢帝(海西公)太和四年( 369),桓溫北伐中原,段思給晉軍做向導,結果又被燕軍活捉,生死不得而知。其子段贊仕於後燕,於晉安帝隆安五年( 401)謀反作亂,被族誅。
附考
段階即段乞珍 段部鮮卑尤其在其盛時,慕容部鮮卑(前燕)貴族為加強政治聯盟,多與之聯姻,且段部的女子所生之子不少當了五燕的太子、皇帝。 姓氏或爵位 父親 配偶 子女 備注 段王後,文明皇後 — 慕容皝 慕容俊 段氏(先段後),成昭皇後 — 慕容垂 慕容令、慕容寶 段元妃(後段後),成哀皇後 — 慕容朗、慕容鑒 先段後侄女 段皇後,惠德皇後 — 慕容寶 皇太子慕容策 段季妃,段皇後,段太後 — 慕容德 兩位公主 段元妃妹妹,後被廢 段氏,段太後 — 慕容納 慕容超 慕容納的發妻

3. 段氏歷史有多少人為相

偉人這個稱呼是近代才開始有的,稱為偉人的大人物屈指可數:孫中山、毛澤東,把鄧小平稱為偉人有點勉強。
段家的偉人確實沒有,名人很多哦。
今日段姓以四川、山西、河北、雲南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段姓約佔全國漢族段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八。段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八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三。

段 韶:南北朝時北齊姑臧武威人,累官至左丞相,封平原郡王。

段 隨:十六國時西燕人。初為西燕大將,國內大亂之時被推為王,旋被殺。

段 業:西安人,十六國時北涼國君,初為後涼建康(今甘肅省高台南)太守,後為匈奴人所擁立,在位三年被殺。

段 規:先秦時期曾以崇高的聲譽而被韓康子禮聘為相。

段干木:戰國時魏國人,求學於子夏,與田子方、李克、翟璜、吳起俱為魏國才士。其潛學守道,不事諸侯,受到魏文侯敬重,據傳文侯每過段干木家門,定站立伏於車前橫木,以示尊敬。

段會宗:天水上邽(今甘肅省天水)人,西漢任西域都護、雁門太守等職。為人義氣,重功名,受到各族敬畏。

段孝直:漢景帝時舉孝廉,為長安令。性剛直純孝。家有良馬,為先父生前所乘,雍州刺史梁緯倚勢索之,未遂,冠孝直以受臟之罪而下獄致死。

段匹石單:晉時鮮卑人。建武初任幽州刺史,與劉琨聯盟討伐石勒,兵敗後至襄國,仍著朝服持晉書。後在國中推其為君主時,事露遇害。

段思平:五代時南方大理第一世王,他出自白蠻大姓,原通海節度使,世為南昭貴族。公元937年,建立大理國。

段安節:唐齊州臨淄人。成式子。自幼喜歡音樂,能唱歌,對音律也頗有研究。著有《樂府雜錄》,記載開元以後的樂部、樂器、節目、演員等。

段志玄:唐朝齊州臨淄人,少年為無賴,屢屢犯法,隋末客居太原,為李世民所賞識,隨從李淵父子起兵。潼關之戰中擊退屈突通,後從李世民討王世充。世民即位,封樊國公,後改褒國公。

段文昌: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人,唐穆宗時為相,治尚寬靜。文宗時拜御史大夫,封鄒平郡公。

段成式:文昌子,唐代文學家,官至太常少卿。其人博聞強記,藏書甚豐,撰有《酉陽雜俎》,清人輯其詩文成《段成式詩》。

段秀實:汧陽(今陝西省千陽)人,唐代司農卿。曾被叛將朱沘脅於軍中議事,秀實以象笏猛擊朱沘,遂遇害。

段思平:五代時白蠻人,世為南詔貴族。初為通海節度使,公元九三七年,建大理國。史稱「大理第一世王」。

段成己:絳州稷山(今屬山西省)人,金代著名文學家,與其兄段克己均為當時享譽文壇較有影響的人物。

段興智:為段思平所建大理國末代國君,為忽必烈所滅。元籍其地,封興智為摩河羅嵯,管領八方。及卒,後傳十一代總管。

段玉裁:字若膺(1735-1815),號懋堂,晚年又號硯北居士,長塘湖居士,僑吳老人。江蘇省金壇人。清代著名文學訓詁家、經學家。有《經韻樓集》十二卷、《詩經小學》、《古文尚書撰異》、《周禮漢讀考》、《儀禮漢讀考》、《汲古閣說文訂》、《 說文解字注 》及《經韻樓集》等書。

段祺瑞:安徽合肥人。原名啟瑞(1865-1936),字芝泉,晚號正道老人。1885年入天津武備學堂。近代皖系軍閥首領。曾任提督、國務總理等職。1936年病卒於上海寓所。

4. 段氏由來的歷史

段姓是多源姓氏,主要來源有:
一、源自共叔段,根源於姬姓,屬黃帝的後代。
段姓受姓始祖是共叔段。他的曾祖父是周厲王,公元前841年,發生 「國人暴動」, 厲王死於囚所。據《左傳》、《史記》的記載,周宣王繼位,把他的弟弟姬友分封到鎬京附近的鄭(今陝西省華縣)。姬友就是共叔段的祖父鄭桓公。他是周幽王的司徒。公元前770年,犬戎攻破鎬京,姬友死於王事。姬友的長子姬掘突繼位,助周平王東遷洛邑有功,仍為周朝司徒,並把鄭室遷到洛陽東南,史稱「新鄭」。故城至今保存完好。武公娶了申侯的女兒武姜,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寤生」,因難產,姜氏受了驚嚇,對他一直不喜歡。姜氏後來又生了一個兒子叫「段」,人們稱他「叔段」。共叔段死後,家人子孫四處逃散。鄭庄公的兒子鄭厲公繼位,態度有所改變,他曾對臣下說:「不可使共叔段無後於鄭。」並於周釐王四年(公元前678年)將出奔在衛國的共叔段的孫子公父定叔及其家人迎回鄭國。公父定叔的父親名叫公孫滑,定叔回鄭以後,共叔段的子孫始稱「公孫段氏」。這就是所說的河南段氏。共叔段的後代子孫將「段」作為自己的姓氏,這表明了他的後代子孫對共叔段的愛戴與尊重。
二、來自段匹磾,根源於鮮卑族後裔。
段匹磾,遼西石城人。據《辭海》載,西晉時,鮮卑族的一個部落首領叫段務勿塵,在歸順朝廷後被封為遼西公。他的領地內原有三萬家,分布在今遼寧西部。但後味他的領地被十六國之後趙 石虎於太寧元年(349年)佔領,其屬民逃到中 原各地,與漢 人雜居,並逐漸與漢人融合,在生活習慣上也沒有兩樣。 又據清人張澍《姓氏尋源》一書載,段務勿塵本鮮卑人檀石槐之後,其屬民在與漢人融合之後,其東晉懷帝時的左賢王兼幽州刺史,段匹磾,作為段務勿塵之後人,即將這「段」作為這些屬民統一的姓氏,使之成為段姓族人重要的一支。是為遼西段姓。
《晉書·卷八十六王浚傳》稱「鮮卑務勿塵」《 晉書·段匹石單傳》曰:「段匹石單,東部鮮卑人也。《晉書·惠帝紀》:「王浚遣烏丸騎攻成都王穎於鄴。光熙元年 ,司空越遣祁弘等帥鮮卑西迎車駕⋯⋯祁弘等入長安,所部鮮卑大掠⋯⋯「 《 《北史·徒何段就六眷傳》[1-3] 曰:「日陸眷,因亂被賣為漁陽烏丸大人庫辱官家奴。諸大人集會幽州,皆持唾壺,唯庫辱官獨無,乃唾日陸眷口中。日陸眷因咽之,西向拜天曰:『願使主君之智慧祿相,盡移入我腹中。』其後漁陽大飢,庫辱官以日陸眷為健,使將人詣遼西逐食,招誘亡叛,遂至強盛。」 魏晉之際,段氏祖先段日陸眷作為一個社會地位極低的家奴,以口接主人痰唾,獲得烏桓大人庫官氏的信任,並乘漁陽大飢,吞並了庫官大人「詣遼西逐食」的烏桓人眾,以此作為最初最基本的部眾建立起段部。而後,日陸眷又於遼西「招誘亡叛」,繼續擴充實力。日陸眷所招誘的「亡叛」, 都是一些零星分散的、沒有組織的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成員,或者是和日陸眷同樣身份的奴隸,他們沒有領袖與部落,很容易便統一於日陸眷的旗幟下,成為段部部眾。 據中國民族史家馬長壽先生《烏桓與鮮卑》等考據,段部可能是在東漢中葉遷入遼西的,段部世襲部落大人,歷經了段日陸眷、段乞珍、段務目塵、段就六眷、段涉復辰、段匹磾、段末波、段牙、段遼、段蘭、段龕、段勤等部落首領的統治,於東晉永和年間全部鮮卑化。段部其後裔以及與之相關的烏桓部落和高車部落全部鮮卑化,並融入北朝的鮮卑人之中。
鮮卑段氏也稱段部或者段國,是東晉十六國前期活躍於北亞的力量。 段部最初是由烏桓化的高車段氏家族主導的烏桓部落,在遷入遼西以後,又吸納 不少少數民族加入不斷壯大, 所統少數民族至少包括烏桓、鮮卑、匈奴和高車。段部與慕容部、宇文部並列為東部鮮卑三部,因其族屬為鮮卑,史書稱其為鮮卑部落。
段日陸眷本是高車族庫狄部落族人, 高車族的先祖便是春秋時期的赤狄。段日陸眷的祖先很有可能便是赤狄部落的鐸辰氏(段干氏),因而以段為姓。 唐代 《元和姓纂》卷九「遼西段氏」條記北平襄侯段文振是東部鮮卑段匹磾之八代孫。段匹磾即段日陸眷之侄孫、段務目塵之子。《周書》卷三十六《段永傳》記載周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瓜州刺史段永亦匹磾之後:「段永,字永賓,其先遼西石城人,晉幽州刺史匹磾之後也。」 段部後裔還有一支因避難改姓庫狄,恢復了段部首領先祖庫狄部落氏姓。 《周書》卷三十三「庫狄峙傳」:「其先遼東人,本姓段氏,匹磾之後也,因避難改焉。後徙居代,世為豪右。祖凌,武威郡守;父貞,上洛郡守。」唐朝《元和姓纂》卷八「庫狄」條記載:「鮮卑段匹磾之後,避難改姓庫狄,居代北,後遷中夏河南。後魏上洛太守庫狄陵生保真,保真生峙,周宣州刺史,生嶷、徽、崧;徽生璠,益州總管、樂成公;崧生仁志,千牛郎中;仁志生益利,益利生履溫,庫部郎中。」 唐代的襄陽令庫狄履溫即出自此族。 庫狄氏為 鮮卑著姓,《北齊書》為之立傳的有庫狄干、庫狄回洛、庫狄盛等,《周書》為之立傳的有庫狄昌、庫狄峙,《隋書》為之立傳的還有庫狄嶔。《北齊書》卷六《孝昭帝紀》:「趙郡王壑與庫狄顯安侍坐。帝曰:『須拔我同堂弟,顯安我親姑子。今序家人禮,除君臣之敬,可言我之不逮。』」
三、雲南白族(還有哈尼族),根源於段思平。
唐宋時期,在今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帶,白蠻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孫在這里相繼統治了317年 (737—1053年)。白蠻就是白族,段姓一直是白族的大姓之一。特別是大理王朝被蒙古人忽必烈滅亡之後,有更多的白族人改姓段氏。如今在大理一帶,多為段姓。清人張澍在《姓氏尋源》中說:「雲南蠻段氏,魏末段延沒蠻,代為酋帥。裔孫憑入朝,拜雲南刺史,本出武威。」這就是雲南段氏的來歷。始祖段延是出自武威的地道的漢人,是共叔段子孫西遷武威後的後裔。如此看來,雲南段氏同河南段氏本是同根生,雲南段氏被世人視為白族(還有的是哈尼族)。清人馮蘇在《滇考·段氏大理始末》一數千字的長文中說:「段氏之先為武威郡人。唐天寶末,段儉魏佐南詔王蒙氏有功,賜名忠國,擢清平官(相當於宰相)。六傳生思平。」
四、源於蒙古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1、蒙古族土爾扈特氏,源出蒙古土爾扈特部等,本姓巴達蓋、給爾給斯氏、土爾扈特(陶爾高德)氏以部為氏。
2、蒙古族陶日根席日氏,陶日根沙拉(陶日根席日、陶爾干錫熱)氏、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字姓為段氏、黃氏等。
五、據《皇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段姓,其先清代八旗段氏。
六、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錫伯族、土家族、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段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字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5. 段氏的名人段氏的由來

▲一;姓氏源流
1 。是春秋時鄭武公的兒子共叔段的後代。春秋時,鄭武公的妻子武姜生長子庄公時難產,生二兒子叔段時卻很順利,因此她喜歡叔段而不喜歡庄公。鄭武公病重時,她請求武公廢長立幼,鄭武公沒有答應。庄公當了鄭國國君後武姜又請求把製作為段叔的封地,庄公不答應,而把京城封給了段叔,段叔與姜氏勾結,不斷擴張自己的勢力,並准備襲擊庄公。庄公獲悉後派兵討伐。段叔大敗,逃到共,稱為共段叔。他的子孫後來四處分布,有的姓段,有的姓共叔,還有的以共為姓氏。這就是河南段氏的由來。
2 。戰國時有復姓段干木,原是晉國人,後到魏國,後代有以單姓段為姓氏的。這為山西段氏的由來。
3 。西晉時有一個部落首領叫段務目塵,被封為遼西公。其領地有三萬家,分布在遼寧西部。後來與漢人雜居後多以段作為姓氏。是為遼西段姓。
4 。魏末短延末蠻代為酋帥,裔孫憑到朝廷作官後被拜為雲南刺史,後傳下這支段姓。
▲二 遷徙分布
;大體上來說,在姓氏的發展史上段姓應是一個典型的北方民族,源於北方,發展於北方,尤其是陝西、甘肅兩省最旺盛。據有關資料記載,西漢文帝時有段印任北地都督,其子孫始居武威(今甘肅境內),傳至十七世孫段榮,北魏時任定州、秦州刺史。其八世孫段楹任大理司直,世代為官。在漢至隋唐時,陝西、河南、河北、雲南都有了段氏的子孫。
▲三;郡望堂號
【郡望】:1;京兆郡:漢太初元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治所在長安。三國魏將轄區改稱京兆郡。
;武威郡:漢間在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此支段氏的始祖為西漢段貞。
;扶風郡:漢武帝太敬他,每次從他的門前經過時都要站在車的橫木上肅立,並說:「段干木是賢人,我能不軾嗎?」
;段氏還有以武威、京兆為堂號的。
▲四;歷史名人
;段思平:五代時南方大理第一世王,他出自白蠻大姓,原通海節度使,世為南昭貴族。公元937年,建立大理國。
;段志玄:唐朝齊州臨淄人,少年為無賴,屢屢犯法,隋末客居太原,為李世民所賞識,隨從李淵父子起兵。潼關之戰中擊退屈突通,後從李世民討王世充。世民即位,封樊國公,後改褒國公。
;段業:京兆人,十六國時期涼州地區政權首領。曾出任後涼建康太守,公元397年脫離後涼。推他為涼州牧。三年後改為涼王。
;段文昌:唐朝著名宰相。
;段干木:戰國初魏國人,姓段干,名木。求學於子夏,受魏成子推薦,受到過魏文侯的禮敬。魏文侯相當崇敬他。
;段規:先秦時期曾以崇高的聲譽而被韓康子禮聘為相。
;段安節:唐齊州臨淄人。成式子。自幼喜歡音樂,能唱歌,對音律也頗有研究。著有《樂府雜錄》,記載開元以後的樂部、樂器、節目、演員等。
▲大理段氏簡歷:
段姓在雲南經歷的時間比較長,最早的時候就是漢代,以後他們自稱是共叔段的後裔。到雲南以後,就發展起來了,後來發展到段思平這個時候,就在通海他當上了節度使,通海節度使,後來根據歷史的發展,他後來就開創了大理國。就變成了大理國的國王。一直到段興智結束,大概有200多年的時間。在雲南曲靖中學存有「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碑文用漢字書寫,記載了大理國明政三年,滇西白族的地方政權和滇東北的彝族37部落,在打敗了幾個部落頭領之後,回到石城會盟的故事。元世祖忽必烈來雲南征服大理以後,就接管了大理國,大理國的國王這一支段氏家族就變成了總管。大理總管這一代逐步到了元代的末期,大理總管段姓的這一家族就分成了幾個支系,一個支系就到了陝西的雁門關,一個支繫到了騰沖、保山一帶。一個支繫到了臨安,就是現在的建水、紅河這一帶。還有一個支繫到雲龍,另外一個支系就到了劍川。在古代的段姓人物中,值得稱道的是為民族團結作出突出貢獻的段會宗。段會宗在西漢(公元前33年),任西域都護,在西域各民族中有很高威信。加強了中原與西域各民族之間的聯系。 段氏為雲南大理、劍川世居白族,在雲南白族中有許多人姓段,因段氏祖先做過大理國王,而且其中有九位國王以帝為僧,流傳下來了許多傳奇的故事,段氏因此聲名顯赫。
段姓是大陸的第八十七大姓,但是在台灣,段姓並未列入前一百大姓。遠祖始於春秋戰國時期,主要有兩支來源:一,春秋初期諸侯國鄭國國君鄭庄公的弟弟叫「段」,史稱「共叔段」。段被封於「京」這個地方,後來與其母親密謀推翻鄭庄公,事敗在共城自殺,他的子孫留在共城,以「段」為姓。因此,這支段姓起源於鄭國王族之姓,姬姓。二,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李聃)有一個兒子叫宗,任魏國將領,因功被封於段干,此後其子孫便以封邑名「段干」為姓。後來,魏國的段干木西遷入關,把「段干」的「干」字去掉,改姓為段,因此,這支段姓起源於段干姓。漢魏時期,少數民族鮮卑族部落首領段務目塵,段匹殫歸順朝廷,被委以重任,世襲「遼西公」之職。史稱這支段姓為「遼西段氏」。西晉時,這支段姓遷入中原,逐漸於漢族融合。此外,唐宋時期,今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帶,白族出身的段世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子孫統治大理長達三百十七年,直至被成吉思汗攻滅。因此,段姓成為白族的大姓之一。段姓在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京兆,天水,武威,遼西四大郡望。

公叔段是遠古的的皇帝的第三十三代子孫
大理國開國皇帝「段思平」
憲宗宣仁皇帝「段譽」
大理總管「段功」
http://www.soloj.com

6. 段氏最早的人是誰

源自共叔段,根源於姬姓,屬黃帝的後代。 段姓受姓始祖是共叔段。他的曾祖父是周厲王,公元前841年,發生「國人暴動」,厲王死於囚所。據《左傳》、《史記》的記載,周宣王繼位,把他的弟弟姬友分封到鎬京附近的鄭(今陝西省華縣)。姬友就是共叔段的祖父鄭桓公。他是周幽王的司徒。公元前770年,犬戎攻破鎬京,姬友死於王事。姬友的長子姬掘突繼位,助周平王東遷洛邑有功,仍為周朝司徒,並把鄭室遷到洛陽東南,史稱「新鄭」。故城至今保存完好。武公娶了申侯的女兒武姜,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寤生」,因難產,姜氏受了驚嚇,對他一直不喜歡。姜氏後來又生了一個兒子叫「段」,人們稱他「叔段」。叔段儀表堂堂,勇武善射。姜氏偏愛叔段,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44年),武公生了重病,武姜即請求武公廢長立幼,立叔段為太子,武公沒有同意。認為寤生無過,不可廢長立幼。不久武公死了,由寤生繼承了君位,是為庄公。於是武姜又請求庄公把制(今河南省汜水)作為叔段的封地,庄公也沒有同意。 庄公元年(公元前尹43年),庄公把京(今河南省滎陽東南20里)作為叔段的封地,號稱京城太叔。這事,使得武姜和叔段都感到不滿意。生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的叔段,來到京地之後,開始訓練自己的軍隊,大力加強武備,不斷擴充勢力。與其母密謀,准備襲擊庄公。鄭國大臣認為太叔內恃母後的寵信,外仗京城的險固,加緊練兵習武,勢力日益強大,已露奪位反叛的苗頭,將會對庄公構成威脅,危及鄭國。勸庄公及早採取措施,除掉叔段,消除後患。叔段的這些做法庄公都看在眼裡,但卻不動聲色,佯裝不知。認為時候未到,處心積慮要讓他充分暴露,多行不義,自取滅亡。 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叔段果然出兵襲擊庄公,其母武姜作為內應。於是庄公發兵聲討,叔段不敵逃回京地。庄公進攻京地,京人倒戈,背叛叔段,叔段又再逃到鄢地(今河南省鄢陵縣北),庄公又出兵鄢地,在鄢地,叔段兵馬潰徽,又逃到共地(今河南省汲縣),最後在共地落腳,被當時人稱為共叔段叔段逃奔至鄢,繼續遭到追殺,流亡死於共國。因叔段出奔共國,所以又稱「共叔段」。庄公怨恨母親,發誓今生今世不到黃泉永不相見,並把母親發落到城潁安置。直到後來為潁考叔孝敬母親的行為所感動,產生悔悟之心,才設法挖掘隧道,下及黃泉,彼此相見,重新恢復了母子關系。 共叔段死後,家人子孫四處逃散。鄭庄公的兒子鄭厲公繼位,態度有所改變,他曾對臣下說:「不可使共叔段無後於鄭。」並於周(嫠-女+厘)王四年(公元前678年)將出奔在衛國的共叔段的孫子公父定叔及其家人迎回鄭國。公父定叔的父親名叫公孫滑,定叔回鄭以後,共叔段的子孫始稱「公孫段氏」。這就是所說的河南段氏。 共叔段的後代子孫將「段」作為自己的姓氏,這表明了他的後代子孫對共叔段的愛戴與尊重。據《左傳》載,鄭國的後人對共叔段普遍都是很愛戴與尊重的,在《詩經》中《叔於田》(三首)、《大叔於田》等鄭國民歌也有對共叔段的歌頌,史學家有許多人懷疑共叔段的遭遇是一樁冤案

7. 段氏祖籍在哪裡

段氏祖籍在河西四郡之武威郡(甘肅武威)。
唐宋時期,在今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帶,白蠻貴族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孫在這里相繼統治了317年(937-1253年)。雲南大理段氏後裔的《段氏宗譜》上說:「段氏之先,武威郡人也。有名儉魏者,佐蒙氏閣邏鳳(南詔國王)有功,六傳至思平而有國。改號大理,時後晉天福二年也」。
大理國第一世皇帝,名段思平,其子段思英,孫子段思聰等等,父子名字中都為「思」字。這是由於段氏在雲南生活數代之後,受到當地父子聯名的影響。
最先到達雲南的是魏之段延,數傳北周之段永,再數傳唐之段儉魏。而始祖段延是來自河西的武威郡人。而武威郡段氏的始祖為西漢武威太守段貞,是共叔段子孫西遷武威後的後裔。而共叔段是段姓的受姓始祖,他是春秋時期鄭武公的次子。而鄭國根源於周朝姬姓,屬黃帝的後代。這支西遷武威的段氏家族,在歷史長河中逐漸繁衍壯大成為當地望族而武威從此也成為段氏郡望之一。出現過段韶(南北朝時北齊姑臧武威人,累官至左丞相,封平原郡王)、段延等歷史名人。古人除了姓,名,號之外,還有一個稱呼叫郡望。郡望就是一個家族發源之地,發家之地,或成為望族的地方。古人不象這樣遷徙的很方便,所以他們往往祖祖輩輩在一個地方,即使有外遷的人,也以自己的郡望作為名前的稱呼。如武威賈氏、涼州安氏、隴西李氏(涼州人),他們即使離開這個地方,仍然以這個為自己的稱呼,武威是其郡望,大理皇族是武威人是沒有異議的。

8. 段氏的發源地

段姓來源有三: 1 出自姬姓,是春秋時期政武公的兒子共叔段的後代。春秋時,鄭武公的妻子武姜生大兒子庄公的時候難產,生二兒子叔段的時候卻很順利,因此她喜歡叔段而不喜歡庄公。鄭武公病重時她請求鄭武公廢長立幼,讓段叔繼承王位,鄭武公沒有答應。庄公當了鄭國國君後武姜又請求把製作為段叔的封地,庄公不答應,而把京城封給了段叔,段叔與姜氏勾結,不斷擴張自己的勢力,並准備襲擊庄公,庄公知道後立即派兵討伐段叔。段叔大敗,逃到共,稱為共段叔。他的子孫後來四處分布,有的姓段,有的姓共叔,還有的以共作為姓氏。這就是所說的河南段氏。 2 出自復姓段干木的後代。戰國時期有復姓段干木,原是晉國人,後到魏國,他的後代有以單姓段為姓氏的。這就是山西段氏。 3 出自遼西鮮卑族後裔。西晉時有一個部落首領叫段務目塵,被封為遼西公。他的領地有三萬家,分布在遼寧西部。後來與漢人雜居後多以段作為姓氏。是為遼西段姓。 4 雲南蠻段氏。魏末短延末蠻代為酋帥,裔孫憑到朝廷作官後被拜為雲南刺史,後傳下這支段姓。

9. 段氏名人

1、段堅

段堅(1419-1484),字可久,號柏軒,又號容思,明代蘭州段家灘人。「早歲受書,即有志聖賢」。明景泰五年進士,授山東福山縣知縣,萊州知府,河南南陽知府。段堅在南陽為官九載,郡人敬之。段堅一生清廉,「僅有祭器、書卷十數篋」。士民遮道歡迭,號泣挽留。

2、段玉裁

字若膺(1735-1815),號懋堂,晚年又號硯北居士,長塘湖居士,僑吳老人。江蘇省金壇人。清代著名文學訓詁家、經學家。有《經韻樓集》十二卷、《詩經小學》、《古文尚書撰異》、《周禮漢讀考》、《儀禮漢讀考》、《 說文解字注 》及《經韻樓集》等書。

3、段秀實

段秀實(719年-783年),字成公。隴州汧陽(今陝西千陽)人 。唐代中葉名將。段秀實幼讀經史,稍長習武,言辭謙恭,朴實穩重。歷任安西府別將、隴州大堆府果毅、綏德府折沖都尉。在他任內,邊患稍減,使百姓安居樂業。大歷十四年(779年),加檢校禮部尚書,封張掖郡王。

5、段祺瑞

安徽合肥(今屬肥西縣)人。原名啟瑞(1865-1936),字芝泉,晚號正道老人。 為民國時期政治家,皖系軍閥首領。 他本人素有「六不沾總理」之稱,即不貪污肥己,不賣官鬻爵,不抽大煙,不酗酒,不嫖娼,不賭錢。曾任提督、 國務總理等職。 1936年病卒於上海寓所。

10. 段氏為誰的後裔

段氏的姓已有2700年的歷史,同我國不少姓氏一樣,其形成並非單一。 據史籍的介紹,段氏的前身為復姓段干氏。《風俗通》說,戰國初年魏有段干木,他的子孫遷入西關後,有的承其復姓段干,有的在姓氏中去掉干字,單姓段。 段氏家族除源自段干氏的一支之外,還有傳自公叔段和出於遼西鮮卑族的兩支。 據《左傳》記載,鄭武公姬掘突在今河南建立建立新鄭國,武公之妻武姜生長子庄公時難產,因此不喜歡他,而喜歡小兒子段。後來武姜求武公讓段繼位,武公不同意。庄公繼位後,武姜又求把制(今河南汜水)作為叔段的封地,庄公不同意,後把京(今河南滎陽)封給段,時人稱段為京城大叔。段不斷擴張勢力,和母親合謀襲擊庄公,被庄公發現,命子封率兵伐焉(今河南鄢陵),把叔段打的大敗,段逃到今河南輝縣境地,其後代一部分以他的名為氏,姓了段。 源自遼西鮮卑族的段姓。西晉時,鮮卑族的一個部落首領叫段務目塵,被封為「遼西公」,他的封地中有3萬余家分布在遼西一帶。後在今甘肅武威,段氏成瞭望族。此後他們不斷被漢人同化。 另外, 還有一支出自唐宋時期的段氏。在今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帶,「白蠻」出身的段世平建立了大理國。「白蠻」也就是白族的前身,而段姓又一直是白族中的大姓,大理國滅亡後,又有更多的白族人改姓段,在如今的大理,段姓仍是大姓之一。 我國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段姓人物在先秦時期就有一位段規,曾被韓康子禮聘為相。西漢時期的段會宗,任西域都護,後曾率兵安定烏孫貴族的內爭,加強了中原和烏孫的聯系。唐代有文學家段成式;金國有段克己、段成己兄弟二人,皆為文學家。清代有文字訓詁學家、經學家段玉裁,江蘇金壇人,著有《說文解字注》等,是研究文字訓詁學的重要著作。近現代,段姓名人有北洋軍閥首領段祺瑞及湘鄂西革命武裝根據地創建人之一的段德昌等。 段姓在當今中國以人口數量多少排名的姓氏中位於第87位。

閱讀全文

與山西澤州縣段氏有多少年文化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