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傳承怎麼做

文化傳承怎麼做

發布時間:2022-05-27 04:59:40

❶ 如何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該如何傳承
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保留在每一個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文化。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傳統文化就是它的精神之源,是它的身份證和象徵,是它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標志。一個民族如果喪失了自己的傳統文化,無異於將自己推到了滅種的邊緣。因此,每一個民族都十分重視自己的傳統文化傳承問題。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國有著輝煌燦爛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以華夏民族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然而這個古老、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體系在傳承上卻遇到了巨大的挑戰,怎樣解決好這個問題已成為整個國家的頭等大事之一。
針對傳統文化傳承這個問題,有人認為我們需要保持其原汁原味,而有人則認為我們應該融入流行。我個人認為,這兩種說法都太片面,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了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對於不同方面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選用更適合其發展的方式來傳承。籠統單一地說要保留原汁原味或者融入流行都比較偏激。因此,我認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應該採取多樣化的手段。
由於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我不可能也沒能力進行詳細地闡述,因而只舉幾個例子來說明我的淺陋觀點。
首先來談談一個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文字和語言。 中國是最早擁有自己文字的文明之一,也是現今世界上少有的使用象形文字的國家中的一員。漢字可謂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最珍貴的東西,然而從近代以來,漢字的傳承便幾經磨難。首先是在新文化運動時期,因為要講求科學創新,向西方世界學習,魯迅等人曾提出要以拉丁字母式的文字來取代漢字,但最終沒有成行。然後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領導人也曾設想用拉丁字母取代漢字,但在幾經權衡之後,僅僅是創造出了漢語拼音來輔助漢字的學習。隨後的簡化字改革中,我們的漢字差點被改了面目全非。到了21世紀,這個網路十分普及的時代,網路語言的泛濫又一次給漢字的傳承帶來巨大的沖擊。網路語言中充斥著各種奇怪生僻的文字元號,語法錯誤屢見不鮮,千奇百怪的縮寫和文體以及中西方文字的混用更是遍地開花。作為一種流行文化,網路語言已經遍及我們生活里的各個角落,被大多數人尤其是青年人所接受這樣的情形無疑會對漢字和漢語的傳承造成巨大的損害。不是危言聳聽,久而久之,這些青睞網路語言的人定會忘記真正的漢字該怎麼寫,真正的漢語該怎麼表達了!國家顯然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高考語文試卷中也有了不得使用網路語言的規定。
我們的母語——漢語也遇到了與漢字相似的問題。由於全球化的大勢所趨,國內的英語學習熱早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現在的情況較以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英語的學習早已提高到「從娃娃抓起」的高度。因此,學生們將大量的時間投入到了英語的學習中,而完全忽視了漢語的學習。我敢說絕大多數高中生能對英語語法如數家珍,而對漢語語法卻是知之甚少。大學校園里,隨處可見在背四六級詞彙的學生,有誰會將時間花費在漢語的學習上?這樣的現象不禁讓人想到,什麼時候會出現一股漢語學習熱?
由此看來,流行的東西不一定就會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幫助,有時甚至會對
傳統文化造成一定的沖擊。對於文字和語言這類意義非凡,對本民族影響深遠的東西,最好還是保持它的原汁原味,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加以改進即可。除此之外,古代詩歌、詞賦、文章以及成語、俗語,我們就應該保留其本來的面目,因為這些都體現的是古人們的思想。如果我們肆意更改,就會改變它們的原意,這對我們的後人或許會成為一種誤導。
然而,並不是說流行元素就不能融入到傳統文化中。對於中國的傳統服飾,例如唐裝和旗袍,設計師如果在服裝中融入一些當季流行的色彩或花紋,這樣設計出來的服裝不僅有傳統特色,也有一定的時尚感,更容易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對於中國的傳統戲劇,我們可以將其融入到影視作品中,也可以編排一些有新時代特點的劇目來演出,這樣就可以吸引更多的觀眾。這些都不失為普及傳統文化的方式。此外,像書法、繪畫、剪紙等藝術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融入時代特色,進行創新。
反過來,傳統文化的傳承也不能夠都原汁原味地繼承。因為不同時期人們的思想理念和價值觀是不一樣的,傳統文化中的某些理念或許已經不符合這個時代的要求;再者,傳統文化也不一定都是優秀的。對於傳統文化的精華,我們需要繼承和發揚光大。但對於有些內容,我們需要剔除其封建性的思想內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為今天新文化建設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從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民本思想構成了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內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們剔除其封建內核,則可以從人民當家作主的角度來轉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將其發展為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社會主義觀念。對於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必須否定和拋棄。如「三從四德」的女性觀,「天不變道也不變」的自然觀,「別尊卑,明貴賤」 的封建等級觀等。
總之,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我們需要採取多樣化的方式,根據其具體內容,選擇更合理的傳承方式。除此之外,我們還需對傳統文化進行現代價值再創造,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念和價值觀念,及時反映和體現出改革開放進程中涌現出的一些新思維、新觀念、新取向,使傳統文化更具時代特徵和時代引導能力。
中國傳統文化需要我們所有中國人在實際生活中去傳承和發展,特別是我們青少年一代,否則,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將失去根基!根基不穩,大廈何以堅固並屹立在歷史的長河中?

❷ 如何做好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

針對傳統文化傳承這個問題,有人認為我們需要保持其原汁原味,而有人則認為我們應該融入流行。這兩種說法都太片面,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了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

對於不同方面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選用更適合其發展的方式來傳承。籠統單一地說要保留原汁原味或者融入流行都比較偏激。因此,我認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應該採取多樣化的手段。



(2)文化傳承怎麼做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徵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5、儒家、佛家、道家彼此共存共榮,長期以來支配和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精神生活。


❸ 如何傳承文化

文化傳承問題不是一件機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務,拍腦袋設立個什麼智能機制,傳統文化就能像營養品那樣灌進孩子的腦袋沉澱為他們的文化素養了,這是工具理性的態度。文化傳承應該是一個「薰」的過程,什麼叫「薰」呢?大白菜在泡菜壇的環境中變成泡菜,這個過程就是「薰」。傳統文化不是葯丸子,青少年也不是機器人,所以青少年的傳統文化繼承應該是一個「薰」的過程。

這就是說,加強對青少年的傳統文化教育,不是建幾個傳統文化教育基地、背幾篇古經可以傳承的,不是「每一分鍾,都有民間文化在消亡」可以警醒的,不是「全球問題需要中國傳統文化拯救」可以忽悠的,也不是「我們走得再遠,也走不出媽媽的心」之類可以煽情的———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需要成人世界的言傳身教。活著的傳統才有傳承的生命力,如果傳統在上代人身上已經死了,青少年就無從習承了;文化蘊含於日常情態中,成人創造了怎樣的傳統文化學習環境,青少年就能接受到怎樣的文化教育。

也即,要考察一個社會青少年的文化傳承情況,看看成人世界的傳統文化態度就可大致知道了,成人社會珍視傳統文化,青少年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否則,別指望青少年能怎麼尊重傳統。

看看我們的成人社會是如何看待傳統的。就說說建築吧,中國許多城市在建築文化上崇洋媚外,拆掉老城牆,毀掉四合院,用推土機鏟平國家級文物,樹立清一色兒的「歐陸風情」、「北歐印象」。這樣的言傳身教能「薰」出什麼樣的傳統教育?

去年9月,韓劇《大長今》在中國創下了令人咋舌的收視神話,《大長今》所以如此受中國觀眾的厚愛和追捧,最主要是其中滲透了中國傳統文化,從養生之道到人生態度,從宮廷膳食到生存理念等等———而中國的一些導演在拍著怎樣一些反映傳統文化的電視呢?「帝王戲」、「辮子戲」、「戲說風」等等,讓人誤以為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全部。成年世界缺乏健康的傳統文化認識,潛移默化中對青少年形成怎樣的影響?

從另一個角度看,取材於《木蘭辭》的迪斯尼動畫電影《花木蘭》,全球票房超過1億美元;日本改編的《三國志》和《水滸》,從漫畫到游戲,衍生產品在亞洲各地熱銷……正如教育專家所認為的,這充分說明青少年並不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不感興趣,而是社會對傳統文化的發掘和教育出了大問題。成人世界在傳統文化教育上的創新惰性,導致了文化傳承的裂痕,青少年與傳統文化漸行漸遠。

文化傳承在於一代人與另一代人間的言傳身教,在於總體文化環境泡菜壇般的「熏陶」作用,這大概是激勵青少年繼承傳統文化最好的「機制」,也是惟一的

就給你找了這么多,你再自己找找吧,不知道對不對你有用。

❹ 如何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一)
我認為,最終能救中國的,一定是我們自己的文化。在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我們對文化的傷害只是一段,並不是全部,前後都有:第一次傷害是太平天國運動,第二次傷害就是辛亥革命,第三次傷害,也是終點,是文化大革命,前後長達110年。
這一個多世紀,是長時期的,有強度地對我們自己的文化進行一種絞殺式的破壞。但是絞殺不掉,怎麼弄也沒把這文化消滅。反而是引進的東西到中國一定是不倫不類。
(二)
文化是第一創造力,是第一生產力。簡單地說,你溝通了所有的系統都是文化造成的。中國人是用中國話溝通的,怎麼可能依賴於別人生成的文化,這太不適應國情了。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也有糟粕。那我們就利用精華,擯棄糟粕。現代科學中也有很多糟粕的東西。科學發明了原子彈,它是不是一種糟粕?
(三)
我們是各種文化交替執政的歷史,所以中華民族對文化的存在天生有一種破壞感。過去我們說分為陸地文化和海洋文化,其實陸地文化本身又分為農耕文化和游牧文化,游牧文化又分為游牧和漁獵文化。
文化之間都是有差異的,就是它基於什麼生存是不同的。比如農耕文化基於種和養而生存,得把糧食種在地里,養雞養豬,所以有了小農意識。要儲備,萬一不下雨,不長糧食,我要儲備一些。而游牧民族就沒有儲備的意識。所以文化的形成都基於他們最初的生存狀態。
而中國的傳統文化在經過了這么多次的破壞後還能延續到現在,就因為我們的文化基因特別強大,這個基因就是文字。中國人創造的文字,5000年來幾乎沒有更改太多,甲骨文中的很多字我們都認得,延續性特別好。而很多古老的文字,如古埃及的楔形文字早就斷掉了。
(四)
我們的文字是一種模糊性的文化。我們的文化在語言表達上是非常模糊的,是多義性的。比如「行」這個字,我們現在一般說行,很多情況下是「可以」的意思,但是「行」的本意是走路的意思。「走」則是跑的意思。這種文字的多義性再加上中華文化表達的模糊性,正是我們文化的長處,也是我們的短處。
你看,科學學科達到一個極限的時候都是模糊的,比如數學達到極限的時候就是模糊數學,但是數學的要求是不模糊的。我們的文化在很多時候不強調表達非常清晰,不用法治的語言去表達。
所以你看,什麼話最嚴謹?拉丁文最嚴謹,醫學開葯方,全世界通行的語言是拉丁文,植物學的名稱全是拉丁文,漢語是有歧義的。我們的文字有多義性,有時候一個字有70多種含義。再加上我們常年的文化積累,有文字的歷史有5000年了,這5000年來有很多東西都沒有改變。

❺ 如何做一個文化傳承人

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多學習學習中國文化吧,這也是一種傳承。
如果也想做一名物質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那就去某個地方找個師傅學習學習,然後用一生的時間去宣傳、發展、維護好它吧。

❻ 如何做好企業文化傳承

將抽象的企業文化

理念具體化

企業文化的相關理念本是復雜和抽象的,企業如果不對其不加以解釋或者描述,可能就難以達到理想的宣貫效果。海爾張瑞敏就曾說過,「在確立企業價值觀時,提出理念不算困難,讓人認同一個理念才是困難的。」那麼,海爾是通過什麼方式讓全體員工認同海爾的企業文化理念,並將其延續和傳承下去的呢?

企業文化傳承機制的建立

傳承企業文化需要建立完善的企業文化傳承機制,搭建文化理念的貫輸通道。企業可以把企業文化培訓、文化活動、評先樹模和管理者的表率作用作為重要的文化載體,使文化得以有效落地。

新員工企業文化培訓是傳承機制的一部分。在每位新人入司時,企業都有相關技能和素質培訓。在這些培訓過程中,不能忽視對企業文化的培訓。只要每一個新來的人員都能感受到企業內在的這種文化,並加以理解和深入感知,企業文化就能夠透過時間傳遞給企業的每一個人,不斷被放大。

開展企業文化活動是為了讓更多員工參與企業的文化建設,親身體驗和感受企業文化內涵。諸如戶外拓展活動,對企業文化中強調的團結、合作和創新是一種很好的詮釋。又如先進典範評選活動,不僅能增強獲獎員工的榮譽感和歸屬感,也能因此形成榜樣的力量,使企業文化最終成為指導員工的工作和行為准則。

企業文化是一家企業的空氣,環繞在每位員工的周圍,感召著每一位員工,發揮應有的鼓舞、凝聚和指導作用;企業文化也是一家企業的土壤,沉澱在每位員工的腳下,發揮出強大的滋潤和培育作用,為企業的基業長青注入更多動力。企業文化的傳播和推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分階段、分步驟展開,每一個階段都側重不同的主題,由此形成一個持續的過程。企業發展道路有多長,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就應該有多長。而有優秀的企業文化,更要有與之配套的文化傳承機制,才能使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的各個階段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❼ 如何傳承傳統文化做小小傳承人

如何傳承傳統文化做小小傳承人
這就需要我們積極探索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傳統文化的傳承途徑有很多,具體要採取哪一種途徑,應依據要傳承的主要是哪一層面的傳統文化而定。我們前面提到,傳統文化存在兩個層面:即精神理念層面和形式載體層面。對於傳統文化精神理念的傳承來說,系統的教育應是一個最基本的途徑。
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都要傳授有關傳統文化精神方面的內容。
這些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存在於傳統的文化典籍、、傳統藝術、傳統技能、傳統節日以及各民族的風俗習慣等等文化形式或文化載體之中。我們要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自然也不能憑空進行傳承,而是要藉助各種文化形式。雖然各種傳統的文化形式都能體現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但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在不同的文化形式中的顯現程度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如在文化典籍中體現的傳統文化精神理念無疑是更加直接、更加明顯的,因此在中小學的傳統文化課程學習中,可根據中小學生心理認知特點,運用適當的方式更多地引入一些哲學、文學、文化的經典名篇的學習內容

❽ 我們該如何傳承文化

泱泱古國,大河湯湯。中華民族幾千年走來,積累了許多文化寶藏。中華文明的璀璨華光已經照耀著偉大的中華兒女幾千年有餘。我們珍愛我們的文化,因為它們蘊含了我們祖先留下的寶藏,我們欣賞我們的文化,因為它承載著一個名族偉大的生命力,我們發揚我們的文化,因為它不僅僅是我們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不!這種行動不是文化的傳承,而是文化的浮躁。中華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源遠流長,就是因為它那種精神,那種對人格的塑造的偉大力量,就是要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可是,我們文化浮躁,浮躁有三。
一、目的不明。毫不客氣地說,很多人並不是在傳承中華名族的文化,他們只是打著傳承文化的旗號肆意招搖撞騙,為了大筆的金錢,為了大量的利益去做所謂的文化傳承。如今的電視上,將一些封建迷信也捧做文化精華,大肆鼓吹,蠱惑人心,實在是令人發指。還有許多地方,為了爭搶一個名人,到處打官司走關系。為了什麼?為了錢!為了讓用文化發財致富。本來,文化是可以用來致富的。但是,文化不是用來炒作著發財致富的,文化的價值也不僅僅就是讓人發財致富用的,它的價值遠遠不止於此。就說一個博物館,裡面文物的價值,絕對不是參觀費得價值。可是,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如今的人,只看到了那個參觀費得價值,卻看不到文物本身的價值啊!
二、態度有誤。對文化的發揚目前大有一番大躍進的樣子。好像要在十年之內恢復中華傳統文化似地。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說過一句話,在下十分同意,奉為經典。「文化的傳承,不是我們一代人的事情,而是兩代,三代,甚至子子孫孫共同的事情。」是的,中華名族,五千年積攢的文化,哪裡是你能夠在三年五載就發揚的呢?但是,如今的報紙上,電視上,網路上,到處是一片虛偽的文化熱,從中傳出的,確是一種真實的文化大躍進。
三、方法失當。文化的發揚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事情,是一個名族共同的事情,當然,也需要有人領導,有人倡議,所以,我不反對媒體對文化的宣揚,反而贊賞。但是,由於有太多的浮躁在內,又不得不說。方法失當,是最要命的問題。中國人中,不乏有很多文化傳承者,但是,他們都是在畢生研究,沒有發動起周圍的人來。所以,文化的發揚是需要發動群眾的,不是紙上談兵。但是,在發動群眾之前,必須要端正目的和態度,才能夠取得效果。方法的失誤還表現在另外一個方面,就是文化的全盤接受。雖然是中華文化,其中也必然有糟粕,是糟粕,就應該果斷去掉,不能夠變著方地去圓它,否則,就容易誤導人。我們要坦然面對這些糟粕。因為書是人寫的,每個人的思想不同,是比見解不同,是比有犯錯誤的時候。方法失誤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文化傳承和發揚的脫軌。我們沒有把文化好好地應用到現在生活中去,或者只是談了一些現在根本幹不了的事情。文化只有在創新和運用中才能有發揚光大,這樣的文化之水才能永遠流淌。
悲哀的是,中國人一方面大力弘揚中華美食,另一方面卻一味地享受這快餐帶來的快捷和美味;一方面贊嘆這偉大的古代建築,另一方面卻大肆地拆除古代遺樓,蓋起高樓大廈;一方面歌頌著田園牧歌生活的美好,另一方面卻把破壞著美麗的大自然。
我們說的,和我們做的,真的還差得很遠很遠,我們文化傳承之路,真的還要走很遠很遠,但是,我們適時地需要停下,看看我們做得好不好,對不對。
是的,傳承文化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不論到了什麼時候,我們都有文化需要傳承,我們不能夠當外國人復製品,我們不能再復制中將自己埋沒。我們需要一種清新的中國方式面對世界,讓世界感受到我們的存在。這才是真正中華文化的力量,它讓一個名族不同凡響,它讓一個名族有一種精神。如同軍人的亮劍精神樣,我們文化傳承和發揚的真正目的,是要鍛煉出一種中國人的精神。
這種精神將指引著我們努力向前,將使中華名族,永遠流淌的鮮活的血液!

❾ 怎樣做一個中國文化的傳承者

對待傳統文化,我們應秉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革故鼎新,古為今用」的態度,拋去落後的文化,將積極的優秀文化和現代社會結合起來,促進人們的發展。
我們要認真學習中國文化,融會貫通。努力向西方弘揚優秀的中國文化,同時,也要引進西方的積極文化,努力和中國的社會發展相結合,促進中國文化的創新與發展。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❿ 怎樣傳承企業文化

傳承企業文化可以做好三件事:
第一:目標。是大家共同的願景,與大熱度企業文化中的的「認同」非常匹配;
第二:責任。是責任感,是和文化中的「主動」息息相關。公司所有的責任使命,都是分配到每個員工身上的,需要大家自覺、主動承擔,才能最終達成美好願景;
第三:價值觀。是和我們的「高效」、「堅持」和「成長」這三個詞相匹配。要實現個人價值,必定要付出很多,在實現的過程中,個人的能力、工作方式都要有所提升,這就是高效的體現。另一方面,要實現個人價值,企業價值,你就要跟別人不一樣,要具備逆商,要迎難而上,特別需要堅持!所有的價值觀最終都是為了收獲,或者是幸福感的體驗,這都與成長密不可分。
每個企業的文化,雖然出發點和表現形式不一樣,但都是殊途同歸。我們可以通過適當方式來加強企業文化、傳承企業文化。譬如我們公司利用日事清來做日常管理的圖書館就是傳承企業文化很好的典範,利用內部圖書的借閱來讓員工提升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使目標、使命、價值觀貫穿其中,對目標、使命和價值觀是一個很好的詮釋。

閱讀全文

與文化傳承怎麼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