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學生如何提高文化自信
首先第一點 可以從個人提升文化自信 可以多閱讀課外書 觀看課外電影 培養自己感興趣的愛好 如繪畫 鋼琴 舞蹈 從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跟文化 俗話說的好 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
第二點 可以從班級提升 多參與班級活動 擴大自己的交際圈 認識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好友 可以跟她們一起完成大學小作業 自己內心性格從而變得外向
第三點 可以從社團提升 多參與社團活動 和社團的人交流 多出去看看外面的風景 感受一下其他地方的文化 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不管是從自身還是他人方面 都要積極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自信
『貳』 大學生如何做到文化自信
如何培育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決的課題。培養大學生強烈的使命感,需要在教育過程中滲透文化建設,而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第一,高校應堅持主流文化導向,增強理想信念教育。中國主流文化的導向就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精華,決定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所以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學生的文化自覺及文化自信,就必須確立正確的導向,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方向的確立,有利於學校進一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學生明確主流文化,從而自覺抵制非主流文化和腐朽文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文化觀。
第二,高校應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藝術瑰寶,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豐富資源。因此,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納入基礎教育中,通過教育讓更多的大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使大學生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產生強烈的民族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實現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第三,高校應通過校園文化、網路文化建設等培育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可以促進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樹立,從而達到培育的目的。各種社團活動,如古詩詞朗誦、文化交流辯論會以及各種傳統文化展示等,都有利於增強大學生對中國優秀文化的認知,有利於培養文化自覺、樹立文化自信。舉例而言,北方工業大學自2012年起舉辦「文化廟會」活動,設置文化體驗區,進行書法、剪紙、猜字謎、製作風車、製作中國結,以及抖空竹、感受茶文化、吆喝、對迎聯、詩詞對句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每一位參與的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從而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促使大學生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第四,大學生要進行自我教育,提升自身文化素質。一方面,在魚龍混雜、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大學生要培養自身的文化辨別力、區分力。大學生可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學習進行自我教育,提升自身文化選擇能力。另一方面,大學生要積極地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對於西方文化的精華,要理性對待、吸收、借鑒並使用。同時,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自身優良的文化素養,為文化建設事業添磚加瓦。
『叄』 大學生應如何培育文化自信
培養高度的文化自信,應深刻認識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培養高度的文化自信,應深刻認識我們黨在文化建設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學習借鑒一切有利於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於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於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機制。
『肆』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怎麼增強文自身的文化自信 500字左右
寫作思路:首先對中國文化的了解,然後寫影響最深的文化,從中收獲了什麼。
範文如下:
當歐風美雨席捲亞洲眾人爭相追捧,當崇洋媚外已成潮流國民日益沉淪,我們的傳統文化日益沒落。無論是旅遊創意園展出高模擬山寨版獅身人面像,還是國內諸多開發商競相模仿國外特色建築,無不昭示了我們日漸蕭索的傳統文化,不禁想問,我們的文化自信都去哪兒了?
中國,一個存在幾千年的文明古國,悠久的歷史孕育出了內涵豐富的中華文化,無論在哪個方面,都是別具一格的無價珍寶。我們不是沒有享譽世界的著名建築。
也從未失去傾倒眾生的文化內涵,可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越來越避諱屬於我們自己的燦爛物化遺產反而去追逐他國的歷史古跡?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本土文化被遺忘在角落裡落滿灰塵而外來者卻被競相追捧呢?
正如方哲萱所言:「我們懂得民主自由,卻忘了倫理綱常,我們擁有音樂神童,卻不識角徵宮商,我們能建起高樓大廈,卻容不下一塊功德牌坊,我們穿著西服革履,卻沒了自己的衣裳。」的確,在標榜西化的社會風氣的影響之下。
西方節日風靡全國氣氛濃厚,而傳統佳節的風俗卻鮮有人能夠記起,一座座四合院被強行拆除,塵煙還未散盡之處一棟棟高樓大廈卻拔地而起……時代的飛速發展帶來了現代文明,卻也沖擊著我們悠久而厚重的傳統文化。
然而,比起飛速發展的時代,更加強烈侵蝕著傳統文化的,是喪失了民族自信心的我們。受那一點點「拿來主義」思想的驅動,我們忽略了清幽淡雅的案頭山水,卻迷失在現代主義錯綜復雜的抽象線條之中;我們很少懂得那一抹江南煙雨的淡淡哀愁。
卻沉醉在異國他鄉的陽光之下不願醒來……不禁懷疑,在這「冷漠侵蝕心靈,熱忱反而被強行流放」的今天,有多少人還保留著一顆赤誠的心,去挽救、去珍視我們自己的文化?
那麼,在這因文化自信的缺失而導致了文化創意缺失的今天,我們是否應重拾那散落在時光罅隙里的絲絲情感,不再盲目追捧、不再崇洋媚外,而是真心實意地去挖掘、去探索我們自己所擁有的深厚文化,去感受、去品味那中華韻味的獨一份美好?
『伍』 談談新時代大學生應如何堅定文化自信
堅定文化自信需要先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要把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作為一項極為重要的戰略任務,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文化自信本質上是對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強文化自信,需要我們有對歷史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當代中國文化的理性審視,對世界歷史文化、異域民族文化、現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鑒。
第一,要有對歷史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當代中國文化的理性審視。
我們所講的文化自信,首先是正確的對待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對自己國家和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有應有的禮敬和自豪,對自身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發展前景有堅定執著的信念。對傳統文化的合理因素和內在價值有科學的判斷,簡單明了的講就是三句話:一是看得起,二是不自大,三是善梳理。
第二,要有對世界歷史文化、異域民族文化、各國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鑒。對外來文化採取包容、借鑒、吸收的態度,是對自身文化充滿自信的另層表達。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綿延不衰,固然是其內在本質和生命力決定的,但一個重要方面在於它有海納百川的胸襟、有兼收並蓄的傳統,這實質上就是其特有的自信氣度。
『陸』 青年大學的應如何培育文化自信
從高校和個人層面來講:
第一,高校應堅持主流文化導向,增強理想信念教育。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學生的文化自覺及文化自信,就必須確立正確的導向,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有利於學校進一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學生明確主流文化,從而自覺抵制非主流文化和腐朽文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文化觀。
第二,高校應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藝術瑰寶,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豐富資源。通過教育讓更多的大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使大學生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產生強烈的民族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實現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第三,高校應通過校園文化、網路文化建設等培育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可以促進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樹立,從而達到培育的目的。通過舉辦相關活動,每一位參與的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從而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促使大學生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第四,大學生要進行自我教育,提升自身文化素質。一方面,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大學生要培養自身的文化辨別力、區分力。大學生可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學習進行自我教育,提升自身文化選擇能力。另一方面,大學生要積極地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對於西方文化的精華,要理性對待、吸收、借鑒並使用。同時,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自身優良的文化素養,為文化建設事業添磚加瓦。
『柒』 談談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應如何堅定對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及制
寫作思路:首先要自己自信,要對祖國有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注意制度有信心。作為一名大學生應該堅信,黨的方針政策堅信黨的領導,擁護國家領土完整。然後要樹立理想信念,確立自身發展的方向。理想信念是一個思想認識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
正文:
在復雜多變的形勢背景下,我們必須既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又堅持改革開放、不斷探索創新,才能緊緊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戰勝一系列重大挑戰,奮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到新的發展階段。
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克服了各種危機和嚴峻挑戰,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目前,世界經濟仍面臨許多不確定性,任何動搖都是自亂陣腳。只有毫不動搖地堅持、與時俱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
中國社會發展的現實也要求我們必須堅持經過自主探索且實踐證明是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樣才能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目標,任何動搖都只能延緩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程。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推進任何方面的改革發展都要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必須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實實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捌』 為什麼要樹立文化自信,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樹立文化自信
寫作思路:結論先行,把想要向人們傳達的信息亮出來,隨著信息化時代的推進,在尋求更多信息的同時,速度也越來越重要。在當今繁華的時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想盡快挺多結論。很多人常掛在嘴邊的話便是「簡而言之是什麼」「到底想說明什麼」。
正文:
大放文化的無窮魅力在於文化是活的,生動的,是融入人民的生活中的。中華文明要大放異彩必須把文化的根深深扎進人民的生活中,植入人民的心理。
中華文化絕不僅僅是陳列在博物館里的文物,不僅僅是長城冷冰冰的石頭,不僅僅是故宮等無聲的建築,而更多地體現在群眾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在「按照穆斯林規矩宰殺」的牲畜的過程中,在農村播放的「壩壩電影」的銀幕上。
文化也不能只是少數「文人騷客」的玩物,而是「百姓日用而知」的常識。文化的光彩不僅僅體現在莫言等作家的小說里,不僅僅體現在一兩個冷冰冰的獎杯上。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寫作根植於人民的生活,因為他的小說是對人民喜怒哀樂、中華民族的苦難最真實的記錄。莫言的小說放出的光彩不僅僅是文學的光彩,更是人民的光彩。
文化不僅要走「下」去下到人民群眾中間去;還必須走「進」去走進人民心裡去;更需要走「出」去,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文化走出去必須反對文化帝國主義心態,我們絕不能如美國等國家一樣,抱著文化侵略的傲慢態度走出去,而是應該以一種平和、和平、理性、謙虛的態度,本著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態度走出去。
正如習同志說「中國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國」,這種了解不能僅靠一些記者只言片語的報道,只有通過文化交流才能達到更深層次的了解。
制定政策,完善制度,統一標準是中華文化大放異彩的長期保障。
文化的光彩不能僅靠自覺,靠宣傳,更為根本的是應該有制度保障。從小國馬來西亞到大國俄羅斯,從文化相對弱勢的俄羅斯到文化強國法國,無一不從政策制度上對自身的文字、文化加以保護。法語與英語同宗同源,同屬印歐語系,尚且知道保護自己文化的純潔性,我們對網路語言、英語的入侵不能坐視不管。
英語成為強勢語言最根本的一個原因在於其有標准化,統一化的考試從國際標準的雅思、托福到國內的CET、PETS。新東方、英孚、環球雅思……這些培訓機構之所以能門庭若市,就是因為有考試這個標准。
有了這個標准就可以通過市場的方式吸納社會資金、人才來幫助英語傳播文字和文化。有了這些標准,這些企業融資的融資,上市的上市,成為文化產業化運作的典範。盡管這些培訓機構本身沒有傳播多少文化,但是它們卻傳播了文字,為文化傳播打開了通道和可能。
我們為英語制定了統一的考試標准,偏偏沒有為自己的漢語制度一個標准化的考試標准,這不能不說是這個國家的悲哀。
中華文化是最文明、最平和、最具有包容性的文化之一,讓我們一起學習中華文化,踐行中華文化,傳播中華文化。讓我們自信大方大聲地告訴世界:我們來了!
『玖』 大學生如何堅定文化自信
1、要有對歷史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當代中國文化的理性審視;
2、要有對世界歷史文化、異域民族文化、各國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鑒;
3、要始終保持對文化意義、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認同;
4、要牢固樹立對文化建設、文化發展、文化進步的責任擔當;
5、文化自覺本質上是對文化價值的覺悟、覺醒。提升文化自覺,需要我們有對文化意義、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認同,對文化建設、文化發展、文化進步的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