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文化有哪些基本特徵
中國文化具有獨特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和傳承工具,也是文化最顯著的標志。每個漢字都有其形成演變的歷史。獨特的楹聯通過獨特的書法表現出來,鈐印上獨特的名章與閑章,一望即知是典型的中式裝飾。其他諸如中華繪畫、建築,以至飲食、服飾等,都有其極強的個性。中國文化具有主體性:即獨自開創並形成完備的文化體系。梁漱溟說中華文化獨自創發,慢慢形成,非從他受。自來公認中國、印度、西洋並列為世界三大文化系統者,實以其差異特大而自成體系之故。中國文化具有持續性:體系和獨特傳統得以傳承綿延,中華文化五千多年來從未中斷。中國文化具有多元性:中國文化是由不同的異質文化融合而成的。中國在春秋戰國時代本來存在著多種不同的地域文化,後來才合成一個大體統一的華夏文化。中國文化具有變通性:留下了許多選擇的空間,對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釋。
㈡ 簡述文化的特徵
文化的特徵:
1、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2、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
3、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會現象與群族內在精神的既有,傳承,創造,發展的總和。
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是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
具體人類文化內容指群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工具,附屬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學藝術、規范,律法,制度、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精神圖騰等等。
文化的層次:
一般地把文化分為下列幾個層次: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心態文化。
1、物態文化層是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方式和產品的總和,是可觸知的具體實在的事物,如衣、食、住、行。
2、制度文化層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建立的規范自身行為和調節相互關系的准則。
3、行為文化層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以禮俗、民俗、習慣和風俗,它是一種社會的、集體的行為。
4、心態文化是人們的社會心理和社會的意識形態,包括人們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文學藝術作品。這是文化的核心,也是文化的精華部分。
㈢ 文化特徵有哪些
文化具有哪些特點
2020-04-14 09:17:17
文/葉丹
特徵包括人為創造性、後天習得性、共享性、象徵性、傳遞性、變遷性等。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
1文化的特點
1、超生理性和超個人性:超生理性是指任何文化都是人們後天習得的和創造的,文化不能通過生理遺傳。超個人性是指個人雖然有接受文化和創造文化的能力,但是形成文化的力量卻不在於個人。個人只有在與他人的互動中才需要文化,才能接受文化,才能影響文化。
2、復合性:任何一種文化現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多種文化要素復合在一起。
3、象徵性:文化現象總是具有廣泛的意義,文化的意義要遠遠超出文化現象所直接表現的那個窄小的范圍。
4、傳遞性:文化一經產生就要被他人模仿、效法、利用。包括縱向傳遞(代代相傳)和橫向傳遞(地域、民族之間)兩方面。
5、變遷性與墮距(滯後):變遷性是指文化不是靜止不動的,是處於變化中的。一般認為大規模的文化變遷有三種因素引發,第一,自然條件的變化,如自然災害、人口變遷;第二,不同文化之間的接觸,如不同國家、民族自技術、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的交流;第三,發明與發現,各種發明、創造導致人類社會文化的巨大變遷。滯後性是指文化的各部分在變遷時的速度不一樣,導致各部分之間的不平衡、差距、錯位。
2文化的作用
(1)整合。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對於協調群體成員的行動所發揮的作用,就像螞蟻過江。社會群體中不同的成員都是獨特的行動者,他們基於自己的需要、根據對情景的判斷和理解採取行動。文化是他們之間溝通的中介,如果他們能夠共享文化,那麼他們就能夠有效地溝通,消除隔閡、促成合作。
(2)導向。文化的導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為人們的行動提供方向和可供選擇的方式。通過共享文化,行動者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種行為在對方看來是適宜的、可以引起積極回應的,並傾向於選擇有效的行動,這就是文化對行為的導向作用。
(3)維持秩序。文化是人們以往共同生活經驗的積累,是人們通過比較和選擇認為是合理並被普遍接受的東西。某種文化的形成和確立,就意味著某種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的被認可和被遵從,這也意味著某種秩序的形成。而且只要這種文化在起作用,那麼由這種文化所確立的社會秩序就會被維持下去,這就是文化維持社會秩序的功能。
(4)傳續。從世代的角度看,如果文化能向新的世代流傳,即下一代也認同、共享上一代的文化,那麼,文化就有了傳續功能。
下載本文word文檔
猜你喜歡
文化的社會作用
2020-04-26
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因
2020-04-17
文化的基本載體是什麼
2020-04-21
文化的本質是什麼
2020-04-17
文化是什麼四句話
2020-04-22
文化的四個功能
2020-04-17
中華文化發展的力量源泉是什麼
2020-04-21
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怎麼表現
2020-04-22
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關系
2020-04-21
文化的基本屬性是什麼
2020-04-21
相關文章
㈣ 文化的特性是什麼
異質性、多樣性和培育、呵護性是文化基本屬性。
第一異質性:異質性是文化的本質屬性,是文化存在的基礎,是一種文化之所以被稱為文化,被稱為特定的文化而不是另一種文化的根基。失去異質性也就失去了文化存在的必要性。具體到中國文化,因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異質性),是中國稱之為中國,不是美國、日本、英、法等其他國家的根本原因;是中華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連續、不間斷發展的最古老的文化的根本原因;是中華文化極具向心力、吸引力的根本原因;是中華文化幾千年歷練中積淀的精華;是中華文化在其傳遞過程中不斷加強的異質性,這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基。失去了異質性,則失去了中華文化,失去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基,最後中國人消失在別的文化之中——中華龍消失了(棄龍的人願意看到的一幕出現了);在中國的土地上出現了西方人的文化,建立起了西方人的國家!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我們都是龍的傳人,即為龍的子孫,那麼龍就是中華兒女的母親,而所謂的專家、學者中華龍都可以拋棄,母親都可以不要,還有什麼不可以拋棄的呢?必須警惕:有居心的人的惡意中傷、詆毀、攻擊我們的母親,就算是母親性格暴戾、醜陋不堪,我依然愛我的母親!況且我們的母親是多麼的勤勞、溫柔和善良。總之,拋棄了文化的異質性就等於拋棄了文化本身,就等於拋棄了國家。意味著民族的消亡。
第二多樣性:多樣性是文化的另一個屬性,是文化的基本存在方式。世界的物質形式的多樣性決定了適應與物質形式多樣性的文化的多樣性。文化的多樣性促進文化異質性的發展,沒有文化多樣性的碰撞就沒有文化的發展;同時文化的發展必須立足與文化的異質性,沒有異質性作保證的文化的發展,就迷失了發展的正確的方向,必將導致文化的衰退,甚至消失。只有建立在文化異質性基礎上的,由文化的多樣性促進的文化的發展才是正確的發展和健康的發展。中國古代的文化融合,在多樣性的碰撞中,中華文化以其深厚的根基和博大的胸懷吸收、融合了外來文化,對其進行提煉和升華,使其成為自己的一部分,達到了提升、豐富自己的目的。實踐證明外來文化並不可怕,它們不但威脅不了中華文化,反而成為中華文化的添加劑和助推器,有助與中華文化的發展。
第三,文化的培育性和呵護性:文化的多樣性促進異質性的發展,但文化不會也不可能自己發展自己,而是需要人的培育和呵護,沒有培育和呵護就沒有文化的發展。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歷代學者努力培養的結果,不努力或不進行艱苦的努力都將導致文化的衰退。在當前的中外文化的碰撞中有些頂不住外來文化的壓力,拋出了棄龍、棄中醫等的言論。這是一種畏懼困難,不願承擔責任,不敢競爭的自暴自棄的表現,他們既不願在國內坐冷板凳精心的培育自己的文化,又不想作苦行僧去外國宣傳、弘揚自己的文化,而是試圖通過簡單化的拋棄,來達到文化融合的目的。欲速則不達。這種做法非但無助與文化融合反而迷失了自己,迷失了中華文化——使當前的文化虛無狀態更加雪上加霜
㈤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5)文化具有哪些特徵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舉例:
1、時節季令:一年四季,一季三個月,常用孟、仲、季來稱呼。如:孟春、仲春、季春。
2、中國戲劇:京劇、越劇、秦腔、潮劇、崑曲、湘劇、豫劇、曲劇 、徽劇、河北梆子、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梨園戲、歌仔戲、廬劇等。
3、傳統文學:主要是指詩詞曲賦。《詩經》、《楚辭》、;先秦詩歌、漢賦、漢樂府、民歌〔南北朝時期〕、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如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等。
4、民間工藝:潮綉、剪紙、風箏、中國織綉(刺綉等)、中國結、泥人、面人、麵塑、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千層底等
㈥ 文化的特性包括哪些
文化具有哪些特徵
2020-09-12 16:07:21
文/張敏
特徵:文化是後天習得的;文化是可以共享的;文化以符號為基礎;文化是一種動態過程。文化具有超生理復性和超個人性、復合性、傳遞性、變遷性與墮距(滯後)的特點。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1文化的特點
1、超生理復性和超個人性:超生理性是指任何文化都是人們後天習得的和創造的,文化不能通過生理遺傳。超個人性是指個人雖然有接受文化和創造文化的能力,但是形成文化的力量卻不在於個人。個人只有在與他人的互動中才需要文化,才能接受文化,才能影響文化。
2、復合性:任何一種文化現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多種文化要素復合在一制起。
3、象徵性:文化現象總是具有廣泛的意義,文化的意義要遠遠超出文化現象所直接表現的那個窄小的范圍。
4、傳遞性:文化一經產生就要被他人模仿、效法、利用。包括縱向傳遞(代代相傳)和橫向傳遞(地域、民族之間)兩方面。
5、變遷性與墮距(滯後):變遷性是指文化不是靜止不動的,是處於變化中的。一般認為大規模的文化變遷有三種因素引發,
第一,自然條件的變化,如自然災害、人口變遷;
第二,不同文化之間的接觸,如不同國家、民族自技術、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的交流;
第三,發明與發現,各種發明、創造導致人類社會文化的巨大變遷。滯後性是指文化的各部分在變遷時的速度不一樣,導致各部分之間的不平衡、差距、錯位。
2文化對人的作用
1)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
2)優秀文化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優秀文化作品,總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為照亮人們心靈的火炬、引領人們前進的旗幟。而由此產生的精神力量,往往歷久不衰,激勵人們不斷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㈦ 文化具有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廉政文化有六大基本特徵 (1)先進性。廉政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廉政建設方面的集中和具體的反映。 (2)傳承性。廉政文化濃縮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清正廉潔的思想精髓,體現了優秀的文化傳統和鮮明的時代精神。 (3)群眾性。它需要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以喜聞樂見、老少皆宜的活動形式,來滿足人民群眾對先進文化的精神需求。 (4)廣泛性。它是面向全黨全社會的,覆蓋面廣、教育面大,影響深遠。 (5)實踐性。它是社會實踐的產物,需要在實踐中創新,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 (6)實效性。它通過文化的滲透力、影響力和感染力,陶冶人們的精神和靈魂,對人們的思維和行為產生深刻影響。
㈧ 文化的特徵包括
精神性
這是文化最基本的特徵。所謂精神性是指文化必須是與人類的精神活動有關的,與人類精神活動無關的物質就不能稱之為文化,如山河湖泊、天體運行就不屬於文化范疇。
2.社會性
文化具有強烈的社會性,它是人與人之間按一定的規律結成社會關系的產物,是人與人在聯系的過程中產生的,是在共同認識、共同生產、互相評價、互相承認中產生的。沒有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不會有文化。
3.集合性
這是指文化必須是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的許多人共同的精神活動、精神行為或它們的物化產品。它是由無數的個體組成的集合,任何個人都無法構成文化。
4.獨特性
文化是構成一個民族、一個組織或一個群體的基本因素。這些民族、組織、群體的差異性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因此文化帶有獨特性,不可能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文化存在於兩個民族或組織和群體中。
5.一致性
這是指在一個民族、一個組織或一個群體中,文化有著相對一致的內容,即共同的精神活動、精神性行為和共同的精神物化產品。這種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的相對一致性是構成一種文化的基礎。正是有了這種一致性,各種文化才有了他們各自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