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什麼馬文化

什麼馬文化

發布時間:2022-05-27 20:43:17

『壹』 概括馬文化

我國是世界上養馬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也是馬文化比較發達的國家之一。我國的馬文化有以下特點。
1、馬文化的歷史悠久
自從已有5000年歷史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誕生的那一天開始,馬文化就一直伴隨著中華民族的進步和發展並起到了極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從獵馬食肉到把多餘的活馬馴服、飼養再到騎乘、勞作、運輸、戰爭、通訊、科技等運用,表明中國的傳統文化首先應該是馬文化的文化。
2、馬文化涉及的范圍廣泛
凡是人類涉及到的領域如生產、生活、交通、運輸、通訊、軍事、醫療、教育、科研等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方方面面都曾與馬和馬文化有聯系。
3、馬文化的地位顯耀
馬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和皇冠,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支撐框架。可以說,沒有馬文化就沒有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今天。
4、馬文化的影響深遠
千百年來中國人的精神寄託、生活、做人、科技進步、社會進程、戰爭勝負、娛樂休閑、藝術欣賞、健康醫療、經濟政策、政治關系等都依附著馬之文化的影響,而這些影響不僅在過去和現在起作用,隨著中國馬文化的進步和發展,馬文化對人類方方面面的影響將會更深更遠。
5、民間是推動馬文化發展的主體
歷代歷朝的帝王們愛馬、騎馬、好馬的舉動以及各朝代實行的″馬政″起到了積極引導和促進的作用;民間的養馬、馬在各行各業中運用、馬的民俗形成、馬的娛樂享受和馬的藝術展現等成了馬文化發展動力的主體;歷代文人騷客的頌揚和贊嘆對馬文化的提煉和升華起到了推波助闌的作用。
6、馬文化的表現的形式豐富多彩
在目前關於現存動物的文字、語言、文學、藝術、體育、民俗等表現形式中馬的表現形式最多,也最豐富,而且製作工藝和技術達到了頂尖的水平。
7、馬文化的消亡與興起並舉
一部分己經消失(響馬、馬神廟、馬階、部分馬民俗);一部分正准備消失(馬幫、騎兵、馬褂、部分民俗);一部分正在興起(馬健身、馬博奕、馬醫療、馬旅遊)。
8、吉祥象徵是中國馬文化的顯著特徵
馬文化長期以來都是主要以″吉祥″為核心價值,其中包含有祝福、祈禱、激勵、成功等象徵意義,″馬到成功″已成為了人們相互間祝福的代名詞。馬的詞語中出現貶義成份的機率,也是所有現活的象徵動物中最少的。
9、馬文化的研究和傳播甚少
在中國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喜歡馬的人多、從事與馬相關的工作的人多、玩馬(騎馬、養馬、賭馬、買賣馬、創作馬、表演馬)的人多,但把馬當成一種文化來研究的人就少之又少了。缺乏專門的研究機構和社會組織。投入少、創作少、報道少、媒體平台不完善……這是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馬文化極不相稱的現實。

『貳』 馬文化體現了我國怎樣的名族精神

馬,強勁而豪邁,雄壯而有力,輕捷而敏銳,平和而合群,勇敢而馴服,勻稱而優美,因而深得人類的歡心,視為親密的戰友、生死與共的朋友、吉祥的瑞獸。人們敬馬、愛馬、崇馬、尊馬、頌馬、贊馬,成為千百年來獨特的民俗文化現象,延續在中華民族的精神生活之中。

『叄』 蒙古族馬文化的蒙古族馬文化介紹

蒙古馬與蒙古民族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中,沒有任何一種動物的影響對人類文化的推動作用超過馬,馬是人類最早馴養的家畜之一。
馬成為人類的交通運輸工具之後,極大的提高了古代人的遷徙能力。尤其是蒙古族騎兵和戰車的出現,深刻地影響了世界許多民族的盛衰榮辱。從而,在人類文明中逐漸形成了一個歷史產物——蒙古族馬文化。 對「馬文化」概念的界定,各國民俗學者們認為,有兩個含義,一是指動物民俗中的一類,即本意;二是指馴馬人和騎馬人的民俗,即引申意。後者探討與馬有關的人類社會行為。這一引申意的馬文化概念,在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中,以不同文化方式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人類的生活習慣、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諸環節。
這種民族傳統文化和人類自然環境因素影響人類生活習慣的例子很多。因此,我們不能說人類征服了大自然,而只是人類適應了大自然。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簡單敘述蒙古族馬文化在北方游牧民族生活中的滲透過程。

『肆』 蒙古族馬文化的介紹

蒙古族堪稱馬背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馬的興衰一直與蒙古族榮辱水乳交融,蒙古族馬文化與能征善戰的蒙古民族一同載入史冊。

『伍』 蒙古族馬文化的馬的物質文化

從歷史的角度看,亞洲人發明馬的物質屬性以來,馬被人類重視的原因,首先是馬最初成為游牧民族所依賴的交通運輸工具;其次是馬變為游牧民族狩獵的快速撲獵工具;其三是馬的速度被跳躍到政治、經濟、軍事、戰爭和民族文化教育等一系列領域中發揮主要作用。經過這個轉變,關於人類對馬的物質發明,就大范圍的迅速發展起來了。這些發明,體現了游牧民族用馬觀念和方式的縱向歷史變化過程。
世世代代在草原上過游牧生活的蒙古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風俗習慣、生活用具等均反映了馬背生活。因此世人把蒙古民族稱作馬背上的民族。久而久之馬文化就變成民族文化。比如,游牧生活所需的蒙古袍、蒙古靴子等民族服裝;馬鞍、套馬桿等馬具就是典型的馬背文化之組成部分。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當中馬是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有了馬才能夠了解遼闊的大草原的內涵,才能夠准確挑選出下一次游牧的理想草場;有了馬才能使在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分散居住的游牧民得以相互來往和交流;有了馬才能夠在無垠的大草原上放養成群的牛、馬、羊和駱駝等五大畜。蒙古袍和蒙古靴子最適合在寒冷的冬天騎馬奔跑,騎馬時蒙古袍能蓋住整個腿部擋風遮寒,並對馬減少風所帶來的阻力和負擔。在草原野外過夜時,馬鞍是最適用的用具,把鞍墊(蒙古語為Tohoom)墊在底下,枕鞍架就可以安心的睡覺,既不著涼,又不受風(鞍架兩邊的高出部分可以擋風)。套馬桿除套馬之外,還有很多間接作用。草原上見到插在地上的套馬桿就表明年輕美麗的姑娘和健壯善良的小夥子在那裡談戀愛,草原上的人們見到了這種情景就繞道而行。

體現蒙古族適應大自然的能力和聰明智慧的產物—酸馬奶是草原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天然綠色保健品。亦是招待貴客的一種營養豐富香甜可口的消暑良飲。蒙古族人民長期飲用酸馬奶,在酸馬奶製作、醫葯作用方面已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酸馬奶有驅寒、舒筋、活血、健肺和健胃等功效。蒙古人因為每天飲用這種天然綠色保健飲料,才會有強壯的體魄和能夠在惡劣的大自然環境中生存下去。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馬壯的時候,是釀制奶酒和酸馬奶的季節。勤勞勇敢的蒙古族婦女將馬奶收貯於皮囊中,每日攪拌數千次,數小時後便乳脂分離,發酵成酸馬奶。這時舉行馬奶節,親戚朋友都歡聚在一起,共飲馬奶,長輩們說著祝福詞,是草原人們賀豐收、相互交流的時光。蒙古族牧民在長期的游牧實踐中發現了酸馬奶的許多獨特之處和醫療保健作用,創立了蒙古醫學的「酸馬奶療法」。蒙醫典籍中記:「酸馬奶是味酸、甘、澀;酸能開胃、助消化、祛溫、行氣;甘能健身補虛、疏通食道、治傷、接骨和解毒,並增強五官生理功能;澀可治血熱、化淤血、消肥胖、祛腐生皮和潤滑皮膚」。
在民間流行著許多以馬為名的服飾,如馬甲:即指坎肩。馬褂:清代滿族男子上衣,流行於全國各地,始於乾隆,盛於嘉慶,短衣短袖,便於騎射。馬尾帽:漢族傳統男帽,流行於貴州。由馬尾加工編織而成。馬靴:蒙古族傳統靴子,流行於蒙古地區。馬司吐蘭:舊時高山族泰雅人男子臂飾,流行於台灣地區。馬蹄袖:清代滿族一種禮服袖頭樣式,流行於東北地區。

『陸』 蒙古馬文化

蒙古人因馬上得天下,因此有『馬背民族』之稱。蒙古人素來愛馬賞馬,禁止打馬,給馬以各種裝飾。蒙古馬以耐力著稱,過去是蒙古人的軍馬,蒙古人以馬為友,在蒙古歌曲中,蒙古人對馬的喜愛贊美得以體現。雖然蒙古馬的用途已被機械取代,但還是有不少人在研究獨特的蒙古馬及深厚的文化。

『柒』 什麼是馬文化

什麼叫馬文化?按照教科書的解說是:以反映人馬關系為內容,是人類文化的分支。它包括人類對馬的認識、馴養、使役以及人類有關馬的美術、文藝及體育活動等內容。

『捌』 如何理解馬文化的兩個層面

我覺得馬文化有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就是古代戰爭的歷史層面,還有一個是近代的這種文化層面,所以說這個馬的這種技術,還有他的這種技術方式是在不斷的更新,還有不斷的創新,所以說馬文化是一個非常好的層面。他給人們帶來歡樂,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便捷。

『玖』 世界馬文化的起源是哪

文化是人類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綜合體。要形成一種文化不是說僅僅冠以「文化」之名就可以的,必須有具備一定的條件才可以形成一種文化。它需要特定的形式作為載體。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歷史有著深厚的積淀,也遺留下很多豐富的文化遺產。

「龍馬精神」——如同龍一樣,馬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而且也是文化圖騰象徵之一。龍的起源是「多元綜合原型」的產物,龍的頭就是馬頭的形狀。它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功能不但體現在其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個歷史進程中,而且還外延到風俗習慣、文學藝術等諸多方面。

我國是馬種起源最早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養馬最多的國家,具有豐富的馬品種資源和廣闊的草原牧場以及適合養馬的地區。早在5000多年前我國北方的各游牧民族的先民就開始馴服和畜養馬匹了。隨著人們對馬這種動物的不斷認識,對其研究也不斷地深化。人類對馬的研究以及它在社會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沒有其他動物能跟它相比。而且在馬的用途、馬病的治療、競技運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就。

馬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與馬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馬在整個中華民族文明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在某種程度超過了人自身。馬所擁有的與其它動物不同的自身價值——力量、速度及對人們在生活生產中的作用。自從開始馴化馬,它就在不斷地推動著社會歷史的進程和時代的發展,也為工農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在這個過程中也漸漸地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馬文化。

馬文化並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也跟其他文化一樣需要一個可以呈現它特點的載體,也與其他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中國的歷史始終圍繞著北方的游牧民族和南方農耕民族之間的戰爭而展開。馬也成為了戰爭成敗的關鍵,秦始皇的萬里常成就是為了抵擋北方游牧民族強悍的騎兵而建立起來的。中國歷史上長城不僅是一條軍事防線,也不僅是宏偉的建築,它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同時也是一條文化分界線。從這里可以看出其實長城文化與馬文化始終都是密切地聯系在一起的。長城外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成群的馬匹、牛羊,是游牧民族生存繁衍的地方。馬具有強悍的軀體和風馳電掣的速度,而長城的建立則是阻擋這強悍動物上的民族入侵。

時至今日,馬和長城都已退出了戰爭的歷史舞台,或許你不再因馬而憶起長城,或在登上長城之顛時想到馬,但馬與長城,始終都是不曾相互獨立過。在長城腳下,騎著馬兒追去追尋歷史的遺跡,觸摸歷史的傷痕撫摸著一塊塊的城磚,彷彿能聽到歷史的廝殺;行駛在長城腳下的古道中,馬踏著山花,人心歡暢。如今圍繞著長城和馬,在八達嶺周圍就形成了一個獨特的馬文化圈。

位於八達嶺長城腳下的北京長城陽光山谷馬術俱樂部成立於2000年12月,它背依燕山余脈,雄偉的萬里長城蜿蜒其間,林木繁茂,空氣清新,視野遼闊。周邊圍繞著40公里殘舊長城的峽谷更是風光秀麗獨特。俱樂部所在的位置正是我們先人囤兵飼馬的中心地帶,如今這里仍然保留著許多古代囤馬的土圍牆遺跡。它的建立無論是設施風格,還是功能用途都滲透著濃厚的長城文化和馬文化的內涵,隨處都可見到馬和長城的影子。

俱樂部依照現代馬術訓練基地模式而建立,是由若干個獨立的運動休閑娛樂場所組成,集馬術運動、健身休閑、度假設施於一體的現代馬術城。它擁有國內最大的綜合室內馬術場地、三個室外馬術外訓練場地、1200米的速度賽場、200間專業標準的馬廄、一個馬匹醫院,以及國內外優秀的馬品種上百匹。為了更好地滿足來次參與馬術運動人士的需求,俱樂部還完善了其他的各項配套設施:四星級飯店、網球館、馬術俱樂部會所、馬文化博物館等。

作為中國馬術協會指定的國家馬術隊備戰2008年奧運會的訓練基地,北京長城陽光山谷馬術俱樂部具備承辦國際水平的馬術比賽設施和能力。2002年韓國釜山亞運會中國國家隊就是在這里集訓和出征的;俱樂部馬名為 「西夏王」的溫血馬也代表中國參加了亞運會的比賽;2003年來自日本、韓國、蒙古、伊朗等9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第3屆亞洲馬術錦標賽就是在這里舉辦的。另外俱樂部每年都要承辦若干場全國性馬術障礙、盛裝舞步錦標賽和挑戰賽,北京等地區的比賽就更加頻繁。

北京陽光山谷馬術俱樂部的室內馬場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室內馬場,建築總面積10000平方米;(包括:11 0m x 4 5m的比賽場地,1 000個觀眾席、2 0間運動員休息室和會議室)。這里既是一座開展專業馬術運動訓練及比賽的場館,亦可開展場地障礙、盛裝舞步、西部繞桶和場地馬球的比賽與教學。

室內馬場共有三層,在一層中央部分是沙土場地;外間由柵欄環繞,分別設有休閑區(酒吧、賣品部)、更衣室、辦公區、7 0間國際標准馬廄。二層為看台區和學員教室、會議室、貴賓休息室和電子屏幕中控室。三層為運動員、學員的宿舍區。由於室內安裝了中央空調,舉行各項比賽不受氣候影響。

俱樂部聘有十多名資深的專業馬術教練,為前來俱樂部學習的馬術愛好者進行指導。俱樂部飼養了一百多匹訓練有素的良種馬匹,用於俱樂部會員來此學習和運動員的比賽。

速度賽馬場的賽道長度為1200米的封閉跑道,其寬度在20米左右,可容納14匹馬並排起跑出閘。地面基礎層底層是由排水道和基礎滲水層組成,用於雨季的排水系統;基礎層上面為8厘米厚的沙層;場地四周使用PVC護欄封閉;在入口處有通道與馬廄連接;場地拐角處了修建配備有電子通訊系統瞭望塔。速度賽道的中心地帶建有馬游泳池和馬術訓練場地。

俱樂部會所是一座頗具歐陸風情的、具有四星級標準的綜合服務設施。內設健身房、室內游泳館、桑拿浴室等服務場所,設有酒店式管理的客房和中西餐廳、酒吧、咖啡廳,是為騎馬訓練和娛樂的客人准備的配套設施,在這里可以享受到優質的服務。會所內的歐式書房與會議室是進行商務洽談、社交活動的最佳場所。

會所的建築面積為3800平方米;已開展服務項目:游泳、健身、撞球、壁球等運動場地;咖啡廳、酒吧、餐廳、會議接待。

中國馬文化博物館是亞洲最大的馬文化博物館,也是中國唯一一座介紹中國和世界馬文化的綜合藝術館,館內收藏了2000餘件有關馬的文物和藝術品。還向人們系統地介紹有關馬的知識和理論。

同力奧邦馬具廠專業生產精密鑄造不銹鋼馬鐙,馬銜,馬刺系列,及各類皮質馬具用品,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尤其是精密鑄造及後道工序拋光中,全部是手工操作,進行表面光亮處理,產品精益求精,質量上乘。批發、零售所生產的鞍具、 護具、馬靴、頭盔等馬術用品, 提供送貨和郵購服務。提供設計、定製各類款式和不同尺寸的馬褲、馬靴、馬鞍墊,馬腰帶,馬衣,馬綁腿等各種馬具。

馬具廠至今仍保留著純手工製作工藝,企業信譽好,產品質量優,產品暢銷國內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逐年提升。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加強誠信經營的重要性,馬具生產不僅涉及到外型美觀,更要保證堅固耐用,提高它的安全性,因此,技工精工細作,每一道工序都有專人把關,誠信經營理念讓同力奧邦馬具廠產品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經銷商的目光,經濟效益不斷提高。

『拾』 悠久的馬文化歷史你知道多少

原文在這里
在人類悠久的歷史上,馬在人們生活、生產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至於評價功績比喻為「汗馬功勞」。馬在整個人類文明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在某種程度超過了人自身。馬所擁有的與其它動物不同的自身價值——力量、速度及對人們在生活生產中的作用。自從開始馴化馬,它就在不斷地推動著社會歷史的進程和時代的發展,也為工農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勛。而在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馬在人們生活生產中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在這個過程中也漸漸地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各地不同馬文化,不僅如此,馬也影響了人類活動的其他方面。而隨著技術的發展,馬在人類生產生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蒙古族是馬背民族,是在馬背上從遠古走向文明的古老民族,蒙古人天生跟馬有著兄弟般的深厚情感。世世代代在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不論是生產勞動、行軍作戰、社會生活,還是祭祀習俗、文學藝術等,幾乎都伴隨著馬的蹤影。傳統的那達慕盛會、色彩斑斕的民族服飾以及悠揚動聽的馬頭琴長調等,構成了多姿多彩的蒙古馬文化,與能征善戰的蒙古民族一同被載入了史冊。
馬不但是其民族精神的體現,而且也是文化圖騰象徵之一。而蒙古族馬的起源是從單一原型的氏族圖騰發展到民族文化的圖騰。從氏族文化表徵,發展到民族文化的象徵。它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功能不但體現在其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個歷史進程中,而且還外延到風俗習慣、文學藝術等諸多方面。因此,運用現代化的思維觀念傳承馬文化、傳播馬文化、弘揚馬文化,把蒙古族馬文化推廣到全國乃至世界,這是投巨資打造奧威蒙元馬文化旅遊生態區的初衷。
奧威蒙元馬文化生態區就是要傳承者幾千年來的馬文化發展,呼和浩特管轄區內建有可容納兩萬名觀眾的賽馬場和現代化的馬舍、育馬基地、馬具加工廠、馬術學校、馬術俱樂部等,正在建設可進行室內馬術表演、馬戲表演、馬球的多功能演藝大廳以及馬文化博物館、馬文化創意中心、大型兒童游樂場、室內溫室公園、滑雪場、生態餐廳等,全方位發展生態旅遊、農業採摘、休閑度假等,充分滿足全國馬文化愛好者和廣大遊客的需求,填補了呼和浩特及周邊地區尚無一處有影響的以馬文化為主題旅遊項目的空白。

閱讀全文

與什麼馬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