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比較著名的散文有哪些
1、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中國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學語文教材而廣為人知,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寫了荷塘月色美麗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為後人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寄託了作者一種嚮往於未來的政治思想,也寄託了作者對荷塘月色的喜愛之情。
2、茅盾的《白楊禮贊》
《白楊禮贊》是現代作家茅盾於1941年所寫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黃土高原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的白楊樹,來象徵堅韌、勤勞的北方農民。
歌頌他們在民族解放斗爭中的朴實、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同時對於那些「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諷。文章立意高遠,形象鮮明,結構嚴謹,語言簡練。
3、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於1926年寫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憶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調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片: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作者寫百草園,以「樂」為中心,採用白描手法,以簡約生動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其間穿插「美女蛇」的傳說和冬天雪地捕鳥的故事,動靜結合,詳略得當,趣味無窮。
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寫出了三味書屋的陳腐味,說它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兒童在那裡受到規矩的束縛。
但作者並未將三味書屋寫得死氣沉沉,而是通過課間學生溜到後園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課堂上入神讀書學生乘機偷樂兩個小故事的敘述,使三味書屋充滿了諧趣,表現了兒童不可壓抑的快樂天性。
4、魏巍的《依依惜別的深情》
《依依惜別的深情》是著名作家魏巍1958年發表的一篇通訊。寫中國人民志願軍離開朝鮮回國前夕,同朝鮮父老鄉親、人民軍戰友相互所表達的依依惜別的深情厚誼。
真實地記錄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歷史鏡頭。作品既有概括介紹,又有具體描寫,情景交融,筆墨傳情,是一篇優秀的散文。
5、巴金的《鳥的天堂》
《鳥的天堂》是現代作家巴金於1933年創作的散文。此文講的是作者與朋友們在「鳥的天堂」,看了數不清的鳥,心裡戀戀不舍,在此文中,作者以清新流暢之筆,發掘和描繪了自然勝景之美,寄託了自己美好的情思,創造出一種清麗悠遠的意境。
同時,作者不是孤立地描繪這「鳥的天堂」,而是把它放在南國初夏水鄉的夕照、青山、塔影、波光、田疇、朝暾的聯系、烘托下加以凸顯的。全文雖用語簡朴無華,平鋪直敘,卻到處呈現出如詩似畫的美趣,流貫著一種祥和寧靜而又生機勃勃的田園牧歌情調。
『貳』 余秋雨有哪幾本文化散文
《文化苦旅》
《霜冷長河》
《山居筆記》
《千年一嘆》
《出走十五年》
《行者無疆》
《借我一生》
『叄』 余秋雨,文化散文有什麼
八十年代後期開始寫作《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辭職後更以親身歷險考察國內外各大文明為人生主業。所寫的《山居筆記》、《霜冷長河》、《千年一嘆》、《行者無疆》等,開啟一代文風,長期位踞全球華文書暢銷排行榜前列,已被公認目前全世界各華人社區中影響力最大的作家之一。
『肆』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有哪些
《文化苦旅》,《霜冷長河》,
《山居筆記》,《千年一嘆》,
《行者無疆》等。
『伍』 求有文化底蘊的散文或散文集!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系列,《行者無疆》,《文化苦旅》,《山居筆記》。
郭文斌的《點燈時分》,尤其是《一地蕎麥》
餘光中的作品也很值得一讀。
『陸』 有哪些著名經典散文
《為了忘卻的紀念》 魯 迅
《中秋的月亮》 周作人
《天涯處處皆芳草》 曹靖華
《信心與反省》 胡 適
《雨》 劉半農
《夢與現實》 郭沫若
《說中年》 陳衡哲
《春的林野》 許地山
《沒有秋蟲的地方》 葉聖陶
《讀書的藝術》 林語堂
《敦煌游記》 張恨水
《哀思》 陳西瀅
《白楊禮贊》 茅 盾
《水樣的春愁》 郁達夫
《蘆溝曉月》 王統照
《鬼的世界》 許欽文
《印度洋上的秋思》 徐志摩
《化作春泥更護花》 豐子愷
《春的警鍾》 廬 隱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海燕》 鄭振鐸
《春風》 老 舍
《世紀末的悲哀》 瞿秋白
《櫻花贊》 冰 心
《野草》 夏 衍
《賦得春早》 俞平伯
《死人復活的時候》 胡 風
《談話的藝術》 梁實秋
《西山的月》 沈從文
《西湖的雪景》 鍾敬文
《尋夢》 巴 金
《彭德懷速寫》 丁 玲
《又是一年春草綠》 梁遇春
《雨的滋味》 施蟄存
《毛主席向著黃河笑》 臧克家
《花潮》 李廣田
《雨中登泰山》 李健吾
《春雨》 繆崇群
《愛晚亭》 謝冰瑩
《龍年談龍》 柯 靈
《鑒湖魂》 羅大岡
《難老泉》 吳伯簫
《晨光》 張中行
《蟬的歌》 艾 青
《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 錢鍾書
《終身大事》 蕭 乾
《春歸燕園》 季羨林
《春意掛上了樹梢》 蕭 紅
《讀書若樂》 楊 絳
《可貴的山茶花》 鄧 拓
《秋海棠》 何其芳
《文化問題斷想》 金克木
《夜的進行曲》 葉 紫
《夢之歌》 陳荒煤
《書的夢》 孫 犁
《故鄉的雨》 唐
《茶花賦》 楊 朔
《天安門之夜》 葉君健
《花與鳥》 賈植芳
《浮雲》 嚴文井
《富春江畔》 碧 野
《巍巍太行山》 劉白羽
《紅葉》 蘇 青
《霧里峨嵋》 吳祖光
《秋天裡的春天》 陳 原
《霧失樓台》 黃秋耘
《夜宿泉州》 郭 風
《書的故事》 黃 裳
《冬青樹》 林海音
《海灘拾貝》 秦 牧
《溫馨何處》 吳冠中
《路標》 魏 巍
《葡萄月令》 汪曾祺
《月夜寒簫》 穆 青
《臨江樓記》 何 為
《三峽賦》 峻 青
《賦得三十五年早春》 吳小如
《十月長安街》 袁 鷹
《故我依然》 黃宗英
《重陽成都行》 文潔若
《霞落燕園》 宗 璞
《逍遙游》 餘光中
《閑話鼻煙壺》 鄧友梅
《岳陽樓遠眺》 林 非
《尋瀑》 從維熙
《大峽谷去來》 邵燕祥
《天涯海角》 王 蒙
《鄉魂》 馮驥才
《往事如煙》 三 毛
《煌煌上庠》 卞毓方
《夜雨詩意》 余秋雨
《領略巫山》 周 濤
《細雨夢回》 肖復興
《冰山之父》 張承志
《春秋賦》 趙金光
《踏雪尋梅》 張抗抗
《詩魂》 趙麗宏
《黃陵柏》 賈平凹
《清歡》 林清玄
《塞上五記》 王安憶
『柒』 什麼是文化散文
文化散文
指20世紀80,90年代出現,由一批從事人文學科或社會科學研究的學者寫作,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現出鮮明的文化意識和理性思考色彩,風格上大多較為節制,有著深厚的人文情懷和終極追問的散文,又稱「學者散文」或「散文創作上的『理性干預』」,從文化視覺來關照表現對象,但與歷史文化反思的作品相比在美學風格上往往表現出理性的凝重與詩意的激情以及渾然一體的氣度。
代表作家及作品:余秋雨《文化苦旅》 《文明的碎片》《千年一嘆》,陳平原《學者的人間情懷》,張中行的《負暄瑣話》,韓晗的《大國小城》等。 他們的散文創作將科學研究的「理」與文學創作的「情」結合起來,既充滿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關懷和個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