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鹿港文化是做什麼的

鹿港文化是做什麼的

發布時間:2022-05-28 00:35:48

Ⅰ 鹿港小鎮的文化習俗

除夕祈福點燈 財神繞境 天公生 元宵迎龍陣 土地公生 三月瘋媽祖 四月瘋王爺 龍王祭 七娘媽生 中元普渡

Ⅱ 台灣的風俗習慣

台灣生活習俗
--------------------------------------------------------------------------------

按台灣「文化資產保護法」定義,民俗是指與居民生活有關的衣、食、住、行、敬祖、信仰、年節、娛樂及其他風俗習慣。台灣生活習俗與祖國大陸特別是南方地區基本一致,而且保留著更多的閩粵古風。台灣民間的傳統節慶和大陸大同小異。最重要的節日依次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送灶、除夕等。過節形式也和大陸相仿,如春節有走親訪友的拜年習俗,元宵節吃元宵、賽花燈、猜燈謎;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中秋節賞月、吃月餅;重陽節登高遠足;除夕闔家團圓等。其中,台灣民俗中最知名的景觀為台南鹽水鎮的「蜂炮」、平溪十分村的「放天炮」和澎湖的「乞龜」等。

台南鹽水鎮在元宵節最知名的是燃放「蜂炮」,即由數萬只沖天炮製作而成的鞭炮,每一個沖天炮的炮芯連結在一起,一炮點燃,萬炮連響,火花四射,聲光齊作,震耳欲聾,蔚為壯觀。「蜂炮」已經成為台灣一個旅遊景點節目。

放天燈是在紙糊的燈狀球體下部點火,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將其送上夜空。因其形狀像一頂孔明帽,而又稱「孔明燈」。相傳在台灣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其早期的一個重要功能是互報平安的訊號,現在已成為一種娛樂與祈福的活動。

澎湖元霄節的「乞龜」習俗有趣神秘。每年元宵節一到,澎湖大小廟宇的供桌上,擺放各種各樣的「龜」,有糖和糯米粉捏塑的「祈求平安」的「芳片龜」;有用線面製成的含有「長壽」之意的「面線龜」;有以麵粉與雞蛋等原料製成的「雞蛋糕龜」;有用黃金打制而成的「金龜」等。民眾紛紛前來祭拜,「乞龜」,即通過祈壽獲得神靈的默許後,「乞龜」人向廟方執事報賬,插香,索得所乞之「龜」,以求得神靈的保佑與恩賜。

台灣的婚喪習俗,與大陸也有類似之處,在今天台灣特別是農村仍保持著許多傳統的習俗。同姓不結婚在台灣依舊流行,而且「周、蘇、蓮」、「陳、胡、姚」、「徐、佘、塗」等各三姓,以及「蕭、葉」、「許、柯」等各兩姓,被認為屬同一祖先,也互不通婚。婚禮儀式雖有改變,方式逐漸多樣化,但仍較重視中國傳統的婚禮。民間喪葬習俗較為繁瑣,充滿迷信,從臨終、發喪、入殮、居喪到送葬、下葬等有一套傳統的做法。至今,台灣民間仍流行土葬,選擇墓地重風水。台灣民間還有「撿骨」之俗,即俗稱「撿風水」,也稱「二次葬」,即在第一次喪葬時比較簡單,不正式立墓碑,待五至七年後再擇吉日開墓,撿拾遺骨,重新正式安葬。在台灣西南沿海,「撿骨」屬於一種專門行業。因此在台灣有所謂「九葬九遷,十葬萬年」的俗語,即改葬次數愈多愈好。不過如今,台灣的喜慶婚喪較流行現代的「花車艷舞」。

台灣還有不少本地特有的節慶活動。較隆重者如正月初六祭「清水祖師」(主廟在台北萬華清水岩,這一天台灣有盛大隆重的慶典儀式,以前會連續上演20天的大戲),3月23日前後是規模盛大的「媽祖祭」,7月整月的「盂蘭會期」(各地輪流做普渡)。

還有一些:
台灣文化盛會

初到台灣的你,一定會為這眼前的一切感到驚艷不已,因為豐富多元的歷史背景,造就了多彩多姿的台灣文化。台灣發展的過程中包括了原住民、早期中國大陸閩南、客家移民、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和近期的中國大陸移民,而此地人民甚為注重傳統文化的保存,也逐漸發展出新的文化,同時,在台灣你可以看到原住民、本土以及中國文化,也可以欣賞到荷蘭、日本所留下的歷史古跡。

--------------------------------------------------------------------------------

台灣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中心,除了故宮博物院完整保存了中國歷代文物之外,也可以從以下各個面向窺探:

寺廟與建築
台灣的傳統建築,是民間藝術的總匯,裝飾特別精美,舉凡彩畫、書法、木雕、石雕、泥塑、陶瓷、剪黏等都是構成建築的要素,從中能深刻的洞悉富豐富內涵的台灣文化。此外,除了可以在台灣看到由早期中國大陸閩南、客家移民所承襲的中國傳統建築外(如:板橋林家花園),中國的廟宇建築也是隨處可見,其中鹿港的龍山寺、天後宮以及北港朝天宮等,都是台灣最知名且歷史悠久的寺廟,具有崇高的藝術價值。

民俗文化與藝術
台灣重要的歲時節令包括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七夕、中元節……等;而松柏嶺玄天上帝祭典、大甲媽祖進香、北港媽祖出巡、台北迎城隍、東港王船祭、二結王公過火及原住民祭典……等也是台灣本土重要的民俗活動。另外,台灣除了傳承中國傳統的戲曲藝術之外,也發展出屬於台灣本土特有的歌仔戲與布袋戲,歌仔戲是結合台灣各種地方戲曲小調、音樂為一體的表演藝術;布袋戲近來更結合聲光特效,廣受年輕人喜愛。
台灣的電影與表演團體,近年來也逐漸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再次展現出中國傳統與台灣本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

豐年祭、祖靈祭、狩獵祭、圖騰、蛇紋…,台灣原住民神秘的文化色彩,為台灣文化加註了不同的生命力。台灣的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是南島語族分布的最北端,在人種上屬馬來人。台灣原住民目前多定居於山區,分為:賽夏族、泰雅族、阿美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排灣族、雅美族、曹族、邵族十族,有各自的語言、風俗習慣和部落結構,不過目前正面臨同化與文化保存的問題。其中,台灣外島蘭嶼的雅美族,由於地理上的隔絕,是最晚與漢人接觸的一支,進而保存了最完整的原住民文化。

--------------------------------------------------------------------------------

你可以在台灣的許多角落,看到過去殖民時代的影子。淡水的紅毛城,是荷蘭人與葡萄牙人佔領台灣的遺址;台北人聲鼎沸的迪化街、桃園大溪、台南新化等地,可見日據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巴洛克建築,現在台北的許多日據時代的重要建築,例如:台北西區的總統府、行政院、舊台大醫院…等,都加了夜間照明以展現其古典婉約,成了點綴台北夜空的裝飾,讓台灣少了歷史悲情,多了份藝術人文的浪漫風情。
這就是台灣,一場文化饗宴。浪漫、傳奇、庄嚴、趣味……你都可以在這里找到。

你打開參考資料的連接,還有圖片。
參考資料:http://www.byte.com.tw/mates/mates_tw/taiwan-2.htm

Ⅲ 鹿港文化股票是A股嗎

你應該有自己的交易系統的吧,這個都是可以查詢的啊,都是分類好了的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哦

Ⅳ 江蘇鹿港文化搬遷幹了22年陪多少錢

江蘇鹿港文化搬遷幹了22年,陪多少錢?好像賠了200萬吧!

Ⅳ 台灣風土人情!!!

如果你來自低緯度國家,依然可以陶醉於這里溫煦的陽光,因為台灣擁有多一份的清涼,絕對可以滿足你想遠離酷暑的心願。到台灣的山區走走,滿山翠綠的景緻,是來一場森林浴的絕佳時刻,投身在森林的精氣和香氣中,請恣意呼吸台灣這片美麗島嶼的清新空氣吧!
大體而言,台灣全年溫暖,四季中以春冬的變化較大,夏秋變化較小,有著最適合旅遊的天氣,年平均溫度約為22度,平均最低溫不過12-17度(54- 63℉),所以這里的冬天看不到靄靄白雪,只有在少數的高山地區,可以一瞥雪花的影子。在春夏之交時[每年的3月-5月],偶受滯留鋒面徘徊影響,有著細雨綿綿的天氣型態,此時到訪台灣,要記得隨身帶把雨傘,因為漫步雨間雖然浪漫,但是你可不想帶著濕淋淋的身體旅行。台灣的夏天[每年的6月-8月],偶爾會有台風經過,請你留意氣象報導,因為台風天所造成海邊波濤洶涌的海浪,絕對不是觀賞奇景的好時機。在秋天的台灣[約每年的9月-11月],你則可以縱情於天天的晴朗涼爽里。台灣短暫而溫暖的冬天[每年的12月-2月],是賞楓的季節,偶爾來襲的寒流,是泡湯族的最愛。

大部分人三餐都是在外面解決的
台灣有句廣告詞"三餐老是在外,人人叫我老外,老外老外老外"
每天7點多起床
早餐就在街上的早餐店解決 有時侯吃西式早餐三明治玉米濃湯
有時候吃中式早餐飯團單餅豆漿
一般辦公室的工作中午12點~1點都會有休息
那時就是吃便當的時候了 排骨便當雞腿便當三杯雞便當....一個60塊
每天中午就是換著吃
下午5點准時打卡下班
台灣人都是"白天一條蟲,晚上一條龍"
因為晚上的台灣 是一個美麗的王國 在台灣 晚上能玩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5星級的電影院 20幾層樓的百貨公司 人潮密密麻麻的夜市 海邊公園
擁有許多性感美女的酒吧(許多年輕男女夜夜在酒吧里尋找一夜情....)
看人彪車拉 自己彪車拉
跟好友上"好樂迪"K歌拉 (台灣的好樂迪比內地的好樂迪好上千倍 不只有變聲系統可以玩 還有情景效果可玩 還有隨你吃的點心熱食飲料冷盤)
還有好多好多內地沒有的東東......
總之台灣人的夜晚就是玩!!!!(沒辦法,工作壓力太大了)
也因為如此 台灣人必有的現象"月光族"
人人都是月底還沒到就把錢花光了.....55555下個月10號才發薪水阿.....
所以又發生了一種現象...."卡奴"
在台灣人人手上有5.6.7張信用卡是小case 平均一張卡額度是15萬
也就是就算你每個月薪水才2.3.4萬
你也將近100萬的新台幣額度的信用卡可以刷刷刷
所以 唉唉
經不起誘惑的台灣人就一個個死在信用卡上 每個月薪水才2.3.4萬
卻背負著幾十萬的卡債...........

這就是目前台灣人生活習慣的一角......
------------------------------------
方言習慣......
在台灣沒有人會刻意去說台語(閩南語)
大家早已習慣用國語(普通話)來交流
只有那些政治人物才喜歡用台語(閩南語)說話
一般我們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都是說國語(普通話)
有時會攙雜一些台語(閩南語)
呵呵 就是國語台語一起說的拉
http://..com/question/15431561.html

台灣小吃

台灣小吃不但與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更能呈現出台灣一般市民的生活與文化,因此,若想認識台灣本土特色,藉由走訪各地夜市、品嘗美味小吃,是最迅速的方法。「就地取材」是各式小吃的特色,由於台灣四處環海,漁獲豐富,因此「海鮮」經常是料理的主角之一,如蚵仔煎、生炒花枝、海產粥、魷魚羹、虱目魚湯等,鮮美的滋味,往往讓人吃得大呼過癮!

珍珠奶茶
珍珠奶茶,又有人稱其為「波霸奶茶」,起初是台中地區商人以紅茶加入鮮奶與軟 Q 的粉圓,再予以混合調勻而成的飲料。由於它具有茶葉的香濃口感和粉圓的嚼勁,很快就受到台灣民眾的熱烈歡迎,並且名氣遠播海外,許多國外華人街都可品嘗到這種濃醇的珍珠奶茶。

肉粽
這種以粽葉包入糯米、香菇、花生、蛋黃、豬肉等佐料,口味帶有淡淡竹葉香的肉粽,原本只有端午節才吃得到,現在幾乎每個夜市裡都有攤位販賣,它是一般台灣民眾宵夜點心的最佳選擇。

臭豆腐
越臭越好吃的料理,只有臭豆腐!許多人對臭味撲鼻的豆腐往往不敢嘗試,但是一旦入口淺嘗後,便難忘其特殊滋味。作法簡單,只要將已發酵的臭豆腐直接放入熱油鍋中將表皮炸酥,起鍋後剪成入口大小的 4 小塊,再搭配酸甜泡菜一同食用,就可嘗到外皮酥脆、內部組織蓬鬆的特殊口感。
擔仔面
從台南開始走紅的擔仔面,小小的一碗面有著川燙過的油麵和豆芽菜,淋上熬煮多時的鹵汁和肉燥,一道香味四溢的擔仔面便可上桌供人品嘗。若覺得配料不夠豐富,還可以加一顆鹵蛋或貢丸提增口味。
蝦仁肉羹
台灣四面環海的地理位置,有著豐厚的漁獲海產,因此利用各種鮮味製作成小吃,也成為民眾飲食文化的一部份;蝦仁肉羹便是夜市集里普遍可見的一例。蝦仁肉羹主要以蝦仁羹與少量肉羹一起烹煮而成,並加些太白粉水勾芡,使湯汁更為濃稠、更有咀嚼口感。而且品嘗蝦仁肉羹時,一定要加些烏醋提味,酸酸甜甜的湯汁與新鮮蝦仁羹、肉羹搭配會更加美味。
[ Top ]

蚵仔煎
這是台灣夜市裡相當普遍的一道小吃,新鮮的蚵仔是這道美味的重要元素,將蚵仔淋上調和太白粉與地瓜粉的粉漿,加上蛋、青菜下平底鍋以大火油煎,食用時再淋上特調的酸甜醬汁,味道香郁令人垂涎。

潤餅卷
潤餅卷的餡料相當豐富,包括燙熟的高麗菜、豆芽和蛋絲、紅糟肉、花生粉、糖粉等,以薄薄的春卷皮包成圓柱狀即可,溫熱口感爽脆美味,是相當受到歡迎的台灣夜市小吃。

蚵仔面線
小小一碗看似貌不驚人的蚵仔面線,卻是夜市裡不可或缺的小吃美食,好吃與否的關鍵在於蚵仔的新鮮度和面線的Q勁。利用紅面線不易爛的特性加高湯煮後再勾芡,放入已川燙過的新鮮蚵仔和鹵過的大腸,食用時淋上烏醋、特調醬料等,最後灑些香菜提味便可盡興享用。

肉圓
台灣肉圓以彰化和新竹兩地最為出名,其中彰化肉圓是以油炸的方式;新竹肉圓則是以蒸的方式處理,口感上有所差別,遊客可依自己喜愛口味選擇品嘗。肉圓的外皮是以地瓜粉、在來粉、太白粉加水調和成的米糊,內餡包入豬肉、香菇、筍乾等食材,吃起來外皮Q韌,內餡香醇,有咀嚼的樂趣。

割包
割包原本是尾牙(農歷12月16日)時才吃的小點心,如今已在台灣夜市普遍吃的到。割包的外型宛如中式漢堡,白皙、松軟如包子一般,趁熱夾進入口即化的豬肉和酸菜、再灑上花生粉與香菜,氣味芳香、口感絕佳。

棺材板
台南當地知名的特色美食,光是菜名就令人覺得十分特別,其實棺材板只是將吐司中間挖空,填入雞肉、雞肝、蝦仁、紅蘿卜、馬鈴薯、牛奶等配料,再以吐司蓋起,這道小吃需趁熱切塊品嘗。

銼冰
一般所謂的銼冰,多指以刨冰機銼出的碎冰,加上綠豆、紅豆、粉圓、芋頭、愛玉等可隨意選擇的配料後,再淋上糖水的冰品,在夏天食用相當沁涼舒暢。不過,相當懂得吃的台灣人,陸續開發出許多新的台式冰品,如利用水果製成的芒果冰、草莓冰等季節性冰品,不僅清涼消暑且又富有創意。
台灣著名觀光夜市一覽表

夜市名稱 特色 地點
基隆夜市 基隆夜市的廟口小吃遠近馳名,例如廟口的鼎邊趖、泡泡冰、天婦羅、營養三明治、豆簽羹、蝦仁肉圓 基隆市奠濟宮附近的仁三路和愛四路的小吃攤
士林夜市 集合大江南北小吃,包括西式牛排、鐵板燒、紅油抄手、大餅包小餅、刀削麵、豬肝湯、花枝羹、蚵仔煎等。 台北市文林路、大東路及安平路之間
饒河街夜市 台北第一座觀光夜市,全長約600公尺,有多家葯燉排骨,是寒冬進補的好選擇。 台北市八德路四段與撫遠街交叉口,至八德路的慈佑宮為止
華西街夜市 台灣最著名的觀光夜市,吸引不少中外人士前來觀光,有名的小吃包括蛇肉與蛇酒、鼎邊趖、碗粿、鱉肉、海鮮等 台北市西園路與環河南路之間
景美夜市 多數攤販、店面都集中在已有30年以上歷史的景美街,有許多五金百貨、錄音帶、衣服、飾品等店家。另外,景美新街有「景美公有市場」,有各式飲食類攤子。 台北市景美街
通化街夜市 可以大快朵頤,且邊散步邊逛街;從基隆路轉進臨江街,過了通化街之後的臨江街則是賣服飾及棉被之類的日用品。 台北市信義路四段與基隆路二段間
遼寧夜市 著名的小吃有鵝肉、海鮮、筒仔米糕、沙威瑪、蚵仔煎、鹵味等,此外,遼寧街外圍巷道內也開設許多具特色的咖啡館與餐飲店,因此這一帶區域享有「咖啡街」之稱。 台北市長安東路與中興高中之間
興南夜市 路面相當寬廣,店家排列十分整齊。主要特色是有許多家刨冰店,並有多家雜貨用品百貨,價格便宜而種類繁多。 台北縣中和市信義街、景新路410巷共同組成
新莊夜市 以香菇赤肉羹、紅豆餅、肉圓、雞蛋糕、蚵仔面線、蝦仁羹最膾炙人口。街巷之中隱藏百年歷史推衍的軌跡,例如古跡,及打鐵店、豆腐工廠、老字型大小餅鋪等百年老店。 台北縣新莊市新莊國中後、新莊路上
南雅夜市 入口有個超過30年的牌樓,每個攤位均有固定位置,排列整齊;大多是小吃攤位,只有少數服飾店與雜貨用品店。 台北縣板橋市南雅東路內
新明夜市 設攤幾乎是老字型大小,可品嘗到各式小吃及全台著名名產,五金百貨、生活日用品、港韓服飾、鞋、帽、襪等應有盡有。 桃園線中壢市中央西路、民權路之間的新明路
城隍廟夜市 城隍廟內老字型大小小攤大多將近50年歷史,小吃包括新竹肉圓、貢丸、潤餅、肉燥飯、魷魚羹、米粉、及牛舌餅等 新竹城隍廟與法蓮寺廣場前的小吃聚集地
中華夜市 小吃集合南北口味,有台灣小點心、台中肉圓、潤餅、當歸鴨、蚵仔煎、炒花枝、肉羹、米糕、新加坡肉骨茶等。 台中市公園路與民路一帶的中華路上
東海別墅夜市 店家大多是固定的,以供應餐飲為主,其次是服飾等生活用品店。以中港路和東海別墅相隔的國際街中有條「藝術街坊」,多是具特色的店家,例如古董、茶坊及咖啡店。 最熱鬧的地段為台中市東園巷、新興路交叉處
逢甲夜市 「價位便宜,應有盡有」是一大特色,販賣各式小吃、衣服及飾品等。 台中市西屯路二段及西安街之間的福星路、逢甲路及文華路
鹿港小吃 小吃包括鱘、鰻、蚵仔、蝦猴、花跳、蛤蜊、沙蝦及西施舌等海鮮。茶點則有鳳眼糕、豬油荖、牛舌餅、口酥餅、花生糖、面粿等,其中玉珍齌餅鋪從清朝乾隆時期即享譽全台。 彰化縣鹿港
文化夜市 聚集千家以上的攤販,有各式各樣熟食小吃,尤以「噴水雞肉飯」、「郭景成粿仔湯」和「冬菜蝦仁蛋黃」三樣最出名。 嘉義市中山路噴水圓環延伸到垂楊路
台南小北街夜市 干凈整齊,每一攤位各有編號,小吃口味繁多,包括海鮮、棺材板、鼎邊銼、鱔魚意麵、紅燒旗魚、肉羹、臭豆腐。 台南市西門路與臨安路交介面
六合夜市 山產、海產、飲食、各地特產、小吃等一應俱全,口味之豐富為全台有名。其中木瓜牛奶、鹽蒸蝦等是主要特色 高雄市六合路
新興夜市 小吃攤眾多,服飾、鞋店更是櫛比鱗次。許多攤位已有20以上歷史,如老李排骨湯、沙茶羊肉、北港香菇肉羹等。 高雄市南華路
民族路夜市 有七十年以上歷史,是饕客天堂,小吃包括土魠羹、香菇肉羹、屏東肉圓、愛玉冰、肉粽、冷凍芋等。 屏東市民族路上、復興路橋下
羅東夜市 地道小吃包括咸米苔目、熏鴨、肉羹、龍鳳腿、豆腐卷、米粉羹、海鮮、粉腸、油豆腐包香腸、蚵仔煎等。 宜蘭縣羅東鎮中心、中山公園四周

Ⅵ 江蘇鹿港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江蘇鹿港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創建於一九九三年,擁有員工4500餘名,是一家紡織、服裝及酒店、影視行業多元化發展的上市企業,股票代碼:601599。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25億元,其中外貿出口達1.5億美元。其中,紡織主業專注生產各類針織紗線、高檔精紡呢絨面料以及西裝襯衫服裝,技術裝備居國際領先,年產各類無結毛紗40000噸,高檔精紡面料1000萬米,西服100萬套、襯衫200萬件。企業競爭力在毛針織行業中名列前茅,是全國最大的針織紗生產基地。
法定代表人:錢文龍
成立時間:2002-12-13
注冊資本:89406.8404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0582000054425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公司地址:張家港市塘橋鎮鹿苑鎮

Ⅶ 鹿港文化這個股怎麼樣

這行股票不行,下跌趨勢向下趨勢了,前面反彈都沒有反應,建議不要買,望採納

Ⅷ 樂視網和鹿港文化的股價走勢將會怎麼樣

這二個都是文化傳媒類的,另一點都是高送轉除權後的個股,現在都是在橫盤不動。當然這二個票我聽私募風雲網的老師說過,樂視網這二年炒的厲害就是因為互聯網+的風口。畢竟如果之前大漲過,這二年可能就弱一些。另外看一個F10裡面有沒有新的經營亮點,這是業績高速增長的另一個方式。

Ⅸ 鹿港文化屬於季節性企業嗎

屬於文化類的企業很多,有圖書報刊出版發行、廣告製作宣傳、文化娛樂經營、各類表演團體、網路網吧、電視廣播等。

Ⅹ 台北原來是不是叫鹿港小鎮

不是。
鹿港小鎮是位於台灣中部西海岸的小鎮,並非在台北。
鹿港鎮位於台灣彰化縣,西靠台灣海峽,東與秀水鄉相鄰、南與福興鄉相鄰、北與線西鄉及和美鎮相鄰,面積達39.4625平方公里,人口8.6萬人,為彰化縣人口第4多的鄉鎮市。這座位於台灣中部西海岸的小鎮,曾有著顯赫的文化歷史。「一府二鹿三艋舺」是早期台灣漢文化鼎盛發展的標竿,分別指的是台南、鹿港和台北萬華,其中鹿港是當時文化與商業的港埠重鎮。

閱讀全文

與鹿港文化是做什麼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