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故事怎麼寫

文化故事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5-28 05:55:38

㈠ 中華文化小故事感悟作文怎麼寫

我讀了《中華文明小故事》這一本書以後,我深受啟發。
書中寫了許多關於講文明的事跡,我對文明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文明是中華五千年歷史的傳統美德,它象徵著五千年人文精神,它是值得人類驕傲的事。因為文明所以更加密切,人們不再粗魯,社會也有了秩序,文明使得城市走向進步,城市的環境變得優美、整潔了。使人們懂得了互相尊重。
書中有一件事是這樣的:周總理有一次坐車去開會,當車開到一個路口的時候,有一輛車正在倒車,要開到另一條路上,當車倒到周總理的車前面時,司機就伸出腦袋說:「別再倒車了。」前面的車里的人連忙說:「真對不起啊!」司機大聲嚷嚷:「快開到前面去,我們要先過去。」前面開車的人說:「先讓我倒出去吧。」司機便不饒,說:「這可是總理的車。」總理連忙叫司機住口,說:「總有個先來後到的道理吧,既然我們是後來的,還是先讓人把車倒出來,我們再開過去吧。」沒錯,周總理身上就具有文明的品質,只有具有文明的人,他才更有內涵。文明使人懂得要有禮貌,有風度,文明正越來越多的在人們心中傳播。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覺得我們應該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做一個講文明的、合格的、具有奧運精神的小公民,將我們的五千年傳統美德繼續發揚光大,讓文明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開花。

㈡ 中國傳統文化故事

1:孔融讓梨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弟弟比我小,我也應該讓給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查看大圖
孔融小時候,不僅學習勤奮,而且善於思考。父親外出拜客總是帶著他去。10歲那年,他隨父親來到洛陽。正逢洛陽太守李膺大府內走。這時守門人忙把拉,問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邊玩去!」孔融嚴肅地回答說:「請你們進去通報,山東孔融來訪。」守門人見他一本正經,也不知是什麼來頭?笑著問:「小公子,可有紅貼?」孔融說:「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師生之誼,無需紅貼,只管通報。」守門人怕慢待貴客,只好進去通報。這時李膺正和許多文人雅士交談,聽了通報,一時想不起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麼關系,只好哈哈:「請進!」小孔融興沖沖走進大廳,一邊向主人問候,一邊拱手招呼各位來賓,態度不亢不卑。李膺一邊讓座,一邊打量著這位俊才少年,心裡好生奇怪:這小孩從未見過面,而他為何自稱通家呢?於是,李膺問道:「小公子,你說我們兩家世代交情,我怎麼想不起來啊!」孔融微笑著說:「500年前孔子曾經問禮於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說明孔、李兩家500年就有師生之誼。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師生關系,我們兩家不是累世通家嗎!」
孔融語出驚人,在座客人無不暗暗稱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
陳韙不以為然,冷冷地說:「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後未必有作為。」面對挑戰,孔融笑著說:「這樣說來,先生小時候一定很聰明。」這一巧妙對答,弄得陳韙面紅耳赤無言回對,暗暗坐在一旁生氣。孔融則目不斜視,裝著大人模樣,一本正經地喝著茶,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中國傳統小故事2:鐵杵磨針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綉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綉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綉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綉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綉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中國傳統小故事3: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開始由於知識淺薄得不到重用,連家裡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決心認真鑽研,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
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
查看大圖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是蘇秦「刺股」的故事。

㈢ 中華傳統文化故事

1、樂羊子半途而廢

戰國時期,魏國有一個叫樂羊子的人,他的妻子知書達理、溫柔賢惠。有一年,樂羊子決定外出求學,妻子一人留在家中紡線織布。但是,有一天他突然返回家,跟妻子說他太想家,不想求學了。妻子聽後,什麼都沒說,而是拿起剪刀,把織布機上的布剪成了兩半。

然後才語重心長地說:「織布機上的這些布看起來很美麗,但他們都是由一根根絲線慢慢累積起來的,現在我一刀就把他們剪斷了,等於前功盡棄。你在外求學,和我紡線織布一個道理,你這樣半途而廢,怎能學有所成?」樂羊子覺得妻子說的很有道理,就又去繼續求學了。

2、鍾繇習書

三國時期有個著名的書法家叫鍾繇,他是楷書的創始人。鍾繇小時候聰穎好學,酷愛書法藝術。為了練習書法,他經常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場合地點練習書法。有一次,他與小夥伴們在一起玩耍時,還趁玩耍的間隙蹲在地上寫字呢。

他的一生有三十多年時間在練習書法。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鍾繇終於成了一代書法名家。後來,有人登門去向鍾繇請教書法秘訣,鍾繇笑著說:「我哪有什麼秘訣啊!我只不過是比別人更加努力一點,付出的心血更多一些罷了。」

3、子游治武城

春秋末年,吳國有個叫子游的書生拜聖賢孔子為師。孔子教導他說:「當政者要用禮樂教化老百姓,這樣他們就會聽從政令,安居樂業。」子游學成後,當上了魯國武城的地方官。他謹遵師訓,以禮樂教化百姓,使人們遵從禮儀。

這天,孔子帶著幾個弟子來到武城,聽到城裡到處有弦樂歌聲,他非常高興。子游見到老師後,恭敬地說::「我聽從老師的教導,用禮樂教化百姓。現在人們不再野蠻粗俗,而是懂得禮貌了,治安自然就好了。」子游學以致用,受到了孔子的贊賞。

4、齊己和尚一字之師

唐朝有個叫齊己的和尚,非常喜歡梅花。有一年冬天,他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不由詩興大發,當即吟了一首《早梅》,其中有兩句是這樣寫的:「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齊己雲游天下時,曾拿著自己寫的這首《早梅》向詩人鄭谷請教。

鄭谷看了以後,說:「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經過反復推敲,他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鄭谷雖然只將「數」字改為「一」字,卻使《早梅》更貼近題意了。齊己非常佩服,叩地膜拜。從此,人們便稱鄭谷為齊己的「一字之師」。

5、武丁中興

商王武丁是歷史上著名的賢君,即位初期,他就雄心勃勃地想復興商朝。為此,他向天下招賢納士。有一次,武丁聽說有個叫傅說的奴隸非常有才能,便想任用他,但又怕大臣們因為傅說出身卑賤而反對,就想出了一個辦法。

一天上朝時,他對大臣們說:「先王昨夜托夢給我,說將派遣重臣來輔佐國事。」說完,就讓畫師按照他的描述,畫了一張重臣的像,並派人按此畫去找來傅說。大臣們見傅說是先王在夢中推薦的大賢人,就不敢反對了。武丁在傅說的輔助下,勵精圖治,僅用三年時間就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盛世——「武丁中興」。

(3)文化故事怎麼寫擴展閱讀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

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㈣ 企業文化小故事怎麼寫 企業文化小故事

帶病上班,卻毫無怨言……

九月中午的天空太陽正毒,而此時卻正好進入貨量旺季,到達派送量大增,深圳營業部部小王任勞任怨地堅守在第一線,為公司業績奮戰,揮汗如雨。酷熱悶烤著車廂,小王最終因勞累過度暈倒在車廂內……
在武警醫院急救中,通過和醫生溝通後得知,小王是在感冒發燒未好、帶病上班的情況下暈倒的。車廂內的悶熱加上長期的勞累使得身體終於不堪重負,這才發生了剛才的一幕。
小王自2009年7月入職公司以來工作認真負責,積極主動,傑出的工作能力以及優良的職業素養是部門同事有目共睹的。其領導反映該員工自進入公司以來工作非常主動且身兼數職,每天上班從早上8點至晚上10點,天天如此,毫無怨言。
公司不提倡員工帶病工作,但王嬌這種全心全意、勤勤懇懇、忠於職守的工作態度是值得每一個人學習的,在此,公司對小王提出表揚!
祝願小王早日康復,盡早回到集體中來!

㈤ 中華傳統文化故事有哪些

中國傳統小故事1:孔融讓梨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弟弟比我小,我也應該讓給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復地學習、研究。

16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佔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於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採用他的計謀,後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後,封他為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並把它取回,稱之為「黃石公」,作為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後,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

閱讀全文

與文化故事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