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長垣酒文化在哪裡

長垣酒文化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5-28 07:50:43

『壹』 酒有幾種什麼時候才開始有酒的

1.按製造方法分
(1)釀造酒。
(2)蒸餾酒。
(3)配製酒。
(1)釀造酒。釀造酒是指以水果、穀物等為原料,經發酵後過濾或壓榨而得的酒。一般都在20度以下,刺激性較弱,如葡萄酒、啤酒、黃酒等。
(2)蒸餾酒。蒸餾酒又稱烈性酒,是指以水果、穀物等為原料先進行發酵,然後將含有酒精的發酵液進行蒸餾而得的酒。蒸餾酒酒度較高,一般均在20度以上,刺激性較強,如白蘭地、威士忌、中國的各種白酒等。
(3)配製酒。配製酒是指在各種釀造酒、蒸餾酒或食用酒精中加入一定數量的水果、香料、葯材等浸泡後,經過濾或蒸餾而得的酒。如楊梅燒酒、竹葉青、三蛇酒、人參酒、利口酒、味美思等
2.按酒精含量分
� (1)高度酒。高度酒是指酒精含量在40度以上的酒,如白蘭地、朗姆酒、茅台酒、五糧液等。
�(2)中度酒。中度酒是指酒精含量在20~40度之間的酒,如孔府家酒、五加皮等。
� (3)低度酒。低度酒是指酒精含量在20度以下的酒,如黃酒、葡萄酒、日本清酒等。
3.按商業經營分類
� 中國酒通常採用商業經營的分類方法,將酒分為下列五類:
�(1)白酒。白酒是以穀物為原料的蒸餾酒,因酒度較高而又被稱為「燒酒」。其特點是無色透明、質地純凈、醇香濃郁、味感豐富。
� (2)黃酒。黃酒是中國生產的傳統酒類,是以糯米、大米(一般是粳米)、黍米等為原料的釀造酒,因其酒液顏色黃亮而得名。其特點是醇厚幽香,味感諧和,越陳越香,營養豐富。
(3)果酒。果酒是以水果、果汁等為原料的釀造酒,大都以果實名稱命名,如葡萄酒、山楂酒、蘋果酒、荔枝酒等。其特點是色澤嬌艷,果香濃郁,酒香醇美,營養豐富。
� (4)葯酒。葯酒是以成品酒(以白酒居多)為原料加入各種中草葯材浸泡而成的一種配製酒。葯酒是一種具有較高滋補、營養和葯用價值的酒精飲料。
� (5)啤酒。啤酒是以大麥、啤酒花等為原料的釀造酒。其特點是具有顯著的麥芽和酒花清香,味道純正爽口營養價值較高,促進食慾,幫助消化。
4.按配餐方式分
�外國酒通常以配餐方式對酒進行分類。
�(1)開胃酒。開胃酒是以成品酒或食用酒精為原料加入香料等浸泡而成的一種配製酒,如味美思、比特酒、茴香酒等。
�(2)佐餐酒。佐餐酒主要是指葡萄酒,因西方人就餐時一般只喝葡萄酒而不喝其他酒類(不像中國人可以用任何酒佐餐),如紅葡萄酒、白葡萄酒、玫瑰葡萄酒和有汽葡萄酒等。
� (3)餐後酒。餐後酒主要是指餐後飲用的可幫助消化的酒類,如白蘭地、利口酒等。 在我國,從古到今人們愛飲酒,因而對酒的發明人有種種傳說。例如一說酒是夏禹時代一個叫儀狄的人開是造作的,一說發明釀酒的人是杜康,一說神農時代一有酒了;還有所謂「天有酒星,酒之作也」,既認為酒是天上救星開是釀造的。 有一部叫《世本》的書上說「儀狄始作酒醪」,也就是說:酒是一個叫儀狄的人發明的。儀狄是個什麼人呢?古籍上比較一直的說法是夏禹的一個臣屬。西漢人劉向(公元前--前6年)編訂的《戰國冊》中,有這么一段:「西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而絕旨酒。」這是我們見到的關於儀狄作酒的較詳細的記載。但他並沒有明確說是儀狄「始」作酒,也沒有說作的什麼酒。東
漢 人許慎 在他撰的《說文解字》「酒」條中,也只記了「古者儀狄作酒醪,禹嘗之而美,遂疏儀狄」的話。《世本》這部書的成書年代和撰寫者,都不很清楚,或者說是先秦史官所撰,或者說作者是劉向。原書約在宋代散佚了,今天只有清代人的輯本。所以很多學者並不相信「儀狄所作酒醪」的說法。特別是古籍中還有一些否定儀狄「始」作酒的記載,例如《皇帝內經》中提到皇帝與醫家歧伯討論「湯液醪醴」的事;還有的書上說神農時代就有了酒,或者說帝堯、帝舜時就有了酒。神農、黃帝、帝堯、帝舜都早與夏禹,可見說「儀狄始作酒」是值得懷疑的。儀狄很可能是夏禹時代的一為釀酒高手,釀出的酒質地美好,因之人們對他念念不忘,生出許多傳說。關於酒的發明者是誰,流傳最廣的要算「杜康造酒」的傳說了。杜康是什麼時代的人,是個什麼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遠比儀狄要復雜的多。一說:皇帝時人(約公元前2600多年);一說:夏禹時人(約公元前2100多年);一說:周朝時人或東周時人(約公元前1000多年--前256年);一說:漢朝時人(公元前206年--公元219年)。到底是什麼時代得人,實在搞不清。所以宋朝人高承在《事物紀元》一書中帶著疑惑的口氣說:「不知杜康何世人也,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杜康是個什麼人呢?《說文解字》一書中說,「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禹的兒子啟建立的我國第一個朝代--夏朝的第五世君王。少康就是杜康,那麼杜康是個君王了。西晉人張華撰寫的《博物志》一書中說;杜康是漢朝時候的酒泉太守。沒有見其他古籍有具體說明。明間傳說他是一個手藝高明的釀酒師 ,後來曾為周天子釀過酒。杜康生在哪裡,葬在哪裡呢?《說文解字》中說:「葬長垣」。

今天陝西省白水縣有個村莊叫「康家衛」,距縣城約十五里。人們說這里就是杜康的出生地。查清乾隆年間重修的《白水縣志》,倒是有「杜康,字中寧,相傳為縣之康家衛人」的記載,但也僅僅是「相傳」而己。在康家衛東,有條大溝,溝東沿有個大土包,直徑約五六米,外有倭磚牆圍護,群眾說即「杜康墓」,縣志上的地形略圖上標有「杜康墓」三字,是真是假,也難以分辯。杜康是怎麼發明釀酒的呢?很可惜,就連象「帝女令儀狄作酒......」那樣的記載都沒有。不過在民間,倒是有不少「 杜康釀酒遺址」。在白水縣康家衛村東,有條水沖出來的大溝,長約十公里,最深處近百米,當地人稱「杜康溝」。溝的起點處有一眼泉,水質清冽,四季汩汩不竭,名曰「杜康泉」。縣志上說「俗傳杜康取此水造酒」。「鄉民謂此水至今有酒味」。泉水湧出地面後,沿著溝底流淌,形成一條涓涓細流,,叫「杜康河」。河南的汝陽縣也有杜康釀酒的「遺址」,「杜康磯」、「杜康泉」、「杜康河」、「杜康仙庄」等等,不過也都是「俗傳」的杜康釀酒處。民間傳說,這里離東周的京都雒邑(今洛陽王城公園一帶)不遠,周朝有位天子和了杜康釀的酒,食慾大振,心曠神怡,於是封杜康為「酒仙」,賜他釀酒之村名「杜康仙庄」。自是杜康善釀之名聲大振,上達天庭,終於被玉帝召去釀制御酒。到了晉代,杜康有奉旨下凡,在洛陽龍門山附近開了爿酒店,以點化本為王母娘娘瑤池酒童下凡的劉伶。劉伶嗜酒,聞香而至,未料三碗過後,竟醉死了三年方醒。這就是「杜康醉劉伶」故事梗概。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極廣。

河南伊川縣的皇得地村,相傳也是杜康釀酒處。這里與汝陽的杜康仙庄遙遙相望。村裡有一眼古泉名上皇古泉,據說是杜康汲過水的泉。這眼泉與汝陽的杜康泉很可能是同一水脈,水質確很甘甜清冽。白水縣和汝陽縣的群眾,為紀念杜康,均修建了「杜康廟」,供奉杜康像,視之若神明。按《白水縣志》載:每年「正月二十一,各村男婦赴杜康廟」敬獻祭品,演戲娛神。直到日落西山方盡興而歸。可見杜康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今天,兩處的廟都重新進行了修整,栽上松柏,培以鮮花,並非為了頂禮膜拜,而是作為游覽勝地,任人憩、憑吊。伊川、汝陽和白水三個縣還分別建立杜康酒廠,產品都叫「杜康酒」。伊川和汝陽產的是濃香型白酒,白水的產品與西風同型,釀造工藝也與西風近似。從現有的材料看,我們很難得出「杜康發明釀酒的結論。但如果說杜康是一位善於釀酒的大師,可能比較符合實際。這也並非今天的新看法,古人中也有持這種觀的。例如西晉人張華在《博物志》中記道:「杜康善造酒。」晉代大詩人陶淵明不僅嗜酒,也會釀酒。他也說過:「儀狄造酒,杜康潤色之。」都是這個意思。古籍中有一條記載很值得注意,就是《說文解字》「酒」條中說了「古者儀狄作酒醪」後,又說「杜康作秫酒」;「帚」條中也說:「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明確提到杜康是「秫酒」的「處作」者。秫,即粘高粱,也作高粱的統稱。按《說文解字》的說法,杜康該是用高粱釀酒的創始人。在杜康之前,不僅沒有人用高粱釀酒,也沒有「帚」這種掃除工具。高粱秸,正是一種做帚的好材料,至今人們還在廣泛的使用。在糧食作物中,高粱比黍、稷、粟、稻的出現似乎也要晚一些。高粱含豐富的澱粉,而蛋白質、脂肪含量卻較少。一般的講釀酒原料中蛋白質、脂肪含量高,會影響酒的質量。尤其是高粱中所含的少量單寧,是酒中芳香族物質的主要來源。所以高粱是一種很好的釀酒原料。許多受到群眾喜愛的好酒,如瀘州老窖、西鳳等等,都是高粱為主要原料釀造的。杜康憑著對高粱的認識,在總結了前人釀酒經驗的基礎上,創造性的用它來釀酒。他的手藝高超,釀出的高粱酒味道美好。人們一旦嘗到這種酒,覺得別有風味。於是杜康善釀之名鵲起,不脛而走。 個人理解:酒的出現應該追溯到人類有祭祀的時期,由於酒含乙醇能導致幻覺,人們就覺得酒是和神靈溝通的捷徑。所以形成文化應該是在人類成熟的掌握了制酒工藝後才有基礎。另一方面由於糧食豐收有多餘的時候才可以有原料釀酒所以酒在古代是奢侈品。農業相對發達的時候和工藝成熟應該在出現在文化時期的中原地區。另外:據說在動物中大象和獼猴都是酒鬼級的,大象會利用地上的坑將植物的果實集中在裡面搗碎,在用樹葉蓋起來,過一段時間再回來移開上面的覆蓋物將裡面已發酵的果醬汁一飲而盡,在晃晃悠悠的離開。獼猴貪酒就不用詳說了,眾人皆知。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和啟示。

『貳』 茅台酒數字博物館在哪裡

譽滿中華大地,香飄整個世界的茅台,以其傳承至今的神秘工藝與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鑄就了別具一格的酒界地位。

2020年3月16日,茅台集團聯合網路博物館計劃共同打造的中國首座酒文化數字博物館正式上線。在網路搜索「茅台酒」、「貴州茅台」等進入「茅台酒」網路,可進入茅台數字博物館觀看。

這是中國首座酒文化數字博物館,開創了酒行業的數字博物館的先河。該博物館將以全景VR的形式展現茅台集團地標性建築:中國酒文化城、茅酒之源、茅台集團辦公大樓、茅台酒包裝車間等。

『叄』 中國酒文化

酒是人類生活中的主要飲料之一。中國制酒源遠流長,品種繁多,名酒薈萃,享譽中外。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復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約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國人發明了蒸餾法,從此,白酒成為中國人飲用的主要酒類。酒滲透於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從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娛樂到飲食烹飪、養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國人生活中都佔有重要的位置。康永盛世http://www.kingculture.com酒文化形象品牌
酒乃天地之間尤物。雖也進入肚腹,卻不能充飢,不能解渴,只作用於人的心神。心神經酒一滋潤,一刺激,便產生莫名其妙的變化,莫可名狀的詭譎,向外表現為言和行,便不同尋常了。因此,人世間有了酒,人類的生活便豐富多彩了,人類的歷史便斑斕多姿了,茫茫塵寰便增添許多有趣的風景,短短人生便增添許多悠長的滋味。假如我們的老祖宗沒能從腐爛了的野果和放久了的剩飯的酸香味中受到啟發,發明了釀酒術,那麼,卷帙浩繁的廿四史將枯燥許多,歷朝歷代的社會生活將寡淡許多,我們回顧往昔的時候,也許少了許多興味。歷史是條長河,河中對了酒,河水便奔流得更浪漫,更生動,翻騰起的浪花千古後仍使人感到精彩。上至宮廷,下至市井,高貴者,卑賤者,都喝酒。金元殿里的天子賜宴,三家村時的老翁對酌,雖然檔次不同,氣派迥異,但把佳釀或舊醅喝下肚子,並品味那個美妙地過程,則是一樣的。
酒文化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個重要組成部分。酒是人類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歷史幾乎是與人類文化史一道開始的。自從酒出現之後,作為一種物質文化,酒的形態多種多樣,其發展歷程與經濟發展史同步,而酒又不僅僅是一種食物,它還具有精神文化價值。作為一種精神文化它體現在社會政治生活、文學藝術乃至人的人生態度、審美情趣等諸多方面。在這個意義上講,飲酒不是就飲酒而飲酒,它也是在飲文化。
中國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國,是酒的故鄉。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長河中,酒和酒類文化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酒是一種特殊的食品,是屬於物質的,但又同時融於人們的精神生活之中。 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有其獨特的地位。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首先,中國是一個以農立國的國家,因此一切政治、經濟活動都以農業發展為立足點。而中國的酒,絕大多數是以糧食釀造的,酒緊緊依附於農業,成為農業經濟的一部分。糧食生產的豐歉是酒業興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統治者根據糧食的收成情況,通過發布酒禁或開禁,來調節酒的生產,從而確保民食。在一些局部地區,酒業的繁榮對當地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酒與社會經濟活動是密切相關的。漢武帝時期實行國家對酒的專賣政策以來,從釀酒業收取的專賣費或酒的專稅就成為了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酒稅收入在歷史上還與軍費、戰爭有關,直接關繫到國家的生死存亡。在有的朝代,酒稅(或酒的專賣收入)還與徭役及其他稅賦形式有關。酒的厚利往往又成為國家、商賈富豪及民眾爭奪的肥肉。不同酒政的更換交替,反映了各階層力量的對比變化。酒的賜晡令的發布,往往又與朝代變化、帝王更替,及一些重大的皇室活動有關。酒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給人民的生活中增添了豐富的色彩。中國古人將酒的作用歸納為三類:酒以治病,酒以養老,酒以成禮。幾千年來,酒的作用遠不限於此三條,起碼還包括:酒以成歡,酒以忘憂,酒以壯膽。
酒,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已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而是一種文化象徵,即酒神精神的象徵。
在中國,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學為源頭。莊周主張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齊一生死。莊周高唱絕對自由之歌,倡導「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無何有之鄉」。莊子寧願做自由的在爛泥塘里搖頭擺尾的烏龜,而不做受人束縛的昂頭闊步的千里馬。追求絕對自由、忘卻生死利祿及榮辱,是中國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因醉酒而獲得藝術的自由狀態,這是古老中國的藝術家解脫束縛獲得藝術創造力的重要途徑。「志氣曠達、以宇宙為狹」的魏晉名士、第一「醉鬼」劉伶在《酒德頌》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為一朝,萬期為須臾。日月有扃牖,八荒為庭衢。」「幕天席地,縱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爾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孰視不睹泰山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慾之感情。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載浮萍。」這種「至人」境界就是中國酒神精神的典型體現。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醉里從為客,詩成覺有神。」(杜甫《獨酌成詩》)「俯仰各有態,得酒詩自成。」(蘇軾《和陶淵明〈飲酒〉》)「一杯未盡詩已成,涌詩向天天亦驚。」(楊萬里《重九後二月登萬花川穀月下傳觴》)。南宋政治詩人張元年說:「雨後飛花知底數,醉來贏得自由身。」酒醉而成傳世詩作,這樣的例子在
中國詩史中俯拾皆是。
不僅為詩如是,在繪畫和中國文化特有的藝術書法中,酒神的精靈更是活潑萬端。畫家中,鄭板橋的字畫不能輕易得到,於是求者拿狗肉與美酒款待,在鄭板橋的醉意中求字畫者即可如願。鄭板橋也知道求畫者的把戲,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誘惑,只好寫詩自嘲:「看月不妨人去盡,對月只恨酒來遲。笑他縑素求書輩,又要先生爛醉時。」「吳帶當風」的畫聖吳道子,作畫前必酣飲大醉方可動筆,醉後為畫,揮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黃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畫」。「書聖」王羲之醉時揮毫而作《蘭亭序》,「遒媚勁健,絕代所無」,而至酒醒時「更書數十本,終不能及之」。李白寫醉僧懷素:「吾師醉後依胡床,須臾掃盡數千張。飄飛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懷素酒醉潑墨,方留其神鬼皆驚的《自敘帖》。草聖張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於是有其「揮毫落紙如雲煙」的《古詩四帖》。
白酒是我國世代相傳的酒精飲料,通過跟蹤研究和總結工作,對傳統工藝進行了改進,從作坊式操作到工業化生產,從肩挑背扛到半機械作業,從口授心傳、靈活掌握到有文字資料傳授。這些都使白酒工業不斷得到發展與創新,提高了生產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一批廠家成為我國釀酒的大型骨幹企業,為國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我們應繼承和發展這份寶貴民族特產,弘揚中華民族優秀酒文化,使白酒行業發揚光大。
古代酒禁,約有四類,第一,為強國而禁。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酒亡國者。周公戒之曰:「群飲,汝勿佚,執拘以歸周,予其殺而禹惡旨酒。」周公頒誥,嚴厲禁酒,唯恐民眾敗德傷性,損害元氣,此為強國而禁酒。第二,為節約穀物而禁。釀酒需要大量穀物,東晉之時,一郡禁酒一年,就省米百萬斛。(《晉書》卷九十一)劉備在益州任官時,曾因天旱而禁酒。(《三國志》卷三十八《簡雍傳》)節約穀物,歷代禁酒,一般在災荒之年實施俱多,史籍累見不鮮,但均為短期。因嗜酒自古成習,長期禁之,斷難實行。第三為專賣而禁。《漢書·武帝傳》韋唁注雲:「禁民酒釀,獨官酒置,如道路投木為權,獨取利也。」似此非真禁酒,乃官府獨自釀賣,以獲其利,獨占專利,可謂假禁。此前之禁,為民而禁;然武帝之禁,為利而禁,兩者徑渭分明。後來,兩晉時朝廷實行的權酤,與漢武帝的酒釀專賣制度同為一丘之貉。可見,飲酒日盛,習俗日普,國家制度隨機應變,官利本位優先,古今皆然,又豈獨酒俗為然歟?但民好飲酒,禁之不絕,史籍昭然。第四,因酗酒肇事而禁。北魏文成帝太安四年,農民豐收後酗酒鬧事,文成帝為此下令禁酒,詔令明言:「釀、沽飲皆斬之。」(《魏書》卷一百一十一《刑罰志》)實則民禁官不禁,明禁暗難禁。(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酒令
「杯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無論怎樣,人在社會生活中都要直接或間接地與酒搭上關系。這種關系的物化表現就是酒趣。酒趣富於酒令之中,酒令則純是以文化入酒的,是酒文化中的文化精粹。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酒令就在黃河流域的宴席上出現了。酒令分俗令和雅令。猜拳是俗令的代表,雅令即文字令,通常是在具有較豐富文化知識的人士間流行。白居易曰:「閑徵雅令窮經吏,醉聽新吟勝管弦。」認為酒宴中的雅令要比樂曲佐酒更有意趣。文字令又包括字詞令、謎語令、籌令等。
酒令是酒與游戲的結合物。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投壺游戲,秦漢之間的「即席唱和」等都是一種酒令。但是游戲的發展成了一種帶有強制性與結束性的游戲後,就成了既輕松又嚴肅的—種文化現象了。西漢時呂後曾大宴群臣,命劉章為監酒令、劉章請以軍令行酒令,席間,呂氏族人有逃席者,被劉章揮劍斬首,為喝酒游戲而戲掉了腦袋這也許就是戲中之戲了。此即為「酒令如軍令」的由來。唐宋是中國古代最會玩的朝代,酒令當然也豐富多彩。白居易便有「籌插紅螺碗,觥飛白玉卮」之詠。酒令在明清兩代更步上層樓,發展到了五花八門、琳琅滿目。清代俞敦培將酒令分為四類:占令、雅令,通令、籌令、籌令是酒令中的重頭戲。
籌令,顧名思義,行酒令必用籌子,籌子是此類酒令的顯著特徵。說起籌令先要弄明白什麼是籌。籌本是古代的算具。古代沒有計算器,一般用竹木削製成籌來進行運算、善計者可以不依賴算具求得結果,因此籌引申為籌謀、籌劃。《漢書.高帝汜》記劉邦對張良的評價時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現在把軍事指揮將在室內制訂作戰計劃,即稱為運籌帷幄。其中的籌,志義為籌劃、籌略、籌謀之義。從唐代開始,籌子在飲酒中就有了兩種不同的用法:其一,仍用以記數、白居易詩「醉折花枝作酒籌」中的」酒籌」即為此類、這種意義下的籌在後代酒令游戲中仍可見到,作用是以籌計數,後再按所得的籌的數量行酒。另一種就比較復雜了,人不滿足於籌子的原始用法,而把它變化成了一種行令的工具。籌的製法也復雜化,在用銀、象牙、獸骨、竹、木等材料製成的籌子上刻寫各種令約和酒約。行令時合席按順序搖筒掣籌,再按籌中規定的令約、酒約行令飲酒。據考,唐代的《論語》酒籌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種籌令。
籌令的包容量很大,長短不拘。大型籌令動輒有八十籌,而且令中含令,令中行令。
籌令因有這樣的特點,才有能力從長篇巨作的戲劇《西廂記》及《水滸傳》、《聊齋志異》、《紅樓夢》等小說中取材,也才能有包容像《易經》的六十四卦等具豐富內涵的文化現象。
酒籌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但也是—種特殊的文化現象。不能設想,在高節奏運轉的現代化生活的今天,再有幾個年輕人慢騰騰地坐麥當勞玩什麼《紅樓夢》酒籌。但是酒籌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它仍然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一份寶貴財產,除了有一定的文化研究價值外,在某種特定的適當場合也會有一定的文明作用。比如,無論如何、總比什麼「感情深,一口悶」式的蠻喝,「哥倆好哇,五魁首哇」地俗喝要好一些。因為「附庸風雅」總比「附庸粗俗」要有品位。而「附庸風雅」本來也就不是個貶義詞。
酒籌文化是中國飲食合餐制的產物,它的本質是農業文化。酒宴中的酒籌令有著很大的文化含量,參加者自古今名著、詩詞歌賦,至天文地理、 民俗俚語都要胸中有數才能現場發揮得好而不被罰酒。人們在歡宴中也鍛煉了才思敏捷和競爭精神;既活躍了飲食的氛圍又增添了審美情趣。
中國酒文化與文學藝術
在中國,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學為源頭。莊周主張,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齊一生死。莊周高唱絕對自由之歌,倡導「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無何有之鄉」。莊子寧願做自由的在爛泥塘里搖頭擺尾的烏龜,而不做受人束縛的昂頭闊步的千里馬。追求絕對自由、忘卻生死利祿及榮辱,是中國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世界文化現象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種植業和釀酒業之神狄奧尼蘇斯為象徵,到古希臘悲劇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論高度,德國哲學家尼採的哲學使這種酒神精神得以升華,尼采認為,酒神精神喻示著情緒的發泄,是拋棄傳統束縛回歸原始狀態的生存體驗,人類在消失個體與世界合一的絕望痛苦的哀號中獲得生的極大快意。
在文學藝術的王國中,酒神精神無所不往,它對文學藝術家及其創造的登峰造極之作產生了巨大深遠的影響。因為,自由、藝術和美是三位一體的,因自由而藝術,因藝術而產生美。
因醉酒而獲得藝術的自由狀態,這是古老中國的藝術家解脫束縛獲得藝術創造力的重要途徑。「志氣曠達,以宇宙為狹」的魏晉名士、第一「醉鬼」劉伶在《酒德頌》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為一朝,萬期為須臾,日月有扃牖,八荒為庭衢。」「幕天席地,縱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孰視不睹山嶽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慾之感情。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載浮萍。」這種「至人」境界就是中國酒神精神的典型體現。
與官司人、商人、匠人、農人相比,文人似乎和酒更有緣分。一是文人多嗜酒。酒能激發靈感,活躍形象思維;酒後吟詩作文,每有佳句華章。飲酒本身,也往往成為創作素材。一部中國文學史,幾乎頁頁都散發出酒香。李白和杜甫,中國文人的傑出代表,都終生嗜酒。李白自稱「酒仙」,杜甫因有一句「性豪業嗜酒」,被郭沫若先生謚之為「酒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醉里從為客,詩成覺有神。」(杜甫《獨酌成詩》)「俯仰各有志,得酒詩自成。」(蘇軾《和陶淵明〈飲酒〉》)「一杯未盡詩已成,涌詩向天天亦驚。」(楊萬里《重九後二月登萬花川穀月下傳觴》)。南宋政治詩人張元年說:「雨後飛花知底數,醉來贏得自由身。」酒醉而成傳世詩作,這樣的例子在中國詩史中俯拾皆是。郭老還煞費苦心地統計出,在他們現存的詩作中,言及酒的,李佔17%,杜佔21%。這就使我們想到,假設沒有酒,李杜的詩歌一定會少了許多韻味,我們今天讀到的《李太白集》、《杜工部集》,也一定會薄了許多。
二是文人飲酒特別講究那個飲的過程,特別講究飲酒過程中的那套繁文縟節。於是,便要制定頗為嚴刻的觴政,便要舞弄花樣百出的酒令。那酒令,可不是好玩的,是對人的聰明才情、知識水平、文學修養和應變能力的嚴峻考驗;沒有滿腹詩書和機敏睿智,是要臨場出醜的。文人們硬是把這一套玩出美妙的極至,硬是把經史百家、詩文詞曲、歌謠諺語、典故對聯等等文化內容,都有出神入化地囊括到酒令中去了。於是,酒宴始終,便充溢著濃濃的而又綿綿的書卷氣和文化味。觥籌交錯中,不僅享受了酒的醇美,也享受了文化的馨香。古代文人宴飲時的逸雅情趣,我們是不能親眼見識了,只能從《紅樓夢》、《鏡花緣》等小說和記載酒令的書籍中窺知若干。由於文人的參與,飲酒才飲出了檔次,飲出了境界,飲出了無限風光。酒文化中的精彩部分,實在是文人創造的。「五四」以後的現代文人,也常相聚宴飲,連魯迅先生也多次參加,《魯迅日記》中常有記載。他那首詩《自嘲》(詩中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成為名聯),就是在郁達夫做東的宴席上做成的。郁達夫更嗜酒,曾有「大醉三千日,微醺又十年」之句;酒中醉中,他乘興做出許多好詩文。新文人雅集,樽俎之間仍然充滿文化味,談詩話文,即席吟詠,仍是一大主題。豐子愷就曾寫道:「世間最好是酒餚,莫如詩句。」五四運動,狂飆突起,滌盪了舊世界,但千古傳下的酒文化仍然一脈相承。創造新文化的新文人,一端起酒杯,仍似他們的先輩。
不僅為詩如是,在繪畫和中國文化特有的藝術書法中,酒神的精靈更是活潑萬端。畫家中,鄭板橋的字畫不能輕易得到,於是求者拿狗肉與美酒款待,在鄭板橋的醉意中求字畫者即可如願。鄭板橋也知道求畫者的把戲,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誘惑,只好寫詩自嘲:「看月不妨人去盡,對月只恨酒來遲。笑他縑素求書輩,又要先生爛醉時。」「吳帶當風」的畫聖吳道子,作畫前必酣飲大醉方可動筆,醉後為畫,揮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黃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畫」。「書聖」王羲之醉時揮毫而作《蘭亭序》,「遒媚勁健,絕代所無」,而至酒醒時「更書數十本,終不能及之」。李白寫醉僧懷素:「吾師醉後依胡床,須臾掃盡數千張。飄飛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懷素酒醉潑墨,方留其神鬼皆驚的《自敘帖》。草聖張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於是有其「揮毫落紙如雲煙」的《古詩四帖》。
中國名酒錄
蒸餾酒:茅台酒、汾酒、瀘州老窯特曲
釀造酒:紹興加飯酒、青島啤酒、長城干白葡萄酒
配製酒:竹葉青酒、五加皮酒、北京虎骨酒
中國酒之最—— 人類最先學會釀造的酒:果酒和乳酒。
中國最早的麥芽釀成的酒精飲料:醴。
中國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酒:黃酒和白酒。
中國最早的啤酒廠建於1900年,哈爾濱。
記載酒的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
最早的葯酒生產工藝記載:西漢馬王堆出土的帛書<<養生方>>。
葡萄酒的最早記載:司馬遷的<<史記·大宛列傳>>。
麥芽製造方法的記載: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現存最古老的酒:1980年在河南商代後期(距今約三千年) 古墓出土的酒,現存故宮博物院。
現已出土的最早的反映釀酒全過程的圖像:山東諸城涼台出土的<<庖廚圖>> 畫像石。
最早的釀酒規章:周代,見<<禮記·月令>>。
古代最著名的酒網路全書:宋代竇蘋的<<酒譜>>
最早的賣酒廣告記載:戰國末期韓非子<<宋人酤酒>>:「宋人酤酒, 懸幟甚高」,幟:酒旗。
中國白酒的分類
首先解釋白酒的香味從何而來?
純凈的酒精水溶液幾乎是沒有香味的,而一般的白酒具有獨特的香、味、色。這是因為白酒里除了含有酒精之外,還含有糖類、甘油、氨基酸、有機酯和多種維生素等。所以聞起來就有特殊的香味了
茅香型酒文化網
白酒有香味,就有了香味的分類,那麼就出現了香型。白酒,釀造所採用的原料不同,有的是高粱,有的是大米;所選用的糖化發酵劑不同,有的是大麥和豌豆製成的中溫大麴,有的是小麥製成的中溫大麴或高溫大麴,有的是大米製成的小曲、麩皮和各種不同微生物製成麩曲等;所使用的發酵容器設備不同,有的是陶缸、水泥池、磚池、箱,有的是泥池老窖等;所採取的釀造工藝不同,有的是清蒸清糙、續精混蒸、回沙發酵,有的是固態和液態發酵等;所處釀造環境的氣候條件不同,有的干濕度高,有的干濕度低,有的氣溫高,有的氣溫低等。因此,各個廠家所釀制的酒品,其香韻特點也就各不一樣。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中國質量檢驗協會、中國質量管理協會、中國食協白酒專業協會在1994年12月28日聯合發布的通告中,已將我國的白酒分為以下7種香型:
醬香型
又稱茅香型,以貴州省仁懷市的茅台酒為典型代表。這種香型的白酒,以高梁為原料。以小麥高溫製成的高溫大麴或縱曲和產酯酵母為糖化發酵制,采剛高溫堆積,一年一周期,二次投料,八次發酵,以酒養糟,七次高溫烤酒,多次取酒,長期陳貯的釀造工藝釀制而成。其主體香味成份至今尚無定論,初步認為是一組高沸點的物質。酒質特點為無色或微黃色,透明晶亮,醬香突出,優雅細膩,空杯留香,經久不散,幽雅持久,口味醇厚、豐滿,回味悠長。高度酒分為43度和53度二種。其總酸以乙酸計,為≥1.5克/升,總酯以乙酸乙酯計,為≥2.5克/升;低度酒為38度以下,其總酸為≥0.7克/升,總酯為≥1.5克/升。
清香型
又稱汾香型,以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的汾酒為典型代表。這種香型的白酒以高梁等穀物為原料,以大麥和豌豆製成的中溫大麴為糖化發酵劑(有的用麩曲和酵母為糖化發酵劑),採用清蒸清糟釀造工藝、固態地缸發酵、清蒸流酒,強調「清蒸排雜、清潔衛生」,即都在一個「清」字上下功夫,「一清到底」。其主體香味成份是乙酸乙酯,灑質特點五色、清亮透明,清香純匯.醇厚柔和。甘潤綿軟、自然協調、餘味爽凈.後味較長:不應有濃喬或醬香技其它導香和邪雜氣味。高度酒分為40度至54度、55度至65度兩種,其總酸(以乙酸計)為(0.4至0.9克/升;其總酯(以乙酸乙酯汁)為1.4至2克/升。低度灑在40度以下,其總酸≥0.3克/升,總酯≥1.4克/升。
濃香型
又稱瀘香型、窖香刑。以四川滬洲老窖特曲酒為典型代表。這種香型的白酒是以高梁、大米等穀物為原料,以大麥和豌豆或小麥製成的中、高溫大麴為糖化發酵齊(有的用麩曲和產酯酵母為糖化發酵利),採用的釀造下:藝是混蒸續餷、酒糟配料、老窖發酵、緩火蒸餾、貯存、勾兌等釀造工藝釀造而成的、其主體香味成份址已酸乙酯。酒質特點為無色或微黃色,清亮透明.窖喬濃郁.甜綿爽凈,純正協調,餘味悠長。高度酒為40至60度,其總酸以乙酸汁。為0.5至1.7克/升。總酯以乙酸乙酯計為≥2.5克/升,低度酒為40度以下,其總酸為≥0.4克/升,總酯為≥2克/升。
米香型
以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的三花酒為典型代表。這種香型的白酒以大米為主要原料,以大米製成的小曲為糖比發酵劑,不加輔料,採用固態糖化、液態發酵、液態蒸餾,取酒貯存的工藝釀制而成。其主體香味成份是β—苯乙醇。酒質特點為無色透明,蜜香清雅,入口綿甜,落口爽凈,回味怡暢,具有令人愉快的葯香。酒內含有高級脂肪酸乙酯,氣溫在l0℃以下時,這種高級脂肪酸乙酯遇冷會沉澱析出,使酒內出現乳白色絮狀懸浮物,當氣溫一回升,懸浮物溶解在酒中,酒色就又恢復清亮透明。高度酒為40至57度,其總酸以乙酸計,為0.15至0.3克/升,總酯以乙酸乙酯計,為0.4至0.8克/升,低度酒為40度以下,其總酸為≥0.2克/升,總酯為≥0.6克/升。
白酒有香味,就有了香味的分類,那麼就出現了香型。白酒,釀造所採用的原料不同,有的是高粱,有的是大米;所選用的糖化發酵劑不同,有的是大麥和豌豆製成的中溫大麴,有的是小麥製成的中溫大麴或高溫大麴,有的是大米製成的小曲、麩皮和各種不同微生物製成麩曲等;所使用的發酵容器設備不同,有的是陶缸、水泥池、磚池、箱,有的是泥池老窖等;所採取的釀造工藝不同,有的是清蒸清糙、續精混蒸、回沙發酵,有的是固態和液態發酵等;所處釀造環境的氣候條件不同,有的干濕度高,有的干濕度低,有的氣溫高

『肆』 山西的酒文化發源地是哪裡

山西的酒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人類文明。山西汾陽杏花村自古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素有「詩酒天下第一村」的美譽,是汾酒與酒文化的發祥地。

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優越的歷史人文環境、神奇獨特的釀造工藝,積淀形成了汾酒文化豐厚的底蘊。

『伍』 酒文化的起源地在哪裡

酒,中國,這是兩個幾乎劃上等號的標簽,中國的釀酒史,具體開始時間沒有定論,一種觀點是新石器農耕時代就有了,一種觀點是黃帝造酒,還有一種比較出名的說法說杜康造酒。

『陸』 白酒是誰發明的起源哪個朝代

酒是杜康發明的,起源夏朝。

有一天,杜康想研製一種可以喝的東西,可是冥思苦想就是想不出製作方法,晚上睡覺的時候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一個鶴發童顏的老翁來到他面前,對他說:「你以水為源,以糧為料,再在糧食泡在水裡第九天的酉時找三個人,每人取一滴血加在其中,即成。」說完老翁就不見了。

杜康醒來就按照老翁說的製作。他在第九天的酉時(5點~7點)到路邊尋找三人。不一會來了一個書生,文質彬彬,謙虛有禮,杜康急忙上前說明來意,豈料書生欣然允諾,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

書生走後,又來了一隊人馬,帶頭的是一位威武英氣的將軍,杜康上前說明來意,將軍也捋臂挽袖,支持杜康,也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這時酉時已經快過了(就是馬上到七點了)可杜康還沒找到第三個人,他有些著急,轉念一想,只要是人不都可以嗎。

於是他找到了村子裡的一個無親無故並且傻乎乎的乞丐,按住他,扎破他的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疼的乞丐一會大喊大叫,一會暈頭暈腦。

有了這三滴血,杜康終於製作成了,可是他又犯愁了,起什麼名字呢?他一想,這飲品里有三個人的血,又是酉時滴的,就寫作「酒」吧,怎麼念呢?這是在第九天做成的,就取同音,念酒(九)吧。這就是關於酒來歷的傳說。

(6)長垣酒文化在哪裡擴展閱讀

酒的歷史:

早初酒應當是果酒和米酒。自夏之後,經商周、歷秦漢,以至於唐宋、皆是以果實糧食蒸煮,加曲發酵,壓榨而後才出酒的,無論是吳姬壓酒勸客嘗,還是武松大碗豪飲景陽崗,喝的就是果酒或米酒,隨著人類的進一步發展,釀酒工藝也得到了進一步改進。

由原來的蒸煮、曲酵、壓榨、改而為蒸煮、曲酵、餾、最大的突破就是對酒精的提純。數千年來,中國的釀酒事業,在歷史的變遷中,分支分流以至於釀造出了許多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反應當地風土人情的各類名酒,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酒禮酒俗,無不構造出一個博大的淵深的名酒古國。

據考古發掘,發現龍山文化遺址中,已有許多陶制酒器,在甲骨文中也有記載。藁城縣台西村商代墓葬出土之酵母,在地下三千年後,出土時還有發酵作用,漢代班固在《白虎通·考點》中亦有芳香的葯酒意思的解釋。

羅山蟒張鄉天湖商代墓地,發現了我國現存最早的古酒,它裝在一件青銅所制的容器內,密封良好。至今還能測出成份,證明每一百毫升酒內含有8239毫克甲酸乙醋,並有果香氣味,說明這是一種濃郁型香酒,與甲骨文所記載的相吻合。

『柒』 杜康酒廠家原廠址在哪裡

洛陽。

杜康酒是中國最古老的歷史名酒,又產在中國酒文化的搖籃——杜康村,吸引了古今中外無數名人對它謳歌贊頌,有力地推動了杜康酒的不斷發展。

杜康村位於洛陽市南50公里,相傳夏朝造酒大師杜康在此造酒,1972年經毛澤東主席同意,周總理親自倡議「復興杜康,為國爭光。」河南省正式在杜康村成立汝陽杜康公司,2010年5月,和伊川杜康公司合並成立為洛陽杜康控股公司。

所以杜康酒的廠址在洛陽。

(7)長垣酒文化在哪裡擴展閱讀

另外陝西渭南也有杜康酒。

陝西白水杜康酒廠坐落於酒聖故里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杜康鎮。白水杜康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酒,有文字記載 已逾5000年。

以其獨特無添加的純手工釀酒技術,釀出聞名全國的「杜康十 三朝」系列、「十三朝國都」系列、古窖原漿系列等美酒。

『捌』 中國酒文化發源地是哪裡

杜康仙庄是酒祖造酒遺址,是酒文化發源地。「杜康仙庄」為周平
王封賜,位於洛陽東南50公里杜康村。是全國少有的酒文化研究中心和
旅遊聖地。
杜康仙庄有16個酒文化自然景觀和22個酒文化人文景觀,山
門是琉璃瓦的朱紅門樓,進入庄內有杜康祠,
爬山碑廊,雕欄池,櫻花
圓和七賢台。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酒文化博覽中心,
內里分設「中國酒類博物館」,
「中國酒
類包裝裝潢館」,「中國酒史工藝館」,「中國酒類史料館」。它是一座中國酒文化的歷史寶庫。

『玖』 長垣古代有多少名人了,具體名字叫什麼

長垣古代名人:杜 康、 李化龍、關龍逄 、蘧伯玉等。

杜 康
在古代,長垣縣張寨鄉魯山村附近有一座高達的帝王陵,周圍蒼松翠柏,鬱郁蔥蔥,四季祭祀。陵內安葬著夏朝第五代國君少康(杜康)。
提起酒仙杜康和杜康造酒的神話傳說,幾乎是婦孺皆知,但是,有關杜康其人的真實生平卻很少有人問津。至於杜康為一代帝王以及死後安葬著長垣,那就是更鮮為人知了。
漢書《說文解字》載:「古有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葬長垣。」由此可知,杜康、少康乃為一人。幾千年來備受民間尊崇的酒仙杜康,實際上就是我國奴隸制社會夏王朝的第五代傳人少康。
夏朝的第三代君王太康在位時,「肆意奴役遮民,終日淫逸康樂」。東夷部落首領後羿,就利用人民群眾對太康的不滿而起兵奪取了王位。接著後羿的親信寒浞又將後羿殺死而代之,並大力消除親夏勢力。此時因失國東逃的太康和弟弟仲康已相繼死去。寒浞就將仲康的兒子夏相殺死在商丘。已經懷孕的相妻經牆洞脫險逃回了母家有仍氏部落(今山東金鄉)後生子少康。少康長大後在有仍部落當掌管畜牧的「牧正」。寒浞的兒子知道後就派人去捕殺。少康又逃到有虞(今河南虞縣),被有虞君主用為掌管部落首領膳食的「庖正」。少康掌虞積極糾正合同姓部落,最終滅掉寒浞,回復了夏王朝的統治。這就是我國歷史的「太康失國」和「少康中興」。
少康在虞為庖正時,「初作箕帚秫酒」,既發明了用粘高粱一穀物造酒的奇跡。這在我國釀酒史上無疑是一大貢獻,也是人民把杜康奉為酒仙的真正起因。
少康復國後不久便讓位於兒子季?為了便於征伐東夷各部,曾將國都由河南的源(今河南濟源西北)遷至老邱(河南陳留縣北)。在秦漢時期,長垣曾屬陳留。據傳說長垣人民最早掌握了造酒技術。當時縣內酒作坊很多。為了提高造酒技術,縣人常請閑賦無事的杜康前來點撥。久而久之,杜康十分眷戀這個地方。於是,夏王朝的第五代傳人少康死後葬長垣。由此可見,長垣的酒文化是如此地博大深遠。

關龍逄
關龍逄,(生卒年不詳),故里在今惱里鎮龍相村。古時此地稱龍城,原有一座大墓,墓前有祠,那就是夏朝末年中國第一位以死諫君的忠臣關龍逄的陵墓。此地松柏遮陰,庄嚴肅穆。可惜後來連年戰亂,加上黃河水淤積,到清末競盪然無存。
夏王朝從公元前21世紀建國,直至公元前16世紀,到了最後一個君王夏桀。夏桀很是喜愛,妹喜得寵,說話皆言聽計從。他竭力民財,修瓊宮飾瑤台。將肉砌於糟堤,將脯懸於林間。酒池可以行船,糟堤可望十里。將宮女千人,盡去其衣,一會擊鼓,頭倒池上飲酒,一會又擊鼓,就林中一足踏樹上食脯,如此往來,紛紛忙亂。桀與妹喜邊喝酒邊觀看,大笑取樂,有諫者皆殺之。又張燈夜飲,使男女裸體雜處,觀之交接之勢,夏桀與妹喜大以為樂,從此更加不理朝政。
夏桀的所作所為,遭到民眾的強烈反對,老百姓對他恨之入骨。夏桀卻很不以為然,還十分狂妄地把自己比作永遠不落的太陽。老百姓看到他如此厚顏無恥,就咒罵他說:「你這個太陽還不快點完蛋!我們願意和你同歸於盡」。
古代有善養龍者,故有豢龍氏,關龍逄為古豢龍氏的後代,也稱豢龍.對於夏桀的暴行,作為夏朝的大夫、賢臣,關龍逄實在看不下去,他多次向夏桀進諫,要他關心百姓和國家說:「作為人君,你要謙恭待人,對人臣要互相敬信,要愛護人才。只有這樣天下才能安定,社稷宗廟才會穩固。像你這樣,趕走自己的宗族,辱沒自己的舊臣,輕其賢良,丟棄禮義,用財無度,殺人無數,老百姓都想讓你早點滅亡。人心已去,老天也不會保佑你,這樣很快就會亡國的」。但夏桀根本聽不進去。
經過長期思考後,關龍逄決定以獻黃圖,進行死諫。黃圖,是一種關於地輿、陵廟、宮觀、明堂等事的圖畫,藉此說明當前有亡國的可能,形式甚是危急。他到夏桀居住的王宮,夏桀正不知廉恥地和妹喜尋歡作樂,准備作長夜之飲。關龍逄獻了黃圖,說明來意,故意立而不去。夏桀看到關龍逄的樣子,很是不耐煩地說:「你又在這里妖言惑眾,快下去吧!」關龍逄怒目而視,站著一動不動。夏桀早就對這個絮絮叨叨,凈說不中聽話的關龍逄厭煩極了,便什麼也不說拿起黃圖燒毀了。接著喊來賓士把關龍逄囚禁起來,不久就把他殺了。
夏桀殺害了關龍逄,更加肆無忌憚,再也沒人敢犯顏進諫了。這時居住在東方的商民族日益興盛起來,首領商湯在謀臣伊尹的輔佐下,率師討伐夏桀。夏桀的軍隊不堪一擊,在鳴條(今長垣縣西南)一戰便徹底潰敗了。夏桀逃奔安徽南巢,死於亭山,夏就此滅亡了。
夏朝滅亡以後,後人把關龍逄的屍骨安葬於家鄉龍城,因關龍逄官居相位,後改龍城為龍相。明代龍相認掘地得一石碑,長約3尺,寬1尺6寸,字徑6寸,碑中有四個古篆字曰「一片忠肝」,不知為何代所刻。明朝時期,人們十分敬仰這位有史以來第一位因進諫而遭屠戳的忠臣,便將他和商末因進諫被商紂王剖心殺害的比干一同紀念。在長垣南關修建「雙忠祠」,明代中期,著名的文學家,號稱「十才子」的李夢陽,撰文寫了碑文。李夢陽在碑中對這兩位夏商兩代以死諫君的忠臣表現了無限的哀思和敬仰。因為李夢陽文章寫得好,字又寫得好,《雙忠祠碑》堪稱一絕,再加上兩位忠臣品德高尚,故人們合成此為長垣「三絕」。
到清代,雙忠祠經明、清兩代多次重修,規模宏大,香火旺盛,再加上祠內有高聳入雲的興文古塔,當時實為長垣一盛景。人們又將「一片忠肝」石刻移於神座前,整天香煙繚繞,遊人不斷。號稱江南七才子的邑人郜煥元,曾賦詩進行贊頌。詩曰:勁草堂前古柏垂,雙忠遺留使人悲。欲知直節匡前代,更讀中原三絕碑。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勁草堂前的古柏哀思低垂,兩位忠臣的事跡又使人感到可悲。要想用率直的行為匡正前代,更需要讀一讀屹立在中原的三絕碑。
關龍逄的墓祠及雙忠祠,雖然不存在了,但關龍逄的愛國家、愛人民、不怕死的愛國主義精神,卻永遠激勵鼓舞著一代又一代後人。

蘧伯玉
蘧伯玉,姓蘧名瑗,字伯玉,以字行世。謚成子。約生活於公元前585-公元前484年。故里在孟崗鄉伯玉村。墓葬古時在城南十里金寨村西300米處。
春秋時,長垣屬衛國,他是衛靈公時著名的賢大夫,官至相位。他自幼聰敏過人,飽讀經書,能言善辯,外寬內直,生性忠恕,謙誠坦盪,是一位道德和操行都非常優秀的人。他生活的年代和孔子大致相同,和孔子是最好的朋友,孔子游列國,至此必住其家。「衛地多君子」,歷來人民都認為他是衛國形象的代表,同時也是一位年逾百歲的壽星。
蘧伯玉的賢名聞名遐爾,人們十分敬重他,但他卻不被朝廷重用。衛國大夫史魚深知蘧伯玉的才能與人品,多次向衛靈公舉薦,但靈公不聽。史魚臨死決定採用「屍諫」的辦法力薦蘧伯玉。他告訴兒子說:「我在朝不能舉蘧伯玉,是我活不能正君,死無以成禮。我死後,你不必將我的屍體」治喪正堂「,可以置於窗下,等靈公來吊喧問起來,你再將實情告訴他」。古人稱這種方法為屍諫。史魚的兒子按照父親的遺言去辦。衛靈公前來吊喧,對屍體置於窗下非常奇怪,史魚的兒子就將父親的話轉告靈公。靈公醒悟道:「是寡人之過也」。於是啟用了蘧伯玉。
孔子聽到這件事,對史魚和蘧伯玉都很贊賞。他說:「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意思是說:「史魚真正直啊!國家有道,他的言行像射出的箭一樣剛正;國家無道,他的話也像箭一樣剛直。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國家有道時,出來做官;國家無道時,把正確主張收起來辭官隱居」。
蘧伯玉當政後,仍舊十分謙虛。一次,衛靈公與夫人南子在宮中夜坐,先聽到轔轔的車聲,可車聲將到宮門卻消失了,過了宮門又響起來。南子說:「這一定是蘧伯玉的車子從此而過」。靈公問道:「你怎麼知道?」南子說:「君子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細節。車走到宮門口時,沒了聲音,那是車的主人讓車夫下車,用手扶著車轅慢行,怕車聲打擾國君。我聽說蘧伯玉是一位有道德操行的君子,所以我才敢斷定過去的是蘧伯玉」。衛靈公事後派人打聽,果然是蘧伯玉。
蘧伯玉協助衛靈公把衛國治理得日漸強大。晉國大將趙簡子原想討伐衛國,派人到衛國探視。探視的人返回後,告訴趙簡子:「蘧伯玉在衛國當政,不可以加賓」。趙簡子馬上取消了攻衛計劃。
蘧伯玉將要出使楚國,在衛國濮水岸上遇到楚國的公子晰。公子晰是個很有才乾的人,但懷才不遇,希望有人舉薦他。公子晰問蘧伯玉:「我聽說上士可以托色(女子),中士可以托辭(囑托),下士可以托財(財物)。(士,周代爵號,分別上士、中士、上士。這里實際是對人品的分類)這三者你都可以託付嗎?」蘧伯玉說:「我都可以託付,請把你的意思講出來。」公子晰遂將自己的抱負與處境告訴給蘧伯玉,請蘧伯玉給以幫助。蘧伯玉到了吳楚國。他對楚王說:「楚多士而不能為楚所用。比如伍子胥生在楚國,他的父親伍屠被殺。他逃到吳國,吳國拜他為相.他率兵蔟楚,毀了平王的墓.這是因為楚國不善用人.昐黃生也生在楚國,楚國不用,晉國卻讓他管理72個縣.結果道不拾遺,民不閉戶,國無盜賊,這是因為晉國善於用人啊!,今天我到貴國來,來之前在濮水之上遇到公子晰.公子晰是一個很有抱負和才能的人,如果楚國不用他,他也將離開楚國!」楚王聽了之後,趕快派人將公子晰追了回來。
蘧伯玉謙虛謹慎,他經常反思自己,盡量少犯過錯。並有驚的人記憶力,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的事,即一歲就記很多的事。他又經常鞭策自已,《莊子、則陽篇》記載:「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意思是說他年已60歲還能與日俱新,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他和孔子交往其密,孔子多次到魏國去都住蘧伯玉家。《論語、憲問篇第十四》記述:「蘧伯玉使人於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意思是說:蘧伯玉派使者去看望孔子,孔子讓他坐下,問道:蘧老夫子近來在做些什麼?」使者回答說:「他老先生想少犯些錯誤,卻總感覺沒能做到」。使者走了以後,孔子說:「使者啊!好使者啊!」從《論語》的記述中也可以看出,使者說的話很謙卑,而由此卻越能顯出蘧伯玉慎獨的賢德。孔子當時最要好的朋友,齊則晏嬰,鄭則子產,衛則伯玉數人而已,其賢可知也。
唐代開元37年(公元739提)唐玄宗追封其為「衛伯」,公元1000年宋真宗又追 封為「內黃侯」,在長垣建祠對他進行祭祀。祠建在墓前,祠內有「君子堂」「及聖堂」「知非軒」「寡過軒」等建築,可惜的是解放前夕被雜牌隊伍所毀。
由於人們對蘧伯玉的敬仰和愛戴,豫北許多縣市都爭將蘧仁玉說成是本縣人,如濮陽縣渠村鄉陳砦村有蘧仁玉墓,面積達100平主米;新鄉市郊區牧野鄉有「曲星」,原寫作「蘧里」意即蘧仁玉故里,村北也曾有蘧仁玉墓;獲嘉縣照鏡鄉的「巨柏」村,原寫作蘧伯「村,村北也有蘧伯玉墓;衛輝市都鄉君子村,也傳說為蘧伯玉故里,村西南有蘧伯玉墓,面積80餘平方米,有康熙年間知府楊茂祖立的墓碑。但真正的蘧伯玉故里是長垣縣伯玉村。
今伯玉村西立有蘧伯玉漢白玉立像和其它石刻,乃至今天,人們仍對蘧伯玉崇敬有加,當作楷模。時今」蘧姓「在長垣不多,考之在唐代天寶年璩、渠、瞿三姓,分散隱匿於全國,現在濟源市、祖,每年都有人到長垣伯玉村來祭祖。

李化龍,字於田,長垣縣老李庄人。明嘉靖三十三年,甲冥(1554年)生。
嘉靖四十三年,李化成家遷居長垣縣城內東街。明隆慶五年,辛未。江蘇武進人吳嶔來長垣任教諭,吳學、行、品、節俱優,極受人推崇。化龍從學,吳嶔發現化龍與眾不同而預言:「此異日能勾當(即管理、辦理、處理)天下事者」。長垣文風大振,學生成績為八縣之冠。後化龍隨吳去大名府元城書院學習。吳被薦升國子監(國家最高學府)任助教。
明神宗萬曆元年,癸酉(1573年)鄉試中舉人,次年(1574)春中進士,八月,除授嵩縣知縣。地方劣紳及不法官員,蔑視年僅二十歲的七品知縣,依舊作惡。化龍深入民間,明察暗訪,掌握大量證據,擇首惡者,繩之以法,眾人驚服。在嵩縣的六年中,他帶領百姓修水利,獎勵生產,嵩縣大治。
萬曆八年,(1580年)十月,升南京工部屯田司主事。主管皇家陵墓及政府機關有所薪炭的供給。
萬曆十年,壬午(1582)七月,升南京工部營繕司郎中,專管宮府、城垣、倉庫、廟宇等的修建工作。是年十月,調南京吏部驗封司郎中,掌管封(號)、贈(品)、襲(職)、蔭(子)等事。
萬曆十四年,丙成(1586年)調河南按察司提學僉事,參與管理一省學政。萬曆十六年,子(1588年)十二月升河南省布政司左參議(為一省長官副佐)。萬曆十八年,庚冥(1590年)五月調山東省按察司任提學副使。是年,播州(今貴州遵義)宣慰司揚應龍叛亂事起。土蠻子把兔兒,卜言台周等攻擾遼、沈地區,深入海州(今遼寧海城)境。
萬曆二十年,壬辰(1592年)十月,升河南省按察司左參議(等於副省長級)。十二月,調京升任太僕寺少卿(副職),管理全國各地牧政及皇室用兵。
萬曆二十二年,甲午(1594年),任通政司右通政(在皇帝身邊工作)。五月經吏部衙門會題,升李化龍為督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地方監理軍務。是年以南京兵部右侍郎邢玠總督川、湖、貴軍務,進擊播州宣慰司楊應龍。六月二十九日化龍赴遼東上任。
先是泰寧首領速把亥因進犯邊境被總兵李成梁擊斃。速把亥的弟弟炒花及兒子把兔兒,依舊在遼陽以北勾結土蠻為患。李化龍上任僅二個月,二十二年十月把兔兒和炒花就勾結伯言兒進犯鎮武,又約卜言台周犯右屯。把兔兒等兵至吳家墳,化龍定計命總賓董一元先擊敗把兔兒和伯言兒,伯言兒中箭死,把兔兒受傷。卜言台周攻右屯不利也退了兵。是役,以斬獲捷功,奪獲駝馬、夷器等無數。兵吏兩部會題升李化龍為兵部右侍郎(等於國防部副部長)。蔭一子為錦衣衛正千戶,世襲,照新銜給於應得誥命(即封化龍母及妻),賞銀八十兩,大紅紵絲四表裡,照舊管事。
萬曆二十三年,乙未(1595年)正月,在十方堡境外擊退賊兵。九月,把兔兒、小歹青、卜言台周相勾結,謀雪前恥。化龍與董一元積極准備,派董一元出塞搗敵巢,把兔兒重傷死,從此邊境安穩。因主將出塞搗巢獲捷,兵部提,奉旨李化龍升俸二級,賞銀五十兩。
是年楊應龍聽命罷兵,次年又攻襲臨近土司。
萬曆二十五年,丁酉(1597年)五月十七日,回籍養病。在遼東期間,化龍奏請朝廷批准,恢復了開原(今遼寧開原縣)馬市和義州(今遼寧義縣)木市。廣開民族交易,發展遼東經濟,改善人民生活,深的民心。大修邊政,以圖永安。巡按御史李思孝到遼東巡視後,表奏化龍修守效勞之功,皇上又賞銀四十兩,大紅紵絲四表裡。是年楊應龍又攻掠江津、南川、合江等地,侵及湖廣。
萬曆二十七年,已亥(1599年)三月二十八日,奉聖旨以原官兵右侍郎、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起總督四川、湖廣、貴州軍務,兼理糧餉,巡撫四川地方。為播苗大殺官兵,軍情緊急,著李化龍、郭子章及劉廷等一並星馳到任(限五月份),調兵進剿。五月二十八日入四川境,交代受事(開始管理事務)。六月十日至省城(成都),延見吏民。上任第一天就警報頻傳。楊應龍發兵六萬,分三路欲犯江,又用偏師進攻南川、合江兩縣。此時化龍只有新兵二萬四千人(共二營,八將官,各領三千兵)。江只有二千四百人,合江一千二百人,南川有推官高折枝設防。劉延因蔑視化龍,逗留不前,遲不赴任。化龍無月二十七日到境,應龍二十八日犯邊。進入省城,警報一個接一個,又無兵將可用。正在緊急時,總兵萬鏊從松潘來成都找李化龍商議秋防事。即差這個「碌碌無奇」之萬總兵急走重慶,又調各縣漢土官兵二萬交萬總兵防守重慶。一面寫信給楊應龍,曉以利害,不可太囂張,許為在天子面前保奏,以穩楊應龍之心,使局勢和緩。
六月二十日,楊應龍統兵八萬,分三路攻打江縣城。江守將房龐嘉、張良賢與播兵死八人。張良賢被圍七層,奮力殺出。是時化龍大帳中,驛騎交錯,征調四齣,化龍不動聲色。一面嚴於設防,一面用計以緩賊勢,急向各省徵兵、調將。自秋至冬,川省之兵力始充,器械已備,梁運已齊。在此期間又上書罷去三省礦稅,想法減輕人民負擔,更換地方官員,淘汰處理了一批貪官和昏官,停止搜刮,賑濟百姓等一系列措施。八月,化龍兄去世。十月,妻病故。
十二月初二日,皇上賜給化龍尚方寶劍,准許有不用命者可先斬後奏。是月,化龍移駐重慶,就近調度,各省兵已陸續到齊。
先是楊應龍破江後,偽軍師孫時泰勸應龍「乘勝直取重慶,奪成都,劫蜀王為質」而應龍不納其計。化龍至成都後因兵糧不濟,好言安慰楊應龍,使其不備。萬曆皇帝聽說江失守,大怒,削去前四川貴州巡撫譚希思之職(因他姑息養奸),而賜化龍尚方劍,假便宜討賊。楊應龍破江後又接連焚東坡、爛橋(今貴州施秉縣西南)、梗湖、貴路,又焚龍泉(今貴州鳳岡縣)。龍泉都司楊惟忠懼賊先走,化龍按軍法給於嚴懲。又彈劾諸大帥不用命者。沈尚文被逮治罪,吳廣因內部兵士交斗被處罰。大將劉延、童元鎮被革職留用充「為事官」(臨時),准其立功贖罪,軍紀肅然。二十七年十一、二月諸軍大集。化龍先譴水西兵三萬守貴州斷楊應龍後路。在重慶大誓文武,於萬曆二十八年二月十二日發起總攻。分八路圍剿,此八路為川軍四路,一、童元鎮出烏江渡。二、參將朱鶴齡受元鎮節制出沙溪(均在遵義南)。三、李應樣從興隆(今貴州黃平縣)。楚師一路分兩翼:①陳璘出偏橋(今鬼走施秉縣東北)②副將陳良玭(音頻)受璘節制,出龍泉(貴州鳳岡縣)。
八路兵馬,每路三萬,官兵十分之三,土司兵十分之七。(其中土司冉御龍、馬千乘及妻秦良玉屬川路馬孔英,土司官奢世續(女將)屬永寧路曹希彬,安疆臣屬童元鎮、彭元錦屬李應祥,彭養正屬陳璘等)。又以郭子章駐貴陽臨督黔師,支可大駐沅州監督楚師,化龍自將中軍策應。推官高折枝以南川兵先進,很快占據桑木關(今貴州省綏陽縣望草鎮一帶)。劉延自江出發至東溪鎮入播地。於二月十五日,日攻克三個險洞,後又連破九道重兵把守山勢險要的敵軍陣地。羅占池大敗楊朝棟(應龍長子),再破關門十三座。三月二十九日克婁山關。四月初三大敗楊應龍,入養馬城,奪鐵柱關,直逼楊應龍之老巢海龍囤(今遵義縣南太平鄉境),與其它幾路會師。大兵二十多萬,雲集海化囤,圍了個水泄不通。萬曆二十八年四月二十日化龍到軍前,親臨指揮。此時水西土司安疆臣因與楊應龍有舊交,暗助楊應龍。化龍以利害責之安斬楊使,二氏交遂絕。海龍囤被圍,楊應龍遣使詐降,化龍命諸將斬使焚書。八路軍馬輪流攻囤,楊固囤死守,父子抱頭痛哭曰:「吾悔不聽時泰語,今死矣」。
五月初三日,會諸將於養馬城,共同發誓,如有不協力同心或專攻自便者,明神丞之。仍議定一面急修攻縣,一面前後夾攻。化龍與郭子章、崔景榮(長垣人)、支可大日立陳前,隨宜調度。
五月二十二日,接到家書,其父李棟已於本年四月二十三日在長垣老家病故。化龍心肝俱裂,號天呼地,絕而復甦者數次。
六月六日冥時(下半夜)破囤。楊應龍與二小妾上吊自殺,小妻田雌鳳及七子一孫等一家三百餘口,軍師及文武俱被俘。楊氏據播州自唐乾符三年(876年)楊端入播起,傳二十九代,歷七百二十四年,至楊應龍而絕。播州改為遵義、平越兩府,分隸川、貴兩省。化龍上書陳《播州善後十二條》等奏議。是役,自二月十二日出師至六月六日破囤,凡一百一十四天,大小戰斗約一百餘次,用兵二十餘萬,共用銀四十七萬兩,銅錢一百七十三萬余文。這是萬曆間三大戰役中最漂亮的一仗。
八月中旬,化龍積勞成疾。後又發疾,上「告歸疏」凡八次。
是時,播事已竣。所屬文武官員紛紛要求給化龍父舉行奠禮,化龍不許,發出文告,嚴刑禁止。所屬州縣有司不敢舉行,其鎮道大史仍具禮行奠,化龍只受祭文及香燭紙馬,余皆不受。只有劉延、陳璘獨不行奠,要求進京報功。化龍念其功大,應允。豈知二人是借報功為名去長垣送禮。差官不得已而去,又至按臣崔景榮亦被其父逐去。陳璘差官知不受禮遂去。化龍知道後又上本參之。
萬曆二十九年,辛丑(1601年)三月十八日交回尚方劍,回家守喪。
萬曆三十一年,癸卯(1603年),四月,李化龍以工部右侍郎起總理河道。當時黃河橫決,南北航運不通。上任後便與淮陽巡撫李三才上疏,陳開泇河有「六善」,得到皇帝允許。
開泇河,春正月徵集民夫,破土動工。自夏鎮(今山東微山湖東岸微山市),經韓庄、台兒庄,入泇口(今江蘇)至董溝(今宿遷對岸)會黃河(當時黃河從民權東南流經徐州入淮河注入黃海)。上下二百六十里。引黃河之水濟東運河漕運。負擔了南北航運的三分之二。工程未竣,化龍母吳氏去世,歸家守喪,由總河侍郎曹時聘續成。史學家範文瀾說過「開泇濟漕,南北航通,南糧北運,年數千萬古,緩和了華北因連年荒災死人無數的困境。」同時發展了造船工業和航運事業。更有利於運兵防倭(日本兵),安定邊民。自此,可避開董溝與徐州、茶城之間三百三十之黃河險道。清人靳輔以此朝最大成就。
1604年,八月,河決單縣蘇家莊,豐、沛為災。黃水逆流,灌濟寧、魚台、單縣。於是,給事中宋一韓彈劾水倒流為李化龍開泇河之「六善」,工部大臣皆從之議。
閏九月,朝廷表彰化龍平播之功。
十月初七日,奉聖旨化龍為兵部尚書加少保,給於應得誥命,蔭一子錦衣衛指揮使,世襲,賞銀一百兩,大紅蟒一襲。追封上三代均為一品(即曾祖李誡、曾祖母崔氏,祖父李繼古、祖母張氏,父李棟、母吳氏,均贈光祿大夫少保兵部尚書一品夫人)。(以上為封贈銜)。
萬曆三十年,丁未(1607年)夏,起起化龍為戎政尚書,奏陳「十一濫」,「十二苦」,「十九宜」,又上「屯政十二事」等治國之策,萬曆皇帝不納。
萬曆三十六年,戊申(1608年)十一月,兵部尚書蕭大亨罷,以戎政尚收李化龍掌部事。
十二月,朵顏攻擾薊州,薊州兵因缺餉不戰。居民數萬逃進京師。京師戒嚴,九門白日關閉。李化龍請以三十萬銀補薊鎮缺餉。並修守備之具。而國庫空虛,無能為力。後從戶部借內庫礦稅及太僕寺馬價各十萬兩,又從兵部自籌十萬與軍前補餉,軍情始定。
朵顏以薊州有備退兵。次與北方各族友好往來,保護發展互市貿易。革除軍政弊端,呼籲減少對遼東稅課的徵收。
萬曆三十九年,辛亥(1611年)八月一品秩滿。特加封柱國,光祿大夫少傅,兼太子太保。十二月卒於任上,終年57歲。
化龍俱文武才,播州之役以劉綎驕而先摧挫。而後薦其才,故劉綎能效死力,為國用命,身先士卒,立下大功。
明崇禎元年(1628年)建專祠於長垣縣東街,春秋享祀。祠前有牌坊曰:「文治武功」,坊後有對聯「春秋血食詩書帥,鍾鼎名流社稷臣」。正殿內有神龕一座,龕兩側有楹聯曰「掀天揭地功業,長江大河文章。」李化龍塑像端坐其中,神態壯嚴,令人肅然起敬。李化龍著有,《撫遼疏稿》、《平播全書》、《總河疏稿》、《於田詩集》、《邦政條例》、《場居集》等著作問世。
1986年,李化龍被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評為「明代愛國名臣。」並被選入《中州傑出人物百家》,其評語為:「不論擔任什麼職務,都以國事為重,鞠躬盡瘁,又嚴以律已,不受賄賂,注意民間疾苦,並為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為發展當時經濟文化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他的這種愛國主義的精神是可貴的」。現長垣防古商業街南口復制有「文治武功」牌坊,雄偉高大,雕刻精細,可往一觀。

長垣縣是河南省新鄉市下轄縣之一,縣境位於河南省東北部,東隔黃河與山東省東明縣相望,南與封丘縣、蘭考縣毗連,北與滑縣、濮陽縣接壤,因"縣有防垣"而得名。
長垣縣的新菏鐵路橫亘東西,省道308線、省道213線穿越全境,長濟高速公路、大廣高速在這里"十"字交匯。
長垣縣,國土面積1051平方公里,耕地86萬畝,人口80萬,轄10鎮、4鄉、5個辦事處、1個省級產業集聚區,600個行政村。長垣是「中國廚師之鄉」、 「中國防腐蝕之都」、「中國起重機械之鄉」、「國家綠色農業發展示範區」、「國家級衛生縣城」、「中華美食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衛生材料生產基地」。2011年被確定為河南省10個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之一。

閱讀全文

與長垣酒文化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