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期間,之前的文化典籍是怎麼保留下來的
民間私藏、官方保存。人們意識中的“焚書坑儒”是燒光一切的書籍,坑殺所有的文人。但是實際上秦始皇能夠統一天下,靠的並不是所謂的暴虐殘殺,而是頭腦。秦始皇不是傻子,自然不會做出把所有的文人、所有的書籍都坑殺焚燒完的舉動。能做出這種蠢事,這種徹底毀滅一個文明的人,也無法統一全國,因為他的腦子有問題。秦始皇焚燒的其實是那些招搖撞騙的書,坑殺的其實是那些術士。
可,秦始皇畢竟是人,而不是神仙,老百姓把一本書埋在地下或者乾脆舉族遷進了深山老林里,那麼這些“典籍”就被保存下來了,到了合適的機會,再重見天日。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個時期,我國確實有很多文化果實被焚燒一盡。
❷ 焚書坑儒這次事件中在民間得以保留的書籍有哪些
醫葯、占卜和種植的書
實題: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書籍被燒殘,其實還在其次,春秋末年以來,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種精神,事實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擊。」
——歷史學家郭沫若
材料二:就人類文明史而言,對書籍和讀書人的迫害時時都在發生從未中止。類似「焚書坑儒」這樣的舉動在中國歷史上既非第一次,更遠遠算不上最大的一次。「焚書「更早在秦始皇之前一個半世紀即已發生:在商君教引下秦孝公「燔《詩》、《書》而明法令」。如果我們重新查帳的話,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直接後果真算不得十分嚴重。
——《「焚書坑儒」新說》
請回答:
(1)兩則材料所說的是歷史上的什麼事件?
(2)當時統治者是誰?他採納誰的建議而實行的?他「燒殘書籍?
(3)這次事件中在民間得以保留的書籍有哪些?
(4)材料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指的是什麼局面?
(5)兩則材料中,對於此事有不同的看法,你同意哪一種觀點?為什麼?
答案:
(1)焚書坑儒。
(2)秦始皇。李斯。為了加強思想控制。
(3)醫葯、占卜和種植的書。
(4)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的局面。
(5)這種做法不可取。這種做法雖然對鞏固統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它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對我國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損失。
❸ 焚書坑儒並沒有毀滅所有的儒教文化,有倖存留下的一部分是如何留下來的
是秦朝時一個叫伏生的人藏起來,秦滅漢興後獻出來的.
伏生名勝,生即「先生」之省稱,濟南(郡治在今山東章丘南)人,其生卒年月已難詳考,約當在公元前三至二世紀之間。秦漢之際儒家學者,經學家,西漢今文《尚書》學之開山。
伏生曾任秦朝的博士,治《尚書》。秦始皇「焚書」,伏生壁藏其書,其後戰亂紛起,伏生流亡在外。漢朝建立後,伏生歸而求其壁藏之書,已散失數十篇,獨得二十九篇(或謂本為二十八篇,武帝時<一說宣帝時>又於民間得到《泰誓》一篇,合而為二十九篇)。以後伏生即以此《尚書》殘存本於齊、魯之間講授,今本今文《尚書》二十八篇,即是由伏生傳授下來的。據《史記·儒林傳》記載:西漢「孝文帝時,欲求能治《尚書》者,天下無有,乃聞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時伏生年九十餘,老,不能行,於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朝(晃)錯往受之」。相傳伏生在其女兒的幫助睛,對晃錯傳授《尚書》。伏生弟子著名者另有歐陽生、張生。晃錯於文帝時即立為博士;張生亦立為博士,但不知文帝時還是景帝時;歐陽生曾孫歐陽高在漢武帝時立為博士。
相傳伏生曾著有《尚書大傳》,學者或疑為由其弟子張生、歐陽生乃至後來的《尚書》博士們雜錄所聞而成。該書是西漢《尚書》學說的總匯,主要在於述故事,發空談,使《尚書》聖道化,是研究西漢的上古史說的重要材料。
此書除《洪範五行傳》首尾完備之外,其餘各卷只存佚文,清儒陳壽祺有輯本。
原始文獻:
《史記·儒林列傳》:伏生者,濟南人也。故為秦博士。孝文帝時,欲求能治《尚書》者,天下無有,乃聞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時伏生年九十餘,老,不能行,於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朝錯往受之。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其後兵大起,流亡,漢 定,伏生求其書,亡數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於齊魯之閑。學者由是頗能言尚書,諸山東大師無不涉尚書以教矣。伏生教濟南張生及歐陽生,歐陽生教千乘兒寬。
《漢書·儒林傳》:伏生,濟南人也。故為秦博士。孝文帝時,欲求能治《尚書》者,天下亡有,聞伏生治之,欲召。時伏生年九十餘,老不能行,於是詔太常,使掌故朝錯往受之。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其後大兵起,流亡。漢 定,伏生求其《書》,亡數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於齊、魯之間。齊學者由此頗能言《尚書》,山東大師亡不涉《尚書》以教。伏生教濟南張生及歐陽生。張生為博士,而伏生孫以治《尚書》征,弗能明定。是後魯周霸、雒陽賈嘉頗能言《尚書》雲。
著作:主要有《伏生尚書》、《尚書大傳》等。
❹ 秦朝時期進行的焚書坑儒,對後世影響有多大
秦王嬴政用了十年時間滅掉了東方六國,結束了戰國分裂的局面,在中國第一次建立樂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建立了持續2000多年的中央集權制度,他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但征服國家容易,征服異國人心中的思想卻很難。
這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第1次文化浩劫,大量記載中華民族早期發展歷程的高價值書籍全部被毀。在這場文化浩劫中,沒有被銷毀的書籍,僅限於種樹、算命、醫葯等書籍。焚書坑儒有力加強了秦始皇對全國百姓的思想控制,鏟除了異端思想,鞏固了其集權統治。秦始皇在進行焚書的同時,在中央是集齊了一整套以詩、書、百家言為代表的儒家書籍的,只不過在民間看不到這類書了。焚書坑儒也極大激化了社會階級矛盾,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❺ 焚書坑儒燒毀了大量書籍,為何沒有造成中國文化的斷代
中國的文化基礎實在是太強大了,雖然燒毀了大量的書籍,但還有很多被收藏了,書籍的儲備量很大。
焚書坑儒,這個歷史事件發生在秦始皇時期,當時秦始皇進行過兩次焚毀書籍,燒毀的數量之多,規模之龐大,並且殺死了犯人,多達四百多人。我們後人一直想知道,在秦朝發生了這么大規模的毀書事件,為什麼之後的中國沒有出現文化斷層呢。如果仔細分析一下,可以看出,這只是一個小范圍的事件而已。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底蘊是博大精深的,焚書坑儒之後,中國的傳統文化從未斷絕過,歷史依舊延續,而經過磨難後的中國文化則顯得更加深厚。
❻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歷史事件對中國的文化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你好!焚書坑儒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1.加強了思想控制,有利於當時社會的穩定,有利於封建統治的鞏固;
2.摧毀了許多文化典籍,毀滅了許多寶貴的先秦文化;
3.嵌制了人民思想,不利於創新和發展,對後世造成惡劣的影響。
❼ 焚書坑儒燒了多少典籍對先秦文化有什麼影響
學習中國秦朝的歷史,我們可以知道埋儒家學子是秦朝時期發生的一件大事。然而,秦朝時期,秦始皇的埋儒家學子這一行為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傳承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其實秦始皇埋儒家學子這一事件最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影響還是極大的。首先,埋儒家學子這一行為毀掉了秦朝以前有關於儒家思想的所有典籍,同時造成了當時很多人古代文人因此喪命。同時這一行為也對古代人類在思想上造成了一定的恐懼。從另一個角度上看,雖然秦始皇這一行為過於殘暴,但是在實際上,它可以快速的實現當時中國人的思想統一。因此秦始皇實行這一政策既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但是綜合來說,消極的影響要比積極的影響更多一些。
三、綜述總之,埋儒家學子這一政策對中國的文化來說消極影響要大於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