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要堅定文化自信,如何堅定文化自信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定文化自信」。這是著眼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出來的,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彰顯了我們黨鮮明的文化立場。
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刻闡述了文化和文化建設的重要地位作用,深刻闡明了以什麼樣的態度和立場對待文化、用什麼樣的思路和舉措發展文化、朝著什麼樣的方向和目標推進文化建設等重大問題,為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提供了根本遵循。
(1)中國如何文化自信擴展閱讀
第一,堅定文化自信,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和充足的底氣。
第二,堅定文化自信,其意義就在於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
第三,堅定文化自信,歸根到底是為了實現文化自強。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B. 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說明我國怎樣樹立文化自覺文化自信
①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思想道德素質,引領社會風潮。抵制錯誤文化和腐朽文化。
②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增強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
③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增強文化自信。
④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創新傳播手段,自覺發展文化。
(2)中國如何文化自信擴展閱讀
文化是人類基於自覺意識的靈感迸發、情感表達、觀念創新,人類生存的世界處處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記,文化也成為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重要標志。文化始終以一種無形的力量深刻地影響著有形的存在,它滋養人類、涵養社會、促進經濟發展,其意義和作用是那樣永恆。
社會發展進步到現階段,文化對人類的影響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廣泛而深刻,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C. 如何做好文化自信
應這樣做好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本質上是對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強文化自信,需要我們有對歷史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當代中國文化的理性審視,對世界歷史文化、異域民族文化、現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鑒。
第一,要有對歷史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當代中國文化的理性審視。我們所講的文化自信,首先是正確的對待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對自己國家和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有應有的禮敬和自豪,對自身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發展前景有堅定執著的信念。對傳統文化的合理因素和內在價值有科學的判斷,簡單明了的講就是三句話:一是看得起,二是不自大,三是善梳理。
第二,要有對世界歷史文化、異域民族文化、各國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鑒。對外來文化採取包容、借鑒、吸收的態度,是對自身文化充滿自信的另層表達。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綿延不衰,固然是其內在本質和生命力決定的,但一個重要方面在於它有海納百川的胸襟、有兼收並蓄的傳統,這實質上就是其特有的自信氣度。
所以,我們對文化的責任擔當理所當然要包括對文化建設的參與,對文化發展的推動,對文化進步的引領。
D. 國家如何堅定文化自信
堅定文化自信必須要提高文化軟實力。
踐行文化自信,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要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
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對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機制,創新人文交流方式,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中華文化魅力。
(4)中國如何文化自信擴展閱讀: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以文化方面的制度建設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能只掛在口頭上,而要落實到行動上。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
E. 我們如何堅持文化自信
堅定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1、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要把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作為一項極為重要的戰略任務,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要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營造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2、推進文化創新,大力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內在要求。要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斷推出文藝精品力作。要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大文化產品與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為人民提供豐富精神食糧。要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准化建設。要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培育新型文化業態。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3、堅持「雙創」方針,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斷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表現形式,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要堅持取長補短、兼收並蓄,以交流互鑒、開放包容的胸懷,鑄就中華文化新的輝煌。4、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黨的十九大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加強意識形態工作,首先是各級黨委(黨組)的責任。要加強對黨委(黨組)意識形態責任制考核,推動各級黨委(黨組)切實擔負起本地區本部門意識形態工作主體責任,勇於擔當、敢抓敢管,勇於發聲、敢於亮劍,旗幟鮮明反對錯誤觀點,不斷弘揚正能量。5、堅持正確方向導向。要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原則,旗幟鮮明地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辦台,明確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意識形態屬性,確保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要進一步加強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和管理,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6、防範意識形態滲透。近年來,西方敵對勢力把我國發展壯大視為對其價值觀和制度模式的挑戰,不斷加緊對我國的思想文化滲透。要進一步加強防範,抵禦意識形態滲透,堅決反對「去意識形態化」等錯誤論調,絕不允許那些攻擊我們黨和國家的言論在新聞媒體、商業網站及自媒體等信息平台上出現,切實維護意識形態安全。7、克服文化自卑心理,培育健全的國民文化心態。近代以來,封閉落後的中國飽受西方列強侵略,在一些國民心中留下自卑畏葸或盲目排外的陰影。今天,我們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因此要大力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作用、世界貢獻和當代價值,大力宣傳革命文化的優秀品質與優良傳統,大力宣傳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大進展與美好未來,按照「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要求,在培育健全國民文化心態中增強文化自信。8、加強理論總結,構建立足於中國實踐、中國道路的中國理論。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發生巨大變化。我們必須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要把當代中國正在進行的人類歷史上最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作為理論創新的立足點,對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中國經驗進行理論總結,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9、打造中國學術範式,建立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我國是哲學社會科學大國,但目前的學術地位、學術話語的世界影響力仍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不太相稱。要深刻認識和把握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規律、本質特徵和內在要求,提升學術原創能力,充分體現繼承性、民族性、原創性、時代性、系統性、專業性,努力建立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
F. 我國有哪些科技與文化成就 怎樣增強文化自信
科技與文化成就:火箭衛星上天、神6上天、龍芯的開發研製等。
增強文化自信的方法:不斷推進理論、科技、制度、知識等各個方面的創新發展,不斷開拓新領域、創造新產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克敵制勝。
1981年9月20日,我國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將3顆不同用途的衛星送入地球軌道,成功地實現了一箭多星的壯舉。根據航天運載的需要,我國研製成功了「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長征四號」等4種「長征」系列火箭。
以下是踐行文化自信方法的相關介紹:
踐行文化自信,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要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
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對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機制,創新人文交流方式,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中華文化魅力。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文化自信
G. 什麼是文化自信我們如何增強對祖國民族文化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並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
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因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
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更因為「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
背景
主席多次在重大場合引經據典,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掀起了中國文化熱。跟著習近平總書記的節奏,我們的文化自信再次得以提高。在當代,文化已成為世界范圍內經濟社會發展的價值維度。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文化融合加劇的今天,中國傳統文化更應為中國社會各界所重視與扶持。我們須知,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文明的創造力所在,只有立足於優秀傳統文化之根,才能保證中華民族的持續健康成長 。
H. 中國如何做到文化自信
想要做到文化自信,首先就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這個我們不缺,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積淀,無論從哪方面看都絕對深厚,也絕對足以支撐我們的文化信心。要包含自己的態度和別人的態度。
I. 如何建立中國的文化自信
1、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因為這是實現「文化中國夢」,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2、發揮全體人民的積極性,立足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為此,需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3、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4、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管理和引導,發展先進文化,改造落後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5、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6、「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興國之魂」的科學理論和先進文化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我們要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競爭力,使中華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煥發出獨有的魅力和光彩
J. 中國需要怎樣的文化自信
我們有資格自信。文化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生命體現,也是這個民族、這個社會能自立於其他民族、其他社會之間的「基因身份證」。任何國家和民族都是憑借文化的獨特性和內聚力立身於世界民族之林,喪失了獨特性,就意味著喪失內聚力,也就喪失了存在的合法性。
文化無疑是要發展的,但枝繁葉茂離不開根的滋養。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園,你的家園對別人來說可能就是異鄉。自己的家園可能有這樣那樣的不盡如人意,但所有家園都是溫暖的,在那裡可以找到精神的安定與祥和。目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發達國家往往習慣憑借自己經濟的優勢去否定別國文化的優勢,強求文化同一,而一些民族、國家出於經濟政治的弱勢對自身文化也喪失了起碼的自信,甚至自慚形穢。其實,「不同」、「多元」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更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和實生物,同則不濟」。如若所有的民族、所有的國家都強求一律,很可能導致人類文明僵化衰落。
我們有底氣自信。當下中國有兩個概念同時在使用,一個是中國傳統文化,一個是中華文化。很多人在使用這兩個概念的時候往往不加以區分。中國傳統文化是「過去完成時」,盡管我們可以不斷對之作出新的闡釋,但其內涵是既定的,而中華文化則是涵蓋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個動態概念,不僅包括過去五千年文化的燦爛,也意指今日中國文化的繁榮,更要求未來中國文化的輝煌與復興。對今日中國社會來說,固然要講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內容傳承下來,更要大講特講中華文化的「現在進行時」,讓中華文化作為一個整體趕上時代引領未來,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實現中華文化的「現在進行時」,不要停留於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具體文化內容的簡單重復,而要重視文化精神的闡幽發微。這也就是為什麼中華傳統美德已經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我們還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地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理所在。
當然,這個「化」是有講究的。守不住主心骨,沒有好辦法,很有可能在「化人」的過程中被「人化」。如何做到「化人為我」而不是「我為人化」?一位歷史學家曾經打了個很形象的比方:人是要吃肉的,但是要通過把肉消化為人的肌肉來強身健體。這既是實現中華文化「現在進行時」的底線思維,又是實現中華文化「現在進行時」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