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繼承傳統文化 政治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② 請運用文化生活有關知識談談我們應該如何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文化,絕不是簡單復古,而是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捨、推陳出新。關鍵是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1、處理好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固有根本的關系。處理兩者的關系,不能在「指導思想」和「固有根本」的概念上兜圈子、搞詮釋、排位次,不能將馬克思主義和傳統文化的關系,抽象地等同於本末關系、體用關系,並據此來判定兩者的高下優劣。馬克
2、處理好尊重傳統與反省傳統的關系。傳統涵義十分復雜,在傳統文化中,精華與糟粕總是糾纏在一起。即便是傳統文化中精華的部分,也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土壤中生長出來,必然是瑕瑜錯陳,很難說有絕對純粹的精華。
3、處理好繼承弘揚與轉化創新的關系。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尊重傳統,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在於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2)政治如何繼承傳統文化擴展閱讀:
傳統文化是一個極為寬泛的概念。其內容中既有精華的部分,也有糟粕的部分;既有時代性、階級性的一面,也有超越時代的、具有文明共性的一面。我們所說的繼承和弘揚,自然是傳統文化中獨特且優秀的部分,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而不是喪失合理性、與時代精神背道而馳的糟粕。
繼承和弘揚的對象只能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這是論及對待傳統文化態度問題時一個不言而喻的邏輯前提。
③ 高中政治青年學生應當如何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和美德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加強中華優良傳統文化建設,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加自覺主動地推動文化發展繁榮.傳統文化和美德對於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當今時代,傳統文化和美德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與現代科技緊密結合,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讓優秀傳統文化美德走進生活.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漫長發展進程中積淀形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凝聚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紐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而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蓬勃生機、展現獨特魅力、實現創新發展,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生活. 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養浩然正氣」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目標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修身立德」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 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天人和諧」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自強不息」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強不息是激勵中國人民變革創新、不懈奮斗,戰勝各種風險、經受各種考驗的制勝法寶.自強不息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每一個實踐主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性,積極向上,勇往直前,奮發圖強.這種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華,自古以來就受到廣大有識之士的重視和倡導.自強不息表現為自尊自信的品德,不卑不亢,有著獨立的人格;表現為堅韌不拔、奮發圖強,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悲觀、不喪氣,勇於開拓,積極進取;表現為志存高遠,為著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執著追求等等.幾千年來,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影響了整個民族文化和精神活動的走向,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它都是我們國家和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動力.高等學校的審美教育必須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這一優秀文化傳統,培養青年學生樹立自強不息的審美精神.
④ 高中政治如何使我們的傳統文化更有魅力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確是博大精深,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博大說的是文化的廣度,精深說的是文化的深度,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文化的奧妙所在。但是對待傳統文化,不應僅限於一味地贊同,更應該理性。
首先,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我們最常說的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觀點,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近年來隨著網路科技的發達,很多年輕人喜歡上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並且加入到了「古風古韻」的學習行列中。很多家長也會去培養孩子從小就開始參加國學班,學習國學知識,了解中國的文化。還有更多的班級類型,如禮儀班,女德班等。
國人近期一股腦的去了解中國文化,學習「古風古韻」,的確表達了國人的愛國情懷,但是,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我們也應該理性地進行思考和辨別。因為傳統文化是有糟粕的,任何國家的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會有一些缺陷。像我們了解的孔孟之道,老子思想法家思想是文化的精華所在,而閉關鎖國、文字獄、男尊女卑等,都是文化的糟粕。所以我們在學習傳統文化時一定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其次,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創新。
對待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不應該一味的去繼承,更應該去發展創新。只有對文化進行批判繼承,不斷的創新,中國的文化才會發展的越來越好。可以將古代傳統的文化結合以現在的發展形勢,進行不斷的調整。
創新可以使文化越做越強,這並不是不是空穴來風。傳統文化是祖先用心去摸索,用智慧去結晶而成的,思想值得人們去探索和討論。我們應該去學習他們的智慧,而不是光去學習已經存在的思想結晶。
第三,傳統文化要面向世界。
面向世界,博採眾長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有其優美所在。我們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應該去肩負重任,一點一滴,腳踏實地的學好中國的傳統文化,而不是浮於表面。
國人學好傳統文化,可以更好地讓中國的傳統文化走向世界,面向世界。只有我們自己做到文化的表裡如一,才能將中國文化的底蘊,傳播到世界。
⑤ 高中政治課本必修三傳統文化的繼承包括哪幾個方面
高中政治課本必修三傳統文化的繼承包括傳統文化的特徵,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以及繼承和發展的關系。
⑥ 如何傳承中華孝文化七年級政治
在長安家風裡面,最最要緊,幾乎沒有哪一家敢不提的,就叫做孝道。
因為我們中華民族,我們中華文化最重視的就是孝道,有一句話大家非常熟悉,中華文化源以易而呈以象,我們整個的中國文化是從《易經》來,所以《易經》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總源頭,你要解釋《諸子百家》,一定要先了解《易經》,站在《易經》的思路來解釋,那就比較保險。
但是不管你怎麼精通《諸子百家》,如果你不能在孝道方面有良好的表現,那都是讀死書,那是沒有用的。所以中國人你跟他講這個,他就想辦法給你爭,講那個,他就有辦法給你辯,但是講到孝大家都非常地同意,這個是大家隨時可以印證的事實。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不是我們所想像地說天下父母都是對的,那是不合理的是吧,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意思是告訴我們,天下的父母基本上都是人,只要是人他一定會犯錯,但是你是他的子女,你就不要去想他,再說嚴肅一點,你根本沒有資格去想他,為什麼?
因為那種養育之恩呢,不是說你可以忘記,你可以用什麼來抵消的,沒有。這樣我們才知道為什麼我們誰都可以謝,就是父母不能謝,大恩不言謝。
中國人孝順父母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我們最起碼要分成三個等級,第一個,大孝尊親。你真正的是個孝子,你這輩子努力,是要讓你的父母能夠揚名於世,你看我們不管什麼比賽,只要你得到冠軍了,你會發現你的眼睛就趕快去找你的父母,在哪裡?就在暗示主持人說我爸爸在哪裡,你最好讓他出來,讓他有光彩,這是人之常情的。
⑦ 政治必修三怎麼樣繼承傳統文化
揚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創新發展,積極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做到洋為中用。
⑧ 高中政治 為什麼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
(1)①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任何時代的文化,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對於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如果漠視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其民族文化的創新,就會失去根基。②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社會實踐的發展,帶來了經濟、政治、文化各個生活領域的變化,要求文化體現新的時代精神。文化創新,表現在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2)正確的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②面對傳統文化,要辯證地認識它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加以改造和剔除。③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把握好文化繼承和發展的關系,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⑨ 如何才能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1、實現中國夢需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家國天下情懷。
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其基本精神的背後,蘊藏著綿延已久的家國天下情懷,折射著內心深處的命運共同體意識,凝聚著振興中華的文化血脈。
2、實現中國夢需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自強不息精神。
中國夢的實現進程歷經艱辛和曲折,在不斷地探索和奮斗中,我們最終在實踐中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自強不息精神,則賦予了我們創新精神、文化自覺和文化動力。
(9)政治如何繼承傳統文化擴展閱讀: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
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中華兒女努力勞作、奮進拼搏,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最深厚的國家文化軟實力
文化軟實力是相較於經濟、政治、軍事、科技等硬實力而言,是一國基於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與發展動力,以及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由此產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潮流,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的主題。
⑩ 如何繼承傳統文化(用政治書必修三《文化生活》里的內容回答)
(1)正確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2)分辨傳統文化的精華和糟粕.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積極向上的內容,應保持和發揚;對於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加以改造或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