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中國有哪些亞文化

中國有哪些亞文化

發布時間:2022-05-31 05:29:57

㈠ 亞文化有哪些

亞文化有人種的亞文化、年齡的亞文化、生態學的亞文化。年齡亞文化可分為青年文化、老年文化;生態學的亞文化可分為城市文化、郊區文化和鄉村文化等。由於亞文化是直接作用或影響人們生存的社會心理環境,其影響力往往比主文化更大,它能賦予人一種可以辨別的身份和屬於某一群體或集體的特殊精神風貌和氣質。
現代亞文化:
御宅族:資深ACGN愛好者的泛稱,由於ACGN不為主流文化接受,故該族群常為大眾誤解。
火星文:為網民發明的符號字體,用於減省字數及筆劃,本意是提高輸入速度。
Brony:美國動畫《彩虹小馬》愛好者,一般不屬於ACG范圍內,其分布之廣泛足以形成一種次文化。
獸迷:是指受到歐美國家的卡通文化之影響,喜好具有人格或其他人類特質的擬人化動物之虛構角色的一群人。

㈡ 專家口中的「亞文化」是什麼,目前中國有哪些亞文化

所謂的亞文化指的就是種種非主流,非普世非大眾的文化,主要體現在某些特定的年齡,特定的人群,特定的職業身份,生活圈子和生活狀態的特定文化形式,其中的內容和價值觀,有自己獨特的一套看法,然後在這個圈子裡面流行。這些類別中的歸屬關系。相對來說是比較固定的,但是又有許多分化的可能性,從某一個稍微大一點的分類裡面再分化出多種小的分類,這些小的分類也有極大的可能自成一派形成新的亞文化圈子,這也都算是這些亞文化的特色之一。
例如特定物品類,有的人就會喜歡購買這些小眾的,精緻的製品,例如bjd娃娃(球形關節人偶)、手辦、高達模型等等。這些在普通人眼裡看上去就是小孩子玩的玩具的東西,在精緻的做工底下,其代價是高昂的價格。

㈢ 我國典型的亞文化是什麼

典型的亞文化如下:

1、朋克(Punk):也翻譯為龐克,英國二戰後時期產生的音樂文化,內涵不說外觀以皮衣或衣服上打滿金屬鉚釘。莫西干頭為代表。隨著樂隊的演出,朋克文化從舞台走向生活。

2、JK:JK一詞來源於日本網路流行語,意為女高中生。慢慢變成了女子高中生制服的穿著。

3、漢服:隨著國風潮流,漢服也慢慢產生了很多愛好者。

4、鬼畜文化:以重復、誇張的視頻剪輯與拼貼風格為主要特徵。從日本傳入中國後,視頻節奏有所放緩,更重視內容的娛樂性,善於結合知名人物和社會熱點進行反諷。

5、殺馬特:音譯自英文單詞Smart(時尚的、聰明的),深受英國上世紀70年代朋克文化、搖滾文化的影響,傳入日本後與視覺系風格結合。

㈣ 當代中國的亞文化有哪些

中國我認為目前比較普遍的亞文化是:90後的網路用語「火星文」、追星族、吸毒、山寨、同性戀。。。。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亞文化的概念太寬了,一時無法羅列得完的。
上海的亞文化上面列舉這些現象也一樣存在,我不生活在上海更多的內容不敢太多表述,我建議你去找一本書《上海如此炫》文匯出版社出版的。

㈤ 亞文化包括哪些呢

爵士樂、搖滾樂與嘻哈、街舞、極限運動、御宅族、ACG、說唱等。

亞文化是一種文化中的一群人,他們將自己與其所屬的父文化區分開來,通常保持其一些創始原則。亞文化在文化、政治和性方面發展了自己的規范和價值觀。

Gelder 提出了六種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識別亞文化的關鍵方法:

1、 通常與工作有負面關系(如「空閑」、「寄生」、玩耍或休閑等);

2、與階級的消極或矛盾關系(因為亞文化沒有「階級意識」並且不符合傳統的階級定義);

3、 與領土相關聯(「街道」、「引擎蓋」、俱樂部等),而不是財產;

4、 離開家庭,進入非家庭形式的歸屬感(即家庭以外的社會群體);

5、過度和誇張的風格聯系(有一些例外);

6、 拒絕平庸的日常生活和大眾化。

與主流文化的關系

識別某些亞文化可能很困難,因為它們的風格(尤其是服裝和音樂)可能會被大眾文化採用以用於商業目的。

企業經常尋求利用亞文化的顛覆性魅力來尋找酷,這在任何產品的銷售中仍然很有價值。這種文化挪用過程可能經常導致亞文化的消亡或演變,因為其成員採用了與主流社會格格不入的新風格。

一些亞文化拒絕或修改風格的重要性,通過採用一種可能更能抵抗商業剝削的意識形態來強調成員身份。一旦亞文化成為媒體興趣,大眾市場時尚公司就採用了朋克亞文化獨特的服裝風格。

㈥ 對於目前的中國來說,它有哪些亞文化

亞文化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有著多種多樣的劃分標准。從內涵而言,亞文化是指主文化之下,非主流地位的,在局部地域和群體中所特有的觀念及生活方式。每一種亞文化都有獨特的價值觀。從整體上說,這種獨特的價值觀和主文化並不相悖,這點尤為重要。亞文化的劃分有很多種類,比如以地域、地貌、年齡、民族、信仰等不同指標進行劃分。通常我們所說的亞文化,主要以地域、地形地貌和非年齡劃分下的群體為主。

另外還有一種重要的亞文化劃分方式,即以民族來劃分:漢文化、藏文化、蒙古文化等等。也都有各自非常鮮明的特色。不同劃分標準的亞文化之間,多有交叉和重疊。如以地域劃分為青藏文化和以民族劃分的藏文化,兩者之間就有著較大程度的重疊。

亞文化現象存在於我國各地和各個民族,這也是中華文明(中國文化)多姿多彩的集中表現之一,亞文化研究也有著十分廣闊的空間和前景,亟待有興趣的朋友能夠投身其中,為我國燦爛文化研究做出自己的貢獻。

㈦ 亞文化具體指哪些

亞文化:又稱集體文化或副文化,指與主文化相對應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現象,指在主文化或綜合文化的背景下,屬於某一區域或某個集體所特有的觀念和生活方式,一種亞文化不僅包含著與主文化相通的價值與觀念,也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價值與觀念。

亞文化有各種分類方法,羅伯遜將亞文化分為人種的亞文化、年齡的亞文化、生態學的亞文化等。如年齡亞文化可分為青年文化、老年文化;生態學的亞文化可分為城市文化、郊區文化和鄉村文化等。由於亞文化是直接作用或影響人們生存的社會心理環境,其影響力往往比主文化更大,它能賦予人一種可以辨別的身份和屬於某一群體或集體的特殊精神風貌和氣質。

1950年大衛·雷斯曼(David Riesman)提出大眾和次文化的差別,並且將次文化詮釋為具有顛覆精神。大眾是「消極地接受了商業所給予的風格和價值」的人,而次文化則「積極地尋求一種小眾的風格(在當時為熱爵士樂)」。於是「聽眾……操控了產品(因此也操控了生產者),就如同產品操控了聽眾一般」(Riesman 1950: 361)。

因此,當一個次文化成員「即使沒有任何其他人在場,也會聆聽某種音樂時,他是在一種想像『他人』在場的脈絡下聆聽音樂的——他聆聽音樂常常是為了要去和那些『他人』建立起關系。他對大眾媒體的觀感受到他所隸屬的同儕團體所形塑。這些團體不只是在為音樂分高低而已,他們是以一種更細膩的方式(ibid: 366)」

㈧ 列舉中國的幾個重要的地區亞文化,闡述這些地區亞文化的特點及對當地消費者行為的影響。

摘要 文化對消費者行為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在當代消費者行為研究中,文化價值觀對消費者行為產生的影響備受關注,這些都會使人們對商品顏色、包裝、方便性、購物時間以及銷售人員的態度產生自己的偏好。換言之,就是對消費者行為產生了影響。在一個人的一-生之中, 能夠確保自身朝著某個方向發展的最根本因素是文化,但不同的文化決定著人們不同的價值觀念與價值取向,從而影響人的消費行為,可見文化對消費行為的影響非常重要,值得我們細細研究。

㈨ 中國的亞文化是什麼

亞文化,通常是指種種非主流、非普適、非大眾的文化,體現為某些特定年齡、特定人群、特定職業、特定身份、特定生活圈子和生活狀態的特定文化形式、內容和價值觀。

比較常見的,如嬉皮士文化、粉絲文化、嘻哈文化,以及爵士音樂、搖滾音樂等等,常常在不同時代被看作亞文化現象。

亞文化群體,許多是所謂弱勢群體、邊緣群體,其中規模最大、影響最大的亞文化則是青少年亞文化。

(9)中國有哪些亞文化擴展閱讀

應該承認,亞文化是客觀存在,它反映的是部分沒有或者暫時沒有進入主流社會體系、獲得主流文化認可的「邊緣」或者「孤獨」人群的文化自我認同。

所有亞文化都體現一定程度的亞文化人群的合理需求,主流文化只有融合這些需求,才能適應社會發展、文化發展,而不至於限入因循守舊的窠臼。

事實上,如果沒有對各種民間詩歌音樂的吸收和整理,就不會有「詩三百篇」,也不會有不斷推陳出新的唐詩宋詞元曲;當年的通俗音樂也曾經是亞文化,但如今已經成為主流文化一部分;爵士、搖滾,在中外都曾經一度被視為離經叛道,而今早已成為主流音樂重要分支。

從歷史上來看,從「對峙」走向「轉化」,既是主流文化應對亞文化挑戰時應有的態度,也是主流文化自身革故鼎新、繼往開來的客觀需要。

第一,對亞文化應「去粗取精」。

不少亞文化往往會直接地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甚至生理需求,宣洩功能比較突出,文化上往往會帶有某種「本我」的「粗鄙性」,例如有時較多地使用污言穢語,有時只強調自我感受,暴力、情色等因素也比較普遍,存在某種攻擊性、叛逆性傾向等。

主流文化在對待這類亞文化時,應盡可能將這種宣洩性需求通過「凈化」方式加以過濾,吸收其原生態的生活質感、藝術的生動性和想像力、情感表達的創新性,使之符合主流價值的文化要求。

在這方面,說唱音樂的主流化、搖滾文化的變化,就是比較現實的例子。「街談巷說,必有可采」,去掉亞文化中的「粗鄙性」「原始性」,將亞文化的情感表達「藝術化」「社會化」,也是文化融合發展的實踐趨勢。

第二,對亞文化應「去偽存真」。

亞文化由於其「地下性」,往往會用更加誇張、激烈,甚至偏激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訴求,早就有學者認為亞文化與主流文化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會刻意「羅織」一種「與眾不同」的「狂歡」風格,用「被建構性」區別於主流的傳統性。

特別是在互聯網和市場化背景下,一些新興傳媒平台和逐利資本會利用這種「誇張性」吸引眼球、帶入流量、獲得回報。商業動機使得亞文化的「虛飾性」「表演性」變本加厲,更加扭捏作態,從根本上背離亞文化本身的「合理性」。

當下,部分低俗網路直播、低俗網紅現象、明星丑聞、粉絲偏激行為,反映的就是這種商業動機對亞文化的放大和扭曲。

對於這種現象,一方面文化傳媒管理機構應該加強對包括新媒體在內的傳播平台的依法管理,避免亞文化現象主流化的泛濫。

另一方面,主流文化對亞文化的「誇張性」也可以加以適當「去偽」,使之在真情實感基礎上「合理化」「合情化」「審美化」,讓亞文化既能夠表達特定人群的特定情緒,但又不將這種情緒絕對化、誇張化,導致亞文化成為脫韁野馬,與主流文化之間形成巨大對抗和反差。

第三,對亞文化應「存異求同」。

亞文化代表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但這些需求在亞文化中往往會被放大。蔑視社會規范、諷刺教育體系,在亞文化的創作、表演和行為中都是常態,也引發這些年各種粉絲群體之間線上線下的爭斗。

主流文化一方面要包容亞文化的差異性,一方面也要賦予亞文化更多的文化共識,例如,引導亞文化關注自由和平等之間的平衡、個性和社會的統一、權利和義務對等、愛和被愛的和諧、痛苦與快樂的辯證、挫折與成長的必然、小我與大我的關聯等等,使得「差異」性的亞文化走入主流文化。

也就是說,既尊重亞文化人群對自由、個性、差異的追求,又軟化、弱化這種追求的極端性和破壞性,使之能夠與主流文化協調發展。

最近,主流媒體有意識地選擇一些偶像明星參與《國家寶藏》《經典詠流傳》等電視節目的製作,體現的正是這種存異求同的努力,獲得許多觀眾包括青少年觀眾的認可。

因此,一方面,應該適當促成亞文化在資本和新媒介推動下主流化、大眾化;另一方面,在包容中轉化、在揚棄中引導,也是主流文化面對亞文化挑戰的積極態度。

事實上,「天下無不可變之風俗」,人類的主流文化就如同大江大河一樣,總是在融匯各種涓涓細流之後,才有大江東去的生命力。

所以,在堅守主流價值底線的同時,開放包容、積極疏導,才能真正化解互聯網時代亞文化對主流文化的沖擊,形成主流引導下多元文化之間的互動共生,也使得主流文化本身隨著時代發展更加具有兼容性、普遍性和共享性。

㈩ 如何解釋亞文化目前中國有哪些亞文化

比如大多數人的穿衣風格就是正常的衣服。但是少部分人非常喜歡洛麗塔,非常喜歡JK,或者非常喜歡漢服。這就是一種亞文化,亞文化也可以說是非主流文化,但是非主流文化總是略顯貶義,而亞文化則沒有這種貶義。我國的亞文化圈子有很多,首當其出的就是最近出現的漢服文化。其次比較著名的就是游戲圈。最後就是電腦圈。

最後我了解的就是電腦圈。電腦圈最著名的梗就是卡吧和圖吧了。三千預算進卡吧,今晚樓下開網吧。卡吧大佬的特點就是“只要再加一點點錢,就可以獲得更好的配置”。當然所謂的一點點,換算成億點點更加合適。而圖吧則是另一個極端,圖吧大佬都是動手能力頂天的人,而且將省錢歸結到極致。而且曾經有圖吧大佬,用奔騰四處理器玩起了LOL。處理器和游戲跨越了15年,而且還能流暢運行。果然,“又不是不能用?”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有哪些亞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