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的時代性怎麼增強

文化的時代性怎麼增強

發布時間:2022-03-08 15:45:37

㈠ 如何理解文化的民族性和文化的時代性

文化是歷史的沉澱物,是歷史的見證。 每個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具有鮮明的特色。文化是見證整個民族的歷史,是民族的傳承。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文化,是時代的見證物。文化都有其特定歷史時期,同時文化是隨著時代的改變而增加的。

㈡ 怎麼增強文化自信

堅定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1、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要把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作為一項極為重要的戰略任務,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要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營造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2、推進文化創新,大力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內在要求。要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斷推出文藝精品力作。要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大文化產品與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為人民提供豐富精神食糧。要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准化建設。要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培育新型文化業態。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3、堅持「雙創」方針,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斷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表現形式,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要堅持取長補短、兼收並蓄,以交流互鑒、開放包容的胸懷,鑄就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㈢ 新時代如何加強文化建設

國家統一,人民幸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標志。為此,我們要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為實現祖國繁榮富強、促進祖國統一而奮斗。

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匯聚中國力量,需要我們在當代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今經濟文化全球一體化的國際大背景下,西方盛行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文化虛無主義的傳入,對我國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沖擊。

「軟實力」是指與經濟、政治、科技、軍事等有形力量形成的「硬實力」相對的文化、意識形態等對內外產生吸引影響的無形力量。

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這種軟實力的地位越來越重要。21世紀世界格局的發展變化,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種「軟實力」的較量。

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

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在新時代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文化方面,就要求我們加強文化建設,補齊短板,均衡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㈣ 教學文化的時代性哪些

美術教育中的美術學科性 將上述兩種取向加以綜合,對美術教育的完整表述應該是:以教育為手段,向學生傳授一定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發展和傳播美術文化;以美術為媒介,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審美能力,發展智力和創造力,獲取一般教育學意義的功效。對美術教育的正確理解正是建立在這種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的基礎上。

㈤ 為什麼說文化具有時代性和名族性

文化的民族性及其體現 •

  1. 含義:一個民族所創造和享用的文化具有 與其他民族文化相區別的特色和個性,並因 它的長期存在而形成傳統和民族精神,對該 民族產生巨大影響。

  2. 文化的民族性體現在一個民族文化的各個 層面,既有物質文化層面,也有行為文化層 面和精神文化層面。

文化的民族性之體現

物質文化層面——如器物的形態、內容的相對差異; 行為文化層面——表象與內在的差異,如風俗習慣 (例:宴請禮儀在中英兩國的差異表現); 精神文化層面——思維方式、思想觀念、道德倫理 上的迥異(如小說《應聘》、「喝咖啡」所揭示的 不同文化背景及其文化觀念)



文化的時代性


一、文化的時代性的內涵

1.概念:指社會群體文化的存在具有時代特徵,代

表著時代特色,有深刻的時代背景。


2.基本內涵:

文化的存在是時代性的 文化的創造是時代性的 文化的傳承和淘汰也取決於時代 時代性的文化具有可比性


文化的存在是時代性的 ——任何一種文化 模式或文化形態、文化 內容,都存在於具體的 時代之中;每個時代都 有自己的文化要求和文 化特色,即所謂時尚。 (這從服飾文化中可深 刻感知到)


文化的創造是時代性的 ——所有的文化都 是在具體的時代被創造 出來的;每一個時代都 在不斷創造著各種文化 形態和文化內容,使得 人類文化不斷累積、保 存而日趨豐富。


文化的傳承和淘汰也取決於時代 • ——在人類發展進程中,文化的傳承和淘汰不斷

在重復,由此形成了文化的競爭,推動人類文化 向前發展。文化的傳承和淘汰並不是對文化形態 或文化內容一味地全盤接受或否定,而是對其核 心部分進行傳承、改進、改造。 • 傳承與淘汰是同時進行的,但從本質上看取決於 時代的需要,由此,使文化具有了鮮明的時代特 征。如:中國婚俗禮儀的演變


一方面,一個民族群體及其文化在發展中自然而然地要形成自己民族文化傳統,也就必然要使自己群體的文化具有民族文化的特徵;另一方面,任何民族群體的文化也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都不可避免地要使自己群體的文化帶上時代的特徵。由此,這又必然要產生文化的民族性和時代性的關系問題。而問題的實質在於,要使一個民族群體的文化更好地得到發展,就應當自覺地把文化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優良的民族傳統和文化在現實運動中產生的積極的時代要求有機結合起來、


民族性的文化內容並非只容本族所專有,其中常有或寓有通行的人類性的內容由民族性展現的文化的民族內容,相對穩定,使任一文化得以形成自己特有的模式和傳統。我認為,中華文化的民族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一、天人合一與以人為本。1、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天人合一既包括人對自然規律的能動適應、遵循,也意味著人對主宰命定的順從與崇拜。2、人本主義,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本主義是一種道德的人本主義,或者稱之為倫理關系中的人本主義,他把人放在一定的關系中來講一個人應該如何負起自己的責任。二、剛健有為與自強不息象傳提出剛建的觀念,贊揚剛健的精神「剛健而文明」。象傳提出自強不息的原則:「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而這也是儒家所積極倡導的,它符合儒家的積極入世,要求每一個人都要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徵之一。三、厚德載物與中庸尚和厚德載物即以寬厚之道德的心懷包含萬物,對待事物有兼容並蓄的意思。提倡君子厚德載物也就是提倡君子和而不同的意思。中庸尚和之道可以說是一種調節社會矛盾使之達到中和狀態的高級哲理,所謂「極高明而道中庸」「舜執其兩端而用其中於民」就是其妙用。


文化的時代性是指任何一種文化的發生、形成、發展、成熟都總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階段中進行的,並以時間作為其基本的存在形式。從日常的一般含義來講文化的時代性往往更突出現在性、當下性。牟宗三教授早就將儒學的發展分為以下三期。從先秦孔孟、荀子到漢初董仲舒(公元前180—前115)為第一期。宋明(lO—17世紀)時代為第二期,現代新儒學為第三期。屬於第三期並最為活躍的算是哈佛大學的杜維明教授。杜維明認為從現在開始,20—21世紀人類的根本問題,在於每個人從他現實存在的環境中出發,實現徹底的自我反省(即追求儒學所說的「內聖」),即實現「自我超越」。據杜維明講,這里的「自我超越」,是在現實中擺脫自身的局限,擴大和發展自已,提高自已,並不斷地加以突破,是「超越而內在」的人生。20世紀人類通過自我反省的新的人文主義的基本精神,就體現在儒學精神給「現代世界」所提示的超越而內在的人本主義精神之中。這就是杜維明強調的新儒學對「現代世界」或「現代化」所特有的意義和價值。儒家傳統的創新,與中華民族主體性的建構是相關的,必須保持一種多元的、開放的、反思的態勢,才有可能。五四反傳統的傳統,要把傳統文化要個包袱一樣丟掉,只能是過分的樂觀。要做到創新需要三個方面的並進:一是道的問題;二是學術的問題;三是實踐的問題。只有不限於學術的層面尋找各種傳統的結合與堅實的認同,才能開辟出新的資源。最終實現儒家傳統的創新與中華民族主體性的建構

㈥ 作者為什麼說文化的時代性和民族性

傳統文化產生於過去,帶有過去時代的烙印.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分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

㈦ 怎樣認識文化發展的時代性和歷史階段

民族性與時代性統一,民族性存在於時代性之中,時代性反映民族性的共同特徵,不存在絕然獨立的文化屬性。正由於二者的統一,衍生出體育文化的整體性與獨立性、連續性與階段性、自主性與互賴性、兼容性與選擇性等等的有機共生。這些特性又表現為民族意識與全球意識、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統一。民族意識是民族體育文化的本質特徵所在,全球意識則從世界和人類體育文化發展的高度拓展了各民族的文化視野。民族精神展示出一個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命力,時代精神則代表體育文化發展的方向和歷史演進的階段特徵與風貌。

㈧ 如何增強文化自信

1、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就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開發,對其中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容和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內涵和表達方式,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讓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2、大力弘揚革命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就要大力弘揚革命文化,彰顯時代精神,錘煉民族品格,鍛造民族風骨,促進民族自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3、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就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提升國民文化意識、提升中華民族整體文化素質,匯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

1、不斷增強文化自覺。文化自覺集中反映一個國家在文化上的覺悟程度,不斷增強文化自覺對於堅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價值。黨的十九大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一道,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要增強「四個自信」,這充分彰顯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擔當。

2、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必須下大力氣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促進社會公眾形成善良的道德意願、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從而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在內心深處樹立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意識。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增強文化自信的著力點、人民網——堅定文化自信 增強文化自覺

㈨ 發展文化時如何實現民族性與時代性的統一

少數民族在長期的社會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這些優秀文化是每個少數民族成員在本民族生產、生活領域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和基礎,每個少數民族成員勢必要學習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以成為本民族和本地區的一名合格成員,通過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本民族成員中的傳承以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各少數民族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和世界民族大家庭的一名成員,在當前文化多元一體的開放環境下,為了更好的發展也必須與其他民族進行交流,學習他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充實本民族文化的寶庫,最終實現文化的時代性。當前,由於民族地區多處在西部邊遠地區,自然地理條件的限制以及義務教育的強制性決定了兒童和青少年傳承本民族文化、學習他民族文化主要是通過學校教育來實現的。

當前大多數民族地區的學校教育模式都是盲目照搬主流民族的學校教育模式,這些學校採用全漢語教學、全套的人數版教材、六加三的九年義務教育模式以及無少數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校園文化等等。這種教育模式忽略了民族之間的差異,沒能實現少數民族成員通過學校教育實現本民族文化的傳承,少數民族成員也就不能通過現有的學校教育來保持本民族文化的民族性;同時,盡管這種學校教育完全教授主流民族以及人類部分共同文化成果,但是這種教育所實現的民族文化的時代性並不是建立在保持民族文化傳統即文化的民族性基礎之上的,因此這種文化的交流和學習並沒能真正意義上實現民族文化的時代性。透過這一點來反思,筆者認為,以學生入學前、入學時、求學過程中以及義務教育完成後為四個時間段.

閱讀全文

與文化的時代性怎麼增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29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2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0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7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29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3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7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19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