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火鍋的文化意義是什麼
鍋,可以說是中華美食的一個文化縮影。
如果說有一種烹飪方式,穿越古今,曾代表地位權力,代表皇家的恩賜,也代表士大夫的雅趣,我想可能就是火鍋了吧。
1、商周——從青銅器里孕育的火鍋
中國人吃火鍋,歷史相當的久,因為它源於最古老的一種烹飪技巧——煮。
煮器之中,最古老的除了陶器之外,就是青銅器了。
我們如今很多的鍋,其實都來源於青銅器的鼎,就連潮汕話里都還是會把日常炒菜的炒鍋,直接稱為「鼎」。
那麼火鍋是不是也是起源於商周的青銅器呢?
我們當然不能直接說有了青銅器具,有了諸侯列鼎而食,我們就認為那時候有了火鍋,畢竟列鼎而食,更多隻是用來盛放食物,而不能推斷為邊煮邊吃。
直到這件青銅器的發現——商代獸面紋青銅溫鼎
作者:識食務者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0038681/answer/224762966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 漫威《黑豹》反響一般,難道真的是種族文化的鍋嗎
民族文化是一點,最重要的是漫威十年來電影幾乎全是一言不合就開大打,全片一大半都是特效和打鬥場面,導致觀眾認為漫威電影的風格就是這樣的。但是《黑豹》講的是提查拉的成長,主要展現的是提查拉從喪父之後,經過克勞,艾瑞克等人的事件後,逐漸成長為國王,全片打鬥鏡頭屈指可數,而且都不是很長。很多觀眾看電影的時候覺得很困,很無聊,因為觀眾帶著純屬看炫酷的特效和激烈的戰斗的心理去看這部片,自然在口碑方面比以往稍差一點(個人理解,如有錯誤見諒)
3.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土鍋看著生產環境挺惡劣的,看著表面也比較粗糙,安全衛生么
屬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土國看著生產環境挺惡劣的,看著表面也比較粗糙。其實這是貨真價實的好貨。這個是經過火烤出來的,當然是安全衛生。
4. 弘揚中華砂鍋美食文化如何理解
砂鍋(又名沙鍋)產品集炊具與餐具為一體,菜肉相雜,以燉、煮為主,熱燙、鮮嫩、味美,集多種營養於一鍋,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烹調方式。砂鍋屬於陶制炊具,在我國已有5000多年歷史。砂鍋本身就是頗具民族特色的藝術品,綜觀世界烹飪,大都是在鍋中制菜,然後再倒入碗盤之中供人食用;但我國的砂鍋卻是集炊具與餐具為一體,一菜一鍋,直接上桌食用,菜餚講究色、香、味、形、器的文化內涵這也是砂鍋的一大特色。民以食為天,人以健康為本。養生、食補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而今更是溶入了現代保健的最新概念,成為飲食的一種健康新時尚.餐飲中,器皿的考究更是必不可少的。
人們受用砂鍋,自有砂鍋文化。其深厚底蘊不只表現在歷史悠久源遠這個層面上,而就現實而言,除上述特點、特色也是題中應有之義外,還主要體現在「流長」即「流」到現代層面的文化內涵上。
一是砂鍋文化的多元化,大眾化。菜品的多樣、廣泛,別類有之它有之,別類乏之它多之,別類無之它具之。此外,又可從服務對象的定位上看出:中底檔居多,高檔很少。
二是砂鍋文化的前瞻。現代社會發展,生活質量提高,砂鍋應運而生及至春筍般蓬勃發展,恰是適應了人們對家庭廚房要求的科學化、簡潔化的需求。現代砂鍋業的發展,砂鍋業主的遠見卓識,也必須體現在前衛和時髦上了。
現代生活的演繹已發展到「吃」的演繹。過去進餐而食,以「飽」為滿足,如今這一檔為數不多,多的是以品嘗、場面等等文化氛圍的適場為滿足。此一檔,是其他餐飲形式不能與砂鍋相媲美的。真乃是:東南西北砂鍋鍋鍋火,春夏秋冬紅火火火紅。砂鍋魅力,在品味中綻放。
筒骨砂鍋為大眾人喜愛,究其原因,不少人解釋為:一是夏季氣候潮濕,吃砂鍋以驅濕氣;二是以熱抗熱,以熱驅熱,求得一身爽快。一位作家講夏天吃砂鍋有如詞家中之「豪放派」,或「如武松打虎式」,「頗有粱夫人擊鼓戰金山之概」。
中華飲食博大精深,可以以味為特色,可以以形為創意,更可以「皿」為賣點,共同構成繁榮的餐飲市場。而在其中,以砂鍋為主題的系列飲食店更是以特色、美味、健康、創意、實惠為賣點,一直以來,始終風行餐飲界,不斷掀起消費熱潮。
5. 甑鍋是什麼
甑鍋,甑原本是古時一種帶有箅子用來蒸食物的器皿,呈圓筒形、上口略大於下口,似鍋像桶又稱甑鍋、甑桶。多用細密無氣味的木材製作,現在酒行業多為水泥或金屬材料製成。是蒸糧和蒸酒的主要設備。
甑鍋古代蒸飯的一種瓦器。底部有許多透蒸氣的孔格,置於鬲上蒸煮,如同現代的蒸鍋。現代蒸飯用的木製桶狀物,有屜而無底。蒸餾或使物體分解用的器皿。飲食文化走到當下,健康、美味、快捷成了關鍵詞。
(5)文化鍋是什麼擴展閱讀
甑是中國古代的蒸食用具,為甗的上半部分,與鬲通過鏤空的箅相連,用來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將甑中的食物煮熟。單獨的甑很少見,多為圓形,有耳或無耳。這個炊具的發明本身就是飲食文化的一個創新。
古人知道腌漬食物便與保存,而後發現蒸食可以將腌漬食物恢復部分的口感,還能獲得新的味道。不得不感嘆,飲食文化的微妙。食物的製作過程,不添加任何防腐劑,純手工製作,遠離工業污染,腌漬食物改為短時間腌漬入味後,即開始風干,然後密封0度保鮮保存。
甑蓋又名雲盤、天盤。系甑鍋上的蓋,用木質或金屬材料製成。甑蓋直徑大於甑鍋二寸,中心有直徑二尺的導汽孔。甑鍋烹調時,拿出蒸30-60分鍾。
6. 崧澤文化時期的蒸鍋叫什麼
甑,是蒸飯的用具,與今之蒸籠、籠屜相似,最早用陶製成,後用青銅製作,其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許多孔眼,置於鬲或釜上,甑里裝上要蒸的食物,水煮開後,蒸氣透過孔眼將食物蒸熟。鬲與鼎相近,但足空,且與腹相通,這是為了更大范圍地接受傳熱,使食物盡快爛熟。
7. 古代火鍋的鍋是什麼樣子的
事實上火鍋並不是現代人的專享,我國古代就已經有了火鍋,並且深受人們喜愛,源遠流長。
早在商周時期,人們將各種肉類放入特製的鼎中邊烹邊食,稱之為「溫鼎」,「溫鼎」內有夾層將其分為兩部分,上層盛放湯羹肉類,下層放置炭火燃料,設有火門用來更換炭火,鼎的周圍有透氣用的小孔,這就是火鍋的雛形了。不過此時的火鍋還只是王公貴胄們的奢侈品,到了戰國時期,火鍋普及開來,開始走入尋常百姓家,用來烹煮的「溫鼎」也小了許多,此時的人們也開始在食用火鍋時蘸些鹽、辣椒等調味品,吃火鍋蘸料的習俗逐漸形成了。
到了魏晉時期,火鍋更加盛行,人們也開始了對鍋底的研究,雞湯鍋、麻辣鍋等各種湯鍋應運而生,而火鍋器具則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魏文帝曹丕酷愛火鍋,吃一次火鍋要吃好幾種鍋底,而一隻鼎只能盛一種鍋底,吃一次火鍋要用很多隻鼎,非常麻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曹丕發明了「五熟釜」,在鑄造時將鼎中的空間分成五部分,這樣一隻鼎里就可以盛放五種鍋底,比我們現在常吃的「鴛鴦鍋」還要高端。到了宋元時期,火鍋的吃法進一步發展了,過去由於肉切得很厚,火候控制不好,經常會將肉煮老了,後來人們學會了將肉切片,這樣既熟得快又味道鮮美,用筷子夾著肉片在鍋里涮兩下即可食用,「涮火鍋」的時代來臨了。
到了明清時期,火鍋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不同地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火鍋,比如四川重慶的麻辣香鍋以及北京的老北京涮肉等。由於經濟的發展,這個時期也產生許多名貴精美的火鍋,乾隆皇帝好吃火鍋,和珅為了孝敬主子,請了幾十位全國各地的火鍋名廚精心研究,用鹿尾等多種名貴食材,精心製作了一桌火鍋大餐,堪稱奢華。火鍋是中華民族的獨創美食,製作簡單,風味獨特,火鍋里幾乎包含著所有種類的食物,就像中國傳統文化一般,胸懷寬廣,包容萬象。
8. 鐵鍋的發展和鐵鍋的文化
做飯炒菜的鐵鍋基本分為三種:一種是鑄鐵的,一種是熟鐵的,還有一種是不銹鋼的。市場上還有一種是用厚鐵皮壓制的,因屬於糊弄人的東西,故不在我講的范圍之內。
鑄鐵鍋應該是正宗做飯炒菜的鐵鍋,比較厚,比較重。這種鐵鍋受熱均勻,不糊鍋,應該是所有鍋當中最適合炒中國菜的鍋了。
說起這種鑄鐵鍋那可是歷史悠久了,大概從春秋戰國出現了鐵器之後,首先進入生活用品的東西就應該是這種鑄鐵鍋了,中國人已經使用了兩千多年了。據史書記載,武則天最喜歡吃用這種鐵鍋炒的菜了,拿武則天的話說,就是「餚味適於口」。當時皇宮里最貴重的鑄鐵器皿只有兩個,一個是擺放在院子中間防火用的大鐵缸,一個是御膳房裡做飯炒菜用的大鐵鍋。文化大革命以後開始吃大鍋飯,食堂使用的就是鑄鐵鍋,大個的鑄鐵鍋直徑能達到兩米左右,炒菜用的鏟子是木把大鐵鍬。
熟鐵鍋是制鐵工藝進步的產物,大量生產應該是清末以後的事情了,清代皇宮御膳房為皇帝做飯用的鍋就是這種鍋和上面說的鑄鐵鍋。國內飯店餐館使用的鐵鍋就屬於這種熟鐵鍋,現在加拿大唐人街越南人店鋪里賣的真正鐵鍋就是這種熟鐵鍋,這種熟鐵鍋都是手工打制的,這種熟鐵鍋相對於鑄鐵鍋薄很多,也輕很多,缺點是比鑄鐵鍋容易糊鍋。
上面說的這兩種鐵鍋都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生銹,通常都是越使越黑,無論用什麼辦法都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於是在制鐵工藝進一步發展的情況下,人們又發明了不銹鋼鐵鍋,也就是我說的第三種鐵鍋。
不銹鋼鐵鍋的出現從根本上解決了鐵鍋生銹的問題,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那就是不銹鋼鐵鍋遇熱不均勻,糊鍋現象無法解決,盡管現在的不銹鋼鐵鍋對這個問題已經有所改進,但這個缺點仍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不過不銹鋼鐵鍋的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不生銹不沾鍋,顯得干凈好看。
在鐵鍋缺點無法解決的情況下,美國杜邦發明了不沾鍋,不沾鍋解決了很多鐵鍋的缺點,但它自身的缺點又出來了,那就是致癌。說句老實話,杜邦不沾鍋是為美國人發明的,而不是為中國人這種大火大油炒菜而發明的。盡管不沾鍋不怕高溫,不怕油炸,但在現實中,不沾鍋的所謂不怕都是有條件的,而這些條件又恰恰是我們中國人在炒菜過程中無法克服的。
用中國人炒菜的方法,不沾鍋就沒有不掉漆的,結果是使用到一定程度的不沾鍋的鍋底就變色了,所謂的不沾鍋也開始沾了,掉下的漆在高溫與熱油作用下,出現了可怕的化學分解,於是致癌物質出現了。
當然了,對於我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中國人來說,死都不怕還怕得癌嘛?!所以使用杜邦產的不沾鍋的中國人更是一浪高過一浪,甚至連不是杜邦產的不沾鍋都敢用,圖的就是個便宜。
呵呵,結果怎麼樣呢?那隻好讓上銹的鐵鍋去見鬼去吧!
9. 你認為火鍋的文化意義是什麼
火鍋簡直渾身上下都是中國文化。火鍋熱,表示親熱;火鍋圓,表示團圓;火鍋用湯水處理原料,表示「以柔克剛」。火鍋不拒葷腥,不嫌寒素,用料不分南北,調料不拒東西,山珍海味,河鮮時菜,豆腐粉條,來者不拒,均可入鍋,表示「兼濟天下」;火鍋葷素雜糅,五味俱全,主料配料,味相滲透,又體現了一種「中和」之美。更重要的是,火鍋能最為形象直觀地體現在同一口鍋里吃飯這樣一層深刻的含義,可以說是不折不扣地共食。更何況,這種共食又絕不帶任何強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