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人眼中的俄羅斯(感情方面)
對於俄羅斯從中國的方面來看,他現在是一個盟友,但並不是很可靠,因為現在中國被美國壓迫著,只有聯合放能自保。但一旦美國倒下了,我敢保證,俄羅斯第一個那來開到的肯定是中國,當然如果中國倒下了,或者說是強大到他都沒有把握打敗中國的話就另當別論,但這兩樣好像可能性比較少。
在個人上來說我感覺俄羅斯人保守,比官僚上更是比中國清朝的有得一比,當然他們也不是沒有有識之士,起碼對於俄羅斯的偉人我還是很尊敬的,比如保爾、列寧。但也許你們不知道當年列寧說他會歸還前俄國分割了清朝的土地還給中國的,但直到現在還在誰手上呢?庫頁島在那個手上?海參崴又在那個手上?
② 俄語在中國的發展歷史和現狀
請輸入關鍵字搜索
俄語在我國的發展和俄語的價值
作者 : 王婷
【摘要】曾幾何時,俄語經歷了作為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之一蘇聯的全民通用語、官方語和聯合國6大工作語言之一,曾為全球第二大語言,到2001年普京簽署總統令,要求純潔俄語,以「確保俄語作為國語的最重要地位」曲折的歷程,這種鮮有的語言變遷值得我們語言工作者去研究。本文從俄語在我國的發展過程和俄語的未來價值角度,探討俄語的未來發展前景。
【關鍵詞】俄語;發展;價值
俄語曾是世界第二大語言,聯合國6大工作語言之一,被普希金稱為「世界上最美的語言」,但隨著蘇聯解體和全球化進程的日益推進,俄語地位卻一落千丈。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而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感召力,又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角度講,俄語的興衰與俄羅斯在其國內外的戰略利益休戚相關,對於俄語地位的下滑,近年來一直十分關注俄語發展問題的普京夫人柳德米拉曾痛心地大聲疾呼:「俄語正處於危難之中。」俄專家同時也指出,柳德米拉的說法絕非危言聳聽,而是對俄語面臨的殘酷現實的真實描述。俄最高領導人已開始從戰略高度審視該問題,並把「俄語地位問題」列為俄高層需重視和關注的非傳統安全問題之一。縱觀俄語在我國的發展,俄語經歷了一個從繁榮到低谷然後漸漸回暖的曲折過程。
一、俄語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中俄關系有悠久的歷史和幾百年的傳統。最早兩國之間的交往可以追溯到13-14世紀的元朝。那時就已經有一批俄羅斯人居住在中國境內,據《元史》記載:至順三年(1332年)「諸王章吉獻翰羅思百七十人,酬以銀七十二鋌,鈔五千錠」。
俄羅斯人兩次較大規模地遷入我國東北地區對俄語在我國的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第一次是由於中東鐵路的修建。19世紀俄沙皇決定要在中國建一條聯系俄國遠東地區和內地的鐵路。根據1896 年6 月3 日滿清大臣李鴻章與沙俄財政大臣福特簽訂的《中俄密約》,東清鐵路(又稱中東鐵路,東省鐵路)在哈爾濱修築。這條鐵路於1897-1903年築成,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至滿洲里,東至綏芬河,南至大連。隨著鐵路的修建和運行,哈爾濱從一個漁村逐漸興起,大批俄羅斯人遷入東北。沙俄政府倚仗這條鐵路企圖獨霸中國東北並將其納入俄國版圖,建立「黃俄羅斯」。因此,沙皇俄國以派遣護路軍和輸送鐵路工程技術人員的名義,向哈爾濱大量移民。特別是1917 年俄國十月革命後和國內戰爭時期,大批不滿蘇維埃政權的沙俄貴族、資產階級、富農、舊軍官和知識分子來到哈爾濱,俄國僑民人數驟增。俄國僑民遍及哈爾濱社會的各個領域。城市的宗教、飲食、服飾、生活習慣、建築風格迅速地俄化,俄僑勢力超過中國政府統治下的中國居民,是中國最大的俄僑聚居中心,有「俄僑首都」之稱。到1928年,「哈爾濱的俄僑已佔哈埠居民總數的65%以上」。
第二次移入是十月革命期間。工農革命的勝利使反動的資產階級失去了一切,他們不甘心失敗紛紛外逃,同時將大批不明真相的群眾裹脅到中國,後來逐漸集中在以哈爾濱為中心的我國東北地區。解放以前哈爾濱不過是幾十萬人口的城市,但在這里卻居住有「俄語人口約十萬」。1930年時,中國東北計有俄僑111584人。可見其人數之多,比例之大。這也就不難估計俄語在該地區的影響。
1.俄語的繁榮時期
十月革命給中國帶來了馬列主義。「五四」後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將大量的馬列主義著作由俄文翻譯成漢語,中國大批革命青年赴蘇聯尋找救國真理。莫斯科東方大學和莫斯科中山大學,曾為我國培養了大批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在20世紀50年代,中蘇兩國的文化交流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況。一方面蘇聯先後向中國派遣專家總計超過18000人次。另一方面,中國也向蘇聯派出14500餘名留學生。當時,兩國文化界人士頻繁互訪。據蘇聯方面統計,在中國解放初期的七八年間,中國派往蘇聯的文化代表團多達134個,而蘇聯來華訪問的文化團體也多達112個。從中可以看出,50年代中蘇兩國文化交流的規模之大、范圍之廣。
19世紀俄羅斯文學以及十月革命後的無產階級文學對「五四」以後的中國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俄蘇文學中的優秀作品翻譯成漢語,一些生動感人的文學形象、膾炙人口的典故,在中國革命青年讀者中間很受歡迎。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各大出版社更是將俄蘇著名作家的作品列為出版重點,掀起了50年代的俄蘇文學作品出版高潮。《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青年近衛軍》等都是當年的暢銷書。其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1949-1952年間,在中國銷售累計高達207萬冊。這些文學作品,影響了千千萬萬中國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追求。俄蘇文學在當時的中國成了外國文學的代名詞。
外語教育方面,俄語教學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1708年,俄羅斯文化館在北京創立,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所外語學校,該校專門培養從事俄語翻譯的中國譯員。俄羅斯文館經辦達154年之久,直到1860年,才結束了單一語種的教學,開始增設其他外語。
現代俄語教學與馬列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傳播密不可分,與中國革命史、中國共產黨黨史密不可分。從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的近半個世紀內,中國共產黨始終大力提倡和支持俄語教學。上海外國語學社是1920年我黨開辦的第一所外國語專門學校,上海大學是1921年我黨創辦的第一所培養革命幹部的學校,它們的主要外語課程都是俄語。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延安時期,俄語教學在革命根據地蓬勃展開,延安大學、抗日軍政大學、延安外國語學校的主要外語語種都是俄語。到了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也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俄語熱」,除了哈爾濱外國語專門學校的正規俄語教學以外,群眾性的俄語教學遍及解放區各城市。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外語教學更是一邊倒向俄語教學,俄語幾乎成為當時中國外語教學中的唯一語種。在解放初期的10年裡,「俄語熱」在中國的教育界乃至各行各業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幾乎可以說是「全國學俄語,全民學俄語」。當時,毛澤東曾大聲疾呼「無論共產黨內、共產黨外、老幹部、新幹部、技術人員、知識分子以及工人群眾和農民群眾,都必須誠心誠意向蘇聯學習。……我們要在全國范圍內掀起學習蘇聯的高潮,來建設我們的國家。」正是在毛澤東等領導人的大力提倡和號召下,新中國成立伊始,一個學習俄語、學習蘇聯的群眾性運動迅速爆發,並很快發展成席捲神州大地的熱潮。 2.俄語的低谷期、復甦期
20世紀60年代初,隨著中蘇關系蜜月期的結束,俄語熱也在中國迅速降溫,全國各類院校極大地壓縮甚至取消了俄語專業的設置。直到20世紀80年代,俄語教育在經歷曲折後又迎來健康發展的新時期。但90年代初期,隨著蘇聯的解體和俄羅斯綜合國力的相對下降,國內學習俄語的人數銳減。尤其是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我國同歐美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流與合作日漸頻繁,學習英語和其他語種的學生逐年遞增,俄語學習也是表現出相對衰退的跡象。這是俄語在我國的低潮期。
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與俄羅斯在政治、經濟等領域的合作逐步全面展開,與獨聯體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等也不斷發展,俄語學習在中國又悄然升溫。隨著中俄戰略夥伴關系的建立,在中俄兩國政府的共同推動下,中俄兩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交往迅速擴大與深入,我國俄語教育也再次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各層次的俄語教育都取得了較大發展。無論是從師生數量、教學規模,還是教育水平,相比以前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俄語學習在中國又悄然升溫,影響力又逐步上升到語種中的主要地位。到目前為止,我國已有10所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擁有了俄語語言文學專業博士學位授予權,方向涉及語言學及修辭學、文學、文化國情學等諸多領域。這更加奠定了俄語在中國的地位和價值影響力。
二、俄語的價值與前景
俄語在我國的傳播和世界的傳播,主要取決於它的特定的職能和客觀的價值,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怎樣看待俄語的價值呢?
1.俄語是獲取現今世界先進的科學與技術的可靠手段之一。作者柯布遜(H.M. Jakobson)在《為何要學俄語?》書中寫道:「假如說我們或許想忘掉國際政治的壓力,那麼我們不能夠忘記,俄語是各個歷史時期最偉大的文學之一的體現。同樣,既然目前世界上28%以上的科學產品出自蘇聯學者之手,俄語就越來越多地體現著極端重要的技術情報。奧地利的一位教授施密德(A.Sсhmid)寫道:「對我們來講,俄語是獲取技術情報的可靠助手,因為用俄語出版大量文獻。」
2.俄語作為聯合國六種正式工作語言之一。西方一些國家對俄語越來越重視,他們認為掌握俄語主要是為了搜集科技情報資料,開展政治、外交、意識形態斗爭,掌握經濟動態、開展貿易活動。
3.一個國家的語言是否能在世界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其經濟實力。俄羅斯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自然資源幾乎能夠完全自給的國家,這是其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普京曾經提出的經濟戰略的核心思想是「實現經濟快速增長」,戰略宗旨是「強國富民」。目前,俄羅斯政府也已逐步實現了他們的戰略目標的發展模式和政策措施。俄羅斯素有「科教興國」和「專家治國」歷史傳統,其國家的科研項目儲備位居世界前列。
4.俄羅斯是我國的北方近鄰,對於我國來講,這個大國無論從任何意義上來看,都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個國家在選擇外語語種時,除首先選擇世界性語言作為自己的主要外語以外,還要考慮學習自己最重要鄰國的語言。
5.我國和俄羅斯的貿易越來越密切,每年都以25%以上的速度在增加。中國和俄羅斯的經濟結構正好互補,我國進口俄羅斯的軍工產品和石油等,俄羅斯進口我國輕工產品。俄羅斯的科研力量有目共睹,東北與俄羅斯的工業結構類似,一些科技成果非常適用於東北,而且,由於目前俄羅斯經濟剛開始復甦,技術引進成本相對西方國家較低,更適合中國國情。在歷史上,中俄兩國有著良好的科技合作傳統。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雙方科技合作達到鼎盛時期。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俄在高新技術領域開展了一些大型的合作項目,如共建田灣核電站,在山東、浙江、黑龍江等省開始建設中俄高新技術產業化示範基地。
6.現在,一些早期與俄羅斯進行科技合作的企業開始嘗到甜頭,並在不斷擴大與俄羅斯科技合作的力度。他們帶動更多的企業關注俄羅斯,由此帶來了新一輪對俄語人才的需求。
三、結語
根據最新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全球仍有2.88億人視俄語為母語。俄政府為進一步把俄語打造成國際交流語言,普京在2007年親自發起了世界「俄語年」活動,時任俄政府第一副總理的梅德韋傑夫親自承擔「俄語年」活動組委會主席。僅在2007年一年內,俄政府在「俄語年」框架內就組織了800多項活動,活動涉及獨聯體各國及歐、亞、非、南北美洲的65個國家。梅德韋傑夫當時對該活動意義的評價是:「我們會在推廣俄語的同時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並在與其他國家的相互協作中提高經濟和文化實力。」
自1996年中俄兩國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系以來,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國關系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中俄兩國從2006年、2007年中俄互辦「國家年」,到2009年、2010年中俄互辦「語言年」,再到2012年、2013年中俄互辦「旅遊年」,不但進一步深化了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對推進兩國關系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增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喚起了中國民眾對俄羅斯的新認識。當前中國人對俄羅斯的認識可劃出兩類,一是現在四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他們中很多人都有一種「蘇聯情結」,對俄羅斯有一定的認同感,對俄羅斯的新變化更感興趣,認知上也更客觀。而另一類是二三十歲以下的青年人,他們對俄羅斯相對比較冷淡。年輕的中國人對俄羅斯的戰略重要性認識不足,對俄羅斯文化傳統、教育水平也重視不夠。通過舉辦這些活動可以讓中國人民更加了解俄羅斯,特別是年輕人對俄羅斯的興趣,增進他們對俄羅斯的了解。 以前中俄之間的戰略合作過去多表現在國際事務中,雙邊合作的內容顯得比較空虛。更為嚴重的是,除了最高政治層面之外,雙方民間的了解,還停留在前蘇聯時代彼此留下的印象。因此,中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的框架,還需要不斷增加諸如「國家年」、「語言年」、「旅遊年」等之類的新內容。筆者認為,從「國家年」、「語言年」到「旅遊年」這都是繼兩國「國家年」之後為推進中俄世代友好、促進戰略協作的又一大型國家性活動。而2009年中俄「語言年」的舉辦證明,確實是在進一步鞏固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誼,深化兩國間的文化交流,夯實中俄友誼的民間基礎,尤其是將促進俄語和漢語在中國和俄羅斯的推廣與傳播,為中國的俄語教育事業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俄羅斯成為中國人心目中最友好的國家,再次激發許多國人學習俄語的熱情。相反,俄羅斯舉辦了中國年後,俄羅斯對中國人好感度提高了20%。
隨著中俄政治、經貿、科技、人文等領域交往的不斷深入, 兩國「國家核心利益」的需要,都為俄語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這無疑為俄語在中國發展和增值提供了良好的機遇。現今有的大學已不再把俄語當作「小語種」,因為,語言是為國家服務的,為國家的政治與經濟利益服務的。這是國家利益的需要,這是國際政治形勢、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是客觀的需要。而且中俄兩國在政治、經濟、安全以及國際方面有很多共同利益,兩國的友好合作具有客觀的必要性和堅實的基礎,也是雙方共同的戰略選擇,因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可以預見,中俄在政治、經貿、能源、投資、軍事等領域的合作將蓬勃展開,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協調與配合將更加密切,我國同獨聯體其他國家的合作領域必將會不斷地拓寬,交流也會日趨頻繁,社會對各類俄語人才的需求必將持續增加。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讓更多的人通過學習俄語加深對俄羅斯的了解, 將中俄國家間的合作與信任關系,由政府而擴展到民間,從而充實兩國關系的內涵,鞏固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社會基礎。
【參考文獻】
[1]鮑里索夫等:《蘇中關系1945-1980》[M].北京三聯書店.1982年版
[2]陳原:《社會語言學》[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3年版
[3]沈志華:《蘇聯專家在中國》[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3年版
[4]羅常培:《語言與文化》[M].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單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論文來源:《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2年第3期
轉載註明來源:https://m.xzbu.com/9/view-3169736.htm
熱門文章
克格勃轟動世界的三大海外追殺行動
請拔下玫瑰上的刺
給兒子的一封家書
農民工「臨時夫妻」現象探析
於光遠與孫歷生的悲愴婚姻
漫談潘玉良裸體畫的精神層面
心理測試在企業招聘中的應用
歷史錄音的回味:潘寅林與《紅色小提琴》
貪官黃瑤「最省心情婦」:巨額分手費典當了兒子前途
洪學智將軍的夫人――張文傳奇
不倫孽情,13歲少女愛上繼父
從將軍到扶貧引路人
相關文章
淺談俄語專業四級水平考試與俄語教學
高中俄語閱讀能力培養
素質教育視閾下的俄語教育教學研究
淺議中等職業學校俄語課堂教學的策略
俄語先例文本的解讀與實踐教學
高職院校外籍教師俄語教學現狀分析
俄語翻譯專業教學中教師的專業能力研究
「俄語+英語」雙語教學在高校外語改革中的應用與探索
中俄合作辦學模式下大學俄語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河北省商務俄語應用型人才培養策略研究
公允價值在我國企業的應用探究
我國花卉產業現狀和發展芻議
道家思想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和啟示
我國新區的戰略任務和發展思路探究
公允價值在我國企業會計中的應用分析
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優化和發展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科技金融發展現狀和不足
我國鄉村旅遊扶貧方式和發展途徑
我國大學生籃球聯賽發展困境和路徑研究
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在我國應用探析
嗩吶藝術在我國的發展狀況分析
熱門文章
女兒看到爸爸洗澡後……
昆蟲備忘錄
《瘋狂約會美麗都》老年女性形象分析
我的單親媽媽好美
世界一流企業的八個特徵
說起「一二·九」不能「漏掉」和「遺忘」李常青
貴州織金「萬人簽名留縣長」的背後
午夜家庭'性愛'劇場
單親母子也快樂
80後集體登政壇:我們不是「官二代」
「昆侖女神」的故事
原公安部長王芳話滄桑
QQ空間
新浪微博
③ 了解俄羅斯文化
俄羅斯人交際時通常在三種情況下使用「你」:
1、對16歲以下的兒童;
2、近親之間與同事之間(年輕人之間);
3、年輕人對年輕人。對老年人、陌生人(兒童除外)和領導人則稱「您」。對兒童可直呼其名,而對老年人、陌生人和領導
人則應呼其名字加父稱。目前在俄羅斯「先生」、「同志」、「公民」三種稱呼並存。一般在商業機構、新聞媒體和官方機構中人們習慣相互稱「先生」;以前在蘇聯時期普遍使用的「同志」,現在仍然在國營企業、軍隊、公安部門使用;而「公民」通常在公共場所使用,比如:火車站、商店等。在公開發言時,一般在發言人的姓後面加上「先生」、「同志」或其相應職稱「教授」、「工程師」等,比如:「現在請扎羅夫教授講話」。在寫公函時,一般寫收件人名字加父稱;在非常正式的信函中收件人的姓前面應加上「先生」或其相應職稱。大部分俄羅斯人都在家中用餐,只在上班的午休時間才去餐館。遇有喜慶或舉辦婚禮時,俄羅斯居民通常都在餐館舉行,由邀請人付費。朋友聚會一般在家庭環境下進行。客人通常都帶給主人小禮品(蛋糕、酒)和鮮花。
俄羅斯民族飲食特點:
酸:麵包、牛奶是酸的,菜湯也是酸的。
冷:午餐時多數是冷盤。紅黑魚子、各種香腸、火腿、紅魚、咸魚、酸蘑菇、酸黃瓜、涼拌菜、乳酪等,都涼吃。冷飲吃得很多,零下30多度照吃冰淇淋。
湯:午餐必喝湯。有各種肉湯、魚湯、酸菜湯、白菜湯等,夏天還有冰湯。「紅菜湯「是一道有名的風味。
酒:烈性酒,而且一般酒量都大。
荼:喝紅荼,加檸檬片和糖。倒荼時,先從荼壺里倒出一些釅荼,然後用水沖淡。
主食:以黑麥、小麥麵粉製成的麵包,黑麵包是俄羅斯人愛吃之物,並常以此為待客的食品。粥是各種麥子煮的,或者用蕎麥煮。蕎麥粥里往往放有雞蛋、洋蔥、蘑菇、原汗湯、雞肉或別的肉類。
副食主要愛吃魚、蝦、羊肉、青菜和水果。如羊肉串、羊肉湯、烤羊肉,炸羊排、炸羊腸等。
蔬菜是黃瓜、西紅柿、土豆、蘿卜、生菜和洋蔥。但俄羅斯人不吃某些海物(烏賊、海蜇、海參)和木耳。
④ 為什麼中國人對俄羅斯普遍有好感中國在俄羅斯人眼中是什麼樣子的
中國人對於俄羅斯有著普遍的好感,主要是因為中俄關系不斷升溫,再加上中俄之間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有著很多的往來,所以這使得中國人對於俄羅斯這個國家有著天然的好感。
隨著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俄羅斯對於中國這個國家也有了新的認識,正是由於俄羅斯人能夠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中國,才使得中國在俄羅斯人眼裡,有了更平等的地位。
由於中國和俄羅斯在經貿能源往來以及國防安全領域有著深入的合作,所以中國人對於俄羅斯這個國家有著很深的好感。而在俄羅斯人眼裡,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可以值得信賴的朋友,因為在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局勢時,中國已經成為俄羅斯人最好的朋友。
隨著中俄之間的關系不斷深入,我相信中俄之間一定會有更多的合作項目出現,能夠維持好中俄雙邊關系的穩定,對於中俄兩國的老百姓也會帶來很多的幫助。
因為加強兩國經貿往來,對於兩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穩定都會帶來很好的幫助,所以我覺得中俄之間必須要以和平共處為主旋律,只有這樣,中俄兩國才能夠攜手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局勢環境。
⑤ 中國的俄羅斯族人如何看待俄羅斯人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從小我們耳邊就一直環繞著這首歌謠。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我國的56個民族中,有一個民族比較特殊,因為他們是其他國家主體民族,卻生活在中國。
看了這項調查之後,很多網友也炸開了鍋,認為這些中國俄羅斯族人的回答讓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你身邊有沒有俄羅斯族人朋友呢?他們對待中國的看法是怎樣的?
⑥ 俄羅斯風俗有什麼
(1)他們好喝甜茶,即在茶里放糖、果醬或蜂蜜,還要吃一些甜食,如自製的蛋糕、甜點心、餅干糖果等。
(2)喜歡用茶炊煮茶。茶炊是俄羅斯特有的燒開水用的水壺,傳統的由銅製成,現在常見的則是不銹鋼的,結構類似於中國北方燒木炭的銅火鍋。
(3)喜歡喝濃茶,現代人還常在茶中放些羅姆酒。
(4)俄羅斯人是比較注重禮貌的。「您好」、「你好」、「早安」、「日安」、「晚安」、「萬事如意」、「謝謝」、「請原諒」、「再見」、「請」等等禮貌語言,人們不但在外面經常掛在嘴上,就是在家裡親人間也離不開口。
擴展資料
俄羅斯歷史起源於東歐草原上的東斯拉夫人,混血的羅斯人是俄羅斯人和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的共同祖先。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
988年開始,東正教(基督教的東部分支)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占據未來700年時間的俄羅斯文化。
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佔領後,最終分裂成莫斯科公國等多個國家,白俄羅斯、烏克蘭受波蘭立陶宛王國統治。東斯拉夫三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都自稱是羅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統繼承人。
⑦ 俄羅斯人是「戰斗民族」,中國人對俄羅斯還有哪些誤解
我們對俄羅斯的誤解有很多,比如我們認為俄羅斯是戰斗民族,實際上俄羅斯並不是非常擅長打仗的人,我們還認為俄羅斯什麼國家都不怕,不管對手是否比自己強大,都會不怕死上去,其實不然,俄羅斯也是聰明的,會挑適合攻打的時機下手,並不是那種魯莽的做法。俄羅斯是聰明的,從來不會主動挑戰有實力的國家,而是看局勢下手,在清朝的時期,因為清朝末年實在是太落後了,根本打不過俄羅斯,所以在清朝後期,俄羅斯就選擇了乘機迅速入侵我國北方土地,在清朝早期,俄羅斯就是吃過苦頭的,尼布楚條約的時候,俄羅斯就是戰敗的,所以此後上百年都沒有惹過清朝。
⑧ 俄羅斯的文化風俗和生活消費習慣你知道多少
俄羅斯禁忌
4. 俄羅斯生活消費習慣
1) 俄羅斯季節溫差較大,營銷的季節性很強,如果是在冬天會很冷,所以在室外非常注重保暖,帽子、圍巾、手套是必備品,女性還特別熱衷購買動物皮毛的外套。
2) 俄羅斯人在外面和在家時穿的衣服不一樣,在家一定會換家居服,洗澡完會披浴袍,睡覺的時候又穿上薄一點舒服一點的睡衣。
3) 俄羅斯人熱愛運動,運動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門,他們會經常購買專門的運動服、運動鞋及配件。像運動,跑步,泳裝之類的產品。
4) 俄羅斯人(特別是年輕人和孩子)有度假的習慣,一般喜歡去海灘,所以會購買很多海灘上用的東西,像泳裝,海灘上穿的衣服,沙灘鞋之類。
5) 俄羅斯女性一般都會打扮、化妝,所以對美容類產品的需求大,但是他們更喜歡購買有品牌的化妝品,像飾品,頭飾之類。
6) 很多政府及公司的員工都會穿西裝(正裝),很多節日和正式場合也要穿西裝,有些男士會配袖扣。像西服套裝,袖扣等。
7) 每年新年、婦女節、男人節、情人節,俄羅斯人都要送禮,同時對初生的嬰兒十分重視,有朋友生孩子也有送禮物的習慣,像給新生兒的禮物之類。
8) 俄羅斯女性很喜歡追趕流行,時刻關注新款的服裝、鞋、包。一些當季熱門和熱賣的,新奇,創意 & 流行的商品比較受追捧。俄羅斯的成年女性不喜歡太過可愛的穿衣風格,他們更喜歡歐洲的性感風。
俄羅斯男人比較高大,而且也有很多肥胖的人群,所以對加大碼的衣服有特殊偏好。
9) 價格在俄羅斯人的購買決策中占很大的比重,但也有一部分人更偏重有品牌的優質產品。
⑨ 俄羅斯文化很有名,你了解它多少
俄羅斯是一個非常注重儀式感的國家,尤其是對於外國的國家來說他們在一些文化上是比較注重的,除了我們所了解的一些文化還有很多文化是我們不熟知的。但是對於很多想要對俄羅斯有一些了解的人,都會選擇現在去了解一下他們的文化這樣才能夠更加了解他們的國家,今天就來給大家說一說俄羅斯一些比較出彩的文化。
對於俄羅斯人來說大家都是知道他們的性格是比較開朗,而且說話很幽默的,在平常的時候我們需要了解一些他們民族的禁忌事項才能夠更好的與他們相處。比如說在社交的過程中,他們經常會選擇接吻來表達對對方的喜歡,但是朋友之間是只能夠親吻臉頰,而對於未婚女孩子來說男生不能夠吻他們的手。在與老年人同行的時候,年輕人需要走在老年人的後面,男女同行的時候也需要讓男子走在女子的後面或者是並肩同行。
⑩ 俄羅斯文化很有意義,如何更深地了解它
俄羅斯人作為傳說中的戰斗民族,不僅擁有直爽豪放的性格,同時也具備極高的藝術審美和文化底蘊。
從傳奇作家托爾斯泰到音樂大師柴可夫斯基,俄國人十分看重藝術。相較於藝術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俄羅斯人看待藝術更加嚴肅。他們的藝術並不是為了娛樂和放鬆,往往更多的是為了表達苦難與哲理。
在俄國政府的資助下,幾乎所有博物館和音樂廳都可以買到很便宜幾乎不要錢的門票。這些從小接觸音樂與美術的機會,所帶來的文化熏陶,是深入俄國人的骨髓的。
於是在50秒的時候,她就開始瞎唱了。詩意的歌詞轉眼就變成了:「完了我忘詞兒了!咋辦啊?我真啥也不記得了。」
當然,搞笑歸搞笑,作為音樂內行,我不得不佩服四個職業喜劇演員居然能唱的那麼專業。從和聲到音準再到斷句,一聽他們就擁有很高的音樂素養。在快結束之前,不僅有段寫得很漂亮的和聲對位,居然還用了一個巴洛克風格的小調轉大調的終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