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寧夏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色
銀川,和大部分首府一樣,有一個世界穆斯林城,沒建好,況且商業化嚴重
看民俗,去吳忠,網上說的旅遊景點,那隻是景點,商業化嚴重,為什麼很多人都嚮往歐洲小城?因為那裡是一塊處女地,很少開發,不為經濟效益,所有東西都保持原貌。吳忠也是這樣的一座城市,只是在中國的大環境下,容易被歧視。城區面積60平方公里,遍地的清真寺風格迥異,進去了解一下沐浴、禮拜,你會感到穆斯林的虔誠。觀賞一下回族的武術,記得世博寶鋼大舞台上那精彩的表演,絕對不是花架子,還有穆林扇,剛柔並濟的舞蹈。60平方公里能塞下什麼?旅遊的樂趣在於尋找,不是嗎?甚至當地都鮮為人知的地方也比比皆是。蘭州的黃河低頭看,鄭州的黃河抬頭看,吳忠的黃河就在眼前。不能再說了,保留神秘感。
民俗文化:吳忠各地(一半以上人口是回族),永寧中華回鄉文化園
黃河水韻文化:吳忠黃河兩岸及108塔、鳥島、大峽谷,中衛沙坡頭,平羅沙湖,石嘴山星海湖,千年古渠秦渠、汗渠、唐渠,涇源老龍潭(其實寧夏平原處處有水,用Googleearth看看就知道了)
紅色文化:六盤山,鹽池
古文化:靈武水洞溝古人類遺址,賀蘭賀蘭山岩畫,西夏王陵,董府,高廟,海寶塔,承天寺
飲食文化:吳忠大街小巷(寧夏美食的發源地,一個徐州人對這里的美食難以忘懷),張裕國際酒庄
自然景色:蘇裕口國家森林公園,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
影視文化:鎮北堡影視城(中國電影從這里走向世界——紅高粱、大話西遊、周迅版畫皮等)
特色農業:硒砂瓜、枸杞、紅酒、灘羊(正宗的幾乎沒了,很貴),二毛皮
寧夏其實很美,個人覺得沒到過吳忠就沒有到過寧夏!
❷ 寧夏傳統文化有哪些
寧夏的傳統節日開齋節,聖紀節。寧夏人民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忌諱別人在自己家裡吸煙、喝酒;禁用食物開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
❸ 寧夏的歷史文化
漢朝,屬朔方史部。西漢,將北地郡治往今甘肅環縣;固原設安定郡;寧夏分屬北地郡和安定郡。東漢,將安定郡治移至今甘肅鎮原縣,將北地區郡治移至今吳忠市利通區西南。十六國,為匈奴鐵佛部首領赫連勃勃所建大夏國的領土。
北魏、北周,繼續推行移民興屯,再次得到有效開發,寧夏始稱「塞北江南」。唐朝,寧夏全境屬關內道,設6州:原州、靈州、西會州、安樂州、雄州、警州。天寶十四年(755年),唐朝爆發了「安史之亂」,太子李亨在寧夏靈武登基,為唐肅宗。
北宋,寧夏地區屬秦鳳路,後寧夏北部被黨項族李繼遷佔領,北宋只控制寧夏南部,寧夏南部改屬涇原路。元朝,在西夏國故地設西夏中興等路行中書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設寧夏府路,寧夏由此得名。
明朝,初在寧夏設府,後改衛。曾增設寧夏左屯衛,中屯衛和前衛、中衛、後衛。後改設寧夏鎮和固原鎮,長城沿線設九個防區,稱九鎮,為明代邊重鎮之二。
清朝,順治五年(1648年),清朝在寧夏設巡撫,屬陝西布政司,下制衛所,寧夏為准省級。後撤,改寧夏府,下設州縣,歸屬甘肅,但又升寧夏總兵為提督,繼增置滿營將軍府於寧夏,仍不失省級格局。
寧夏最有名的地方特產,首推枸杞、甘草、賀蘭石、灘羊二毛皮等種,因顏色分別是紅、黃、藍、白,所以又稱「四寶」。寧夏美食以西北麵食為主,清真特色居多。因為農業發達,蔬菜水果較甘肅地區豐富,而黃河等河流分布於區內各地。
牛羊肉是主要的食用肉類,各個縣城都有大型的市場內現殺活羊,所以各色羊肉菜餚不能不嘗。回族傳統不近煙酒,所以較為傳統的清真餐館不供應酒類飲品。但西北人飲酒者居多,該地盛產的低度白酒、果酒口感純正。
(3)銀川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首府銀川。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地區,東鄰陝西,西、北接內蒙古,南連甘肅。
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正式成立,自治區轄2市、1專區、17縣:銀川市、吳忠市、中衛縣、中寧縣、同心縣、靈武縣、鹽池縣、金積縣、固原縣、西吉縣、海原縣、隆德縣、涇源縣。截至2018年底,寧夏回族自治區下轄5個地級市,共有11個縣,2個縣級市,9個市轄區。
❹ 你知道的寧夏人文、歷史古跡有哪些呢
這個神奇的世界、神奇的事、偉大的中華民族的奇跡、俺來說一說嘿嘿~。
寧夏即西夏有之西夏王陵
史前遺址遠古文化——水洞溝村
水洞溝村位於寧夏靈武臨河鎮水洞溝遺址旅遊區,是一個古老的地穴式的聚落遺址區。在古老的水洞溝村裡,保留著北方先民們創造的窯洞式、地穴式、半地穴式、淺地穴式的居室。這種從新石器時代流傳下來的居室,往往建在黃土層較厚的山坡或溝岸上,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水洞溝村繼承了這種古老的居住方式,在黃土坡上先挖出一定深度的地穴,然後在地穴四周邊緣上,用土坯壘起矮牆,使之高出地面,再以桁條,木椽搭頂,復以柴草,在柴草上糊以泥巴,防止漏水。這種居室建築極其廉價,是遠古人類居住方式的最佳選擇。
❺ 銀川可以了解人文歷史的景點有哪些
銀川可以了解人文歷史的景點有很多,比如西夏風情園,這里可以了解到西夏時期的歷史和文化;同樣也有西夏陵,如果想看帝王的陵墓就去那裡;還有鎮北堡影城,去看看中國電影從這里走向世界的豪邁和西北的遼闊等等。回答不全面,你可以再參考參考其他的人。
❻ 銀川有什麼特點
歷史積淀豐厚。3萬年以前舊石器時代的水洞溝遺址和鎮北堡、暖泉等處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是銀川地區發現最早的居民點。 春秋戰國時這里是匈奴等民族的游牧地區。秦時為北地郡轄地。西漢時在今銀川東郊建北典農城。南北朝夏國赫連勃勃改建為「麗子園」。北周建德三年(574年)置懷遠郡、懷遠縣。唐儀鳳二年(677年)懷遠縣城遭黃河水患沖毀,第二年在故城西(今銀川城區)築懷遠新城。宋改懷遠縣為懷遠鎮,是當時著名的「河外五鎮」之一。咸平四年(1001年)黨項族佔領懷遠鎮,先後改置為興州、興慶府,後在此建國稱帝,作為西夏都城189年。 元置中興路,後改為寧夏府路。明設寧夏府,清沿明制仍為寧夏府治。民國時期( 1929年)成立寧夏省,銀川系省會,時稱寧夏省城。1944年4月寧夏省城定名為銀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仍為寧夏省會。1954年,寧夏省建制撤銷,銀川市為甘肅省銀川專署所在地。1958年10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銀川市為自治區首府,是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文化多元鮮明。銀川是全國101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雄渾的賀蘭山與黃河,一起造就了銀川平原,在這塊土地上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文明。歷史的年輪、多元的文化在這里積淀,中原文化、邊塞文化、河套文化、絲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蘭文化等多種文化激盪交融,濃郁的回鄉風情,雄渾的大漠風光,秀麗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黃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構成了「雄渾賀蘭、多彩銀川」的城市形象,形成了「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鄉」的鮮明特色,錘煉成「包容、誠信、自強、創新」的城市品格。 區位優勢明顯。銀川是新亞歐大陸橋沿線的重要商貿城市,位於「呼-包-銀-蘭-青經濟帶」的中心地段,也是寧蒙陝甘周邊約500公里范圍內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區域人口約1000萬,區位優勢明顯。銀川交通便捷,現已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為主的立體交通網。4條國道、4條省道從境內穿越。銀川至青島、丹東至拉薩高速公路在銀川匯聚貫通,機場高速、環城高速公路建成使用。包蘭鐵路縱貫銀川南北,成為銀川經濟發展的大動脈。正在建設的銀太鐵路,將使銀川與東部沿海的聯系更加便捷。銀川河東機場目前已開通了40多條航線,銀川空港口岸投入使用,拉近了銀川與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距離。
❼ 寧夏回族自治區有哪些風俗習慣、風土人情
1、服飾習俗
回族服飾與漢族基本相同,其主要區別在於男子多戴白帽或黑帽,宗教人士和虔誠的信教者在禮拜或參加宗教活動時,則穿上長炮、長衫,婦女按教義要戴蓋頭,老年人為黑或白色,中年人多青色,姑娘多綠色。蓋頭顏色不同,但樣式一致。
2、飲食習俗
回族主食與漢族基本相同,但在肉食方面有嚴格講究,只吃由阿訇,滿拉或有經學知識的人宰殺的反芻、食草動物和雞、鴨、鵝等禽類的肉,嚴禁食用其他肉類及一切動物的血。回族忌煙酒,但有飲茶的習慣,並以蓋碗茶最受歡迎,較名貴的為「八寶茶」,一般為紅糖磚茶,白糖青茶和冰糖窩窩茶。
節日食品中,回族的麵食最具特色,油茶、麻花、饊子、丸子、花花等樣式精巧,味道鮮美,俗稱油香。此外,寧夏回民的涮羊肉、羊雜碎、小吃、釀皮、煎粉,粉湯餃子、炒糊餑等,都是味道絕佳的風味小吃。寧夏的清真廚師還在發揚回族傳統風味的基礎上,借鑒漢族及其他民族的烹調技術,創造了許多特色清真菜,如:枸杞魚肚,糖醋黃河鯉魚,四方發菜、炸羊尾等。
3、衛生習俗
回族是愛好潔凈的民族,有講究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的優良傳統。穆斯林在禮拜前必須沐浴。沐浴分為「大凈」「小凈」,以保證身體潔凈。洗手、臉慣用「湯瓶」,而極少用臉盆,認為盆里的水是「死水」,不幹凈。「湯瓶」最早由阿拉伯傳人.據說早年從事飲食業的穆斯林,都有湯瓶供顧客吃飯前洗手用,後經幾百年的演化,成為清真食品的標志。
4、婚嫁習俗
按伊斯蘭教規定,男婚女嫁有4個條件:男女雙方同意;雙方父母同意;證婚人到場;有一定的聘金。婚禮中要寫「依扎布」(婚書),念「尼卡哈」。按照回族的傳統習俗,娶親之前,男方除了送一般的聘禮(麥海勒)衣物外,還要送上幾十個用彩紙包裹的禮品包。
主要是一些茶、糖、核桃、葡萄乾、棗子等飲茶物品,稱為「封子」,同時要送上羯羊1~2隻。結婚時,男女兩家都要設宴待客,親友送禮示賀。鬧洞房時,只耍公婆不耍新人,以各色顏料塗抹公婆以圖吉利。
5、喪葬習俗
回族稱去世為「無常」「歸真」,忌說「死」。「遺體」稱「埋體」,送葬為「送埋體」。主張速葬,最長不超過3天,一般不過夜,以免屍體腐爛,回族不信風水地脈,只要平穩乾燥的地方即可做墓地,實行土葬。親人去世後頭北面西安置在床上供人弔唁,但不送挽帳花圈,葬前在清真寺內凈屍身(「厄蘇里」)。
穿屍衣(「可凡」),然後將屍體裝入「塔布提」(清真寺設置運屍的木匣),抬至墓地安葬。墓穴挖好後舉行站「折納孜」(葬禮)儀式。由阿訇為亡人祈禱,並帶領眾人念「贊主詞」。儀式後「埋體」頭北面西置人墓室,封閉後壟土成魚脊形墓頂。葬後還舉行一些游墳念經等追悼活動,以寄託對亡人的哀思,
❽ 請給我介紹一下銀川的西夏文化好嗎
西夏建國前,黨項羌曾經經歷過兩次歷史遷徙,第一次是唐朝初年被吐蕃所逼,由松潘草原東北遷散居於慶州(今甘肅慶陽)一帶;安史之亂後又遷至銀川(今內蒙古鄂爾多斯南、陝西靖邊北部)。這兩次大遷徙,最直接的作用是使黨項羌與漢人雜居,開始廣泛地接觸漢族的先進文化,為西夏藝術風格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五代戰亂後,黨項佔有河西之地,西起敦煌,東到黃河河套兩岸,控扼了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絲綢之路的繁榮地段,各民族集居,中西文化在此交融、結合、曾經有過隋唐石窟藝術的頂峰時期。河西走廊的佛教藝術又一次為黨項羌注入了大量新鮮的因素,特別是河西走廊的石窟藝術,對西夏藝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西夏對石窟藝術的繼承及大力推崇,使隋唐以後到五代石窟藝術走下坡路的情況下,又創造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西夏崇尚佛教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大興石窟寺藝術,對以前的舊石窟重新整修彩繪,又開鑿了許多新窟。在敦煌莫高窟就有西夏窟77個(大部分利用前代洞窟重繪),安西榆林窟西夏洞窟有11個,在東千佛洞、天梯山石窟、文殊山石窟和賀蘭山山嘴溝石窟、內蒙古阿爾寨石窟,也有西夏的洞窟。其中榆林窟的繪畫藝術最精彩,其手法與唐代迥然不同,榆林窟第3窟《文殊變》《普賢變》和第2窟《水月觀音》其背景是山水畫,占整個畫面的三分之一,有天界山川、樓閣、廟宇、將山水畫藝術引入佛畫,同宋朝水墨畫藝術風格;文殊山《宮闕圖》是一副彌勒上生經變畫,圖中以線描繪制建築界面,把復雜的大殿、庭院描繪得層次分明,建築內人物的衣紋、頭飾完全是宋裝,線條精緻流暢;莫高窟中西夏的龍鳳藻井是對漢族龍鳳藝術的發展;版刻佛經插圖的人物線條受宋白人物的影響。繪畫的技法是漢族傳統的線描、皴擦、暈染手法。
彩繪泥塑供養人的服飾也完全是宋代仕女官宦裝,人物造型已經世俗化。體現建築藝術的建築構件品種繁多,各種大小尺寸、形狀各異的屋脊獸、套獸是中國傳統木構建築的廡頂和歇山頂屋面裝飾構件;建築裝飾藝術品色彩絢麗,在唐代追求雄偉壯麗的風格基礎上又增加了精巧秀美,具有宋朝建築藝術的風格。西夏的書法篆刻藝術更是漢字書法的繼承和發展,其所創文字仿漢字,碑刻如北朝風格方峻遒勁,力求方整之美;佛經的書寫嚴謹而規矩,其書法也承襲唐楷,有雄強渾厚的風格。
❾ 銀川特產分別有什麼
特產是有文化內涵或歷史,亦有在某地才生產的一種產品。銀川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和「塞上明珠」的美譽,可想銀川的特產一定是數不勝數,本期 銀川文化 就帶你來了解幾例比較著名的特產吧!
賀蘭硯
賀蘭硯,產於寧夏藍寶。賀蘭石結構均勻,質地細膩,剛柔相宜,是一種十分難得的石料。用其刻制的賀蘭硯,具有發墨、存墨、護毫、耐用的優點。構成賀蘭石的礦物非常微細,只有頭發絲的幾十分之一,而相互聚結又特別緊密。就在這般細膩基底上,均勻散布著許多比較堅硬的石英粉和鐵礦物微粒,它們恰似在賀蘭石中嵌入了「硬質合金」。
賀蘭硯發墨迅速,不郁結,又耐用,帶蓋的賀蘭硯如同密封器一般,素有「存墨過三天」之譽。這一優點深受書法家、畫家的喜愛。
賀蘭石究竟何時登上石刻舞台的,眾說不一。最早的一種傳說跟「蒙恬制筆」聯繫上了。蒙恬是秦始皇的一員戰將,曾率兵十萬屯懇於寧夏等地的黃河兩岸。蒙恬「以柘木為管,鹿皮為柱,羊皮為被」,製造了被後人稱謂的「秦筆」、「蒼毫」。既然蒙恬所處的時代有了筆,與其配套的硯似乎也應當出現,因此便聯繫上了賀蘭石,但是,這一傳說,並無史料記載。
最早見有賀蘭石及其刻硯記載的,可能要推《寧夏府志》了。在其「地理山川」一節里有這樣的描敘:「筆架山在賀蘭山小滾鍾口,三峰矗立,宛如筆架,下出紫石可為硯,俗呼賀蘭端。」
長棗
靈武長棗又名「馬牙棗」,本地優良品種,樹勢強壯,樹姿直立,發枝力強,易萌發棗頭。果實中大,長橢圓形。平均單果重18.1g,最大單果重26.8g,果梗長。梗窪深廣,果肩平整。果皮紫紅色,果點紅褐色,不太明顯。果皮薄,肉綠白色,質緻密酥脆、汁液多、酸甜適口、品質極上。鮮棗含糖量30%,含酸0.25%,可食率95.5%,制干率37.2%。該品種抗寒性強,耐鹽鹼,喜水肥,遇雨輕微裂果。是鮮食、加工兼用優良品種。最適生食,加工酒棗別有風味,是寧夏引黃灌區重點推廣品種。
靈武山草羊
靈武山草羊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早在清代就以其皮毛最為出名,曾遠銷歐洲,乾隆二十年(1755)修的《銀川小志》中記載:「寧夏各州俱產羊皮,靈州出長毛麥穗、狐皮亦隨處多產。」「毛麥穗」是當時人們對山草羊毛穗花的稱謂。
羊在靈武具有悠久的生存歷史,文物工作者從靈武馬家灘鎮發現的原始羊化石,證明早在600萬年以前,這里湖泊星羅棋布,河流蜿蜒縱橫,大地草木茂盛,與現生山羊體態大小上相近的原始羊就在這里繁衍。
您也許還喜歡:
探析重慶建築特色與風格
重慶喪葬習俗具體有哪些?
盤點重慶結婚風俗及講究
重慶現代名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