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非洲的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非洲共計40個國家擁有128項世界遺產:
馬諾沃 - 貢達
蘇庫爾文化景觀
洛羅派尼遺址
孔多阿岩畫遺址
洛佩-奧坎德生態系統與
石圈
莫納山文化景觀
瓊戈尼岩石藝術區
古帕瑪庫景觀
米吉肯達聖林
貝尼.哈邁德城堡
馬扎甘葡萄牙城
基爾瓦遺址和松戈馬拉遺
喀爾庫阿內的古迦太基城
沃爾特及阿克拉等中西部
馬納波爾斯國家公園及薩
大里貝拉歷史中心舊城
特威菲爾泉岩畫
阿普拉瓦西·加特地區
奧莫低谷史前文化遺址
詹姆士島和相關地點
提帕薩考古遺跡
沃呂比利斯考古遺址
卡米遺址
大辛巴威遺址
塔西利
阿伊特·本·哈杜築壘村
維龍加國家公園
……
B. 在非洲,最著名的歷史文化古跡有那些,
埃及是舉世聞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素有「世界名勝古跡博物館」之稱。在尼羅河谷、地中海畔以及西部沙漠等地都發現了大量的埃及古代文明的遺跡。那神秘莫測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司芬克斯之謎,那天外飛仙般的巨大壁畫和撲朔迷離的象形文字,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徵。位於開羅近郊吉薩高地上的胡夫、哈夫拉和門卡烏拉三座金字塔距今約有4500年歷史,堪稱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盧克索位於開羅以南700多公里處的尼羅河畔,是埃及文化古跡集中的旅遊勝地。埃及歷史名城亞歷山大位於尼羅河三角洲西北部,享有「地中海明珠」的美譽。
金字塔:在尼羅河谷、地中海畔、西部沙漠發現的一大批金字塔、廟宇和古墓都是埃及古代文明的遺跡。埃及已先後發現了100多座金字塔,迄今巍然屹立在尼羅河畔開羅吉薩省的3座宏偉金字塔和一座獅身人面像約有4700年的歷史。規模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10萬人花了約20年時間一塊一塊地壘成。獅身人面像高達20多米,長約50多米,是在一塊大岩石上雕成的。吉薩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也是埃及人民辛勤勞動和卓越智慧的豐碑。
蘇伊士運河:全長160多公里的蘇伊士運河,貫通蘇伊士地峽,連接地中海和紅海,是溝通歐、亞、非三洲的主要國際水道。這條歷時10年才完全鑿通的水道對於國際航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經濟價值。它於1869年開通後大大縮短了歐洲到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水上航程。蘇伊士運河1995年為埃及獲取了約19.5億美元的外匯收入。
C. 求南美洲的名勝古跡和非洲的名勝古跡資料
南美洲的名勝古跡
瑪雅文明(金字塔)、新生島石像(智利)、安赫爾瀑布(委內瑞拉)、依瓜蘇大瀑布(巴西、巴拉圭交壤處)、亞馬遜河(大部門在巴西)、安第斯山脈(橫貫南美洲)
非洲的名勝古跡
金字塔
世界七大奇跡之首。位於尼羅河西岸、開羅西南約13公里的吉薩地區。大約建於公元前27世紀。金字塔底座呈方形,愈上愈窄,聚於塔頂形成方錐形的建築,其四面都形似漢文的"金"字,因此中文 稱為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隸制國王的陵寢。古代埃及人認為人死後才是永久的享受。每一個有錢的埃及人都要忙著為自己准備墳墓,以求死後獲得永生。 埃及境內金字塔遺址,大約80處。
獅身人面像
位於埃及的開羅市西側的吉薩區,距胡夫金字塔約350米。斯芬克斯本是希臘神話中的帶翼獅身女怪,吉薩的這尊斯芬克斯是由一塊巨型岩石雕制而成。斯芬克斯身長約73米,高21米,臉寬5米。據說這尊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的頭像是按照法老哈扶拉的樣子雕成,作為看護他的永恆住地—哈扶拉金字塔的守護神。
盧克索神殿
盧克索是埃及中東部著名的旅遊中心,雄偉的盧克索神廟位於市中心的河岸,建於公元前14世紀,由三代法老修建。神廟寬56米,長262米,巨大的淡褐色石柱林立於神廟前。
阿斯旺大壩 是阿斯旺最著名的景物,埃及人在此修建了阿斯旺大壩,結束了尼羅河年年泛濫的歷史。大壩高111米,長3830米,寬40米,將尼羅河攔腰截斷,從而使河水向上迴流,形成面積達5120平方公里、蓄水量達1640億立方米的人工湖—納賽爾湖。遠處是蓮花狀的大壩建成紀念碑。
太陽城
盡管全球有很多所氣勢磅礴的灑店,但是,比起南非「失落之城」的氣度和格局,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因為,位於「失落之城,內的「酒店」,不如以「宮殿」來描述將更為貼切。 這種要讓世界大吃一驚的企圖心,就是太陽國際集團(Sun International)總裁索爾·科茲那(SoI Kerzner)一貫的手法。他耗資八億南非幣,費時近兩年,終將傳說中「失落之城」的建築原貌再重現。
事實上,現年五十六歲的科茲那在南非也是傳奇人物,他擅長賭場旅館經營,能把不起眼的地方創造為觀光勝地,一九七九年「太陽城」即是的沙漠中無中生有之例,而「失落之城」更見其氣魄,他向世界宣稱,「失落之城將是世界上更好的旅館,也是最高的旅館」,同時他也信心滿滿地宣示他的經營理念,「即使不能生於帝王之家,亦能享受如帝王」。 佔地二十五公頃的「失落之城」,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設計是一座可容納三百五十間客房的宮殿(Palace)。其它設計如一處充滿花香、新鮮麵包香、咖啡香的旋轉水上餐廳(Villa d』Este):或者如高達二十五公尺、直徑長達十六公尺由六根盡梁雕棟撐起圓頂大廳(Rotunds),天花板的油畫,搭配地上三十八種顏色大理石,更增添雄渾氣勢。 其它,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側有一尊高4.5公尺的黃銅大象雕像(ShaWu),栩栩如生,系仿自克魯格國家公園有史以來最巨大之象,由名雕刻家Danie DeJager費時三年,耗資一千五百萬南非幣之傑作。
失落之城另外,由於傳奇中的「失落之城」是位於山之巔、水之央,所以水塘、飛瀑、噴泉、叢林等景觀設計便成為重點,極力營造一種如「水身長在身,山色不離門」的住居環境,一片好山好水。 其它如懶河(Lazy River),提供非洲式河流風光,可泛舟戲水。另外,遍布「失落之城」周圍所植的各類植物超過一百六十萬株,有搜自來自各國之植物,宛如一座熱帶叢在雨林中,其中並有和瀑布急流多處;尤其「失落之城」處處可見仿地震龜裂的斷柱殘垣設計,更見用心,就像「失落之城」重新出士一般。 由於「失落之城「規模甚大,曾有人迷路其中不得而出,所以,亦有媒體稱之為「迷城」,或許亦有取其「迷人之城」之意,無論如何,旅客須有地圖在手。南非是個萬花筒,而「失落之城」卻是萬花筒里最壯觀的圖案。
南非桌山
提起開普敦,就讓人聯想到它背倚的那座好似被攔腰削得如一塊肉砧的[桌山],而那座[獅臀山]而今被國人美其名為獅子山,好像是俎上肉一般的陪侍一旁。 桌山之美是可遠觀不可褻玩,從山麓的開普頓市區仰頭看去,美則美矣,不費事的話從桌灣的另一岸眺望,更可乘車橫越左右挾雨小岳,睥睨開普頓,氣勢萬千、雄鎮海角的壯觀,尤其是大西洋的白雲被這一千零八十七公尺的桌山所邀請停足時,那副景象活似一張白桌巾鋪在桌上-般,隨時要展開一場大自然的盛宴,而有[白巾覆桌]的美稱。
桌山當然不是不可征服,如今搭乘由山麓的纜車可直抵峰頂,但是卻是荒涼一片的台地,無足稱道,但它絕不讓你空眼而回,回教你的是無邊無際的風景,管它是大西洋、印度洋都成為你的錯物,更無論是腳下的開普頓,可惜的是纜車一遇刮風季節每每停開,就只好在開普頓選家視界良好的餐廳,邊吃本地的龍蝦與葡萄美酒,遠望山過過癮了。沿途都是美景的開普半島 地中海型氣候的開普半島,困氣候溫和,風光明媚,而成了全球馳名的觀光半島,吸引了大量的遊客湧入。桌山是俯瞰開普半島全景的最佳眺望點。其下的桌灣形成南非的第二大港,往來忙碌的漁船,點綴其中,象徵著開普半島的繁榮經濟。
開普敦的水門區
很多人一提到開普敦,就想到桌山、豪特灣、海豹島、好望角、酒鄉一史特蘭堡等地,但是,這些亞不足以完全代表開普敦。 事實上,在開普敦,最常見的風景明信片是以桌山(Table Mountain)為背景的畫面,但是取景的鏡頭位置在哪裡呢?其實就在水門區(Water Front)。而對懷舊的開普敦人而言,觀光指南所稱水門區的位置,其實就是他們所熟知的維多利亞一阿爾弗列德(Victoria and Alfred)海港。然而過去的水門區,雖然在開普 敦人日常生活扮演重要角色,但它只是提供漁獵的漁港和進貨碼頭,當然也是開普敦人懷著的去處。所以,一直無法在觀光指南地圖上佔有一席之地。
但是,開普敦人畢竟是不甘於沉靦於懷舊時光的,他們決心把十八世紀拓荒殖民的精神表現於水門區的重建。 於是,一家民營的[維多利亞-阿爾弗列德碼頭公司」,開始了令人目瞪口呆的水門區重建計劃,希望以耗資三十多億蘭特的手術來脫胎換骨,並且取代刺鼻的刀腥味…… (建教堂是為了榮耀上帝,而水門區重建,是為了榮耀開普敦,一位南非導游甚至將水門重建視若蓋教堂一樣神聖) 所以,工程在一九八八年開工,預期在二干年完工。而在這八十公頃的水門區,將容納海洋世界水族館、八十多家特產商店、十家電影院、十五家餐廳、一座跳蚤市場、一座鮮魚市場等,甚至也計劃開劈一條運河進入市中心。 目前,完工的走廊商場區和木板碼頭區,已足夠使觀光客趨之若鶩了。尤其,北碼頭倉庫改建的錐多利亞一阿爾弗列德旅館,六十八間客房,便經常客滿,因為從客房窗口即可一覽水門區進進出出的船桅。
D. 非洲的世界文化遺產有哪些
截止2015年7月8日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結束,非洲共計40個國家擁有129項世界遺產(其中4項為兩國共有,1項為3國共有)。
註:遺產名稱為紅體字表明已經與該遺產的圖文說明建立鏈接。
遺產名稱塗黃的景點為我已經游覽過的遺產。
阿爾及利亞 Algeria(7項)
阿爾及利亞於1974年6月24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世界遺產委員會任期:1978-1980,1983-1989,2011-2015。截止2015年7月8日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結束,阿爾及利亞共計擁有7項世界遺產,遺產包括6項文化遺產,1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遺產總數並列世界第41位。
1.貝尼哈邁德堡 Al Qal'a of Beni Hammad (1980年,世界文化遺產)
2.賈米拉 Djémila (1982年,世界文化遺產)
3.姆扎卜山谷 M'Zab Valley (1982年,世界文化遺產)
4.阿傑爾高原 Tassili n'Ajjer (1982年,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5.提姆加德 Timgad (1982年,世界文化遺產)
6.提帕薩 Tipasa (1982年,世界文化遺產)
7.阿爾及爾城堡 Kasbah of Algiers (1992年,世界文化遺產)
2011-09-21完成1992年以前遺產圖文介紹。
貝南 Benin(1項)
貝南於1982年6月14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 世界遺產委員會任期:1995-2001,2003-2007。截止2015年7月8日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結束,貝南共計擁有1項世界遺產,為文化遺產。
1.阿波美皇宮 Royal Palaces of Abomey(1985年,世界文化遺產)
2011-11-17完成1985年以前遺產圖文介紹。
波札那 Botswana(2項)
波札那於1998年11月23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 世界遺產委員會任期:無。截止2015年7月8日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結束,波札那共計擁有2項世界遺產,遺產包括1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
1.措迪洛山 Tsodilo(2001年,世界文化遺產)
2.奧卡萬戈三角洲 Okavango Delta(2014年,世界自然遺產)
2011-11-22完成2001年以前遺產圖文介紹。
2014-08-14完成2014年新增遺產圖文介紹。
布吉納法索 Burkina Faso(1項)
布吉納法索於1987年4月2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 世界遺產委員會任期:無。截止2015年7月8日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結束,布吉納法索共計擁有1項世界遺產,為文化遺產。
1.洛羅派尼遺址 Ruins of Loropéni (2009年,世界文化遺產)
2011-12-09完成2009年以前遺產圖文介紹。
喀麥隆 Cameroon(2項)
喀麥隆於1982年12月7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 世界遺產委員會任期:無。截止2015年7月8日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結束,喀麥隆共計擁有2項世界遺產,全部為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剛果、中非共和國共有。
1.德賈動物保護區 Dja Faunal Reserve(1987年,世界自然遺產)
2.流經三國的桑加河 Sangha Trinational (2012年,與剛果、中非共有,世界自然遺產)
2011-12-11完成1987年以前遺產圖文介紹。
2014-02-15完成2012年新增遺產圖文介紹。
維德角 Cape Verde(1項)
維德角於1988年4月28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 世界遺產委員會任期:無。截止2015年7月8日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結束,維德角共計擁有1項世界遺產,為文化遺產。
1.老城:大里貝拉歷史中心 Cidade Velha, Historic Centre of Ribeira Grande(2009年,世界文化遺產)
2011-12-28完成2009年以前遺產圖文介紹。
中非共和國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2項)
中非共和國於1980年12月22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 世界遺產委員會任期:無。截止2015年7月8日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結束,中非共和國共計擁有2項世界遺產,全部為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剛果(布)、喀麥隆共有。
1.馬諾沃-貢達聖弗洛里斯國家公園 Manovo-Gounda St Floris National Park(1988年,世界自然遺產)
2.流經三國的桑加河 Sangha Trinational (2012年,與剛果、喀麥隆共有,世界自然遺產)
2011-12-28完成1988年以前遺產圖文介紹。
2014-05-27完成2012年新增遺產圖文介紹。
查德 Chad(1項)
查德於1999年6月23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 世界遺產委員會任期:無。截止2015年7月8日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結束,查德共計擁有1項世界遺產,為自然遺產。
1.烏尼昂加湖泊群 Lakes of Ounianga (2012年,世界自然遺產)
2014-01-23完成2012年新增遺產圖文介紹。
剛果 Congo (1項)
剛果於1987年12月10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 世界遺產委員會任期:無。截止2015年7月8日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結束,剛果共計擁有1項世界遺產,為自然遺產,與中非共和國、喀麥隆共有。
1.流經三國的桑加河 Sangha Trinational (2012年,與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共有,世界自然遺產)
2014-01-24完成2012年新增遺產圖文介紹。
象牙海岸 Côte d'Ivoire(4項)
象牙海岸於1981年1月9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世界遺產委員會任期:無。截止2015年7月8日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結束,象牙海岸共計擁有4項世界遺產,遺產包括1項文化遺產,3項自然雙重遺產;其中1項與幾內亞共有。
1.寧巴山自然保護區 Mount Nimba Strict Nature Reserve(1981年,1982年擴大范圍;與幾內亞共有,瀕危世界自然遺產):幾內亞境內(1981年)-象牙海岸境內(1982年)
2.塔伊國家公園 Taï National Park(1982年,瀕危世界自然遺產)
3.科莫埃國家公園 Comoé National Park(1983年,世界自然遺產)
4.歷史城鎮大巴薩姆 Historic Town of Grand-Bassam (2012年,世界文化遺產)
2012-03-21完成1983年以前遺產圖文介紹。
2014-01-26完成2012年新增遺產圖文介紹。
剛果民主共和國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5項)
剛果於1974年9月23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 世界遺產委員會任期:1980-1987。截止2015年7月8日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結束,剛果共計擁有5項世界遺產,全部為自然遺產。
1.維龍加國家公園 Virunga National Park (1979年,瀕危世界自然遺產)
2.加蘭巴國家公園 Garamba National Park (1980年,瀕危世界自然遺產)
3.卡胡茲-別加國家公園 Kahuzi-Biega National Park ((1980年,瀕危世界自然遺產)
4.薩隆加國家公園 Salonga National Park (1984年,瀕危世界自然遺產)
5.俄卡皮野生動物保護區 Okapi Wildlife Reserve(1996年,瀕危世界自然遺產)
2014-02-03完成1996年以前遺產圖文介紹。
埃及 Egypt(7項)
埃及於1974年2月7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世界遺產委員會任期:1976-1983,1991-1997,1999-2005,2007-2011。截止2015年7月8日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結束,埃及共計擁有7項世界遺產,遺產包括6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遺產總數並列世界第38位。
1.阿布米奈基督教遺址 Abu Mena(1979年,世界文化遺產)
2.底比斯古城及其墓地 Ancient Thebes with its Necropolis(1979年,世界文化遺產)
3.開羅古城 Historic Cairo(1979年,世界文化遺產)
4.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 Memphis and its Necropolis – the Pyramid Fields from Giza to Dahshur(1979年,世界文化遺產)
5.阿布辛拜勒至菲萊的努比亞遺址 Nubian Monuments from Abu Simbel to Philae(1979年,世界文化遺產)
6.聖卡特琳娜地區 Saint Catherine Area(2002年,世界文化遺產)
7.鯨魚峽谷 Wadi Al-Hitan (Whale Valley)(2005年,世界自然遺產)
2014-05-24完成2005年以前遺產圖文介紹。
衣索比亞 Ethiopia(9項)
衣索比亞於1977年7月6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世界遺產委員會任期:2009-2013。截止2015年7月8日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結束,衣索比亞共計擁有9項世界遺產,遺產包括8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遺產總數並列世界第26位。
1.拉利貝拉岩石教堂 Rock-Hewn Churches, Lalibela (1978年,世界文化遺產)
2.塞米恩國家公園 Simien National Park(1978年,世界自然遺產)
3.貢德爾地區的法爾西·蓋比城堡及古建築 Fasil Ghebbi, Gondar Region(1979年,世界文化遺產)
4.阿克蘇姆考古遺址 Aksum(1980年,世界文化遺產)
5.阿瓦什低谷 Lower Valley of the Awash(1980年,世界文化遺產)
6.奧莫低谷 Lower Valley of the Omo (1980年,世界文化遺產)
7.蒂亞 Tiya(1980年,世界文化遺產)
8.歷史要塞城市哈勒爾 Harar Jugol, the Fortified Historic Town(2006年,世界文化遺產)
9.孔索文化景觀 Konso Cultural Landscape (2011年,世界文化遺產)
2014-11-03完成2011年以前遺產圖文介紹。
加彭 Gabon(1項)
加彭於1986年12月30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 世界遺產委員會任期:無。截止2015年7月8日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結束,加彭共計擁有1項世界遺產,為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
1.洛佩─奧坎德生態系統與文化遺跡景觀(2007年,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
2014-11-26完成2007年以前遺產圖文介紹。
甘比亞 Gambia(2項)
甘比亞於1987年7月1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 世界遺產委員會任期:無。截止2015年7月8日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結束,甘比亞共計擁有2項世界遺產,均為文化遺產。其中1項與塞內加爾共有。
1.詹姆斯島及附近區域(2003年,世界文化遺產)
2.塞內甘比亞石圈(2006年,與塞內加爾共有,世界文化遺產)
2014-12-06完成2006年以前遺產圖文介紹。
迦納 Ghana(2項)
迦納於1975年7月4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 世界遺產委員會任期:1976-1980。截止2015年7月8日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結束,甘比亞共計擁有2項世界遺產,均為文化遺產。
1.沃爾特地區、大阿克拉地區、中部和西部地區的要塞和城堡 Forts and Castles, Volta, Greater Accra,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1979年,世界文化遺產)
2.阿散蒂傳統建築 Asante Traditional Buildings(1980年,世界文化遺產)
2014-12-24完成1980年以前遺產圖文介紹。
幾內亞 Guinea (1項)
幾內亞於1979年3月18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 世界遺產委員會任期:1980-1987。截止2015年7月8日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結束,幾內亞共計擁有1項世界遺產,為自然遺產,此項遺產與象牙海岸共有。
1.寧巴山自然保護區 Mount Nimba Strict Nature Reserve(1981年,1982年擴大范圍;與象牙海岸共有,瀕危世界自然遺產):幾內亞境內(1981年)-象牙海岸境內(1982年)
2015-01-13完成1981年以前遺產圖文介紹。
肯亞(6項)
1.圖爾卡納湖國家公園群(1997年,2001年擴大范圍,世界自然遺產)
2.肯亞山-里瓦野生動物保護區 Mount Kenya-Lewa Wildlife Conservancy (1997年,2013年擴展范圍,世界自然遺產)
3.拉穆老鎮(2001年,世界文化遺產)
4.神聖的米吉肯達卡亞森林群(2008年,世界文化遺產)
5.肯亞東非大裂谷的湖泊系統(2011年,世界自然遺產)
6.蒙巴薩的耶穌堡(2011年,世界文化遺產)
賴索托(1項)
與南非共有。
1.馬羅提-德拉肯斯堡跨境世界遺產點 Maloti Drakensberg Transboundary World Heritage Site (2000年,2013擴展范圍;與南非共有,世界文化自然遺產)
利比亞(5項)
1.昔蘭尼考古遺跡(1982年,世界文化遺產)
2.大萊普提斯考古遺跡(1982年,世界文化遺產)
3.塞卜拉泰考古遺跡(1982年,世界文化遺產)
4.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岩石藝術遺跡群(1985年,世界文化遺產)
5.古達米斯老鎮(1986年,世界文化遺產)
馬達加斯加(3項)
1.黥基·德·貝馬拉哈自然保護區(1990年,世界自然遺產)
2.安布希曼加的的皇家藍山行宮(2001年,世界文化遺產)
3.阿欽安阿納雨林(2007年,世界自然遺產)
馬拉維(2項)
1.馬拉維湖國家公園(1984年,世界自然遺產)
2.瓊戈尼岩石藝術區(2006年,世界文化遺產)
馬里 Mali(4項)
1.廷巴克圖 Timbuktu (1988年,瀕危世界文化遺產)
2.傑內的古鎮群 Old Towns of Djenné (1988年,世界文化遺產)
3.邦賈加拉的懸崖(多貢人地區)Cliff of Bandiagara (Land of the Dogons) (1989年,世界文化自然雙重遺產)
4.阿斯基亞陵 Tomb of Askia (2004年,世界文化遺產)
茅利塔尼亞(2項)
1.阿爾金海灘國家公園(1989年,世界自然遺產)
2.瓦丹、欣蓋提、提希特和瓦拉塔的古代卡薩(1996年,世界文化遺產)
模里西斯(2項)
1.入境站(2006年,世界文化遺產)
2.孤山文化景觀(2008年,世界文化遺產)
摩洛哥(9項)
1.非斯的麥地那(1981年,世界文化遺產)
2.馬拉喀什的麥地那(1985年,世界文化遺產)
3.阿伊特本哈杜的卡薩(1987年,世界文化遺產)
4.梅克內斯歷史城市(1996年,世界文化遺產)
5.沃呂比利斯的考古遺跡(1997年,世界文化遺產)
6.得土安的麥地那(原名提塔萬)(1997年,世界文化遺產)
7.索維拉的麥地那(原莫加多爾)(2001年,世界文化遺產)
8.馬扎甘的葡萄牙城(傑迪代)(2004年,世界文化遺產)
9.拉巴特,現代都市與歷史古城 Rabat, modern capital and historic City (2012年,世界文化遺產)
莫三比克(1項)
1.莫三比克島(1991年,世界文化遺產)
納米比亞(2項)
1.特威菲爾泉岩刻群落(2007年,世界文化遺產)
2.納米布沙海 Namib Sand Sea (2013年,世界自然遺產)
尼日(3項)
1.阿德爾和泰內雷自然保護區(1991年,世界自然遺產)
2.尼日「W」國家公園(1996年,世界自然遺產)
3.阿加德茲歷史中心 Historic Centre of Agadez (2013年,世界文化遺產)
奈及利亞(2項)
1.蘇庫爾文化景觀(1999年,世界文化遺產)
2.奧孫-奧紹博神聖樹林(2005年,世界文化遺產)
塞內加爾(7項)
其中1項與甘比亞共有。
1.戈雷島(1978年,世界文化遺產)
2.朱賈國家鳥類保護區(1981年,世界自然遺產)
3.尼奧科羅-科巴國家公園(1981年,世界自然遺產)
4.聖路易島(2000年,世界文化遺產)
5.塞內甘比亞石圈(2006年,與甘比亞共有,世界文化遺產)
6.薩盧姆三角洲(2011年,世界文化遺產)
7.巴薩里鄉村:巴薩里與貝迪克文化景觀 Bassari Country: Bassari, and Bedik Cultural Landscapes (2012年,世界文化遺產)
塞席爾(2項)
1.阿爾達布拉環礁(1982年,世界自然遺產)
2.瑪依谷自然保護區(1983年,世界自然遺產)
南非(8項)
1.斯泰克方丹、斯瓦特克朗、克羅姆德拉伊和周圍地區的化石人類遺跡群(1999年,2005年擴大范圍,世界文化遺產)
2.伊西曼格利索濕地公園(1999年,世界自然遺產)
3.羅本島(1999年,世界文化遺產)
4.馬羅提-德拉肯斯堡跨境世界遺產點 Maloti Drakensberg Transboundary World Heritage Site (2000年,2013擴展范圍;與賴索托共有,世界文化自然遺產)
5.馬蓬古布韋文化景觀(2003年,世界文化遺產)
6.開普植物群保護區(2004年,世界自然遺產)
7.弗里德堡穹狀物(2005年,世界自然遺產)
8.里希特斯韋特文化和植物景觀(2007年,世界文化遺產)
蘇丹(2項)
1.博爾戈爾山和納帕塔地區的遺跡群(2003年,世界文化遺產)
2.麥羅埃島考古遺址(2011年,世界文化遺產)
坦尚尼亞(7項)
1.恩戈羅恩戈羅保護區(1978年,2010年,世界文化自然遺產)
2.基盧瓦基西瓦尼的廢墟群和松戈姆納拉廢墟群(1981年,世界文化遺產)
3.塞倫蓋蒂國家公園(1981年,世界自然遺產)
4.塞盧斯野獸保護區(1982年,世界自然遺產)
5.乞力馬扎羅國家公園(1987年,世界自然遺產)
6.桑給巴爾的斯通鎮(2000年,世界文化遺產)
7.孔多阿岩石藝術遺跡群(2006年,世界文化遺產)
多哥(1項)
1.古帕瑪庫景觀(2004年,世界文化遺產)
突尼西亞(8項)
1.傑姆的圓形競技場(1979年)(世界文化遺產)
2.突尼西亞的麥地那(1979年)(世界文化遺產)
3.迦太基的考古遺跡(1979年)(世界文化遺產)
4.艾什凱勒國家公園(1980年)(世界自然遺產)
5.凱爾誇內的布匿鎮及其墳場(1985年,1986年)(世界文化遺產)
6.凱魯萬(1988年)(世界文化遺產)
7.蘇塞的麥地那(1988年)(世界文化遺產)
8.杜加(1997年)(世界文化遺產)
烏干達(3項)
1.布恩迪難以穿越的國家公園(1994年)(世界自然遺產)
2.魯文佐里山國家公園(1994年)(世界自然遺產)
3.巴干達國王們的卡蘇比陵(2001年)(世界文化遺產)
尚比亞 Zambia(1項)
此項遺產與辛巴威共有。
1.莫西奧圖尼亞瀑布(維多利亞瀑布)(1989年,與辛巴威共有)(世界自然遺產)
辛巴威 Zimbabwe(5項)
其中1項與尚比亞共有。
1.馬納波爾斯國家公園、薩比和切俄雷自然保護區(1984年)(世界自然遺產)
2.大辛巴威國家紀念地(1986年)(世界文化遺產)
3.卡米國家遺址紀念地(1986年)(世界文化遺產)
4.莫西奧圖尼亞瀑布(維多利亞瀑布)(1989年,與尚比亞共有)(世界自然遺產)
5.馬托博山(2003年)(世界文化遺產)
E. 亞洲,歐洲,非洲,不同國家的著名文化遺跡是
亞洲:柬埔寨 ,吳哥窟 中國鄭州 , 裴李崗文化遺址 印度 , Menkir和 Dolmen 等巨石文化遺跡 歐洲:丹麥,Jelling墓冢和一座刻有北歐文字的墓碑 西班牙,Elche的Palmeral有著大片的海棗林和精心設計的灌溉系統。 義大利,Lugo的羅馬城牆 非洲:埃及,金字塔、亞歷山大龐貝柱、底比斯古城 突尼西亞,迦太基城遺址 衣索比亞,阿克蘇姆古城堡、舍巴女王王宮和拉里貝拉石鑿教堂 奈及利亞,諾克、伊費和貝南古文化遺 跡 辛巴威,大辛巴威石頭城遺址等
F. 非洲文化旅遊有5個什麼之旅
非洲有哪些景點值得我們一探究竟?
向您推薦30個不容錯過、最具特色的非洲景點。
一起去探訪吧~
人文古跡篇
1.推菲爾泉岩畫
位於納米比亞中心西北部半沙漠地帶,是世界著名的岩刻畫集中地。至今已記載有兩千多幅圖畫,保存完好的岩刻大多為犀牛、大象、鴕鳥、長頸鹿以及人和動物的腳印畫。
據考證,這些岩刻畫是2000-6000年前石器時代以狩獵和採摘為生的兩個族群遺留下來的,它們反映了遠古時代南部非洲人民對世界的感知和認識。
2.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國王為自己修造的陵墓,大多建於公元前27世紀至公元前23世紀之間。埃及金字塔是舉世聞名的古建築,素有「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美譽。
據統計,埃及的金字塔共約70餘座,主要散布在尼羅河下游的西岸。著名的有胡夫金字塔和卡夫拉金字塔及塔旁的獅身人面雕像。
3.迦太基古城遺址
位於突尼西亞首都突尼西亞城東北17公里處,公元前814年由腓尼基人興建,是當時迦太基帝國的首都。它被譽為突尼西亞的國家紀念碑之城,是地中海地區古代文明的重要標志。
迦太基城的規模龐大,現存遺跡多為羅馬人佔領時期重建。宮殿、神廟、住宅、劇場、競技場、公共浴室和港口等遺址依稀可見,保存較完好的有傑姆大劇場和安東尼浴室等。
4.拉利貝拉岩石教堂
位於衣索比亞北部海拔2600米的岩石高原上,相傳是12世紀衣索比亞國王拉利貝拉在夢中得到神諭,招募大量工匠歷時24年建成的教堂群。「獨石」是拉利貝拉教堂的一大特點,即是從一整塊山岩的頂部往下鏤空鑿刻而成,有「非洲奇跡」之稱。
教堂群共包括11座岩石教堂,其中最著名的是聖喬治教堂,它彷彿一個巨大的十字架安放在豎井之中,有三四層樓高。至今,每年1月7日東正教聖誕節時,都會有大批虔誠的東正教信徒前來祈禱。
5.桑給巴爾石頭城
位於坦尚尼亞桑給巴爾島西岸中部的香加尼半島上,是東非地區斯瓦希里人建造的一座海濱城市,歷史上曾是東非著名的黑奴貿易、香料貿易集散地。
石頭城現存建築大都建於19世紀,清真寺、集市及阿拉伯式房屋交錯分布,曲徑通幽,綜合了非洲、阿拉伯、印度和歐洲等不同地域文化。別具一格的「桑給巴爾門」圖案華麗,門上布滿尖錐狀的銅釘。
G. 非洲文化遺產都有那些 急!急!急!
貝南
阿波美王宮 1985
波札那
措迪洛山 2001
多哥
古帕瑪庫景觀 2004
衣索比亞
拉利貝拉岩石教堂 1978
貢德爾地區的法西爾蓋比城堡及古建築 1979
阿瓦什低谷 1980
蒂亞 1980
阿克蘇姆考古遺址1980
奧莫低谷 1980
甘比亞
詹姆斯島及附近區域 2003
迦納
沃爾特河阿克拉中區和西區的要塞和城堡 1979
阿散蒂傳統建築 1980
幾內亞和象牙海岸
寧巴山自然保護區 1981-1982
肯亞
拉穆古城 2001
馬達加斯加
安布希曼加的皇家藍山行宮 2001
馬爾他
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 1980
瓦萊塔古城 1980
馬爾他巨石廟 1980-1992
馬里
傑內古城 1988
廷巴克圖 1988
阿斯基亞王陵 2004
奈及利亞
宿庫盧文化景觀 1999
塞內加爾
戈雷島 1978
聖路易斯島 2000
辛巴威
大辛巴威國家紀念地 1986
卡米國家遺址紀念地 1986
馬托博山 2003
南非
羅布恩島 1999
斯泰克方丹,斯瓦特科蘭斯,科羅姆德拉伊和維羅恩斯的化石遺址 1999
馬蓬古布韋文化景觀 2003
烏干達
巴干達國王們的卡蘇比陵 2001
坦尚尼亞
基爾瓦基斯瓦尼遺址和松戈馬拉遺址 1981
桑給巴爾石頭城 2000
H. 世界上的四處古代遺跡,分別都在什麼位置呢
從人類在地球上誕生,我們的祖先與自然界的競爭演變也開始了激烈的斗爭,最終戰勝了自然界的優勝劣汰,成為了地球上的最高文明。我們的祖先留下了很多神秘的文明財富,這些建築都有著非常深刻的寓意或者精湛高超的建築工藝,以目前的科技來說,我們仍然無法對他們作出解釋。接下來小編要說的這幾處古代遺跡,仍是至今困擾著科學界的不解之謎。
我們經常說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看到這些神秘的古代遺跡外,更加堅定了這個看法。大家還知道世界上有哪些神秘的文明遺跡嗎?
I. 尼羅河有哪些古代文明的遺跡
尼羅河位於非洲東部,由南向北流,全長6650千米,為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是一個多源河,最遠的源頭稱阿蓋拉河,注入維多利亞湖,再從其北岸的金賈流出,北流進入東非大裂谷,形成卡巴雷加瀑布,然後經艾伯特湖北端,在尼穆萊附近進入蘇丹,經馬拉卡勒後稱白尼羅河。由於白尼羅河流經大片沼澤,所含雜質大部沉澱,水色純凈,但因水中挾帶有大量水生植物而呈乳白色而得名。白尼羅河北流至喀土穆匯青尼羅河,在喀土穆以北320千米接納阿特拉巴河,流至埃及首都開羅進入尼羅河三角洲,並分為羅基塔河與塔米埃塔河兩個支汊,分別注入地中海。尼羅河流域面積3349萬平方千米,人口超過5000萬,流經蒲隆地、坦尚尼亞、盧安達、扎伊爾、肯亞、馬子達、蘇丹、衣索比亞、埃及等9個國家。白尼羅河由河源到蘇丹的朱巴一段,具有山地河流的特徵,河流在東非高原上蜿蜒曲折,多跌水和瀑布,河水經維多利亞湖等湖泊的調節,出口處的年平均流量為590立方米/秒,至朱巴增至870立方米/秒。朱巴到喀土穆以下80千米處的沙普魯加峽,流經了寬達400千米的沼澤平原。這段地區比降極小,水流緩慢,由於大部分地區乾熱少雨,蒸發強烈,使河水損失大半。青尼羅河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上的海拔為1830米的塔納湖,由於高原濕潤多雨,河流水量較大,與白尼羅河匯合處的流量達1640立方米/秒,差不多是白尼羅河流量的兩倍,再加上阿特巴拉河的來水流量392立方米/秒,合計流量達到2900立方米/秒。經過沿途引水灌溉和各種損耗,尼羅河到達河口處的流量只剩下2200立方米/秒,成為世界上水量最小的大河。尼羅河下游地區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灌溉農業區,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尼羅河水的漲落非常有規律,6~7月份是洪水期,河口處的最大流量可達6000立方米/秒,易泛濫成災。但是洪水帶來的肥沃泥土有利於農業,在尼羅河流域的尼羅特人、貝扎人、加拉人、索馬里人,都與尼羅河息息相關。在尼羅河兩岸至今還留有大量古代文明的遺跡,如金字塔,巨大的帝王陵墓、神廟等。
J. 非洲歷史上都出現過哪些文明
古代非洲文明大體可以分為六個部分
一,就是古埃及文明輻射范圍內的文明
埃及人口中的努比亞或許就是黑人文明,他們是埃及文明的邊緣,在今天蘇丹尼羅河上游沿岸地區,至今仍然有很多古跡和遺址,由於受到埃及文化的輻射,努比亞的文明也基本趨於埃及化,很多人都把它歸入埃及文明的范疇。
二,外來文明迦太基文明
迦太基王國是由來自今天黎巴嫩一帶的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的國家,最初只是腓尼基人在今天突尼西亞建立的殖民地。腓尼基屬於典型的商業國家,其本身國土微小,隨著迦太基不斷發展很快便超越了其母邦成為了控制北非沿海廣大地區,西班牙南部和西西里島的地中海強國,但隨著羅馬的發展,最終在三次布諾戰爭之後滅亡,其文化成就被外來民族付之一炬。
三,北非柏柏爾人
柏柏爾人據學者推測是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和歐洲遷入的民族結合體,是西北非地區的游牧民族,在公元五世紀中後期開始在西北非摩洛哥,突尼西亞,利比亞,茅利塔尼亞一帶建立了多個國家,隨著阿拉伯人的遷入,柏柏爾人不斷穆斯林化,最終成為了阿拉伯文化圈的一部分
四,西非草原文明
是由黑人建立的文明,最早的是就是迦納王國,多見於阿拉伯人的記載,最早記載見於九世紀,但據推測其至少在公元四世紀或以前就產生。在阿拉伯人觸及北非後,常年與北方穆斯林進行貿易往來,由於黃金貿易而不斷壯大,其文明成就主要體現在手工藝品。但迦納王國後期被柏柏爾人征服,並強制皈依伊斯蘭教,從此西非的草原國家被穆斯林化了。迦納王國滅亡後,西非草原先後興起了馬里帝國和桑海帝國都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並同北方穆斯林和葡萄牙人貿易而不斷壯大。但最終在西歐殖民者和北方穆斯林的打擊下衰落。1590年摩洛哥人入侵,桑海帝國滅亡,西非的草原文明結束。
五,西非森林文明
以貝南王國為代表,在西非草原文明南方的熱帶雨林中興起,同樣是以手工藝見長,在14世紀前就已形成了奴隸制國家,但具在歐洲人到來前的歷史已經無從考察。15世紀葡萄牙人到來後通過貿易不斷壯大,但隨著大西洋奴隸貿易的興起最終衰落。後期在17世紀還出現了興盛一時的封建國家達荷美王國。但最終都被西方所佔領。
六,大辛巴威文明
位於非洲南部,辛巴威境內,有著名的大辛巴威遺址,是著名的巨石建築群遺址,大約興起於公元四到五世紀,形成了以大辛巴威為中心的文明國家。曾經活躍於印度洋貿易,同阿拉伯,波斯甚至中國保持著貿易往來。於14、15世紀達到鼎盛,但在16世紀初該國家突然瓦解,當歐洲人到來時已是人去城空。由於沒有文字記載,人們對以該文明依然知之甚少。
??示巴古國(希巴)
一切成謎,據聖經記載擁有高度文明,頻臨紅海,位於以色列的南方。其女王曾與公元前1000年左右造訪以色列王國,衣索比亞人一直聲稱他們是示巴女王的後人,但亦有很多學者認為示巴古國應存在於阿拉伯半島,2008年在阿拉伯半島曾發現大規模宮殿遺址,爭議也就越來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