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青島市哪個法治文化有特色

青島市哪個法治文化有特色

發布時間:2022-06-01 10:31:40

A. 青島最具特色的文化是什麼

青島美食酒水:青島啤酒、嶗山礦泉水、即墨老酒、青島葡萄酒、嶗山綠茶。 十大地方特色小吃:小紅樓牛肉灌湯包 (新興飯店)、 三鮮蒸餃(春和樓飯店)、大蝦燒麥 (四方大酒店)、 天府元霄 (天府酒家)、 長城海鮮水餃(長城飯店) 、谷香村排骨麵 (谷香村面館)、 青島大包 (青島飯店)、 青島鍋貼(四流中路鍋貼鋪)、 海鮮餛飩 (餛飩王)、排骨砂鍋米飯(萬和春飯店)。 十大「青島代表菜」:肉末海參、原殼鮑魚、油爆海螺、大蝦燒白菜、嶗山菇燉雞、黃魚燉豆腐、酸辣魚丸、炸蠣黃、香酥雞、家常燒牙片魚。 青島市香港中路夜景三大老字型大小酒樓:中山路的春和樓、台東的聚福樓、滄口的三盛樓。 春和樓,1897年創建,是魯菜著名餐館,全國魯菜研究中心。菜品曾被康有為、梁實秋等名人稱贊。多次參加全國廚藝大賽獲獎,多種菜品被收入《中國名菜譜》。 青島特色食品:高粱飴、石花菜涼粉、萬香齋熟食、海濱食品店干海貨、流亭豬蹄、美達爾烤肉、鄭庄海鮮脂渣。 主要美食街:雲霄路美食街(山東各地美食)、劈材院老字型大小餐館街(青島傳統老字型大小餐館及傳統曲藝表演)、登州路啤酒文化街(毗鄰啤酒廠,可以喝到生產的新鮮啤酒)、燕兒島路酒吧街(各國特色酒吧)、海雲庵民俗小吃街、麥島海鮮美食街、武夷山路餐飲休閑街、泰山路燒烤美食街。

B. 青島的文化遺產有哪些

文化遺產分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部分,青島市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道教發祥地,6000年人類生活記錄的城市,文化遺產還是非常多的。

C. 青島特色是什麼

特色食品:

1、青島啤酒

青島啤酒,國際上都有名氣的,是飯桌上通俗啤酒的代稱,如果你不想喝當地產啤酒,那一定會上「青島啤酒」。原麥汁濃度為十二度,酒精含量3.5-4%。酒液清澈透明、呈淡黃色,泡沫清白、細膩而持久。

地址:嶗山區海爾路178號。

D. 青島獨有特色

青島的歷史悠久並有其獨有的特色,上溯自4000年前的三里河文化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古琅琊、古即墨文化,在中國歷史上都有較高地位。尤其是秦漢之際,琅琊作為中國惟一的海港郡城,在政治、經濟、文化、航海等方面都居重要地位,和即墨同為東部沿海中心城市之一,對中國文化和海外交通產生了重大影響,至今其文化遺址保存完好,成為珍貴的文物和旅遊資源。唐、宋時期,膠州灣成為重要港口,著名的密州市舶司即設在膠州灣內的板橋鎮(今膠州市),是我國北方惟一的對外開放港口和溝通中國與日本、新羅(朝鮮)的主要口岸。宋金對立時期,膠州灣又成為兩國「互市」貿易的口岸,同時也以著名的宋金海戰而聞名於世。元明兩代,開鑿了中國惟一的海運河--膠菜運河,一度產生過重要作用。明代,在膠州灣兩岸設立了鰲山衛、靈山衛及浮山所、雄崖所、膠州所、夏河寨所等軍事行政設施,並開放了青島口、金家口、女姑口等海口,青島成為具有一定地位的漁鎮港口,一直持續到清朝末年。
1891年,清廷批准在膠澳駐軍設防。第二年,調清軍四營入駐青島海口,是為青島建置之始。1897年,德國侵佔青島,青島成為德國的租借地(實為殖民地),德國當局先後兩次制定城市建設規劃,經17年發展,奠定了青島老城區的建設布局,青島一躍而成為中國新興的歐洲風格的濱海名城。1914年,日本取代德國侵佔青島後,城市建設在德國原規劃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為青島城市充填了東洋風格。1922年青島收回後,先後經歷了北京政府、南京國民政府、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歷史時期,直到1949年青島解放。在建國前的58年中,青島經歷了從清末到解放戰爭的七個歷史時期,先後遭到德、日、美三個帝國主義入侵,其歷史之曲折、內涵之豐富,城市建設之多元化在全國也是罕見的。從而使青島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更具備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特有的城市風貌。
(一)作為近代新興城市,青島的城市發展史十分短暫,但在建置之前的膠州灣地區,卻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這些歷史文化遺址大部分都得以保留,如琅琊台、即墨古城、三里河、齊長城、天柱山魏碑、嶺山道觀等均保存較完好,並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部分遺址已開發為旅遊文化景觀。這些寶貴的文物遺跡,雖然大部分不在青島市區,但其燦爛的古代文化和較響的知名度,對於提高青島歷史文化名城的地位,開發青島人文旅遊資源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對於古文化遺址的保護和開發利用也是我們規劃、文物、旅遊部門的重要任務。
(二)青島城市發展歷史雖然短暫,但其歷史發展沿革卻曲折復雜。如前所述,短短58年,竟歷經了七個不同歷史時期幾度淪入帝國主義的殖民佔領,其曲折復雜的歷史遭遇,歐、亞文化的交匯融和,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等,使得青島在政治、經濟、文化、城建、外事諸領域中均充溢著特有的多元文化,從而使青島歷史文化更具有獨特傳奇色彩。因此,對青島近代這種歐亞文化交匯和多元化的歷史特色,應該予以認真研究和保護、開發。
(三)在中國近代史上,幾乎很少有哪一個城市能像青島那樣在全國乃至在世界產生過如此重大的影響。可以說,從發生德佔青島的「膠州灣事件」以來,青島本身或者因青島而發生的重大事件,幾乎都對中國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如「膠州灣事件」直接刺激了中國的政治界和知識界,促發了著名的「戊戌變法」運動;德佔青島和修築膠濟鐵路,引發了轟轟烈烈的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日本發動進攻青島的日德戰爭,取代德國占據青島,進而拋出意在滅亡中國的「21條」,引發了全國人民的反日運動,促進了國民的覺醒。而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更徹底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發展軌跡,被視為近、現代分界線。在這場運動中,青島主權問題既是爆發「五四」運動的導火線,又是全國人民誓死力爭的核心目標。1922年,在全國人民力爭下,青島回歸祖國,成為外國在華租借地中最早收回的一處租借地,這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1923年後,中國***在青島開展革命工作,先後組織了膠濟鐵路大罷工、日商紗廠大罷工等斗爭,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1925年發生的紗廠罷工和「青島慘案」,使青島再次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和「五卅」運動的中心之一。其後,青島市再度遭到日軍的侵佔和美軍的進駐,從而爆發了遍及全市的抗日武裝斗爭和反對美軍駐扎青島的斗爭,這些事件和有關遺跡都對青島的歷史增添了重要的內涵。而這些重大歷史事件和它所產生的重大社會影響,正是青島入選歷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我們應予全面、深入研究的主題。
(四)由於青島獨有的城市發展歷史,使得青島成為中西文化(歐亞文化)的交匯之地,產生了獨具特色的青島城市文化。而其典型代表則是城市文化中的主要載體--城市建築文化。青島城市建築文化史,實際上就是青島不同歷史發展時期和不同建築風格在城市建設中的體現。作為一座百年歷史文化名城,青島的城市建築帶有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風格。早期的建築除了天後宮和幾處村莊外,較大的建築物就是清軍在青島駐防期間修築的一座總兵衙門、兩座前海棧橋(碼頭)、三座炮台、四處兵營、以及電報局、軍火庫等,從而構成了早期軍事設施和港口城鎮的主體。德國佔領青島後,將青島城市功能規劃為軍事基地、港口和商貿中心城市。基於這一點,德國當局於1900年和1910年兩次制訂城市發展規劃,以海泊河一線作為市區、郊區的分界線,拆除了市區大部分村莊,改建了原清軍的炮台和兵營,原有的建築物僅留下天後宮、總兵衙門(1959年拆除)、棧橋和青島炮台(衙門炮台)。1900年德國當局制訂城市規劃時,將火車站以東今保定路、德縣路、觀海山、信號山、青島山、太平山以南劃為德人區,按德國建築標准予以建設,分別形成了以中山路、廣西路為中心的商業區,以總督府為中心的行政區和東部住宅區,遂形成今市南區的歐洲城市風貌區。同時,在大鮑島(今四方路、膠州路一帶)規劃建設了華人商業區,隨後又規劃了小鮑島(益都路一帶)、保定路、小港北等住宅區,而被強遷之青島原住村民則被安置在台西、台東。這幾個小區,各具不同建築特色,但其質量、風貌遠遜於德人居住區。
1914年至1922年,日本根據德國制訂的城市規劃,建設和填充了今市北區的大部分城區和市南區部分地段,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日本風格的商業住宅區,並將城區擴展到了四方、滄口一帶,城市規模擴大一倍。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熱河路住宅群;膠州路、李村路、市場三路和聊城路一帶日本商業區;館陶路一帶的金融商業區以及四方、滄口一帶日本紡織工業區等。
二三十年代中,一方面日本建築仍不斷增築,另一方面,市政當局也做了許多新規劃建設,突出中國民族傳統建築風格的同時,又注重兼收西方建築材料的運用及風格特點,從而使中山路成為主要金融商業中心;建成了萊陽路住宅區,八大關、太平角別墅區,並在沿海一帶建成了棧橋回瀾閣、蘭山路禮堂、水族館、東海飯店、匯泉體育場等優秀建築,進一步完善和美化了青島的城市風貌。「紅瓦、綠樹、碧海、藍天」已成為青島獨有的風貌特色。
日本第二次侵佔青島後,於1939年制訂了《大青島發展計劃》,將即墨、膠州劃入青島,擴大市區規模,並修建了日本海軍司令部、軍官俱樂部、青島劇院、日本商工會議廳等建築,並在黃台路、萊陽路、金口路、熱河路、合江路、嫩江路等修建了一批單體小樓和公寓式建築。而中國居民則集中於仲家窪等貧民窟中,其建築質量和生活條件極為低下。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當局忙於內戰,無暇顧及城市建設。大量「難民」湧入青島市區後,搭建了大批臨時建築,樹木砍伐毀壞嚴重,實為青島城建最陰暗的時期。
正是由於各個歷史時期的城市建設特點,使得青島城市發展歷史長河中既有較明晰的文化主脈,又有中外多國不同文化交匯而呈現出的多彩文化,從而構成了以「洋」味為主的城市建築文化多元化的總體風貌特色。長期以來,青島一直是以中國最「洋氣」(歐化)的城市而名聞於世,而這種「洋氣」至今仍具有十足的魅力。認清青島歷史的文化內涵和建築的特色,對於保護歷史文化名城極為重要。目前,青島市全面、系統、深入地研究青島城市發展史的成果甚少,且比較淺薄,缺乏資料依據和文化品位。這一狀況如不改變,對提高青島的文化形象和文化名城保護都是極為不利的。

E. 青島好玩地方

你好!青島好玩的地方太多了,給你介紹幾個!
八大關

八大關是因8條道路以長城重要關隘而命名,位於市南區中部匯泉角的海濱。這八條道路是韶關路、寧武關路、紫荊關路、武勝關路、嘉峪關路、函谷關路、正陽關路、臨淮關路、居庸關路、山海關路,實為「十關」路,因有「兩關」不出名,所以被稱為八大關。
五四廣場

位於市委,市政府大樓南,香港中路與東海西路之間,是城市東部新的休閑旅遊中心。廣場以東海路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中軸線上市政府辦公大樓、隱式噴泉、點陣噴泉、「五月的風」雕塑及海上百米噴泉,富於節奏地展現出莊重、堅實、蓬勃向上的壯麗景象,在大面積草坪和風景林襯托下,更加生機勃勃,充滿現代氣息。主體雕塑「五月的風」以螺旋上升的風的造型和火紅的色彩,充分體現了「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基調和張揚騰升的民族力量。作品與周圍海天自然環境以及園區寧靜典雅、舒適祥和的氛圍有機地融為一體,形成園區蔚為壯麗的景觀。
棧橋

棧橋是青島的象徵。遊人漫步於棧橋海濱,可見青島新月型的城市輪廓,棧橋似長虹卧波,回瀾閣熠熠生輝。所謂「長虹遠引」、「飛閣回瀾」即出於此。遠處,小青島上白色的燈塔亭亭玉立。東側和北側,紅瓦綠樹交相輝映,各式建築參差錯落的分布在海岬坡地之上。西側,現代化的高樓大廈緊靠海岸拔地而起,壯麗恢宏。沿岸的防波堤由花崗岩壘砌,高出水面10餘米。漲潮時,驚濤拍岸,激起簇簇雪白浪花,引來無數遊人觀看;潮退後,赭色岩礁和金色沙灘露出水面,海灘上滿是趕海拾貝的遊人。每逢風平浪靜之時,成千上萬只海鷗自由地翱翔,使美麗的青島灣充滿了勃勃生機。
北九水

國家AAAA級質量等級旅遊區(點)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澗清溪一條琴。
即墨

即墨東瀕黃海,南依嶗山,是青島近郊市,素有「青島後院」之稱。全市總面積178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5萬公頃,轄1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1033個村莊,109萬人口。
青島大學
青島大學是一所具有豐厚文化底蘊和濃郁的時代氣息的新型綜合大學,是山東省重點建設的大學,是青島市唯一的綜合大學。學校位於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座落在浮山腳下,依山傍海,風景秀美,是讀書做學問的上佳場所。
海底世界

現代化大型海洋生態旅遊展示項目,集海底觀光旅遊與海洋科普教育於一體,並創下兩個世界第一和多項全國第一:擁有世界上目前最大的單體亞克力圓柱展缸、世界海洋館中展示種類最為齊全的海洋標本館;是國內惟一一家擁有開放式實驗室的海底世界,國內第一家從國外引進熒光壁畫的海底世界,國內首家採用180度常規視窗、254度大視窗和360度圓柱視窗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海底隧道結構的海底世界。其精心的設計與依山傍海的自然風貌相融合,形成了青島黃金海岸上一道獨特的亮麗風景線。
青島中山公園
匯泉廣場一路之隔的是青島最大的綜合性公園——中山公園。公園三面環山,南向大海,天然造就了這處風景佳地。園內林木繁茂,枝葉葳英,是青島市區植被景觀最有特色的風景區。公園中心有一條長1華里的"櫻花路"。每年4月下旬開花,燦若雲霞,蔚為奇觀。各地遊人慕名而來,人流如潮,稱為"櫻花會"。 公園東傍太平山,山南麓的青島植物園內,近百種林木與公園的四時花木連為一體,樹海茫茫,鬱郁蔥蔥,游覽其中,給人以清新悅目、欣欣向榮的感覺。
即墨一中
即墨一中的前身是1904年德國基督教會創辦的萃英書院,是青島地區建校最早、歷史最長的學校。先後被確定為首批「山東省規范化學校」、「中國名校600家」、「中國西部地區教育顧問學校」,在省內乃至全國享有相當的聲譽和影響力。
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是一所以海洋和水產學科為特色,包括理學、工學、農(水產)學、經濟學、文學、醫(葯)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和歷史學等學科門類較為齊全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之一。校訓是海納百川,取則行遠。
仰口風景游覽區
山東 / 青島
還沒人想去/還沒人來過
游記(0) / 圖片(3)
國家AAAA級質量等級旅遊區(點)
花石樓
第二海水浴場東端有一處伸入海中的呷角,「花石樓」就座落於此處。
青島酒店管理學院
第一海水浴場
坐落於匯泉灣的青島「第一海水浴場」,規模最大,有更衣室、淋浴、餐廳等一應俱全。這里風景優美,遠處狹長的匯泉角,浪打紅礁,綠蔭遮地;幽靜的八大觀,花木掩映,樓影朦朧。而近處的海灘,碧浪金沙,形如彎月,一幢幢更衣室,五顏六色,精巧玲瓏。倘若在盛夏,寬闊的沙灘上擠滿了消夏避暑的人群,人們裸露的肌膚、色彩斑斕的泳裝、成排的遮陽傘,以及海水中歡樂嘻笑的人們,構成好一派生動迷人的景象!
嶗山

全國的名山中,唯有嶗山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繞嶗山的海岸線長達87公里,沿海大小島嶼18個,構成了嶗山的海上奇觀。嶗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過去最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長春、張三豐等都曾在此修道。原有道觀大多毀壞。保存下來的以太清宮的規模為最大,歷史也最悠久。 山海相連,山光海色。 當你漫步在嶗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邊是碧海連天,驚濤拍岸;另一邊是青松怪石,鬱郁蔥蔥,你會感到心胸開闊,氣舒神爽。因此,古時有人稱嶗山是「神仙之宅,靈異之府」。傳說秦始皇、漢武帝都曾來此求仙,這些活動,給嶗山塗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石老人
青島石老人觀光園行政歸屬青島市高科技工業園石老人村,是一家自主經營的集體企業,開業時間是2001年5月。觀光園位於石老人國際旅遊度假區內,依山面海,自然風光秀麗。石老人村於1999年開始籌建。觀光園佔地面積1200畝,百畝茶樹生產基地全部鋪裝先進的節水灌溉設施,修建高效果菜生產大棚 2000平方米,現代化展示大廳1000平方米,引進熱帶作物30多種,栽植、改良林果、樹木300多畝;同時以石老人神話傳說為基礎,修復和新建了一批觀光景點,諸如:農業先賢供奉、文武閣、天運殿、觀光懸棧等。 將大自然的美景、動人的神話傳說和現代的高效農業生產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各具特色而又相得益彰,具有較高的游覽觀賞和休閑娛樂價值。
音樂廣場
音樂廣場位於浮山灣畔,東接五四廣場,北臨少兒活動中心,佔地面積為36000平方米,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以音樂為主題的休閑廣場.

F. 青島地域文化

青島地區歷史悠久,著名文化遺址有:岳石文化遺址(平度大澤山鎮東岳石村,距今3500-4000年)、北阡遺址(即墨金口鎮北阡村,距今7000年)、三里河文化遺址(膠州城南三里河村,距今5000年);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外,李滄區古城頂遺址,距今也有3000年歷史。 西周時期,青島境內建立了夷國(今藍村)、莒國(都城計斤,今膠州)等諸侯國。
東周時期,即墨(今平度古峴鎮)為齊國第二大都市,東部統治中心,全球為數不多的最大的城市之一;公元前468年,越王勾踐北上遷都琅琊(今膠南琅琊鎮)。
秦朝,天下分為三十六郡,琅琊郡的郡治琅琊、膠東郡的郡治即墨均位於今青島境內。琅琊還是秦朝唯一沿海的郡治。秦始皇曾三臨琅琊,命徐福率船隊從琅琊起航采仙葯。 紅瓦綠樹、碧海藍天——康有為贊青島
西漢,設膠東國,定都即墨,漢武帝即位前被封為膠東王,即位後封其弟劉寄為膠東王,歷代膠東王墓所在的平度六曲山古墓群,是山東省現存規模最大的王陵。漢武帝三臨不其城(今城陽區),「祀神人於交門宮」,並在女姑山設明堂祭海。西漢琅琊郡皋虞縣(今即墨溫泉鎮)人王吉任博士諫大夫,開創琅琊王氏顯貴的先河,王吉祖孫墓所在的即墨溫泉皋虞,被奉為琅琊王氏祖庭。東漢,鄭玄在不其縣創立康成書院。
西晉,不其城(今城陽區)成為長廣郡的郡治,法顯印度求經回國,於嶗山登陸,由長廣郡太守李嶷接入不其城翻譯佛經;南北朝時,不其城為東青州的州治。
唐朝,密州板橋鎮(膠州)成為著名貿易港口,設立了北方唯一的市舶司(海關)
宋朝更是與廣州、泉州、明州並稱為四大市舶司。
明朝設立鰲山衛、靈山衛,鰲山衛轄浮山所(今市南區東)、雄崖所(即墨豐城鎮),靈山衛轄夏河所(膠南琅琊鎮)、王徐寨所。許鋌奏請青島口、滄口、金口鎮等港通商獲准,使即墨富甲一方。
清朝,膠州為山東三大直隸州之一,平度州為散州,隸屬於萊州府。
1891年6月14日,登州鎮總兵府(當時山東共設三鎮總兵)從蓬萊遷到青島,為青島建置的開始。
1897年11月,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派兵佔領青島。康有為藉此上書光緒,引發戊戌變法。
1898年3月,簽署《膠澳租界條約》。11月,宣布青島為自由港。
1899年,租借地命名為青島市,設青島、鮑島、李村等區。大港碼頭、膠濟鐵路相繼開工。 1911年,清朝二品以上大員七十多人以及恭親王等人移居青島。
1913年發動癸丑復辟失敗。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青島成為亞洲唯一戰場,11月,日英聯軍佔領青島。
1919年,巴黎和會將青島租界主權讓給日本,成為「五四運動」導火索。
1922年12月,中國收回青島,設膠澳商埠督辦公署(後改膠澳商埠局),下轄青島市,直屬北洋政府。 1929年7月,國民政府接收青島,設青島特別市,直屬南京國民政府。
1931年,沈鴻烈以東北海軍司令兼任青島市長,1932年正式擔任青島市長,主政六年,抓教育、建學校、定規劃、興建設、促民生、斗日寇,奠定了青島發展的堅實基礎。 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天主教堂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
1939年,即墨、膠州劃歸青島市管轄,統籌規劃建設。
1945年9月,國民黨政府接收青島,仍為特別市,直屬民國政府。
1949年6月2日,解放軍攻佔青島。青島改為山東省轄市,轄市南、市北、台東、台西、四滄、浮山、李村7市區和嶗山郊區。
1978年,膠縣、膠南縣、即墨縣劃歸青島,同時設立黃島區。
1983年10月,平度縣、萊西縣劃歸青島。
1984年5月4日,青島市成為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同年,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 1987年—1990年,青島市郊五縣先後改為縣級市;1988年,嶗山縣恢復為嶗山區。 1986年,青島市成為計劃單列市,賦予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
1992年,設立國家級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青島保稅區。
1994年,青島市區劃調整為七區五市: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和即墨市、膠州市、膠南市、平度市、萊西市。
2003年,設立國家級青島出口加工區。2004年設立國家級青島保稅物流園區。
2006年,設立國家級青島西海岸出口加工區。2008年設立國家級青島保稅物流港區。
2011年1月,國家批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青島作為其核心城市、龍頭城市。

G. 青島民族文化

祭海

【祭海】青島地區的沿海漁民,自古以來就有農歷3月19日祭海的習俗。春汛起錨前,漁民們在海邊擺上供物,點香燒紙,乞求海神保佑平安。此俗延續至今,但祭海的形式和內容有所變化,稱為"上網節",是歡送漁民出海並預祝豐收的節日。海防部門也借機宣傳海上規約和安全生產知識。即墨市田橫鎮周戈庄祭海上網儀式最為隆重,裝扮一新的上百艘漁船停泊海灘,五顏六色的網標迎風飄揚,鞭炮若雷,號子震天,各種民俗表演紛紛登場,大戲開台,連唱3天3夜,規模十分盛大。�

嶗山道教音樂

【嶗山道教音樂】道教音樂是我國民間音樂的組成部分。嶗山是中華道教勝地,其道樂有獨特之處。嶗山道樂經曲,多由上古民歌和民間號子演變而成,具有強烈的東夷文化氣息。後來,風行全國的"十方經韻"傳入,融入了嶗山道樂。金代,全真道北七真來嶗山傳真佈道,特別是丘處機三次來嶗山,把嶗山道樂和十方道樂進行了廣泛交流,逐漸形成了風格獨特和檔次齊備的道樂體系。嗣後,嶗山道樂分為"內山派"和"外山派",特別是外山派道樂使用管弦伴奏,而且又直接參與各種民俗活動,促進了嶗山地區民間吹奏樂的蓬勃發展。許多民間老藝人多師承嶗山道樂,許多道樂名曲在民間流傳至今。�

剪紙

【剪紙】青島地區的民間剪紙有悠久的歷史和濃郁的地方色彩。逢年過節,家家都剪窗花、貼門箋,以示慶賀。婚嫁喜事,也要用窗花、牆花、天棚花裝飾新房。人們常以剪窗花手藝來品評姑娘、媳婦的心手巧拙。青島地區內尤以黃島區的民間剪紙最負盛名,已有300餘年的歷史,其剪紙在清代曾被作為貢品。近幾年來,青島民間剪紙多次參加全國民間藝術展並獲獎,剪紙藝人還到墨西哥、瑞典等國作現場表演。�

餑餑磕子

【餑餑磕子】青島地區農村的花樣麵塑久負盛名。逢年過節及喜慶之日,家家都要做些好吃中看的花樣面餑,以示喜慶,後來便用雕刻出的專用模子來製作這些麵食。這些餑餑磕子又稱"面模",造型質朴,圖案採用浮雕與線刻結合的方法刻成,裝飾性很強。用面模做成的魚、桃、元寶、荷葉、蓮蓬和十二生肖等象徵吉祥的麵食,造型美觀。即墨市留村鎮葛村的面模馳名遠近,這一技藝始於1802年,後經代代相傳至今。�

即墨鑲邊

【即墨鑲邊】明清時期,即墨縣民間就廣泛流傳著"小扣鎖"(又稱捏綉)和刺綉等手工工藝,1918年手工藝人盧忠溪從外國洋行引進一幅義大利"手拿花邊"底樣,經他試做成功後,便廣為傳播。許多民間藝人在加工製作過程中,不斷吸收"小扣鎖"、刺綉等工藝特點和針法,使之相互交融,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工藝針法,稱為"即墨手拿花邊"。嗣後,逐漸成為品種繁多、用途廣泛、絢麗多姿的"即墨鑲邊"。這種工藝品銷往歐、美和東南亞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上享有"抽紗瑰珍"之美譽。�

泊里紅席

【泊里紅席】膠南市泊里紅席有悠久的歷史,據傳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後經代代相傳,編席技術便在泊里一帶流傳下來,成為一種傳統的家庭手工工藝。這種席是用高粱秸劈成篾子,有紅白兩種顏色,交叉編織出各種不同花紋的圖案,故稱紅席。因其編織嚴密、紋理清晰、光滑柔軟、美觀輕便,故深受民間喜愛,遠銷全國各地,並作為本地土特工藝產品進京展覽。�

青島草編

【青島草編】草編是青島地區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品,遍及所屬各地農村,尤以平度市所產最為著名。草編品種有花樣辮、手編提籃、草帽、茶杯墊、坐墊、門簾、草地毯等十幾種、數百個品種,所用之原料有麥秸草、金絲草、玉米皮、蒲草、茅草、棉桿皮等十幾種植物秸桿和莖葉。農村婦女多以此手工藝品為家庭副業。青島草編工藝精細,造型美觀,色彩協調,文雅質朴,少數供應國內市場,大宗銷往國外。�

膠州秧歌

【膠州秧歌】又稱"地秧歌",俗稱"扭斷腰"、"三道彎",是山東省三大秧歌之一。膠州秧歌有230多年的歷史,清代膠州包煙屯趙姓、馬姓兩家於1764年逃荒關東,沿途乞討賣唱,逐漸形成一種邊舞邊唱的形式。返回故鄉後,經多年相傳,不斷改進,到1863年便基本成型,舞蹈、唱腔、伴奏均有一定程式。演員10人分為鼓子、棒槌、翠花、扇女等5個行當,表演程式有十字梅、大擺隊、正挖心、反挖心、兩扇門等,伴奏樂器除嗩吶外,還有大鑼、堂鼓、鐃鈸、小鑔、手鑼等,唱腔曲牌有30餘個。1860年後,又在膠州秧歌的基礎上,創立了秧歌小戲,有35個劇本。1957年,膠州秧歌進京演出,博得好評。嗣後,全國150個文藝團體先後來膠州學習膠州秧歌,北京民族舞蹈學院還將膠州秧歌列為必修課程。1991年的"中國首屆秧歌大賽"中,膠州秧歌獲優秀獎。�

柳腔

【柳腔】地方劇種。產生於清代中期的即墨西部,由民間說唱"本肘鼓"演變而成。乾隆年間,"肘鼓子"傳入即墨後,與當地民間小調、秧歌相互融合,逐漸由說唱變為演唱,雖然形式簡單、表演朴實,但因鄉音濃郁、生動有趣而頗受歡迎。約在百餘年前,又因受萊陽縣四弦小調的影響,開始用四弦胡琴伴奏,並配以嗩吶幫腔。初用四胡伴奏時,因無定式曲譜,琴師與演員不能完全協調,只能配合著往上溜,故稱"溜腔"。後因溜字不雅,改為"柳腔",即墨也因之稱為"柳腔之鄉"。後來,柳腔戲逐漸流行於膠東一帶,並於30年代傳入青島市區,深受婦女和老人喜愛。�

茂腔

【茂腔】地方劇種。源於"肘鼓子"。清乾隆年間,肘鼓子傳入青島地區的膠州、膠南等地,民間藝人吸取肘鼓之長,糅進當地民間小調,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本肘鼓"。清咸豐年間,"本肘鼓"又與蘇北的"海冒調"結合,形成了新的唱腔,稱為"冒肘鼓",亦稱"茂肘鼓"。嗣後,又吸取膠州秧歌、諸城秧歌的曲調,形成了原板、二板、反調、大悲調、快打慢唱等板腔體系。膠州、膠南、諸誠、高密等地的民間藝人,自發地組成了許多"茂肘鼓"戲班。1949年後,將"茂肘鼓"正式定名為"茂腔",其傳統劇目有120餘個。�

龍燈

【龍燈】青島嶗山區素有"神仙之宅、靈異之府"的美名,龍燈舞也久負盛名。嶗山區北宅鎮五龍村的龍燈舞始於清同治九年(1870),龍身9節,全長11米,龍身為深灰色,每年春節除在各村演出外,必到即墨縣城表演,其串龍、大小五花、滾龍等表演程式,方圓百里都有名氣。中韓鎮孫家下庄於光緒年間辦起舞龍燈的同樂會,所舞之龍身長40米,晚間龍身內點燃蠟燭,光彩奪目,蔚為壯觀。�

九獅圖

【九獅圖】又稱九獅舞,1924年即墨城北閣里村民借鑒雙獅舞編排而成。12名演員中,4人扮成2隻母獅,7人各扮1隻子獅,1人執綉球,在熱烈的鑼鼓聲中,7隻子獅環繞2隻母獅歡騰跳躍,執綉球者穿插其中。其表演有各種程式,通過一連串的舞蹈動作,表現獅子的氣質、神態和性格。九獅圖的表演屬硬架子燈舞,要求演員具備一定的武功基礎。�

漁家宴

【漁家宴】是匯合青島地區農漁人家的飲食品種、飲食習慣和飲食風格的特色宴,有各色菜餚、食品共80餘個品種。該宴以鮮活小海鮮和嶗山土特產為原料,經規范化處理,並經復雜的烹調工序加工,成為一桌充滿鄉土氣息的宴席,表現出豐富的漁家飲食文化內涵。�

即墨老酒

【即墨老酒】又名即墨黃酒,其釀造歷史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有正式記載是始釀於北宋時期。它以黍米、麥曲和嶗山礦泉水為原料,按照"黍米必齊、曲櫱必時、水泉必秀、陶器必良、火劑必得"的古代造酒六法釀制而成。酒色紅褐,盈盅不溢,晶瑩純正,醇厚爽口,有舒筋活血、補氣養神之功效,深得古今名人贊許。清代道光年間即暢銷全國各地。�

海雲庵糖球會

【海雲庵糖球會】海雲庵位於青島市四方區海雲街,始建於明代。舊時,農歷正月十六是該庵廟會,香火頗盛,是市區內三大傳統廟會之一。因廟會上賣山楂糖球的特別多,久而久之,便習稱為"海雲庵糖球會"。1986年,青島市恢復了這一深受群眾歡迎的民俗節日,會期定為3天。廟會之日,茂腔、柳腔、皮影、雜耍、剪紙、年畫、秧歌大賽、鑼鼓大賽等民間藝術活動豐富多彩,造型各異的糖球琳琅滿目,各種風味小吃和手工藝品應有盡有,每年前來趕會的中外遊客有100萬人之多。自1990年起,海雲庵糖球會被列為國家重點旅遊項目。�

清溪庵蘿卜會

【清溪庵蘿卜會】清溪庵又名"玉皇廟",俗稱"下村廟"。位於青島市市北區道口路。始建於元代,現已拆除。舊時,每逢農歷正月初九玉皇誕辰,此處有盛大廟會,為市區三大廟會之一。又因民間有"正月初九吃蘿卜不牙疼,又可治百病"的說法,故蘿卜成了這個廟會的主要商品。久而久之,就有"清溪庵蘿卜會"之名。又因該庵在台東鎮,故又稱"台東蘿卜會"。1991年,青島市恢復"蘿卜會"這一民俗節日,會期為3天。會上商家雲集,人流如潮,各類商品琳琅滿目,蘿卜雕刻大賽倍受歡迎,趕會的遊客達100餘萬人次。�

青島櫻花會

【青島櫻花會】青島櫻花引進的歷史已近百年,多栽植於中山公園,總數達2萬余株。青島櫻花會已有80餘年的歷史,每年4~5月間在中山公園舉行。屆時,公園櫻花路兩側數千株櫻花盛開,花團錦簇,燦若雲霞,市民們扶老攜幼,親朋結伴,前來游春賞花。青島市近郊的許多縣、市和省內各地區的群眾,也都專程來青島赴此盛會。

H. 青島名勝古跡有哪些

1 華嚴寺

華嚴寺位於嶗山東麓返嶺後村西那羅延山半腰,是嶗山規模最大的佛寺,明代高僧憨山曾在「那羅延窟」面壁修行使這里遠近聞名。華嚴寺系明代御史黃宗昌在崇禎年間罷歸故里即墨後出資修建,未成而毀於兵火。清初由其子黃坦移址續修,順治九年(1652年)落成,始名「華嚴寺」,又名「華嚴禪寺」;1931年改稱「華嚴寺」。宏偉典雅,為嶗山古代建築藝術之最,原為四進院落,有殿堂、僧寮、客房130餘間,建築面積2500餘平方米,佔地面積4000餘平方米。寺周圍還有那羅延窟、掛月峰、望海樓、魚鼓石等名勝。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青島市政府就設在這里。

2 太清宮

太清宮位於嶗山老君峰下、嶗山海灣之畔。嶗山方圓百里,宮觀星羅棋布,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其中以太清宮最負盛名。據記載,漢時有江西瑞州府張廉夫棄官來嶗山修道,築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名「三官廟」。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道士李哲玄來此修建殿宇,供奉三皇神像,名「三皇庵」,後稱「太清宮」。金章宗明昌年間,全真道士丘處機、劉長生等曾在此弘闡全真道。劉長生在此創全真隨山派,信眾甚多,太清宮便成為道教全真隨山派之祖庭。太清宮佔地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廟宇主體分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三大部分,另有關岳詞和東西客堂、坤道院等附屬設施,共有房屋150多間。嶗山太清宮與北京的白雲觀、山西的永樂宮、陝西的重陽宮、四川青城山的天師洞、湖北武當山的真武宮、江西萬壽宮等是對後世影響較大的道教宮觀。

3 海雲庵

海雲庵又名大土庵,始建於明朝,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海雲庵是四方民俗旅遊區的重要景點,為青島著名的明代建築,佔地800平方米。一進院落,外以灰垣相圍,內有大殿、東西配殿、東西廂房和鍾樓、鼓樓。庵內一株高大的古銀杏枝繁葉茂,環境十分清靜。庵內大殿供奉觀音大士,左右配殿分別供奉龍王、關公、比干、老君、魯班等。1923年重修時,增建鍾、鼓樓各一座,近年又在庵前闢建廣場,是青島市區唯一座開展宗教活動的道教廟庵。海雲庵自建成以來,香火一直旺盛,尤其每年正月十六廟會期間,四鄉八鄰趕廟進香,熱鬧非常。廟會上尤以鄉親們用山楂、紅棗、山葯、桔子製作的各式糖球為最多,遂逐漸形成了以糖球為特色的傳統廟會,人稱"海雲庵糖球會"。

I. 青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有嶗山民間故事、道教音樂、鴛鴦螳螂拳、胡嶧陽傳說、膠東大鼓、膠州秧歌、柳腔、茂腔、周戈莊上網節等。

嶗山民間故事俗稱拉呱,是山東嶗山當地人民千百年來集體創作的口頭文學,在解放前幾乎沒有文字記載。2008年6月7日,嶗山民間故事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嶗山民間故事具有鄉土大眾文化與山海文化交匯相融的特徵,並在世俗文化與宗教文化的相互滲透中不斷演進,地域特色鮮明。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文學價值。

傳承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青島市嶗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獲得「嶗山民間故事」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J. 什麼是"法治精神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語境下,我們講的「法治精神」當然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精神。這種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既吸納並體現了人類法治文明的共同規律和基本價值。

一、理性精神

理性概念源於古希臘時期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邏各斯」(logos)說,它兼有客觀規律和主體理性思維的雙重含義,主要是指合客觀性(區別於信仰)和合邏輯性(區別於感性、情感和慾望等非理性)。

二、誠信守法的精神

「誠信」作為一種道德准則,中國自古有之,但作為法律術語則是從西方移植而來。「誠實信用」直接語源來自德語Treu und Glauben,法語作bonnefoi,均與拉丁文bonafides有某些淵源關系。德國學者的主導觀點是:「誠信原則的內涵是信賴,它在有組織的法律文化中起著一種凝聚作用,特別是相互信賴,它要求尊重他人應受保護的權益。

(10)青島市哪個法治文化有特色擴展閱讀

當前我國基層群眾中「信訪不信法」的現象突出,老百姓在遇到矛盾糾紛時選擇寧願選擇信訪,而不去訴訟。與訴訟相比,藉助信訪渠道來解決問題的最大特色在於,它可能啟動行政特別救濟程序,處理社會糾紛信訪成本的投入相對較低,一定程度上效率更快、效果更好、影響更大。

因此,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在於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培養民眾依法維權和依法解決糾紛的習慣,通過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讓民眾信仰法律、依靠法律,在法律的框架內保護自身權利,解決社會矛盾糾紛。

閱讀全文

與青島市哪個法治文化有特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