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推動中國文化的繁榮興盛

如何推動中國文化的繁榮興盛

發布時間:2022-06-02 00:15:14

❶ 堅定什麼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堅定社會主義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信念,才能使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人民大眾的才是有生命力最頑強的。

❷ 如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請結合實際,運用所學知識,對問題進行闡述,不少於200字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精神動力。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征程中,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實現民族復興熔鑄精神之魂。

一、堅定文化自信

2000多年前,孔子率領弟子周遊列國,成就了一段傳播思想文化的千古佳話。往事越千年。如今孔子學院遍布全球,在146個國家和地區落地,數量達到500多所,學員超過230萬人,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打造了一張彰顯文化自信的閃亮名片。

文化自信,簡而言之,就是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對推動社會發展具有基礎性、持久性、廣泛性的關鍵作用。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一個拋棄或者背叛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之所以在世界文化中獨樹一幟、大放異彩,就在於它經過歷史長河的洗練、艱難困苦的磨礪、輝煌實踐的孕育,是最有韌性、最具內涵、最富力量的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最有理由、最有底氣充滿自信。

二、牢牢掌握領導權

意識形態決定文化的性質和方向,是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對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馬克思說過,如果從觀念上來考察,那麼一定的意識形態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覆滅。歷史和現實都警示我們,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就很難守住。

古今中外的政治家都非常重視發揮意識形態的作用。意識形態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並善於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在革命建設改革的非凡歷程中,始終注重發揮思想輿論的引領和激勵作用,凝聚起億萬人民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意識形態領域呈現出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人們的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全黨全社會團結奮進的思想基礎更加鞏固。有網友這樣感嘆:「大家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團結一致,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

三、弘揚核心價值觀

近年來,不斷涌現的時代楷模、道德模範、最美人物、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從永葆本色的「老阿姨」龔全珍到「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從新時代的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到「當代愚公」黃大發,從「最美教師」張麗莉到「最美司機」吳斌,從「良心油條哥」劉洪安到「B超神探」賈立群……

從他們身上,人們看到了一種精神、一種品格、一種力量。他們以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諦,充分展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

價值觀好比人生的指南針,每個人為人處世,總要受一定價值觀的影響和支配。同樣,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也需要社會成員普遍認同的價值觀來維系。其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導作用的就是核心價值觀,它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

四、文化發展促繁榮

2017年春節前夕,在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佳節來臨之際,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印發實施,給這個佳節增添了更多傳統文化的意蘊。這是我國第一次以中辦、國辦的名義,全面部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為文化繁榮發展注入了生機活力,在全社會引發了廣泛關注。

近年來,我國文化建設呈現出一片繁榮發展的景象,文藝創作由「高原」向「高峰」邁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文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多彩,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大幅提升。截至2016年年底,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3.08萬億元,佔GDP比重提升到4.14%。

目前,中國電視劇和圖書年產量穩居世界第一,電影產量高居世界第二。文化的繁榮發展, 文化的自豪自信,極大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了人們的精神力量。隨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對文化享受層次和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文化進一步繁榮發展。

(2)如何推動中國文化的繁榮興盛擴展閱讀

基本方針

1、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2、堅持「雙百」方針,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3、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推進文化創新。

4、堅持立足當代又繼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立足本國又充分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

5、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

根本任務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任務,就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著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切實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❸ 如何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一、把握新時代新要求,切實增強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責任感使命感

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發展正處於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意味著新任務、新要求,新方位意味著新起點、新作為。我們必須深刻認識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重大意義,以強烈的時代責任感,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二、堅持正確前進方向,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指導方針和發展路徑,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持,並自覺貫徹落實到工作中去,努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上實現文化新跨越、創造文化新輝煌。

三、保持高度政治自覺,認真抓好文化建設各項任務落實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文化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必須從新的思想和政治高度出發,緊緊抓住重點任務,全力以赴抓好落實,開創文化建設新局面。

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著力為人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也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必然要求。必須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促繁榮,堅定不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五、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著力推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進入新時代,文藝更應感國運之變化、發時代之先聲,在為新時代鼓與呼中展現新面貌新氣象。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重要講話精神的正確指引下,文藝工作打開新局,文藝事業欣欣向榮,文藝氣象煥然一新,我國文藝站在了時代的高起點上。

❹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時代如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

我覺得新時代要打力推廣社會主義教育,從小抓起。

❺ 如何堅持文化自信,促進文化繁榮

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國家之神,文以鑄之。文化的力量是深沉的,也是持久的。要想從文化中汲取力量和智慧,首先要有文化自信。「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對自己的文化有堅定信心,才能獲得堅定的從容,鼓起奮發進取的勇氣,煥發創新創造的活力。作為文藝工作者,堅持文化自信,就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創作出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以此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一個民族的文化,凝聚著這個民族對世界、對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是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准則的積淀。古往今來,每一個偉大的民族都有自己源遠流長的文化,每一個現代國家都會把文化作為推動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文化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紐帶,流淌在民族的血脈之中,始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文化對思想解放起著引領作用,對經濟發展起著先導作用,對社會和諧起著滋潤作用,對人的進步起著催化作用。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和根基,對國家發展和民族的昌盛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如何打造先進文化,讓文華這顆大樹枝繁葉茂呢?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首先要樹立文化自信,只有對國家的文化充滿自信和驕傲,文化才能得到更好地繼承和弘揚,才能提高國家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其次,想要使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就要善於學習,學會創新,用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傳播優秀文化,獲得人們的欣賞和滿足;另外,對於國外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會鑒別,兼容並蓄,實現文化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從而使我國文化事業得到長足發展。
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波瀾壯闊,深化改革如火如荼。只有蘊藏在人民群眾心中的文化創造熱情和活力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凝聚起來,才能聚沙成塔,推動我國各項事業向前發展。

❻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具體指的是什麼

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
在當代中國,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根本任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①堅持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②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③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推進文化創新。④堅持立足當代又繼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立足本國又充分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⑤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
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大意義: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要內容,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力。③在當代中國,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那麼如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1)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2)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它包括四個方面: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是豐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需要,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和諧文化的必然要求。
(3)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4)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全面協調健康發展。

❼ 如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要加強理論武裝,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路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

❽ 如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

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就必須熱愛人民

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對於廣大文藝工作者而言,只有心繫人民、情系人民,才能寫出人民的生活、情感、希望和奮斗,才能為人民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糧,為人民群眾所喜愛、所歡迎。

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就必須深入基層

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精神,但每個時代都有震撼心靈的文藝作品,就是因為優秀的文藝工作者。

能夠深入生活、深入群眾,向實踐學習、拜人民為師,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只有仰望人類文明璀璨星空,同時紮根於枝繁葉茂的中國大地,才能創作出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下的精品力作。

3、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就必須潛心創作

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真正做到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文藝才能成為人民的文藝,文藝才能發揮最大正能量。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作品是文藝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就是要多創作人民喜聞樂見的,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



(8)如何推動中國文化的繁榮興盛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對包括文藝作品在內的文化產品的質量、品位、風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以及民間文藝、群眾文藝等各領域都要跟上時代發展、把握人民需求。

文藝貴在創新,把創新精神貫穿創作生產全過程,但創新不是憑空想像、生編硬造,而是以現實為基礎,是對現實的集中、典型、戲劇化的表現。

堅持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堅持內容為王、創意制勝,提高文藝原創能力,在探索中突破超越,在融合中出新出彩,著力增強文藝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創作生產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台階。

閱讀全文

與如何推動中國文化的繁榮興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