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理解新文化運動

如何理解新文化運動

發布時間:2022-06-02 04:32:21

A. 從唯物史觀,如何看待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我們都知道,新文化運動是近代中國發生的一件大事,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雖然存在某些道路上有過失,但整體上仍功大於過。從唯物史觀上看,我們該如何看待新文化運動的發展呢?

第三則是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和主觀性。在新文化運動中,沒有明確提出反帝任務,且對軍閥統治沒有進行斗爭,體現了此次運動的局限性。同時,新文化運動面對中國傳統文化時處於全盤否定,對西方文化處於全盤肯定的態度,體現了此次運動的主觀性。

因此,以唯物史觀和歷史學界來看,新文化運動有功有過,但整體功大於過,是值得肯定的。

B. 如何評價新文化運動

進步性: (1)猛烈地沖擊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使人們的思想獲得空前的解放。形成思想解放潮流,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最主要 (2)中國知識分子在運動中受到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 (3) 弘揚民主和科學的思想,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 (4) 對五四運動的爆發起了宣傳動員作用 ⑸有利於文化的普及和繁榮 ⑹後期傳播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接受,成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 局限性: 前期的新文化運動沒有同群眾運動相結合 對東西方文化存在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偏向

C. 談談對新文化運動的認識和理解

文章作者:[大寶·韋] 新文化運動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了,雖然短短八十多年的時間,但其間發生的事件卻遠遠超出了其所承受的歷史容量:軍閥割劇、世界大戰、國內戰爭、王朝更迭,以及大大小小的各類政治運動。但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卻並未因此減弱,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被人們不斷賦予了新的理解與意會,直至今天還保待著強大的文化影響力。但這樣不可避免會出現另一種情形,就是其運動內涵會被無限止的擴充與修改,所以就有必要對其幾個基本點進行澄清與說明。 一、研究新文化運動不能忽視晚清的時代背景。 我們通常談到新文化運動的時候,一般會以1917年1月胡適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的《文學改良芻議》為起點,如果還要往前推的話,頂多是以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為上限。而說到時代背景,大概談到多為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北洋政權。可是真正代表中國近世思想巨變的晚清思想,卻被劃到另一個時間段里,不為新文化運動研究者所重視,即或有人提及,也只是作為「新文化運動」的補充材料附於驥尾。這樣的結果是,新文化運動可能會被當作一個橫空出世的事件孤立起來看,缺乏整體感。 說到晚清思想,當首推康、梁。 1891年,康有為經過一番對周秦、西漢的書籍考辨後,對中國千百年來奉若神靈的學術經典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於是舉今文學之大纛,最終得出「始作偽亂聖制者,自劉歆;布行偽經篡孔統者,成於鄭玄」的結論,也就是說漢學非漢學,乃新莽一朝之學,是新學;宋人所尊的經典,也非真經,而是偽經。這便是聞名天下的《新學偽經考》,其說在當時不啻是石破天驚之語,成為近世疑古思潮之濫觴。可是康說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今古文之爭,其主要目的卻是為維新變法服務,所以往往會比附西學。這一點在其後的《孔子改制考》表現得更是直截了當,他把孔子認作是「托古改制」的教主,引申為耶穌基督,故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說:「康氏之尊孔,並不以孔子之真相,乃自以所震驚於西俗者尊之,特曰西俗之所有,孔子亦有之而已。」 康弟子梁啟超,大張康學,「其論學術,則自荀卿以下漢、唐、宋、明、清學者,掊擊體無完膚。」也是一派今文學家的面孔。可是梁自三十以後,卻同康出現分歧,並絕口不提「偽經」、「改制」,而是大談「民權」、「新民」等西方學說,並倡「共和」,其「少年中國」之說,更是影響甚眾,蔣夢麟就認為「梁啟超在介紹現代知識給年輕一代的工作上,其貢獻較同時代的任何人為大」,所以梁稱自己雖「不敢自謂能開風氣也,然竊有志焉」。 所以說中國近世思想之變,蓋自康、梁始,新文化運動受其影響,無庸置疑。其他如章太炎、林紓、嚴復等人的思想也在各自領域絕大地開啟了一代人的思維,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再去體會「白話文運動」,以及「桐城謬種,選學妖孽」和「大禹是一條蟲」的言論,就不難理解了。 二、了解新文化運動,宜從細微處入手。 我們通常面對新文化運動時,往往會舉其大者,談的多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卻淡化了一些微小細節,有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記。比如胡適最先提出的是「文學改良」,到了陳獨秀那裡則成了「文學革命」;胡適最初認為「狹義之典,工者偶一用之,未為不可」,而錢玄同則義正言辭地表示「凡用典者,無論工拙,皆為行文之疵病」。這些細微處的分岐經常會被認作是「細枝末節」,不為人重視,就連當事人也認為無礙「新文化運動」的大方向,用一些「啟我甚多」「惠我良多」等客套話蔽之,而恰恰正是這些貌似可以忽略不記的分岐最終導致了以後新文化運動陣營的分裂。 奇怪的是,一些人最初的見解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反而錢玄同、劉半農等人怪異、激進的行為卻得到喝彩,以致於「反傳統」成為主流。 三、新文化運動的直接參與者對新文化運動的性質也有不同認識。 胡適以「歷史進化的文學觀」認為「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歷史演進到今天,相應地文學也應發生變化,所以「白話文文學」當之無愧地就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在「新文化運動」風潮中誕生的《新潮》雜志,其英文刊名為「Renaissance」(文藝復興),可以看作是北大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另一種理解。而周作人在《中國新文學的源流》中則認為中國文學變遷實則是「言志」文學與「載道」文學兩股潮流依次更迭的演進過程,「新文化運動」可以看作是明公安竟陵的合流。凡此種種,說明新文化運動的直接參與者們最初並沒有一個整齊劃一的目標,而是各自為陣,以各自的理解投入到運動大潮中,這樣就為日後的分岐埋下了隱患。

D. 新文化運動的意義是什麼

新文化運動的意義具體如下:

1、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新文化運動前,資產階級維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傳各自的政治觀點時,都沒有徹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經過新文化運動,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批判,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中國知識分子在新文化運動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這就為新思潮的傳播開辟了道路,也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事業的發展。

3、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思想准備。新文化運動啟發了民眾的民主主義覺悟,對五四愛國運動起了宣傳動員作用。

4、後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使他們選擇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和推進革命的思想武器。這是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於文化的普及和繁榮。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能夠使語言和文字更緊密地統一起來,為廣大民眾所接受,從而有利於文化的普及與繁榮。

(4)如何理解新文化運動擴展閱讀

新文化運動帶來的現代啟示:

新文化運動給人們的啟示仍是如何在中西文化結合的基礎上,創造一種新文化。過去我們存在一種誤解,以為繼承本國的傳統文化與輸入西方的近現代文化,雙方存在一種對立而不能兩存的關系。其實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區,兩者之間並不存在這種矛盾。隨著歷史漸行漸遠,傳統文化已成為越來越稀缺的資源,對傳統文化我們當然應該珍惜、保存,不必避諱「保守」之名。

在西方文化處於強勢文化的背景之下,西方在科學技術、制度設計、精神文化方面仍保持優勢,處在前沿的位置,因此我們必須取「拿來主義」的態度,盡量吸收西方的先進文化,不必計較「西化」之污。

該「保守」的就要保守,該「開放」的就要開放,不必非此即彼。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不怕真誠的保守,就怕偽劣的假古董;不怕貨真價實的洋貨,就怕夾生不熟、未經消化的舶來品。日本作為東方世界現代化的先進,其突出優點即在保護傳統與追求「西化」並存。

E. 如何評價「新文化運動」

(2016·孝感)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時期啟示青年,必須樹立變革現實的思想,要有探索的勇氣和創新的膽識,「應戰勝惡社會,而不被惡社會所征服」。陳獨秀為了「戰勝惡社會」,希望青年們高舉的兩面大旗是民主科學。
(2019·孝感)「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味,斗爭鋒芒直指傳統禮教和孔孟儒學。」該材料揭示了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F. 怎樣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他有何局限性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運動分幾個階段。
第一,維新運動,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以及洋務運動,各地興辦講武堂等。體制內的文化革新訴求。
第二,資產階級為主力的文化精英倡導的破除舊體制的文化革新。由於沒有文人掌軍,商人掌軍的傳統,導致了運動的失敗。
最終的局限性在於民眾普遍沒有覺醒,無法突破體制的牢籠,只靠少數精英是沒有辦法成功的

G. 當代人應如何看待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的作用(1)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新文化運動前,資產階級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傳各自的政治觀點時,都沒有徹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經過新文化運動,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批判,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中國知識分子在新文化運動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 這就為新思潮的傳播開辟了道路,也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事業的發展。(3)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思想准備。
新文化運動啟發了民眾的民主主義覺悟,對五四愛國運動起了宣傳動員作用。(4)後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使他們選擇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拯
[展開]

Hulda 2018-08-25 01:47:19舉報 0 評論
1.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1)政治方面:①帝國主義加緊侵略;②軍閥統治,日趨黑暗,必須繼續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2)經濟方面:一戰期間,中國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實行民主政治,發展資本主義,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②北洋軍閥推行尊孔復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觀念和尊孔復古逆流勢不兩立)。2.新文化運動的興起(1)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
(2)代表: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錢玄同、劉半農等。(3)前期思想:民權、平等思想和達爾文進化論。(4)主要陣地:《新青年》
。 (5)活動基地:北京大學。3.新文化運動的內容(1)前期實質:資產階級文化反對封建舊文化,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
(2)前期內容(3)後期內容:宣傳十月革命,宣傳社會主義。五四以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主流。4.新文化運動的影響(1)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 新文化運動前,資產階級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傳各自的政治觀點時,都沒有徹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經過新文化運動,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批判,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中國知識分子在新文化運動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這就為新思潮的傳播開辟了道路,也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事業的發展。
(3)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思想准備。新文化運動啟發了民眾的民主主義覺悟,對五四愛國運動起了宣傳動員作用。(4)後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使他們選擇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和推進革命的思想武器

H. 10怎樣看待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是由胡適、陳獨秀、魯迅、錢玄同、李大釗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當時稱為新式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這次運動沉重打擊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傳統禮教,啟發了人們的民主覺悟,推動了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由於新文化運動全面反封,將中國所有的古典文化都歸於需要"反"的行列,因此新文化運動也是中國古典文化走向沒落的開端。

I. 如何看待新文化運動

積極的一方面:讓更多的人認識的當時的世界真相,讓民眾覺醒了。對日後的革命有思想上的指導意義
消極的一方面:片面的偏激的打壓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消極的積極的有一桿子打死,是導致如今文化斷層的一大原因
難斷的一方面:讓不成熟又空想化理想化的馬克思主義傳入了中國

J. 如何認識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是指20世紀初反對封建文化的思想啟蒙運動。由一部分激進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發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義的束縛,力爭實現名符其實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新文化運動以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為起點和中心陣地,以民主和科學(「德先生」和「賽先生」)兩面旗幟,向封建主義展開了猛烈的進攻。運動的代表人物是: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易白沙、吳虞、錢玄同等。運動的基本內容是:提倡民主,反對封建專制和倫理道德,要求平等自由,個性解放,主張建立民主共和國;提倡科學,反對尊孔復古思想和偶像崇拜,反對迷信鬼神,要求以理性與科學判斷一切;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和文言文,開展文學革命和白話文運動。新文化運動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啟蒙運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開辟了道路。「五四」以後的新文化運動,更是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及各種社會主義流派的思想運動,使舊民主主義的文化運動,轉變為由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的新民主主義的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傳播了馬克思主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條件。新文化運動從內容到形式的深刻變化,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重要標志之一。

閱讀全文

與如何理解新文化運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