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紅山文化玉石材質有多少種

紅山文化玉石材質有多少種

發布時間:2022-06-02 07:10:18

㈠ 紅山玉器的鑒別方法

對古玉鑒別最有發言權的,當數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楊伯達先生與周南泉先生。楊伯達是1956年調入故宮博物院的,周南泉也於1972年進入故宮開始與玉打起交道,幾十年來,他們參與鑒定、整理了不計其數的各時代古玉,多年積累起來的寶貴經驗使他們成了古玉方面的活辭典。甚至在民間,收藏者還有這樣的傳說:包在被子里的玉塊,他們只要上手一摸,就能馬上說出其年代、品質、背後的故事。 在古玉真偽的鑒別上,專家們主要是從形制、文飾、琢工和玉質這四個方面來著手。而針對紅山玉,周南泉先生依靠多年的摸索,提出從玉料、沁色、製作工藝等幾方面來辨別真假。 鑒定紅山玉真偽的首要問題是玉料。周南泉先生說,紅山玉採用的玉料有三類:類似新疆瑪納斯碧玉的深綠色玉,被稱為「老岫玉」的寬甸玉和岫岩玉。第一種玉的代表是在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採集的紅山文化玉龍,推測其產地很可能在東北、內蒙古或靠近這一文化區域的蒙古國,也可能是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某地。由於仍沒有調查清楚這種玉料的確切產地,因此也沒辦法造假,所以周先生認為符合這種玉料的紅山玉基本是可信的。
而寬甸玉和岫岩玉因確定為紅山文化所用玉料,產地亦在紅山文化區域內,取材方便且價格不高,故今作偽者多用它製作假紅山玉,用這兩種料製作的紅山玉就沒辦法單從玉料上判斷真偽了。 藏家們會有這樣的經驗,得到的古玉上手盤玩幾日後即變得光亮、溫潤,而一旦停盤數日則灰暗無光,再盤又會變亮。周先生認為,這說明年久古玉吸收的地下異物微量元素在持續地排出,也進一步證明了真品玉質變化發自其里,而經人工處理將變化附著於表的偽品就沒有這特點。這是新石器時代不同文化遺址出土的遠古玉器的「共性」。
具體到紅山玉,周先生透露,從他們接觸過的大量真品中發現,即使在土中埋藏了五六千年的紅山玉,其沁色亦較少或淺,往往只在某件玉器外表的局部或原有綹紋及有磕缺損傷等處有所表現,很少有被沁色整體掩蓋者。所以市場上常見的整件玉器均被鈣化或呈雞骨白色,或有很重很濃的侵蝕色掩蓋著,其真實性就有問題。
周南泉還指出一個訣竅:采自河流水中的仔玉,往往在未做玉器前就有天然侵蝕和皮色,一般呈黃、灰或紅褐色,其情況很似出土玉器上的侵蝕色。這些皮色,在六千年前紅山文化的做玉者看來,是玉料有毛病、有瑕斑的表現,在製作玉器前,幾乎都要把它全部去除。而作偽者為使新做玉器有如土中埋藏而形成的自然土沁感,常留下一些皮色,這是他們百密一疏、弄巧成拙,沒有站在古人做玉的角度去考慮。古人做玉是「料有所選、形有所意、工有所敬、神有所求、沁有所生」,而造假者是被利益驅使著的,根本不管那麼多,以為舊就是真、殘就是真,這樣的造假也就比較容易識破。可以這么說,凡玉器留有玉料中的原沁色者,幾乎都可斷定為偽品。 從現有的實物資料來推斷,紅山時代做玉器的基本工序,與其後各文化期和朝代相似,也需要經過採集玉料、看料取材、因材施藝及製作玉器時的開料、切割成形、琢磨紋圖、穿孔和拋光等多道工藝。周先生認為,這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因材施藝方面,紅山文化的玉器,特別是小件玉器和用仔玉作器,有很大一部分是對玉料略施琢飾完成的。其中又以神異動物和寫實動物器採用此法者居多。即使是同一造型的玉器,其大小厚薄和五官形式也往往各有所別,甚至可以說,所有的紅山玉中沒有任何兩件是完全相同的。而市場上遇到了「千人一面」的紅山豬龍、紅山玉人時,就需要用到我們辨識假幣時候用到的邏輯:如果有一打號碼相同的人民幣擺在面前,很顯然這其中最多隻有一張真幣;每件紅山玉也都有自己獨特的「身份號碼」,面目雷同的眾多紅山產品,也不會都是真傢伙吧。
細說起來,比如穿孔工藝,當時玉器上的孔有的是兩孔斜穿相通,有的是兩面對穿相通,且在孔內多留有似來福線的穿鑽痕。其孔均呈喇叭形、馬蹄形,且打孔時對接不正。與真品相比,假的紅山玉穿孔太急、太勻、太正,一蹴而就,顯得太「高科技」了。
「單條陰線和粗細不等的較粗的凹槽」是紅山玉紋圖線條的特點。若用放大鏡觀看,其中較粗凹槽的製作,是先用大小不等的寬邊砣具,沿陰線凹槽的橫向磨琢,再用粗細不等的條棒,帶動俗稱「解玉沙」的石英顆粒,順著陰線凹槽來拉動摩擦。因此,其上的陰線凹槽應能看到先後兩種方法加工留下的痕跡。
按照柳冬青先生的理解,原始先民用瑪瑙、水晶、玉髓等製作的工具打出的「馬蹄孔」,與用現代金屬工具「絲錐」打出的孔內「螺旋痕」是不同的。前者是不規則、不等距的,後者是規律而「等距」的。紅山玉在史前古玉中,雖說每一件作品的製作加工都耗費了漫長的歲月,非常精美,但大多器物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不規則的刮削痕跡在放大鏡下十分明顯。紅山古玉原始加工的掛窪工藝是用鋒利堅硬的刮削器手工刻出橫向凹窪,然後再用「水砂」順向研磨。細致觀察後會發現,真品的打窪痕跡是二次加工而成,有不規則的石器刮削底,在懂玉的人看來,這與粗細相同、距離相等且平行而直的機電砂輪打磨痕跡是很容易區別出來的。

㈡ 紅山文化的玉器主要有哪些

紅山文化頗具盛名的,是它發達的琢玉工藝。紅山文化的玉器主要有動物形玉器、勾雲形玉佩和其他裝飾玉件幾類。以玉豬龍為代表的動物形玉器,還包括了龜和鳥兩類,這些是紅山玉器中內容豐富、製作技術很高的一類器物。不少器物背面有穿孔,從分布情況看,它們有特殊的功用,絕對不會是一般的裝飾物件。比如玉龜就常常是成對出土,分握於墓主人的兩手,可能具有某種神性的象徵。

㈢ 紅山文化的玉器主要有哪幾類

摘要 您好,經過我們的查詢與分析,該問題的答案為紅山玉文化里,有四個大類是非常獨特的:雲勾形玉器,斜口筒形玉器,龍形玦,和Y形器。牛河梁考古的紅山文化玉器組合顯示了一種規律:在中心大墓里, 都具有高等級的勾雲形器。而且勾雲形器是豎起來放在顯示王權的位置。

㈣ 玉石有多少種類

玉石的種類可以根據產地、材質、廣義上區分。

一、根據玉石的產地分:

  1. 中國玉石有新疆的「和田玉。和田玉產新疆莎車--塔什庫爾干、和田--於闐、且末縣綿延1500公里的昆侖山脈北坡,共有9個產地。種類:白玉(羊脂白,糖白,)青白玉,青玉,碧玉,黃玉,墨玉。

2.湖北鄖縣等地產出的"綠松石。自新石器時代以後歷代文物中均有不少綠松石製品,是有著悠久歷史和豐富資源的傳統玉石。古人稱其為"碧甸子"、"青琅稈"等等,歐洲人稱其為"土耳其玉"或"突厥玉"。土耳其並不產綠松石,據認為是由於古代波斯出產綠松石,經土耳其運往歐洲,人們以為產於土耳其而得名。

3.河南南陽的「獨山玉」。獨玉的礦區地處河南南陽市北郊的「獨山」,又稱「南陽玉」。獨玉為斜長石類玉石,質地細膩有油脂或玻璃光澤,拋光性能好,透明及三種以上的色調組成多色玉,顏色艷,硬度大於6.5。

4.遼寧岫岩的「岫玉」。玉廣義上說指的是已蛇紋石為主要成分的玉,而狹義的岫玉是已岫岩產地而得名

二、根據材質分玉有軟玉和硬玉。

硬玉的比重(3.25-3.4)大於軟玉(2.9-3.1), 硬玉,為鈉鋁硅酸鹽,硬度6.5-7,半透明到不透明,粒狀到纖維狀集合體,緻密塊狀,是指產於緬甸的翡翠。

軟玉,是含水的鈣鎂硅酸鹽,硬度6.5,韌性極佳,半透明到不透明,纖維狀晶體集合體。一般指產於我國新疆一帶的白玉、青玉、碧玉與東北岫玉等。

三、廣義上分

硬玉(翡翠)

軟玉(陽起石、透閃石)

軟玉(文化分類)岫岩玉、藍田玉、青海玉、俄羅斯玉、新疆碧玉(天山碧玉)、和田玉、青白玉、羊脂玉。

依照顏色劃分也有白玉、青玉、碧玉、黃玉、墨玉的分類方式。

(4)紅山文化玉石材質有多少種擴展閱讀

四大玉石

時代的變遷和洗禮並沒有沖淡玉文化的發展趨勢,時至今日,中國以四大玉石顯著,分別是新疆和田玉、河南獨山玉、遼寧的岫岩玉和湖北的綠松石。

第一、和田玉:和田玉的礦物組成以透閃石、陽起石為主,呈白色、青綠色、黑色、黃色等不同色澤。玉質為半透明,拋光後呈蠟狀光澤。和田玉的經濟價值評定依據是顏色與質地之純凈度。其主要品種有: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黃玉、糖玉、墨玉。

第二、獨玉:獨玉的礦區地處南陽市北郊的「獨山」,又稱「南陽玉」。獨玉為斜長石類玉石,質地細膩純凈,具有油脂或玻璃光澤,拋光性能好,透明及三種以上的色調組成多色玉,顏色艷。主要品種有:白玉、綠玉、綠白玉、紫玉、黃玉、芙蓉紅玉、墨玉及雜色玉等。

第三、岫玉:因主要產地在遼寧岫岩縣而得名。外觀呈青綠、黃綠、淡白色,半透明,拋光後呈蠟狀光澤。新石器時期紅山文化所用的玉材產於岫岩縣境內的細玉溝,俗稱老玉,為透閃石軟玉。商代婦好墓出土的玉器多數玉材與岫岩瓦溝礦產的岫玉相似。

第四、綠松石:綠松石是古老的玉石之一,早在古埃及已被人所知,把它視為神秘之物。古有「荊州石」或「襄陽甸子」之稱。呈深淺不同的藍、綠等顏色,蠟狀光澤。湖北產優質綠松石,中外著名,其玉器工藝品深受人民喜愛,暢銷世界各國。

㈤ 紅山文化中的玉器多是什麼玉

紅山文化中的玉器多是玉豬龍。

玉豬龍是我國古代對發現於紅山等地的一種玉器的稱呼,玉豬龍是紅山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器物。玉豬龍作為一種古老的玉器造型,它是玉文化升華的產物,是龍圖騰崇拜結下的碩果。

玉豬龍又名玉獸玦,被認為是龍的最早雛形,它是一種蜷體玉龍,肥頭大耳,嘴和鼻子前部平齊,鼻樑上帶有明顯的皺紋,特別像豬頭,軀體捲曲無足像蛇身,首尾相連,可謂亦豬亦蛇,

同時龍體捲曲呈「C」形,剛勁有力,顯現騰雲駕霧的動感,就把豬和蛇結合起來,出現了豬首蛇身龍的形象。

豬,最早出現在4000萬年前。強健的野豬性格暴躁,喜好單獨行動。敢於與獅、虎爭斗,且能時常佔得上風。即使現代獵人也常用「一豬二熊三虎」來形容它們的兇悍。

而遠古紅山文化時期的紅山原始氏族人也具有神獸般兇悍善斗的性格,在作為敬神的玉豬龍造型上,也留下了這種心靈許願結構的模式,使藝術化了的形制與紋樣,給佩帶者因佩帶這個神物,而服務於原始宗教,並成了擁有崇高權力地位的神化了的人。

所以,玉豬龍的形象,實質上不僅僅是視覺「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通過半獸半神的動物崇拜,形成人與神靈兩者之間彼此的溝通,而得到神力庇佑的滿足。

它不是一種單純的玉器,而是凝結我們祖先的情感和信仰、智慧和理念的神奇法寶。我們應該用一種虔誠的眼光來欣賞它,以一種真摯的情懷來品味它。

(5)紅山文化玉石材質有多少種擴展閱讀:

紅山文化,發源於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一帶,起始於五六千年前,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分布范圍在東北西部的熱河地區,北起內蒙古中南部地區,南至河北北部,東達遼寧西部,遼河流域的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

紅山文化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1935年對赤峰東郊紅山後遺址進行了發掘,1954年提出了紅山文化的命名。

70年代起,在遼西北昭烏達盟(今赤峰市)及朝陽地區展開了大規模的考古調查,發現了近千處遺址,並對松嶺山脈及努魯爾虎山之中的凌源、喀左東山嘴、建平牛河梁遺址群開展了大規模的發掘,使紅山文化研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2014年,赤峰市與朝陽市共同簽署了《紅山文化遺址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備忘錄》宣布將聯合對紅山文化進行申遺。

紅山文化是與中原仰韶文化同時期分布在西遼河流域的發達文明,在發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相交匯產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機和創造力的優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手工業達到了很高的階段,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陶器裝飾藝術和高度發展的制玉工藝。

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中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徵和內涵。其後,在鄰近地區發現有與赤峰紅山遺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徵的諸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

已發現並確定屬於這個文化系統的遺址,遍布遼寧西部地區,幾近千處。其內涵豐富,擁有一大批造型生動別致的玉器,與豬、龜、鳥、蟬、魚等動物形象。隨著七十年代這批玉器被識別出來,考古學家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發現了紅山文化大型玉龍。

1971年,紅山文化碧玉龍在赤峰市紅山文化遺址出土,赤峰市也因此被譽為「中華玉龍之鄉」。

㈥ 紅山玉器是什麼

紅山玉的特點主要有如下幾方面:其一,創作題材廣泛,主要包括仿生和攝象兩大類。其中,仿生類是主要部分,指摹仿並被神化了的動物形玉器和人物形玉器等,尤以動物形玉器獨具特色。攝象類指攝取自然現象又經過藝術加工的璧、環、箍形器和勾雲形玉佩等。其二,造型手法多樣,既有淺雕又有浮雕。紅山文化玉器造型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講求神似,大都以熟練的線條勾勒和精湛的碾磨技藝,將動物形象表現得活靈活現,極具古樸蒼勁之神韻,紅山文化玉器多通體光素無紋,動物形象注重整體的形似和關鍵部位的神似。

紅山文化玉器主要有玉豬龍、C形龍、玉箍形器(或稱馬蹄形器)、勾雲形玉佩、玉璧、玉鐲、玉丫形器、玉匕形器、玉玦、玉臂韝、玉梟、玉龜、玉蟬、玉鳳、玉人、串珠等。紅山文化玉器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通過考古發現才認識到的,雖然在清代和民國時期的玉器圖錄中偶爾可見紅山文化玉器,但那時人們並不認識這些玉器的時,所以基本上見不到那時的仿紅山文化玉器。
據目前統計,博物館和考古部門所藏傳世及發掘出土的紅山文化玉器總數大約在300件左右。相對來說,在紅山文化玉器種類中,玉豬龍、玉箍形器和勾雲形玉佩為三大重器,一般出土於墓地的中心大墓中,數量也最少;而玉匕形器、玉玦、玉梟、玉龜、串珠等則見於大小墓中,數量較多。近幾年來,內蒙古赤峰和遼寧朝陽地區很多紅山文化墓地和遺址被盜掘,一些紅山文化玉器流入古玩市場,其數量不詳,應該多於考古出土的數量,但在器形和紋飾上不會超出文博考古部門所藏紅山文化玉器的范圍。

㈦ 紅山文化c型龍大概由哪些玉石組成

岫岩玉

㈧ 紅山文化以什麼玉為主

紅山文化玉器採用的玉料有三類:類似新疆瑪納斯碧玉的深綠色玉,被稱為「老岫玉」的寬甸玉以及岫岩玉。
紅山文化玉器的本來顏色,有白、青、碧、黑或青中帶黃、白中帶黃諸色,典型的黃玉極罕見,少數亦見有灰白色者。

㈨ 玉石分為幾個種類什麼「種」最有價值

據目前資料,當今世界上已發現的寶石和玉石礦物達二百三十種以上。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最好!玻璃種最好。這個「種」是指玉石的透明程度,越透明的價錢相對也要貴很多,比如說玻璃種(基本和玻璃的透明度一樣)的就比冰種(看過透明的冰沒,有點朦朧,看的不是很清楚)
的要高一個級別,種最差的一般叫瓷底(可以說沒有透明度)。當然這個是沒有個標準的定數的,我們一般靠感覺;至於花青,油清,白底青這些是另一個概念了,是代表顏色+種的意思。
玉的英文名稱為Jade,來源於西班牙侵略者,他們把由墨西哥掠奪來的玉起名為Pieda be ijade ,玉(ijade)是詞的最後一個字。

真正的玉有軟、硬兩種,平常說的玉多指軟玉,硬玉另有一個流行的名字——翡翠。軟玉(Nephrite),是含水的鈣鎂硅酸鹽,硬度6.5,韌性極佳,半透明到不透明,纖維狀晶體集合體。硬玉(Jadeite),為鈉鋁硅酸鹽,硬度 6.5-7,半透明到不透明,粒狀到纖維狀集合體,緻密塊狀。兩種玉外型很相似,硬玉的比重(3.25-3.4)大於軟玉(2.9-3.1)。

玉是礦石中比較高貴的一種。中國古人認為玉是光榮和幸福的化身,剛毅和仁慈的象徵。一些外國學者也把玉作為中國的「國石」。

中國是世界上開采和使用玉最早、最廣泛的國家。古書上記載很多,名稱也很雜,如水玉、遺玉、佩玉、香玉、軟玉等。遼寧阜新市查海遺址出土的透閃石軟玉玉塊,距今約8000年(新石器時代早期),是全世界到目前為止所知道的最早的真玉器。傳說遠古時代黃帝分封諸侯的時候,就以玉作為他們享有權力的標志,以後,許多帝玉的「傳國璽」也都是玉做的。商朝就已經使用墨玉牙璋來傳達國王的命令,在有文字記載的周朝(公元前11世紀——前256年)已開始用玉做工具。春秋戰國時期,趙國的國王得到一塊非常珍貴的玉石「和氏璧」,秦王知道後,許諾以十五座城池來交換,雖然最後被識破只是一個陰謀,但也可見當時寶玉的價值。

古人為什麼把玉看得那麼珍貴呢?

首先,玉的模樣好看,色彩豐富。古書《說文》記載,所謂玉,就是「石之美者」。玉的顏色有草綠、蔥綠、墨綠、灰白、乳白色,色調深沉柔和,形成一種特有的溫潤光滑的色彩。中國人喜歡一種半透明的白色以至黃白色的"羊脂玉」—和田玉,還有白色中雜有綠色的條帶的玉——「雪裡苔蘚玉"。

其次,古代人迷信,認為玉有防妖避邪的作用。用玉做杯、碗、碟等祭祀用具和玉鐲、玉簪、指環、煙嘴等裝飾品。

第三,玉的韌性強,受得住鐵錘擊打,這一特性連金剛石也無法與之相比。利用玉的色彩和這一優點可以雕成形態各異的動物、花草、樓閣、寶塔等精緻的工藝品和裝飾品。

1935年,一次大地震襲擊了南加利福尼亞,桑塔巴巴拉的一個小工藝品店裡收藏的中國工藝品都掉到地上。但令店主欣慰的是,最值錢的玉製品雖然放在架子的最上層,但一件也沒有損壞。很顯然,玉非常堅韌。

清末慈禧太後貪婪玉石一生。據說,有一名進貢者奉獻一枚大金剛石頭飾,她沒有接受,反而歡迎送給她的小而精美的「帝目」綠玉製品。她有一隻寶貴的戒指,形狀像一隻小黃瓜,是用高品質的玉雕刻成的。她手腕上戴玉手鐲,幾個手指上戴有上等的碧玉指環和三寸長的玉制指甲套,吃飯喝水用精雕細刻的玉盤、玉筷和玉茶碗。她死後殉葬品有大量的玉制珍品。

世界上最大的玉石是197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芸特雷附近的海底開采出來的,重5噸,被命名為"玉石之王」。1977年在加拿大沃森湖發現一塊重達28噸的軟玉石。1978年在緬甸地區發現了一塊更大的玉石,重達90噸。但早在1960年,在我國遼寧省岫岩縣採掘出一塊特大玉石,體積為106.8m3,重達267.76噸,比國外三大玉石總重量還多204.05噸,質地細膩,透明度好,是世界上真正的「玉石之王」。

玉有五德:仁、義、智、勇、潔。

現代玉雕分為南派、北派。南派以揚州為代表,特點是細膩形象。 北派以北京為代表,特點是粗獷、氣勢。

玉石之美與鑽石和彩色寶石有明顯的差異,鑽石之美在於它的堅硬、清澈、明亮,彩色寶石之美在於它的艷麗多姿,而玉石之美在於它的細膩、溫潤、含蓄幽雅。

另類解釋:未經雕琢的玉。《漢書·西域傳·於闐國》:其東,水東流,注鹽澤,河原出焉。多玉石。註:玉石,玉之璞也。一曰石之似玉也。我國出產有豐富的玉石,如新疆的白玉,雲南的翡翠,東北的瑪瑙、岫岩,湖北的松石,台灣、海南島的水晶,河南的密玉,北京的粉翠,杭州的昌化石以及南京的雨花瑪瑙等,都是較著名的製作玉器原材料。

玉石鑒定:

首先應該認真細讀、多讀有關古玉的專著。這些學術著作中凝聚著豐富的知識。如清末吳大徵所著的《古玉圖考》、當代楊伯達主編的《中國美術全集:玉器》、張廣文的《玉器史話》、香港李英豪的《鑒別古玉》等。
其次,直接接觸非常重要。真古玉器玉質老舊、手感沉重、外表軟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漿滋潤。新玉則沒有這些感覺。宋代就出現過仿古玉,當時有人以虹光草偽造雞血沁,清朝以後造假越來越多,也有前無古人的創造,如「狗玉」、「羊玉」、「風玉」等,引人上當。
玉石的品質一般是從質地、硬度、透明度、比重和顏色五個方面來判斷的。玉石的質地是指玉石的細密溫澤程度。王與石的區別之一就是玉入手細膩,溫潤堅結,半透明狀,光澤如脂肪;而石則粗糙干澀,缺乏光澤,也多不透明。硬度是指玉石抗外來作用力(如壓、刻、磨)的能力。硬度越高,加工難度越大,玉石的品質也越好。玉石硬度指標雖可通過儀器檢測其內部晶體結構得知,但操作上一般多採用刻劃硬度法。我國常見玉石的硬度介於4——6度之間,高於銅的硬度而低於玻璃的硬度。也就是說,玉石均能在銅上刻劃出痕跡,也能被玻璃刻劃出痕跡。
人們常通過寶玉石的硬度來區別寶石、玉石、彩石。一般而言,寶石的摩氏硬度在7以上,如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翡翠寶石,但歐珀寶石比較例外,其摩氏硬度為5.5;高硬度玉石的摩氏硬度為6-7.5之間,如和田玉、南陽玉、翡翠;低硬度玉石的硬度在4-6之間,如綠松石、岫玉(部分蛇紋理石玉的硬度更低,能低到2.5)。低於4的礦物質,一般不再稱為玉石,而叫彩石了。
除了刻劃硬度之外,還有一種硬度標准叫抗壓硬度,或者壓入硬度,即絕對硬度,它指的是抗外界打擊力的能力,在玉石行業中也叫韌性。自然界中抗壓硬度最高的乃黑金剛,標記為10度,其次就是和田玉,抗壓硬度為9度,翡翠、紅寶、藍寶為8度,鑽石、水晶、海藍寶石為7-7.5等等。用另一種方法表示,和田玉的抗壓硬度為1000,翡翠則為500,岫玉為250,而瑪瑙僅為5。和田玉具有如此高的韌性,是由於其晶體分布有如毛毯一樣編織而成,分子間的作用力十分巨大。
在實踐中,玉匠通常通過觀察碴口來查看玉石,一般切下一小片,用小錘擊斷,觀察斷口,與韌性強的相對而言為玻璃性。韌性強的玉石,不易打出斷口,即使有斷口,斷口也參差不齊;而玻璃性的玉石斷口處,通過斷面光亮,叫「亮碴」,類似貝殼形狀。介於韌性與玻璃性之間的玉石,通常叫「糟性」、「肉性」,其碴口為粒狀、平行束狀、針狀等等。通過這種觀察,還可以觀察到玉石有無解理特徵,如有解理或裂紋,在敲打時,玉石會沿解理或裂紋的方向斷開。
因此可以看出,韌性極好的玉石——和田玉,在加工過程中可塑性非常強,在相同摩氏硬度或高於其摩氏硬度的寶玉石當中,和田玉在雕刻過程中,陰刻線絕不會起碴起崩口,故它的質地細密,溫潤而澤。當然,韌性硬度同樣受到玉石雜質的影響,通過測定韌性硬度也可以了解其雜質情況。——這是對決定一塊玉石的用途的比較大的因素,例如製作玉山子、器皿對玉石的雜志要求就不十分嚴格,但做首飾配件,則要求玉石純凈、均勻。
玉的硬度是鑒定玉石的重要依據之一,而寶玉石的光澤同樣是鑒定寶玉石真偽、檔次高低的基本標准。
一般來說,寶玉石的光澤在光亮度上可簡單分類為「燦光」、「灼光」、「閃光」和「弱光」幾種。燦光是最強的光亮度,人必須把眼睛眯起來,例如磨好的鑽石全反射面就具有這樣的光亮度;灼光的光亮度也很高,耀眼的光輝,硬度高的寶石拋光之後一般具有灼光亮度;閃光是一般玻璃光亮程度,分為強閃光與弱閃光,硬度高的玉石一般是強閃光,硬度低的玉石為弱閃光;而硬度低的石料面拋光之後,則具有弱光的光亮強度。
除了光亮程度,光澤也是寶玉石的鑒定特徵之一。它也分為四類:半金屬光澤,折射率在2.6-3之間,如針鐵礦;金剛光澤,折射率在1.9-2.6之間,如金剛石;玻璃光澤折射率在1.3-1.9之間,如翡翠;油脂光澤,似動物油脂,最有名的即是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每一種特定的寶玉石,具有特定的折射率,代替物質是很難在硬度、密度、折射率、光亮度這些各種條件下均做到與其一致,因此,通過這些標準的鑒定,便能確認一塊寶玉石的身份與初步價值。
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以玉粉經人工高壓合成的偽玉,顏色和硬度都近似和田玉,鑒別時要特別小心。真古玉有土沁、石灰沁、水銀沁、屍血沁、硃砂沁、銅沁、表面氧化層等,贗品的沁斑有的是油炸的,有些是火烤的,有些是用化學葯水浸蝕的。弄清楚真品和贗品在顏色、光澤、厚薄等方面的差異和區別很重要。玉器表面的雕刻線條斷面不同,有V形、半圓形和U形等,U形是現代機器加工的重要特徵。雕刻的線條槽口和表麵皮亮,在顏色、包漿等方面一致的是真品;線條槽口兩側邊有毛道崩裂現象則是現代「機器工」的特點。

冰清玉潔話玉緣

在我國,玉石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涵義。古往今來,人們把一切美好的東西以玉喻之。可以說玉文化的發展與中華文明的發展結下了不解之緣。
古玉之美,在於它的材質自然之美,更在於它的造型之美、雕琢之美和內在蘊含之美。這種人文美的蘊含,使玉超越了其「山嶽精英」的自然屬性。在封建社會,玉璽成為權力的象徵,政治的代名詞,歷史賦予了它超物質的神化意識。
《周禮·大宗伯》記載:周朝時期,人們將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也有古人將玉作「六瑞」以安邦治國。《說文解字》說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腠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廉而不劌,行也;鮮而不垢,潔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適皆見,精也;藏華光澤並能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聲清團徹遠,純正而不雜,辭也。孔子曰玉有「十德」: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廉而不劌,義也;垂而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專其終,詘然東也;瑕不掩瑜,玉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回虹,天也;精神貫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不貴者,道也。
孔子是儒家學術的創始人,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家文化為主體演繹發展而形成。自古以來,儒人們便遵守「君子比德於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等傳統觀念。
中國玉文化的發展與中華文明相始終。1949年,新中國國徽的設計稿中就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提供的以玉璧為主體圖案,配以齒輪和麥穗的設計稿。近二十年來,人們對於玉器的崇尚和喜愛,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歷史時期。
為使人們更全面地了解中國玉文化的發展,滿足收藏愛好者的需求,2007年4月16日,中國文物學會推出「中國歷代名玉」復原品10件,從新石器時代的良渚、紅山文化,一直延續至清代鼎盛的乾隆時期,包括玉琮、玉龍、玉豬龍、玉璜、玉璧、玉辟邪、雙螭耳環、出戟螭龍瓶、四足方鼎及玉璽等。每件玉器都是當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最能代表當時社會的審美情趣,玉質精美,工藝精湛,很多玉器都是第一次以實物的形式與世人見面。翡翠的集散地雲南省率先制定了《翡翠分級》的地方標准對評價翡翠的各項質量指標作了較為科學的規定劃分,這是一樁利在行業發展的有意義的事。《翡翠分極》標準的制定,使人們對翡翠乃至相似玉石質量品級的認知,有了一個總體的原則和方法。標准中將翡翠「種」的概念定為「質地」,作為標准其內容通常偏重於專業性和理論方面在此。我們從客人的角度出發,將自己的經驗及搜索的一些資料向廣大消費者作以下介紹。
1、老坑種翡翠
翡翠界俗稱「老坑玻璃種」,通常具玻璃光澤,其質地細膩純凈無瑕疵,顏色為純正、明亮、濃郁、均勻的翠綠色;老坑種翡翠纖維交織的變晶結構為主,硬主晶粒很細,因此,憑肉眼極難見到「翠性」;老坑種翡翠在光照射下呈半透明—透明狀,是翡翠中的上品或極品。在歷屆珠寶拍賣會或交易會上,其價格屢屢創高。
2、冰種翡翠
質地與老坑種有相似之處,無色或少色,冰種的特徵是外層表面上光澤很好,半透明至透明,清亮似水給人以冰清玉瑩的感覺。若冰種翡翠中有絮花狀或斷斷續續的脈帶狀的藍顏色,則稱這樣的翡翠為「藍花冰」,是冰種翡翠中的一個常見的品種。冰種玉料常來製作手鐲或掛件。無色的冰種翡翠和「藍花冰」翡翠的價值沒有明顯的高低之分,其實際價格主要取決於人們的喜好。在市場中,一副好的冰種手鐲,通常可值數萬元人民幣。冰種是中上檔或中檔的翡翠。
3、水種翡翠
其玉質的結構略粗於老坑玻璃種,光澤、透明度也略低於老坑玻璃種而與冰種相似或相當。其特點是通透如水但光澤柔和,細觀其內部結構,可見少許掩映波紋,或有少量暗裂和石紋,偶爾還可見極少的雜質、棉柳。有行家說水種翡翠是色淡或無色的、質量稍差的老坑種翡翠。是翡翠中的中上檔、偶見上檔的一個品種。
水種翡翠常見四種情況:無色的稱「清水」;具有淺淺的、均勻的綠色,則稱「綠水」;具有均勻的,淡淡的藍色,稱之為「藍水」;具有淺而均勻的紫色的,稱為「紫水」。市場中的價格以清水、紫水為上,而綠水、藍水次之。
4、紫羅蘭翡翠
這是一種顏色像紫羅蘭花的紫色翡翠,珠寶界又將紫羅蘭色稱為「椿」或「春色」。具有「大體上色」的翡翠有高、中、低各具檔次,並非是只要是紫羅蘭,就一定值錢,是上品,還須結合質地、透明度、工藝製作水平等質量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翡翠上的紫色一般不深,翡翠界根據紫色色調深淺的不同,將翡翠中的紫劃分為粉紫、茄紫和藍紫,粉紫通常質地較細,透明度較好,茄紫次之,藍紫再次之。
紫色翡翠在黃光下觀察,會顯得紫色較實際為深,所以應在自然光下觀看為好,消費者對此應予注意。對於這一品種的評價,以透明度好,結構細膩無瑕、粉紫均勻者為佳;若紫色為底,其上帶有綠色,很高雅,應為上品。
5、白底青翡翠
白底青的特點是底白如霜,綠色在白色的底子上顯得很鮮艷,白綠分明。這一品種的翡翠極易識別,綠色在白底上呈玉狀分布,透明度差,為不透明或微透明;玉件具纖維和細粒鑲嵌結構,但以細粒結構為主;在顯微鏡下觀察(須放大30—40倍)其表面常見孔眼或凹凸不平的結構。該品種多為中檔翡翠,少數綠白分明、綠色艷麗且色形好、色底非常協調的,可歸高檔品種。
6、花青翡翠
顏色(翠綠)呈脈狀分布,極不規則;質地有粗有細,半透明。其底色為淺綠色或其他顏色,如淺灰色或豆青色,其結構主要為纖維和細粒—中粒結構。花青翡翠的特點是綠色不均,有的較密集,有的較為疏落,色有深也有淺。花青翡翠中還有一種結構只呈粒狀,水感不足,因其結構粗糙,所以透明度往往很差。花青屬中檔或低檔品級的翡翠。
7、紅翡
顏色鮮紅或橙紅的翡翠,在市場中很容易見到。紅翡的顏色是硬玉晶體生成後才形成的,系赤鐵礦浸染所致。紅翡的色常為亮紅色或深紅色,好的紅翡色佳、具玻璃光澤,其透明度為半透明狀。紅翡製品常為中檔或中低檔商品,但也有高檔的紅翡色澤明麗、質地細膩、非常漂亮,是受人們喜愛的、具有吉慶色彩有翡翠中的精品。
8、黃棕翡
顏色從黃到棕黃或褐黃的翡翠,這一系列顏色的翡翠製品在市場中隨處可見。它們的顏色也是硬玉晶體生成後才形成,常常分布於紅色層之上,是由褐鐵礦浸染所致。在市場中,紅翡的價值高於黃翡,黃翡則高於棕黃翡,褐黃翡的價格又次之。但,也有因人的喜愛及飾品別具特色而使其價格有別於常規的情況。
9、豆種翡翠
簡稱豆種,是翡翠家庭中一個很常見的品種。其名稱非常形象;豆種的晶體顆粒較大多呈短柱狀,像粒粒豆子排列於翡翠內部,憑肉眼便可明顯看出這些晶體的分界面。由於晶粒粗糙,所以玉件的外表也難免粗糙,其光澤、透明度往往不佳,翡翠商界稱其「水干」。豆種在翡翠中屬於中、低檔的品種,價格不高。豆種可細分為粗豆(晶粒大於3mm)、細豆(晶粒小於3mm)、糖豆和冰豆等。
舊時商界稱翡翠有「三十六水、七十二豆」,泛指翡翠的品種繁多,而並非是豆種翡翠有七十二種之多。
10、芙蓉種翡翠
簡稱芙蓉種,這一品種的翡翠一般為淡綠色,不含黃色調,綠得較為清澈、純正、有時其底子略帶粉紅色。它的質地比豆種細,在10倍放大鏡上可以觀察到翡翠內部的粒狀結構,但硬玉晶體顆粒的界線很模糊,其表面玻璃光澤,透明度介於老坑種與細豆種之間,為半透明狀;其色雖然不濃,但很清雅,雖不夠透,但也不幹,很耐看,屬於中檔或中檔略為偏上的翡翠,在市場中價格適宜,所以為工薪階層的消費者所鍾愛,稱得上是物美價廉的品種。
11、馬牙種翡翠
其質地雖然較細,但不透明,表面光澤如同瓷器。馬牙種翡翠多為綠色,仔細觀察底子泛青白色,綠中常常有很累贅的一絲絲白條,有時可見團塊狀的白棉或暗綠的色斑。馬牙種的價值在當今市場中並不高,屬中檔貨。市場中的玉件多為板指、煙嘴及煙壺等。
12、藕粉種翡翠
其質地細膩如同藕粉,顏色呈淺粉紫紅色(淺春色),是良好的工藝品原料。藕粉種的結構與芙蓉種的相近,在10倍放大鏡下觀察,可以看到硬玉晶粒,但較芙蓉種為細,且晶粒界面十分模糊。其特點是:玉件通體如藕粉一樣細密,淺淺的粉紫紅色常常與翠共生,形成協調的組合。不少翡翠大件常用藕粉種雕成。
13、廣片
其特點是綠得發暗或發黑,質地較粗,水頭較干。此品種的翡翠在透射光下為高綠,反射光上為墨綠。當將其切成薄片後,則綠得艷麗喜人。曾在我國南方特別是廣東省、廣州市一帶盛行,因而得名。現在確切地講,「廣片」是一種翡翠薄片加工的方法,其目的是在加工透明度差、顏色墨綠的翡翠玉料時,巧妙地應用厚薄與顏色及透明度的關系,當玉料切磨成都市1mm左右的薄片時,翡翠顏色中的暗色明顯減弱甚至消失了,而綠色變得突出和濃艷了,透明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好的廣片用鉑金、白色K金等貴金屬包邊後,顯得高貴而不俗氣,在市場中價格不菲。目前,廣片常用來製作吊牌、胸墜等飾品,受到白領階段層等消費者的青睞。
14、翠絲種翡翠
這是一種質地、顏色俱佳的翡翠,在市場中屬於中高檔次的玉。翠絲種翡翠韌性很好,綠色呈絲狀、筋條狀平行排列。有一種觀點將在淺底上(中)綠色呈脈狀、絲狀分布的翡翠統稱為翠絲種,筆者覺得不妥。有絲狀綠顏色的不一定就是翠絲種,翠絲種翡翠應同時具備兩個特點:其一,綠色鮮艷,色形呈條狀、絲狀排列成順絲、片絲狀於淺底之中;其二,它的定向結構十分發育,硬玉晶體呈細纖維狀拉長定向排列,表明是在生長過程中受到強應力的作用,所以玉件的韌性很高。
翠絲種翡翠以綠色鮮艷、條帶粗、條帶面積占總體面積比例大的為佳。相反、綠色淺,條帶稀稀落落的玉件質量就低一些,價格也便宜得多了。
在過去的書籍中,將凡是顏色(綠色或黃色)呈絲狀、筋條狀平行排列,同時具有定向結構的翡翠一律稱之為「金絲種」,筆者以為還是將「金絲」和「翠絲」分開,會更加明白,更有利於品種的識別、區分和欣賞。如果在一塊翡翠中同時具有平行排列的綠色、黃色的細絲或筋條,則可稱其為「金翠種」——具有金絲和翠絲的翡翠。
15、金絲種
在淺底之中含有黃色、橙黃色,色形呈條狀、絲狀平行排列且定向結構發育明顯的翡翠——除顏色與翠絲種不同外,其它特徵與翠絲種相同。
16、油青翡翠
簡稱油青種或油浸,是市場中隨處可見的中低檔翡翠,常用其製作掛件、手鐲,也有做成戒面的。油青種的綠色明顯不純,含有灰色,藍色的成分,因此較為沉悶,不夠鮮艷。其晶體結構多為纖維狀,比較細膩,其透明度尚可,甚至有透明度比較好的。若其顏色較深沉,在翡翠界又稱之為「瓜皮油青」。
17、巴山玉
「巴山玉」產自緬甸北部斯瑪地區,原石透明度很差,顏色比較豐富,有淡紫、淺綠、綠或藍灰等顏色,是一種品級較低,含有閃石、鈉長石等礦的特殊翡翠。由於巴山玉原石雜質多、結構粗、水頭差,要做成裝飾品,就必須經過人工處理。市場中的巴山玉實際上是經酸洗注膠而得到的翡翠B貨。
該品種經人工處理後,色彩鮮艷,透明度好,又被人們稱為「新玉」,是這些年來最為流行的翡翠B貨。巴山玉有四大特點:色多、黑色多且塊大,一件飾品上常兼有綠、紫、白色;粒粗,結構疏鬆,撞擊時聲音發悶;硬度低,巴山玉的硬度常常為6,而大多數的翡翠品種的硬度在6.5—7之間;重量輕,即密度小,巴山玉的密度低於 3.32g/cm3。但經處理後的巴山玉確具有不錯的觀賞和實用價值,因價格低廉,比較適合於收入不高的年輕女性佩戴。需要指出的是,巴山玉的結構遭到了破壞,耐久性差,故無收藏價值和保值的可能性。
18、干白種翡翠
是質地粗、透明度不佳的白色或淺灰白色翡翠,翡翠行家對其評價是:種粗、水干、不潤。此品種無色或色淺,憑肉眼即可見到晶粒間的界限,故外表結構粗糙,使用及觀賞價值低,是一個低檔次的翡翠品種。
19、墨翠
初看黑得發亮,很容易使人誤認為是和田玉中的墨玉或其他的黑色寶玉石,但在透射光上觀察,則多呈半透明狀,且黑中透綠。緬甸人用「情人的影子」來形容黑色的硬玉,中國人為其取名為「黑翠」。墨翠通常不能算為高檔翡翠,但用其作成具有特殊含義的飾品時,如用墨翠做成的「鍾馗驅邪」一類的掛件,擺件時,價格卻不低。
20、鐵龍生
是一種具有鮮艷綠色,但色調深淺不一、透明度差、結構疏鬆、柱狀晶體呈一定方向排列的中檔翡翠,在市場中經常可以看到。「鐵龍生」取自緬甸語的語音,緬語「鐵龍生」之意為滿綠色。我國香港地區的一位翡翠專家將其音譯為「天龍生」,使之頓生高貴可愛之意,因此,「鐵龍生」在有的地方也稱「天龍生」。
由於質地粗糙、透明度差,「鐵龍生」的價格在市場中不高;又因為顏色好,綠得鮮艷,它又深受消費者歡迎。「鐵龍生」用來做薄葉片、薄水蝴蝶等掛件,效果較好也有用其做雕花珠子、雕花手鐲等滿綠色的玉件。因為「鐵龍生」綠得濃郁,其薄片做成的裝飾品,具有很高的觀賞和使用價值,如用鉑金鑲嵌的薄形胸花、吊墜、用黃金鑲嵌的鐵龍生飾品,金玉相襯,富麗大方,很受人喜愛。
21、干青品種
其特徵是顏色黃綠、深綠至墨綠,帶黑點,常有裂紋,不透明,顯得很乾,簡稱干青種。干青種的礦物成分主要是鈉鉻輝石,也含有硬玉等礦物成分。20世紀90年代以前,人們一直將其列為翡翠家族中的一個品種。90年代以後,經珠寶界、地質界的專家學者反復論證和探討,認為干青種不應再稱為翡翠,而應將其定為一個與翡翠關系密切的玉種。干青種價值一般,常用其做成擺件或掛件,因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將其看成是一個「特殊的翡翠」,故在此作為特例列出。
以上向大家簡單介紹了市場中常見的21個翡翠品種的情況,當然,在翡翠這個家族中,還有其它的品種,因在市場中不多見故不一一贅述。

佩帶的話當然是玻璃種,冰種為好。特別需要強調的是現在的商家往往只要有點透明的全都叫冰種,實在是無良,需要注意辨別。

閱讀全文

與紅山文化玉石材質有多少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