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安康龍舟文化在哪裡

安康龍舟文化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6-02 15:16:21

A. 安康有哪些風俗

進入21世紀以來,為了發展安康、宣傳安康、打造安康的文化名片,安康創立了龍舟節。風雨龍舟節已走過了8屆,並迎來第九屆的啟航之聲,龍舟節先後被中國節慶協會評為「中國節慶50強」、「十大博覽賽事節慶」、「十大魅力節慶」、「陝西省首屆十大魅力節慶」等。2006年,安康龍舟習俗被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為「陝西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安康龍舟習俗是安康先民給後世安康的文化稟賦,是當代安康的重要文化資源之一,保護和弘揚、利用這一文化資源對安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一、自然條件和民情民性決定了安康龍舟習俗的繁衍生息
安康龍舟習俗源遠流長,是安康先民給後世留下的極具安康個性用文化基因的重要文化品牌即非物質文化。這種文化習俗和競賽形式逐漸深入人心,安康人對它的器重程度與春節和八月十五中秋節並列。
歷史上,安康龍舟競渡的集中點為石泉縣城、紫陽縣城、流水鎮、嵐河口、石梯古渡、蜀河、白河縣城等地。新時期龍舟節,龍舟競渡所在區域為安康城區江邊。競渡漢江區域上為月河口,下為黃洋河口,河寬580米,水流平緩,兩岸為黃土丘陵。
安康市古為梁州所轄,殷周之際屬巴庸州。武王伐紂,巴庸參加戰斗,故有「巴師勇銳,歌舞以凌殷人」的記載。秦惠文王更元13年,始設西城縣。秦統一六國後劃漢水上游為漢中郡,領12縣,治所在現安康城區江北中渡台。東漢建安21年西城郡、漢寧郡一分為二,東部的劃歸荊州,西魏廢帝三年設州,因漢江盛產麩金取名「金州」,明萬曆年間改「金州」為「興安州」,乾隆48年升「興安府」,治所仍在現安康城區,並在府域設縣,取「安寧康泰」之意,稱「安康縣」,至建國一直沿用此稱謂。2000年撤地設市後改現稱「安康市」。
安康城區自古以來被稱為「安瀾裕阜」。早在唐代就修建安康城堤。宋熙寧年間加修萬春堤,明萬曆11年因避水患而在舊城南設置新城。安康城區歷來為交通要塞。子午道,庫穀道連長安,通川蜀,漢江水道上連漢中,下連荊楚武漢,為陝西唯一通江達海的黃金水道。白居易、孟浩然、韓愈、陸游等歷代文人騷客曾多次過往安康。現代交通業較為發達。西康線、襄渝線、安陽三線交匯,構成南入川渝,西出長安,北達京津,東連湖廣的現代交通網路。
獨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歷史,富庶的產出和眾多的人口流量,為龍舟競渡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安康龍舟習俗的歷史淵源
龍舟競渡是安康的一種民間民俗活動,長期演繹在漢水流域。安康的龍舟競渡形成於安康城區,輻射和影響周邊地區,形成共同的風俗。
安康南北朝時期就有關於龍舟的記載。其他史料記載也很多,據康熙三十四年興安知州王希舜《重修興安州志卷二·古跡志》載:「望江樓:在漢南岸,昔人觀競渡處,今廢。」據此可以推出安康龍舟競渡的時間和風俗盛況至少在明代已具規模且相當熱鬧,當時已提升至官府活動。
《重修興安州志卷二·風俗志》記錄:「端陽,官長率僚屬觀競渡,謂之踏石。」關於龍舟競渡的盛況,成書於清康熙二十六年的《石泉縣志·風俗》載:「……鼓樂盈街,紅榴綠艾,命索虎符,饋送竟日。官僚尉具席於樓船,敦請長令觀龍舟競渡。男女盈岸,輕舟畫艇而載歌舞者,邑中士紳之家也,……左顧右盼,應接不暇。終日而後驂掉,皆游倦而言旋矣。」
隨著時代的演變,龍舟競渡成為安康百姓廣泛參與和熱愛的活動。龍舟競渡便開始定形制、定人數,且出現由龍舟競渡而增設的其它游樂競標項目。1932年石泉縣《續修石泉縣志·風俗志節九·民俗》載:「漢水上制龍舟數艘,舟約載二三十人,揮旗擊鼓,各抓木橈齊劃,狀如矢飛。上下競渡,投鴨奪標,喝彩之聲不絕。邑僚尉具席,敦請長令同觀……」建國前,安康城區每年農歷五月初三至初六連劃四日,數十里內的男女老幼觀龍舟,有時形成舉火夜賽的盛況。1946年6月2日《興安日報》記載,當年端午節「競賽龍舟有十條只,情況激烈,觀眾如雲,河街自西關至小北門,皆為之途塞。」
20世紀50年代,除民間自發的龍舟競渡外,政府也組織群眾進行比賽。1958年端陽節,安康縣人民政府舉辦規模宏大的「安康龍舟賽」,沿安康城江面十餘里龍舟競渡,漢江兩岸,觀者如林。
上世紀60年代初期,每年也有群眾自發的龍舟競渡活動。然而自十年「文革」開始後這一傳統民間習俗被認為是「四舊」而中止活動。
1991年原縣級安康市人民政府在端陽節舉行「安康龍舟競賽活動。」當時有18個來自安康城區各街道辦事處、各企業、機關單位的隊伍參加比賽。
進入新世紀以後,為了發揚安康傳統文化,打造龍舟文化品牌,安康籍老領導徐山林同志提議於2000年6月舉辦「安康龍舟節」,從而使這一傳統民間風俗活動在新的時代融納現代因素而發揚光大。
三、安康龍舟習俗的基本內容
龍舟競渡作為一種民間習俗,它集祭祀、祈福、競技、鬥志、爭榮譽為一體,具有自己一整套程式與比賽辦法。
1、集資。集資者由當地的「龍頭兒」等組織者或族長擔任,總之是賽龍舟是大家的事,大家出錢、出物,劃手出力,沒有任何報酬。
2、祭龍舟。祭龍舟分兩種方式,一種是有老龍頭的先在放龍頭的廟里祭祀。凡祭祀前三日,要求所有劃手先「凈身」。祭祀程序一般為先開鑼鼓道場,然後由「龍頭兒」敬三柱香,眾劃手依次敬香完,行三叩九拜禮。「龍頭兒」或「鄉紳」念祭文:「天道玄黃,節至端陽,祭祀龍舟,敬拜祖上……漢水湯湯,龍舟鬧江,風調雨順,永保安康……」祭文完後要唱一些花鼓詞,然後由劃手護龍頭遊街、下江;另一種是龍頭安裝好進行祭龍,除要求程序與第一種一樣,所不同的是頭一年勝出的龍舟要由輸家的劃手敬拜,敬拜後本龍舟的劃手要繞船三六九,然後帶上艾蒲頭圈,再抬上龍舟遊街下江。
3、下水儀式。龍舟下水儀式是隆重的,從場面上擺有香案,香案上有豬頭、羊頭、蒼蒲、粽子和時令瓜果。從程序上先是鼓樂鍾鳴,然後是禮炮,下水儀式開始先宰殺一個大公雞,讓雞血在香案前滴過後把雞血順到江水中,叫「雞降」取意「吉祥」。龍舟下水前,「龍頭兒」喊完下水號子,眾劃手把龍舟推下水。
4、競賽。競賽分上水賽、下水賽、對岸賽、環繞賽、奪標賽、搶鴨賽等。奪標賽分兩種,一種是在江中插一竹標旗,先搶到為勝;一種是在江中投一浮標,比較滑,誰先抱上船為勝;搶鴨子——把鴨子頭頂的毛拔掉,再撒上鹽粉,把鴨子投入江中,鴨子見鹽疼痛就朝水裡鑽,所有選手下水搶鴨子,誰搶得多誰為勇士,哪個船搶得多哪個船為勝。
5、劃對頭。安康龍舟競渡有專門的對頭對劃。安康民間有俗語「寧荒三年田,不輸一年船」,可見龍舟輸贏對人的精神鼓舞作用。
6、贏輸笑。對頭之間比賽完後, 輸家給贏家唱頌歌、叩頭,作揖或道歉,還要向贏家的龍舟敬拜。贏家則趾高氣揚地在那接受拜賀,還要挑戰來年,輸家也不甘示弱,稱來年再比,然後雙方互拜言和。
四、安康龍舟習俗的相關器具、製品
1、龍舟製作。①用料。真龍舟用杉木製作,選 上好陽坡杉木30年以上樹齡的好料。船上的釘子都有嚴格的規定,一個船120斤釘子,桐油60斤。麻絲20斤,皮紙5刀,刮三遍石灰100斤;②規格尺寸。真龍長3丈2尺(約合10.56米),寬4尺8寸(合1.6米)。③形制。蹺頭蹺尾黃瓜底兒,12個倉,每個倉2人,龍頭龍尾用木雕制,著與船身一樣的顏色,船中倉位立兩柱子,用繩子拉在船頭船尾,以固定鼓,中倉靠後三擋位有一木架以固定鑼。
2、配物用品。橈子一個,用細長竹棍製作,竹竿頭扎雞毛撣子型狀。橈手立船頭揮舞指方向,激烈時橈子上下翻飛甚為好看;鑼鼓各1個。鑼鼓手根據橈手的節奏敲打;槳24把,長約3尺6寸。頂頭為「丁」字型,槳片長1尺5寸,寬約6寸;隊旗1個;舵棹1個。
3、假龍舟。也叫混江龍,船長2丈4尺,寬度不等,物品配置與真龍相同,只是槳片依人數多少而定;也有的假龍則是由小劃子進入比賽,小劃子比賽人數則8—12人不等,因此用品也由小劃子人數而定。
4、配件用品。安康龍舟習俗的配件用品有浮標、鴨子、香包、粽子、香艾、蒼術、香案、豬頭、牛頭、羊頭、大公雞、鯉魚等。
五、安康龍舟習俗的基本特徵
龍舟競渡自漢朝開始繁衍,至宋代開始形成競技比賽風俗,流傳至今已兩千餘年歷史,受到人們的喜愛,並形成鮮明的特徵。
1、龍舟節已成為安康民間民俗。而龍舟競渡這一風俗中的核心價值取向是愛國精神的崇拜和對先賢的追憶,附帶有祈福求平安的社會心理。
2、龍舟競渡其所以彌久愈香,一是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二是集圖騰崇拜、愛國精神及群眾的參與性、競技性、觀賞性、民俗性於一體;三是競渡能強身健體、聚合人心、人氣。
3、安康龍舟競渡與其它地方的龍舟競渡相比有明顯的特徵。一是龍舟製作上的不同。二是比賽辦法的不同。三是增設有橈手,橈手邊指揮邊表演,既有實用性又有觀賞性。
4、安康龍舟競渡是中國歷史上北緯線最高的大江大河的龍舟競渡。加之安康時秦時楚的歷史淵源和明清湖廣移民的因素,與荊楚的龍舟有血源關系,尤其是屈原一度流放漢水流域,使安康漢江龍舟競渡更具有紀念屈原的性質特徵

B. 安康鎮坪民風民俗

安康的民俗風情極其復雜,既有歷史的沉澱,也有地域的關聯;既有民族淵源,也有宗教的影響和侵蝕;既有神秘色彩,又有實用價值。這種呈現出由多元素組合而成的厚道豪放、古樸典雅、別具一格的凝聚體,隨著人口的流動,集聚而相互碰撞,相互兼容,相互異化,甚至重新組合,顯示出了極其旺盛的生命力。

年俗。進入臘月,人們便開始忙碌,一直忙到臘月三十日,過年便正式開始。大年三十晚飯前,家家戶戶必須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後打掃干凈,收拾清整,貼好大紅對聯(有喪服的人家貼黃色或綠色對聯)及門神、窗花等,大門及堂屋、卧室、灶房、牲畜圈等處都要貼相應的對聯。一切准備就緒,便開始點臘燭、燒香、燃放爆竹、祭祀先祖。之後,全家大小便共聚一桌吃團圓飯,俗謂團年。晚上,各家燈火通明,爐火熊熊,老少徹夜不眠,圍爐守歲俗稱坐年根。在守歲的同時,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換新衣,包餃子,准備迎接新年的到來。待到子時(相當於今23時1時),萬家鞭炮齊鳴,意為接天星迎財神,有的還擺上香案,行跪拜之禮。據說誰家鞭炮響得最先,財神就先光臨誰家。然後,便是晚輩為長輩們磕頭拜年,長輩們也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給孩子。同家分居的人,便開始相互奔走拜年,通宵達旦,直到初一早上。

安康人從初一到初十,還有以觀看天氣的好壞預測五穀六畜是否興旺的習俗。相傳每天天氣都有預示。即:初一觀雞,初二觀狗,初三觀羊,初四觀豬,初五觀牛,初六觀馬,初七觀人,初八觀谷(莊稼),初九觀果(果樹),初十觀菜。俗稱新春十日晴,豐年樂太平,新春十日陰,穀米貴如金。

端陽節和賽龍舟。端陽節民間俗稱端午節,是一年中的三大節日之一,傳說是為祭祀楚國三閭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而相沿至今的一種民俗。大概與屈原《楚辭》所描述的湘楚習俗有關,也因湖廣移民安康的傳播和影響有關,端陽節的南國風情在安康民間特別濃郁,下面就略加介紹給大家。

在節日前幾天,安康城鄉的大街小巷便相繼有各種各樣的香包、花裹肚及雄黃、香面和變蛋出售,包粽子用的筍闊葉、蓼葉、葦葉、馬蘭草、棕樹葉(用於捆綁粽子)、糯米、大棗、紅豆也陸續上市,滿街一片濃香。節日的早上,人們爭相起早,去河邊水塘、堰渠邊和坡邊溝岔拔水菖蒲,采擷艾蒿、車前草、茵陳等,據說這天百草為葯,尤其帶露水的葯力最強。傳說菖蒲是屈原的佩劍化成的,插在門上可以驅邪避疫,所以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在門框上插上艾枝和菖蒲。這天早上要給孩童們佩帶用中草葯甘松、白芷、川芎、當歸等為香料做成的香包。人們吃粽子、雞蛋、喝雄黃酒,還要給每個人的耳朵、鼻孔抹上雄黃酒,以辟疫癧、驅五毒。

端陽節在安康還有一項重大群眾性文化活動就是龍舟賽,在安康,是漢江沿岸各縣每年必須舉行的大型活動。各地的龍舟都有有固定的顏色,如安康城的六條真龍船就分為四種顏色:水西門泗五廟和金川街鎮江寺為金龍,中渡台和中河街為紅龍,小桃園為白龍,石堤街為青龍。參賽時臨時裝飾的八條假龍舟也分三種顏色:許家窯、七里溝、唐套灣紅龍四條,東泗王廟、老君關、石梯鋪黃龍三條,青山套青龍一條。再如白河縣城,上河街為黃龍,橫街口為紅龍,下河街為白龍,對岸湖北鄖西大王溝、老官廟為黃龍,白石灘為青龍……。每當端陽龍舟竟渡,江面上百舸爭流,舟飛如箭,鼓聲震天,浪花翻飛;兩岸人山人海,觀眾如潮。尤其安康近幾年來舉辦的各屆龍舟節,更是把安康古老的龍舟賽事推向了高潮,每年因來觀看安康獨特龍舟文化的外地客人更是絡繹不絕。

六月六與曬箱。六月六不是一個節日,但因為六月已是盛夏季節,這時天氣還比較乾燥,又進入高溫季節,所以人們趁這時翻箱倒櫃,把衣服尤其是一些綢緞細軟、毛皮之類暴曬一次,即可防潮濕,又可防蟲蛀。諺日六月六,曬絲綢,此習慣流傳至今,農村在這天還要把家裡的糧食統統拿出來曬一天,這也同樣具有防霉防蟲保糧的作用。有些地方這天人們要喝滑石甘草糖涼水,可以清熱瀉火,防暑降溫,農村還要在這天把牛拉到河邊給牛洗澡,蓋因於牛也有清暑作用。

C. 龍舟競渡在什麼時期就有了

歷史淵源:

龍舟競渡,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卻不見其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人們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春秋戰國時期,龍舟競渡盛行於吳國、越國、楚國。其實,「龍舟競渡」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經有了。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說,距屈子投江千餘年前,劃龍舟之習俗就已存在於吳越水鄉一帶,目的是通過祭祀圖騰——龍,以祈求避免常見的水旱之災。

明代萬曆《溫州府志》記載:「競渡起自越王勾踐,永嘉水鄉用以祈賽。」南宋葉適詩:「一村一船遍一邦,處處旗腳爭飛揚,祈年賽願從其俗,禁斷無益反為酷」。可見溫州一帶的競渡,淵源於古代越族龍圖騰崇拜的祭祀活動,主要是用於祈求平安和豐收。

另外,龍舟競渡的起源有江浙地區的吳越民系和湖南西北部沅陵兩種說法:

一、江浙地區

據《河姆渡遺址第一期發掘報告》稱,早在7000年前,遠古先民已用獨木刳成木舟,並加上木槳劃舟。《淮南子·齊俗訓》中有「胡人便於馬,越人便於舟」的記載。

據專家考證,進行龍舟競渡的先決條件必須是在產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區,這正是我國南方地區的特色。截止2020年,專家公認的中國最早的「龍舟競渡」的圖形,發現於浙江寧波市鄞州區雲龍鎮甲村,1976年出土了國家一級文物戰國時期的斧形銅鉞,器物上雕刻著「羽人競渡」的畫面,圖案生動清晰。

二、湖南沅陵

龍舟競渡源於湖南西北部沅陵之說,在反映中華龍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沅陵龍船歷史淵源的《沅陵千年龍船》一書里,收編了104篇作家、學者對沅陵龍船的精闢論述。

早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龍舟。沅陵龍船發源於遠古,祭祀的對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盤瓠。盤瓠曾落戶沅陵半溪石穴,生下6兒6 女,兒女互相婚配,繁衍為苗、瑤、侗、土、畲、黎6個民族。盤瓠死後,六族人宴巫請神,為其招魂。因沅陵山多林密,巫師不知他魂在何處,就讓各族人打造一 條龍船,逐溪逐河尋找呼喊,以至演變成後來的劃船招魂的祭巫活動。沅陵龍舟起源於5000年前,所以比紀念屈原的說法要早3000 多年。

(3)安康龍舟文化在哪裡擴展閱讀

地域特色:

在中國,觀賞龍舟競渡的主要地區有安徽蕪湖、安徽無為、江蘇蘇州、湖南汨羅、武漢漢江、廈門集美、湖北秭歸、浙江杭州、廣東、四川新津、貴州黔東南、雲南洱海、雲南德宏等地。

除國際龍舟錦標賽和龍舟國際拉力賽外,較為著名的地區性龍舟賽事還有湖南汨羅江龍舟賽、四川新津龍舟賽、雲南瀾滄江龍舟賽、貴州黔東南苗族龍舟賽、雲南大理白族龍舟賽、廣東龍舟賽、廈門集美龍舟賽(嘉庚杯、敬賢杯)、廣西龍舟賽、陝西安康龍舟賽、四川樂山地區龍舟賽和台灣龍舟賽。

D. 安康龍舟文化園屬於那個集團開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06

閱讀全文

與安康龍舟文化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