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港的文化習俗
香港的傳統慶典如下:
1、天後誕:在香港這個繁華大都會,漁民的人數漸少,但是海上守護神 ─ 天後仍然廣受擁戴。每年天後誕,香港各區70多座天後廟都有慶祝活動,其中元朗有大型的花炮會景巡遊,西貢的天後古廟則有漁船巡遊。
舉行日期:2017年4月19日(農歷三月廿三)
2、長洲太平清醮:香港獨有的民間節慶,歡騰又富地道色彩。在節慶期間,島上居民全情參與,舞龍舞獅鑼鼓喧天,熱鬧的程度更勝農歷新年!其中北帝廟一帶的「搶包山 」比賽和主要街道上的飄色會景巡遊更是必看亮點。
由於獨一無二的包山,長洲太平清醮又稱為「包山節 」。至於什麼是「醮 」呢? 「醮 」就是祭祀活動。如今,長洲太平清醮不只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因其獨特的色彩,而獲美國《時代周刊》雜志網站選為「全球十大古怪節日」之一呢!
舉行日期:2017年4月30至5月4日(農歷四月初五至九)
3、佛誕:每年佛誕,全港佛堂寺廟都有禮佛慶典和浴佛法會,其中以大嶼山寶蓮禪寺的活動最盛大。又稱「浴佛節」,相傳佛祖出生時,天上有九條龍噴下清泉為他沐浴,所以日後佛誕都有這個儀式。如今善信會以香湯沐浴佛身,寓意以佛祖的智能,洗滌污濁,凈化心靈。同樣蘊藏禪理的還有賀誕食品蒝荽餅,其味帶甘苦,寓意人生苦盡甘來。
舉行日期:2017年5月3日(農歷四月初八)
4、譚公誕:每年譚公誕,香港多座譚公廟都有賀誕活動,其中筲箕灣譚公廟的慶典,規模最大也最有看頭。在這座全港最古老的譚公廟,您可以看到傳統舞龍、醒獅及巡遊表演,熱鬧非常!
舉行日期:2017年5月3日(農歷四月初八)
(1)香港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市,區域范圍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和周圍262個島嶼,管轄陸地總面積1106.3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648.69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末,總人口約740.98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香港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
宗教文化景點
香港島上的文武廟、銅鑼灣天後廟、聖約翰大教堂;九龍的黃大仙祠墓、侯王廟、慈雲山觀音廟、九龍清真寺;沙田的萬佛寺、車公廟、蓬瀛仙館、半園春、道風山基督教堂;荃灣的竹林禪院、東普陀、荃灣天後廟;龍門的青山寺、青松觀、妙法寺;元朗的靈渡寺、雲浮仙觀;西貢的佛堂天後廟、蚝涌車公廟以及大嶼山寶蓮寺、長洲北帝廟、坪州天後廟等。
民俗文化景點
九龍的九龍城寨、宋城、宋王台、李鄭屋古墓;屯門的宋帝岩、紅樓、沙田的曾大屋、五國六村;荃灣的三棟屋、海坎村屋;元朗新田大夫第、錦田吉慶圍、水頭村古跡、聚星樓、廈村鄧氏宗祠;西貢上窯民俗博物館等;港島炮台及大嶼山東涌炮台、東龍島佛堂等舊炮台。
2. 不同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在香港有哪些讓人難以理解的文化特色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習俗和特色,而在香港地區其實也有非常多的特色文化,接下來我就介紹一下在香港地區的一些傳統的文化,讓人雖然難以理解,但是卻延續至今。還有香港的一些商場,街道都是沿用了香港的一些牌匾的方式來排兵布陣的可以說缺少了很多現代化都市的氣息,但是卻也增加了香港城市街道的特色。但是也有人不理解,認為現在這個時代現代化都市進程這么快,香港卻沒有跟上,所以會感到非常的不認同。
3. 什麼是香港文化
這個問題讓我思考了一會,什麼叫香港文化。。。。。我們是看香港電視長大的,卻從來沒有聽講過香港文化的概況定義,只能說什麼什麼是香港本土文化的其中一部分,一個地方得文化沒有一本書那能說得清啊?? 一個地方的事情無論怎麼樣都會有他好與不好的方面的,你看看瑞士,一樣世界聞名的社會,今天不是發生縱火事件嗎.....如果可以,你親身去香港感受一下什麼叫香港文化吧!!。。。。就我個人而言,香港是拼搏,包容,繁榮.....不過近這代人,軟性毒品問題真的嚴重!!
4. 香港有哪些民俗文化景點
香港文化和歷史遺跡遍布每個角落,有傳統的祖先宗祠、新界氏族圍村,以至坐落鬧市的廟宇。想感受一下香港建築物中西文化薈萃之特色,也可以參加由香港旅遊發展局主辦的「古今建築漫遊」。宗教文化景點:香港島上的文武廟、銅鑼灣天後廟、聖約翰大教堂;九龍的黃大仙祠墓、侯王廟、慈雲山觀音廟、九龍清真寺;沙田的萬佛寺、車公廟、蓬瀛仙館、半園春、道風山基督教堂;荃灣的竹林禪院、東普陀 、荃灣天後廟;龍門的青山寺、青松觀、妙法寺;元朗的靈渡寺、雲浮仙觀;西貢的佛堂天後廟、蚝涌車公廟以及大嶼山寶蓮寺、長洲北帝廟、坪州天後廟等。民俗文化景點:九龍的九龍城寨、宋城、宋王台、李鄭屋古墓;屯門的宋帝岩、紅樓、沙田的曾大屋、五國六村;荃灣的三棟屋、海坎村屋;元朗新田大夫第、錦田吉慶圍、水頭村古跡、聚星樓、廈村鄧氏宗祠;西貢上窯民俗博物館等;港島炮台及大嶼山東涌炮台、東龍島佛堂等舊炮台。私人開辦的博物館:香港海事博物館、東華三院文物館、保良局歷史博物館、香港醫學博物館等。政府開辦的博物館:香港文化博物館、屏山鄧族文物館、三棟屋博物館、上窰民俗文物館、香港電影資料館、香港藝術館、茶具文物館、香港歷史博物館、羅屋民俗館、李鄭屋漢墓博物館、香港海防博物館、香港科學館、香港太空館、香港太空館、香港視覺藝術中心、香港文物探知館、孫中山紀念館、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
5. 香港文化是什麼
香港文化中西合璧,有如下3種特徵:
(1)開放性文化:兼收並蓄,對各種文化、觀念一視同仁,有自由選擇的餘地。香港人有偶像,但偶像不固定,與經濟活動密切相關。
(2)動態的文化:不是靜態文化。香港人用借來的時間與土地求發展,充滿了危機感,努力拚搏,在困境中找出路,在風風雨雨中發展自己。
(3)求實的文化:講究實務、實際,重實業發展,不尚空談,時間就是金錢,有勞就有酬,不鄙視。
文化大才子黃沾創作的一首歌《獅子山下》,你聽過後,或許對香港文化更有體會。
人生中有歡喜難免亦常有淚
我地大家在獅子山下相遇上
總算是歡笑多於唏噓
人生不免崎嶇難以絕無掛慮
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
拋棄區分求共對
放開彼此心中矛盾
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隨
無畏更無懼
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
我地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
不朽香江名句
放開彼此心中矛盾
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隨
無畏更無懼
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
我地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
不朽香江名句
6. 香港的歷史文化詳細介紹
香港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購物者天堂,香港的歷史文化,除了近代鴉片戰爭之後,最早可追溯到東漢時期,雖然沒有詳細的史料記載,但是從1955年發現的李鄭屋古墓可知,早在兩千多年前,香港便已經有人居住。到了唐朝,便有了更多的中國人居住在此,並且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了眾多的航海家的中轉站。
在英國佔領香港之前,這里還是一個比較荒涼的島嶼,居住在此的人多數為漁民,從事捕魚,以此為生。 近代鴉片戰爭之後,英國因為貪戀香港優越的地理位置,所以要求當時無能的清政府跟讓香港給英國,並且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對華進行統治。統治時間長達五十多年,與1997年,在中國的不懈努力下,回歸祖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領土,在鄧小平一國兩制的制度下對香港進行統治。
香港文化的發展,比起中國大陸來可以說是具有很高的時尚性,電影文化對於香港的文化是一種不小的奇葩,其電影的成功,對於香港文化或多或少的是一種貢獻。20多年來,香港的電影一直是全球數一數二的電影王國,眾多的數量,甚至可以與西方相比擬。而中國內陸的電影則在形式上步著香港的影子。香港的電影明星如早期的李小龍,現在的成龍、李連傑等都成為國際知名影星。
而對於香港的另一種文化,便是其書店文化,比如世界知名的二樓書店,已經成為香港的一種符號,香港的二樓書店守護著傳統文人的風雅,這里書店老闆,多數為理想主義者,愛書,愛人,愛生活。細心的呵護著內心的那點風雅。除了賣書之外,二樓書店也往往是作為一個文化領域,成為許多作家讀者簽受購書的首選之地。
除了這些,在香港黑幫電影中出現過的旺角、灣仔以及銅鑼灣成為香港的另一種符號,到過香港除了電影院要去,二樓書店要去之外,這些充斥著混亂、繁華、喧囂的地方也應該是必須要去的。香港歷史文化在悠久的時間的沖刷之下,留給了人們多樣的文明文化,不論是現代化的繁華街市,還是具有理想主義氣息的文學市場,抑或豪華奢侈的購物街道,都讓來過香港的人流連忘返、驚嘆不已。
7. 香港有哪些鬼神民俗文化
長洲太平清醮是香港獨有的民間節慶,已有百年歷史,太平清醮的起源,官方說法是晚清時期,長洲島上發生瘟疫,島上居民被傳染,造成重大傷亡,居民於是請高僧為全島做法事超渡,又於北帝廟前設壇拜祭,捧北帝神像沿街遊行,其後瘟疫果然停止。此後長洲島民每年皆舉辦太平清醮,以酬謝北帝神恩。其實,「醮」就是祭祀、酬神之意。「打醮」的意思則為「設壇誦經,超渡鬼魂」的儀式。因此,太平清醮的起源充滿民間信仰色彩,種種文化習俗都圍繞這種信仰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