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有三大區域文化他們分別是
中國三大地域文化:敦煌學、藏學、徽學。
1)敦煌學是指以敦煌遺書、敦煌石窟藝術、敦煌學理論為主,兼及敦煌史地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是研究、發掘、整理和保護中國敦煌地區文物、文獻的綜合性學科。
2)藏學,是研究中國藏族歷史、宗教、文化、經濟、政治、社會等各個領域的綜合性學科。又稱藏學、西藏學。
3)徽州學簡稱徽學,現代意義上的徽學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初。它是指以徽州社會、經濟、文化、思想、藝術、科技、工藝等為研究對象的、具有徽州特色的一種理念和學說的總和。徽學作為「學」,它是一種能正確地、合理地呈現客觀社會歷史文化和現實文化的系統知識的學問、學理和學說。
『貳』 中國的地域文化有哪些,如何區分每個地區
地域文化不同於省份劃分,一般來說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人文習俗,以及當地人的性格都是由地域文化而產生的,比方說吳越文化,分布於江蘇的蘇錫常,還有上海,浙江的一部分,這些地方的人文,飲食,方言都比較接近,所以說雖然不屬於一個省份,但是當地人互相都很有認同感,而我國還有江淮文化,東北文化,巴蜀文化,廣府文化等多個地方。
在我國的西南地區,不僅僅包含了巴蜀文化,還有雲貴少數民族文化,巴蜀文化以四川和重慶作為代表,當地的方言以西南官話為主,並且飲食風格也是偏向於麻辣,雲南和貴州一帶的少數民族比較多,這里的文化也是極其具有特色,當地少數民族能歌善舞,服飾也是非常的鮮艷,而再往外面看,還有青藏文化和西域文化,這些地方就包含了現在的西藏,青海和新疆,當地主要以畜牧業為主,也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也有很多獨特的民俗節日。
『叄』 中國地域文化分為哪些
中國三大地域文化:敦煌學、藏學、徽學。
『肆』 中國地域文化有哪些
中國自秦朝以來,文化的集中地都是在富裕的地區,而最明了的是江南地區,而後來的兩湖兩廣也不徨多讓,而四川是一個比較突出之地,反觀西北東北卻不那麼出眾;而貴州,雲南古時稱為「蠻荒之地」,就可想而知了,在明朝以前中國的風流名士,大儒聖賢,幾乎都集中在江南,中原地區,而到明朝中期開始就逐漸南移到湖南,兩廣等地,而肥沃的四川盆地孕育了人傑地靈,而江南卻是戰國是的吳越,楚等國,文化沉積就太多了,而出人才的地方大多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疆域之地和後來接受外來的西方文化的地區的那些地方。當然還有楚文化、三晉文化、關中文化、燕趙文化等,每個時期都有一定的文化,古時候稱百里不同風俗,就可想而知啦。(知識有限,見諒!)
『伍』 中國文化有哪些
中華傳統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為主流組成。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揚道德,為國人提供了立身處世的行為規范,以及最終的精神歸宿。在儒、佛、道三家文化基礎上派生出的各種藝術,是其具體表現形式。
1、琴棋書畫:笛子、二胡、古箏、蕭笛、鼓、古琴、琵琶。中國象棋、中國圍棋;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木版水印。國畫、山水畫、太極圖等。
2、傳統文學:主要是指詩詞曲賦。《詩經》、《楚辭》。如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等。
3、傳統節日:中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
4、中國戲劇:京劇、越劇、秦腔、潮劇、崑曲、湘劇、豫劇、曲劇、徽劇、河北梆子、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梨園戲、歌仔戲、廬劇等。
5、中國建築:亭閣牌坊、園林寺院、鍾塔廟宇、亭台樓閣、民宅。
6、語言文字:漢語是我國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我國除漢族使用漢語外,回族、滿族、畲族也基本轉用漢語。
7、醫葯醫學:中醫、中葯、《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脈經》、《本草綱目》、《千金方》、《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等。
8、宗教哲學:儒、道、釋〔佛〕、周易、陰陽、五行、八卦、占卜、風水、面相等。
9、民間工藝:潮綉、剪紙、風箏、中國織綉(刺綉等)、中國結、泥人、面人、麵塑、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千層底等。
10、中華武術:太極拳、詠春拳、武當拳、形意拳、少林武術、南拳、劍術等。
11、地域文化:中土文化、潮汕文化、江南文化、塞北嶺南、大漠風情、蒙古草原、黑土地、青藏高原、桂林山水、中原文化、巴陵文化等民風民俗。
12、衣冠服飾:漢族衣冠服飾始於黃帝,備於堯舜,各朝代形制不同,中國還有受其他民族文化影響而誕生的服飾。少數民族服飾種類較多,如苗族的"嘔欠"、"嘔欠嘎給希"、"嘔欠濤"。
13、古玩器物:玉、金銀器、瓷器、紅木傢具、景泰藍、中國漆器、彩陶、紫砂器、蠟染、古代兵器等。
14、飲食廚藝:茶;茶道;酒文化、八大菜系餃子、湯圓、粽子、年糕、月餅、筷子等。
15、傳說神話: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後羿射日、嫦娥奔月、梁祝、牛郎織女等。
『陸』 中國的地域文化有哪些,你最喜歡哪一種
華夏文明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個還在延續的古文明,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是每一個華夏兒女共同努力的結果。在華夏文明誕生的這片土地上,幅員遼闊,擁有著眾多山川河流,正是因為這個地理特點華夏文明根據每一個地方的不同,衍生出了多種地域文化,例如荊楚文化、齊魯文化、中州文化、巴蜀文化等。在這眾多差異巨大的地域文化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富足閑適、樂觀向上的巴蜀文化。
歷史中,生活在巴蜀之地的人民經歷了多次屠殺,巴蜀文化也經歷了多次斷層與融合,如今的巴蜀文化融合了多種文化,是一個極為復雜的文化。古時候的巴蜀之地擁有著自己的文化——三星堆文化,但在被秦國吞並後,這個古老的文化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中原文化,後來逐步形成了擁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盡管被屠戮了多次,但巴蜀人民始終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正是因為這份心態,使得這片土地一直保持著繁榮興盛的狀態,這一點是我非常喜愛它的原因。
『柒』 中國地域文化的特點
1、在我國,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區域源遠流長、獨具特色,仍發揮作用的文化傳統,是特定區域的生態、民俗、傳統、習慣等文明表現。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與環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獨特性。
2、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地域文化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但在一定階段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3、地域文化具有相互滲透和包容性。任何形態的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尤其在我國古代,大多數時期是統一政權,各地人群的相互流動,自然使文化習俗互相滲透,互相影響,作為宗主區域的文化,自然就包容了外來的文化。
中國地域文化形成原因:
1、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
特別是在交通運輸條件不便的情況下面,不同的自然環境,它所產生的文化上的差異就很難消逝,會長期保存。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使得各地區擁有不同的物質基礎,進而導致生活習慣和文化的不同。
2、交通運輸。
中國古代交通運輸能力差,在沒有機械運輸的情況下,東西南北的的物資運輸困難,人際交往也受到了約束,各地區的長期分隔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3、移民。
中國歷史上的人口流動相當頻繁,曾經發生過數次大的移民。這些移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主要是從黃河流域遷到長江流域、珠江流域。這樣就使中原文化最初南下,最後覆蓋全國。有些由於居住的需要接納並適應了當地的地域文化,有些移民則改變了當地的地域文化。
移民數量占強勢時,或在政治經濟方面占強勢,外來文化將取代本地文化。移民數量少,沒有經濟社會地位時,本地文化將被保留,移民將接受當地文化。如果土客相當,那麼兩種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新的地域文化。
『捌』 什麼是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專指先秦時期中華大地不同區域的文化。有專家主張,地域文化專指中華大地特定區域的人民在特定歷史階段創造的具有鮮明特徵的考古學文化。
一些學者則將地域文化劃分為廣義和狹義,認為狹義的地域文化專指先秦時期中華大地不同區域范圍內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而廣義的地域文化特指中華大地不同區域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時間上是指從古至今一切文化遺產。
經過再三研究、反復探討,多數與會專家學者認同「地域文化專指中華大地特定區域源遠流長、獨具特色,傳承至今仍發揮作用的文化傳統。
發展途徑
第一,地域文化要宏揚,要為經濟發展服務,但必須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不能以欺騙消費者的手段獲取經濟利益。
第二,《志》屬信史,「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少女」,必須堅持其真實性,准確性,不然就失去了編史修志意義,失去了地方誌存在的價值;對舊《志》及新編《志》中的史實錯誤,必須堅決糾正,不能人雲亦雲,不能人為地製造和杜撰歷史,即使它有可觀的經濟開發價值,也要堅決擯棄。
第三,把旅遊、經濟開發、廣告宣傳,與編修地方誌工作嚴格區分開來。對前者,作為地方誌工作者,雖有義務著文闡清歷史真實情況,但無權也無法干涉;對後者,即所從事的職業本身,必須堅持「史德」、「史識」,秉筆直書,維護歷史的真實性,也就是維護地方誌的歷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