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現代的書院是干什麼的
「文化監理、文化優化、文化創意既是當代中國文化人最應該做的,也是當代中國的書院最應該做的。」這是臻諦書院山長、蘇州鹿山書院院長、文化監理人黃胤然在《文化監理、優化與創意》一書中對此類問題提出的見解。
他認為現在和古代的文化語境不一樣了,所以當代的書院不應重走中國古代書院的老路,她應該肩負起比單純的教育更重要的文化責任,應該面向未來,在中國語境和世界語境的雙重背景下,釐正思想、凈化靈魂、監理文化、優化文化、創意文化、融匯文化、引領文化等。
應該在泛濫的紅塵當中像秉燭於黑暗一樣,給迷失的大眾以文化的啟迪、思想的引領、精神的慰藉和靈魂的希望。
同理,當代書院的山長(院長)也應具備相應的文化思考力、文化辨識力、文化監理力、文化優化力、文化創意力;有自己鮮明的文化方向和主張,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文化特點,即諳熟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也融匯世界普世價值語境。
在古代中國,研究經學墳典、吟詩著文等是書院必不可少的「規定動作」,但在當今語境下已排次靠後,屬於「自選動作」了。
② 請問書院在古代有什麼作用
書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現的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是私人或官府所設的聚徒講授、研究學問的場所。
書院開始只是地方教育組織,最早出現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則是由朱熹創立,發展於宋代。原由富室、學者自行籌款,於山林僻靜之處建學舍,或置學田收租,以充經費。後由朝廷賜敕額、書籍,並委派教官、調撥田畝和經費等,逐步變為半民半官性質的地方教育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