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打粑粑的文化內涵
臘二八,打糍粑」,糍粑一打,年就到了!人們每到豐年年底,便用糯米製成像當年「城磚」一樣的糍粑,以此來祭奠伍子胥。至今,糍粑仍是南方各地每年春節前必做的美食。有的地方將糍粑製作成圓形,有大有小,象徵著豐收、喜慶和團圓。有的地方又稱之為年糕,寓意吉祥如意、年豐壽高。人們之所以年年要打糍粑、吃糍粑,是與其中的豐富文化內涵分不開的,因為這就是一段歷史榮光、是一種鄉愁記憶、是一道文化大餐。所有好吃的東西,都不會輕而易舉得來。
Ⅱ 西安永興坊的打糍粑和摔碗酒,如何成為著名景點項目,有什麼歷史文化色彩
摔碗酒每摔碎一個碗代表的是歲歲平安,用碎聲來代替,打糍粑從很早之前就有這個,象徵團團圓圓。
Ⅲ 糍粑的來歷是什麼
紀念伍子胥。
吃糍粑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們為紀念守衛楚國的將軍伍子胥衍生而來的一個古老習俗。
伍子胥建城時,將大量糯米蒸熟壓成磚塊放涼,作為城牆的基石,也儲存好了備荒糧。後來每到豐年,人們就用糯米製成城磚一樣的糍粑來以此紀念他。
(3)糍粑什麼文化擴展閱讀:
糍粑是一種代表團圓的食物。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喻示家家都能幸福美滿、吉祥如意,因此千百年來廣大人民對中秋節吃糍粑情有獨鍾,並賦予了它無限寄託和深刻寓意。
糍粑捶搗成團,喻示著全家和睦團結;糍粑的香甜味道,喻示著生活能夠甜甜蜜蜜;全家一起打糍粑的清晨里,起得越早,代表著來年豐收越好;糍粑呈或大或小的圓形,喻示著吉祥和團圓。吃著圓圓的糍粑,就象徵著全家能夠和和氣氣、團團圓圓、平平安安。
Ⅳ 糍粑的歷史發展
糍粑的誕生之際,就是他歷史發展的開始,具體的發展細節可以通過網路仔細查閱一下相關的資料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