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於西方文化,你是怎麼看待它的
西方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西方文化為人類從農業社會邁入工業社會的階段,提供了不少有益的營養成分,也構成了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大動力。但是,從辯證角度來看,西方文化中的不少缺點,也構成了人類文明進一步發展的阻力。因此,我們國人必須從正反兩方面看待西方文化,既不應對它盲目崇拜,也不應無視它的存在。我們應當借鑒包含西方文化在內的人類文明發展成果、擯棄西方文化中的糟粕,來充實自己的文明體系,更穩健地走好自己的路。
在人類文明進入新階段後,西方文化的缺陷顯得更為明顯。新冠疫情爆發後,西方文化的自由散漫、利己孤立等因素,給西方國家的防疫帶來了重大的困難,也給全世界人民提供了典型的反面教材。總體來說,我們可以充分吸收借鑒西方文化的優秀成果,不斷充實自己的文明體系,並以西方的教訓為例子,避免走西方文明走過的彎路。因此,我們不宜對西方文化過度崇拜,更要保持好自己的文化自信。
Ⅱ 中國人應如何對待外國文化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面對不同文化,應採取客觀、平等的態度,要善於虛心學習其他文化的優點、長處,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習總書記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這深刻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本來」,既包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源頭,也涵蓋在此基礎上產生並發展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三種文化有著內在的邏輯關聯,不可割裂。不忘本來,就是要堅決守護好我們的文化根脈,對其進行傳承與弘揚,為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植根塑魂。
堅定文化自信:
習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他強調,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豐厚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深刻影響了世界文明,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作用和時代價值。當今世界,漢語熱方興未艾,孔子學院在很多國家廣受歡迎,折射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日俱增的吸引力、影響力。
習總書記強調,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是為了把它當作古董擺設,也不能食古不化;
而是要發揚光大,推動其全方位融入國民教育、道德建設、文化創造和生產生活,使其更好地服務現實。我們要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之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Ⅲ 作為學生的我們如何應對西方文化的擴張與思想滲透
理智應對,西方文化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取長補短,不要過分崇洋媚外。
Ⅳ 如何抵制西方國家文化滲透
1、應積極防範西方意識文化對當代中國大學生思想意識形態的隱形滲透活動。我們要與時俱進,積極應對。堅定不移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根據西方國家的變化防範和積極應對。
2、我們要不畏強權,積極應對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的變化。我們要看到西方國家的本質。西方國家千變萬變不離其宗,就是妄圖將中國變質,走東歐國家和蘇共的老路。
3、我們堅持社會主義,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嚴防西方國家的手段變化和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是各種斗爭的重要領域,是爭奪人心、爭奪陣地、鞏固社會主義思想基礎的嚴肅政治斗爭,它直接關繫到祖國的統一和社會主義政權的鞏固,關繫到社會主義的發展。
Ⅳ 面對西方文化的沖擊,傳統文化該如何應對
在世界歷史中有四大文明古國,但是唯獨中國的文明得以傳承下來,並且延續了幾千年。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民族文化是具有包容性跟持續性的,但是隨著西方文化的不斷沖擊,我國的傳統文化應該如何延續下去,是當務之急需要解決的問題。我覺得不要盲目追求西方的文學,要樹立正確的民族文化價值觀,意識到我國民族文化的可貴之處。
傳統文化是我國民族發展的基石,我們現在社會中所做的一切都是圍繞傳統文化而開展的。但是我們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注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它與當代文化相結合,從而讓傳統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創新以及傳承。
Ⅵ 如何應對國外的文化沖擊,如何應對文化沖擊的各個階段
面對國外的文化沖擊,面對這種各個階段的話,一定要做出自己的一個文化產業出來。
Ⅶ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西方思想文化
既不用沒頂崇拜,也不用徹底打倒,辯證的分析和吸收,西為東用,洋為中用。
通過學習,豐富思想,進而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批判的繼承,達到改造、發展、弘揚。
Ⅷ 如何正確對待西方文化
這個問題很大,但是有一句話可以作為一個總的指導思想: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Ⅸ 大學生應該如何抵制文化侵略
面對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傳統,我們不能閉關自守、夜郎自大,要學習,但是要有目的的學習、借鑒和汲取,但是也一定要高度警惕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蝕。
1、首先,要注意保護我國傳統文化。
全球化令各國關系更加密切,大家都從自由貿易和資本市場中嘗到了甜頭,全球化雖然豐富了文化,同時也帶來了緊張。一些國家的流行文化滲透了所有國家的文化市場,侵蝕了本國的傳統文化。
因此,在打開國門吸收外來的優秀文化的同時,要加大投資保護我國的傳統文化,防止被西方的文化過度影響甚至同化。因為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象徵和符號,它積淀著民族的信仰、倫理、情感等諸多內容。如果連自己的傳統文化都消失不見了,那傳承弘揚該從何談起。
2、其次,要對外來文化要保持清醒的認識,「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中華傳統文化凝聚全世界華人的精神財富,也是維護國家統一的牢固壁壘,我們應該珍惜、繼承和發展它的優良成分。為了使我們本土文化在全球化過程中得到更好的弘揚和發展,我們就得善於消化和吸收西方優秀文化。
而且,在與西方的文化交流中難免魚龍混雜,會出現一些負面現象,文化交流的過程和後果也不可能獲得完全而徹底的控制,文化的交流會促使人們思想和觀念的改變,這種改變自然不可能納入完全的社會控制。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待此問題上要保持應有的辨別力和批判力,採取辯證的觀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如此一來,二者才能取得平衡。
3、再者,要藉助各種手段實現文化推廣,進而更好地弘揚我國傳統文化。
在繁華商業區,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的身影隨處可見。在電影、電視、流行音樂及網際網路中,西方文化也大舉對中國進行滲透,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面對西方文化如此激烈有效的滲透,我們的傳統文化是否也可學習這些推廣的方法,在繁華商業區宣揚我們的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結合時尚,又或者再電影、電視、音樂中融入更多的傳統元素,提高人們對它的接受度。
4、最後,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傳統文化的教育體制問題。
我們現在的教育都存在著一個通病,就是比較忽略傳統文化的授課,這也導致了中西文化的不平衡。例如開設一些四書五經、詩詞歌賦、孔子學堂、國畫、象棋等等的傳統文化課程,讓學生從小受到渲染,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一種文化總是有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總的來說,對待西方文化,應該是堅持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原則:運用腦髓,放出眼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待西方文化就是要這樣。
在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相互借鑒學習的過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要有自己的嚴謹辨別能力,分清善與惡、美與丑,擇善己者用之,去其糟帕。牢記把繁榮民族傳統文化,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這對有效的抵制西方文化滲透,凝聚中華兒女為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9)如何應對西方文化擴展閱讀
帝國主義的文化入侵在今天並沒有停止,只不過是改頭換面,採用了新的更為隱蔽的方式。與歷史上直接依賴於軍事佔領和政治控制的文化侵略不同,現在更多的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過程而進行的文化商品的傾銷以及文化價值觀念的滲透,主要是通過大眾媒體、教育系統以及新興的國際互聯網進行的。
某網上共有17334人參與調查,反對過聖誕節認為中國人過洋節是西方文化入侵的結果的人佔53.8%,贊同認為民眾只是找機會輕松,並不是被西方文化洗腦的人佔29.68%,無所謂的人佔17.24%。
9月28日孔子誕辰時,在浙江衢州「南孔廟」,一名老師帶領小學生們在孔子像前參拜孔子時,竟有小學生指著白須飄飄的聖人說:「這位老爺爺是聖誕老人!」由此看出,它是從更深層次方面去影響人們的,帶來的危害更是無窮。
當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反華勢力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大喊「中國威脅論」。一直妄圖通過「西化」、「分化」的方式和平演變我國。這種意識形態里的斗爭一直就沒有停止過。文化滲透是他們在文化領域向我們進攻的重要手段。
與以往不同的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以及網路通訊技術的日益發達,今天的文化滲透更多體現在文化商品的傾銷以及文化價值觀念的滲透,他們藉助電影、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各種方式大肆鼓吹自己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讓其他國家的人民特別是青年學生去認可並追求他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
因此,我們不能被文化入侵的假象所迷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要追本溯源,不要一味崇洋媚外。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反對和抵制文化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