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建築設計怎麼表現茶文化

建築設計怎麼表現茶文化

發布時間:2022-06-05 19:15:54

㈠ 中國茶葉博物館的建築布局

中國茶葉博物館建築面積7600平方米,展覽面積2244平方米。1990年10月起開放,是國家旅遊局、浙江省、杭州市共同興建的國家級專業博物館。由於在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改革與發展中作出了突出貢獻,2007年5月24日,中國茶葉博物館被國家人事部和國家文物局授予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的光榮稱號。

茶葉博物館作為展示茶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建築選址在杭州西湖龍井茶的產地雙峰一帶,從而設計出了茶史、茶萃、茶事、茶緣、茶具、茶俗6大相對獨立而又相互聯系的展示空間,從不同的角度對茶文化進行詮釋,起到了很好的展示效果。
一號樓為陳列大樓,設5個展廳。茶史廳介紹中國茶葉生產、茶文化的發展史,茶萃廳展出中國名茶和國外茶葉的樣品,茶具廳展示中國各歷史時期茶具的演變和發展,茶事廳介紹種、制茶、品茶的科學知識,茶俗廳介紹雲南、四川、西藏、福建、廣東以及明清時期的飲茶方法和禮儀,反映中國豐富多彩的茶文化。
二號樓用作外賓接待和學術交流。
三號樓設6個不同風格的茶室,供參觀者品嘗各茶系的飲茶風味。
在四號樓,參觀者可以欣賞到古今中外的茶藝和茶道表演。館內建築具江南園林特色,曲徑假山和周圍茶園相映襯,把參觀者帶入豐富多彩的茶文化氛圍之中。 茶是中國對人類、對世界文明所作的重要貢獻之一。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國家。茶業和茶文化是由茶的飲用開始的。幾千年來,隨著飲茶風習不斷深入中國人民的生活,茶文化在我國悠久的民族文化長河中不斷豐厚和發展起來,成為東方傳統文化的瑰寶。近代茶文化又以其獨特的風采,豐富了世界文化。
今天,茶作為一種世界性的飲料,維系著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深厚的情感。 茶,自神農最初發現和利用以來,在中國歷史上已吟詠了幾千年之久.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句古老的俗語,道出了茶與中國人民的不解之緣。
關於茶事, 歷代茶人進行了無數次探索和嘗試。自陸羽《茶經》問世,茶事方大行其道。
古往今來,茶之種、之制、之器、之藏、之飲、之用各有其術,各有其道,各有其情。 走進博物館,首先帶給人的是震驚:它沒有圍牆。一般博物館給人的感覺都是庄嚴肅穆的,有一種泱泱經典文化的架子。但茶葉博物館整個地打通了圍欄和圍牆,僅在需要阻隔的地帶,密植帶刺植物,既通透又有效阻攔,營造出一個「館在茶間、茶在館內」的生態型無圍牆博物館,它彷彿在告訴人們:我們沒有門檻,我們歡迎每位客人的到來。
沒有圍牆的博物館,卻是一個茶文化氛圍相當濃淳的休閑景區,處處彰顯了人文主題和茶文化韻味,以獨具江南風味的園林藝術和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專題展示吸引著廣大茶文化愛好者和中外遊客。
腳下的路,一下子奪走了所有的視線。以天然石材鋪就的路面上出人意料地鑲嵌了來源於歷代碑石、拓片、名帖、名人書法、繪畫作品、陶瓷題記、摩崖石刻中的100個「茶」字或「茶」的別稱(如荈、詫、荼、茗等),或行雲流水,或渾厚蒼勁,或奔放不羈,或古趣盎然,人們不禁陶醉於這書法篆刻的藝術天堂里,既有書香墨韻,也聞到了濃濃的茶香,茶未至,香先到。
不知不覺走完這條名為「雙香徑」的茶道,來到了茶博西北角,一條橫貫茶博,頗具茶韻的水系,成為茶博游覽的景觀軸,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水為茶之母」 的主題,力現「茶」與「水」的交融關系。水系利用山勢,引進錢塘江活水,從茶博的西北角一直貫通到東南角,與館外山澗溪流相匯合,以經天然瀑布長年沖刷的天然大岩石駁岸,並在溪底鋪就一層鵝卵石,採用深潭蓄水、分層築壩、湧泉、山澗、溪灘等處理手法,讓水流逐級而下,恰似九溪十八澗,形成疊水效應。 順水而下,水系兩旁是特色茶樓和室外品茗專區,出東南,則來到了茶博文化的精粹——陳列大樓,這里有著源遠流長的中華茶文化,水景到此漸至收尾,整一條游覽線路既顯通暢連續,又寓意深遠。
走進陳列大樓的序廳,頓時被淙淙水聲吸引,只見一面水幕從十米高處徐徐而下,一潮春水浸潤著偌大一個綠色的 「茶」字,顯得格外清亮醒目,真是「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水幕之下,假山盆景鬱郁蔥蔥。這動靜結合的設計,象徵著中華茶文化之源遠流長,詮釋了茶與水、自然與人的親和關系,突出了展覽的主題。
茶葉博物館的文化展示是吸引人的,這里是博物館的精華所在。整個展覽分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茶緣等六個部分,多方位、多層次、立體地展示茶文化的無窮魅力。
徜徉在展廳,最讓觀眾流連的是繽紛再現的各地茶俗。一個個生動的場景,敘述著各民族人民飲茶、愛茶的日常生活。藏民家的酥油茶,觀眾可以親自動手打制;模擬的大茶樹下,「竹爐湯沸火初紅」的是雲南傣家的烤茶;臨江而設的茶攤七星灶正旺,拾階而上,遙望巫山雲雨初霽;斜陽下回眸徽商茶莊前迎風飄曳的「茶」幌,宛若回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那個年代。茶莊的一側,福建的功夫茶道正在上演,莊重典雅的茶藝小姐正在為您泡製一壺釅釅的鐵觀音,而駐足觀賞的人早已成為別人眼中的風景了。
從原始森林的野生大茶樹切片到各種栽培茶樹標本;從良渚時期粗朴簡陋的飲器到明清精美絕倫的宮廷茶具;從茶籽化石到民族風格濃郁的茶俗場景,一件件珍貴的文物,輔以精心設計的文字、圖片、圖表,製作精良的模型、惟妙惟肖的雕像,以及優雅動人的音樂,演繹了數千年的文明進程。
茶博館的陳列有許多獨特的創意,它努力增加直觀感,提高觀眾的感性認識,一改傳統博物館只准看、不準動手的規矩,盡可能地為觀眾提供參與機會,提高觀眾的參觀興趣。
有的展廳設開放陳列區。茶萃廳陳列了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茶類及再加工茶等共三百餘個茶樣實物,被分門別類地安放在圓柱狀茶樹形檯面上,同時配有相應按鈕。只要觀眾戴上耳機,點擊標本旁的按鈕,就會有一個娓娓動聽的聲音介紹相關的茶葉知識。同時在開放區還陳列著各種緊壓茶,有金瓜茶、筍殼茶、七子餅茶、方磚茶、茯磚茶等等,小的直徑不過一、二厘米,大的直徑竟超過一米。只要觀眾有興趣,就可以用手去觸摸,甚至可以用嗅覺去感受它的香味。
在茶事廳,開放的陳列再一次讓觀眾有機會去感覺茶葉的全部,從茶樹的種子、枝幹到果實;從一片葉子到可口的茶飲料……只要轉動轉盤,各類茶葉適宜的沖泡時間、茶葉用量、茶與水的比例等知識一目瞭然。「三沸圖」形象地說明了茶聖陸羽在《茶經》里提出的,「魚眼、蟹眼、騰波鼓浪」的「三沸」之說。
多媒體的使用,使有限的展示得到無限延伸。整個展覽共設置了五台多媒體觸摸屏,將與茶文化有關的社會政治、經濟、音樂、詩歌、繪畫、舞蹈、宗教等元素被有機地串合起來,編入電腦程序,只要用手輕輕一點,大量的茶文化信息源源傳來。有獎競猜的多媒體系統更加吸引觀眾,點擊滑鼠,就可以獲得一份知識獲得的喜悅。
在茶葉博物館除了能欣賞到專業的茶文化展示外,還能在視野范圍中不斷地加深和拓寬知識,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氛圍。 公園般地博物館,對周邊植物配置進行了精心地處理,不遺餘力地利用植物的特色配置凸顯主題,將茶文化不斷向周邊環境延伸。有品種各異屬山茶科植物的茶花,能與茶樹進行性狀比較;有觀賞性強且可供泡飲的植物,如絞股藍、玳玳、大葉冬青、六月霜、枸杞、茶條槭、薄荷、茉莉、魚腥草、野山楂、玫瑰、桂花、金銀花、杭白菊等等。既增加科普性和趣味性,營造出特色植物景觀,同時在配置上有層次,又有茶文化特色。徜徉於博物館,不經意地看去,是個不露人工痕跡的生態公園,但細細觀察,每座橋,每個水池都有著詩意般的名字,都蘊涵了生動的文化故事,就連一草一木都具名目,都有文化韻味。
茶博還有一個獨特的、開放性的茶樹品種資源圃——嘉木苑,這是一個生動的專題性茶樹園,展示了100多種千姿百態的茶樹品種。許多品種間差異明顯,除了尋常所見的灌木型茶樹外,還可見到喬木型大茶樹,如烏牛早、黃葉早、肉桂、毛蟹、雲南大葉等大茶樹等等。資源圃還對各種茶樹品種的產地、名稱、適制茶類等立牌說明,營造出一處鮮活的室外展區。坐落於嘉木苑下的焙香簃在茶葉採摘季節還向觀眾表演炒茶,展示炒茶技藝和茶葉加工的重要工序,加深遊客對茶葉製作工序的了解,是對展廳陳列的生動補充。
精心的植物配置和品種園,大大充實了茶博茶文化的內涵,並成功地將茶文化從單一的視覺展示中解放了出來,向周邊環境延伸,形成可觀、可觸、可感的新體驗。 茶葉博物館的環境小品也非常吸引人們的眼球。300多個形態各異、雕刻精美的柱礎,或安置於玻璃長廊柱子下,或作為環境裝飾,或供遊人小憩。柱礎石質不同、大小不等、形狀各異,顯示了它們有著各自不同的身世,包涵著豐富的人文和古代建築藝術的信息。在博物館中,總能看到不少遊客對道路兩邊的柱礎發出嘖嘖的贊嘆聲,這些精巧玲瓏的石墩子,盡管經歷年代久遠的風雨剝蝕,仍是依稀可辨,面面都有寓意祥瑞的石刻圖畫,寓意豐富,風采傳神。有了這些柱礎的參與,茶博的文化氛圍更顯濃郁,是茶文化的開枝散葉之地,還是一座琳琅滿目的石刻藝術收藏所。
茶聖陸羽的仙風道骨讓人駐足不前,遠眺群山的陸羽,激發了人們對先賢的緬懷。茶博陸羽像為青銅制,高約2.5米,並配有低矮的茶桌,置茶爐、茶杯等品茗用具於上,陸羽則站立於旁,衣袂飄然,左手持一茶碗,右手持一茶書,回味著唇齒之間的茶香余韻,神態自若,氣勢生動。 安置於吉慶台附近的圭表和日晷也引起了人們格外的注目。雖為小品設置,其實是可以使用的。圭表和日晷均屬於我國流傳最古老的天文儀器,以太陽為觀測目標,根據測定日影長度來確定時間的計時儀器。
圭表是根據正午時表影長度的變化來測定節氣的、定年長的,由圭和表兩部份組成,圭表基座一周分別裝飾「宋代審安老人十二茶具圖贊」及「二十四節氣歌訣」。
日晷則是利用一日之表影的方向變化來定出時刻的,由盤和針兩部分組成,日晷一側裝飾「與日俱進」,另一側裝飾「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日晷所指的時間是本地實際的太陽時,即真太陽時,與常用的北京時間存在不等時時差。
圭表和日晷對我國古代的農事生產極有幫助,而茶葉生產也是屬於農耕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利用圭表和日晷來測定茶葉採摘的節氣和時間,體現了茶事的季節性要求。圭表和日晷的設置既有助於人們了解更多的天文知識,可以根據提示親自動手測定時間和節氣,同時也將茶事活動納入了一個完整的農耕文化中來體現,顯現了茶文化與農耕文化的親密關系。
帶著輕松愉悅的休閑情緒,在茶葉博物館觀摩品味,累了,隨意地揀一處坐下,深深地呼吸空氣里桂花的甜香,渴了,挑一處有水聲鳥語的地方坐了,叫上一壺茶,細細地品,慢慢地讓茶香彌滿唇齒之間,便也就品出了一種閑情逸致、一種別樣的風雅來了。
這樣的風雅,是會被記取的,記取的一半在於茶博風情一半在於人文。走進了這龍井茶鄉,品出了另一番西湖煙月味,這種味道,正如杯中的茶,雖濃釅,卻也回甘久久。

㈡ 茶藝館藝術性的體現元素有哪些

茶藝館的裝修分為中式和西式,以及古典和現代
當然根據不同需要,主題顏色會不盡相同
比如說中式古典茶藝館
便突出歷史性,常見主題色是紅與黑
而元素符號則大多為詩詞歌賦還有雕像
建議在壁畫下邊或者背後打上白燈,或者黃燈,具體依據茶館整體效果而定
其實也不是很復雜,你看看現在的《武媚娘》,裡面有很多品茶的鏡頭

至於西式茶館
則要考慮你居住的城市,以及城市時尚導向標,還有城市房屋租價的平均水平
畢竟這是與茶客消費觀念直接掛鉤的,也是與你投資,定價息息相關的

如果不是一線城市,建議別做西式
倘若想做西式,那地段必須選好,最後與高檔服飾區或者高檔住宅區掛鉤
西式呢,重點參考英國茶館
因為世界上人均喝茶最多的便是英國

英國現代茶藝館,講究個簡單,安靜,溫馨
常常是家人或者老朋友碰面
談的也是家常瑣事
這個時候,茶藝館的藝術元素便值得好好考究
西式茶藝講究的是什麼?
下午茶
所以,您的茶館最好有陽台,最好在下午能接受到陽光照射
還有呢,便是敞亮
還有便是白色的鮮花,比如蘭花這些

再者便是音樂的選取,這個很重要

說了,那麼多
綜合起來便是
入境
一切圍繞這個詞語展開
你的茶藝館要達到這樣的效果
茶客一進來,便是入了境了
便覺著該放鬆,喝杯茶了

最後送你句話
茶走過漫長的旅程
生命歷經
枯萎 重生 綻放
或許
是為了提醒匆忙行走的路人
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
也可以感受到完美
哪怕
只有
一杯茶的時間

㈢ 建築裝修可以融入茶文化嗎有什麼作用

我認為可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隨著當前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人們越來越追求精神世界的滿足,人們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各種各樣的建築中學習工作生活,因此室內裝修設計所體現的文化內涵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茶文化的應用可以增加裝修設計的文化內涵。

㈣ 茶文化空間的類型有哪些

作為傳統文化絢麗的瑰寶,茶文化依靠著自身內涵茶文化在空間環境設計中占據重要地位。長久以來,茶文化對空間環境設計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其設計應用過程中,不僅能豐富空間環境設計的形式,還能給其設計帶來獨特性,賦予空間環境特殊的人文價值。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作為傳統文化絢麗的瑰寶,茶文化依靠著自身內涵茶文化在空間環境設計中占據重要地位。長久以來,茶文化對空間環境設計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其設計應用過程中,不僅能豐富空間環境設計的形式,還能給其設計帶來獨特性,賦予空間環境特殊的人文價值。本文以傳統茶文化內涵展開研究,探尋其在空間環境設計過程中的作用,進而挖掘出基於文化的空間環境設計的意義和影響。
關鍵詞:茶文化;現代景觀;環境設計
現階段,國家正在快速發展,宜居環境越來越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雖然,當下我們空間環境設計相關行業發展迅猛,但是有生命力、有創新性的作品卻鮮有出現。整個空間環境設計界的很多設計者,作品同質化嚴重,抄襲模仿。而這時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的茶文化,應用到指導空間環境設計中,對未來整個空間環境設計行業健康發展有重要作用。
一、傳統茶文化的內涵
長久以來,茶已經漸漸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而茶葉對於我們國人生活的影響遠非如此,茶葉同時也改變我們的精神和對世界的認知。隨著歲月變遷,我們對茶的認識越來越深刻,由此衍生了有關茶葉一整套完整的文化體系茶禪一味境界。所以,早期的僧人喜歡在他們禪修的寺廟周圍種植大量的茶樹,其原因就是茶對禪修的助力所致。茶與道教精神也是密不可分的,道教一直追尋的、倡導的就是道法自然精神,對傳統茶文化影響深刻;古往今來,我們喝茶品茶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度化的過程,通過品嘗,使心靈寧靜致遠,修善其身,肉體和精神得到洗滌,尋求人與自然和諧通融之道。而道教的空無精神,恰好為茶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茶道,是傳統茶文化的核心所在;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不斷的汲取、融合百家所長,得以形成和為內涵的茶道精神。和是傳統茶文化精神內涵的高度精煉,在茶葉種植、生產、烹煮等過程中都能充分體現,對我們國人的審美趨勢有非常大的影響。因而,基於茶文化的空間環境設計必須充分借鑒茶道精神,營造具有感染力和人文精神的空間環境。
二、空間環境設計發展及其與茶文化聯系
何謂空間環境設計,通俗來說,就是把我們的生存空間作為對象進行三維的空間劃分設計;就其類型劃分來說,按照空間形式不同,當前主要可以分為:城市空間環境設計、建築空間環境設計、室內空間環境設計及景觀空間環境設計四大類。空間環境設計的品質直接決定我們生活環境的品質,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2.1空間環境設計的弊端
當下我們國家的空間環境設計卻亂象叢生,不盡如人意。其主要原因為:城市空間環境管理機制不完善、設計缺乏地方特色及時代風格、沒有充分考慮自然因素及空間環境設計相關人員水平偏低。現階段我們城市的管理部門很多,交通部門管理城市的道路交通,園林部門管理綠化,城規部門管理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環衛部門則負責城市日常環境衛生維護。現行的管理模式,在一些交界許可權劃分不清,管理不夠精細,很難協同調度,使得城市管理機制的制約性不強。而這樣的機制下的城市空間環境設計往往缺乏整體性和藝術性,難以給人舒適的城市環境。所以,在城市中有關城市空間設計咨詢的機構迫切需要被建立,只有這整個城市的空間環境管理同其設計能科學、合理的協調起來;缺乏地方特色是當前我國空間環境設計的通病,現在的設計常常呈現的是:建築外牆都是塗料、玻璃幕牆;街道廣場綠化就是簡單的喬木+矮植+大草坪模式,缺乏新意。空間環境設計缺乏特色,使得城市千篇一律,難以區別。我們急需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作為內涵,指導空間環境設計,而茶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的空間環境設計缺少對自然因素的考慮,人工性太強。我們生活在自然中,對其空間環境的設計要融入自然,尊重自然;關於當前自然空間環境設計的弊端還有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我們設計師的水平,現在很多設計師,缺少獨立思想,對設計只是盲目的抄襲,所以設計不出好的環境空間。針對這一現象,我們空間環境的設計從業者一定要從自我出發,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把最好的設計回饋給社會。
2.2空間環境設計與茶文化的關聯性分析
有關空間環境設計與茶文化的關聯性分析,筆者只要從空間環境的四個具體形態分別與茶文化的關聯進行解析,具體如下:城市空間環境設計:是將城市空間環境作為一整體,進行統籌規劃部署,目的是想要創造一個科學、美好的城市環境,其特點是空間尺度大。對於城市空間環境設計,目前很多國內城市緊密聯系茶文化特性,藉助茶品牌及文化,以茶名片為特色進行城市空間規劃設計。建築空間環境設計:是指對建築的空間結構、外形構造、功能劃分等方面進行設計,使建築空間環境既美觀同時又滿足人們的使用功能;建築空間設計中,茶室、茶館的設計對茶文化應用最為廣泛,茶室、茶樓的建築外形一般極具特色或古色古香、或極簡現代,其中都透露著茶文化內涵。室內空間設計:是指根據建築物內部空間環境不同,結合其使用功能,採取多種藝術手法進行裝飾,創造出符合使用者內心要求的內環境。室內空間環境,一直是茶文化、茶道精神體現最多的地方,茶館、茶室的室內空間可以說是其溫床。景觀空間環境設計:一般泛指室外空間,主要是園林景觀設計,包含:綠地、庭院、廣場、公園、道路等空間形態。景觀空間環境設計中,常常融合茶文化,具有特色的茶元素景觀小品、植物被廣泛應用於景觀空間設計中。綜上所述,茶文化在空間環境的各個形態中都有廣泛而深入的應用,茶文化與空間環境設計關系緊密。我們以茶文化內涵為理論指導,進行基於茶文化的空間環境設計研究,對今後如何創造出更宜人的空間環境有積極的作用。
三、茶文化對空間環境設計的啟示
我國傳統茶文化的精神內涵提煉為一個和字,天地共生、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茶文化的這種內涵對我們空間環境設計有重大指導意義,把這種內涵融入空間環境設計的實際過程中,對營造優質的生存環境十分重要。以下筆者對茶文化對空間環境設計的啟示作出具體的分析解讀。
3.1因地制宜原則
茶文化提倡和而不同,因地制宜。不同地方的文化特色,地域風情,人文景觀各部相同,我們要區別對待。這種科學的價值觀在空間環境設計中尤為重要,在不同的空間環境中,我們一定要給予場地各要素足夠的重視和尊重,將其視為一個整體統籌設計。科學合理的空間環境設計會依據項目的具體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在空間的劃分、景觀的營造,會依據現實項目的位置、土壤條件、地勢情況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決定。空間環境設計因地制宜的原則啟示,得益於茶道精神的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給予自然足夠的崇敬,在創造優質的生活空間環境的同時,做到最大限度的保護空間環境設計項目當地的自然環境。
3.2功能兼容原則
茶道精神對空間環境設計的啟示要求,在其環境設計過程中崇尚自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單純回歸,而是要求能做到整個設計能達到基於人文理念和空間場所精神的合一。基於茶文化的空間環境設計,要具備科學性、合理性,使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在其空間設計中找到最佳平衡點,達到有機統一。通俗地講就是,在環境空間設計過程中,得到優質的生活環境、對場地環境有生態保護作用只是它的一方面要求,結合場地條件,充分調動空間資源,實現最優配置,使得空間環境中相關配套建設起來,充分發揮空間環境設計的潛在文化教育、觀光旅遊等方面作用,體現基於茶文化的空間環境設計的兼容性原則。
3.3特色性原則
茶的魅力,不僅表現在其外在形態的唯美,更讓人看中的是茶自身的功能和內涵文化的吸引力。同樣啟示我們的是,空間環境設計不能只注重打造環境景觀的外在美屬性,更應充分挖掘出空間環境的場地精神和文化特色屬性。事實上,環境景觀外在美比較好處理,可以藉助空間環境中一切景觀元素,雕琢造景;而空間場地的特色性表達,則一定要把握場地的地域文化特色,把它結合到空間環境設計中。這樣也是避免現今空間環境設計同質化的有效途徑之一。
四、結語
現階段,基於茶文化的空間環境設計充分借鑒茶文化精髓和,力求達到空間環境設計天人合一的狀態。在此過程中,我們要再傳承和發揚悠久的茶文化的基礎上,深挖空間環境的地域文化特徵,並使二者有機融合;以發展的眼觀看問題,尊重自然發展規律,做出真正適應時代發展的、科學的空間環境設計。

㈤ 請問茶室裝修設計有哪些風格

一、中國傳統風格 中國傳統崇尚莊重和幽雅。吸取中國傳統木枸架構築室內藻井天棚、屏風、隔扇等裝飾。多採用對稱的空間構圖方式,筆墨莊重而簡練,空間氣氛寧靜、雅緻而簡朴。 二、鄉土風格 主要表現為尊重民間的傳統習慣、風土人情,保持民間特色,注意運用地方建築材料或利用當地的傳說等作為裝飾的主題。在室內環境中力求表現悠閑、舒暢的田園生活情趣,創造自然、質朴、高雅的空間氣氛。 三、自然風格 崇尚反璞歸真、回歸自然屏棄人造材料的製品,把木材、磚石、草藤、棉布等天然材料運用於室內設計中。這些做法對風景區中的茶館特別適宜。

㈥ 茶樓設計風格有哪些種類

茶樓的設計風格有田園風格,或者中式風格是比較好的,畢竟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象徵,帶些親近自然的特色,那麼在設計上要注意了,主要體現茶樓的特色才行。

㈦ 茶文化主要是什麼,元素,特點

文章來源於我們的茶文化社團網更多精彩盡在 http://yjhx693.blog.163.com 論茶文化的定義、內涵與功能一、茶文化的定義茶葉是勞動生產物,是一種飲料。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並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茶文化的內涵茶文化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其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藝術、醫學保健、歷史考古、經濟貿易、餐飲旅遊和新聞出版等學科與行業,包含茶葉專著、茶葉期刊、茶與詩詞、茶與歌舞、茶與小說、茶與美術、茶與婚禮、茶與祭祀、茶與禪教、茶與楹聯、茶與諺語、茶事掌故、茶與故事、飲茶習俗、茶藝表演、陶瓷茶具、茶館茶樓、沖泡技藝、茶食茶療、茶事博覽和茶事旅遊等廿一個方面。 三、茶文化體系茶史學:茶的起源,發現和利用,茶文化形成、發展、演變、特點及表現形式;茶文化社會學:茶文化對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社會發展與進步對茶文化的作用和社會各階層與茶文化關系;飲茶民俗學:歷史和現代,各個地區和民族,城市和農村飲茶習俗;茶的美學:成品茶外形設計、名茶取名、茶包裝設計及宣傳廣告等;茶文化交流學:國際國內研討、茶文化展示、茶藝表演、少兒茶藝、茶葉歷史文化博覽及茶事旅遊;茶文化功能學:茶文化資源、特性、歷史茶文化和新時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對現代社會及精神文明建設作用等。四、茶文化特性歷史性: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其歷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後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漢朝,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隋朝,全民普遍飲茶。唐代,茶業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無」,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清朝,曲藝進入茶館,茶葉對外貿易發展。茶文化是伴隨商品經濟的出現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誕生的。歷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識形態,以雅為主,著重於表現詩詞書畫、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發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釋家的哲學色澤,並演變為各民族的禮俗,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和獨具特色的一種文化模式。時代性: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給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內涵和活力,在這一新時期,茶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正在不斷擴大、延伸、創新和發展。新時期茶文化溶進現代科學技術、現代新聞媒體和市場經濟精髓,使茶文化價值功能更加顯著、對現代化社會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茶的價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識進一步確立,國際交往日益頻繁。新時期茶文化傳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現代化、社會化和國際化趨勢。其內涵迅速膨脹,影響擴大,為世人矚目。民族性。各民族酷愛飲茶,茶與民族文化生活相結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禮、茶藝、飲茶習俗及喜慶婚禮,以民族茶飲方式為基礎,經藝術加工和錘煉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藝,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現出飲茶的多樣性和豐富多採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拉祜族、納西族、哈薩克族、錫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諾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與喜慶婚禮,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地區性: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勝、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區茶文化。我國地區廣闊,茶類花色繁多,飲茶習俗各異,加之各地歷史、文化、生活及經濟差異,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經濟、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獨特的自身優勢和豐富的內涵,也形成獨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連續舉辦四屆國際茶文化節,顯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點與魅力。國際性:古老的中國傳統茶文化同各國的歷史、文化、經濟及人文相結合,演變成英國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韓國茶文化、俄羅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國,飲茶成為生活一部分,是英國人表現紳士風格的一種禮儀,也是英國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會活動中必需的儀程。日本茶道源於中國。日本茶道具有濃郁的日本民族風情,並形成獨特的茶道體系、流派和禮儀。韓國人認為茶文化是韓國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為全國茶日。中國茶文化是各國茶文化的搖籃。茶人不分國界、種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聯合起來,切磋茶藝,學術交流和經貿洽談。五、茶文化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發揚傳統美德、展示文化藝術、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促進民族團結、表現社會進步和發展經濟貿易等。傳統美德是經過幾千年積淀下來的被歷代人們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和社會風尚的體現。茶文化具有的傳統主要有熱愛祖國、無私奉獻、堅韌不拔、謙虛禮貌、勤奮節儉和相敬互讓等。吳覺農先生和湖南劉先和,為茶葉事業鞠躬盡瘁,既是愛國主義者,又是當代茶人傑出代表。陸羽《茶經》,是古代茶人勤奮讀書、刻苦學習、潛心求索、百折不撓精神的結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華民族珍惜勞動成果、勤奮節險的真實反映。以茶字當頭排列茶文化的社會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聯誼、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詩、以茶入藝、以茶入畫、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興文、以茶作禮、以茶興農、以茶促貿和以茶致富。茶是中國的驕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飲茶可以思源。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將中國茶葉作為中國四大發明(火葯、造紙、指南針和印刷術)之後,對人類的第五個重大貢獻。唐代陸羽《茶經》是世界第一部茶書。中國茶文化對世界影響功能顯著。以茶會友是茶文化最廣泛的社會功能之一。今天所處的市場經濟,競爭激烈,優勝劣汰,講利益、講效益。但人情較為冷漠,人際關系趨於淡漠。通過茶樓、茶藝館品茗或茶藝,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進了解,溝通友誼。朋友相聚在舊式茶館里,隨意說笑,回憶人生,重新享受到生命的樂趣。 古代就有「寒夜客來茶當酒」之說,以茶代酒體現傳統美德,符合今天中央倡導的厲行節約制止奢侈浪費行為的規定要求。以茶育人是新時期茶文化孕育出來的新的社會功能。上海少兒茶藝通過自己動手,學習茶科學,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在敬茶中,展現出對老人、長輩的尊敬,對父母的孝敬,對同學的敬意。六、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現代社會依靠高科技和信息,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物質財富將越來越多,生活也將更加富裕。東亞一些國家在推行工業化過程中,在吸收西方的優秀科技和工藝技術的同時,西方頹廢的文化價值觀、風俗習慣也侵蝕到社會,隨之產生道德危機、拜金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傾向。社會發展的經驗表明,現代化不是唯一目標,現代化社會需要與之相適應的精神文明,需要發掘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資源。茶文化所具有的歷史性,時代性的文化因素及合理因素,在現代社會中已經和正在發揮其自身的積極作用。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會名流和知名人士樂意參加。茶文化也是大眾文化,民眾廣為參與。茶文化復蓋全民,影響到整個社會。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茶文化以德為中心,重視人的群體價值,倡導無私奉獻,反對見利忘義和唯利是圖。主張義重於利,注重協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提倡對人尊敬,重視修生養德,有利於人的心態平衡,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質;二是茶文化是應付人生挑戰的益友。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市場競爭下,緊張的工作、應酬、復雜的人際關系,以及各類依附在人們身上的壓力不輕。參與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鬆一番,以應付人生的挑戰,香港茶樓的這個作用十分顯著;三是有利於社區文明建設。經濟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後,社會風氣不能污濁,道德不能淪喪和丑惡。改革開放後茶文化的傳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變社會不正當消費活動、創建精神文明、促進社會進步的作用。四是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豐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顯。茶文化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康樂性,品嘗名茶、茶具、茶點,觀看茶俗茶藝,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五是促進開放,推進國際文化交流。上海市閘北區連續四屆舉辦國際茶文化節,擴大了閘北區對內對外的知名度,閘北區四套班子一致決定茶文化節要一直辦下去,並投資在閘北公園興建茶文化景點,以期建成茶文化大觀園。國際茶文化的頻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國界,廣交天下,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精神財富。

閱讀全文

與建築設計怎麼表現茶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