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科技文化有哪些

科技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05 20:19:23

1. 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科技文化各有哪些

  1. 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

  2. 歷法的進步天文學的發展與農業生產發展緊密相關,農業生產的發展要求有更准確的「天時」,對天文學,特別是對歷法的發展是最重要的推動力。

  3. 《墨經》中的物理學知識

  4. 名醫扁鵲和他的「四診法」

2. 科技文化的特點

科學文化是人類文化的各種亞文化之一,不用說具有人類文化的共性。科學文化又有不同於其他亞文化之處,具有自己獨有的個性,或具有與其他文化相較顯得特別突出的性質。
(一)科學文化的對象和內容是實在的而非虛幻的。科學文化面對的對象是自然界(以及社會和人的某些方面),它們都是現實存在的即實在的,不管這樣的實在是實體還是關系。科學文化的內容盡管有某種約定的甚至虛構的成分,但是由於其外部實在的強制,以及客觀而嚴格的方法的約束,加之公開的批評和多元競爭的格局,所以科學知識不可能天馬行空,基於其上的思想、精神、心態當然也不會成為虛無縹緲的東西。
(二)科學文化是最有效的研究真實世界的途徑和知識生產的理想形態,是富有啟發性的文化。在人類所有文化的知識體系中,無論就其系統性和嚴密性而言,還是就其量的多少和質的精粹而言,科學文化的知識體系無疑獨占鰲頭。
(三)獨創性是科學文化的獨特要求和鮮明標識。獨創性使科學文化區別於重復的物質生產文化,也區別於有價值的和可復制的精神生產文化。獨創性是科學文化的重要標志。在科學文化中,只有世界冠軍或世界第一,沒有世界亞軍和世界第二。因此,科學家和科學共同體都十分重視優先權。
(四)科學文化是尤為強烈的理性的和實證的文化。史前時期和前科學時期的各種文化也具有某些理性的和經驗的特徵,但卻顯得特別薄弱或不甚突出。在科學文化出現之後,同時代的其他亞文化雖然有長足的發展,但是與科學文化相比,其理性和實證的成分顯然要遜色得多。科學強烈地受到理性和經驗的制約;科學文化的最大特色之一是以經驗實證為根基,以純粹理性為先導,理性和實證成為科學文化的鮮明標識。
(五)懷疑和批判是科學文化的生命,也是科學文化發展的內在動力。科學公開讓人懷疑和批判,科學文化內部的懷疑和批判對於科學發展和進步來說是生死攸關的。懷疑和批判是摧毀舊科學觀念的破壞性力量,也是建設性的力量。懷疑是迷信的清洗劑,批判是教條的解毒葯。在科學文化中,作為懷疑和批判主體的科學家不光是懷疑和批判他人的或共同體的已有觀念,也自我懷疑和自我批判——這是抑制草率的或有缺陷的科學產物出籠的有效工具,這對於科學的健康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在許多情況下,科學家和科學共同體並不是自以為是,而是自以為非。
(六)科學文化具有普遍性、公有性和共享性。各種宗教、民俗和藝術門類(文學、音樂、繪畫、戲劇等)的人文文化具有很強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從實質內容到表現形式,可謂千姿百態、異彩紛呈。科學文化盡管在創造過程中及初級階段多少帶有一些地方特點和個人色彩,但是經過科學共同體的充分交流和再加工,這種差異在成熟的理論中便大為減少,從而具有其他亞文化所不具有的普遍性。也就是說,科學文化在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是共同的,能為每一個樂於分享它的個人和群體所共享。
(七)科學文化具有自主性、主動性和非歷史性。科學文化之所以自主性強,是因為科學研究的對象和結果較少受文化與境的影響,也是因為科學強固的內在邏輯引導科學自主發展。這種自主性決定了科學文化的主動性:對其他文化影響較大,而本身受其他文化的影響則相對較小。這樣一來,歷史中的科學的某種非歷史性,顯然是由科學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引起的,當然也與經驗事實的穩定性有關。
(八)科學文化是見解和詮釋多元化的競技場,是爭論和辯駁制度化的語境。科學爭論使用的語言是在正式科學交流中的有節制的、沒有感情色彩的語言,許多傳統的駁斥模式——諸如對個人的惡毒攻擊、譴責卑鄙的動機、訴諸權威、演戲般的講演等——在科學中極少公開使用。否則,它們會被認為是病態的,而且幾乎肯定不會產生預期的效果。科學發展伴隨著科學觀念的局部調整,科學革命是科學觀念急劇而根本的改造。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學派擁有各自的科學觀念(也可以廣而言之稱其為範式),即不同的理論實在和認識框架等,見解和詮釋的多元化蓋源於此。對於科學理論的評價和取捨既有外部的確認,又有內在的完美,但前者更為根本。
(九)可靠性(即可信性)的聲譽在科學文化中是首要的個人資產,同行評議是科學文化的關鍵制度。齊曼揭示,這份資產作為長期的物質資助和社會尊重的來源如此寶貴,以至於科學家不會冒險求取短期收益。在科學家的教育以及他們從事研究的學徒生涯中,這是被大力強調的,並且被諸如同行評議之類的許多社會實踐所強化。他還特別指出,同行評議是科學文化的關鍵制度。身處科學文化氛圍中的科學家,相當多的人並不把權力和金錢放在第一位,也不投機取巧以獲取立竿見影之效,而是看重自己的學術聲譽和道德聲譽,追求長遠的、意義比較重大的科學目標。求實的和嚴格的同行評議制度,也使科學共同體的成員較少仰賴長官和權威,而把個人信譽看得比什麼都重要。
(十)科學文化具有某些倫理道德的蘊涵,尤其是誠實第一。科學文化主要是知識體系及其伴隨物和衍生物,並不是倫理道德體系,但是它也蘊涵某些不成文的行為准則和規范,其中最重要的是誠實。如果科學家在做實驗和寫論文時弄虛作假或抄襲剽竊,他就會被從科學界清除出去。與誠實原則相關的還有另一個原則,就是不要把威脅作為迫使別人改變觀點的手段。要別人改變觀點應該擺事實,講道理,憑證據,以理服人。
(十一)科學文化在更大的程度上是有機的、生物的現象。馬赫早就認為,科學無論就其起源、目的而言,還是就其行為、進化而言,都是一種類似生物的、有機的現象。他說:「我們的整個科學生活在我們看來好像只不過是我們有機體發展的一個方面」,「我們在科學領域中的行為一般而言只不過是我們在有機體生活中的行為的副本」,「科學顯然是從生物的和文化的發展中成長起來的」。辛普森沿著這條思想進路進一步強調:科學中的所有系統具有類似生物的組分。文化本來就是生物現象,科學作為文化在更大的程度上是生物現象。
(十二)科學文化的發展是在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客觀主義和主觀主義、理想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多元張力中為自己開辟道路的。我在1980年代中期曾經論述過,科學是在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的張力中成長起來的。其次,科學研究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科學研究的結果必須與經驗事實符合或對應,這就決定了科學的客觀性——沖淡為「主體間性」的客觀性也是客觀性的一種形式——是不可抹殺的。但是,科學概念又是思維的自由創造和理智的自由發明,科學的基礎也具有某種虛構的特徵。這就形成了科學文化中的客觀主義和主觀主義的張力,關鍵是如何在二者之間維持正確的比例和微妙的平衡。

3. 古代科技文化有哪些

科學技術,在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都是文明的一個不可或缺部分,它在發展中,歷經革新,致使今天的科學技術,無論就理論、結構、知識等方面,與古代的都截然不同。中國古代科技有過輝煌成就,在今天具有什麼樣的價值呢?社會上流行如下見解:我們要尊重先人所取得的成就,只是不割斷歷史,給它以一定的地位。它對我們的社會,對每個人的生活,至多是作用甚微。這樣的見解,實際上是片面的。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對我國社會的現代化有著多方面的價值,本文列舉四個方面。

首先,華夏古代科技成就,能給予我們登上世界科技高峰的信心。當前,我國的科學技術,較先進國家落後,是欠現代化的。科技現代化是我國實現全面現代化的先決條件。倘無現代科技,也就談不上工業、農業、國防等領域的現代化。能否實現科技現代化,趕上並超越這方面的先進民族與國家,要有許多條件,其中之一是要有意志。相信中華民族、中國一定能實現這一願望的自信心及為此所作的努力,是一個必要條件。自信及努力的動力來自多方面,歷史根據為其一。中國古代科學技術,長時期在世界上居領先地位的事實,使我們產生這樣的認識:既然我們的祖先,在當時世界是一個科技頭等發達的民族,我們也理當成為當今寰宇具有最先進科技的民族。祖先的業績,不當只是飯桌上的話資,務必成為鞭策我們攀登當代科技的頂峰。它給予中國科學家以信心和力量。李四光、陳三省、陳景潤、丁肇中、吳文俊、楊振寧、李政道、白春禮、楊聯康,一個接一個登上了自己研究領域的高峰。楊振寧說:「今天中國人已相信近代科學並不只是白種人才能做的」;「到了21世紀中葉,中國極可能成為一個世界級的科技強國。」極可能只是一種可能性。要將這種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要有多少學者在「望盡天下路」之後,經歷「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努力。

其次,若干古代科技對促進當代科技進步有積極作用。古代科技遠遠落後於現代科技,這是人所盡知的常識。但總體上的落後,並不等於每一項具體成就都不如現代,在不少領域都有一些具體成就,止今今人尚達不到古人的水平。中國古代科技長時期執世界之牛耳,這種情況更為典型。球墨鑄鐵和失蠟法是剛逝去的上世紀或此前不久在冶鑄技術上的重大成就,但在中國古代,後者出現在戰國之前,前者在西漢也業已問世。如果近代科技發明家能從古代遺物和文獻上早一點得悉信息,這二項技術的再次發明時間必將提前。這種情況在現時或將來仍會出現。秦陵陪葬坑出土的兵器,歷時2200年以上,依舊光耀奪目、鋒利如新。其故在於表面有一層10微米的鉻鹽氧化層。金屬表面的鉻化防銹處理技術,是上世紀30年代的德國科技成就。現代鉻化防銹技術的工藝,不可能為秦朝或戰國的工匠所掌握。如果,我們能解開它的工藝之謎,應用於當代,是有實用價值的。類似的情況,在秦陵考古中還有,在秦陵之外也有。在文藝復興及其前後,中國古代科技及其思想的西傳,對近代科學的產生起有一定作用。在上世紀,中國古代的某些見解,或對現代科技能加以形象地說明,或對現代科學有所作為,或作為現代新科學的出發點。如現當代物理學家關注中國古代的元氣學說,玻爾以太極魚尾圖來表示他的互補原理,吳文俊從宋元數學思想出發形成幾何定理證明的機械化問題理論,張穎清以經絡穴位說為根據創立全息生物學,席澤宗以古代星相為基礎探索超新星爆發與射電源關系。

再次,傳統科技在生產部門的應用滿足人民的日用需要。我國正處於現代化建設時期。現代化建設時期不同於現代化建成時期,傳統科技在某些領域仍被保存著,生產人民所需要的物質產品。當今,不僅東西部地區大有差異,而且地區內部也有高低之別。即使是東部地區,閩浙贛粵的山區就與太湖地區大不一樣。古代的水碓、水磨等技術仍在應用。古老技術的產值在全國國民經濟收入微不足道,但對千百萬人民的生活卻有著重大關系。傳統科學技術的特藝部分,從業人員運用科學技術製作具有審美價值的工藝品。如蘇州所生產的仿古絲綢,上海所生產的仿古銅器,蕭應與錢倩的棕編。有人還仿古代弩機製成玩具,上世紀90年代有幾年曾風行滬上。

最後,了解中國古代科技,有助於認識當前國情。人們的思想感情、風俗習慣與他們的物質生產活動密切相關。既然,古代科技還被應用於生產勞動,在我國落後地區人民的經濟生活中尚有一定的地位;古代科技在某些領域作為特藝,以其產品供人民品賞把玩,與古代科技相聯系的行為與心理也會繼續存在。這是我們國情的一部分,它使我們的國情更趨復雜。要了解它,有必要熟悉古科技。

4. 哪些科技文化是少數民族創造的急

這個很多啊:
醫學方面:藏醫,苗醫氣角療法,壯醫葯線點灸療法,哈薩克醫凍傷特殊療法——蒙法
育種引種方面:有200多種,很多植物的名稱帶有「胡」字,與少數民族歷史沿革有很大關系
畜牧業方面:馴養,配種等方面成就突出
建築方面:中國大地上很多宮殿、樓閣園林、橋梁、塔幢、寺廟、墓葬等等都是少數民族的傑作
主要名人:圖安明,我國清代著名的數學家,測繪學家及天文歷法學家.
李四光,著名的地質學家
鄭和,航海家
魯明善,農學家

5. 簡述秦漢時期領先於世界的科技文化成就有哪些

1.西漢早期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紙.
2.華佗發明的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
3.東漢張衡對月食的最早科學解釋和發明地動儀.
4.九章算術的某些內容在當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
5,漢武帝時制定出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太初歷"
6,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
7,戰國問世,西漢編訂的《黃帝內經》,奠定了祖國醫學理論基礎
8,東漢《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葯物學著作.
9,"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

6. 中國現代科技文化成就有哪些

程式控制電話、遠洋船舶、高速火車
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在經費十分困難的條件下仍有許多進展,在高能物理方面建立了自己的高能物理研究基地,有了最適合粲粒子物理能區工作的正負電子對撞機,在海拔5500米的甘巴拉山裝置了超高能乳膠室,獲得了反西格馬負超子的發現、粒子物理的層子模型和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律以及濤子質量的標定等成就。
在核物理方面,建成了1.5米重離子加速器,開展了低能重離子核物理研究,首次合成超鈾元素鐦等。此外還建造了1.5兆電子伏直線感應加速器、同步輻射裝置、同位素分離器、受控核聚變裝置和掃描隧道顯微鏡等科學研究設備以及大口徑反光望遠鏡、太陽磁場望遠鏡、13.7毫米波射電望遠鏡、氫原子鍾等天文儀器。
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如數理領域的哥德巴赫猜想、有限元法的標准演算法、數學定理的機器證明、微分動力系統穩定性、分子軌道圖形理論方法、暖雲降水理論、地球內核旋轉稍快的發現,生命科學領域的牛胰島素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合成、胰島素三維結構與功能關系的研究、蛋白質功能基因的修飾、水稻基因物理圖譜,還有彗星和小行星的發現、准晶體的發現、澄江化石群等古動植物化石的發現,在生物固氮和光合作用研究、東亞大氣環流研究、古氣候和古新星研究、黃河探源、雅魯藏布江探險以及南極和北極的考察等方面都有眾多收獲。
技術進步的重要標志在於掌握高技術的能力。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掌握了製造原子彈、氫彈 、核發電和核輻射等核技術以及發射遠程運載火箭、各種用途的人造地球衛星乃至宇宙飛船的技術,製造的電子計算機有10億次巨型機、千萬次向量機。數百萬次超小型機以及曙光1號和曙光1000等高性能並行機,發展了時態邏輯語言、漢字語言信息處理系統、漢語語文轉換系統等軟體系統,研製了中文智能介面和高密度信息貯存裝置,在量子計算和量子通訊方面也有了量子避錯原理和量子隱形態實驗可喜的進展。
在激光技術方面我們研製出「神光」等高功率的激光裝置、半導體量子陷阱激光器、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和1.35微米半導體激光器等激光系統並掌握了高速光導纖維通信技術。獨創的雙離子束外延機、3微米集成電路工藝的突破以及核工業機器人、六維機器人、爬壁機器人等多種機器人的製造和6000米水下機器人探海實驗成功,代表了我們在精密製造方面的進步。
在生物技術方面,玉米和大豆的固氮、抗蟲棉花、基因工程疫苗、試管嬰兒和試管羊、人類基因在植物中的表達和高等動物克隆等生物技術成績斐然。材料科學方面,高溫超導體材料和納米材料、高性能固體推進料、非線性晶體和激光晶體等的研究都取得可喜成就。
在技術科學方面還有復式燃燒理論、葉輪機械三元流動理論、冷壓狀態方程、齒輪動態整體誤差理論、非線性系統的最優控制等有影響的理論成果。
工程方面的進步突出地表現在大型設備的製造能力上,中國已能製造12.5萬千瓦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組、17.5萬千瓦低水頭發電機組、50萬千瓦高壓輸變電設備、200噸級電渣重熔爐、1.5萬噸滌綸拉絲設備、24萬噸尿素生產、30萬噸合成氨設備、1000萬噸級露天采礦設備 。
武漢和南京的長江大橋、長江葛洲壩和黃河小浪底兩大水利樞紐以及正在興建的三峽工程代表了橋梁和水壩的建設能力,萬噸級巨輪、運7客機、高速公路建設和火車提速表現了交通運輸方面的進展。
大慶油田的成功開發充分顯示了中國自力更生方針的力量,噴氣紡紗、合成橡膠表現了吸收和創新技術的能力。
農業進步的科學技術的貢獻已經達到35%,在良種推廣和耕作制度的改革方面進展巨大。秈型雜交水稻、魯棉1號棉花、鐵豐1號和東農36號大豆和小麥等良種的推廣對農作物增產起了巨大的作用,51年來農作物品種更換了四、五次,每次都增產20%~30%,主要作物良種覆蓋率已達80%,造林成活率提高20%,復種指數提高了25%。
在醫葯衛生領域,顯微外科和癌症早期診斷顯示了醫療技術的進步,基因工程多肽葯物、向導葯物和抗體工程等都有了可喜的進展,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已取代血源性疫苗投放市場,在中醫葯方面也有針刺麻醉和洋金花麻醉葯以及抗瘧疾青蒿素葯物的成績,在計劃生育和人口理論方面的成功令世界矚目。中國的航天技術可以說名列世界前幾,還有好多的尖端技術,如入大型的計算機,如銀河號,每秒計算速度達到幾十億次。

7. 誰知道中國古代所有科技文化成就

沒人知道全部

閱讀全文

與科技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