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新時代玉文化如何創新發展

新時代玉文化如何創新發展

發布時間:2022-06-05 22:59:34

『壹』 中國玉文化經過哪些發展過程

在我國,玉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玉器從舊石器時代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它記錄了人類生活,社會的變遷,比金、銀、銅、鐵器不知要早多少年。從舊石器時代到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玉器的佩帶代表著人們社會地位。從碾磨的玉器到精美的玉雕作品,玉器隨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玉的文化隨之更加豐富——新石器時代的玉龍、玉璧,商周的玉刀、玉戈,春秋的劍飾、帶鉤,漢代的瑞獸,唐宋的花鳥發簪,及元明清的大件玉雕,特別是清代,雕琢藝術可以說達到了中國玉雕史的巔峰。
美玉自古便得到了中國人的萬般垂愛。人們往往用玉來比喻人的德性,儒家講究「君子必佩玉」,「無故,玉不去身。」
我國出土資料證明,新石器時代早期已有玉器。最初只是小玉塊鑽一孔用作垂飾,或象磨製石器一樣,磨成玉制武器或工具。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玉器才有雕刻花紋或磨得光滑的製品,器形也比較大,比較復雜,可算做工藝品。這一時期,玉器的製造在使用技術和工具上可能與當時的石器製造完全相同,但玉器除實用外,還有其他的需求,有些玉器雕有簡單的花紋,這在石器上石很少見的。
新石器時代
距今已有七千年的新石器時代,這一時期的出現的玉器主要是具有實用價值的有玉斧、玉鏟等生產工具和武器。此期玉器簡單素樸,薄厚不一,造型不規則。基本上很少有雕琢工藝。到了晚期,玉器才逐步脫離石器,在技術和藝術上走上獨 立發展的歷程,並為後世玉器工藝的發展與提高奠定了社會的、技術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距今五、六千年間中國東北地區的紅山文化時期的玉器,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徵和內涵。這一時期出現了一大批造型生動別致的玉器,器形有玉豬龍、玉龍、玉螭、玉鳥、玉勾雲形器、玉璧、玉獸等多種形式。玉器表面刻畫陰線,獸面紋。特別是七十年代出土、識別的紅山文化大型玉龍,更是我國最早的龍之一。
商代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商代的農業及手工業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奴隸已被投入各種社會生產和生活領域,手工業內部有了較細的分工。此時的制玉工藝已成為獨立的手工業部門。同時,商代的奴隸們又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化,青銅工具在制玉工藝中的應用,使琢玉技術顯著提高。
殷商時期的玉器,其社會功能已發生較大變化。據不同形制和用途可大致分為禮器、儀仗、工具、用具、裝飾品、藝術品以及雜器等7類,與原始社會玉器有明顯變化。商代早期的二里頭文化所出的玉戈、鉞、鏟、圭、琮、刀、璜形玉等,其造型、雕琢、鑽孔、拋光等方面都達到相當高的水平。至殷墟玉器,人物、動物、神瑞等玉雕大大增加,工藝精進,並有很多新的突破,創作了不少精湛的作品。
用做禮器的有大琮、組琮、圭、璧、環、瑗、璜、玦、簋、盤等;供儀仗用的有戈、矛、戚、鉞、刀等;屬生產工具器形的有斧、鑿、錛、鋸、刀、紡輪、鏟、鐮等;日常生活用具有臼、杵、梳、耳勺、匕、觽等;裝飾品的數量最多,有佩帶飾物、笄、釧、墜飾、串珠等。藝術品較少,婦好墓所出的1件玉龍、2件玉虎、1件怪鳥都是上好的藝術品。
周代
周代重玉之風極盛,周王朝是繼殷商之後的一個強大奴隸制國家,農業、手工業都很發達。就玉器而言,由於周朝重要法規《周禮》中賦予玉以德的理想和內涵,周玉離開了殷代玉器發展的軌道,向禮儀性玉器方向發展,並開辟了玉器的「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的新時代。由於玉器的世俗化、道德化,自天子以下,人人都佩玉。周代用玉范圍之廣、重視玉的程度、選用玉的要求和制玉的技術都超過以往。在做工方面,除雙勾線外,還出現了粗獷的一面坡線等技藝手法,使造型清晰,簡潔有力;細部多用陰線或平行陰線,比較強調在磨光的平面上用陰線突出其粗細曲直的對比、變化,減少了器身的起伏層次。這是西周玉的特點。春秋戰國
在玉器工藝上春秋戰國處於一個過渡時期。它繼承了西周青銅器上的紋飾圖案構思,但已出現精雕細琢的嶄新風格,玉器造型也傾向於簡便,輕巧。春秋戰國常見玉器有琮、璜、璧、鐲、環、劍飾、佩飾等,其中以玉璧和龍形佩飾最多。此外還有玉帶鉤、玉璽以及各種葬玉等。
秦漢時期
秦漢(主要指西漢)時期,國家統一,國力強盛。此期出土的玉器件頭碩大,雕飾豪放,品種繁多,技藝精湛,逐漸形成嶄新的時代風格。漢代出現了玉衣、玉握、玉枕、玉劍,佩玉中出現玉舞人、玉鷹、玉熊、玉仙人、騎馬、玉避邪、玉璽印、玉鳩首杖、「九竅」玉器(眼蓋、鼻塞、耳塞、口含、肛 門 塞、生 殖 器塞)、仕女形在漢代佩玉俱多。玉雕動物在漢代也常見。漢代玉器寫實,一反平面雕刻,代之以立體圓雕,雕琢手法突出的是「漢八刀」和雙溝碾法(又稱「游絲毛雕」)。「漢八刀」反映的漢代玉雕的簡潔明快。
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戰亂頻繁,因受亂 世薄葬的影響,向來玉器出土極少,這一時期的玉器發展並不突出,其總體面貌及格局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這一時期玉器發展處於一個低谷期。其介於傳統風格的漢代玉器輝煌期和開放的唐代玉器高峰期之間。
處於商周、漢代以來,中國玉器以禮儀用玉和喪葬玉為主的古典玉器傳統至唐宋玉器逐漸以裝飾玉、鑒賞實用玉為主的中古風格的過渡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玉器體現出造型簡單、用途簡化、裝飾簡朴的風格特點。這即是漢代玉器裝飾風格的沿襲,也是唐代粗線條風格的肇始。
隋唐時代
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對外交往密切,長安成為國際性都市。這時的手工業極其興隆,手工藝品也是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品。這一時期的玉器主要有禮器、實用器(包括飾件)和宗 教器。另外,唐宗 教盛行,還出現玉菩薩、玉法 輪、玉飛天。這一時期的玉器,尤其是實用器多以圓雕鏤雕為主,雕工精湛,造型別致。
南北宋、遼、西夏、金及元代玉器,是在唐代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宋代以來,用於實用和裝飾的玉器占據重要地位,玉器的玩賞和使用也從達官貴人走向市民化、世俗化。而由於南北割據和受不同民族文化的影響,在玉器上反映出民族和地方特色。兩宋玉器,以龍鳳呈祥圖案為多,由於受到當時道教、理學及書畫之風的影響,出現了很多注重神態或以神龜、仙鶴、龍鳳等為題材的玉器作品。元代玉器更加世俗化、裝飾化,其中民間收藏品中常見兩種玉掛件是環飾「春水玉」、「秋山玉」。「春水玉」反映北方游牧民族的游獵生活,主要表現為鶻捕鵝的情景,鶻居鵝首,或鶻居雁首,還有一種為鏤雕荷蘆鶻攫鵝,天鵝、鶻、荷葉為一層,蘆葉、荷梗、茨菰為一層,首創「花下壓花」玉雕手法。「秋山玉」表現北方少數民族射獵場面。「秋山玉」採取管鑽鏤空法,多向打孔,使作品出現多層次。
明代
明代的生產力有很大發展,城市手工業、商業繁榮,玉器製造也相當發達。這時玉雕的趨向是進一步走向世俗化。受程朱理學的影響,在工藝領域反映人們要求社會安定,祈求神靈保佑的吉祥圖案大為盛行。明代玉器的吉祥圖案有八仙、三星等神仙,壽、喜等文字,桃、靈芝、梅、竹、蘭、鹿、鶴、鴛鴦等動植物,以及龍、鳳、螭虎、角端等瑞獸異禽。吉祥圖案有時成為主題圖案,有時做裝飾點綴,表現出吉祥圖案的普遍性與深入性。明代飲酒之風盛行,此時期出現了大量的玉制杯壺。
明代玉雕追求婉約流暢、傳神達意的風格,刀法粗獷有力,出現「三層透雕法」,鏤雕十分精細。明代中期以後,玉琢技藝發展更快,出現了不少琢玉大師,以陸子岡最為有名,由他琢制的玉器,稱為「子岡玉」。但明代玉琢在碾磨細研這最後一道工序上,存在「求形不求工」的現象。玉器行稱為「粗大明」,「粗」指不表現細部,「大」即厚重,具有時代風格。
清代
清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王朝,它對多民族的統一國家的形成與鞏固作出了很大貢獻。中國玉器的發展,到了清代進入顛峰時期。玉雕技術集歷代之大成。
乾隆時代玉器是清代玉器的代表,可概括為仿古玉和時做玉兩大主流。
乾隆帝愛玉如命,乾隆時代的玉琢水平達到高峰,遠遠超過了元代和明代。這一時代的能工巧匠繼承和運用了歷代琢玉工藝的優秀遺產,借鑒繪畫、雕刻、工藝的成就和外來影響,創造與發展了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的玉器藝術。尤其是清宮廷玉器美妙絕倫。清代玉雕畫面極為豐富,出現了異域風格的畫面。技術創制了透雕、高浮雕及各類造型。在清時做玉大量出現的同時。清代仿古玉也大量出現,主要是仿禮器,古佩飾玉,古陳設品等。玉璧仿的較多,多谷紋、蒲紋、變形龍紋,多為裝飾。佩件多仿古代璜、塊和漢以後的雞心佩,並且還作出古玉泌。總之,乾隆時代玉工出色地完成了集歷史遺產之大成而創新的重任,碾琢了豐富多彩的傑出作品,為我國古玉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綜觀我國古代玉器的流變過程及其各時代所取得的成就,我們可以看到,我國制玉歷史悠久,用途廣泛,形式繁多,質地瑩潤,碾琢精湛,風格獨特,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在世界玉器工藝領域中獨樹一幟,充分表現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作為我國古代玉器史重要組成部分的傳世古玉,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貴遺產和藝術瑰寶,像一顆明珠那樣永遠放射著燦爛的光芒,照耀著正在蓬勃發展中的現代玉器工藝的寬廣路程。
希望對你有幫助

『貳』 玉文化的基本信息

發源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而綿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國文化有別於世界其他文明的顯著特點。中國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氣的結晶,使玉具有了不同尋常的宗教象徵意義。取之於自然,琢磨於帝王宮苑的玉製品被看作是顯示等級身份地位的象徵物,成為維系社會統治秩序所謂「禮制」的重要構成部分。同時,玉在喪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無比的神秘宗教意義。而由於玉的外表及色澤,人們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於人的道德品質,作為所謂「君子」應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頌,更是中國人的偉大創造。因此,玉是東方精神生動的物化體現,是中國文化傳統精髓的物質根基。
中國玉作為中華民族的先民從各種石頭中篩選出來的「石之美者」,具有溫潤瑩澤、縝密堅韌的美感和實用功能。在這個漫長的篩選過程中,「崑山之玉」也就是「和田玉」成為公認的「寶玉」、「真玉」。
中國是愛玉之國、崇玉之邦,玉石來源約有一百餘處,中國歷史上在用玉制度方面早已體現出真玉、非真玉的界定。帝王是中國古代最高階級,和田玉在成為真玉的同時,也就成為帝王用玉。此後,經過無數的歲月,和闐玉方才走入民間。
和田玉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國的「國石」。它象一顆明珠,在中國歷史文化中放射出燦爛的光輝,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重要象徵之一。
和田玉與中國文明的發生、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可謂淵源深遠。我國考古學者最新研究考證並提出了中國在石器和青銅器、鐵器時代之間存在著一個玉器時代是中國文明的起源時代。早在新石器時代,昆侖山下的先民們就發現了和田玉,並作為瑰寶和友誼媒介向東西運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國最古老的和田玉運輸通道「玉石之路」,即是後來的「絲綢之路」的前身。和田玉在東西方文化和經濟交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和田玉歷來是中國各民族友誼的象徵物,和田玉作為歷史的鑒證,雄辯地證明了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從殷商開始,以和田玉為主體的玉器工藝美術新時代登上了華夏民族的玉壇,才出現了稱譽世界的「東方藝術」,才形成了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玉器史,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人類藝術史上的輝煌成就和世界文化藝術寶庫的珍貴遺產。
幾千年來在中華民族中形成了民族愛玉心理,「對玉的愛好,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特色之一。三千多年以來,玉的質地、形狀和顏色一直啟發著雕刻家、畫家和詩人們的靈感」(李約瑟)。歷代諸子百家以儒家學說詮釋和田玉並賦予「德」的內涵,於是,玉有十一德、九德、五德之說廣泛傳播,並被全社會所接受,成為我國玉器久盛不衰的精神支柱。這種寓德於玉,以玉比德的
觀念把玉和德結為一體;同時,又將玉與君子結緣,物質、社會、精神三合一的獨特玉意識是我們華夏民族的思想建樹,成為中國玉文化的豐富思想和精神內涵。中國玉文化延續時間之長,內容之豐富,范圍之廣泛,影響之深遠,是許多其他文化難以比擬的。中國玉文化的輝煌不亞於偉大的長城和秦代兵馬俑的奇跡。玉文化的成就遠遠超過了絲綢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玉文化包含著偉大的民族精神,有「寧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化為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潔氣魄;「銳廉不撓」的開拓進取精神。
內涵
中國古玉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影響深遠,玉和中國民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藝術的產生和發展都有著密切的關聯,它影響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的觀念和習俗,影響著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響著一大批文人墨客及他們筆下的輝煌巨作。中國古玉器世代單件作品的產出與積累,與日俱進的玉器生產技藝,以及與中國玉器相關的思想、文化、制度,這一切物質的、精神的東西,構成中國獨特的玉文化,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個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鑒賞中國古代玉器,我們不但要欣賞它們的工藝價值,更要研究它們深刻的文化內涵。 可以說,玉的文化主要還是在玉雕工藝上才會得以體現。古語說「玉不琢不成器」。任何一塊好的玉石,經過人工雕琢,才賦予其新的價值和魅力。琢藝軒和田玉表示我國的玉雕工藝,源遠流長,為世所公認。早在原始社會階段,我們的祖先就用玉石製作成像鏃、矛、刀、斧、鏟等一類生產工具和各式各樣的玉雕裝飾品,如1973年發現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其中28件用玉料和瑩石製作璜、管、珠一類的裝飾品,距今已有七千年的歷史。在奴隸社會,即商周時期,玉雕工藝又有了新的進展,琢磨精細,紋飾優美,並新出現有魚、龜、鳥、獸面、兔、蠶等形象的玉雕佩飾。常見的紋飾有夔龍紋、蟠螭紋、雲雷紋、竊曲紋、方格紋等,特別是當時玉雕陽文線條的出現,是技法處理上的一大飛躍。古人精湛的玉雕技法使玉文化得以充分的體現。

『叄』 玉器百花獎的文化創新

文化創新,是中國玉器長久以來面對的一個課題。誰也不會否認玉雕藝術承傳性的重要,我們是踩著一串長長的前人的腳印走到今天的,這串腳印穿越了八千年的時光。但每個時代的玉雕藝術家,在前人高大的身影之後,也都力爭樹立起自己的形象,留下自己的貢獻和創造。這種勇於超越的理想和氣質,是中國玉器行業一份寶貴的精神遺產。
工藝創新,不是很難的事情,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在古人面前顯得難度很高的工藝問題,在今天很容易就會得到解決,難在文化創新。文化是玉器的靈魂,如何賦予當代玉器以新的靈魂?在這次評獎中,我們看到很多玉雕藝術家朝著這個方向邁出了堅實的腳步。
我們不妨以玉牌創作為例。自明代玉牌以特有的形製作為佩飾出現以後,此後廣泛製作,風格類型多種多樣,這其中以子岡牌最為人追捧,引出坊間紛紛仿效,同代後代均有贗品的情形。子岡牌的魅力,不光在於用料精良,風格精美典雅,刀法硬朗挺括,還在於一代治玉大師陸子岡把當時的文人畫風、書法意趣引入玉雕,在方寸之間匯集詩、書、畫、刻四藝為一體,其可貴之處正在於藝術創新。後世標注子岡款的玉牌,多從款型紋飾上摹仿,而對其文化意蘊不去領會探究,在形似上傾注功夫,於神韻上卻格格不入。本次獲獎的上海大師易少勇的白玉牌《玉骨寒香》,作者註明為子岡牌,但並非子岡牌形制,是作者不明白子岡牌有著眾所公認的標准?顯然不是。這件作品在參評時也沒有介紹文字,我在鑒評語中作了如下表述:「該玉牌承繼子岡牌精魄神韻,又不拘泥子岡牌範式,一掃流行的繁縟匠俗之氣,將子岡牌開創的取文人書畫意趣進入玉雕創作的風格,推進到一個新的境界。作者以高峻清逸的文化視覺,在簡約中營造意境,於清婉中傳遞韻致,拒絕奢靡,抱朴見素,著意凸現空靈高遠的美學風尚。陰線工藝施用精湛,在轉折刻畫中提純筆意,頗具功力,造就了鮮明的個性品格,拓展了玉牌的表現形式。」也許我的解讀不無偏頗之處,但作者對玉牌文化品位的追求,在文化創新上作出的努力,卻毫無疑問是自覺而清醒的。此外如倪偉濱的白玉《親情》、馬鐵軍、仵員的翡翠《天涯共此時》、翟倚衛的白玉牌《午茶時分》、李東的白玉套牌《莊子》、時全生的水膽瑪瑙《世界日記》、田健橋的白玉《童年》、馬進貴的墨玉《錯銀嵌寶石福壽紋壺》等,都在文化創新上做出了寶貴的嘗試。以馬進貴的《福壽壺》為例,這是一件填絲嵌寶的痕都斯坦風格器皿,但作者在痕玉特有工藝的基礎上,注入民族文化元素,壺柄造型和錯銀圖案大膽「中國化」,夔龍壺柄與痕玉風格壺體中西結合,福壽紋在嵌寶的烘托下,發揮了點睛的藝術效果。玉雕藝術家們諸如此類的創新實踐,為玉雕題材帶來一種開放性前景,也為古老的中國玉雕藝術注入了新的時代元素和新的生命活力。
我們如此看重玉雕藝術的文化創新,是基於一種現實隱憂。當前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是玉雕藝術本應表現的優秀文化內涵和新時代精神底蘊,在眾多流通於市場的作品中愈來愈淡薄。中國玉器和中國玉文化,本是中華民族文化和精神河流的一條主脈,不同歷史時代承載著不同的歷史精神符號和社會文化信息,這是中華玉文化歷經數千年而不衰的核心原因,而現在大量充斥於市場的玉器作品,文化承載功能萎縮降低,裝飾化、賞玩化的功能卻膨脹遞增,普通消費者對玉器的認識大多停留在淺薄層面,比如最為熱衷最被追捧的便是祈福除祟功能,這種現象,不光遮蔽了玉雕藝術的靈魂,還對社會心理注入了一種無稽的庸俗口彩化導向,一棵白菜就是「百財」,猴子背猴子就是「輩輩封侯」,一隻瓶子里插三桿戟就是「平升三級」,諸如此類,將博大精深的中國玉文化消解為庸俗功利化符咒。缺乏文化創新意識,應該引起玉界有識之士的足夠重視。
中華傳統文化積淀了豐厚瑰麗的國學資源,多姿多彩的民間文化也構成了一個巨大豐富的中華文化資源寶庫,玉雕藝術家如果能建立起一種自覺意識,從其中汲取營養,提取素材,開拓眼界,獲得靈感,那麼,中國玉雕藝術的文化價值張力和文化生命活力,將會大大得以強化。

『肆』 如何看待中國的玉文化

中國人對玉的喜愛貫穿了整個中華文明,玉的精神也深深的滲透到中華民族的骨子裡了。

中國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氣的結晶,用作人神心靈溝通的中介物,使玉具有了不同尋常的宗教象徵意義。
在古時,玉器不僅代表了瑞氣,據說他還有通靈的功能。儒學之中治學主要是以現實為本,所以不信鬼神之論,但是在《禮記》之中作者雖然對於鬼神之論是抱著謹慎的態度,但在言論中卻也不排除玉有通靈的效果。「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郁合鬯,臭陰達於淵泉,灌以圭璋,用王也。」註:「灌,謂以圭瓚酌鬯始獻神也。」《禮記·禮器》:「圭璋特,琥璜爵,鬼神之祭單席。」所以將玉作為祭祀神靈的神器,是因為認為玉能夠表達的祝願給神靈,而這也代表著對神靈的無限崇敬。
因此,玉於古代中國所產生出來的精神文化在世界文明中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特例,是東方精神生動的物化體現,是中國文化傳統精髓的物質根基。
在中國「玉」已經遠遠超出了一種寶石的意義,「玉」代表了皇權,從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到如今保存在故宮交泰殿里的玉璽,絕大多數都是由玉雕刻而成的;「玉」寄託了人們的祝福,我們說到如意都會想到玉,雖然不是所有的如意都是玉制的,但是,玉的如意似乎更多的承載了幸福如意的祝福,帝王們經常把玉如意作為禮物賜給番邦使節;玉更是為士大夫們所推崇,由於玉質地堅硬,出首溫潤,無暇純凈,符合了古人對君子的要求,所以一直有「君子比德於玉」之說。

中國玉作為這一獨特文化的物質基礎,是中華民族的先民從各種石頭中篩選出來的「石之美者」,具有溫潤瑩澤、縝密堅韌的美感和實用功能。這個篩選過程極為漫長,可以說貫穿於石器時代的始終。
在這個漫長的篩選過程中,「崑山之玉〔就是「和田玉」成為公認的「寶玉」、「真玉」。 中國是愛玉之國、崇玉之邦,玉石來源約有一百餘處,中國歷史上在用玉制度方面早已體現出真玉、非真玉的界定。
帝王是中國古代最高階級,和田玉在成為真玉的同時,也就成為帝王用玉。此後,經過無數的歲月,和闐玉方才走入民間,遍及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和田玉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國的「國石」。它象一顆明珠,在中國歷史文化中放射出燦爛的光輝,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徵。 和闐玉與中國文明的發生、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可謂淵源深遠。
我國考古學者最新研究考並提出了中國在石器和青銅器、鐵器時代之間存在著一個玉器時代,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玉器時代是中國文明的起源時代。
早在新石器時代,昆侖山下的先民們就發現了和田玉,並作為瑰寶和友誼媒介向東西運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國最古老的和田玉運輸通道。
「玉石之路」,即是後來的「絲綢之路」的前身。和田玉七千多年的開發利用歷史,明了我國邊疆和中原、東方和西方的文化與商貿交流的第一個媒介既不是絲綢,也不是瓷器,而是和田玉。和田玉在東西方文化和經濟交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和田玉歷來是中國各民族友誼的象徵物,和田玉作為歷史的鑒,雄辯地明了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從殷商開始,中國就開辟了以和田玉為主體的玉器工藝美術新時代。由於和田玉登上了華夏民族的玉壇,才出現了稱譽世界的「東方藝術」,才形成了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玉器史,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什是人類藝術史上的輝煌成就和世界文化藝術寶庫的珍貴遺產。
由於和田玉的優良玉質,幾千年來在中華民族中形成了民族愛玉心理,「對玉的愛好,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特色之一。三千多年以來,玉的質地、形狀和顏色一直啟發著雕刻家、畫家和詩人們的靈感」(李約瑟)。歷代諸子百家以儒家學說詮釋和田玉並賦予「德」的內涵,於是,玉有十一德、九德、五德之說廣泛傳播,並被全社會所接受,成為我國玉器久盛不衰的精神支柱。這種寓德於玉,以玉比德的觀念把玉和德結為一體;同時,又將玉與君子結緣,物質、社會、精神三合一的獨特玉意識是我們華夏民族的思想建樹,成為中國玉文化的豐富思想和精神內涵。
有七千多年歷史的中國玉文化,延續時間之長,內容之豐富,范圍之廣泛,影響之深遠,是許多其他文化難以比擬的。中國玉文化的輝煌不亞於偉大的長城和秦代兵馬俑的奇跡。中國玉文化的成就遠遠超過了絲綢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
中國玉文化包含著偉大的民族精神,有「寧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化為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潔氣魄。

『伍』 玉石文化,中國的玉石功能是怎樣演變的

我國的玉文化源遠流長,不僅古代人喜歡佩戴跟玉相關的飾品,我們現代人也特別鍾愛玉飾。我國的玉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在尋找工具的時候發現了玉這樣好看的石頭。所以一開始的時候玉是神玉,一般在祭祀的時候用,後來到了周朝的時候玉就變成禮玉,用來饋贈給親朋好友。到了漢朝之後,就成為一種普遍受群眾喜歡的飾品。

三、玉的歷史意義

玉石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部位,它深深的影響了中國民族的思想精神。例如有個成語叫做另為玉碎,就表達了濃濃的愛國主義精神。所以玉不僅具有審美價值,還具有濃厚的民族氣節,是我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與新時代玉文化如何創新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