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有哪些文化遺址
名稱
時期
地點
公布日期
崧澤古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期
青浦縣趙巷鄉崧澤村北
1977年12月7日
福泉山古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期
青浦縣重固鎮福泉山及周圍
1984年5月4日
亭林古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期
金山縣亭林鎮西
1977年12月7日
查山古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期
金山縣山陽鄉查山東麓
寺前村古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期
青浦縣新橋鄉孔宅村北
招賢浜古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期
金山縣亭新鄉新開河西岸
1984年5月4日
馬橋古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和春秋戰國時期
閔行區馬橋鄉俞塘村
1977年12月7日
柘林古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
奉賢縣柘林
金山墳古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和春秋戰國時期
青浦縣蒸淀鄉大蒸村東北大蒸塘西岸
廣富林古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和春秋戰國時期
松江縣佘山鄉廣富林村西村北
1984年5月4日
湯廟村古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和秦漢時期
松江縣昆岡鄉湯廟村西南
1977年12月7日
平原村古文化遺址
商周時期
松江縣天馬鄉機山平原村東南
劉夏古文化遺址
西周至春秋戰國
青浦縣徐涇鄉劉更村
戚家墩古文化遺址
春秋戰國和西漢
金山縣山陽鄉戚家墩附近海塘內外西側
老寶山城遺址
清
浦東新區高橋鎮
1984年5月4日
Ⅱ 目前 ,被列入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
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
江南絲竹、崑曲、京劇、越劇、滬劇、鑼鼓書、顧綉、竹刻(嘉定竹刻、寶慶竹刻)、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
Ⅲ 上海人的物質文化
您問的是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吧?上海十大非物質文化有滬劇、銅鑼書、上海絨綉、顧綉、越劇、浦東說書、毛筆製作技藝、中式服裝製作技藝、滑稽戲、上海龍華廟會。
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相對,合稱「文化遺產」。
Ⅳ 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文學
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文學類有:白楊村山歌,浦東地區哭嫁哭喪歌,陳行謠諺,滬上聞人名宅掌故與口碑,上海花樣經,雜技與競技,舞龍競技,鳥哨,耍石擔石鎖,搖快船。
Ⅳ 上海市都有哪些民間文化
上海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吳歌 江南絲竹 上海港碼頭號子 琵琶藝術 泗涇十錦細鑼鼓 上海道教音樂 龍舞 奉賢滾燈 崑曲 京劇 越劇(尹派) 滬劇 蘇州評彈 鑼鼓書 浦東說書 獨腳戲 上海剪紙 顧綉 黃楊木雕 嘉定竹刻 上海燈彩 徐行草編 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 上海魯庵印泥 錢萬隆醬油釀造技藝 中醫正骨療法 羅店劃龍船習俗 上海龍華廟會
採納哦
Ⅵ 上海城市文化遺產有哪些
1.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興業路76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淮海中路567弄6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周公館)(思南路73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4.中國科學社(明復圖書館)舊址(陝西南路235號•盧灣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
明復圖書館1929年建成,是中國科學社建立的第一個公共科技專業圖書館。
5.鄒韜奮故居(重慶南路205弄54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鄒韜奮(1895—1944),1930年居此主編《生活》周刊,舊居位於1929年建造的新式里弄「萬宜坊」。
6.國泰大戲院舊址(淮海中路870號•盧灣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
1930年建造,鴻達洋行設計,典型的裝飾藝術派風格。銀幕兩邊豎立的燈柱,與外立面交相呼應。
7.法租界公董局舊址(淮海中路375號•盧灣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
1936年法租界公董局遷於此。具有新古典主義風格。
8.步高里(陝西南路287弄•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30年建造,弄口有牌樓二座,是上海保存較完整的里弄住宅。
9.尚賢坊(淮海中路358弄•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4年建造,舊式石庫門里弄建築,磚木結構,行列式排列。
10.霞飛坊(淮海中路927弄•盧灣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
今名淮海坊,1924年比利時教會主持建造,大型新式里弄住宅,共199幢。
11.江南造船博物館(魯班路600號)
江南造船博物館濃縮了1865年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建立至今140年的歷史,展示了中國近代科技、工業和國防發展史的變遷。
12.淮海路歷史圖片展簡介(淮海中路650弄3號)
辟築於1900年的淮海路,曾名霞飛路,圖片展選用了近百幀照片反映淮海路的發展變遷。
虹口區
13.上海郵政總局舊址(北蘇州路276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24年建造,初名上海郵務管理局。英國新怡和洋行設計,典型的折衷主義建築形式,時為遠東第一流的郵政建築。
14.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舊址(多倫路201弄2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30年3月2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在此召開,具有英國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15.魯迅舊居(山陰路132弄9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魯迅1933年4月從拉摩斯公寓遷此,至1936年10月19日逝世。新式里弄住宅。
16.李白烈士舊居(黃渡路107弄15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47年李白將中共地下黨電台遷此三樓。1948年底國民黨測得電台方位,12月30日凌晨李白在此被捕後犧牲。
17.魯迅墓(四川北路2288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新文化運動奠基人。1936年10月安葬於萬國公墓。1956年遷葬虹口公園(今魯迅公園)。
18.沈尹默舊居(海倫路504號•虹口區文物保護單位)
沈尹默(1883-1971),浙江吳興人。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當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1946年,沈尹默先生由重慶來滬住此。
19.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史料陳列館(東寶興路254弄28支弄8號)
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虹口區召開。中共「四大」史料陳列館展示了中共四大在黨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史料。
靜安區
20.平民女校舊址(成都北路7弄42—44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黨的「一大」召開後,中國共產黨以上海中華女界聯合會名義創辦平民女校,校舍原為李達寓所,舊式石庫門建築。
21.中共二大會址(成都北路7弄30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2年7月16日中共「二大」在此召開,制定了反帝反封建、中國民主革命的綱領。舊址為舊式里弄住宅建築。
22.茂名路毛澤東舊居(茂名北路120弄7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4年2月,毛澤東居住於此,同住的還有楊開慧、毛岸英、毛岸青。蔡和森、向警予夫婦住樓上廂房。舊式石庫門建築。
23.劉長勝舊居(愚園路81號•上海市紀念地點)
劉長勝(1903—1967)1937年受中共中央委派來上海在此居住,同時也是地下黨的上海市機關舊址。
24.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成都北路893弄7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1年8月11日成立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是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前身,曾是中國共產黨公開領導工人運動的總機關。
長寧區
45.《布爾塞維克》編輯部舊址(愚園路1376弄34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共產黨中央刊物《布爾塞維克》,從1927年10月24日至1932年7月1日,共編輯出版52期。編委會由瞿秋白、羅亦農、鄧中夏、王若飛、毛澤東、周恩來等26人組成。
46.宋慶齡墓(宋園路21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墓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陵園」北部中央。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在北京逝世,根據生前遺囑,骨灰安葬在原上海萬國公墓其父母墓葬東側。
黃浦區
47.上海古城牆和大境閣(大境路269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上海城牆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清嘉慶二十年城牆上建「大境閣」。現存古城牆為明代上海西城牆之一段。
48.三山會館(中山南路1551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清宣統元年福建商人集資興建,原是水果商人聚會和供奉天後的地方,為上海市現存最完整的會館建築,也是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紀念地。
49.董家渡天主堂(董家渡路175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847—1853年建造,外國傳教士在中國江南地區活動的中心,是上海教區第一座主教府,統轄江蘇、安徽兩省各級天主教。
50.老永安公司(南京東路635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18年旅澳華僑郭氏兄弟創建的大型百貨公司。南京路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
51.新新公司大樓(南京東路720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3-1926年建造,南京路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
52.華安人壽保險公司大樓(南京西路104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4—1926年建造。1939年香港華僑開設「金門飯店」,為滬上著名酒店之一。
53.國際飯店(南京西路170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31—1934年建造,著名設計師鄔達克設計,裝飾藝術派風格,建成後的半個多世紀為中國最高的建築。
54.跑馬總會(南京西路325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33年建造,由「上海跑馬總會」和「萬國運動會」投資,時為遠東最大的跑馬賭場。
55.大新公司(南京東路830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34-1936年旅澳華僑蔡昌建造,南京路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
56.小桃園清真寺(小桃園街52號•黃浦區文物保護單位)
1917年建造,1925年改建,是上海近代規模最大的清真寺。
楊浦區
57.復旦大學校史館、相輝堂、數學樓(邯鄲路220號•楊浦區文物保護單位)
清光緒三十一年馬相伯等創辦復旦公學,孫中山、蔡元培、陳其美、於右任等人擔任第一屆校董。1917年改為私立復旦大學,1922年遷現址。
58.滬江大學歷史建築群(軍工路516號•楊浦區文物保護單位)
清光緒三十二年美國南北浸禮會創建,初名浸會大學,1914年改名為滬江大學。現存1948年前建造的各類風格的建築30餘幢。
59.江灣體育場舊址(國和路346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9年國民黨「大上海計劃」的主要建築之一,董大酉設計。包括運動場、體育館和游泳池。
60.舊上海特別市政府大樓(清源環路650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9年國民黨「大上海計劃」的主要建築之一,董大酉設計,1933年正式落成。
(因上海體育學院10日有重要活動,舊上海特別市政府大樓停止對外開放。)
閘北區
61.閘北革命史料陳列館(浙江北路118號)
主要展示中國共產黨在閘北這片熱土上領導一系列革命斗爭的「紅色閘北」史料。
62.四行倉庫(光復路21號•上海市抗日紀念地點)
1932年建造,四行即舊上海的鹽業、金城、中南、大陸四家銀行的簡稱,八一三淞滬戰役中謝晉元率部在此抗擊日軍。
普陀區
63.真如寺大殿(蘭溪路399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元延佑七年建,雖經多次重修,主體木結構仍為原構件,為上海最早的木結構建築。
浦東新區
64.張聞天故居(機場鎮聞居路50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聞天(1900—1976),又名洛甫,中國共產黨重要領導人。故居坐北朝南,1900年8月30日張聞天在此出生。
65.黃炎培故居(川沙鎮蘭芬堂74弄1-8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黃炎培(1878—1965)。故居清咸豐九年內閣中書沈樹鏞建,原為三進宅院,現僅存第三進。1878年10月1日黃炎培出生在此。
66.太平天國烈士墓 (高橋鎮草高支路•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清同治元年1月21日太平軍主將吉慶元率兵進駐高橋,與清兵及英法侵略軍激戰,150餘名戰士犧牲,埋葬於屯糧巷。1954年重修。
67.仰賢堂(高橋鎮東街81—93號•浦東新區文物保護單位)
1931年建造。位於高橋港畔,中西合璧。現為高橋歷史文化陳列館。
68.吳昌碩紀念館(華夏東路1539號)
吳昌碩(1844—1927),我國近代詩、書、畫、印藝術大師。紀念館於1995年9月12日開館。 69.上海中醫葯博物館(浦東新區蔡倫路1200號)
該館由醫史博物館、中葯標本館和校史陳列館組成,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醫葯類歷史博物館。
寶山區
70.寶山孔廟大成殿(友誼路1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寶山孔廟始建於清乾隆十二年,現僅存大成殿,坐北朝南,重檐歇山頂。1992年辟為陳化成紀念館。
71.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友誼路1號)
2000年1月28日對外開放,以大量珍貴的影像資料、圖片、實物等,形象生動地展示了中國軍隊在淞滬抗戰中和上海人民同仇敵愾、奮勇殺敵的英勇史跡。
嘉定區
72.嘉定孔廟(南大街183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嘉定孔廟始建於南宋嘉定十二年,是目前國內保存較為完好的孔廟建築。上海中國科舉博物館設內。
73.法華塔(州橋南堍•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南宋開禧年間,明萬曆三十六年重建。磚木結構,四面七層樓閣式,塔內有木梯可登至頂層。
青浦區
74.福泉山古文化遺址(重固鎮錢家涇北50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含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與戰國、西漢時期的遺存,被考古學家譽為「中國的土建金字塔」。
75.陳雲故居(練塘鎮下塘街19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陳雲(1905—1995)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陳雲故居暨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於2000年6月6日建成並開館。
76.青龍塔(白鶴鎮青龍村內•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唐長慶年間,宋、元、明多次修葺。清代康熙年間因寺而名「吉雲禪寺塔」,俗稱青龍塔。磚木結構,塔身磚砌,八面七層。
77.青浦博物館(華青南路1000號)
2004年12月8日新館正式對外開放。通過「上海古文明之源」、「申城水文化之魅」等專題展覽,展示了青浦的古代文明,以及橋文化和水鄉風情等特色文化。
松江區
78.興聖教寺塔(中山東路235號方塔公園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俗稱方塔。北宋熙寧、元佑年間建於興聖教寺內。磚木結構,樓閣式,四面九層,第三層保留有宋代佛像壁畫,塔剎有「乾隆」紀年。
79.松江清真寺(中山中路365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元至正年間創建。正門面北,內庭築有龍牆,元代建造窯殿,明代建造邦克樓和禮拜殿。
80.西林塔(中山中路666號西林寺內•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南宋咸淳年間始建,明洪武二十一年重建,正統九年遷建於大殿後。磚木結構,樓閣式,八面七層。
81.佘山天主堂(佘山鎮西佘山之巔•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5年始建,至1935年11月竣工,由葡萄牙神父葉肇昌設計,採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羅馬風格的建築形式。
82.醉白池(人民南路64號•松江區文物保護單位)
園內有池上草堂、醉白池、雪海堂、雕花廳等建築,長廊壁上嵌《雲間邦彥圖》石刻。1912年孫中山曾在雪海堂講演。
83.頤園(松匯西路480號上海市第四福利院內•松江區文物保護單位) 俗稱「高家花園」。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典型的江南明代私家園林布局。
84.松江區博物館(中山東路233號)
集中展示、收藏、研究松江歷史文物。館內建有碑亭、碑廊,其中明正統四年《急就章》碑刻極具文物價值。
奉賢區
85.奉賢區博物館(南橋鎮解放路121號科委大樓三樓)
展示奉賢的古文化遺址、古馳道、古城廂、古海塘、古代名人等歷史文物。
崇明縣
86.崇明學宮(城橋鎮鰲山路696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明天啟二年,後多次重修。崇明縣博物館設內,有「崇明島史與古船」、「崇明民俗」等陳列。
南匯區
87.南匯博物館(惠南鎮文師街18號)
展示上海成陸、南匯古海塘、煮海制鹽、婚嫁迎娶、名人軼事等歷史文物。
88.南匯彩豆畫館(新場鎮新場大街210號)
彩豆畫是南匯民間工藝,巧妙地運用純天然的五穀雜糧粘貼而成。
89.浦東派琵琶館(新場鎮東後老街5號)
源自清代乾嘉時期的浦東派琵琶藝術曾譽滿江南,以當代琵琶泰斗林石城先生為代表的浦東派琵琶為中國主要的琵琶藝術流派。
90.端午民俗館(新場鎮新場大街171號)
以新場古鎮風俗為基調,展示上海郊區端午節傳統習俗。
Ⅶ 上海的文化歷史遺產
龍華寺,真如寺。
Ⅷ 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上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55項。
1、江南絲竹
中國民間傳統器樂絲竹樂的一種,流行於江蘇南部和浙江一帶。辛亥革命以後,在上海地區得到較大的發展,相繼成立了「鈞天集」、「清平集」、「雅歌集」、 「國樂研究社」等組織。2006年5月20日,由江蘇蘇州太倉市和上海市聯合申報的江南絲竹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鑼鼓書
舊稱「太保書」,「太保」是由上海郊縣農村中求保佑太平的活動「太卜」衍化而成,是在上海地區流傳民間曲藝之一,因演出時由演員自擊鑼鼓演唱故事,民間亦稱之為「堂鑼書」、「神鼓書」。新中國成立後,合其名稱為「鑼鼓書」。鑼鼓書有著極廣泛的群眾基礎,堪稱曲藝的傑出代表。在當地家喻戶曉,影響甚廣。2006年5月20日,該曲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十錦細鑼鼓
是上海泗涇地區的吹打藝人們吸收了崑腔藝術特色的基礎上,在長期的演奏過程中不斷打磨而形成的獨具特色的傳統民間音樂,距今已近300年的歷史。於2008年6月成為國務院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項目。
4、上海道教音樂
是一個各樂種成分相互融匯、並具有江南地區獨特的音樂風格和豐富道教色彩的音樂。它伴隨著上海道教浩繁的齋醮科儀的進行,靈活巧妙地在各種場合穿插運用,有時鼓聲震天,氣勢磅礴,以示召神遣將、鎮邪驅魔;有時絲竹雅奏,餘音繞梁,使人身心清靜,如入縹緲之境。
5、上海龍華廟會
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華東地區歷史悠久並沿襲至今的傳統廟會之一,它是商品集市、民間信仰和民間娛樂三者相結合的綜合性廟會,是獨特的海派廟會。它不僅對上海地區,而且對長三角地區曾經發生過深遠的影響。
6、嘉定竹刻
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以刀代筆,以書法刻竹,是嘉定竹刻的主要特點和傳統技藝。嘉定竹刻藝人以刀代筆,將書、畫、詩、文、印諸種藝術融為一體,賦予竹以新的生命,使竹刻作品獲得了書卷之氣和金石品味,風雅絕俗,成為歷代文人士大夫的雅玩。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7、徐行草編
徐行古鎮是江南著名的草編之鄉,黃草草編是上海嘉定徐行的傳統手工藝品,上海嘉定區勞動人民利用黃草桿莖編織成玲瓏精緻的生活用品,綴以色彩鮮艷的花紋圖案,精細美觀,輕巧方便,成為一方名產,其黃草編織歷史悠久,飲譽中外。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8、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
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上海市徐匯區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在中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棉麻紡織品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唐代手工棉紡織技藝得到明顯提高,清代達到繁盛時代。2006年5月20日,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Ⅸ 上海有哪些名勝古跡
有玉佛寺、靜安寺 、龍華寺 、龍華塔 、青龍塔 、護珠塔 、松江方塔 、西林塔 、嘉定孔廟 、文廟 、松江唐經幢 、秋霞圃、豫園 、古猗園 、匯龍潭 、醉白池 、書隱樓 、四明公所 、大境道觀 、天後宮 、佘山聖母大教堂 、魯迅故居 、孫中山故居 、宋慶齡故居 、宋慶齡墓、魯迅墓 、宋教仁墓、 徐光啟墓 、龍華烈士陵園、寶山烈士陵園、七寶古鎮等。
1、玉佛寺
玉佛寺位於上海市普陀區安遠路170號,因寺內主要供奉玉佛而得名,因其屬於禪宗臨濟法系,修習禪法,故又名玉佛禪寺。玉佛寺作為上海旅遊的十大景點之一,它雖地處繁華的市區,卻又鬧中取靜,被喻為鬧市中的一片凈土。玉佛寺創建人和首任住持是慧根法師。
2、大觀園
上海大觀園曾榮獲國家建築魯班獎,上海40周年十佳建築,十佳休閑新景點,新中國50周年上海優秀建築,上海十大旅遊特色園林,上海市七大文明公園,國家建設部全國風景名勝區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3、寶山烈士陵園
陵園安葬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上海戰役寶山戰區犧牲的1884名烈士遺骸;烈士骨灰陳放室安放著建國後在對敵斗爭和搶險救災中犧牲的16名烈士的骨灰盒;烈士史績陳列室和大型畫廊陳列著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時英勇作戰、頑強殲敵的歷史質料、照片和部分烈士遺像、生平事跡等。
4、青龍塔
青龍塔,位於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青龍村,塔名『隆福寺塔』,俗稱『青龍寺塔』,又名『青龍雁塔』,是上海市稀有的實物古跡,也是上海古老港口——青龍鎮遺存的地面建築物,它是研究上海古代史、古建築和佛教史的寶貴資料。
5、七寶古鎮
七寶鎮,位於上海市西南部,是一座既有江南水鄉自然風光,又有悠久人文內涵的歷史古鎮。東臨漕河涇高新技術開發區,西接松江、青浦,南靠上海市莘庄工業區,北鄰虹橋國際機場。
Ⅹ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的目錄
序言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予公布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民間音樂
l江南絲竹
2 青浦田山歌
3 上海港碼頭號子
4 上海道教音樂
5 孫文明民間二胡曲及演奏技藝
6 泗涇十錦細鑼鼓
7 瀛洲古調派琵琶演奏技藝
8 浦東派琵琶演奏技藝
9 月浦鑼鼓
民間舞蹈
10 滾燈
11 手獅舞
12 賣鹽茶
傳統戲劇
13 崑曲
14 京劇
15 越劇
16 滬劇
17 淮居
18 皮影戲
19 奉賢山歌居
20 扁擔戲
曲藝
21 鑼鼓書
22 評彈
23 浦東說書
24 獨腳戲
25 宣卷
民間文學
26 白楊村山歌
27 浦東地區哭嫁哭喪歌
28 陳行謠諺
29 滬上聞人名宅掌故與口碑
30 上海花樣經
雜技與競技
31 舞龍競技
32 鳥哨
33 耍石擔石鎖
34 搖快船
……
民間美術
……
傳統手工技藝
35 泥塑
36 剪紙
37 印染
38 陶器
傳統醫葯
……
民俗
39 端午節
40 燈會
索引一
索引二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