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仰韶文化時期屬於新石器時代的哪個時期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一種彩陶文化,其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持續時長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發現,故按照考古慣例,將此文化稱之為仰韶文化。其以渭、汾、洛諸黃河支流匯集的關中豫西晉南為中心 ,北到長城沿線及河套地區,南達鄂西北,東至豫東一帶,西到甘、青接壤地帶。
據先秦文獻記載的傳說與夏、商、周立都范圍,遠古的先民大體以西起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游為活動地區;主要分布在這一地區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這兩個類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認為是遠古先民的文化遺存。
文化類型屬於新石器時代文化 。
② 仰韶,龍山,大汶口,河姆渡,半坡 各文明的先後順序和地點
仰韶,龍山,大汶口,河姆渡,半坡 各文明的先後順序和地點按時間先後排列如下:
1、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公元前3300,主要分布在杭州灣南岸的寧紹平原及舟山島)。
2、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分布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
3、半坡文化(公元前4800-公元前4300,位於陝西省西安半坡村)。
4、大汶口文化 (公元前4300年 - 前2500年,以泰山地區為中心,東起黃海之濱,西到魯西平原東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江蘇淮北一帶,安徽和河南省也有少部分這類遺存的發現)。
5、龍山文化 (公元前2400-公元前2000,分布於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
(2)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哪個先擴展閱讀:
其它文化:
1、舊石器時代:
傳說的蛇族雙帝時代,蛇族雙帝指伏羲和女媧,公元前約78到77世紀他們建立伏羲羅奉政權,成為黃河下游地區的氏族首領。這個年代的文化:元謀人藍田人北京猿人大洞文化 金牛山文化大荔人馬壩人丁村人柳江人河套人下川文化山頂洞人。
2、新石器時代:
中國在該階段已經出現了國家的萌芽,該時間依據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成果。 這一時期對應傳說中神農時期。這個年代的文化:大地灣文化仙人洞文化磁山文化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早期半坡文化廟底溝文化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早期城子崖文化 屈家嶺文化
3、金石並用時代:
中國在該階段已經出現邦國、刻骨文等城市國家和成熟文字。這一時期對應傳說中的五帝時期。仰韶文化晚期、,大汶口文化晚期、紅山文化、龍山文化、良渚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等。
4、青銅時代:
三星堆文化、二里頭文化岳石文化四壩文化安陽殷墟周原遺址半鎬遺址夏家店文化
③ 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的相同處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仰韶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被發現,所以被稱為仰韶文化,它的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它的分布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今天在中國已發現上千處仰韶文化的遺址,其中以陝西省為最多,共計2040處,佔全國的仰韶文化遺址數量的40%,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當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首次發現於山東歷城龍山鎮(今屬章丘)而得名,距今約4350—3950年。分布於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現的快輪制陶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普遍採用,磨光黑陶數量更多,質量更精,燒出了薄如蛋殼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國制陶史上的鼎峰時期。
相同處:都是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④ 二里頭文化遺址和龍山文化遺址哪個才是屬於商朝歷史
兩個都不是。二里頭文化,一般認為,屬於夏朝。(也有一部分「先商文化」的特徵。即商朝還未建立之前,與夏朝並存時期的部族)。龍山文化就更不是了。它是我國一般上古神話中說的黃帝時期的主要文化。黃帝時期就是仰韶文化後期和龍山文化時期。商朝文化,如二里崗文化等才是。
⑤ 龍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區別我想比較容易懂的方式告訴我的遊客。謝謝了。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仰韶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被發現,所以被稱為仰韶文化,它的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它的分布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今天在中國已發現上千處仰韶文化的遺址,其中以陝西省為最多,共計2040處,佔全國的仰韶文化遺址數量的40%,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當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首次發現於山東歷城龍山鎮(今屬章丘)而得名,距今約4350—3950年。分布於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現的快輪制陶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普遍採用,磨光黑陶數量更多,質量更精,燒出了薄如蛋殼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國制陶史上的鼎峰時期。
漢族的先民據先秦文獻記載的傳說與夏、商、周立都范圍,漢族的遠古先民大體以西起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游為活動地區;主要分布在這一地區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這兩個類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認為即漢族遠古先民的文化遺存。
⑥ 與仰韶文化一起並稱為四大文化是哪四大文化呀
與仰韶文化一起並稱為四大文化是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龍山文化。
相關介紹:
1.河姆渡文化:
是中國長江流域下游以南地區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即距今約7000年前)。黑陶是河姆渡陶器的一大特色;在建築方面,遺址中發現大量"干欄式房屋"的遺跡。
2.半坡文化:
中國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一種文化,屬黃河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是北方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1952年發現於陝西西安市半坡村,從陶器上發現二十二種符號,可能是一種原始文字。
3.龍山文化:
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屬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首次發現於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縣龍山鎮。
(6)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哪個先擴展閱讀
1931年,梁思永在河南安陽後岡遺址,第一次發現了小屯(商代)、龍山、仰韶三種文化遺存上下依次堆積的「三疊層」,明確了三者的相對年代關系。
在30年代,歸屬於龍山文化的遺址不僅有黃河中、下游的,還包括了杭州灣地區,當時根據地區差別,劃分為山東沿海、豫北和杭州灣 三個區。又有人提出龍山文化是中國文明的史前期之一,並認為後岡的龍山文化是商文化的直接前驅。
山東龍山文化或稱典型龍山文化,即最初由龍山鎮命名的那種遺存,其分布以山東地區為主,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續岳石文化,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⑦ 仰韶文化時期和龍山文化時期建築布局各有什麼特點
龍山文化最早因山東濟南龍山鎮城子崖遺址的發掘,被人們發現。龍山文化處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存在於公元前2,900年至2,100年。這個時期陝西地區的農業和畜牧業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生產工具的數量及種類均大為增長,快輪制陶技術比較普遍,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占卜等巫術活動亦較為盛行。從社會形態看,當時已經進入了父權制社會,私有財產已經出現,開始跨入階級社會門檻。
因此
1.夯土建築在龍山文化時期就已經形成。建築大規模城池開始有了技術基礎。
2土台四周有漫坡散水,也是一大進步。城址開始大量出現。城子崖發現的一座,城圈長450米,寬390米,牆體是夯築而成。近年山東境內發現了十幾座,其中七座密集分布,形成了 一個城址群。
⑧ 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紅山文化,龍山文化,良渚文化的成就
1、仰韶文化
第一,仰韶文化影響考古學的發展。發現仰韶文化之前,中國還沒有考古學,仰韶文化的發現標志著中國近代考古學的誕生。考古學研究主要依靠遺址的發現。
而發現仰韶文化遺址點之眾多,遠遠超過其他文化遺址點的發現量,仰韶文化的發掘和研究必將推動中國考古學的發展,並影響世界考古學的發展。
第二,仰韶文化影響中國歷史的研究。仰韶文化雖然不能代替中華文明起源史,「卻是中國國家起源史和中華民族起源史這座大廈中的一根擎樑柱」(蘇秉琦語)。
因此,仰韶文化成為中國歷史研究的一個切入點。仰韶文化和此後在黃河流域興起的二里頭文化(夏文化)一脈相承,仰韶文化的研究必將推動和影響中國歷史的研究。
第三,仰韶文化影響世界對中國的認識。仰韶文化遺址的發現,使世界認識中國有自己的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上承舊石器文化下接龍山文化,使中國石器時代有了大致軌跡,也加深了世界對中國是文明古國的認識。
從而對中國不同於外國,獨特發展的土著政治、經濟、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
2、河姆渡文化
1981年,河姆渡遺址發掘以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河姆渡文化的分布范圍開展調查,21世紀在基本建設中也發現了一些重要遺址,至今在寧紹平原共發現河姆渡文化遺址49處,其中以姚江兩岸最密集,共有31處。
近幾年考古發掘的重要遺址有餘姚市丈亭鎮鯔山遺址、三七市鎮田螺山遺址、寧波市江北區傅家遺址。這三處遺址位於河姆渡以北10公里之內,文化內涵和河姆渡遺址一致,僅有少量文物是首次發現。
如田螺山遺址發現北方遺址經常出土的高達90厘米的深腹罐,這是南北文化交流還是自己創造發明,引起考古界的爭論(河姆渡與田螺山之間在遠古時期是一片)。
不管怎樣,這些遺址發現發掘,豐富了河姆渡文化內涵,說明河姆渡遺址並不是孤立的,早在7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寧波這塊富饒的土地上勞動生息,為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3、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發源於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一帶,起始於五六千年前,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分布范圍在東北西部的熱河地區,北起內蒙古中南部地區,南至河北北部,東達遼寧西部,遼河流域的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
紅山文化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1935年對赤峰東郊紅山後遺址進行了發掘,1956年提出了紅山文化的命名。
70年代起,在遼西北昭烏達盟(今赤峰市)及朝陽地區展開了大規模的考古調查,發現了近千處遺址,並對松嶺山脈及努魯爾虎山之中的凌源、喀左東山嘴、建平牛河梁遺址群開展了大規模的發掘,使紅山文化研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4、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屬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首次發現於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縣龍山鎮(今屬章丘)而得名。
經放射性碳素斷代並校正,年代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前)。分布於黃河中下游的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等省。龍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為漢族先民創造的遠古文明。
1928年的春天,考古學家吳金鼎在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縣龍山鎮發現了舉世聞名的城子崖遺址。在此之後,考古學家們先後對城子崖遺址進行多次發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為顯著特徵的文化遺存。根據這些發現,考古學家把這些以黑陶為主要特徵的文化遺存命名為「龍山文化」。
5、良渚文化
1936年,施昕更在良渚進行了三次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1938年,出版了《良渚-杭縣第二區黑陶遺址初步報告》。施昕更成為良渚遺址的第一個發現者,是探索良渚文化和良渚文明的先驅。
1959年,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名稱。
1973年,江蘇吳縣草鞋山遺址的發掘,使人們對良渚文化的認識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一次在典型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璧等玉禮器,將長期被視為「周漢古玉」的良渚玉器放回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年代坐標,自此,長期以來籠罩在良渚玉器上的神秘面紗被撩開了。
在前一階段考古諸多發現的啟示下,浙江考古工作者在良渚、瓶窯一帶相繼發現了反山顯貴者墓地,瑤山、匯觀山祭壇與墓地,莫角山巨型建築基址,塘山「土垣」等大型遺址,以及一大批良渚時期的村落遺址和墓地。
目前已發現各類遺址135處,它們共同構成了分布密、類型多、規格高的遺址群落。學者們稱之為「良渚遺址」,它是整個良渚文化的中心,是探索中國文明起源,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一片「聖地」。
2007年,考古學家又發現以莫角山宮殿為中心的四周還有一圈環繞的城牆。這個大發現標志著在七十年考古歷程中,繼發現良渚遺址、命名良渚文化後的又一個重要的階段——確立了良渚文明。
⑨ 仰韶文化是我國歷史上哪個時代中期的文化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一種彩陶文化,其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持續時長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
仰韶村遺址的發現與發掘影響和意義深遠。第一次宣告了中國蘊藏著豐富的新時代文化遺存。證實了中國在階級社會之前存在著較為發達的新石器時代,破除了「中國無石器時代」的謬論,仰韶文化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第一個被正式命名的遠古文化體系。標志著中國史前考古學及中國近代考古學的誕生。揭開了中國田野考古史的第一頁,從而使新石器時代的研究擴展到舊石器時代及銅器時代,揭開了中國現代考古學史上的新紀元,為後來發現並被命名的其他新石器時代文化奠定了規范化基礎,起到了先河作用,為中國歷史研究帶來了最新的信息。
仰韶文化研究對於研究中華文明史有重大意義。中國的傳說時代,史書記載有炎帝、黃帝、顓頊、帝嚳等部族,但由於疑古,中華文明史源頭仍不清晰。隨著仰韶文化遺址的多處發現,地下遺存驗證了史書記載的正確性。因此,仰韶文化研究對於重建古史、探尋中華文明的源頭意義重大。夏商周斷代工程理清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將使中國歷史再向前推1000年,這1000年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仰韶文化時期。漢族的前身是華夏族,華夏族最早起源的就在黃河流域,研究仰韶文化對於研究中華民族起源或者說研究中華民族少年時代概況具有重要意義。
仰韶文化的發掘和研究對世界的貢獻。仰韶文化遺址發現前,世界學術界都持「中國文化西來說」,通過仰韶文化的發掘研究,改變了學術界這一錯誤認識,中國這一土著文化得到了舉世公認,改寫了世界歷史。
⑩ 仰韶文化是我國歷史上哪個時代中的文化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一種彩陶文化,其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持續時長2000年左右 ),分布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
據先秦文獻記載的傳說與夏、商、周立都范圍,遠古的先民大體以西起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游為活動地區;主要分布在這一地區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這兩個類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認為是遠古先民的文化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