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蘇海安經濟開發區的歷史人文
境內的「立發」古稱發陽,春秋時最先屬吳國,叫鄖,是南通地區見諸史冊最早的地名,具有5000多年的歷史。
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為了北上伐齊,爭霸中原,開邗溝,導淮入海,經發陽向外流注。從此,這里「居民安定,行旅停止」。後來,這里成為春秋時期遣發徭役的水上交通口,所以又叫」發繇口」。《左傳》記載:「魯哀公十二年,公會衛侯、宋皇瑗於鄖。」這里所說的「鄖」,即為立發。清乾隆《一統志》載,立發橋,古時叫發繇口,又叫發陽、立發口。那裡有個會盟原。說的就是,公元前483年,吳王夫差、魯哀公、衛出公以及宋國的皇瑗在在立發(發繇口)盟會,並建有發繇亭以示紀念。
公元前473年, 越王勾踐滅掉吳國,鄖地歸屬越國。戰國初期,越國被楚國打敗,鄖地為楚國所有,復名海陽。
秦朝時屬九江郡。
西漢初(公元前179—前154年),屬吳王劉濞的轄地,改地名為海陵。劉濞召天下亡命之人到海邊煮鹽,並開鑿上官運鹽河,從揚州灣頭至海安三十里墩(今立發南),既導洪入海,又將濱海產鹽西運揚州。有河就有橋,自上官運鹽河開鑿,立發附近就有橋。立發成為「蘇北三十六鹽場之咽喉,江北數州縣之鎖鑰」,江蘇鹽場文化的重要標志。
漢末「三國」時屬曹魏,中間一段時期曾屬孫吳。東吳名將呂岱墓就在古立發南。呂岱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被列為東吳四大「以器干任職」的名臣之一。他任交州刺史期間,開啟了中國與海南諸國的正式往來,在歷史上可與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亞各國相媲美。同時,也讓東吳政權恢復了對嶺南的實際統治,使中國南部疆域再次得到確認。
東晉義熙七年(公元411年),置海陵郡,轄建陵、寧海、如皋、蒲濤、臨江五縣。其中如皋縣治設在立發,立發一度成為如皋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公元831年(唐文宗太和五年)設如皋場,南唐保大十年(公元952年)如皋場升為如皋縣,縣治才遷到現在的如城鎮。至今民間仍有「先有立發橋,後有如皋城」一說,考證著江海平原城鎮發展的最早歷史。
五代十國,南唐升元年至宋開寶八年,設立發橋驛站。至此,歷朝歷代立發古驛道與泰州、高郵等驛站均榜上有名。
北宋時,在通揚河與運鹽河(即今串場河)交匯處的運鹽河口建一座南北向石橋,名為:立發橋。橋側看為八字形,高15米,長30米。橋面5米見方,正中處鐫有「二龍搶珠」圖案,橋下建拱形橋門。南北橋坡上寬5米,下寬10米,各有石階23級,並於橋坡中央建有寬尺余的車道。橋體兩側用寬0.8米、長1.2米、高0.4米的長方形石塊砌成石欄,石欄之上等距分列20隻石獅。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冬,海陵人宮殿臣攜妻吳夫人出資修建,改橋名為「力乏橋」,並刻石留存。後因多次大水沖擊,至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五月,橋身幾乎全部倒塌。因此橋系江北之保障,淮南之鎖匙,經地方紳董陳士紱等人及百姓聯名呈請邑令曉諭各城鄉鹽場集鎮富戶募捐,將立發橋再予修建,於清同治元年(1862年)歲次立碑以記,並恢復原立發橋名。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夏,立發橋雙垛塌一,轎馬行人只得繞道遠途。兩江總督周建德到淮南巡查鹽政時,告誡地方官吏要將立發橋好好規劃營造。吳縣葉瀚甫來揚州經理鹽政,出資5000元,帶動鄉邑百姓募捐,籌備10000餘元,費時六個月,於民國三年(1914年)夏末竣工。里人刻石欄柱聯:「西迎淮委水,東鎖海天潮」,「發繇亭指千帆影,捍海堤橫萬灶煙」。次年,前清光緒年間進士、翰林院編修如皋沙元炳撰文,縣人顧均爵書,倪景山鐫「如皋立發橋碑」。《立發橋石橋碑文》、《如皋立發橋碑文》載於《如皋縣志》。1954年因串場河改道,立發橋被拆除。
抗日和解放戰爭期間,劉少奇、陳毅、粟裕等領導曾在此留下足跡。同時,指揮了著名的蘇中「七戰七捷」,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基礎。「蘇中七戰七捷」中有六次戰役在境內發生。
2. 海安里下河濕地主題文化公園
原來仇湖鎮的湖西村
3. 海安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1、海安縣博物館還有194條相關問答,更多海安新奇玩法,點擊查看
4. 海安哪裡有好玩的地方
江淮文化園
江淮文化園是城市山水園林經典景區,為國家AAAA級景區,江淮文化園景區座落在海安城北,佔地260多畝,3萬平米湖面環繞,是以江淮歷史文化為底蘊的人文景觀。
海安是長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相交融的地方,海安青墩遺址的發現轟動考古界,把海安的歷史向前推移3000年,由此,青墩文化被公認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一江淮文化的起源。悠久的歷史古老的文明,讓江淮大地上的海安更具風采,江淮文化園景區也就在海安應運而生。
雅周現代農業園
雅周現代農業園成立於2013年,園區內綠樹蔥郁、空氣清新,農業觀光景點星羅棋布,既有玻璃溫室體現出的科技感,又有稻米蠶桑帶來的人文氣息。園區獲評國家農村創新創業園區,被認定為江蘇省現代農業科技綜合示範基地,為江蘇省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創建單位。
怡然園藝家位於海安雅周現代農業園區,集花卉資材、展示銷售、兒童娛樂、特色餐飲、休閑觀光於一體的綜合性園藝中心。在這里可以品地方菜、吃地方飯、賞地方景、買地方特產、分享濃濃鄉情,在濃郁的鄉土氣息中體驗豐收的喜悅和親手採摘果實的樂趣,在遠離城市喧囂、一派淳樸寧靜婉如世外桃源般的氛圍中增進身心健康和獲得難忘體驗。
生態雅周·玉果農庄
生態雅周·玉果農庄坐落於雅周鎮張垛村23組,玉果農庄是以生態開發為宗旨,集科普、種植、養殖、旅遊休閑、地域文化為一體的綠色生態園!農莊裡項目有散養草雞養殖、桃園採摘、馬術俱樂部、沙灘摩托、水陸兩棲車、真人CS、拓展訓練、水上摩托艇、遊船、百鳥園、青少年培訓、自助燒烤……
5. 海安是屬於哪個區
海安不是南通市區 是南通下屬的郊縣 海安縣
6. 海安有哪些鄉鎮
截至2018年5月,海安市下轄4個街道、9個鎮:中城街道、南城街道、西城街道、北城街道,城東鎮、角斜鎮、李堡鎮、大公鎮、雅周鎮、曲塘鎮、南莫鎮、白甸鎮、墩頭鎮,共有207個行政村。市人民政府駐中城街道長江中路106號。
(6)海安市文化中心建在哪裡擴展閱讀:
海安歷史
秦以前稱海陽。海安歷史悠久,是南通(江海)文化的源頭。南莫境內青墩遺址的發掘和研究表明,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海安縣西部地區就有人類居住。西周至東周屬吳國,後屬越國,楚滅越後屬楚。今海安及周邊數縣當時稱海陽。
鄖(今立發)是海陽的中心,吳侯與衛侯曾在此會晤。秦屬東海郡,漢屬吳國,漢初一度為吳王劉濞封地。漢至西晉屬海陵。漢武帝時海安地區屬臨淮郡海陵縣。至東漢仍屬海陵縣,上屬徐州廣陵郡。
三國時先屬魏,後屬吳國,一度海陵縣廢,西晉復置海陵縣。東晉建寧海縣,南北朝置海安縣。東晉安帝義熙七年(公元411年)始設寧海縣,上屬海陵郡。寧海縣即今海安縣,為海安建縣之始。
南北朝時期南朝宋泰始七年(471年)分寧海縣西境置海安縣(因海水常浸淹農田,遂取名海安,為「永不揚波」之意),後並入寧海縣。
7. 海安周邊有哪幾些旅遊景點
海安周邊旅遊景點有江淮文化園、七星湖生態園、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
1、江淮文化園
江淮文化園景區座落在江蘇省海安市縣城,佔地260多畝,三萬平米湖面環繞,是以江淮歷史文化為底蘊的人文、古典園林景觀。整個園區由四大景區組成,即白龍故里景區、先賢景區、鳳山書院景區和中國名人藝術館群景區。
2、七星湖生態園
七星湖生態園位於海安經濟開發區,東依通揚運河,南接東海大道,西靠湖濱西路,北臨黃海大道,佔地1900畝,其中景區面積900畝,水面520畝。七星湖以象徵吉祥徵兆的天象「七星拱月」而得名,寓意海安人民七星高照、幸福安康。
3、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
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位於江蘇海安市城中心,長江中路68號,建於1986年,原名「蘇中七戰七捷紀念碑管理處」,1998年更名為「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
是國家「紅色旅遊」景區、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南京軍區青年官兵傳統教育基地、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示範基地、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南通市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思想教育基地。
4、廣福禪寺
廣福禪寺原位於韓國鈞公館北側,並與其息園毗鄰。據史料記載,該寺始為唐代鄂國公尉遲恭之子尉遲寶林將軍於唐貞觀二十年(646)年建。宋代景定年間擴建,清代康熙年間浙江提督學府陸舜重修,與西街的祇樹禪林(西寺)同為泰州東鄉聞名的叢林古剎。
5、海安石板街。
位於江蘇的海安古鎮。海安古鎮,東臨黃海,南望長江,西捍揚泰,北控鹽淮。西漢吳王劉濞開鑿的通揚運河橫貫東西,港閘內滿載糧鹽的舟船舳艫相繼,朱元璋麾下大將常遇春築磚城斷張士誠糧道,清康熙錢文有督工鋪四里青石大街惠及鄉里。
歲月滄桑,斗轉星移,時至今日海安石板街雖已冷落蕭條,但昔日的繁榮,石板街的風情早就記載於史冊,傳承於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