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人類世界文化源泉在哪裡

人類世界文化源泉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6-08 00:44:32

⑴ 世界文明源頭是哪裡

古代希臘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曾經在科技、數學、醫學、哲學、文學、戲劇、雕塑、繪畫、建築等方面做出巨大的貢獻,成為後代歐洲文明發展的源頭。
古希臘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搖籃,是人類智慧的象徵。古希臘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淵源,她以其獨特的風采與卓越的成就享譽世界。古希臘文化在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神話、政治學以及自然科學等方面都非常突出,甚至被西方學者稱之為古典文化之最。古希臘文化之所以能在世界文化史上佔有突出地位,就是因為古希臘文化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創造了無數璀璨奪目的文化成果,達到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新的高端。由古希臘文化及以後作為希臘文化繼承者的羅馬文化,希臘文明始於公元前二十世紀,在經歷了幾千年的積累與沉澱之後,古希臘人民創造出了無數奪目的精神財富和文化藝術瑰寶。古代希臘文化在宗教神話、哲學、文學藝術及科學等諸多方面取得輝煌成就,對其後的西方文明乃至當今的世界文化發展都起到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那時候所創造的藝術作品,直到現在還能給我們以藝術的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說還是一種規范和高不可及的範本;而哲學、科學思想則奠定了人類對自然、社會和思維認識的基礎。

⑵ 世界文化的源頭有哪幾個

古代希臘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曾經在科技、數學、醫學、哲學、文學、戲劇、雕塑、繪畫、建築等方面做出巨大的貢獻,成為後代歐洲文明發展的源頭。
古希臘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搖籃,是人類智慧的象徵。古希臘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淵源,她以其獨特的風采與卓越的成就享譽世界。古希臘文化在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神話、政治學以及自然科學等方面都非常突出,甚至被西方學者稱之為古典文化之最。古希臘文化之所以能在世界文化史上佔有突出地位,就是因為古希臘文化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創造了無數璀璨奪目的文化成果,達到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新的高端。由古希臘文化及以後作為希臘文化繼承者的羅馬文化,希臘文明始於公元前二十世紀,在經歷了幾千年的積累與沉澱之後,古希臘人民創造出了無數奪目的精神財富和文化藝術瑰寶。古代希臘文化在宗教神話、哲學、文學藝術及科學等諸多方面取得輝煌成就,對其後的西方文明乃至當今的世界文化發展都起到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那時候所創造的藝術作品,直到現在還能給我們以藝術的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說還是一種規范和高不可及的範本;而哲學、科學思想則奠定了人類對自然、社會和思維認識的基礎。

⑶ 世界人類文明最早起源於哪裡

談人類文明起源的年代。首先需明確界定人類文明的標准。

關於人類文明的界定,長期以來一直都是西方掌握話語權。他們以出現文字、城堡和銅器作為界定文明的三要素,固執地認為人類最早的文明起源於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城邦,時間大約是公元前3500年。而認為中華大地的古文明最多隻能追溯到迄今3000年左右。依據這一觀點。人類文明的起源時代應該是約為公元前3000年到4000年左右。

然而,所謂文明,說到底無非是一種生存和生活方式。生存和生活方式演化到一定形態。就可以稱之為文明。文明不是一個計量單位,因此不適宜進行量化定義。

2004年,我國繼夏商周斷代工程取得把我國歷史向前推移1200年的成果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開始啟動,有國內近70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地方考古研究機構參與,從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地對中國歷史與古代文化展開規模宏大的科研探索。通過對浙江餘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陝西神木石峁、河南堰師二里頭四處遺址,以及全國十餘處區域聚落開展大規模考古調查和發掘。研究團隊從社會分工、階級分化、中心城市和強制性權力等方面總結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突出特徵,提出了與西方不同的界定文明的四條標准。即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基礎;社會階層、會成員、階級的明顯分化現象;中心性城市的出現;大型建築的修建。 排除了西方學界此前提出的文字、青銅冶煉技術兩條標准。2018年5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發布會,宣布考古資料證實了中華大地5000年文明。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輝表示,四條標准符合並反應了中國歷史的特點,與西方學術界常用的文字、青銅冶煉技術兩條有別恰好是表達了人類歷史的發展有其普遍性的一面,也有特殊性的一面,這也算是我們對中國文明的研究中發現和總結的一些不同於其它文明的地方。

可見在不同的標准之下,人類文明起源的時間會是一個變數。

⑷ 人類文化的發祥地在哪裡

古代東方國家是人類文化的發祥地,也是人類文明的搖籃。在這里出現了人類最早的學校和學校教育。雖然這些學校還較為簡陋,但已具備了學校的功能。由於學校的產生,使教學從社會生產和生活中脫離出來,有了專職性的機構。學校里除了有專門進行教學的場所外,還有專門從事教與學的人員——教師和學生。這一切都促使了人類教育的大發展。古代東方國家的學校教育特點顯著,大致歸納有以下幾點。

1.教育注重政治功能、社會的價值。學校教育與奴隸制社會的政治、宗教緊密結合在一起,並直接為之服務。學校教育中不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要求個人無條件地服從國家、社會的需要,更主要的是政治統治的需要。

2.教育的宗教色彩濃厚。在古代東方國家的學校中,教師往往都是由神職人員擔任的(中國除外),宗教機構同時又是教育機構。學校重視培養學生的宗教信仰,注重道德訓練。教學內容也大都圍繞宗教經典內容進行。

3.教育具有嚴格的等級性,古代東方國家的學校教育是一種社會地位和特權的標志。哪個階層的人進入哪一類學校學習是有明確規定的。這是由奴隸社會的階級性所決定的,同時,這種教育上的差異又進一步鞏固了奴隸社會的等級性。

4.教育的保守性大,發展緩慢。這一特點是受古代東方國家的經濟、文字等特點所限制的。古代東方國家的經濟大多以農業經濟為主,這種小農經濟對外聯系不多,較為封閉,變化極小。最初形成的文字十分復雜,要掌握這些繁雜的文字需要相當的精力和時間,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學校的教學內容又多以宗教經典為主,這就使得古代東方學校教育發展十分緩慢,這一特點也影響到以後古代東方國家學校教育的發展。

⑸ 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在哪裡

有一個古老的文明,至少在公元前4000年就已經存在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這是文明過去被稱為巴比倫文明或者巴比倫 亞述文明。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它的創立者即不是巴比倫人,也不是亞述人,而是更早的蘇美爾人。所以我們也稱兩河流域文明為米索不達米亞文明。書面這個民族大概是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4000年天來兩河流域定居的,但是書面人的語言迄今為止任何語言都沒有親屬關系,他們起源於何處,也不大清楚。如果說兩河流域文明的源頭是蘇美爾文明那麼蘇美爾文明的起源之謎又該如何解開呢?

阿瓦伊里秋的建築物還表明薩邁拉文化的影響,法國考古隊在發掘該儲存池發現大型住宅的遺跡,這些儀器的大小和構造與北部典型的賽馬文化遺址安塞萬秋秋相似。設計出色的阿瓦伊里住宅面積是325平方英尺,但這種住宅有柱子這一點是他與賽萬秋的重大區別。

這種住宅也太先進了,但也許更令人驚訝的是,米索不達米亞南部的歐貝德農夫就會住在這如此先進的住宅里,而不是像人們想像的那樣住在簡陋的小屋裡。

喬加馬米和阿瓦里亞秋的發現江蘇獵人文明的確切時間往前推進近2500年。不幸的是,波斯灣戰爭打斷了阿瓦伊里秋的考古工作,直到重新發掘此處遺址,並發現更多的時間一隻之前蘇美爾人的起源之謎只能算作解開了一半。

⑹ 人類最早的發源地在哪裡

人類最早的發源地在非洲

在人類起源的問題上,包括有有人科的起源和智人的起源。從考古成果來看,對於人科的共同祖先約700萬年前至500萬年前起源於非洲,學術界並無太大爭論。

對於現代人的起源,國際學術界有很多理論。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非洲起源說」及「多地區起源」。非洲起源說認為,非洲以外現代人的共同祖先來自於5萬年前的非洲。

多地區起源論則認為現今世界各地人類與原先分布於亞、非、歐三大洲的早期智人乃至更早的直立人有連續演化的關系,在中國人類化石中較其他地區古人群出現頻率更高的一系列共同的形態特徵是支持該地區人類連續演化的重要證據。

而非洲起源說的理論障礙包括有「如何解釋澳大利亞土著的起源」,因為在澳大利亞所發現的一些頭骨化石和殘留工具,與那些生活在南亞沿海地帶的非洲早期移民有著明顯的區別。

人類歷史發展

智人是由直立人進化來的,其腦容量更大。現代人和智人屬於同一物種。大腦的發達與復雜化可能有利於聚群的社會生活,群居生活十分有利於以協作方式獲取獵物、採集食物和交流信息等,因而使智人在生存競爭中占優勢。

在智人中已經形成了明顯的宗教儀式,這些儀式可能是建立在生死觀念基礎上的。據現在研究,動物大概沒有生死觀念。智人開始為同類死者掘墓掩埋,還在墓穴中置放工具和衣著,好讓死者到另一個世界去使用。

直立人如何進化到智人大致有兩種學說。一種為多區域連續學說,認為直立人從非洲遷移到亞歐大陸,然後歐、亞、非三地的直立人分別進化為各地的智人,由於進化過程中異地的人持續發生雜交,所以仍保持同一基因庫,屬於同一人種;

另一學說為非洲起源學說,認為人類進化過程中發生過兩次大遷移,一次是直立人的遷移,另一次則是非洲的直立人進化為智人,然後又遷移到亞歐大陸,這次遷移大約發生在10萬年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非洲起源說

⑺ 四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被評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是哪些國家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古巴比倫(位於西亞,今伊拉克)、古埃及(位於北非,今埃及)、古印度(位於南亞,地域范圍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和中國(位於東亞,今中華人民共和國)。

四大文明古國,是廣泛流傳於中國國內的關於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統稱,國際上對此尚有爭議。四大文明古國實際上對應著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分別是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古印度、中國這四個大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而稍後的愛琴文明未被包含其中。

四大古文明的意義並不在時間的先後,而在於它們是後來諸多文明的發源地,對其所在地區產生了巨大影響。四大文明是源生文明,而其他文明屬於派生文明,深受臨近地區原生文明的影響。

一、古巴比倫

古巴比倫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大致在當今的伊拉克共和國版圖內,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這里的人們建立了國家,到公元前18世紀.這里出現了古巴比倫王國。「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希臘語,意為「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兩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兩河流域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雖然巴比倫現巳消失,但其影響(尤其宗教方面)卻很多流存至今。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實在當之無愧。

巴比倫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達城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以古亞述城為中心,稱為西里西亞,或簡稱亞述;南部以巴比倫城為中心,稱為巴比倫尼亞,意思為「巴比倫的國土」。

巴比倫尼亞又分為兩個地區,南部靠近波斯灣口的地區為蘇美爾,蘇美爾以北地區為阿卡德,兩地居民分別被稱為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最初就是由蘇美爾人創造出來的。

二、古印度

古印度與古埃及、古巴比倫、中國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地域范圍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印度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這個國家獨特的歷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從遠古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從亞洲到歐洲等多種文化潮流。

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原來說印度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根據最新的水下新發現推斷,印度的文明史可能會上推到八千到九千年前,這很可能超過埃及。歷史上的印度飽受外來勢力的侵擾,而且絕大多數侵略者往往是進去了就不想走。

比如16世紀末,西方列強向東方擴張,荷蘭、葡萄牙、法國、英國都入侵過這個國家。最後是18世紀60年代英國人打敗了法國人,獨佔印度達190年之久。盡管印度遭受過無數次外族入侵,受到各種外來文化的沖擊,但印度的文化始終有一條綿綿不斷的主線--印度教文化。印度教包括吠陀教、婆羅門教、印度教。

印度內部文化的不斷豐富和外來民族文化的不斷融入,促成了印度文化的多樣性。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印度更表現出傳統與現代、貧窮與富有、宗教與世俗、落後與先進的巨大反差。

三、古埃及

古埃及是指從公元前4000多年開始直到公元前332年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而結束,位於尼羅河流域的埃及文明。作為一個基於灌溉的文明,它是水力帝國的經典範例。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來自西亞的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公元前4000年後半期,逐漸形成了國家,至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為止,共經歷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王國、後王朝8個時期31個王朝的統治。

四、中國

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形成國家,後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局面。20世紀初辛亥革命後,君主政體退出歷史舞台,共和政體建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7)人類世界文化源泉在哪裡擴展閱讀:

文明成就:

一、四大文明古國兩河文明

世界最早的人類文明——兩河城邦文明(6500年前~6000年前)。

世界最早的文字——蘇美爾人楔形文字(5200年前)。

世界最早的城市——耶路撒冷附近的耶利哥城(8000年~1萬年前);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8000年~1萬年前)。

世界最早的冶煉實踐——兩河流域城邦金銀礦石冶煉實驗(7000年前)。

世界最早的青銅冶煉技術——兩河流域城邦青銅冶煉術(6000年前)。

世界最早的鐵器文明——赫梯文明(3500年前)。

世界最早的歷法——蘇美爾人太陰(月)歷(具體時間不詳,早於埃及太陽歷;有說法認為其有5000年歷史)。

世界最早的系統宗教——猶太教(4000年前,與印度教並列)。

二、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

世界最早的統一王朝/帝國——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立埃及第一王朝(5100年前)。

世界最早的數學——古埃及數學(5200年前)。

世界最早的幾何——古埃及幾何(5000年前)。

世界最早的專用書寫工具——蘆葦筆、莎草紙(5000年前)

三、四大文明古國古印度

印度數字。

世界最早的三角函數——出自《太陽悉檀多》(公元1世紀成品)。

世界最早的日心說——出自《阿利耶毗陀論》(公元499年成品)。

世界最早的系統宗教——印度教(4000年前,與猶太教並列)。

四、四大文明古國中國

世界最早的銅冶煉技術——陝西西安姜寨遺址冶煉黃銅(6700年前;4675±135B.C.)。

世界最早的農業——江西萬年縣萬年仙人洞遺址馴化水稻、栽培稻植硅石(1.2萬年前)。

世界最早的造船技術——浙江蕭山跨湖橋遺址獨木舟(8000年前)。

世界最早的釀酒技術——河南舞陽賈湖遺址果酒沉澱物(9000年前)。

世界最早的樂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骨笛(9000~8600年前)。

世界最早的哲學著作——老子《道德經》(2500年前)。

世界最早的軍事學著作——孫武《孫子兵法》(2500年前)。

⑻ 人類的文明起源於什麼

人類文明的起源及其分布 人類文明的搖籃──古代兩河流域 地球上最早出現文明之光的是兩河流域,兩河是指亞洲西南部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這兩條河的中下游地區,地勢平坦,古代希臘人稱它為「美索不達米亞」,意為河間之地。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前,這里就居住了蘇美爾人。對於蘇美爾人,人們雖然至今還不知道他們是哪一族人。但他們利用當地優越的自然條件,創造了人類最早的文明,卻得到了較為一致的公認。「美索不達米亞」地區首先出現人類的文明,得益於「那裡生長的棗椰樹,不僅提供了充裕的食物,而且還提供了大量的木材;那裡的蘆葦盪里,有各種野禽小獸,還有魚類,提供了寶貴的食物蛋白質和脂肪;而尤為可貴的是,那裡的土壤是極其肥沃的沖積土。」(斯塔夫里阿諾斯,1999)。聰明的蘇美爾選擇了這塊「風水寶地」,成功地完成了從新石器時代的部落文化到文明的過渡。 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是形成於公元前3000年的楔形文字。正如一位著名學者所說「文字不是一種深思熟慮後的發明物,而是伴隨對私有財產的強烈意識而產生的一種副產品。文字始終是蘇美爾古典文明的一個特徵」。楔形文字是蘇美爾人用兩河流域的粘土製成寫作材料,用削成三角形尖頭的蘆葦桿骨棒或木棒作筆印刻成的文字,由於字形像楔,故稱之為楔形文字。除了楔形文字外,蘇美爾人已能把五大行星和恆星區別開來,並將肉眼能看到的星辰劃分為星座,以後又從星座中劃分出黃道十二宮。此外,還有文學上的《吉爾伽美什史詩》,它長約3500行,是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史詩。 尼羅河的贈禮──埃及 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的尼羅河下游,遠在舊石器時代,非洲北部已有居民。那時北非的氣候溫和濕潤、布滿草叢森林,當時的居民以漁獵和採集為生。大約在1萬年前,最後一次冰期結束,北非氣候逐轉為乾旱,並出現了沙漠。但縱貫境內的尼羅河卻把埃及變成了沙漠中的綠洲,於是許多居民便陸續遷到尼羅河兩岸。尼羅河每年定期泛濫,在埃及境內的一段,每年六七月間因上游山洪下瀉逐漸淹沒河谷兩岸,九十月達高潮,十一月開始退潮。泛濫期間,久旱的農田得到充分的灌溉,待洪水消退後留下一層肥沃的淤泥,有利於農作物生長。所以古埃及人把尼羅河視若神明,為之編制神話頌詩。如埃及一首古詩有這么一段詩句:「他信守諾言多麼按時,饋贈禮物又多麼大方!他向每一個人饋贈禮物,向上埃及,下埃及,窮人、富人,強者,弱者。」 因此,尼羅河為古埃及人帶來了發達的古代農業,在此基礎上產生了尼羅河流域的文明。埃及的文字、文學、建築、藝術和科學等,對古代許多國家特別是地中海東岸各國有過較大的影響,對人類文化發展有重大貢獻。如古埃及人發明的象形字,傳給了地中海東岸的商業氏族腓尼基人,並由此形成了希臘字母。埃及文字除象形字多用於銘刻以外,祭司體和氏書體一般寫在紙草上。紙草是由尼羅河下游的人們製作而成的,沼澤地區的一種高桿植物莖部富有纖維性,將其剖成長條,再用樹膠粘聯起來。它不但是古埃及人使用的紙張,隨後也成為地中海東部地區通用的紙張。在科學知識方面:①已知40多個星座。②制定歷法,把全年分12個月,每月30天,年終增加5天作節日之用。這是人類歷史上產生的第一部太陽歷。③金字塔的建造,說明埃及人已掌握必要的數學知識。④醫學上,醫生有專業分工,如治療眼疾、牙痛、外傷等。此外,古埃及的金字塔建築、獅身人面像的雕塑等都表現出高超的藝術。 南亞文明的濫觴──古印度河流域 印度這一名稱來源於巴基斯坦境內的印度河。我國西漢稱為「身毒」,東漢時叫「大竺」等,至唐代玄奘在其所著的《大唐西域記》中始譯為印度。印度位於亞洲的南部,高聳的喜馬拉雅山把印度與亞洲大陸隔開,在地理上形成為一個獨立的區域。這塊大陸的南半部是一個三角形半島,東為孟加拉灣,西為阿拉伯海。發源於喜馬拉雅山的印度河,其流域是古代印度重要的經濟區域,也是印度歷史上重大事件的主要舞台。南部德干高原有富饒的森林和礦產,山地起伏,高原兩側的沿海是平原,氣候良好,雨量充沛,適於農耕。和所有其他古代文明一樣,印度河主要是農業文明,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和大麥,以及紫花豌豆、甜瓜、芝麻、椰棗和棉花──印度河流域是最早用棉花織布的地方。已經馴養的動物有狗、貓、氂牛、水牛等。古代印度與外部世界也有相當的貿易關系,在美索不達米亞公元前2300年的廢墟中發現了印度河流域的印章,在波斯的巴林島上也發現了一些古印度河流域的產品。古印度具有其獨特的文化,最古老的文獻是《吠陀》和史詩《摩河阿羅多》、《臘瑪延那》都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還有阿旎陀石窟的藝術表現及自然科學方面的十個數字元號的發明,後經阿拉伯人略加修改傳至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 西方文化的源頭──克里特島的文明 克里特島位於地中海東部中心,島上土壤肥沃,以盛產魚、水果,尤其是橄欖油而出名。島的周圍海面風平浪靜,氣候條件宜於小船航行,因而利於商業貿易。從克里特島可北達希臘大陸和黑海,東到地中海東部諸國家和島嶼,南抵埃及,西至地中海中部和西部的島嶼和沿海地區,不管朝哪一方向航行,幾乎都可始終見陸地,所以最終的結果是克里特成為地中海貿易中心。它的地理位置不僅對商業發展,而且對文化發展也是很理想的。克里特島人與外界的距離是近的,近到可以受到來自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各種影響;然而又是遠的,遠到可以無憂無慮地保持自己的特點,表現自己的個性。 公元前3000年中期,克里特島進入金石並用時代,產生了克里特文明。克里特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的文明具有水陸雙重性。島上山區布滿森林,提供了建造遠航海船的木材。他們駕著單桅海船,滿載著埃及的糧食、象牙和玻璃,敘利亞的馬和木材,愛琴諸島的銀、陶器和大理石,塞普勒斯的銅,自己島上的橄欖油和陶器,往返於地中海。總的來說,古代作家把克里特島稱作「偉大、富有、衣食充足」的有福人之島。最能體現克里特文明的是它的建築,如米諾斯王宮規模宏大、結構復雜。裡面千門萬門、曲折相通,在古希臘神話中有「迷宮」之稱。其中最了不起的是復雜的取水和排水系統,天一下雨,雨水便把下水道沖刷得乾乾凈凈,工匠還可以到裡面維修。到近代為止,還沒有誰能超過它。 華夏的文明搖籃──黃河流域 黃河流域是世界的又一個文明發源地,養育黃河流域文明的是一片密集的粉沙細土,這種泥土被稱為黃土,它覆蓋了河西走廊東面的廣大地區。一般認為,黃土是在地質年代較近的第四紀的寒冷乾燥時期,由強勁的西北風吹送來的。其源地在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肅、寧夏、蒙古高原,以至中亞的乾旱沙漠地區。有些地方的黃土堆積得很厚,超過100多米。其天然的肥力,不遜於當時世界上任何種植農作物的土壤。因此,黃河流域同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和印度河流域一樣,產生了古代文明。 黃河流域的文明由諸多成分組成,如陶器、絲織品、青銅、文字、大麥、小麥、羊、牛、馬等。黃河流域的青銅冶鑄技術在世界上居遙遙領先的地位,當時祭拜祖先時用來存放肉類、穀物和酒等祭品的禮器都是青銅制的。青銅製品大小各異,表面飾有豐富多彩的幾何形花紋和許多真實或想像的動物圖案。在商朝廢墟中發現的表意文字──甲骨文,對中國和整個東亞的歷史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這些商朝的文字大多發現於龜甲獸骨上,這些龜甲獸骨是當時的人用來占卜吉凶禍福的──這也是中國人一個獨特的習俗。還有,中國古代精美的陶器和絲織品在世界上也是獨領風騷的。後來形成著名的「絲綢之路」的取名、以及英語中的「china」既是中國又是瓷器之意,可見一斑。 可以說,人類文明源於大河文明。這些大河流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加上當時溫暖的氣候條件,從而形成了各自的文明。這些不同類型的文明,通過不同的途徑不斷地向外傳播。他們或向當時的野蠻之地播灑文明之光,或在與別的文明的碰撞、融合中繼續傳播、最終形成了世界古代文明的大格局,也為此後世界文明的進一步發展和傳播奠定了基礎。

⑼ 人類文明最是起源地是哪裡,在什麼時間

人們對人類來源的真正答案,只是100多年的事。因為化石提供了事實根據,化石是古代生物遺留下來的部分遺體或活動的痕跡。找到人類骨骼化石和石器,可以了解古代人類的體質、智力和用具的發展水平。由化石發現的地點,可以知道古人類的地理分布及其所處的地質時代和生活環境。在各種化石中,頭骨化石是最重要的。
一般動物的面顱比腦顱大得多;人類則相反,腦顱要比面顱大得多。原始人和現代人比較,差別可以說主要就集中在頭骨上。如原始人的頭蓋骨比現代人厚得多。正因為研究人類的頭骨化石最能了解古人類的形態特點和體質發展水平,因而人類學工作者,對於尋找完整的人頭骨化石特別重視。完整人頭骨化石的發現,被認為是人類學研究中的一項重大成就。100多年以前,科學家已經注意到用人類化石為證據,來探討人類進化的歷史。 第四紀時代出現了人類的祖先。最初亞非大陸溫暖濕潤,古猿在這種環境中演變成能製造工具和進行勞動的人類。勞動使肢骨發達,雙手更能創造萬物,口腔發展了語言,也就推動了腦的發達。人類始祖直立猿人的出現,與別的哺乳動物尚用四肢爬行不能用手更無語言迥然不同,而變成支配世界的主人翁。 按人類的體質和其文化發展的順序,可分為「猿人」、「古人」和「新人」階段。近數十年來,世界上屢屢發現人類化石,使人類科學家從而了解人類體質特徵和文化發展。可是仍有不少疑問,如猿人變古人的過程如何?古人變成新人的過程又如何?目前的發現尚沒有足夠的資料可作完滿的解說,這需要更多發現的事實繼續補充。 世界上常發現的人類化石,幾乎都是「古人」或是「新人」(也稱「真人」),其中最著名並為科學界所公
認的是1865年在德國發現的尼安得特爾人屬於「古人」,1868年在法國克羅馬尼翁人屬於「新人」。因此一般人就認為人類的祖先只有十幾萬年的歷史,直到1929年,中國在周口店發現了北京猿人的第一個頭蓋骨,從而使人們相信人類的祖先40萬年以前就有了。 地球的地殼,無時不在變動。從山地侵蝕下來的泥土和砂礫,最後沉積到大洋湖海里,形成深厚廣大的岩層。大海上升為陸地,高山侵蝕成平原,大地上有生命的動植物,隨時可被埋沒在沉積層中,經過若干萬年,變成化石。地質學家,根據這些動植物的遺骸,可以辨認地球各區域各時代生物演變的情形。 地質時代,可分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個時期。太古代所知的地質史實最少,不象有生命存在。到古生代開始,才發現有生物遺跡,不過完全是下等動物和初級植物。下等動物最多的是三葉蟲,珊瑚、海綿、水母也不少。中生代是爬蟲最主要的時期,體形高大,且有鎧甲作為保護。新生代是近代地質史上生物進化的重要時期;大爬蟲已一去不返,留下來的只有鱷魚、龜、蛇和蜥蜴等,此時是哺乳類大為活躍的時代。
第四紀大約在二三百萬年內的地球史上,出現了直立猿人。因此有人稱第四紀為「靈生代」,因為這是人類的時代。同時第四紀也大大改變了自然環境,尤其明顯地改變了動植物界。其次,第四紀有強大的冰川作用,並在地球表面,留下了很多痕跡。冰川的進退也影響了動植物的分布。 地面上突然冰期來臨,靠採取果實生活的猿人,在冰天雪地中無處覓食,常為飢餓所迫,不得不剝獸皮,以作衣服;尋覓洞穴,找棲息之地;鑽木取火,可煮食也可驅逐野獸。人類經過數度冰期的淘汰,智力益見進步。 遠古人類的文化遺物,主要是一些自製的工具,這些工具基本上是石制的。古老時期的原始人類沒有生產經驗,所以石制工具簡單而粗陋。但在實踐過程中他們製作工具的技能不斷改進,所以說勞動是創造文化的原動力。石器又可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的人們大都是獵人和採集者。他們使用的工具多是河床圓礫,初用打製法,後用磨製法。到了冰期終結時,就開始了新石器時代。這時期完全用磨製的方法來製造石器,多鑿有孔眼及環形的石器,種類繁多,有大斧、石刀、石鑿等。這時期的陶器已很發達,農業工具也已開始,並有了原始的畜牧業。 新石器時代結束後,大約公元前4000~1000年,人類進入金屬文化。先是銅器時代,到了公元前2000年就進入鐵器時代,已開始用鐵作犁了。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是交替而不是截然分開的。

⑽ 亞洲有三個人類文明發源地,分別是什麼

中國的黃河流域,印度的恆河流域,,古巴比倫的兩河流域。

一、中國的黃河流域

1、簡介

黃河,中國古代稱大河,發源於中國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最後於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注入渤海。

黃河全長5464公里,僅次於長江,是中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第五長河流。在中國歷史上,黃河及沿岸流域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是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俗語稱其為「母親河」。

2、氣候特徵

光照充足,太陽輻射較強;季節差別大、溫差懸殊;降水集中,分布不均、年際變化大;濕度小、蒸發大;冰雹多,沙暴、揚沙多;無霜期短。

三、古巴比倫的兩河流域

古巴比倫的兩河流域包括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

1、幼發拉底河

幼發拉底河是中東名河,發源於土耳其安納托利亞高原和亞美尼亞高原山區,流經敘利亞和伊拉克,大體上流向東南,最後與位於其東面的底格里斯河合流成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為西南亞最大河流。其與底格里斯河共同界定美索不達米亞。幼發拉底河全長約2800千米。

2、底格里斯河

底格里斯河是中東名河,與位於其西面的幼發拉底河共同界定美索不達米亞,源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的山區,流經伊拉克,最後與幼發拉底河合流成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正位於底格里斯河西岸。

閱讀全文

與人類世界文化源泉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