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粵文化有哪些知識

粵文化有哪些知識

發布時間:2022-06-08 03:33:43

『壹』 廣東有哪些歷史文化

1、韶關馬壩人遺址:1958年,聞名中外的「馬壩人」頭蓋骨在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西南3公里處的獅子岩被發現,「馬壩人」是介於中國猿人和現代人之間的古人類,證明了早在12.9萬年以前,廣東地區就出現了早期古人。

『貳』 粵文化有哪些

身邊說粵語的人少了,用普通話交流的場景多了。當然,「人人都說普通話」是身為中國人的義務,也是方便了不同地區的人進行交流,只是,南腔北調也包含著每個人對自己家鄉的一份念想。

可是,現在的廣州,再也不是那個能用粵語「走四方」的城市了,這個城市變成了兩個會說粵語的人開口第一句話是用普通話說的,如果在交談中途沒有發現對方也會粵語的話,會一直使用普通話,甚至即便發現對方也會粵語,也不會首先轉換粵語頻道和對方「相認」。

其實我明白,這些現象的出現最根本的原因是很多來自外地的外來務工者「廣漂」做客、紮根廣州。新廣州人不生於廣州,自然不懂得粵語和粵文化,這十分正常,也是十分合理的。但是,我最疑惑的是,廣州彷彿已經「融入」了外來的文化,努力「迎合」外來的文化,我們本來的東西越來越少了!

痛心啊!我很疑惑,是否每一個大城市都是如此,因為經濟的發展,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求職者,而求職者們帶著他們各自的文化進入這個城市,這個城市為了適應不同的文化,最本土的文化慢慢被掩蓋,在廣州的表現不僅僅是說粵語的人少了,還有從前的一些餅店(這些餅店多賣香蕉糕、糯米糍、蝴蝶酥、核桃酥、光酥餅等散裝糕點)、麵店(面多使用鹼水面)少了。但我看見湘菜、上海餛飩也多了(當然,有很多外地人不習慣廣東這邊口味清淡,不太愛粵菜),好在還有點都德、芬芳甜品店等店滿足了我們廣州人的小小願望,只是價錢就比從前我吃的一些店要貴不少了,但勝在好吃,童年的味道未變。

『叄』 廣府文化有哪些

廣府文化在各個領域中常被作為粵文化的代稱。如廣州話稱為「粵語」,廣州方言歌統稱為「粵謳」;廣州戲劇音樂分別稱為「粵劇」、「粵曲」、「廣東音樂」。

廣東飲食文化體系中雖有廣州菜、潮州菜、東江菜之分,但「粵菜」常用以指廣州菜;廣州工藝品的重要品類被稱為「粵綉」、「廣彩」、「廣雕」等。

1、節俗婚嫁

在節日習俗上,既有對中原傳統文化的傳承,又有其地方的特色。在廣州,有除夕花市。南漢時就已有之,到19世紀中葉,花市例定在除夕前幾天舉行,花木湧入城市,十里長街,市民結伴「行花街」,熱鬧非凡,至今越辦越旺,發展到珠江三角洲的許多城市都有此俗。

番禺的飄色游藝活動,珠江三角洲各地的生菜會(取發財之諧音)、波羅誕、鄭仙誕、金花誕、何仙姑誕、日娘誕、盤古王母誕、魚花誕、田了節、龍母誕等,內容多與祭祀本地神仙以及發財致富、出航平安等主題有關。

反映了廣東風俗文化的深層結構的品格。婚姻習俗上,舊時既接受了漢族的封建婚姻制度,在廣州及珠江三角洲城鄉,還存在不落夫家和自梳女的風俗,前者保留古越族遺風,女子出嫁後,除了年節、慶賀、弔唁等紅白喜事以外,一般不回娘家,而長住夫家。

後者是一些女子為了獨立謀生和擺脫封建婚姻的束縛而宣布自梳,終生不嫁。這種婚俗,既是古老婚俗的變異,又具有個性解放的色彩。建國後。

2、飲食風俗

廣州的飲食文化享譽海內外。粵菜是我國的四大菜系之一,其特點是善於在模仿中創新,用料廣博,選料珍奇,配料精巧,做工考究,講究「鑊氣」,注重形象,品種繁多,五味俱全,濃淡適宜。

粵菜善於博採眾長,根據廣州的氣候、物產條件進行改造,體現了嶺南文化融通善變的韻味。粵菜中,飛禽走獸、山珍海味、野菜山花,皆可入餚。

著名的「龍虎鬥」、「菊花三蛇羹」、「上湯燜禾花雀」、「紅燒果子狸」、「瓦缽燉禾蟲」、「開煲狗肉」、「粗鹽焗乳鴿」,成為公認的美味佳餚。

雞的菜款既多又可口,更顯粵菜的製作功夫。廣式飲菜,興起於19世紀末的廣州,至20世紀二三十年代大眾化茶樓興起,漸而蔚成風習,擴展至珠江三角洲城鎮及西、北江流域沿江城鎮。

茶樓的點心精美而又豐富,常見的如蛋撻、蛋盞、蛋散、干蒸、燒買以及各類粥品。改革開放以後,引進許多西點,使食品更為新潮、精美。

3、戲曲音樂

粵劇以粵方言演唱,是廣東流行最廣、影響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粵劇是由多種外來戲曲聲腔和本地土戲、民間說唱藝術不斷融合而形成、發展起來的。以後又在伴奏樂器上大膽採用了一些西洋樂器,大大

增強了烘托唱腔和戲劇動作的效果。20世紀三四十年代,著名粵劇演員有被稱為「粵劇四大家」的薛覺先、馬師曾、白駒榮、廖俠懷等。紅線女所創的「紅腔」近半個世紀以來影響最大。以粵語演唱的曲藝品種,有粵曲、木魚歌、龍舟歌、南音和粵謳等。

廣東音樂是產生、流傳和發展於珠江三角洲一帶以及粵西廣府方言區的純器樂演奏的民間音樂。

19世紀60年代起,嚴老烈等代表性人物,運用帶規律性的使用裝飾音和「加花」的旋律發展法創作改編出《旱天雷》、《倒垂簾》、《連環扣》、《餓馬搖鈴》、《雨打芭蕉》等有獨特風格和地方色彩的著名樂曲,標志著廣東音樂作為樂種的形成。佛山是「南國紅豆」粵劇的發源地。

4、美術工藝

廣東畫壇從明清起有較大發展,人才輩出,風格獨特,技法紛呈,求新求變。其代表人物有:南海林良的寫意花鳥,東莞張穆著稱畫馬,新會高儼擅長山水,順德黎簡詩書畫皆絕,順德蘇六朋、蘇仁山尤擅人物,番禺居巢、居廉工花卉草蟲,重視取法自然,創造了「撞水」、「撞彩」技法。

20世紀初,在廣東產生了「嶺南畫派」,其創始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均為番禺人。他們主張以倡導藝術革命,建立現代國畫為宗旨;以折衷中西,融會古今為途徑;以形種兼備、雅俗共賞為審美標准;以兼工帶寫,彩墨並重為藝術手法。

獨樹一幟,成為在國內外有影響的美術流派。現代,繼承和發展這一畫派藝術的,有方人定、黎雄才、關山月、趙少昴、楊善深等。廣府民系的工藝美術,品類繁多,有的在國內外享有崇高的聲譽。如肇慶端硯;廣州的象牙雕刻、玉器、紅木傢具、積金彩瓷、朱義盛首飾和廣綉等。

佛山陶瓷、木版年畫、剪紙、金銀銅錫箔、染色紙、獅頭、彩扎燈色;新會葵扇;東莞和南海煙花炮竹以及各地在建築裝飾中的木雕、泥塑、灰塑、磚雕等,其中以端硯、粵綉、雕刻、陶瓷最具特色。佛山是中國南派武術的主要發源地,是南獅的發源地。

(3)粵文化有哪些知識擴展閱讀

歷史是一塊時間琥珀。透過這塊琥珀,照見廣州2200多年的建城史,照見廣州燦若星河的歷史文化。南越王墓博物館,封存著南越國的歷史;黃埔古港,見證了廣州「海上絲綢之路」滄桑;南海神廟,書寫了一部中外海上貿易史。

西關大屋,廣州傳統建築瑰寶,映射出昔日榮光;廣州騎樓,承載了一個時代的情懷;廣州沙面,記錄下廣州近代史與租界史……物質文化遺產舉不勝舉、千姿百態。

食在廣州,膾不厭細,體現廣府文化融通應變;粵劇藝術,美輪美奐,堪稱嶺南文化一朵奇葩;廣東音樂,自成一格,兼具傳統性與開放性;嶺南畫派,求新求變,重在折衷中西、融會古今;精彩廣綉,形象傳神,追求紋理清晰、色澤富麗……非物質文化遺產絢麗多姿、美不勝收。

廣州是一塊文化福地,廣府文化在這里孕育、嶺南文化在這里厚重、中外文化在這里交融,成就廣州歷史文化之博大精深,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廣州人。

『肆』 廣東有什麼特色文化

廣東具有歷史悠久而又獨具特色的文化。主要有廣府文化,茂名文化(如年例),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四大塊。及茂名一帶的年例是廣東地區一個最獨特的傳統節日,茂名、化州、高州、電白縣、信宜及吳川一帶的農村每年都會舉辦年例。善堂是中國民間慈善的典範;廣東粵菜、潮州菜(也稱潮汕菜)譽滿全國,放眼現實便可知,潮粵菜為現今中國最大的菜系!而廣東的粵劇、潮劇則屬於中國的十大地方劇種;廣東音樂,潮州音樂雅韻飄四海;潮汕英歌舞粗獷豪邁是南方藝林一朵奇葩。開平碉樓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客家圍屋被認為是中國漢人南遷移民文化的代表性建築,而潮汕民居又另有一番古典雅緻。
據不完全統計,1995-2002年,廣東財政對文化事業投入60.41億元(不含基建部分),佔全國文化產業總產出的13.58%,居全國首位。8年來,珠江三角洲地區建成一批投資規模大、設備先進的現代化文化設施,在全國引人矚目。全省現有文化事業機構2,427個(不含電影事業,下同),文化隊伍22,570人 ,初步形成藝術創作演出、群眾文化、公共圖書館、電影發行放映、文物博物、文化市場等骨幹網路;形成以國家辦文化為主導、社會辦文化為基礎的廣東文化新格局。
廣州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均為全國一流樂團之列,廣東實驗現代舞團為國際知名舞團。已建或在建的標志性文化設施有省博物館新館、星海音樂廳、深圳音樂廳、東莞大劇院等;山區基層文化設施建設躍居全國先列,在全國社會文化最高獎——「群星獎」評選中,廣東省連續兩年獲得總成績和金獎數全國第一。全國乃至亞洲首個水下考古基地設在廣東。1997、2000、2001年均有項目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廣東音像城2002年銷售額達到16億元,佔全國批發量的70%。連續五年對外文化交流進出文化團體的總批次和總人數均為全國之首。但人均博物館,圖書館數量依靠低。
粵劇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系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粵語,使廣州人更容易明白。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粵劇流行於廣東、廣西、台灣和港澳。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緬甸、柬埔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古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廣東華僑聚居的地區,都有粵劇的演出。粵劇是溶匯明清以來流入廣東的海鹽、弋陽、崑山、梆子等諸腔並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音樂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劇稱西皮)、二黃為主的我國南方一大劇種。
潮劇

潮劇又名潮州戲、潮音戲、潮調、白字戲,主要流行於潮汕方言區,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個已有四百三十多年歷史的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它是宋元南戲的一個分支,由宋元時期的南戲逐漸演化,吸收了弋陽、崑曲、皮黃、梆子戲的特長,結合本地民間藝術,如潮州音樂等,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和風格。潮劇的語言並非一開始就使用潮州方言。從明刻本《摘錦潮調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這時的潮劇主要用潮汕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場次的唱腔和道白,標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這說明潮劇從南戲演化的過程中,開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後才逐漸減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終完全地方化。
廣東漢劇
廣東漢劇舊稱「亂彈」、「外江戲」、「興梅漢戲」,1933年廣東大埔縣人錢熱儲著《漢劇提綱》,定名為漢劇,從此約定俗成,沿稱至今。流行於廣東的梅縣、汕頭和粵東北、粵閩贛邊區各地。實際上它來自皮簧合流後的徽戲,與閩西漢劇同屬以西皮二黃為主要聲腔,用中州官話演唱的劇種。清雍正至乾隆間,徽劇傳入廣東後形成。

『伍』 粵語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文化特色和風土人情

粵語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廣府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廣府民系基本標志性的文化識別之一。粵語具有完整的九聲六調,保留較多古漢語特徵。擁有完善的文字系列,可以完全使用漢字(粵語字)表達。

《切韻》音系(中古音系)有著極其嚴整的對應規律,即今天粵方言的語音面貌表現出了與隋唐漢語共同語十分接近的現象。

『陸』 廣東的三大文化是什麼

廣東三大文化分別指的是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廣東文化有著明顯區別於其他中國省份的地域特色,這是因為三大文化都是中原人民為躲避戰亂南遷帶去的的。五嶺的阻隔使得嶺南文化獨立傳承發展,而廣東以北的其它文化在歷史的演變中,接受其它民族的文化,進行融合,形成現代的文化,因此廣東文化傳承了比較多古中華文化。另外,自唐以來,廣州都是對外交流的門戶城市,能以中華文化的包容度對外來文化進行包容,改進。還有就是革命成功後,廣東人對政治文化不太感興趣,有點金錢主義的感覺,所以造成廣東的平民文化。

分開來說,廣府文化是指以廣州為核心、包括珠江三角洲的粵語文化,以及廣府文化的源頭嶺南。廣府文化在嶺南文化中,是個性最鮮明、影響最大的一種,是古南越、中原漢文化、西方文化、殖民地畸形經濟因素等綜合而來的文化,具有多元的層次和構成因素。

『柒』 廣東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廣東木偶戲】

中國木偶戲始於漢代,發展於唐、宋,盛行於元、明、清。古時稱"傀儡戲"。廣東木偶戲,大約在元代由閩西傳入潮州。明、清兩代,粵西的吳川、電白、高州、化州、廉江一帶木偶戲相當興盛,因此,人們稱粵西地區是廣東的"木偶之鄉"。1949年後,木偶戲藝術得到很大發展。1956年,廣州市創辦廣東省木偶劇團,創造出有南國特色的木偶藝術。木偶造型各異,精雕細刻,栩栩如生。劇目創作主要有《芙蓉仙子》、《張羽煮海》、《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哪吒鬧海》、《孫悟空三調芭蕉扇》等。廣東木偶劇團的木偶藝術,在國內、國際上享有盛名,曾獲羅馬尼亞國際木偶、傀儡戲聯歡節銀質獎章。

廣東木偶戲分為高州木偶戲和潮州鐵枝木偶戲

木偶戲·高州木偶戲

廣東省高州市

1、簡要描述

高州木偶戲,也稱"傀戲"、"傀仔戲",是一種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戲曲藝術。高州木偶屬杖頭木偶,始於明朝萬曆年間,是在福建布袋木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幾百年來,高州木偶戲廣泛流傳於高州的村村寨寨,高州市28個鎮、街道辦中23個有傀戲班。

在很多中老年人的心目中,"鬼仔戲"是兒時久遠而溫馨的記憶。在二三十年前,在逢年過節或婚娶喜慶的日子,村民們都會不惜耗資請一台木偶戲,往往一個藝人一擔籮筐一個布架子一個鑼鼓幾個木偶就成了一台木偶戲的全部"家當"。每當鑼鼓一響,便人頭擠擁,群眾里三層外三層地將小小的木偶戲台圍個水泄不通。那木偶戲藝人彷彿有三頭六臂般,這邊敲打鑼鈸,那邊手腳並用將木偶舞弄得令人眼花繚亂,同時還要嘴裡根據生、旦、凈、丑不同角色唱出、說出不同腔調。歌聲、笑聲此起彼伏,很是熱鬧,鑼鼓聲和木偶戲特有的音調在夜空中傳得很遠很遠。

2、藝術特色

高州木偶戲的原始形態為單人木偶戲,由一名藝人表演,集唱、做、吹、打於一身。木偶表演的全部道具,用一擔木偶箱則可全部裝下。逢年過節或農閑時,木偶藝人便肩挑著木偶箱,走村串巷,利用村中屋旁的空地或在屋廳中央,擺放一張方桌,則可以架設成為木偶表演舞台。高州木偶戲以杖頭木偶為主,附加布袋木偶。木偶造型十分精巧,它用堅韌的木料加工成型後,採用變形誇張的手法,進行彩繪、裝潢,使之形神兼備,栩栩如生。木偶藝人不僅能使木偶的頭部、手臂、肘、腕、指和腰腿伸曲靈活自如,還可令其眼、口張合生動逼真。表演時,可以令木偶開合扇子、穿衣、戴帽、斟酒、拿書、寫字、開弓射箭等動作,一舉一動,准確自然。而且,木偶的操作、唱腔對白、鑼鼓敲打等全套表演藝術,均由一個藝人完成。藝人熟練的操作技巧,明快的曲藝唱腔,激昂的鑼鼓點擊,令人贊嘆不絕。

清末發展了中班。高州木偶戲沒有固定的演出場地,只需一小塊空地就可以搭台演出;在時間上,一年四季都有演出,但以春季為最盛,元宵、年例和喜慶節日演出木偶戲娛神娛人。

3、表演特點

高州木偶戲以高州白話演出,唱詞為7字詩體句式,唱腔稱木偶腔,以高州山歌調為基礎,以敘事方式進行。木偶戲內容多取自歷史演義、公案小說、民間傳奇、神話故事,傳統劇目不下數百種。所演人物忠奸、善惡分明,對群眾有傳播歷史知識和傳統道德教化作用。高州木偶像頭雕刻精巧,表演技藝精湛,偶像可作眨眼、噴煙噴火、殺頭等高難度動作;木偶藝人集唱、做、念、打和奏樂於一身,是一門融會了雕刻、服裝、表演、劇本、音樂諸元素的民間戲曲藝術,是優秀的人類精神文化遺產,是中國民間藝術瑰寶。"先有傀戲,後有人戲"。高州木偶戲對研究中國戲劇發展史、民族民俗文化史、社區史和建設新文化都有重要意義。

4、現狀

高州木偶戲現在面臨生存危機和失傳的危險。社會轉型,強勢經濟沖擊,文化多元化,青年人娛樂取向轉變,觀眾劇減使高州木偶戲生存發生危機,木偶藝術後繼乏人,一些著名木偶藝人後代不願繼承衣缽,社會上也難找人傳承,高州木偶戲確實面臨著消亡的危險。

『捌』 廣東本土文化有哪些

廣州話、涼茶、燒鵝、牛雜、飲早茶、北京路、蓮香樓、陶陶居、古老西關大屋……
世界上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廣東人.

還有這個是粘來的,你也可以了解一下!加分哈!
「滾地金龍」始創於南宋。明嘉靖年間,黃氏光昭公一支從福建漳州移居廣東陸豐南溪村,並帶來「滾地金龍演史傳」。南溪村「滾地金龍」演出時由二人進入「龍身被套」,一人舞龍頭,一人舞龍尾。整個表演分為開場見禮、打圍巡洞、游潭戲水、伸筋洗鱗、伏蟄聞雷、迎雷起舞、駕雲飛騰、收場還禮八個舞段,整個過程模仿龍的旋舞飛騰、戲水嬉耍、沉思奮醒、柔靜盤曲、勇猛奮進等精彩動作;用威武雄壯,嘹亮開闊的海陸豐正字戲的「牌子大鑼鼓」 伴奏,大嗩吶按不同的情節表演而吹奏不同的曲調。「滾地金龍」曾多次參加省及國家級比賽,獲得榮譽。

錢鼓舞,俗稱踏錢鼓,有錢鼓「迎春」之說。流傳於汕尾市,由閩南傳入,距今750年歷史。
錢鼓舞有「雙人舞」、「四人舞」、「群舞」,載歌載舞,有人物、情節,動作優美、音樂典雅。唱腔襯詞用「啰哩嗹」,是一種古老的梵曲。舞蹈動作有二套:一套屬錢鼓的舞蹈動作,如擊鼓、搖鼓、打鼓、抖鼓、拋鼓、接鼓等;另一套屬串演故事的戲曲動作,如騎馬、勒馬、望樓、磨鏡、照鏡、穿針、引線、綉花、相會等。兩套動作糅合一起,天衣無縫。可以說,錢鼓舞是民間歌舞、說唱音樂向戲曲藝術過渡的絕妙範例,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科學價值。

陸豐皮影戲是南宋末年由閩南移民帶到海陸豐地區,潮俗民間亦稱為「皮猴戲」。中國皮影有北路、南路之分,陸豐皮影戲是南路影戲僅存的一支、是我國三大皮影系統之一。
陸豐皮影是以獸皮(通常為牛皮)雕鏤成影人,借燈光顯影於屏幕來表演故事,是中國民間最古老的戲曲形式之一,是集繪畫、雕刻、製作、表演、音樂、舞台技藝於一體的綜合藝術。皮影的繪畫、雕刻精緻、色彩鮮艷。表演劇目大多是白字戲,唱白字曲調,唱腔豐富,地方特色濃厚;表演細膩生動、形象逼真、傳統古樸。
陸豐皮影戲作為海陸豐百姓鎮鬼、驅邪、敬神、謝土等的民間信仰形式,在民間宗教活動中必不可少;海外許多華人對這一古老劇種也有著特殊的感情,對加強華人之間的溝通,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海陸豐地區的許多文化習俗,可溯源於中原,尋根於浙、閩,有些發源於中原、浙、閩等地的古老民俗事象,在南方很多地方不易找到,而在海陸豐地區卻盛行不衰。海陸豐地區的正字戲、西秦戲、白字戲、皮影、滾地金龍五個項目被國務院頒布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里的民俗風情,常成為專家學者探討文化積淀的寶貴資源。
民間戲曲是海陸豐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藝術。明代以來,海陸豐保存著4個被譽為「活化石」的古老稀有劇種:

正字戲,本名正音戲,用「中州官話」(正音)唱念,是一個多聲腔、古老稀有的劇種。明初流入粵東,後紮根海陸豐。
正字戲有傳統劇目2600多個,分文戲和武戲。文戲有唱腔,以曲牌體的正音曲(大板曲)、唱牌子(也稱崑腔)為主,雜以亂彈、小調等。正音曲以「奚琴」領奏,唱牌子以笛子、大小嗩吶伴奏;武戲(即提綱戲)沒有或少有唱腔,用吹打牌子伴奏,渲染氣氛。正字戲傳統有紅面、烏面、白面、正生、武生、白扇、正旦、花旦、帥主、公、婆、丑等十二行當。臉譜有毛面、水龜目、鷹咀、虎目等200多種圖案。有「四大喜戲」《三元記》《五桂記》《滿床笏》《月華緣》;「四大苦戲」《荊釵記》《葵花記》《琵琶記》《白兔記》和「四大弓馬戲」《義忠烈》《千里駒》《鐵弓緣》《馬陵道》,統稱十二真本戲。
正字戲表演風格古樸、氣派宏大,尤其擅演「三國」連台本戲。

西秦戲系明代西秦腔(即琴腔、甘肅調)流入海陸豐,又與地方民間藝術結合,至清初逐漸游離本腔而自立門戶,形成了別具風格的西秦戲劇種(屬亂彈系統)。音樂唱腔為齊言對偶句的板式變化體,有老生、武生、文生、正旦、花旦、紅面、烏面、公末、丑、婆等十個行當,主要聲腔有正線、西皮、二黃,還有少量崑腔、雜調。正線為本腔,唱、白沿用中州音韻,男女異聲同調,男唱真嗓,女唱假嗓。樂隊分「文畔」(管弦樂)、「武畔(打擊樂)。傳統劇目有1000多個,表演風格粗獷豪放,雄渾激昂,長於武打。西秦戲與台灣北管戲(又稱亂彈)有著密切的血緣關系。

白字戲,元末明初從閩南流入海豐,與當地方言、民間藝術結合形成海豐白字戲,潮人為區別潮州白字(潮劇)而稱之為「南下白子」。分生、旦、丑、凈、公、婆、貼7個行當,以演文戲見長,亦從正字戲中吸收部分提綱武戲;一般在上半夜演正字(講官話),至下半夜才唱白字(講方言),俗稱「半夜反」。唱腔委婉深情,表演溫柔細膩。
白字戲共有劇目1000多個,其中傳統劇目200多個,多為傳奇故事。全連戲(整本戲)較多,摺子戲較少。有固定的臉譜、服飾、道具、曲牌等。音樂屬曲牌連綴體,唱曲襯詞多用「啊衣噯」。分小鑼戲、大鑼戲兩大類,小鑼戲又分正板小鑼戲、反線戲和民歌小調戲三種。小鑼戲唱腔活潑明快,富有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大鑼戲音樂莊重典雅,具有高腔音樂特點。

在海陸豐地區,長期以來,正字戲、西秦戲、白字戲三個稀有劇種,除原有的國營專業劇團外,業余劇團遍布各處,蔚為大觀,成為一種頗具特色的文化現象。幾個稀有劇種本都來自外省,流行過許多地方,但最後都根植於斯,活躍於斯,充分說明海陸豐這個地區,善於兼容外來文化,同時也善於把外來文化融會創造為本土文化。
作為研究戲曲源流的「活化石」,海陸豐的幾個稀有劇種一直備受專家學者的重視,盛贊之辭不絕於耳。獨具特色的西秦、白字、正字等三個古老劇種,被稱為是我國藝苑中三朵仍然噴發著濃香的奇葩,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戲曲瑰寶的組成部分。
海陸豐地區流傳了大量的民間口頭文學,大體有神話、傳說、故事、說唱、笑話、諺語、謎語、歇後語及民歌等。民歌分為北部的客家山歌、西部的尖米歌、東南部的漁歌和平原地區的福佬歌。
海陸豐地區民間音樂以管弦樂的「八音」、曲班、吹班最為常見有名,均可以說是從戲曲藝術中衍生出來的,與戲曲藝術一道,營造了極為濃厚的音樂氛圍。「八音」以弦索為主,一般有八樣樂器,設有館址,稱「八音館」或「八音班」。所奏弦詩,與白字戲同。
民間舞蹈有獅子舞、錢鼓舞、英歌舞、紅色婦女舞等,有不少經典之作,成為表演、參賽的保留節目。獅舞包括獨角的麒麟和無角的「師姨」,以及客家地區的木頭獅,統稱「舞虎獅」。
此外,較著名的還有陸豐大安鎮的「滾地金龍」和海豐公平的舞象。「滾地金龍」近年多次在表演中奪魁。錢鼓舞上世紀五十年代師承於汕尾鎮一位叫李火奕的老人,從小鎮跳到縣城、省城、北京,贏得了聲譽。李火奕因保留、傳授錢鼓舞有功,被省文史館聘為館員,享受終身制薪金待遇。英歌舞以陸豐甲子鎮最為有名,取材於梁山泊好漢的故事,108人畫眉擦臉,雙手執短棍,邊舞邊敲,互相呼應,配合默契,節奏強烈,十分壯觀,最適宜在廣場或遊行時演出。

『玖』 粵文化包括哪些

粵菜,面點,商業,客家,

『拾』 關於廣東省的常識有哪些

簡稱粵。廣東省一直處於改革開放前沿,深圳、珠海、汕頭率先建立經濟特區,已成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南瀕南海,以瓊州海峽為界與海南隔海相望,西部與廣西接壤,北部與湖南、江西為鄰,東部和福建相交。全省地處低緯度,北回歸線橫貫陸地中部。廣東省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廣東地勢北高南低,境內山地、平原、丘陵交錯。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韓江、鑒江等。廣東是中國著名的僑鄉。祖籍廣東的港澳同胞約600萬人,華僑、華人約為2200萬人,他們遍布世界各地。

地理概況

廣東位於中國大陸最南部,全境陸地面積1798萬平方千米,大陸海岸線總長3368千米。島嶼眾多。南瀕南海。以瓊州海峽為界與海南隔海相望。西部與廣西接壤。北部與湖南、江西為鄰,東部和福建相交。全省地處低緯度,北回歸線橫貫陸地中部。廣東地勢北高南低。境內山地、平原、丘陵縱橫交錯。全省最高峰是位於本列山地西北端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韓江、鑒江等。珠江是中國第三大河流。南海沿岸的珠江三角洲、韓江三角洲土地肥沃,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氣候特點

廣東省屬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是中國光、熱、水資源特別豐富的地區。年均溫除粵西北的連山外,均在19℃以上。溫度的緯向分布較明顯,大致北低南高。廣東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但分布不均,地區間和逐年間差異很大。廣東也是中國受台風侵襲最頻繁的省份之一。

自然資源

廣東省動植物物種豐富,其中野生資源植物有1000餘種,其中古老植物有30餘種,如水松、蘇鐵、樹蕨等,被稱為廣東的活化石。北部南嶺地區植物種類總數超過中國中部和北部植物種類的總和,有綠色寶庫之稱。珠江口沿海的灘塗還生長有成片的紅樹林。野生動物有700多種,珍稀動物則有蘇門羚、華南虎等。南海淡水面積273多平方千米,約有魚類860多種。廣東礦產資源中已探明儲量的有85種,其中有色金屬居多。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也很豐富。

交通運輸

廣東是祖國的南大門,毗鄰港澳,是我國通往東南亞、南亞、大洋洲、中東和非洲等地區的最近出海口。全省交通發達,以廣州為中心的海、陸、空交通運輸網,四通八達。有港口100多個。民航機場8個。有京九、京廣、廣梅汕、三茂等鐵路干線,還有廣深准高速客車直通九龍。公路四通八達,等級較高。

經濟概況

廣東省工農業生產發展速度高於全國平均遞增水平。廣東的工業主要有食品、家用電器、塑料製品、服裝、卷煙、陶瓷、紡織、絲綢、機械、電子、電力、煤炭、石油、造船、汽車、化工、醫葯、建材、冶金等。已形成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電子工業的門類及產值居全國前列。同時廣東也是全國的水稻、蔬菜和水果生產基地。珠江三角洲是糧食、水果和甘蔗生產基地。雷州半島是熱帶作物生產基地。

文化習俗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廣東形成了濃郁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當地主要使用三種漢語方言:粵方言(又稱廣州方言)、客方言和閩方言。而地方曲藝多彩多樣,主要有廣東音樂、粵劇、潮劇、漢劇、雷劇、山歌劇等。

省會:廣州

廣州市是廣東省省會,又名羊城,簡稱為穗。位於省境中部,東連惠州市。西鄰佛山市。北靠清遠市和韶關市,南臨東莞市、中山市。隔海與香港、澳門相望。面積7435平方千米。轄10區,代管從化、增城2個縣級市。在清朝五口通商前是中國最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現在是中國南方交通樞紐和對外開放的門戶,是中國的南大門。廣州市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北部是山區,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珠江穿城而過。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資源豐富,是全國果樹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工業發達。產品豐富。農副業以種植水稻、蔬菜,養殖淡水魚和家禽為主。廣州有華南地區最大的國際貿易港,還有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鐵路網連接全國各地。

深圳

深圳市地處廣東省南部沿海,東臨大鵬灣,西連珠江口,南與香港新界接壤,北靠東莞、惠州兩市,總面積2020平方千米,共設6個市轄區。深圳市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雨量豐沛。日照時間長,氣候溫和。

深圳是枕山面海、風光秀麗的海濱城市,曲折蜿蜒的大鵬灣海岸線70多千米長,分布著大梅沙、小梅沙、溪;中、迭福、水沙頭、西涌等水碧沙白的海灘。

歷史文化名城:佛山

佛山「肇跡於晉,得名於唐」,歷史悠久。早在秦漢年間。這里已是頗具規模的農民、漁民聚居的村落。唐貞觀二年(628年),在城內的塔坡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遂得佛山之名。佛山位於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南鄰港澳。佛山人文景觀林立,有祖廟、孔廟、黃公祠等文物古跡。佛山祖廟,始建於北宋,為佛山諸廟之首;順德清暉園,是清代廣東四大名園之一。此外還有孔廟、南海康有為故居、靈龜塔等。千百年來,佛山名人輩出,其中陳啟沅、黃飛鴻、康有為、詹天佑、吳趼人、李小龍最為著名。佛山還是中國粵劇的發源地。

歷史文化名城:肇慶

肇慶位於廣東省中部,是遠古嶺南土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境內出土的青銅器表明,到春秋晚期,肇慶的嶺南土著文化已開始與中原商周文化和長江流域楚越文化融合。漢時設縣。隋置端州,宋始稱肇慶,意為「開始帶來吉祥喜慶」。唐代文學家李邕、日本人唐留學僧榮睿、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北宋名臣包拯、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以及北伐名將葉挺等眾多歷史名人都曾在肇慶留下足跡。肇慶文物古跡眾多。包括宋城牆、披雲樓、梅庵、閱江樓、崇禧塔、麗譙樓、葉挺獨立團舊址、七星岩摩崖石刻等。還有佛教禪宗六祖的遺跡,東、西清真寺等。星湖、鼎湖是肇慶著名的風光景點。星湖被譽為嶺南第一奇觀。鼎湖山居廣東四大名山之首,有活的自然博物館之稱。

珠海

珠海市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角,珠江口西側。東臨伶仃洋,南端毗鄰澳門。距廣州市140千米。市境三面臨海,港灣眾多,境內地形分散復雜,兼有低丘、孤山、平原、灘塗和紅樹林海岸。工業主要有電子、機械、紡織、輕工、化學、塑料、玻陶、醫葯及醫療器械、建築材料等門類,以及電力行業。農產品有稻穀、甘蔗、蔬菜、鮮花和荔枝、菠蘿、香蕉、大蕉、柑橘等水果。水產資源豐富,品種繁多,有著名的萬山漁場。

雷州半島

雷州半島是中國三大半島之一,因多雷暴而得名。雷州半島在廣東省西南部,伸入北部灣與雷州灣之間,面積約8000平方千米。半島南部隔瓊州海峽與海南島相望。半島地形單一,起伏和緩,以台地為主,其次為海積平原。地面坡度一般僅3~5米。半島北部和緩的坡塘地形。海拔25~50米。台地上有螺崗嶺、交椅嶺和湖光岩等7座火山丘。半島南部玄武岩台地非常平坦,分布有10座火山丘,一般海拔25~80米,高者達200米以上。半島三面環海。岸線長約1180千米,連海島岸線總長達1450千米。東海岸沿海有海成平原,外緣多沙泥灘,並有東海、南三和硇洲等島嶼。半島東北側擁有現代化水平的南海大港湛江港,為中國對外貿易港和漁業基地之一。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陵園墓門是一座高大牌坊,橫排3個拱門,孫中山先生所題「浩氣長存」幾個大字刻在墓門正中央。墓道寬闊,碑石林立。方形碑亭上樹「七十二烈士之墓」石碑,後面是「紀功坊」,72塊石砌疊成金字塔形坊頂,一個高舉火炬的自由神像矗立於頂上。章太炎為此坊額題了「締造民國七十二烈士紀功坊」古篆。坊後的石碑詳記了起義經過。陵園中一年四季黃花不斷,用以象徵永垂不朽的烈士精神。

虎門炮台

虎門位於珠江出海水道咽喉,南通大海,北抵廣州黃埔港,是廣州的出海門戶。歷代兵家固守之地。虎門炮台又稱虎頭門炮台。因口門內有大小虎山,形似兩只下山猛虎雄踞江面而得名。林則徐、關天培在此共布局修築炮台11座,設置大炮300多門。威遠炮台築在南山炮台前的岩石中,與鎮遠、靖遠兩炮台呈品字形布局。炮台間系有鐵鏈、木樁、排鏈沒於水中,組成堅固陣地,阻擋外來船隻的入侵,被譽為金鎖銅關。位於虎門東南面的沙角炮台遺存有3000千克古炮一門,是道光十五年(1835年)佛山鑄造的。

南華寺

南華寺始建於南北朝時的梁天監元年(502年),後來宋太宗敕賜「南華禪寺」,寺名乃沿襲至今。南華寺坐落於韶關市區東南22千米的曹溪之畔,六祖慧能在這里創立了禪宗。是佛教禪宗的祖庭。南華寺呈中軸線兩邊對稱布局。從正門進入。依次是曹溪門、放生池、寶林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等。

開平碉樓

開平碉樓是開平市一帶特有的鄉土建築群體,最多時達3000多座。現存1800多座。這些碉樓集居住與防衛功能於一體,融中西建築藝術於一身。是一道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景觀,被譽為「令人震撼的建築藝術長廊」。堪稱世界一絕。

中英街

中英街是深圳八景之一。中英街具有世界獨一無二的一街兩制特色,街心有八塊界碑石,界石的兩面分別用中、英文刻上界石順序號、立石時間。以此為界,部分屬深圳,部分屬香港。這條小街長250米,寬約3米。兩邊商店林立,各種商品琳琅滿目,如今的中英街已是旅遊熱點和一個繁華的商品貿易地點。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後,中英街失去了原有的意義,成為歷史遺跡。

世界之窗

世界之窗面積約有48萬平方米。景區是根據游覽活動內容和世界地域結構所劃分的,大大小小的景點共有118個其中包括埃及金字塔、美國大峽谷、印度泰姬陵、巴黎凱旋門、卡納克·阿蒙神廟、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柬埔寨吳哥窟、義大利比薩斜塔等世界著名景觀。世界廣場上矗立著10尊世界著名雕塑,108根風格迥異的大石柱和近2000平方米的浮雕牆聳立在廣場四周,此外還有6座巨門和一座華麗的舞台,其中的6座巨門用以象徵世界古老文明發祥地。遊人通過世界之窗可了解到外部世界的許多美妙景觀。

七星岩

七星岩旖旎多姿,素有「峰險、石異、洞奇、廟古」之說,重點游覽區有七岩、八洞、五湖、六崗,可供觀賞之景點約80處。天柱岩最高。海拔117米。石室岩洞留有許多上至唐朝、下至民國的文化遺跡,占整個七星岩摩崖石刻的64%。

陳家祠

陳家祠即陳氏書院,位於廣州市中山七路,建於清光緒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年),是當時廣東省72縣陳姓宗親合資興建的合族祠。整座建築坐北向南,由3進5間9堂6院大小19座建築組成。薈萃了嶺南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以其「三雕、三塑、一鑄鐵」著稱,號稱百粵冠祠。書院建築中心為主殿聚賢堂。整個建築前後左右,嚴謹對稱,虛實相間,極富層次。長廊、青雲巷使整個建築四通八達,庭院園林點綴其中,形成各自獨立而又相互聯系的整體。陳氏書院以其精湛的裝飾工藝著稱於世,建築裝飾中廣泛採用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壁畫和銅鐵鑄等不同風格的工藝。

自雲山

白雲山位於廣州市北部,是南粵名山之一。被稱為羊城第一秀,由30多座山峰組成。登高可俯覽全市,遙望珠江。每當雨後天晴或暮春時節。山間白雲繚繞,山名由此得來。

丹霞山

丹霞山位於中國廣東省北部,是中國重要的自然保護區。丹霞山的山體由紅色沙礫岩組成,沿垂直節理發育的各種丹霞奇峰極具特色,被稱為中國紅石公園,這里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在距今1.4億年到7000萬年間,丹霞山區是一個大型內陸盆地,沉積了厚厚的紅色地層。到距今7000萬年以後,盆地發生多次間歇上升,流水下切侵蝕。丹霞盆地的紅色岩層被切割成一片紅色山群。形成了現在風光綺麗的丹霞山。

閱讀全文

與粵文化有哪些知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