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軍事文化包括哪些內容
1、軍事文化顧名思義就是軍隊軍營的文化,表明它服務的主要對象是部隊官兵,服務陣地,是軍營和練兵場,直接或間接地同軍事戰斗聯系一起。
2、軍事文化指從軍隊的任務和特點出發,軍營形成的要求軍人共同遵循的政治信念,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和奮斗目標,以及為反映這些文化物質所制定的紀律和規章等。
3、軍事文化是軍隊精神的體現與物化形態,軍營文化是部隊進行政治教育載體。是官兵陶冶情操,成長進步的階梯,是鑄造軍魂,凝聚軍心,提高部隊戰鬥力的「倍增器」。
4、針對當代職業軍人和廣大軍事愛好者的特點和興趣,特別是針對這個群體中廣大基層官兵、莘莘學子和社會青年的特點和興趣,從中外軍事歷史、軍事理論、軍事科技、軍事文化和戰爭實踐或軍事實踐等等所匯聚的軍事知識海洋中,萃取其精要和「管用」的知識,精心打造了一套軍事知識與軍事精神的文化大餐,傾力鉅獻,是以饗之。目的就是要為我軍年輕的士兵和基層軍官,同時也為社會上那些有志青年和廣大軍事愛好者,提供一套可資學習、了解和借鑒的軍事學識方面的書籍。
B. 軍事文化有哪些主要功能
軍事文化主要功能如下:
一、充分發揮先進軍事文化引領功能,自覺高揚黨的思想精神旗幟。黨的旗幟就是我軍的旗幟,我軍前進道路歷來由黨的旗幟指引。六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識形態的主導權,掌握文化改革發展的領導權。
因此,文化發展越是多樣化,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越嚴峻,我軍就越要唱響主旋律,越要堅持黨的先進文化的主導地位,越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主流意識形態。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武裝官兵,構築堅固思想防線,鑄牢軍魂意識,從而使我軍始終保持政治上的堅定性、發展道路的正確性。
二、充分發揮先進軍事文化的育人功能,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的基本涵義是「人化」與「化人」,最基本的功能是對人的教化。軍人在軍隊特殊環境中經過教育訓練和實踐,軍事文化便內化於軍人頭腦中,影響、貫穿、滲透和制約著軍人的思維和行為,因此,可以說軍事文化是造就軍人品格的偉大力量。
軍事文化對軍人和軍隊的培育功能主要表現在,對軍人的心理性格、價值追求和行為取向的教化,對軍事領域活動的規范導向作用。我軍文化的先進性,是核心價值體系決定的。由此可見,我軍開展政治教育活動,就是在大力加強先進文化建設中建立先進的價值體系,用先進的價值體系培育廣大官兵先進的價值觀念。
特別是社會轉型時期也是價值觀念變革時期,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沖突,新價值觀與傳統價值觀的沖突不可避免。我軍開展政治教育活動,應著力引導官兵從舊的價值觀念過渡到新的先進的價值觀念,並對新的先進的價值觀普遍認同、敬守和自覺踐行。
三、充分發揮先進軍事文化的整合功能,加速軍隊建設現代化轉型。社會歷史發展證明,文化貫穿社會經緯,沒有文化形態的轉型就沒有社會的轉型。新的軍事變革帶來新軍事形態的建立,必然要求對原有的軍事文化形態進行革新和改造,並構建與其相適應的軍事文化形態。
軍事文化變革更具有結構性、根本性意義。面臨社會新的轉型和新的軍事變革時期,胡主席提出了「主題主線」的重大戰略思想,要加快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全面推動我軍科學發展。
因此,在進行現代化建設中,文化建設是題中應有之義,又是現代化建設的先導,用先進軍事文化的力量整合各種文化資源,盡快構建新的軍事文化形態,讓充滿新生機的軍事文化要素體現和滲透在軍隊建設的方方面面,實現我軍由傳統向現代轉型,催生適應信息化戰爭形態的戰鬥力快速生成。
四、充分發揮軍事先進文化的激勵功能,培育戰斗精神。軍事文化對軍隊戰斗精神培育功能,體現在軍事文化營造的軍事職業獨具的威武、壯烈、慷慨的美感,極大地激發軍人職業的自豪感,建立功名的成就感,精忠報國的崇高感和「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的愉悅感。
「戰爭是充滿危險的領域,因此勇氣是軍人應該具備的首要品質」,特別是信息化戰爭,敵我斗爭更為殘酷,對軍人犧牲奉獻的戰斗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
用先進軍事文化培育戰斗精神,就是把中華民族傳統武德中的愛國尚武精神和我軍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貫穿到政治思想教育和實踐錘煉中,引導官兵樹立先進的價值觀,確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利益觀和職業觀。
在和平環境中始終保持軍人的血性本色,在多元價值觀並存和利益追求多樣化的考驗面前,始終保持注重氣節、捨生取義、敢於戰斗、勇於犧牲、無私奉獻、嚴守紀律等精氣神,在愛武習武、學習攻關、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中始終保持昂揚戰斗精神。
五、充分發揮先進軍事文化的規范功能,提升部隊科學化管理水平。先進軍事文化的規范功能,是指把先進軍事文化外化為先進的條令條例、規章制度等顯性的行為規范,內化為官兵的個人言行、思想道德、價值觀念及個性品格等隱性的內在品質,使官兵按照先進文化理念規范、評價、調適自己的行為。
軍事文化的規范功能,表現在它對軍人道德觀念的教化。我軍之所以始終以「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就是由於我軍官兵從開始接受無產階級軍事文化教化的同時,也就接受了革命軍人的道德教育,經過系統了解、掌握革命軍人道德的基本原則、規范和品質,並自覺用以規范個人的行為,評價他人的行為,逐漸把自己鍛煉成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革命軍人。
外部環境對軍隊管理沖擊力增大,官兵追求自由的思想強烈,我們要加快軍事文化制度創新,為從嚴治軍做好制度保障。官兵民主意識、法制意識的增強,對公開公正公平的要求越來越強烈,用軍事文化營造公平正義的內部環境,擴大官兵參與民主決策、管理、監督的權利,充分調動官兵軍隊建設中展示才智、建功立業的積極性。
(2)什麼叫軍事文化擴展閱讀
軍事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形式、思想都反映軍事需求和社會期盼。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軍事文化的重要地位更加凸顯。軍事題材的文學、影視、戲劇、音樂、美術等成為文化思想領域的「領頭雁」「常青樹」。
《激情燃燒的歲月》《士兵突擊》《突出重圍》《長征》等數百部軍事題材影視和文學作品受到觀眾和讀者熱捧,像《士兵突擊》里的台詞「不拋棄不放棄」,像《亮劍》里的台詞「狹路相逢勇者勝」,像《戰狼2》里的台詞「脫下軍裝,職責猶在」等,不僅讓部隊官兵熱血沸騰,而且對社會青年也產生了巨大影響。
這些令人血脈僨張的軍事題材文藝作品,恰恰反映了社會大眾對軍人血性和擔當的期盼。人民群眾通過軍事文化的方式得以感知軍隊發展的脈動和當代軍人的風采。
在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征程中,軍事文化要展現人民軍隊具有新時代特質的精神和備戰打仗的風貌,為實現強軍偉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C. 誰知道美國軍事文化
美國的軍事文化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融合而成美利堅民族,形成了一種整合程度較高的雜交文化。但是,在美國還長期存在著軍人與平民間的觀念差異,這種差異與分歧還在不斷擴大。
美國人的軍事觀
普通美國人在軍事上存在著三種心理:一是對戰爭缺乏耐心;二是對軍人傷亡過分敏感;三是對軍隊特權有所質疑。這三種心理深深植根於民眾之中,以致影響到軍民關系。美國民眾對軍隊的態度是矛盾的,但絕不是敵意。這種態度的產生與美國特有的意識形態和愛國主義情結有關。美國意識形態的主流是著名的「洛克式自由主義」,它把個人權利凌駕於對集體的忠誠之上。而職業軍隊為了採取軍事行動,就要清除新兵身上具有破壞性的個人主義。所以,它與自由主義之間存在著嚴重的矛盾。自由主義解釋了部分美國民眾的軍事文化,也包括那三種心理。
作為傳統的自由主義者,美國人認為戰爭是不正常的現象,所以美國人民歷來對戰爭缺乏耐心。自美國建國以來只有1775年至1783年的獨立戰爭和1964年到1973年的越南戰爭在時間上超過了5年。
美國人對戰爭傷亡的過度關心、敏感也是由於意識形態的原因。自由主義認為人的生存權是至高無上的,美國的法律也在千方百計地保證人民的生存權。但是,如果自由國家真的把生命放在首位,那就無法解釋許多事,比如美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手槍。因此除了意識形態以外,一定還有其他的原因。在美國,軍人以外的人為國殉職,比如消防隊員、警察救護人員等等,公眾會為他們哀悼,但不會引起社會輿論的強烈反響,不會有人要求停止行動。而軍隊的情況好像有點特殊,美國歷年來的海外用兵大多數都會招來不同規模的反戰遊行。原因就是,軍人是作為一個整體為聯邦服務,軍隊代表國家,它的行動代表美國利益和目標。這就有助於理解為什麼今天美國的文官們在評估軍事部門的得失特別在意軍隊的傷亡,而美軍也有特別注重「零傷亡」的戰爭概念。
美國人對軍隊的懷疑態度從建國之初就深深紮根於人們心中。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就是一個代表人物,他甚至提議美國不要建立常備軍。常備軍建立後,他又想把軍隊變為民用。傑斐遜命令軍隊去搞勘探、修路,甚至任命一位科學家而非職業軍人擔任軍事學院的院長。近年來,民間反對軍方在內部獨自行使管理權的事件更是屢見不鮮。
好在美國民眾的這三種心理尚未發展到敵視的程度。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民眾並不是對所有的軍事行動都缺乏耐心。只要美國軍人沒有什麼傷亡,美國人願意在非傳統軍事行動中表現出耐心,至少可保持無所謂的態度。美國人並不總是對軍隊持懷疑態度。他們有時也會全力支持軍事行動,並周期性地選舉戰爭英雄作國家領導人。 9.11事件之後,美國軍民就達到了空前團結,因為美國人深深地懂得:在國家與個人的利益、生存環境受到威脅時,個人的力量十分有限,只有依靠集體才能避免陷人絕境。因此,在特定時期他們也會對軍隊表現出極大的支持。尤其在民眾生活困苦的時候,美國人常常會被長輩教導要像戰爭中那樣堅韌。
日益擴大的軍民分歧
世界發生的許多變化加劇了美國軍民分歧的日益擴大化。主要表現在民眾對戰爭日益缺乏耐心;人員的傷亡越來越難以被民眾接受;軍隊將更深地捲入黨派政治旋渦。
首先,信息技術的進步使民眾對戰爭的態度比以往更加急躁,因為記者只需用價值幾千美元的設備就可以進行戰爭現場報道,民眾越是快速地、真實地了解戰爭情況,對戰爭就越缺乏耐心。
在人員傷亡問題上,有兩大趨勢正對民眾的態度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一是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家庭在減少,年輕人比例在下降。1994年,美國只有55萬人步入18歲,為1964 年以來的最低點。二是美國的精英階層日益脫離軍事生活。研究表明,特權階層子女是否參加軍事行動,直接影響著普通民眾的態度,而今天美國精英階層日益忽視軍事,有些人甚至還以此為榮。
黨派政治與軍隊構成的變化使美軍面臨的情況更加復雜,黨派競爭將對軍隊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現在共和黨比較支持軍方,而民主黨內對軍隊持懷疑態度的人更多。同時,美軍的種族構成也在發生變化。自1984年以來,由於部隊縮減規模,招兵條件提高,黑人軍人的比例在下降,白人在增多,這日益造成美國非洲裔群體與軍隊的疏遠。
以上所述各種現狀,將造成軍民分歧的擴大化,還有隨之而來的社會日益分化成支持軍方和反對軍方兩大陣營。如果民主黨一旦再次執政,懷疑主義上升,很可能釀成國內沖突,軍隊將會卷手更深的黨派政治漩渦。而這也是移民國家的一個顯著特點。
D. 什麼是軍旅文化
以軍事的視角感悟文化、以文化的視角解讀軍事,著力用撲實而富有個性的鏡頭,觸摸基層官兵的文化生態、評點綠色軍營的文化現象、解析軍事變革的文化內涵、探討世界軍事的文化淵源。
軍事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形式、思想都反映軍事需求和社會期盼。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軍事文化的重要地位更加凸顯。軍事題材的文學、影視、戲劇、音樂、美術等成為文化思想領域的「領頭雁」「常青樹」。
《激情燃燒的歲月》《士兵突擊》《突出重圍》《長征》等數百部軍事題材影視和文學作品受到觀眾和讀者熱捧,像《士兵突擊》里的台詞「不拋棄不放棄」,像《亮劍》里的台詞「狹路相逢勇者勝」,像《戰狼2》里的台詞「脫下軍裝,職責猶在」等,不僅讓部隊官兵熱血沸騰,而且對社會青年也產生了巨大影響。
(4)什麼叫軍事文化擴展閱讀:
毛澤東深刻指出:「革命文化,對於人民大眾,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備;在革命中,是革命總戰線中一條必要和重要的戰線。
」在抗日戰爭時期,他更是鮮明地提出:「我們的工作首先是戰爭,其次是生產,其次是文化。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可能戰勝敵人的。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在武器裝備上,我們無所依憑;在力量對比上,我們沒有優勢,但是在軍事文化的建設上,我們這支軍隊走在了時代前列,由此而煥發出來的革命覺悟、堅定信仰、強大精神卻是無可匹敵的。
E. 作為世界最強的美軍,他們的軍事文化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提起美軍,大家能夠想到什麼,酷炫的武器裝備,精準的解救人質的戰術?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美軍的軍隊文化同樣非常有意思。總結一下,首先就是能者為先,你只要有能力,那你就是老大。其次就是對抗上級,這一點美軍分的非常清楚,在科學研討會時,就算你只是一個少尉,同樣可以指出上將的錯誤之處。最後就是理科生大於文科生,縱觀美軍的指揮官,特別是海軍,基本上都是理科生出身。
最後就是理科生大於文科生,你可以看看美國的航空母艦。上面的人員往往只有一個兵種是文科生。那就是隨軍牧師,主要負責士兵的心理健康。類似於蘇聯軍隊中的政委。而其他的艦員基本上都是理科生。而且美國海軍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管你的官銜多高,如果你3年之內不調動崗位,那麼你這個人就沒有出息了。一般來說,在美軍中,比較重要的崗位都是3年一調換,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貪污腐敗和結黨營私。
F. 如何理解中國現代軍事文化特色
1 在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努力加強國防建設
2 始終不渝地堅持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3 按照「五句話」的總要求全面加強軍隊建設(五句話: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
4 確立新時期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
5 堅持和發展人民戰爭的思想,大力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
6 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全軍各項建設的首位
7 依法從嚴治軍
8 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大膽改革創新
9 確立科技強軍戰略,進一步加強軍隊質量建設
10 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
G. 我軍特色軍事文化是如何形成和發展的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也是一支軍隊的精神和靈魂。建設和發展什麼樣的軍事文化,決定著軍隊的前途和未來。
我軍在長期的奮斗中,創造形成了特色鮮明的軍事文化,也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軍事文化發展之路。這種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具有我軍特色的先進軍事文化,是人民軍隊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體現我軍性質宗旨、職能任務、歷史傳統的文化形態,是提高我軍戰鬥力的重要因素和滋養官兵的精神沃土,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全軍按照胡主席關於大力發展先進軍事文化的重要指示,狠抓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大力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積極發展特色鮮明的軍營文化,努力創作高品位軍事文化產品,有力地促進了部隊建設科學發展,促進了各項任務的圓滿完成。實踐證明,堅持走具有我軍特色的文化發展路子,對於永葆我軍性質宗旨和政治本色,對於激發官兵戰斗精神、保持部隊昂揚士氣、鞏固和提高部隊戰鬥力,對於陶冶官兵情操、提高官兵素質、促進官兵全面發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軍的文化建設,包括理論武裝、思想教育、新聞出版、文藝體育以及軍營文化等多個方面,是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力發展具有我軍特色的先進軍事文化,就是要推動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我軍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得到傳承和發揚,官兵綜合素質不斷提高,部隊文化設施裝備和條件顯著改善,軍營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適應人民群眾和部隊官兵需要的文化產品不斷涌現,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發展壯大,進一步增強我軍軟實力。這是發展先進軍事文化的本質要求,也是檢驗軍事文化建設成效的具體標准。
堅持走具有我軍特色的軍事文化發展路子,必須准確把握發展先進軍事文化的原則和要求。《意見》明確指出,大力發展先進軍事文化,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服務軍隊建設中心任務,堅持著力保持我軍高度團結統一,堅持促進官兵全面發展,堅持緊貼時代要求創新發展。這「五個堅持」,既互相聯系,又有機統一,凝結了我軍文化建設的基本經驗,體現了先進軍事文化最鮮明的特徵,把握了我軍文化改革發展的特點規律,抓住了軍事文化建設的關鍵和根本,為發展具有我軍特色的軍事文化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堅持走具有我軍特色的軍事文化發展路子,必須貫徹落實《意見》提出的目標和任務。要始終把保持我軍政治本色放在第一位,把鑄牢軍魂、恪守宗旨貫徹體現到軍事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始終堅持軍事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要始終把提高部隊戰鬥力作為根本著眼點,緊緊圍繞軍隊職能使命和中心工作來展開。要始終緊貼當代革命軍人的特殊要求,體現軍事職業特點,繼承發揚我軍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斷深化「愛軍精武」的時代內涵,把愛護官兵與培育戰斗精神、從嚴治軍、確保一切行動聽指揮統一起來,不斷提高先進軍事文化建設科學化水平。
H. 您對軍營文化是怎樣理解的要怎麼寫
1.首先說說我們從電視看到的,軍營是個嚴肅的地方,每時每刻都是整裝待發,只要號角一響就時刻准備著為國為民
2.查閱資料了解
首先,軍事文化是指:從軍隊的任務和特點出發,在軍營內形成的要求軍人共同遵循的政治信念、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和奮斗目標,以及為反映這些文化物質所制定的紀律和規章等。
其次,軍事文化是軍隊精神的體現與物化形態,軍營文化是部隊進行政治教育的載體,是官兵陶冶情操,成長進步的階梯,是鑄造軍魂,凝聚軍心,提高部隊戰鬥力的「倍增器」。
第三,軍事文化的內容:它整合了體現與軍事相關的精神實質和內涵的標志性理論、人物、事件、活動、傳統、載體等。涵蓋軍事理論文化形態、制度文化形態、行為文化形態、科技文化形態和藝術文化形態等方方面面。
I. 什麼是國防文化
國防文化是一個特殊的概念。「國防」通常被定義為國家為了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所進行的軍事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而國防文化則是就國防的文化屬性而言的。從作為精神現象的文化角度來理解,國防文化既表現為關於軍隊和國防建設的精神文化、理論文化、藝術文化,還表現為相關的制度文化。這些,都是民族文化的縮影、民族意識的聚焦和民族精神的彰顯。國防文化,其本質是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其核心內容是愛國主義,其靈魂是國家利益、國家主權安全至上的價值觀。我們知道,文化是民族之魂、國家之魂、軍隊之魂,國防文化實際上也是國防之魂。先進的國防文化,是引領國防建設的精神旗幟,是國防建設的軟實力。
J. 什麼是文化軍事戰略
文化軍事戰略立足於和平發展與和諧世界構建的人類文明時代,是預防、治療或減輕世界性疾病即戰爭殺戮的軍事干預戰略。文化軍事戰略在全球化地球村運動的符號戰爭時代是針對遏制暴力傷害性戰爭的新思維,更是預防、治療、減輕、遏制世界性戰爭殺戮的軍事戰略。文化軍事不是以消滅敵人的肉體為目標,而是將人的精神和心理作為攻擊目標,同以往武力戰中戰地指揮官根據具體情況作出決斷不一樣的是文化軍事戰略要求依據國家的戰略目標做出決斷,抑制傷害性暴力戰爭,通過和平手段獲取國家最大利益,最終實現和諧世界的新理念和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