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學校文化的內容有哪些
校園制度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包括學校的傳統、儀式和規章制度,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章制度、規范了師生的行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風,才能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但僅有完整的規章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負責將各項規章制度予以執行和落實的組織機構和隊伍,因此,還必須加強相應的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也就是說,制度文化建設實際上包括制度建設、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三個方面,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是確保制度建設落到實處,並使其真正起到規范校園人言行的關鍵環節,校園文化組織機構的健全和完善,校園文化隊伍的勤奮與能幹,對正常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決定性的作用。
㈡ 學校精神文化包括哪些
學校精神文化可分解為四種基本成分:
一是認知成分,即學校這個群體和構成它的個體對教育目的、過程、規律的認識,屬於校園文化的理性因素;
二是情感成分,是學校這個文化體內的成員對教育、學校、班級、同事、同學、老師、學生特有的依戀、認同、參與、熱愛的感情,這種感情內通常包含著很深的責任感、歸屬感、優越感和獻身精神;
三是價值成分,即學校校園所獨有的價值取向系統,像「尊師愛生」的價值取向,「教育、教學活動優先」的價值取向以及「嚴謹、守紀、規范、團結」的價值取向等;
四是理想成分,即學校及其成員對各種教育活動和學生的發展水平所表達的希望和追求,比如,創造美好的教育環境,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各個方面得到充分、和諧、全面的發展。這是許多優秀學校所追求的理想。
學校精神的意義:
學校精神是一所學校的整體精神面貌,是學校群體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積淀起來的、共同的心理和行為中體現出來的理念、價值體系、群體心理特徵及精神價值傳統。
它構成了學校文化的內核,決定著學校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態度,決定著學校的校風、學風和教風,歸根到底決定並制約著學校文化系統的取向和性質。
這種精神是學校辦學傳統與辦學經驗的文化積淀,它植根於其悠久的歷史進程與深厚的校園文化內涵之上,是全體師生員工認同的一種群體意識,是學校的一種「教育場」,學校的「精、氣、神」。它賦予學校特有的個性魅力,是學校群體凝聚力、向心力和戰鬥力的「核動力」。
㈢ 校園文化活動有哪些
㈣ 校園文化建設都有哪些方面
(一)是校園文化建設缺乏組織領導,缺乏整體設計和綜合管理,普遍處於鬆散無序狀態。學校領導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不能自覺地建設和正確導向校園文化。
(二)是學校對社會文化缺乏積極有效地反饋、篩選和導向、疏導,在學校當中「讀書無用論」、講享受、搞攀比、出入電子娛樂場所等非理性文化傾向成為時尚。
(三)學校中佔主要地位的是學生自發形成的通俗文化、淺層次文化,與學校教育對學生的要求和校園的主導文化有較大的距離,需要正確的引導,促進其層次的提高。
(四)是學校組織的體育活動、藝術節等,活動的形式過於單調,不注重普及性,對學生缺乏應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五)是師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積極性和潛能未充分的發揮出來,需要進一步開發。
(六)是教師文化素質不能適應校園文化建設的要求,特別是文化導向上的要求,教師隊伍自身的問題亟需解決,如講進取、講奉獻的風氣淡薄了,無心施教的現象近年來有所發展。
(七)校園建築、環境布置缺乏文化風格,有些學校校舍牆體脫落、校舍校貌陳舊零亂,綠化美化缺乏文化品位,發揮不了物質文化的教育功能。
㈤ 校園文化都包括什麼
校園文化它包括校園建築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准則。
由於學校是教育人、培養人的社區,因而校園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義。即學校共同成員在學校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學校最高目標、價值觀、校風、傳統習慣、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在內的精神總和。
(5)學校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校園文化的作用:
1、首先它能促進師生、員工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素質的提升,不完全來自課堂,課堂之外的活動,包括必要的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是提升素質的重要渠道。
2、其次是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學生自己組織的社團活動,諸如體育競技比賽、登山、游泳對訓練體能、增強體質的好處自不待言,其中對培養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堅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與方式。
3、它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文藝、體育、軍訓、理論探討,學術報告,營造一種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㈥ 校園文化的功能有哪些
一、校園文化的功能
促進師生、員工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素質的提升,不完全來自課堂,課堂之外的活動,包括必要的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是提升素質的重要渠道。
育人功能。作為潛在課程,「潤物細無聲」。「熏陶人、凝聚人、引導人、鼓舞人」。學生自己組織的社團活動,諸如體育競技比賽、登山、游泳對訓練體能、增強體質的好處自不待言,其中對培養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堅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與方式。良好的校園文化以鮮明正確的導向引導、鼓舞學生,以內在的力量凝聚、激勵學生,以獨特的氛圍影響、規范學生。
通過各種各樣的文藝、體育、理論探討、校本培訓與教研活動等,造成一種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學子們置身於這種環境之中,受這種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教養、有進取精神,有良好氣質、天天向上的人。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是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的活力與靈魂,一個學校若缺乏校園文化,那麼就如鮮花缺少水分的滋潤一樣,沒有發展的潛力,缺乏生存的活力。
是校園文化對校園中每一個人的影響和制約正好與管理的導向、凝聚、激勵、約束等功能相吻合,因此,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一種新型的學校德育模式。
是激勵的作用:優秀的校園文化總是有願景、有期望、環境舒暢、人際關系融合、生活朝氣蓬勃。會激勵師生開拓進取,不怕困難,追求卓越,努力把學校的各項任務完成得出色。全校師生有一種責任感、榮譽感,驅使他們努力教和學,不斷創造新的經驗和成績。
是凝聚作用:校園文化形成了傳統,就會成為一股無形的力量,引導著師生的思維方式、生活態度、心理情趣和行為作風。師生會自動地,不用思索地按照學校的思維去思考,去行動。
㈦ 什麼是學校文化
關於學校文化的界定有如下兩類: 第一,廣義定義類。
認為學校文化是一種亞文化,是學校中形成的特殊文化,體現的是社會背景下以學校為地理環境圈,由全體師生在學校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積淀和創造出來 的,並為其成員所認同和遵循的價值觀、精神、行為准則及其規章制度、行為方式、物質設施等的一種整合和結晶,其本質意義在於影響和制約學校內人的發展,其最高價值在於促進學校內人的發展。
第二,狹義定義類。概括之,有"校園文化"說,以"校園文化"來指代"學校文化",認為學校文化就是學校校園環境中存在的一切文化現象;有"校風"說,認為學校文化是學校的各種規范、行為和風尚;有"文化藝術活動廳"說,認為學校文化指在學校中開展的各種如歌詠、舞蹈、體育比賽等文藝活動;有"教風"說,認為學校文化反映的是學校教師的教學水平;有"學風"說,認為學校文化反映的是一個學校的學習風氣和氛圍等等。 學校文化實質上是一種德育隱性課程。通過學校文化,對學生進行道德熏陶,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道德規范,實現道德成長。學校文化既包括了校園建築、環境布置等顯性的要素,也包括了人際環境、心理環境等隱性的要素。
㈧ 學校文化具有哪些特徵
(一)是先導性。學校是傳承知識和創造知識的地方,也是信息匯集、文化交融、人才薈萃的地方。
(二)是創新性,創新是學校的靈魂和生命力之所在。
(三)是學校文化的綜合性眾多學科都匯聚於學校,真可謂「囊括大典,網羅眾家」。
(四)是獨特性。學校文化的獨特性首先表現為從整體上來看它與其他社會文化是不同的,如上述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統一、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統一、歷史積淀與時代發展的統一、書卷氣息與大眾習俗的統一等等,都是其他社會文化所不具有的或者是較少具有的。
㈨ 校園文化特色有哪些
校園文化是體現一所學校辦學理念、精神和風氣的一種群體性文化,是在長期的辦學實踐過程中積淀而成的育人條件、歷史傳統和校園氛圍等物質因素和非物質因素的總和。良好的校園文化對整合育人資源、拓寬育人渠道、強化育人效果、提升學校品位具有重要作用。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舉措。
一、確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學校精神文化在本質上是用文化喚醒和高揚學生的生命意識,它所關注的是學生真正的精神生活和內心世界。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但價值觀並不是精神文化的全部,學校如果片面強調精神文化的倫理道德規范作用,忽視精神文化的其他方面,那麼精神文化建設是難以取得好的成效的。
學校辦學理念
二、改變精神文化建設單一的路徑。學校精神文化的建設,除了開展一些能真正滿足學生精神生活需要的一些文體活動外,還應著力在課堂里,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與科學的教學方式,來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學校體育活動
四、生活世界的回歸。生活的世界不僅僅只存在於學校之外的生活世界,如果教學能緊密聯系生活和學生的精神需求,學生在緊密聯系生活的課程中,能夠以精神主體的地位出現於教育過程,他們的生命體驗和精神活動、他們對於生活的喜怒哀樂都將成為學校文化生活的中心,那麼學生也同樣可以實現生活世界的回歸和尋回失落的精神家園。
學校課堂文化
三、關注和豐富學生的體驗。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首先要關注並豐富學生的精神體驗。精神上的美好、體驗上的豐富,還有賴於不同生命主體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教師應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與學生對話、交流,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給學生更多的理解,給學生更多的自由表達心聲的機會。
㈩ 校園文化有哪些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育人為主要導向,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學生為代表的文化觀念以及有所規范的學生特有的思維特徵、行為特徵和方式;學生課餘生活中一切以群體形式出現的文化活動,如詩社、棋牌俱樂部、書社、文學社等社團活動,其中最能體現校園文化本質內容的是校園風氣或校園精神。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築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准則。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校園文化是學校本身形成和發展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由於學校是教育人、培養人的社區,因而校園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義。即學校共同成員在學校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學校最高目標、價值觀、校風、傳統習慣、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在內的精神總和。校園文化對於提高師生員工的凝聚力,培養良好的校風,培育「四有」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學校沒有了千萬個朝氣蓬勃的學生,無論多麼英明的領導團體多麼扎實的硬體設施多麼雄厚的師資隊伍都不可能使得一個學校的校園擁有強大的生命力。而特定到校園文化特別是大學校園文化,同樣的思路,大學生特有的思想觀念、心理素質、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等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其本質是一種人文環境和文化氛圍。在這種由大學生自己為主體營造的人文環境和文化氛圍中,有校園特色的人際關系、生活方式以及由大學生參與的報刊、講座、社團及其他科學文化體育活動和各類文化設施會作為校園文化的主要特徵充盈著大學校園的各方面建設,從而使得大學校園更富有生機和活力。校園文化活動是自發的,也是自覺的,是受社會生活影響也受自我心靈主宰的,是無處不在的,是充滿現代意識的,也是反映大學生復雜心態的;是心靈的自然流露,也是充滿創造力的;是受著時代文化潮流影響的,也是苦樂兼備的。人生與社會、理想與追求、情與愛,都會在校園文化中表現出來。擾人心懷,催人思索,引人前行或誘人墮落。校園文化在當今高等教育中應該發揮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是常新的,但是是能夠保持永恆魅力的,是能夠喚起青年一代心靈的,是能夠激發青年學生激情,是能夠喚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獨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比如校園的時代性活動等。
當代校園文化建設進入了網路環境,應運而生的各種網路社團,校園文化宣傳站從軟體上提升了校園文化的內涵。
具體參看 http://ke..com/view/408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