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陶缸繪有鸛鳥銜魚是哪裡文化

陶缸繪有鸛鳥銜魚是哪裡文化

發布時間:2022-06-09 19:43:58

A. 鶴鳥銜魚屬於哪的文化

陶質彩繪,器高47cm、口徑32.7cm。1978年河南省臨汝縣(今汝州市)閻村出土,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類型,

B. 驚艷世界的中國文物,你知道多少呢

“五星出東方”護膊

1995年10月在尼雅遺址發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絕倫的漢朝絲綢,其色彩之斑斕,織工之精細,實為罕見。其中一塊織錦護膊(圖)尤為光輝燦爛、耀 人眼目,青底白色赫然織就八個漢隸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令世人震驚,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除去文字之外,還有用鮮艷的白、赤、黃、綠四色在青地上織 出的漢式典型的圖案:雲氣紋、鳥獸、辟邪和代表日月的紅白圓形紋,方寸不大但內涵豐富。人們被這千年織錦“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所透出的精絕人心歸中國、祈 盼和平的願望所打動,也為精絕國的命運而扼腕嘆息。

C. 新時期時代的彩陶有哪幾種類型它們的區別在哪裡

新石器時代,距今1萬年左右,食器1962年江西省萬年縣仙人洞出土口徑20厘米、高18厘米,這件陶罐是迄今在中國境內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型陶器之一。仙人洞下層出土的一些陶片,全為夾粗砂紅陶,火候低,陶色不純,厚薄不均,內壁凹凸不平,系用手捏製成器,制陶技術相當原始。
新時期時代早期陶器
裴李崗文化(前5500~前4900)
磁山文化 (前5400~前5100)
大地灣文化(前5200~前4800)
裴李崗文化(前5500~前4900)
河南新鄭,陶器多為泥質或夾砂紅陶,亦有少量灰陶,多用泥條盤築法成型;器形有杯、碗、盤、缽、壺、罐等,其中以三足缽、雙耳壺最有代表性;其紋飾有篦點紋、弧線紋、劃紋、指甲紋、乳釘紋、繩紋等。
紅陶雙耳三足壺
紅陶雙耳三足壺,裴李崗文化,1978年河南新鄭裴李崗出土,高13.9厘米,口徑6厘米,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磁山文化(前5400~前5100)
河北武安,陶器除仍用泥條盤築法外,還出現了捏塑法,陶質以夾砂為主,有紅、灰、褐、灰褐等色陶器,同時出現了豆、盂、支架等新器形,部分器物表面飾有繩紋、篦紋、剔刺紋、劃紋、乳丁紋等。
大地灣文化(前5200~前4800)
發現於甘肅秦安縣大地灣,其陶器以夾細砂紅陶為主,器形有圈足碗、三足缽、三足罐等;另外大地灣文化陶器中,部分器物有外紅里黑,或兩面紅中間黑的現象,較為別致;其紋飾有網狀交叉繩紋、鋸齒紋等。
紅陶繩紋碗
紅陶繩紋碗,大地灣文化,容器,甘肅秦安大地灣1期遺址出土,高7厘米,口徑17.8厘米,甘肅省博物館藏。
新時期時代中晚期陶器
遺址類型: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
陶器種類:彩陶、黑陶、白陶、印紋陶
仰韶文化
分布:黃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陝西等地,因1921年首先發現於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而得名。
年代:公元前5500-前3000年左右。
社會經濟: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期,以農業經濟為主,輔以採集、漁獵和飼養牲畜。
原料:細膩而有粘性的黃土;天然的赭石、紅土或錳土。製作方法:泥條盤疊法、慢輪修整、直接捏塑
呈色:橙黃、紅或紅褐色;紋飾呈黝黑或殷紅色。
彩陶——仰韶文化半坡類型
代表:西安半坡村和臨潼姜寨遺址出土的彩陶
器型:圓底或平底的盆、小口長頸大腹壺、圓唇直口鼓腹罐
風格:朴實厚重
彩繪紋樣:動物紋(人面紋、魚紋、 魚鳥結合紋、 鹿紋) 幾何紋 (寫實紋飾-抽象幾何紋)編織紋
人面魚紋彩陶盆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葬具,1955年陝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高16.5厘米、口徑39.8厘米。這件彩陶盆是兒童瓮棺的棺蓋。仰韶文化流行一種瓮棺葬的習俗,把夭折的兒童置於陶瓮中,以瓮為棺,以盆為蓋,埋在房屋附近。這件陶盆上畫有人面,人面兩側各有一條小魚附於人的耳部。有的學者根據《山海經》中某些地方曾有巫師「珥兩蛇」的說法以為人面魚紋表現的是巫師珥兩魚,寓意為巫師請魚附體,進入冥界為夭折的兒童招魂。
鹿紋彩陶盆 人面魚紋盆 魚鳥紋細頸瓶
彩陶船形壺
新石器時代,盛水器,仰韶文化半坡類型,陝西寶雞北首嶺出土,高15.6厘米,長24.8厘米,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幾何紋彩陶缽、瓶布紋陶缽底部印痕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1955年陝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口徑14.7厘米,這件陶缽的底部有布紋印痕,是制陶時把未乾陶坯放在麻布上襯墊所致。布紋紋理粗細不均,粗線直徑約
0.4厘米,細線直徑約0.05厘米,反映出當時紡線、織布的水平低下。半坡遺址出土有許多紡線工具-陶
紡輪,用陶紡輪紡好一定量的線以後即可織布。當時人們織布使用的工具是水平式踞織機,又稱「原始腰機」。
紅陶小口尖底瓶
紅陶小口尖底瓶,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半坡類型,汲水器,陝西臨潼姜寨出土,高54厘米,口徑6.5厘米,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彩陶——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
代表:河南陝縣廟底溝和陝西華縣泉護村出土的彩陶
器型: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
風格:挺秀飽滿、輕盈而穩重
彩繪紋樣:紋樣多為兩端相交組成的新月形、葉形、花瓣形紋(植物紋),以及弧線與直線相交而構成的三角形紋(幾何紋),還有少量的動物紋和編織紋。
彩陶花瓣紋盆
陶花瓣紋盆,新石器時代,盛水器,仰韶文化河南陝縣廟底溝出土,高12.2厘米,口徑20.3厘米,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勾葉紋彩陶盆 植物紋彩陶盆 魚鳥紋彩陶盆
彩陶鯢魚紋瓶
彩陶鯢魚紋瓶,汲水器,新石器時代,廟底溝類型,甘肅甘谷西坪出土,高38厘米,口徑6.8厘米,甘肅省博物館藏。
漩渦紋曲腹盆
鸛魚石斧缸
新石器時代、陶質彩繪、器高47cm、口徑32.7cm。1978年河南省臨汝縣閻村出土,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類型,陶缸繪有鸛鳥銜魚,旁邊豎立一件石斧的畫面,作者用白色在夾砂紅陶的缸外壁繪出鸛、魚、石斧,以粗重結實的黑線勾出鸛的眼睛、魚身和石斧的結構,畫面效果粗獷有力,繪畫具有中華民族遠古時代的造型特徵,是一件罕見的繪畫珍品。

D.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屬於什麼文化產物

代表文化: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產物
補充:
材料性質:夾砂紅陶
製作工藝:泥條盤築法
器具用途:裝殮成人屍骨的瓮棺葬具
文物賞析:構圖一分為二
左邊記載以象徵吉祥的鸛鳥(或鷺鷥)為圖騰的部落征服以魚為圖騰的部落
右邊是最初代表勞動工具後演變成崇拜的圖騰的石斧
左右結合構成鸛鳥銜魚呈貢給能帶來豐收的勞動工具的情形
極富遠古色彩
作品意義:1、圖畫以白色物質繪圖,以黑線勾勒,是中國繪畫手法勾勒和沒骨的雛形
2、圖形以物象繪畫為主,代替紋飾繪畫,象徵著我國幾何紋彩陶向繪畫性彩陶的過渡

E. 彩陶缸繪鸛魚石斧紋的介紹

夾砂紅陶。敞口、圓唇、腹深且直、平底、口沿下有六個鷹嘴形突鈕,腹部「鸛魚石斧圖」是原始社會繪畫藝術的傑作,其畫意似與原始宗教有關1978年河南省臨汝縣閻村出土,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類型,陶缸繪有鸛鳥銜魚,旁邊豎立一件石斧的畫面,作者用白色在夾砂紅陶的缸外壁繪出鸛、魚、石斧,以粗重結實的黑線勾出鸛的眼睛、魚身和石斧的結構,畫面效果粗獷有力,繪畫具有中華民族遠古時代的造型特徵,是一件罕見的繪畫珍品。

F. 「鸛魚石斧」是圖騰崇拜嗎,為何會出現在6000年前陶缸上

1979年大年初八的早上,河南省臨汝縣的李建安,在聽說紙北大隊閻村的人在蘋果地挖出許多陶片後,匆忙趕往現場。經他發掘,此地共出現陶缸和尖底瓶13個,其中第12個陶缸上有鳥、魚和石斧的圖案。後來他與臨汝縣文化館聯系,幾經折騰,這個帶有圖案的陶缸才最終收藏到中國歷史博物館。

這件陶缸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文物,距今超過6000年。陶缸敞口、平底、有四個對稱的鼻鈕,高47厘米、口徑32.7厘米、底徑19.5厘米。腹部一側的畫,約占整個陶器一半,是目前發現最大的一幅原始社會時期的彩陶畫。

漢代人復活成仙的思想濃厚,漢畫像石也有許多「鳥和魚」或者「鳥吃魚」的畫,或許是這種思想的延續。

G. 《夢幻西遊2科舉》看圖答題有哪些題目

題目和答案如下:

1、《蘭亭序》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它的作者是——王羲之。

2、左圖為北宋年間風俗畫作品,它的名字是——清明上河圖。

3、"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名為——竹石圖。

4、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臣祿東贊,這幅畫生動的表現了當時的情景,作者是——閻立本。

5、左圖描繪了南唐巨宦韓熙載開夜宴行樂的場景,這幅畫的作者是——顧閎中。

6、本圖為《百駿圖》的局部,這幅圖的作者是——郎世寧。

7、以下哪個不是左圖雕塑的名字——白駒過隙。

8、"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飾其性"是本圖的主題,它摘選自——女史箴圖。

9、陶缸繪有鸛鳥銜魚,旁邊豎立一柄石斧,他是屬於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

10、周王為了中興周室,決定革除積弊,毛公受到厚待很感激,所製作的鼎即為左圖的毛公鼎。這里的周王是——周宣王。

11、左圖是中國現存商代青銅器最大的方尊——四羊方尊。他的作用是——祭祀的禮器。

12、本圖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但是命運多舛,曾被燒成兩截輾轉流落各地,他的名字是——富春山居圖。

13、司母戊鼎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他的製作時期是——商朝。

H. 鸛鳥銜魚什麼寓意

寓意人十分美麗和善。
鸛鳥性格溫順,體態秀美典雅,行動端莊大方,十分美麗動人。我國民間都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徵,稱為「吉祥之鳥」。

I. 仰韶文化的幾種類型

1、農業

仰韶文化各個部落繼承了前仰韶時期各種文化的傳統生產方式,農業生產仍以種植粟類作物為主。粟的遺存在各重要遺址中經常發現,如西安半坡一座房子內的罐、瓮中都盛放著粟,另一座房子的小窖穴中也發現了粟殼遺存,特別是有一個窖穴中粟殼堆積達數斗之多。

在重要遺址北首嶺、泉護村、下孟村、王灣,也都發現了或多或少的粟殼。臨潼的姜寨遺址,還發現了另一種耐旱作物黍。靠近長江北岸的河南淅川下王崗遺址,發現了稻穀痕跡。此外,在洛陽孫旗屯、鄭州林山砦、淅川下集等遺址,也都發現了糧食遺跡。

上述情況表明,仰韶文化范圍內的農業生產比較發達,糧食作物品種不僅是一種粟。同時,人們還掌握了蔬菜種植技術,半坡遺址的一座房子內,一個陶罐里裝滿了已經炭化的白菜或芥菜之類的茶籽。

2、採集和漁獵

仰韶文化時期,黃河中游各部落的採集和漁獵經濟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根據考古發現的資料,當時的採集品中有榛子、栗子、松籽和朴樹籽等,還有水中的螺螄。其它如植物塊根、鳥蛋、蜂蜜以及昆蟲等,也是採集的對象,這些與過去沒有多大區別。

各氏族營地附近,都有大小河流和比較寬闊的水域,水產十分豐富,利於捕撈活動。遺址中普遍發現了石、陶制網墜和骨制魚鉤、魚叉等工具,說明當時氏族先民的捕撈方法既有網捕,也有垂釣和投叉擊刺。

許多遺址的彩繪陶器上都有魚網的描畫。半坡類型的彩陶盆內及其它一些彩陶器皿上常有魚網紋和魚紋,顯然是長期捕撈活動的真實寫照。

3、手工業

仰韶文化的手工業經濟與農業、畜牧業經濟一樣,主要從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活動,以物易物的交換形式已普遍存在,商品經濟的萌芽還沒有產生。

在各個部落里,氏族成員從事的生產勞動主要是以性別和年齡為分工的。手工業生產中的一些專業性技術,開始由氏族內部長期從事、積累了一定經驗的成員掌握,這些專業分工尚不十分明確和規范。當時的手工業生產,主要是制陶業和制石、制骨、製革、紡織、編織等。

4、制陶業

仰韶文化的制陶業比較發達,制陶技術最能代表當時的手工業經濟發展的水平。從考古發現看,各部落都掌握了相當成熟的經驗,包括選用陶土、塑坯造型、燒制火候等一系列技術和繪畫、貼塑裝飾的工藝。

5、石器製造業

仰韶文化的石器製造業比較發達,早期打制的多,使用直接打擊法,制出的砍砸器和刮削器往往不加修整即行使用,比較粗糙。中期以後,磨製石器已明顯占居主導地位,器形也有很大改進,數量大批增加。各類型遺址中出土的磨製石器,都是先打出初坯然後細致研磨成器的。

與磨製相聯系,切鋸石材和穿孔的技術普遍使用,穿孔石斧在各遺址都有發現。穿孔主要使用鑽穿,但往往先鑿出淺窩再施鑽,也有的是先磨出凹槽而後施鑽的。穿孔石器是為了更好地裝柄以製成復合工具,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

J.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的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

新石器時代。陶質彩繪,器高47cm、口徑32.7cm。1978年河南省臨汝縣(今汝州市)閻村出土,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類型,陶缸繪有鸛鳥銜魚,旁邊豎立一柄石斧的畫面,作者用白色在夾砂紅陶的缸外壁繪出鸛、魚、石斧,以粗重結實的黑線勾出鸛的眼睛、魚身和石斧的結構,畫面效果粗獷有力,繪畫具有中華民族遠古時代的造型特徵,是一件罕見的繪畫珍品。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閱讀全文

與陶缸繪有鸛鳥銜魚是哪裡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