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福建省哪個文化遺址價值高

福建省哪個文化遺址價值高

發布時間:2022-06-09 19:57:56

⑴ 曇石山文化遺址的遺址價值

歷史文化價值
曇石山遺址是福建境內第一個經確立的考古學文化, 為福建新石器時代區域考古學文化時空框架的建立奠定了標尺。曇石山文化的考古資料,除標志性的曇石山遺址外, 還有閩侯庄邊山、溪頭遺址和福清東張下層等遺址作為補充, 較為充分地反映了福建新石器時代末期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 極大地充實了東南地區新石器時代末期的考古學文化研究。
社會文化價值
通過對曇石山遺址的保護和利用, 開展以聚落社會性質、經濟生活、意識形態和埋葬制度等為內容的考古研究、學術交流活動, 不僅可以增長追根溯源的歷史進程意識, 增強民族自信心, 還有助於恢復昔日繁榮和美好的生態環境, 促進現代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曇石山遺址依託山體, 臨傍閩江, 整體景觀不僅宏偉, 而且還埋藏有豐富的遺物和遺跡。其社會價值是其他單體遺址所無法代替的, 構成了閩江下游史前文化研究、保護和展出的基礎。曇石山遺址及有關生態環境是歷史發展、環境演變以及人與自然關系的忠實記錄, 不僅是考古學研究對象, 而且也是經濟、政治、文化、環境等領域間接和直接的研究對象, 因而是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生態恢復的重要借鑒。當然曇石山遺址更是重要的環境遺產和觀光旅遊資源。
科學研究價值
曇石山遺址以墓葬為大宗, 且伴出野生動物遺骸、貝類、植物標本等遺物,均有利於研究當時的人種和生態環境。據遺址的堆積情況及出土生產、生活用具等遺物可推測當時的生產、手工等經濟產業情況。從埋葬習俗方面, 可探討當時的社會性質。綜合遺址中拔牙、割體儀葬、隨葬品中的法器和陶器裝飾等, 可推測當時人們的意識形態。從隨葬品的器物形態, 探索其源流及與周邊文化的交流和比較。
藝術研究價值
曇石山遺址已出土的遺物中, 主要為陶器、石器、貝器、骨器和少量玉器, 均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隨葬品以陶器為大宗, 不乏通體磨光、薄如蛋殼的器皿, 亦有部分彩陶器, 且部分陶器、紡輪和陶支腳均有刻畫圖案, 反映當時人們的審美情趣和藝術表現力, 亦可從側面推測當時人們的圖騰崇拜信仰。石錛和石鏃等細石器、骨簪和骨針等骨器、玉玦和玉飾等玉器種種生產、生活工具, 通體光滑, 磨製精細, 反映了當時的工藝水平, 是工匠智慧的集中體現, 亦體現了當時社會的現實生活和社會風尚。

⑵ 福建省的名勝古跡

1、汀州古城牆

汀州古城牆,址位於福建省長汀縣汀州鎮。汀州古城牆始建於唐大歷四年,至明清時期,汀州古城牆總長為5000多米,設有12個城門,「枕山臨溪為城」,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及「佛掛珠」的獨特格局。

高超的建築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卓越才能 。現在保存完好的城牆近3000米,將朝天門、五通門、惠吉門、寶珠門聯結在一起。1996年汀州城牆被列為第四批省級文保單位,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位於中國福建省廈門市廈門島東南海岬突出部,毗鄰廈門大學園區,三面環海,景區系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全國4A級旅遊景區。

胡里山炮台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年,總面積7萬多平方米,城堡面積1.3萬平方米,分為戰坪區、兵營區和後山區,炮台結構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歐洲風格,又有我國明清時期的建築神韻,歷史上被稱為「八閩門戶、天南鎖鑰」。

3、南靖土樓

南靖土樓,又稱為福建土樓,擁有福建南靖土樓國家森林公園,南靖土樓遍布漳州市南靖、華安、平和、詔安、雲霄、漳浦等縣山區的土樓,以歷史悠久、數量眾多、規模宏大、造型奇異、風格獨特而聞名於世,被譽為「神話般的山區建築」。

福建土樓產生於宋朝時代,明、清朝時期逐漸成熟,並一直延續至今。

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築,依山就勢,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築規劃的「風水」理念,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禦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的平地和當地的生土、木材、鵝卵石等建築材料,是一種自成體系,具有節約、堅固、防禦性強的特點,又極富美感的生土高層建築模式。

4、臨水宮

臨水宮坐落在古田大橋鎮中村,距縣城39公里。臨水宮是一座風格別致的仿唐代宮殿建築,始建於唐貞元八年(公元792年),後經元明清歷代重修擴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分布國內外各地臨水宮的祖殿,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臨水宮所在地大橋鎮是閩東著名僑鄉,位居景色秀麗的古田翠屏湖畔,交通便利,物產豐富。柿丸、柰干、銀耳、香菇、竹蓀等名優特產品聞名於世,暢銷海內外。另有柘榮縣雙城鎮臨水宮以及游戲《山海英雄》中的同名門派。

5、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坐落於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東南海濱,瀕臨台灣海峽是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興經略海防時為抵禦倭寇所建,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是明政府為抗擊倭患,在萬裏海疆修築的60多座衛所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

崇武古城、凈峰蓮城衛城和凈峰寺(3A級景區)同屬惠安縣革委會1979年公布的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福建省首批「國防教育基地」,泉州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

⑶ 福建省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有哪四個

口店北京人遺址 1987.12 文化遺產 3、山東泰山 1987.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4、長城 1987.12 文化遺產 5、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1987.12 文化遺產 6、北京故宮 1987.12 文化遺產 7、安徽黃山 1990.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8、四川黃龍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9、湖南武陵源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10、四川九寨溝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11、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群 1994.12 文化遺產 12、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及孔林 1994.12 文化遺產 13、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1994.12 文化遺產 14、西藏布達拉宮 1994.12 文化遺產 15、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名勝區1996.12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16、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 1996.12 文化景觀 17、蘇州古典園林 1997.12 文化遺產 18、山西平遙古城 1997.12 文化遺產 19、雲南麗江古城 1997.12 文化遺產 20、北京天壇 1998.11 文化遺產 21、北京頤和園 1998.11 文化遺產 22、福建省武夷山 1999.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23、重慶大足石刻 1999.12 文化遺產 24、安徽古村落:西遞、宏村 2000.11 文化遺產 25、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鍾祥市)、清東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縣) 2000.11 文化遺產 26、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2000.11 文化遺產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2000.11 文化遺產 28、雲岡石窟 2001.12 文化遺產 29、「三江並流」自然景觀 2003.7 自然遺產 30、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2004.7文化遺產 31、澳門歷史城區 2005 文化遺產 32、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2006

⑷ 福建有哪些名勝古跡

清源名勝風景區 又名北山、泉山、齊雲山,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晉江下游北岸,與台灣隔海相望,為泉州城北屏障,由清源山、靈山、九日由三大景 由清源山、靈山、九日由三大景區組成。主峰海拔498公尺,面積62平方公里,主景區距泉州城市區3公里。「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靈以泉。元人贊譽「閩海蓬萊第一山」。「清源鼎峙」為泉州十景之一,歷來為遊客登臨攬勝。1988年列為國家風景名勝區。 開元寺是閩南規模最大的古剎,全寺佔地7萬平方米。寺內蓮宮桂宇,煥彩流丹,刺桐掩映,古榕垂蔭,氣象軒昂,景色幽美。大殿奉以傳為唐玄宗"御賜佛像"釋迦牟尼居中的五方佛,為閩境梵剎所僅見。歷來被目為泉州城標的東西兩石塔,東塔名鎮國塔,西塔叫仁壽塔,相距200米,坐落開元寺東西兩廡外面,巍然對峙,極為壯觀。 清源山右峰峻峭,中峰巍峨,左峰迤邐。層巒疊嶂,壑深洞幽,曾以三十六洞天名其精華景物,如老君岩、千手岩、彌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賜恩岩、五台岩、南台岩、龜岩、獅岩、蛻岩和清源洞尚保存原貌;巢雲岩、寒山岩、紫澤洞尚有遺跡。這些岩洞,或妙景天成,或人工雕造,都各具特色,各臻其美。其主要有:老君岩,位於左峰羅山、武山下,宋代天然岩石雕成的老君坐像,高5.1公尺,造型生動、刻工精巧,是我國現在最大道教石雕像,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彌陀岩,位於左峰山腰「一嘯台」上。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依石壁建仿木構石室,面寬5.6公尺,門額刻「阿彌陀佛」。室後壁岩面浮雕阿彌陀佛立像,高5公尺,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岩外有「一線天」、「雲台」、「連心石」、「泉窟觀瀑」、「泓一法師舍利塔」等景觀。 碧霄岩,位於彌陀岩東南方,建於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原有石構建築,已廢。岩壁上浮雕三世尊坐像,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岩上方為上碧霄,有平台,崖刻「壽」字,4公尺見方。從台灣迎回的廣欽法師的靈骨也埋在碧霄岩邊,並建石塔,以供瞻仰。瑞像岩,位於碧霄岩東側,北宋元右二年(1086年)依天柱峰山石雕刻「釋迦瑞像」立姿,高4.4米。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建仿木構石室。該岩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岩外奇石扦天,千姿百態。峭壁間有「忘歸」、「北門勝概」崖刻。岩室對面為羅漢峰,斷岩側立,形如羅漢,構成十八羅漢朝瑞像奇觀。 清源洞又名純陽洞,在中部山峰頂端,歷來為遊人登高攬勝的好地方。在登洞沿途有小憩亭、碧霄崖、紫潭宮遺址及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手書"君恩山重"四個大字,刻於石上。還有甘洌似乳的乳泉。 清源山的泉有一百多眼。著名的叫「孔泉」,也稱「虎乳泉」,泉山因此得名。彌陀岩側的「泉窟觀瀑」,在雨季有「虹雨千層吹不斷,琉璃萬斛涌還多」的景象。 歷代文士、武將、高僧、權貴游山,留下400方碑刻和崖刻。北宋米芾的「第一山」,明將俞大猷的「君恩山重」,現代高僧泓一法師遺墨「悲欣交集」備受景仰。 福建崇武古城風景區 崇武古城風景區是一處集濱海風光、歷史文物、民俗風情、雕刻藝術於一體的特色旅遊風景區。歷來被世人稱之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崇武古城是我國僅存的一座比較完整的石頭城,也是我國海防史上一個比較完整的史跡,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武的意思就是崇尚武備。據說宋朝時,這里就稱為崇武鄉守節里。宋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惠安置縣後,在這里設小兜巡檢寨。元朝初期改為小兜巡檢司。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活動在朝鮮和我國沿海的日本海盜集團一倭寇突然登陸祥芝的蚶江,對泉州地區的安全造成威脅。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防禦倭寇人侵,委派江夏侯周德興巡視東南沿海。周德興是個軍事工程專家,他根據泉州沿海地區海岸線曲折、地形險要的特點,「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當年,泉州設永寧衛,管轄五個所,即福全、中左、金門、高浦、崇武五所。惠安設立五座城,即崇武城、獺窟城、小岞城、黃崎城、峰尾城。祟武城為五城之一,隸屬福建司永寧衛的一個千戶所,建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了。 區內長達28.8公里的曲折海岸線上,12個沙灣處處沙質細膩、嫵媚綺麗,4大岩群迭峰壘石、磊落萬狀。我國現存最完整的明代丁字型石砌古城池──崇武古城就聳立在景區的正東方,其建築工藝之獨特合理被稱為「古代系統工程的案例」。位於古城南側的「中華石雕工藝博覽園」是我國為數不多的一處薈萃石雕精品的主題公園。該園區佔地9公頃,共收藏有不同藝術風格的石雕藝術精品500餘件,與古城、大海渾然一體,獨具匠心。景區內全國最大的岩雕藝術作品──大地藝術,是由著名的畫家洪世清老先生花費數年心血創作而成的,其作品取材於海礁岩崖的原始形態,依形取勢,循石造型,創作出形神兼備的各種藝術形象170餘件,甚稱石雕藝術一大奇觀。而位於崇武大乍的東山,豎起了20米高的惠女雕塑,惠女民俗村建設已拉開帷幕。目前,該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4A級旅遊區和全省優秀旅遊景區,被福建省財政廳、旅遊局列為全省旅遊重點建設項目,被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首批風景名勝區,年接待遊客量近百萬人次。 ·古城門 一路向上了年紀的人打聽,了解到城內有四個城門,東、西、北三座城門相似,各有兩道城門,外加築月城,上建城樓,城門上各設烽火台一座,南城門則外加設一照牆。相傳當年倭寇炮轟城池,城內關帝廟的關雲長把青龍偃月刀一揮,炮彈被撥落在城牆旁,再一揮,炮彈射回賊船,於是船沉寇亡。我想,這就是關帝廟香火鼎盛的緣故吧。 西門的兩道城門如今依舊完好地保留下來。蔭涼的城門下擺有幾個小攤子,攤主相互拉著家常,手不忘揮動自製的撣子趕著飛過的蠅蚊。新枝、野花在城門牆頭留下春的影子,陳年古榕的須根垂下,默默感受著古城的一切。 經西門往東,而北,終到南門,城內的十字大街聯結著四個城門,太陽在老街的石板路上投下長長的影子。 在不大的城裡留下三十多座宋、明、清歷朝所修建的寺廟庵堂,有了這些古建築,古城的滄桑中更添幾多古樸。 ·古城牆 對於崇武來說,石頭就是小城的靈魂。 周長2567米的花崗岩古城牆承載著小城的歷史,見證了小城的從前以來,把歷史的記憶一直留到了今天。 踏著石砌的台階,緩緩地走上城牆。跑馬道上遍布的野草,泛著干凈的綠。斑駁的城牆就是古城的典籍,徐徐的風吹過,翻過一頁頁史冊:抗倭名將戚繼光親臨崇武,指揮剿倭,平定倭亂;鄭成功大軍揮師東渡,收復祖國寶島台灣;崇武軍民隨人民解放軍揚帆南征,解放祖國南大門廈門島;1956年周總理親自指揮崇武海戰,擊沉擊傷入侵的美蔣「永泰」、「永昌」號軍艦。 幾百年來,古城幾代軍民憑借天然的屏障和牢固的石城,歷經血與火的洗禮,用生命譜寫出可歌可泣的戰斗詩篇。這里的「崇報祠」、「元飼宮」等,都是為紀念抗倭犧牲的英雄而建。 ·古民居 順著城門一直向里走,外邊的嘈雜似乎隔於城門外,老街出奇地靜。老街兩旁是樸素的民居,石房子、紅磚厝、木結構房子都沒有太多的裝飾。這些不同年代的建築透出歲月的斑跡,沉澱的光芒還在。 一條條小巷藏於一座座民居之間。走在狹窄的石巷道,老房子的門終日敞著,人們不急不緩地過著悠閑的日子。 院子里的婦女坐在裝滿帶殼海蠣的大桶,熟練地撬開蚝殼,不一會兒,腳邊的蚝殼已堆成小山。她的服飾就是被風趣稱為「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衫,浪費褲。」 頭戴黃斗笠,披著白底小碎花頭巾,捂住雙頰下頜,上身穿藍色斜襟衫,又短又狹,露出肚皮,腰間佩有銀腰鏈,下穿寬大飄逸的低腰黑褲。這種全國獨具一格的服飾在崇武不時會跑進你的視線,因為惠女們勤勞的身影隨處可見。 從逼仄的小巷走出一位老人,晃著矯健舒緩的步子。 這不禁令人猜想他們的祖上會是哪位駐守老城的官兵呢?又是屬於「百家姓,萬人丁」中的哪個支脈? 崇武半島在我國古代的海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為防備海盜倭寇,江夏侯周德興在崇武建造城池。初築時,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倭寇攻城六晝夜,城被攻陷,百姓生命財產遭到嚴重損失,鑒此教訓,勸募大修。明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四月,福建總兵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屯兵在此,興修城防,演武練兵,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軍事制度和城防設施。清代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這時全城周長2567米,南北長500米,東西寬300米,基寬5米,牆高7米,有窩鋪26座,城堞1304個,箭窗1300個。四面設門,東西二門築有月城,城牆上有烽火台、瞭望台和這放銃炮的虛台。城牆有二至三層的跑馬道四城邊各有一潭、一井和通向城外的涵溝。城內原建有捍寨、墩台、館驛、軍營和演武廳等,構成一套比較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 此後,城防已失去軍事上的作用,又因長期廢棄,城牆失修倒塌。1983年,由國家撥款進行全面修復。歷史上曾經為國立下不朽功績的古城,又屹立於崇武半島上。1987年舉行「崇武古城創建六百周年紀念活動」及學術討論會,引起了中外學者的巨大興趣,它是民族的驕傲,歷史的豐碑。

⑸ 福建福州曇石山文化遺址的發現有什麼意義

曇石山文化遺址位於福建省閩侯縣甘蔗鎮曇石村,發現於1954年1月,先後進行8次發掘,發掘面積達2000平方米,共發現墓葬89座、陶窯9座、壕溝2條,出土大批陶器、石器、骨器和玉器。以曇石山遺址命名的曇石山文化,分布於閩江下游,直達沿海地區,具有鮮明的海洋文化特色,是先秦時期閩台兩岸海洋文化的源頭。
曇石山文化遺址基本上是一處4000~5000年前原始社會晚期的公共氏族墓地,其上層疊壓著3000多年前的黃土侖文化遺物。2001年,曇石山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

⑹ 福建省有哪些著名的名勝古跡

福建省十大名勝:武夷山(南平)、鼓浪嶼(廈門)、湄洲島(莆田)、清源山(泉州)、大金湖(三明),冠豸山(龍岩)、崇武古城(泉州)、太姥山(寧德)、海壇(福州)、東山島及風動石(漳州)。

⑺ 福建省有哪些著名的名勝古跡

福建省十大名勝:武夷山(南平)、鼓浪嶼(廈門)、湄洲島(莆田)、清源山(泉州)、大金湖(三明),冠豸山(龍岩)、崇武古城(泉州)、太姥山(寧德)、海壇(福州)、東山島及風動石(漳州)
氣勢宏偉的鄭成功陵園、
「天下無橋長此橋」的五里橋(安平橋)、
海交史珍貴文物的九日山摩崖石刻 、
閩南建築大觀園的蔡氏古民居建築群四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有蓮花峰、五塔岩等78個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還有大佰島娛樂世界、山外山生態農業度假區、黃巢風景區等諸多自然、人文景觀,以及典雅多姿的梨園戲、高甲戲、南音等藝術奇葩和風味獨特的地方小吃。風景神奇,文化獨特,民風古樸,令海內外遊客流連忘返
在台灣海峽西岸,有一座面積14.35平方公里、南北修長、東西狹窄的小島,如一塊晶瑩剔透的玉石,鑲嵌在碧波萬頃的海面上,她就是被人們稱為「東海明珠」的湄洲島。
湄洲島鍾靈毓秀、風光無限。那奇峰怪石,千姿百態、巧奪天工;那萬頃林濤,青翠欲滴、沁人心脾;那黃金沙灘,宛若細絨、令人陶醉。登高遠眺,但見海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銜,海天一色,好一幅人間仙境。
海上龍宮媽祖廟

福建名勝古跡之最

最大的鐵佛福建一尊最大的鐵佛,在福州開元寺內,佛高5.3米,建於宋朝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之前,距今已920年,鐵佛頭部為實心,身驅為空心,估計其總重量在10萬斤左右,為全國罕見。
最大的鍋福建現存一口最大的鍋,存放在福州鼓山湧泉寺內,這口鍋深七、八米,鍋蓋吊在滑車上,煮一鍋飯需要燒3000斤柴,煮好的飯可吃1000人,大鍋邊還有3口小鍋,每鍋飯也能吃300人。

最早的玻璃碳福建最早的玻璃碳,發現在五代後唐閩王王審知墓中。王審知墓在福州北郊,明朝丘德四年(公元1429年)墓被在該地屯墾的士兵盜挖,發現此碳,它是許多珍貴的殉葬品之一。

最老的荔枝樹當推莆田市的「宋家香」荔枝樹,這棵樹種植在莆田城內宋氏宗祠庭院中,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名臣蔡襄曾在宋祠品嘗過荔枝,寫下:「世傳此樹已三百年」,以此推算,它當種植於唐玄宗末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它的主幹周圍達7.1米,直徑為2.38米,樹幹部分木質蛀空,可容納五、六人,公元1923年,此樹被強台風腰折,不到兩年又長出新枝,1951年又開始開花結果實,現樹高達8米多高,枝葉茂盛,每年結果,產量達數千斤。

最早的佛寺福建最早的佛寺,名叫「紹因寺」,建於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距今已1721年歷史了。寺內有琴石、金雞井、飲馬池等古跡,是漢閩越王時遺址,現福州市北大路「半野軒」,就是過去的部分寺
廈門

⑻ 中國至今最有價值的考古發現是哪次

不好比較,從學術意義上來說各有千秋,解決不同的學術問題,這種問法本身就不是很專業。
但如果權衡一下,我覺得北京周口店應該是最有價值的之一。
附上例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希望能有幫助
十大考古發現名單

2009
1、河南新密李家溝舊石器-新石器過渡階段遺址 2、安徽固鎮垓下大汶口文化遺址
3、江蘇張家港東山村遺址 4、內蒙古赤峰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層文化聚落遺址
5、山東高青陳庄西周城址 6、陝西富縣秦直道遺址
7、陝西西漢帝陵考古調查及發掘 8、河南安陽西高穴曹操高陵
9、河北曲陽澗磁村定窯遺址 10、江西高安華林造紙作坊遺址
2008
1、陝西高陵楊官寨遺址 2、甘肅臨潭磨溝齊家文化墓地
3、山東壽光雙王城鹽業遺址群 4、陝西岐山周公廟遺址
5、雲南劍川海門口遺址 6、江蘇無錫闔閭城遺址
7、河南滎陽娘娘寨遺址 8、安徽蚌埠雙墩一號春秋墓
9、河南新鄭胡庄墓地 10、四川成都江南館街唐宋街坊遺址
2007
1、河南許昌靈井舊石器遺址 2、河南新鄭唐戶遺址
3、浙江餘杭良渚文化古城遺址 4、湖北鄖縣遼瓦店子遺址
5、河南滎陽關帝廟遺址 6、江西靖安李洲坳東周墓葬
7、新疆巴里坤東黑溝遺址 8、河南洛陽偃師東漢帝陵與洛陽邙山墓群
9、新疆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 10、河北磁縣東魏元祜墓與河南安陽固岸東魏北齊墓地
2006
1、雲南富源大河舊石器洞穴遺址
2、廣東深圳咸頭嶺新石器時代遺址
3、河南靈寶西坡新石器時代大型墓地 4、廣東高明古椰貝丘遺址
5、山西柳林高紅商代遺址 6、福建浦城管九村土墩墓
7、甘肅張家川馬家塬戰國墓地 8、甘肅禮縣大堡子山遺址
9、安徽六安雙墩墓地 10、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閘遺址
2005
1、浙江嵊州小黃山遺址
2、湖南洪江高廟遺址
3、河南鶴壁劉庄遺址 4、福建浦城貓耳弄山商代窯群
5、貴州威寧中水遺址 6、山西絳縣橫水西周墓地
7、江蘇句容、金壇周代土墩墓群 8、河南內黃三楊庄漢代聚落遺址
9、陝西韓城梁帶村兩周遺址 10、山西大同沙嶺北魏壁畫墓
2004
1、廣東廣州大學城南漢二陵
2、易縣北福地遺址
3、偃師二里頭遺址宮殿區 4、湖南寧鄉炭河裡西周城址
5、江蘇無錫鴻山越國貴族墓 6、遼寧朝陽十六國三燕龍城宮城南門遺址
7、山西芮城清涼寺墓地 8、四川綿竹城關鎮劍南春酒坊遺址
9、新疆羅布泊小河墓地 10、浙江杭州嚴官巷南宋御街遺址
2003
1、遼寧凌源牛河梁新石器時代遺址
2、河南鄭州大師姑夏代城址
3、陝西眉縣楊家村西周青銅器窖藏 4、陝西扶風周原李家西周鑄銅作坊遺址
5、山東章丘危山漢代墓葬與陪葬坑及陶窯 6、山東臨沂洗硯池晉墓
7、陝西唐昭陵北司馬門遺址 8、內蒙古通遼吐爾基山遼墓
9、內蒙古集寧路古城遺址 10、江西景德鎮珠山明、清御窯遺址
2002
1、廣西百色革新橋石器時代石器加工場遺址
2、湖南里耶古城及出土秦簡牘
3、山東日照海曲漢代墓地 4、河北臨漳鄴城遺址
5、山西太原王家峰北齊徐顯秀墓 6、湖北巴東舊縣坪遺址
7、吉林延邊西古城城址(唐渤海) 8、黑龍江阿城劉秀屯金代大型宮殿基址
9、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10、浙江寧波元代慶元路永豐庫遺址
2001
1、吉縣柿子灘舊石器時代遺址
2、蕭山跨湖橋新石器時代遺址
3、民和喇家齊家文化遺址 4、深圳屋背嶺商代遺址
5、成都金沙商周遺址 6、貴州赫章可樂遺址墓葬
7、浙江杭州雷峰塔遺址 8、河南禹州神鎮鈞窯遺址
9、浙江杭州老虎洞南宋窯址 10、浙江杭州南宋恭聖仁烈皇後宅遺址
2000
1、福建三明萬壽岩舊石器遺址
2、河南新密古城寨龍山時代古城
3、湖北潛江龍灣宮殿遺址 4、南京鍾山六朝壇類建築遺址
5、河南寶豐清涼寺汝官窯遺址 6、江蘇連雲港藤花落龍山時代遺址
7、廣東博羅橫嶺山先秦墓地 8、四川成都古蜀國大型船棺獨木棺墓葬遺
9、浙江杭州南宋臨安府治遺址 10、山東章丘洛庄漢墓陪葬坑和祭祀坑遺址
1999
1、江蘇江陰高城墩新石器時代遺址
2、吉林通化萬發撥子遺址
3、雲南羊甫頭墓地 4、安徽淮北隋唐大運河考古
5、遼寧桓仁五女山山城 6、山西太原市晉源區隋代虞弘墓
7、河北元中都 8、四川成都水井街酒坊遺址
9、遺址出土陶鬲址夯築遺跡 10、湖南虎溪山一號漢墓
1998
1、泥河灣盆地於家溝舊石器遺址
2、含山凌家灘新石器時代祭壇和墓地
3、金壇三星村新石器時代遺址 4、忠縣中壩遺址
5、北票康家屯夏家店下層文化石城址 6、紹興印山越國王陵
7、三峽庫區雲陽李家壩遺址 8、小浪底水庫東漢漕運建築基址
9、南京六朝家族墓地 10、林湖寺龍口越窯窯址
1997
1、洛陽盆地舊石器地點群
2、章丘西河遺址
3、邕寧頂螄山遺址 4、香港東灣仔北遺址
5、偃師商城小城 6、新鄭鄭韓故城鄭國祭祀遺址
7、湖南澧縣城頭山大溪文化城牆及湯加港文化水稻田 8、遼寧綏中縣石碑地秦漢遺址
9、廣東廣州市南越國御苑遺跡 10、新疆尉犁縣營盤漢晉墓地
1996

1、重慶豐都煙墩堡遺址
2、洛陽妯娌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
3、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群 4、平頂山應國墓地
5、四川南宋安丙家族墓地安丙墓 6、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紀年簡牘
7、遼寧北票喇嘛洞墓地 8、山東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窖藏
9、長清雙乳山西漢濟北王陵 10、青海都蘭吐蕃墓群的發現
1995
1、江西萬年縣大源鄉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
2、湖南省道縣壽雁鎮玉蟾洞遺址
3、河南鄭州市北郊西山仰韶文化城遺址 4、鄭州西北石佛鄉小雙橋商代遺址
5、山東長清縣仙人台國貴族墓地 6、廣州中山四路南越國宮署遺址
7、江蘇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陵 8、新疆民豐縣尼雅遺址
9、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渤海國遺址 10、杭州市中山南路南宋太廟遺址
1994
1、三峽工程淹沒區考古調查
2、江蘇南京市江寧縣湯山舊石器時代遺址
3、河南鄧州市白庄村八里崗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 4、安徽蒙城縣畢集村尉遲寺新石器時代聚落遺
5、河南輝縣孟庄遺址 6、山東滕州前掌大商周貴族墓地
7、河南永城漢梁孝王寢園 8、西安隋灞橋遺址
9、陝西麟游隋仁壽宮·唐九成宮37號殿址 10、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東沙布日台鄉寶山遼貴族墓
1993
1、貴州盤縣大洞遺址
2、江蘇高郵龍虯庄遺址
3、浙江餘杭莫角山良渚遺址大型建築基址 4、山西大同晉侯邦父及夫人墓
5、湖南長沙國王後「漁陽」墓 6、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第三窟遺址
7、江蘇揚州唐城遺址 8、江西豐城洪州窯窯址
9、河北宣化下八里遼代壁畫墓群 10、遼寧綏中元代沉船水下考古調查
1992
1、湖北雞公山遺址
2、內蒙古興隆窪原始聚落遺址
3、湖南澧縣城頭山屈家嶺文化古城址 4、江蘇趙陵山良渚文化遺址
5、山西晉侯墓地的發現與研究 6、河南丹江口水庫楚國貴族墓
7、安徽天長三角圩漢墓群 8、雲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
9、內蒙古遼代耶律羽之墓 10、河南洛陽北宋衙署庭園遺址
1991
1、山東鄒平丁公龍山文化城址
2、浙江餘杭匯觀山良渚文化祭壇和大墓遺址
3、西藏拉薩曲貢遺址 4、河南殷墟花園庄商代甲骨窖藏
5、河北定州商代方國貴族墓葬 6、江西瑞昌銅嶺商周銅礦礦冶遺址
7、河南三門峽上村嶺西周虢仲墓 8、甘肅敦煌漢懸泉置遺址
9、河南永城芒碭山漢梁孝王王後墓 10、黑龍江渤海國王陵區大型石室壁畫墓
1990
1、湖北鄖縣人頭骨化石
2、山東城子崖龍山與岳石文化遺址
3、河南殷墟郭家莊160號墓 4、河南三門峽上村嶺周代虢季墓
5、山東後李春秋車馬坑和淄河店2號戰國大墓 6、陝西漢景帝陽陵從葬坑及其彩繪陶俑
7、陝西漢長安城陶俑官窯窯址 8、河南隋唐洛陽城應天門東闕遺址
9、寧夏宏佛塔天宮西夏文物 10、北京金中都水關遺址

⑼ 福建省歷史最悠久的古跡是哪個呢

閩越水鎮

(一)福建省歷史最悠久的應當屬福州市閩越水鎮,當人這只是之一,松溪縣也是古縣之一,歷史悠久。

考古發現證明,大約在5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原始人類已經廣泛分布在閩江、汀江、九龍江、晉江流域和邊海島嶼地區。與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同時代的文化比較,既有一些相同點,又有明顯的地差異。


松溪縣


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始置東平縣,屬建安郡。

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裁並郡縣,撤東平縣改名東平鄉。從南北朝至隋唐均屬建安縣。

五代梁開平元年(907年),東平鄉屬吳越國處州龍泉縣。

五代晉天福五年(940年),閩富沙王建安鎮安軍節度使王延政奪吳越國之東平鄉大部地方,於天福六年立為松源鎮。

五代晉開運二年(945年),南唐滅閩,松源鎮屬南唐永安軍。

五代周廣順元年(951年)即南唐保大九年,南唐政權升松源鎮為松源縣,縣治設今舊縣鄉政府所在地,屬南唐忠義軍。

北宋開寶八年(975年),宋滅南唐,遷縣治於今址,改名松溪縣,屬福建道建州。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屬兩浙西南路建州。

雍熙二年(985年),屬福建路建州。

隆興元年(1163年),屬福建路建寧府。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屬江浙行中書省建寧路。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屬福建行中書省建寧路。

至正十八年(1358年),屬福建行中書省建寧分省。

明洪武二年(1369年),屬福建行中書省。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稱布政使司建寧府。

南明福王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松溪縣曾改名嵩溪縣。

順治三年十一月十四日(1646年12月31日),清兵進駐松溪縣城,復名松溪縣,屬福建省延建邵道建寧府。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州。福建省劃分為4個道,松溪縣屬福建省北路道。

民國三年(1914年)北路道改稱建安道,道公署均駐南平。 民國十五年(1926年),國民革命軍入閩,次年2月成立松溪縣政府,直屬福建省政府。

民國二十二年(1922年)11月,福建一度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松溪縣屬延建省。翌年1月,人民革命政府失敗,松溪縣復直屬福建省。

民國二十三年(1923年)7月,省縣之間設立行政督察區,全省劃分為10個行政督察區,松溪縣屬第十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四年(1924年)10月,改稱第三行政督察區,督察專員公署均駐浦城,

民國二十七年8月(1938年)遷建陽)。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14日),松溪縣解放,屬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第一行政督察區改稱建甌專區,9月,改名建陽專區。

1956年3月撤銷建陽專區,松溪縣屬南平專區。

1959年7月1日劃歸福安專區。

1960年2月1日,松溪、政和兩縣合並,稱松政縣,縣治設松溪城關,仍屬福安專區。

1962年8月2日恢復松溪、政和兩縣建制。

1970年7月1日再度與政和縣合並,復屬南平專區(1971年6月,改稱建陽地區)。

1975年3月15日再次恢復松溪、政和兩縣建制,仍屬建陽地區(1989年1月又改為南平地區)。

⑽ 福建有哪些名勝古跡

福建省十大名勝:武夷山(南平)、鼓浪嶼(廈門)、湄洲島(莆田)、清源山(泉州)、大金湖(三明),冠豸山(龍岩)、崇武古城(泉州)、太姥山(寧德)、海壇(福州)、東山島及風動石(漳州)
氣勢宏偉的鄭成功陵園、
「天下無橋長此橋」的五里橋(安平橋)、
海交史珍貴文物的九日山摩崖石刻 、
閩南建築大觀園的蔡氏古民居建築群四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有蓮花峰、五塔岩等78個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還有大佰島娛樂世界、山外山生態農業度假區、黃巢風景區等諸多自然、人文景觀,以及典雅多姿的梨園戲、高甲戲、南音等藝術奇葩和風味獨特的地方小吃。風景神奇,文化獨特,民風古樸,令海內外遊客流連忘返
在台灣海峽西岸,有一座面積14.35平方公里、南北修長、東西狹窄的小島,如一塊晶瑩剔透的玉石,鑲嵌在碧波萬頃的海面上,她就是被人們稱為「東海明珠」的湄洲島。
湄洲島鍾靈毓秀、風光無限。那奇峰怪石,千姿百態、巧奪天工;那萬頃林濤,青翠欲滴、沁人心脾;那黃金沙灘,宛若細絨、令人陶醉。登高遠眺,但見海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銜,海天一色,好一幅人間仙境。
海上龍宮媽祖廟

福建名勝古跡之最

最大的鐵佛福建一尊最大的鐵佛,在福州開元寺內,佛高5.3米,建於宋朝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之前,距今已920年,鐵佛頭部為實心,身驅為空心,估計其總重量在10萬斤左右,為全國罕見。
最大的鍋福建現存一口最大的鍋,存放在福州鼓山湧泉寺內,這口鍋深七、八米,鍋蓋吊在滑車上,煮一鍋飯需要燒3000斤柴,煮好的飯可吃1000人,大鍋邊還有3口小鍋,每鍋飯也能吃300人。

最早的玻璃碳福建最早的玻璃碳,發現在五代後唐閩王王審知墓中。王審知墓在福州北郊,明朝丘德四年(公元1429年)墓被在該地屯墾的士兵盜挖,發現此碳,它是許多珍貴的殉葬品之一。

最老的荔枝樹當推莆田市的「宋家香」荔枝樹,這棵樹種植在莆田城內宋氏宗祠庭院中,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名臣蔡襄曾在宋祠品嘗過荔枝,寫下:「世傳此樹已三百年」,以此推算,它當種植於唐玄宗末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它的主幹周圍達7.1米,直徑為2.38米,樹幹部分木質蛀空,可容納五、六人,公元1923年,此樹被強台風腰折,不到兩年又長出新枝,1951年又開始開花結果實,現樹高達8米多高,枝葉茂盛,每年結果,產量達數千斤。

最早的佛寺福建最早的佛寺,名叫「紹因寺」,建於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距今已1721年歷史了。寺內有琴石、金雞井、飲馬池等古跡,是漢閩越王時遺址,現福州市北大路「半野軒」,就是過去的部分寺。

閱讀全文

與福建省哪個文化遺址價值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