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文化指的是什麼
籠統地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關於文化的分類 H. H. Stern(1992:208)根據文化的結構和范疇把文化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文化即大寫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狹義的文化即小寫的文化(culture with a small c)。廣義地說,文化指的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個方面。物質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種種物質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飾、日常用品等,是一種可見的顯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別指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 社會制度以及思維方式、宗教信仰、審美情趣,它們屬於不可見的隱性文化。包括文學、哲學、政治等方面內容。狹義的文化是指人們普遍的社會習慣,如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行為規范等。
Hammerly(1982)把文化分為信息文化、行為文化和成就文化。信息文化指一般受教育本族語者所掌握的關於社會、地理、歷史、等知識;行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實際行為、態度、價值等,它是成功交際最重要的因素;成就文化是指藝術和文學成就,它是傳統的文化概念。
文化的內部結構包括下列幾個層次: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心態文化。
物態文化層是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方式和產品的總和,是可觸知的具有物質實體的文化事物。
制度文化層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組建的各種社會行為規范。
行為文化層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以禮俗、民俗、風俗等形態表現出來的行為模式。
心態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意識活動中孕育出來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主觀因素,相當於通常所說的精神文化、社會意識等概念。這是文化的核心。
『貳』 文化的定義是什麼,文化有沒有標准
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生活處處離不開文化,而一個民族的發展,一個國家的昌盛,更是離不開文化。而文化也不僅僅是手裡的一紙文憑,也不僅僅是祖輩留下的書本典籍,而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企業的支柱,一個個體的內在修養。藝術無國界,文化也是。
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證明了文化的重要性。一個國家不但要物質層面的豐富,更要精神文化的富裕,才能使國家自信地屹立於世界之林中。一個人也是,只有擁有了充足的文化,才能在社會中立足。
『叄』 什麼叫做文化
文化的定義: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文化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
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會現象與群族內在精神的既有,傳承,創造,發展的總和。
文化的作用
(1)整合。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對於協調群體成員的行動所發揮的作用。
社會群體中不同的成員都是獨特的行動者,他們基於自己的需要、根據對情景的判斷和理解採取行動。文化是他們之間溝通的中介,如果他們能夠共享文化,那麼他們就能夠有效地溝通,消除隔閡、促成合作。
(2)導向。文化的導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為人們的行動提供方向和可供選擇的方式。
通過共享文化,行動者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種行為在對方看來是適宜的、可以引起積極回應的,並傾向於選擇有效的行動,這就是文化對行為的導向作用。
(3)維持秩序。文化是人們以往共同生活經驗的積累,是人們通過比較和選擇認為是合理並被普遍接受的東西。某種文化的形成和確立,就意味著某種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的被認可和被遵從,這也意味著某種秩序的形成。
(4)傳續。從世代的角度看,如果文化能向新的世代流傳,即下一代也認同、共享上一代的文化,那麼,文化就有了傳續功能。
『肆』 什麼是文化定義或解釋
文化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一種獨特行為,是主觀能動意識循環,即一個群體所擁有的「道、術、器、法、勢」行為。其中「道、術、器」是組織的文化基因,「法、勢」是基因密碼,它們是量子化的文化最小組合。具體內容見《解密文化的基因密碼——用五個字讀懂文化》
在文化的統一定義明確之前,文化行為都是無意識的,是人們日常工作與生活行為的自然表現,因此得出,人類的所有行為都是文化行為,幾千年從來沒有人在刻意的做文化。博大精深、包羅萬象的文化都是人們在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中自然形成的,文化的產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是文化基因的自然循環。我們必須承認,組織文化是自然形成的,無需刻意建設,先進文化是有質量的文化,只有質量文化是有方向性的文化,認識到這點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因為它從反面說明了文化建設是有意識的文化行為,這種行為必須建立在文化定義已經明確的基礎上,大家知道文化是什麼,才有建設方向。因此,破解文化的定義標準是當今文化強國建設的首要問題。
「道、術、器、法、勢」五個字的文化定義,言簡意賅,不但體現出了文化豐富的內涵,還能夠替代「文化」二字,直接應用到各種文化的概念和解釋中。例如;文化自信就是對組織治理的「道路、制度、行為、理論、未來」的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題中應有之意。只要與文化相關的理論和概念都可以直接用新的「道、術、器、法、勢」五個字來代替,可以做到 讓文化深入人心的目標,是組織文化管理實踐的福音。
這是文化思想領域的重大創新,原有的文化基礎理論存在認識上的錯誤,否則,文化早就定義出來了。我們不能跟著西方後面走,不重視國人自己的研究成果。「道、術、器」的文化基因理論成果已經上傳一年多,但始終沒有引起關注,說明現實社會對文化的重視程度很低,文化已經被邊緣化了,形成不了文化的群體意識、組織意識,這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
文化屬於管理范疇,迫切需要國家的文化標準定義,否則,我們就只見大樹,不見森林,只有出台統一的國家文化評價標准,用評價體系推動全國的組織文化建設。才能讓文化的大樹變成森林。
『伍』 文化是什麼意思
文化(culture)是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給文化下一個准確或精確的定義,的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對文化這個概念的解讀,人類也一直眾說不一。
但東西方的辭書或網路中卻有一個較為共同的解釋和理解:文化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品。
(5)什麼事文化擴展閱讀:
一、不同理解
1、從哲學角度解釋文化,認為文化從本質上講是哲學思想的表現形式。由於哲學的時代和地域性從而決定了文化的不同風格。一般來說,哲學思想的變革引起社會制度的變化,與之伴隨的有對舊文化的鎮壓和新文化的興起。
2、從存在主義的角度,文化是對一個人或一群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人們存在於自然中,同時也存在於歷史和時代中;時間是一個人或一群人存在於自然中的重要平台;社會、國家和民族(家族)是一個人或一群人存在於歷史和時代中的另一個重要平台。
文化是指人們在這種存在過程中的言說或表述方式、交往或行為方式、意識或認知方式。文化不僅用於描述一群人的外在行為,文化特別包括作為個體的人的自我的心靈意識和感知方式。一個人在回到自己內心世界的時的一種自我的對話、觀察的方式。
3、從文化研究的角度看,文化,即使是意識形態,也不是絕對排他的。對葛蘭西來說,文化霸權並不是一種簡單的、赤裸裸的壓迫和被壓迫關系。
「統治集團的支配權並不是通過操縱群眾來取得的,……統治階級必須與對立的社會集團、階級以及他們的價值觀進行談判,這種談判的結果是一種真正的調停。……這就使得意識形態中任何簡單的對立,都被這一過程消解了。」它成為一種從不同階級錨地取來的不同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動態的聯合。
二、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歷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一個民族,物質上不能貧困,精神上也不能貧困,只有物質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強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陸』 什麼是文化的定義
文化,就像一個宇宙、包羅萬象,又像一個國家的總理衙門、任何款項都得由她約束、管制。
其實文化沒有定義,也沒法定義。因為她包括廣大,如政治、經濟、歷史、地理、精神、藝術、哲學、科學、物質、價值、信念、道德以及流行時尚、衣食住行、風土人情、傳統習俗、詩詞歌賦等等、等等,通通屬於文化范圍。
「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是《易經》中的一段話,具說文化一詞就由此演變而來。
文化是一種概念,是一種內涵,是一種社會現象。給文化下一個精準的定義確是相當困難的。但是可以大至歸納為兩種,一種是傳承文化,一種是外來文化。傳承文化,是一個民族經歷幾千年傳統下來的文化,就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色,一向是謙遜含蓄,道德歸范,內斂和氣,樸素而莊重,和諧而美好。還有比如明天的端午節等等,這都是傳統文化。而外來文化,是一個民族在時代演變過程中融進、吸收的其它民族文化特徵的結果。比如說絲綢之路,玄藏取經,鑒真東渡等等。
文化是通過不斷學習、進步、創新而獲得的內容。
她是發展的、是無形的,也是可以共享的。就像這篇文章,願意與大家分享文化帶來的樂趣。
『柒』 什麼是文化你如何理解文化
廣義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總和。狹義文化屬於精神文化的范疇,是物質生活之外的精神現象和精神生活,主要包括社會的思想道德、科技、教育、藝術、文學、宗教、傳統、習俗等。
文化是傳統,是習慣,而非一時一刻的做法。文化是長時間形成、積淀並傳承下來的。文化與文化之間是有差異的,文化差異的實質就是習慣做法不同。文化是人們行動的指南,具有強大的動力。
文化與文明
1、從內容上看,文化是人類征服自然、社會及人類自身的活動、過程、成果等多方面內容的總和,而文明則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華部分。
2、從時間上看,文化存在於人類生存的始終,人類在文明社會之前便已產生原始文化,文明則是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定階段。
3、從表現形態上看,文化是動態的漸進的不間斷的發展過程,文明則是相對穩定的靜態的跳躍式發展過程。
『捌』 什麼是文化
文化的定義:人類面對其生存環境和生存條件,所產生的一系列謀生行為和思想體系,通俗來說就是:人類的基本謀生行為體系就叫文化,這是文化的本源和根脈。人類的一切生存行為都叫文化生存,這才能感知到文化的力量所在。
『玖』 文化的含義是什麼
什麼是文化?其本質性的、深刻的內涵是什麼?「文化,是人類在其社會歷史發展中不斷創造、總結、積累下來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因此,文化是一種歷史現象,是歷史發展的體現。正因為如此,不論人們承認與否,文化從客觀上存在著一種極其強烈的、割不斷的歷史傳統性質。雖然,文化的歷史傳統,在長期的歷史傳承過程中,可以使其性質逐漸地得到改變,但這種改變,需要蔚成一種社會風氣,在很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才能實現。文化傳統的歷史性改變,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歷史過程,往往是人們對它並不多麼在意。但是,這種文化傳統的性質一經改變,哪怕是部分的改變,就將反轉過來對人類社會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或禍或福。」(註:《中國哲學與中華文化·緒論》,寧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頁。)
無論何種文化,其本質性的、深刻的內涵是哲學,是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生存思想與方法的各方面體現。所謂「中華傳統文化」,就是中華民族在自己生存的土地上,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創造、總結、積累下來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的總和。中華傳統文化的靈魂就是中國古典哲學思想理論體系,其哲學經典就是《易》經、《黃帝經》。其文化內涵就是中華「道理」在物質與民族精神上的體現。
文化與文明是緊密相聯的,只有文化達到高度發展,才有人類的文明與進步。在中國,文化、文明,原本都是哲學用語,其詞首見於《易》經,如「文明以正」、「文明以說」、「剛健文明」、「天下文明」等。什麼叫做「文」?綜合古籍文義,知道天地相交、陰陽互依、剛柔並濟、相反相成之道,通其變化,知其必然,並以之律己、齊家、治國、平天下,謂之「文」。如《周易·系辭》說:包犧氏「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陰、陽〕,遠取諸物〔天、地、山、澤、風、雷、水、火〕,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又言,「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易》總天道、地道、人道、時變之四維為一個整體,縱橫道理而求其德,故有「天文」、「人文」、「鳥獸之文」等不同的分稱。若用現代通俗之語表述,就是研究、總結、掌握了客觀自然規律,以之為指導思想而做事業,就是「文」,它屬於形而上的抽象范疇。唯其如此,古人造字就突出地強調其「人文」特點:畫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形,在其胸部畫出一個心臟,表義為:研究天地萬物而明其道,就必須用心思考。商代的人在甲骨上用刀刻字,為了省事,「人」中間的這個「心」字,有時候也省刻為簡單的幾種形式。
什麼又是「化」呢?化者,「教行也」。(註:《說文解字》)「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註:《周易·賁·彖傳》)此之謂也。
所以,說到「中國傳統文化」,它就與以下4個命題密切相關:第一,中國傳統文化,是以中國的天道、地道、人道、時變四維一縶哲學思想理論體系為其靈魂的,這是它在世界各種歷史文化中顯著的特點之一,也是其博大精深的根本性原因;第二,中國傳統文化,是與國家制度密切相關的,「五帝時期」形成的是以民為本、愛地親民、以道立法、以法治國、選賢任能、刑德相養、執法有度、富民強國、明民而治的思想文化;自夏禹以來,所形成的是唯皇作極、以官為本、任人唯親、神道設教、愚民而治的獨裁專制封建文化;自百家爭鳴以來,民主法制與獨裁專權兩種思想文化相互交織而存於諸子之說中。因此,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首先就有一個分清精華與糟粕的工作必須仔細地進行;第三,中國傳統文化,是與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節、悌等行為規范的社會教化相關聯的,抽去了社會教化,缺少了具體的道德規范,就無以傳承。不能進行歷史傳承,造成了文化的歷史缺位,就談不上文化的弘揚;第四,中國的傳統文化,其最為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人與自然萬物的和諧相處,更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之道,這個特點不是如何教導別人,而是內省,「吾日三省吾身」(註:《論語》)「克己復禮為仁」(註:《論語》)此之謂也。
望採納,謝謝!
『拾』 簡述什麼是文化
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給它下一個嚴格和精確的定義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不少哲學家、 社會學家、 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一直努力,試圖從各自學科的角度來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為止仍沒有獲得一個公認的、令人滿意的定義。據統計,有關 「文化」 的各種不同定義至少有二百多種。籠統地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是人類之間進行交流的普遍認可的一種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