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學生如何踐行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一個強大的民族往往具有強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尊嚴,從而增強民族凝聚力,使這個民族煥發出強烈的創造力.使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表現在政治、軍事、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可以反過來助推硬實力的提升,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提高國家形象,促進人得全面發展,文化代表著國家身份和民族形象。青年學生做完大學生,我們應當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抓住難得機遇,義不容辭地挑起振興中華的重擔。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我們要做到:
1、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基本內容包括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為靈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主題、以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精髓,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基礎的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
2、繼承中華傳統文化,我們必須全面認識傳統文化,充分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深刻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與時代特徵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自覺實現民族文化與現代化和諧對接;
3、借鑒世界文明成果,吸收借鑒異質文明成果,應尊重並吸收那些為國際社會大多數國家和民眾所認同的文明准則、價值觀與理想信仰,將他們作為建構新價值共識的重要資源,從而既順應全球化得時代潮流,又保持清醒的民族意識,各民族通過文化碰撞與融合,構建和諧而又多元化的世界文化體系;
4、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必然途徑,識文化軟實力的物化和有效載體;
5、提高文化創新能力,不斷推進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以及傳播方式的創新,創造出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文化產品,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時代在召喚年輕人去堅定地履行新的歷史使命。大學生是青年中有較多機會接受現代知識教育的一部人人,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受益者。廣大青年學生在受益的同時,也應當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者,應當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任的精神,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抓住難得機遇,義不容辭地挑起振興中華文化、迎接新挑戰的重擔,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為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百年來的文化強國夢想做出貢獻。
② 大學生如何培養文化自信
大學生培養文化自信需要文化認同和高校教育。
文化自信的前提是認同、信任,是一種自覺基礎上的自信,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需要增強自覺鑒賞的能力。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要引導大學生分析、鑒別傳統思想文化中哪些是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的東西,哪些是封建性的糟粕、是落後的要被歷史淘汰的東西,外來文化中哪些是中國社會所缺乏又能彌補中華文化發展之不足的東西,哪些是西方霸權主義、腐朽思想。
把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納入高校和諧校園建設。我們必須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心的校園文化體系,建立大學生應當遵守的行為規范、基本准則,引導大學生踐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協調發展的行為方式;
重視校園社團文化建設,積極開展以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為核心的形式多樣、健康向上的社團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文化的傳播陣地建設,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傳播的各種有效載體,為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培育營造濃厚的校園氛圍。
文化認同的意義:
「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
因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
更因為「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
以上內容參考共產黨新聞網-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文化自信
③ 新時代學生如何堅定文化自信
新時代的學生應該堅定文化自信首先要珍惜學習的機會。因為有很多人學習成績也很好,但是沒有學習或者繼續深造的機會,應該珍惜現有的學業要努力學習,這樣才是最好的回報,對家庭對社會都是。一種責任的體現。第二,堅定文化自信要。樹立正確的三觀。學習是為了。更好的奉獻,要樹立這樣的意識,第三。堅定自己要走正路。讓學異種換成為正能量成為推動社會發展前進的。清流。
④ 大學生如何做到文化自信
如何培育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決的課題。培養大學生強烈的使命感,需要在教育過程中滲透文化建設,而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第一,高校應堅持主流文化導向,增強理想信念教育。中國主流文化的導向就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精華,決定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所以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學生的文化自覺及文化自信,就必須確立正確的導向,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方向的確立,有利於學校進一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學生明確主流文化,從而自覺抵制非主流文化和腐朽文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文化觀。
第二,高校應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藝術瑰寶,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豐富資源。因此,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納入基礎教育中,通過教育讓更多的大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使大學生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產生強烈的民族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實現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第三,高校應通過校園文化、網路文化建設等培育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可以促進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樹立,從而達到培育的目的。各種社團活動,如古詩詞朗誦、文化交流辯論會以及各種傳統文化展示等,都有利於增強大學生對中國優秀文化的認知,有利於培養文化自覺、樹立文化自信。舉例而言,北方工業大學自2012年起舉辦「文化廟會」活動,設置文化體驗區,進行書法、剪紙、猜字謎、製作風車、製作中國結,以及抖空竹、感受茶文化、吆喝、對迎聯、詩詞對句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每一位參與的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從而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促使大學生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第四,大學生要進行自我教育,提升自身文化素質。一方面,在魚龍混雜、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大學生要培養自身的文化辨別力、區分力。大學生可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學習進行自我教育,提升自身文化選擇能力。另一方面,大學生要積極地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對於西方文化的精華,要理性對待、吸收、借鑒並使用。同時,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自身優良的文化素養,為文化建設事業添磚加瓦。
⑤ 如何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鑄就和培養文化自信不能僅僅停留在號召上,更需要付之於科學的戰略規劃和制度創新。
堅守對自己文化的認同感,認同本民族文化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具有深刻意義。新加坡從一個資源貧乏的落後小國崛起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新加坡人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
文化自信來源於本民族所創造出來的能夠對世界文化產生深刻影響力的優秀成果,這就要求文化發展過程中要始終保持敏銳的創新思維。要用生動的故事和產品彰顯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展現中國的主流價值。
(5)學生如何做到文化自信擴展閱讀:
為了培育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堅定文化自信的人,還必須創造一種良好的文化生態環境,澄清一些誤區,掃除一些障礙。在當前我們必須繼續清除文化虛無主義的不良影響,堅持貫徹黨的以德為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
繼續清除西方中心主義、文化殖民主義的不良影響,牢固確立文化多樣主義、民族文化本位主義的價值觀;繼續清除文化復古主義、狹隘文化保守主義的不良影響,樹立文化繼承與創新相統一的方針,真正做到如習近平總書記講,對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⑥ 青年大學的應如何培育文化自信
從高校和個人層面來講:
第一,高校應堅持主流文化導向,增強理想信念教育。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學生的文化自覺及文化自信,就必須確立正確的導向,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有利於學校進一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學生明確主流文化,從而自覺抵制非主流文化和腐朽文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文化觀。
第二,高校應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藝術瑰寶,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豐富資源。通過教育讓更多的大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使大學生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產生強烈的民族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實現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第三,高校應通過校園文化、網路文化建設等培育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可以促進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樹立,從而達到培育的目的。通過舉辦相關活動,每一位參與的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從而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促使大學生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第四,大學生要進行自我教育,提升自身文化素質。一方面,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大學生要培養自身的文化辨別力、區分力。大學生可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學習進行自我教育,提升自身文化選擇能力。另一方面,大學生要積極地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對於西方文化的精華,要理性對待、吸收、借鑒並使用。同時,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自身優良的文化素養,為文化建設事業添磚加瓦。
⑦ 小學生如何弘揚文化自信
堅定文化自信 做合格小學生
洋節」,是歐美等西方國家的節日,主要包括:2月14日情人節、4月1日愚人節、10月31日萬聖節、以及即將到來的平安夜、聖誕節等,這些帶有濃郁宗教色彩的西方節日,因其特殊的文化底蘊和異域風情,加之一些機構和個人的極力推介,這些節日越來越受到中國一些年輕人的追捧,商家也借機造勢,營造氣氛,吸引消費者,洋節的社會影響是越來越大,讓許多民族節日相形見絀。
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我們要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體現自身文化特色,彰顯華夏文明悠久厚重的歷史,自覺抵制過「洋節」,過好中國傳統節日,守護我們的民族傳統,保持我們的文化基因,認同並支持中華民族復興大業。這是每一個華夏子孫對民族、對傳統、對文化的尊重。
1、堅持文化自信心,弘揚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向我們身邊的朋友及親人宣傳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做傳統文化的踐行者、傳承者。
2、理性思考,拒絕被動過「洋節」。理性地看待西方節日,不盲目仿效、不跟風、不媚外、不組織、不參與聖誕節的聚會與狂歡;不轉發與「洋節」有關的簡訊、微博、微信。不以過節為名,在校園內懸掛與聖誕節相關的裝飾物品;不互贈與「洋節」有關的禮物等。
3、正確引導宣傳,打造良好的節日氛圍。各位黨員和學生幹部要進行中華傳統節日的系列宣傳介紹,並向同學們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中華傳統節日更加融入同學們的生活。
4、合理慶祝,適度消費。在即將到來的新年元旦,以合理方式慶祝,不相互贈送禮物。
⑧ 談談新時代大學生應如何堅定文化自信
堅定文化自信需要先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要把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作為一項極為重要的戰略任務,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文化自信本質上是對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強文化自信,需要我們有對歷史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當代中國文化的理性審視,對世界歷史文化、異域民族文化、現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鑒。
第一,要有對歷史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當代中國文化的理性審視。
我們所講的文化自信,首先是正確的對待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對自己國家和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有應有的禮敬和自豪,對自身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發展前景有堅定執著的信念。對傳統文化的合理因素和內在價值有科學的判斷,簡單明了的講就是三句話:一是看得起,二是不自大,三是善梳理。
第二,要有對世界歷史文化、異域民族文化、各國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鑒。對外來文化採取包容、借鑒、吸收的態度,是對自身文化充滿自信的另層表達。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綿延不衰,固然是其內在本質和生命力決定的,但一個重要方面在於它有海納百川的胸襟、有兼收並蓄的傳統,這實質上就是其特有的自信氣度。
⑨ 青年學生如何做到文化自信
青年學生要正確了解國家的歷史文化,了解華夏文明進程,了解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了解國家的方針政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樣才能做到文化自信,個人自信。
⑩ 青年學生怎樣增強文化自信
青年學生要增強自己的文化自信,首先在校期間要扎扎實實學好文化知識基礎,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其次,青年學生要多向廣大工農兵學習,學習他們的勤勞勇敢的品德,深入社會了解民情,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有追求,有信仰,立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有了這樣的思想,有了這樣的理想,你的文化自信力就會增強起來。看來,你大有發展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