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精神是指什麼

文化精神是指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10 08:53:54

❶ 精神文化的定義是什麼

精神文化是人類在從事物質文化基礎生產上產生的一種人類所特有的意識形態,它是人類各種意識觀念形態的集合。

精神文化是指人類思維領域所涉及的諸如哲學、倫理學和文學藝術等.物質文化是指人類所創造的一切衣、食、住所需要的物品和工具。

體現文化的統一性和多樣性。在學校區域,就會形成學校文化精神,在企業領域,就會形成企業文化精神,在影視業,就會形成影視文化精神。

影響

精神文化的存在是對我們的思想有大的影響的,沒有了精神文化的創建,人類對於物質界的認識就是如同存在一張白紙上,白紙如果做過處理,上面畫上了美麗的圖案。

那麼才算是一件藝術品一樣。對於精神文化來說它的定義就是這樣。

中國文化基本精神的主體內容是什麼

中國文化基本精神的主體內容包括天人合一、以人為本、剛健有為和貴和尚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實際是關於人與自然的統一問題,或者說是自然界和精神的統一問題。它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思想家對於主客體之間、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之間關系的辯證思考。以人為本,就是指以人為考慮一切問題的根本,就是要在天地人之間,以人為中心;在人與神之間,以人為中心。

中國傳統文化精神:

第一,剛健有為,自強不息。中國傳統文化里一直貫穿著剛柔、動靜、有為與無為等一系列相互對立又相輔相成,有著深邃辨證精神的范疇。

第二,人本主義精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精神之一的人本主義,既不同於西方古典的以神為本,也不同於西方近代的追求個人的自由與民主價值。

第三,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中提出的一-個重 要思想。這一思想認為,自然的發展與人類的發展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人們應根據自然的變化來調整並規范自己的言行。

第四,禮治精神。中國傳統文化,不僅貫徹實施著人本主義精神,而且也滲透著一種禮治精神。作為一種社會理想的禮治精神,其實質是強調社會的有序,堅持社會的秩序。

❸ 什麼是文化精神

中國文化精神是什麼?

「中國文化精神可以概括成三點。」易說,「第一,以人為本的人本精神,以人類社會、人際關系為本位,出發點是自然界。」

「其次,是腳踏實地的現實精神。」

「《社會主義好》里唱得好啊!」他在台上盡情地唱了起來,「共產黨好,共產黨好!共產黨是人民的好領導。說得到,做得到......」

台下被易中天的表演笑倒一遍,繼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這就是中國人就是講究現實精神的表現,『說得到,做得到』。」他解釋。

「最後一點就是追求和諧的藝術精神。」易說,「這就是把整個自然都藝術化了,把人和自然都放在藝術里了,什麼事情都可以轉化為藝術。」

他舉例說關於烹飪的藝術。「這在西方人眼裡是技術,而在中國人眼裡是藝術。」

「西方人做牛肉片,肯定會說,『取200克牛肉,七成熟,煮3分52秒......』而在中國人眼裡,就會說,『鹽少許,姜適量,豆豉一把......'盡量做到色香味俱全。」他說,「中國人做菜,創造過程很具有觀賞性,外國人看得目瞪口呆。」

湖湘文化有三要素

「湖南人很『霸蠻』。」易中天說。

說到此,台下一片靜悄悄一片。大家都在全神貫注傾聽他眼中的湖南人。

從曾國藩組織民工等烏合之眾打太平軍屢戰屢敗,到左宗棠抬著棺材進新疆,再到毛澤東打天下,易中天列舉了無數個湖南人很「霸蠻」的例子。

「當然,湖南人很『靈泛』,不是一味的『霸蠻』。假如不『靈泛』的話,這么多歷史名人也不會成功的。」他進一步解說,「湖南人很瀟灑,這最主要體現在長沙人身上。」

「湖北人辦喪事哭,而長沙人辦喪事笑,還放流行歌曲......」

他的解釋得到了全場的一片笑聲,他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據我了解,在全國來看,還有個地方和長沙一樣有趣,那就是成都。」他向聽眾介紹,「成都人特別喜歡打麻將,邊辦喪事,邊打麻將。在靈堂旁邊絕對有一桌麻將。」

易中天還說,自己在外地也有湖南人的這種性格。「前陣子,中央電視台王志采訪我,問我,『現在,網上有這么多人罵你,你怎麼看?』我就反問他,『假如現在廈門發台風,我會怎麼看?』」

「那事管不著啊,只能隨天意啊。」他樂呵呵地笑了。

他很開心地說,「人生就是一過程,不要只看重結果,那就是『死』,而要看重過程,快樂過好每一天!」最後,他用這句話送給了在場的每一位聽眾。

❹ 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哪些

1、「人文」精神。炎黃時代已有其萌芽,以後孔子繼承了商周的人文精神,又有創造性發展。
其特徵是重視人的道德修養,主張通過自身的修養和學習,成為高尚的、有理想的人。因而古代的人文精神特別重視禮儀,提倡德治,追求社會的和睦相處,並最終建立一個「天下為公」的世界。這些人文精神培育了中華民族積極進取、堅忍不拔、敬老養老、救濟孤殘、勤儉治家治國等傳統美德。
2、「自然」精神。古代各個學派都從不同的方面探討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即「天人」關系。《老子》一書提出的「道法自然」,是中國傳文化中「自然」精神的出發點,強調要如實認識自然,不要附加人的主觀想像。而《莊子》一書則強調人們應當尊重自然,愛護自然,提出了保護生態平衡的卓越思想。
3、「奇偶」精神。我們的祖先在勞動實踐中創立了「陰」和「陽」這個哲學概念。當人們用這兩個概念來解釋自然和人事變化的時候,又在數字方面歸納出「奇」「偶」概念。例如從「無音」、「五色」「五味」中的「五」看事物的構成與變化。唐代後,中醫又受「八卦」說的影響。
奇與偶的離合,成為古代思維方式的一個顯著特徵。於是相生相剋、安危、動靜、盈缺、尊卑、知行等相對的概念便應運而生。孔子的「中庸」說、老子的「抑損舉補」理論等,都是這種「奇偶」變化的理論說明。宋儒所說的「一分為二」,也是奇偶的結合。觀察「一」,要看到它自身的「二」;最後又歸結為「一」,這時人們對於某事物才有了真切的認識。
4、「會通」精神。中國傳統文化是國內個民族人民共同創造的結果,同時也吸收了外國的優秀文化,這種不斷吸納並完善的特質,就是「會通」精神。例如,西漢時期,儒、法走向了結合。以後,儒、道又走向了兼容,並吸取了佛學的精華。這在中國文化思想史上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❺ 精神文化的定義

關於其定義,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認識:
1。所謂精神文化是指屬於精神、思想、觀念范疇的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的特點反映其理論思維水平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倫理觀念、心理狀態、理想人格、審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總和。(《關於建構中華民族當代精神文化的思考》,曾麗雅,《江西社會科學》2002年 10期 。)
2。從更深層次上講,精神文化是指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心理素質、精神面貌、行為准則、經營哲學、審美觀念等,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必須根據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再造精神文化,才能保證物質文化的有效實施。(世傑:《十年磨一劍——中信實業銀行沈陽分行企業文化建設探秘》,《遼寧經濟 》,2005年09期。)
3。 精神文化是指人類思維領域所涉及的諸如哲學、倫理學和文學藝術等.物質文化是指人類所創造的一切衣、食、住所需要的物品和工具。(徐俊傑; 吳桂榮:《構建中國企業管理之魂的思考》,《齊魯學刊 》,1996年06期 。)
從以上典型認識當中,我們可以知道,精神文化是物質文化的核心載體,是物質文化基礎上衍生出的獨具特徵的人類共有的意識形態和文化觀念集合,包括文化精神、文化道德價值觀念、文化理想、行為准則等,這是人類新精神觀、價值觀、道德觀生成延續的主要途徑和來源。因而,在不同的領域會形成各自人類群體認同的精神文化。體現文化的同一性和多樣性。在學校區域,就會形成學校文化精神,在企業領域,就會形成企業文化精神,在影視業,就會形成影視文化精神,在軍事領域,就會形成軍事文化精神,在政治領域,就會形成政治文化精神等。

❻ 中華文化精神的內涵

麻將 渾沌與中華文化

雪峰

中華文化的根是混沌,或者說,中華文化的主要血脈是混沌文化,而不是儒釋道。

混沌文化完全符合上帝之道,但混沌是無序的,無序是混亂的,所以,用混沌難以表達上帝之道的確切含義,所以,我將中華文化的根脈稱為渾沌文化。

許多中華知識分子著文說要"復興中華文化",我讀了他們的文章後茫然不知所措,我曾撰文問他們,"你們要復興中國的哪部分文化?"他們沒有一個人給我一個明確清晰的答復或者解說。這說明,要"復興中華文化"的人們只是有這個良好的心願,但並不知道什麼才是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就是渾沌文化。所謂復興中華文化,應該是復興渾沌文化。

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伏羲氏,伏羲的主要文化貢獻是河圖洛書和八卦,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太極、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風水等等皆源生於此。中醫的經絡穴位說、易經、風水、陰陽五行、八字、紫微斗數、擇日、占卜、巫術的根源也源於河圖洛書。

河圖洛書所要表達的是一種渾沌現象,是伏羲天人感應,天人合一後所看到的宇宙景象。

渾沌現象的涵義是宇宙全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每一個現象,每一個事物都與宇宙全息感應,沒有獨立於事物之外的事物,沒有獨立於現象之外的現象,形象地說,就是美國阿拉斯加的蝴蝶振動一下翅膀,就能引起南非好望角的一場風暴,北極地區愛斯基摩人中的某一位咳嗽了一下,澳大利亞的某個人就從樓上掉了下來。

我在解析人類的思維時發現最深妙的思維是渾沌思維,其次是無相思維,接下來才是太極思維、心像思維、迷幻思維等等,儒家的思維是物質思維,是最低級的思維,道家的思維是太極思維,釋迦牟尼佛的思維是無相思維,以科技為主的西方人的思維是形象思維和聯想思維,當今風行的新時代思維,比如賽斯的思維,《與神對話》、《一的法則》、《告別婆娑》、《奇跡課程》等等,屬於迷幻思維。人類最終必須走的路是渾沌思維,或者說,人類要繼承、發揚、光大渾沌文化。

要認識和理解渾沌文化可以從四個現象著手--天啟、八卦、壺子、麻將。

天啟就是"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一句話,就是與上帝直接對話交流。我寫的《天啟篇》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八卦就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乂象,六十四乂象生宇宙萬象,只要能演繹六十四乂象,不易變易,就能理解和明白渾沌原。。。

❼ 精神文化的定義是什麼

精神文化的定義是指屬於精神、思想、觀念范疇的文化,代表一定民族的特點反映其理論思維水平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倫理觀念、心理狀態、理想人格、審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總和。

精神文化是人類在從事物質文化基礎生產上產生的一種人類所特有的意識形態,它是人類各種意識觀念形態的集合。精神文化的優越性在於一是具人類文化基因的繼承性,還有在實踐當中可以不斷豐富完善的待完成性。這也是人類文化精神不斷推進物質文化的內在動力。由於文化精神是物質文明的觀念意識體現,在不同的領域,其具體文化精神有不同的表現和含義。

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一樣,它也是由人們在日常的生活中總結出的經驗理論。具體的表現在人的倫理道德、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對於藝術的品位和我們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也可以說精神的文化的范疇就是科學、藝術和道德,用我們現在的物質理論概念來解釋就是真善美的統一。

❽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概括為以下五點:

1、以人為本的主體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的「以人為本」落實在政治上是「以民為本」,即民本思想。中國歷史上民本思想源遠流長,從春秋戰國時期一直到封建社會末期的進步思想家、政治家,幾乎都主張和宣傳「民本」思想,從而使之成為中華文化中影響最廣、延續最久的一種哲學和政治思想。

2、剛柔相濟的堅忍精神。

剛柔相濟是中國人人生態度的理論概括和價值提煉,中華民族精神中最具有積極意義的內容。孔子創立儒家重「剛」,但也不失「柔」。中國文化是強調「儒道互補」的,即陽剛必須與陰柔適當配合。

3、貴和尚中的中和精神。

「和」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個重要范疇,在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中起著獨特的作用,它不僅是一種思想觀念,而且也是中華民族的基本精神。「中和」思想的傳承特別重要。儒家傳統是以夷制夷,德化懷柔,多採取羈縻政策。

4、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

從歷史上看,中國文化能夠以「和而不同」的理念走和平共處,共同發展之路,對世界文明的多元發展頗有貢獻。

5、仁者愛人的人道精神。

儒家思想的核心觀念之一是「仁者愛人」,即仁愛思想。中華民族這種道德傳統和深厚博大的「仁愛」正是今天互幫互助、助人為樂和為維護社會利益、人民利益而不惜犧牲自己利益的精神源泉。

(8)文化精神是指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文化基本精神的傳承:

「國學熱」、「傳統文化熱」絕不是要回到過去,最關鍵的是通過國學與傳統文化,傳承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並使之在現代煥發出新的風采,創造出適應時代的文化形態,並應用到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時期,我們應弘揚其優秀成分,剔除其糟粕內容,並在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不斷傳承創新,用當代中國人的心胸、智慧、膽識不斷激活這些精神;

樹立和強化國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認同中國文化的時代意識和振興中華文明的使命意識,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精神動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支持。

❾ 精神文化包括什麼方面

1、精神文化包括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倫理觀念、心理狀態、理想人格、審美情趣等方面。從更深層次上講,精神文化是指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心理素質、精神面貌、行為准則、經營哲學、審美觀念等,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必須根據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再造精神文化,才能保證物質文化的有效實施。
2、精神文化是指人類思維領域所涉及的諸如哲學、倫理學和文學藝術等。物質文化是指人類所創造的一切衣、食、住所需要的物品和工具。
3、精神文化是物質文化的內在動力,是物質文化基礎上衍生出的獨具特徵的人類共有的意識形態和文化觀念集合,包括文化精神、文化道德價值觀念、文化理想、行為准則等,這是人類新精神觀、價值觀、道德觀生成延續的主要途徑和來源。

❿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剛健有為,自強不息——人本精神——天人合一——禮治精神

中國文化不僅豐姿多彩,而且有著迷人的氣質和豐富的內涵。這迷人的氣質和豐富的內涵就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關於文化的基本精神,張岱年說:「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精微的內在動力,也即是指導民族文化不斷前進的基本思想。」由此可見,所謂文化精神,就是推動和指導著人們實踐的思想,亦即世界觀和人生觀。無疑,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推動和指導幾千年中國文化發展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顯然,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內容是豐富的,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極為豐富的。張岱年認為,中國文化基本精神有四點:1.剛健有為;2.和與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協調。張豈之先生在其《中華人文精神》中指出,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有七點;1.人文化成——文明之初的創造精神;2.剛柔相濟——窮本探原的辯證精神;3.究天人之際——天人關系的艱苦探索精神;4.厚德載物——人格養成的道德人文精神;5.和而不同——博採眾家之長的文化會通精神;6.經世致用——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精神;7.生生不息——中華人文精神在近代的豐富與發展。還有很多學者都對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做過精闢的概括和總結。

閱讀全文

與文化精神是指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