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提升文化自信
剛在大學生提高文化自信,首先要學習中文話,讓自己腦海里有文化的蹤影,你說出來就知道從哪出處 。
文化自信還田在有創造能力創造優秀的文化,讓。自己成為文化的見證者。
② 如何大學生增強文化自信
在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上,提出了「文化強國」的觀念,這不僅對 每一個中國企業,對我們大學生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預示。其中文化自覺和文化自 信的觀念也被非常鄭重地提出。這表明,在中國共產黨的新思想體系中,有關文 化意識的思想已經完全確定下來。在新的歷史環境中,面對更為豐富多彩的世界 文化和競爭日趨激烈的國際文化環境,以及自身更大的文化發展要求,已經具備 了非常清晰的歷史、文化意識。我們要以符合文化自身發展規律的方式,對這樣 的文化大勢做出更完好的回應。
大學生作為社會上最富有朝氣、創造性和生命力的群體,對中國傳統文化的 認識和理解程度,往往影響著社會民眾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在進行社會主義精神 文明建設的過程中, 不僅要求當代大學生要具有先進的思想理念和較高的道德素 質,還要不斷地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以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關於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早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9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已經被胡錦濤總書記非常清晰並更加強調地表述為: 「面對當今文化越來越 成為綜合國力競爭重要因素的新形勢,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著眼於提高民族素質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在中國特 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文化自覺的 概念最早是費孝通先生於 1997 年首次提出的,目的是為了應對全球一體化的勢 必發展,而提出了解決人與人關系的方法。費先生曾說: 「文化自覺是一個艱巨 的過程,只有在認識自己的文化,理解並接觸到多種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條件在 這個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裡確立自己的位置,然後經過自主的適應,和其 他文化一起,取長補短,共同建立一個有共同認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種文化都 能和平共處、各抒所長、連手發展的共處原則。 」
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是聯合在 一起的,是充分理解了自己的文化後產生的發自內心的信仰,如同一個人的自信 心處處體現,深入骨髓,沒有理由。 自鴉片戰爭後,外來文化藉助武力強勢進入中國,既帶給中華民族深重的精 神苦痛,也客觀上給中國帶來了新的生機。在痛苦的民族屈辱和全新的文化學習 機會相互纏繞和復雜矛盾的交織之間, 中華民族獲得了巨大的新的發展動力和文 化「擴容」機遇。中國文化也在近代以來的巨大的外力推動中,又一次來到了歷 史轉型的路口。特別是在經歷了爭取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的艱苦奮爭取得勝利 後, 中國的當代文化更是獲得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對此, 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在今天迅速推進的全球化進程中,我們已經更為清晰地感受到了全球化進程,給 我們帶來的更大的激勵和發展推動力。我們願意接受這樣的挑戰,因為我們更願 意視這樣的挑戰為重大的發展機遇。但是因為互聯網等的發展,我們接觸外界的 渠道更多也更寬,我們對外界的了解越多,尤其在看到國外先進的生產力之後, 對自己了解更少了,也更難看清局勢了。
作為大學生中的一名, 我看到周圍的同學們更多的是迷茫, 信息爆炸的時代, 我們雖然都學習西方追求民主與自由, 追求個性, 但是大多數做得只是表面功夫, 有時人雲亦雲, 對中國文化的認識也絕大多數都是在高中課堂和高中課本上學來 的。 而據統計高校的圖書館借閱榜上的借閱最多的也是金庸的武俠小說和偵探小 說,或者現在,在各種電視劇熱播時,也是這些劇本的借閱數量最多。並不是借 閱量可以代表大學生的文化取向,但我相信書是提升個人修養的一個重要途徑。 我們生活在這個大環境里,也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正如費先生所說,我們 應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對外來文化同樣如此。在了解了國內外文化,古今文 化,結合中國目前的國情和對祖國未來的期望,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要找准 方向,提高自身的文化自覺,堅持自我覺醒和自我創造,形成自身廣闊的文化境 界、深刻的文化反思、充分的人文關懷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不斷提高自身的思 想與精神狀態。 大學生提升文化自覺於文化自信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題中 之義。 問過很多同年人,他們很多都胸懷抱負卻無處施展,亦覺得無力施展。有人 談起,如今社會上普遍顯得十分浮躁,急功近利,自己想靜下來讀一本好書,卻 發現做不到,是根本無法靜心。
也許是過於強調 GDP 的增長,我們許久以來忽 略了文化教育。我們的生產力和技術水平也許已和世界大國相差不多,但是談到 讓人民的文化教養,我們也許還是有一些差距。面對如今的局面,看到國家也意 識到文化、信仰的重要,作為祖國的未來的我們,在這個轉折點,我們應該看清 自己的位置,盡自己的一切努力,實現文化強國。 這要求大學生不斷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多讀書,多實踐,多思考。從小事鍛煉自 己,從日常的行為中培養出自己的高尚人格。也在社會,家長,老師的幫助下不 斷修正自己,才能不斷進步。要有「自知之明」 ,努力培養自己對中華民族文化 的認知能力。長期以來,由於受到應試教育的嚴重影響,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 著文化底蘊不足和文化歷史視野狹窄,對中華民族文化缺少自豪感,而對西方文 化卻盲目追捧的現象。 「文化自覺」包括對自身文化和他人文化的反思,是理解 不同文化之間的關系,實現跨文化交流的前提。在面對中外文化時,辯證取捨的 能力也應該增強,尤其是對外來文化的選擇能力。歷史一再告訴我們,任何一種 全球化的實踐活動或理論探索都必定負載著某種價值觀、某種文化觀。文化全球 化, 導致不同文化之間的沖突在所難免。 面對不同文化的沖突, 我們既要反對 「文 化霸權主義」 ,又要反對「文化割據主義」 ,堅持「和而不同」 。不僅要理解、認 知自身文化的優勢與不足, 揚長避短, 繼承中華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 也要尊重、 借鑒異質文化,取長補短,充分吸收外來先進文化的有益成果並最終內化為自身 「謀強」的思想品質和精神動力。同時還要與時俱進,提升自己對社會主義文化 的創造能力,從自在自發的、傳統的生存狀態進入到自由自覺的、創造性的生存 狀態,不斷提升社會主義文化的創造能力。 同時也要求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多加協助。 高等教育是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 體和思想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要積極發揮文化育人作用,不斷培育崇尚科學、 追求真理的思想觀念,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大學生主要在高中學習了中 國傳統文化,通過語文課堂對其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還是不夠,有許多人 並沒有理解其中的內涵,也並沒有將它們與自己聯系起來,更沒有將理解付諸於 行動中。所以,大學里應該多開設人文素養課堂,講座,除了馬克思主義,還應 該開設其他的與政治無關的哲學課堂, 也許不能教化所有人, 至少讓他們去思考, 去以一種更為理性的方式引導他們思考,關心國家和自身的問題,這樣也許才有 更多的創新的可能。 最後國家先進代表帶頭,通過呼籲,和一些實質性的決策,向大學生傳遞文 化自覺是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思想保證。在當前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 文化在不同國家間的傳輸以及促進文化間的同化與異化成為可能且越來越頻繁。 文化自覺正是應對文化多元化的有效武器,只有喚起大學生的文化自覺意識,樹 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內在的精神力量,鞏固理想和信念,不斷增強對文 化轉型的自主能力,才不會被全盤西化或全盤他化,取得適應新環境、新時代文 化選擇的自主地位。也只有這樣大學生的文化自覺意識建立起來以後,形成文化 自信,才能保證中國文化長久存在且在日後發揚光大。 大學生首先認識了自己的身份和責任,熟悉中國自己的文化,了解如今的國 際形勢和先進的科技,並對歷史的進展態勢有一定的理解,懂的分清好與壞,不 僅是現實的好,更是涉及長遠的計劃,必須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校,政府多 家協助,加上自己的努力,相信大學生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會不斷提高,將來 走向社會,實現文化強國,將文化轉化為各方面實力的,我們一定會成為這個世 紀的主力軍。作為大學生中的一員,我們自身的努力和意願是最重要的因素,作 為一個成年人,我們應該對自己和社會盡自己的一份職責,提升自己的文化自覺 與自信就是一件需長期堅持的任務。
③ 大學生如何樹立文化自信
1.充分尊重本民族文化
大學生應該深刻意識到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只有充分尊重本民族文化,才能有力量投身於國家的偉大建設。
2.學習優秀的中華傳統美德
大學生要堅持學習中華傳統美德,大學生們必須從其中不斷汲取養分,增強自己的民族自豪感,獲得感。
3.提高對中國傳統科技的認知
中國有許多優秀的傳統科學技術值得我們參考和借鑒,通過了解和深入學習中國傳統科技,農業、醫學等偉大成就,以增前對民族智慧的尊重。
4.加強對文化的學習
加深我們對現代文化的學習和理解,學習優秀的精神,加深我們對工作和創新的理解。
5.堅持文化自信並不等於盲目自大,堅持博學的精神,不斷拓展我們的文化寶庫,當代大學生是民族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增強民族自信心有助於提高民族文化的認同,提升民族道德素質和修養,構建民族文化價值觀。因此,從學校、家庭、網路、社會等方面都應該幫助大學生提高民族文化認同感,幫助大學生提高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和文化的自我意識,不僅包含著對長期積淀下來的優秀傳統民族的認同和熱愛,也包含著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促進和發展,即對文化的繼承和創新,隨著全球化的大趨勢,大學生的文化自覺,就是在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正確的看待世界文化,尊重包容不同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
④ 當代大學生如何樹立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一個強大的民族往往具有強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尊嚴,從而增強民族凝聚力,使這個民族煥發出強烈的創造力.使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表現在政治、軍事、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可以反過來助推硬實力的提升,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提高國家形象,促進人得全面發展,文化代表著國家身份和民族形象。青年學生做完大學生,我們應當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抓住難得機遇,義不容辭地挑起振興中華的重擔。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我們要做到:1、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基本內容包括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為靈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主題、以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精髓,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基礎的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2、繼承中華傳統文化,我們必須全面認識傳統文化,充分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深刻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與時代特徵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自覺實現民族文化與現代化和諧對接;3、借鑒世界文明成果,吸收借鑒異質文明成果,應尊重並吸收那些為國際社會大多數國家和民眾所認同的文明准則、價值觀與理想信仰,將他們作為建構新價值共識的重要資源,從而既順應全球化得時代潮流,又保持清醒的民族意識,各民族通過文化碰撞與融合,構建和諧而又多元化的世界文化體系;4、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必然途徑,識文化軟實力的物化和有效載體;5、提高文化創新能力,不斷推進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以及傳播方式的創新,創造出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文化產品,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時代在召喚年輕人去堅定地履行新的歷史使命。大學生是青年中有較多機會接受現代知識教育的一部人人,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受益者。廣大青年學生在受益的同時,也應當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者,應當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任的精神,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抓住難得機遇,義不容辭地挑起振興中華文化、迎接新挑戰的重擔,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為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百年來的文化強國夢想做出貢獻
⑤ 談談新時代大學生應如何堅定文化自信
堅定文化自信需要先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要把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作為一項極為重要的戰略任務,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文化自信本質上是對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強文化自信,需要我們有對歷史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當代中國文化的理性審視,對世界歷史文化、異域民族文化、現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鑒。
第一,要有對歷史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當代中國文化的理性審視。
我們所講的文化自信,首先是正確的對待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對自己國家和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有應有的禮敬和自豪,對自身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發展前景有堅定執著的信念。對傳統文化的合理因素和內在價值有科學的判斷,簡單明了的講就是三句話:一是看得起,二是不自大,三是善梳理。
第二,要有對世界歷史文化、異域民族文化、各國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鑒。對外來文化採取包容、借鑒、吸收的態度,是對自身文化充滿自信的另層表達。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綿延不衰,固然是其內在本質和生命力決定的,但一個重要方面在於它有海納百川的胸襟、有兼收並蓄的傳統,這實質上就是其特有的自信氣度。
⑥ 大學生如何做到文化自信
如何培育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決的課題。培養大學生強烈的使命感,需要在教育過程中滲透文化建設,而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第一,高校應堅持主流文化導向,增強理想信念教育。中國主流文化的導向就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精華,決定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所以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學生的文化自覺及文化自信,就必須確立正確的導向,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方向的確立,有利於學校進一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學生明確主流文化,從而自覺抵制非主流文化和腐朽文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文化觀。
第二,高校應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藝術瑰寶,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豐富資源。因此,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納入基礎教育中,通過教育讓更多的大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使大學生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產生強烈的民族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實現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第三,高校應通過校園文化、網路文化建設等培育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可以促進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樹立,從而達到培育的目的。各種社團活動,如古詩詞朗誦、文化交流辯論會以及各種傳統文化展示等,都有利於增強大學生對中國優秀文化的認知,有利於培養文化自覺、樹立文化自信。舉例而言,北方工業大學自2012年起舉辦「文化廟會」活動,設置文化體驗區,進行書法、剪紙、猜字謎、製作風車、製作中國結,以及抖空竹、感受茶文化、吆喝、對迎聯、詩詞對句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每一位參與的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從而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促使大學生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第四,大學生要進行自我教育,提升自身文化素質。一方面,在魚龍混雜、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大學生要培養自身的文化辨別力、區分力。大學生可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學習進行自我教育,提升自身文化選擇能力。另一方面,大學生要積極地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對於西方文化的精華,要理性對待、吸收、借鑒並使用。同時,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自身優良的文化素養,為文化建設事業添磚加瓦。
⑦ 青年大學的應如何培育文化自信
從高校和個人層面來講:
第一,高校應堅持主流文化導向,增強理想信念教育。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學生的文化自覺及文化自信,就必須確立正確的導向,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有利於學校進一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學生明確主流文化,從而自覺抵制非主流文化和腐朽文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文化觀。
第二,高校應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藝術瑰寶,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豐富資源。通過教育讓更多的大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使大學生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產生強烈的民族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實現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第三,高校應通過校園文化、網路文化建設等培育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可以促進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樹立,從而達到培育的目的。通過舉辦相關活動,每一位參與的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從而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促使大學生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第四,大學生要進行自我教育,提升自身文化素質。一方面,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大學生要培養自身的文化辨別力、區分力。大學生可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學習進行自我教育,提升自身文化選擇能力。另一方面,大學生要積極地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對於西方文化的精華,要理性對待、吸收、借鑒並使用。同時,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自身優良的文化素養,為文化建設事業添磚加瓦。
⑧ 當代大學生如何堅定文化自信
大學生就如何堅定文化自信而言,我認為應該正確看待民族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應該增強民族認同感,做中國文化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實踐者。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⑨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怎麼增強文自身的文化自信 500字左右
寫作思路:首先對中國文化的了解,然後寫影響最深的文化,從中收獲了什麼。
範文如下:
當歐風美雨席捲亞洲眾人爭相追捧,當崇洋媚外已成潮流國民日益沉淪,我們的傳統文化日益沒落。無論是旅遊創意園展出高模擬山寨版獅身人面像,還是國內諸多開發商競相模仿國外特色建築,無不昭示了我們日漸蕭索的傳統文化,不禁想問,我們的文化自信都去哪兒了?
中國,一個存在幾千年的文明古國,悠久的歷史孕育出了內涵豐富的中華文化,無論在哪個方面,都是別具一格的無價珍寶。我們不是沒有享譽世界的著名建築。
也從未失去傾倒眾生的文化內涵,可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越來越避諱屬於我們自己的燦爛物化遺產反而去追逐他國的歷史古跡?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本土文化被遺忘在角落裡落滿灰塵而外來者卻被競相追捧呢?
正如方哲萱所言:「我們懂得民主自由,卻忘了倫理綱常,我們擁有音樂神童,卻不識角徵宮商,我們能建起高樓大廈,卻容不下一塊功德牌坊,我們穿著西服革履,卻沒了自己的衣裳。」的確,在標榜西化的社會風氣的影響之下。
西方節日風靡全國氣氛濃厚,而傳統佳節的風俗卻鮮有人能夠記起,一座座四合院被強行拆除,塵煙還未散盡之處一棟棟高樓大廈卻拔地而起……時代的飛速發展帶來了現代文明,卻也沖擊著我們悠久而厚重的傳統文化。
然而,比起飛速發展的時代,更加強烈侵蝕著傳統文化的,是喪失了民族自信心的我們。受那一點點「拿來主義」思想的驅動,我們忽略了清幽淡雅的案頭山水,卻迷失在現代主義錯綜復雜的抽象線條之中;我們很少懂得那一抹江南煙雨的淡淡哀愁。
卻沉醉在異國他鄉的陽光之下不願醒來……不禁懷疑,在這「冷漠侵蝕心靈,熱忱反而被強行流放」的今天,有多少人還保留著一顆赤誠的心,去挽救、去珍視我們自己的文化?
那麼,在這因文化自信的缺失而導致了文化創意缺失的今天,我們是否應重拾那散落在時光罅隙里的絲絲情感,不再盲目追捧、不再崇洋媚外,而是真心實意地去挖掘、去探索我們自己所擁有的深厚文化,去感受、去品味那中華韻味的獨一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