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淮安市中心是哪個區
淮安市中心為 清江浦區 。
淮安市行政區劃如下:
截止2018年底,淮安市下轄4區3縣,分別是清江浦區、淮陰區、淮安區、洪澤區,漣水縣、盱眙縣、金湖縣。全市共有57個鎮,38個街道。全市面積10072平方公里。人口560.9萬人。
清江浦區 位於淮安市中部。東與淮安區接壤,南與洪澤區毗鄰,西與淮陰區相連,北與淮陰區接界。面積427平方公里,人口75.09萬。轄府前、水渡口、長東、長西、淮海、柳樹灣、清河、清浦、閘口、清江、浦樓、城南、武墩、鹽河、缽池、南馬廠、徐楊、枚乘18個街道,黃碼、和平2個鎮。區人民政府駐城南街道。是淮安市政治、交通、經濟、文化中心和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淮安區 位於淮安市東部。東與江蘇省鹽城市接壤,南與揚州市、淮安市洪澤區毗鄰,西與清江浦區相連,北與市經濟開發區接界。面積1452平方千米,人口115.42萬。轄淮城、河下、山陽3個街道,平橋、石塘、朱橋、施河、車橋、流均、博里、復興、蘇嘴、欽工、范集、漕運、順河13個鎮。區人民政府駐淮城街道。
淮陰區 位於淮安市西北部,東與漣水縣接壤,南與清江浦區毗鄰,西與江蘇省泗陽縣相連,北與沭陽縣接界。面積1264平方千米,人口93.36萬。轄王家營、長江路、新渡口、古清口4個街道,馬頭、漁溝、淮高、丁集、徐溜、劉老莊、南陳集、三樹、高家堰9個鎮。區人民政府駐長江路街道。
洪澤區 位於淮安市中南部,東與江蘇省揚州市、淮安市金湖縣接壤,南與金湖縣、盱眙縣毗鄰,西與洪澤湖相連,北與清江浦區接界。面積1394平方千米,人口37.04萬。轄高良澗、朱壩、黃集3個街道,蔣壩、岔河、西順河、三河、老子山、東雙溝6個鎮。縣人民政府駐高良澗街道。境內有中國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澤湖。
漣水縣 位於淮安市東北部,東與江蘇省鹽城市接壤,南與淮安區毗鄰,西與淮陰區相連,北與江蘇省連雲港市、宿遷市接界。面積1679平方千米,人口113.61萬。轄漣城、朱碼、陳師、保灘4個街道,高溝、南集、岔廟、紅窯、黃營、大東、唐集、石湖、梁岔、成集、五港、東胡集12個鎮。縣人民政府駐漣城街道。
盱眙縣 位於淮安市西南部,東與洪澤區、金湖縣、安徽省天長市接壤,南與安徽省毗鄰,西與安徽省相連,北與洪澤湖接界。面積2497平方千米,人口79.86萬。轄盱城、太和、古桑3個街道,馬壩、官灘、桂五、管仲、河橋、鮑集、黃花塘、淮河、天泉湖、穆店10個鎮。縣人民政府駐盱城街道。
金湖縣 位於淮安市南部。東與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接壤,南與揚州、安徽毗鄰,西與盱眙縣相連,北與洪澤區、淮安區接界。面積1378平方千米,其中水面675平方千米。人口35.92萬。轄黎城、戴樓、金北3個街道,金南、塔集、銀塗、前鋒、呂良5個鎮。縣人民政府駐黎城街道。
⑵ 淮陰區行政服務中心在哪
淮安市淮陰區行政服務中心
地址:長江東路10號
電話:(0517)84966899
⑶ 淮安市中心在哪
清江浦區,淮海廣場那一段,楚州是郊區,一個滿是農村人的地方,每面淮安最大的農民工疏散地。
⑷ 淮安軌道交通的線路
淮安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1號線始於嫩江路站,沿淮海北路、淮海南路敷設,途經淮安火車站、公路客運北站、淮陰區中心、市級商業中心、清浦區中心、公路客運南站,止於創業路站。線路全長15.9公里,其中,地下線路長度為9.3公里,地上線路長度為6.6公里。
2號線西起柳樹灣站,沿淮海西路、淮海東路、翔宇大道、深圳路、南京路、重慶路、楚州大道敷設,途經市級商業中心、市級商務中心、鐵路南站、市級行政文化體育中心、淮安區行政文化中心、淮安區汽車站,止於月湖站。線路全長25.9公里,其中,地下線路長14.8公里,地上線路長11.1公里。
3號線規劃為東西向線路,西起康莊路站,沿枚乘路、北京南路、延安路、青島路敷設,途經清浦工業園、鐵路南站、開發區中心、開發區公路客運站、淮安經濟開發區工業園,止於南馬廠站。線路全長26公里,其中,地下線路長8.7公里,地上線路長17.3公里。
4號線西起葉庄站,沿長江西路、長江東路、蘇州路、逢橋路敷設,途經淮陰師范學院、淮陰區中心、市級商務中心、清浦科教中心、生態新城、黃碼區中心、淮安區中心,止於華西路站。線路全長28.8公里,其中,地下線路長11公里,地上線路長17.8公里。
5號線北起九江路站,沿九江路、安瀾路、沿河路敷設,途經淮陰工業園、白鷺湖公園、開發區中心、市級文化體育中心、科教中心、清浦區中心,止於長陽路站。線路全長28.9公里,全線為地上敷設形式。
兩條都市圈軌道分別為淮安—漣水機場—漣水線(S1)和淮安—洪澤—白馬湖線(S2),線路總長度約74公里。S1線南起淮安火車南站,經王興鎮、淮安漣水機場,到達漣水縣城,線路總長29.5公里。該線路在連接淮安主城區和漣水縣城的同時,方便兩地居民快速到達漣水機場。S2線北起1號線終點站創業路站,跨高速公路、淮河入海水道、蘇北灌溉總渠,經鹽化工業園區、黃集鎮,到達洪澤縣城,由鹽化工業園區向南敷設支線延伸至白馬湖,線路總長44.5公里,其中白馬湖支線約16公里。該線路在增強主城區與白馬湖、洪澤縣城的聯系的同時,方便洪澤縣城與周邊鎮村的聯系。
⑸ 淮安市行政審批中心在哪裡
淮安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地址:電機路1號。
公交信息:淮安車站-公交車站
車次:1路; 6路; 7路; 13路; 16路; 33路; 34路; 36路; 93路; 100路; 116路; 游2路。
地圖信息:
⑹ 淮安市市中心在哪裡啊
淮安市市中心那一帶叫淮海路,附近是新亞商城之類的商場,步行街,市區沒有什麼景點,好玩的地方要看你自己喜歡去哪裡,是吃,還是逛~
⑺ 淮安的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是怎樣的
淮安的軌道交通規劃范圍分為市域、城市規劃區、城市集中建設區三個空間層次。
市域為淮安市行政轄區范圍,包含淮安市區和漣水、盱眙、金湖三縣;
規劃區包括淮安市區、淮安空港經濟區;
城市集中建設區包括淮安高速公路環線以內以及南馬廠、季橋局部地區的集中建設區域,蘇淮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與淮安工業園區集中建設區域,洪澤集中建設區域以及淮安空港經濟區集中建設區域。
規劃年限近期至2025年,遠景至2050年。
根據規劃,淮安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包括市域軌道和城市軌道兩個層次。
市域軌道服務城市集中建設區與外圍組團、重要交通樞紐及周邊衛星城鎮之間的出行,作為主、副城通勤交通的重要方式,增強城市集中建設區的對外輻射力。
城市軌道作為城市發展的引導軸和組團聯系的強紐帶,承擔城市空間拓展和結構優化的功能,支撐和穩定淮安城市「雙心三軸九組團」的空間結構。
同時,城市軌道作為城市交通的主動脈,承擔城市公共交通的主骨架作用。
▲淮安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布局方案截圖(方案中標示的站點並非最終站點,最終站點將在建設規劃階段研究確定)
2條市域軌道線路
S1線(含支線)、S2線(含支線),分別聯系洪澤組團和白馬湖旅遊度假區、漣水城區和機場方向,線路總規模為120.4公里。
S1、S2線建議採用最高運行速度每小時100—120公里的市域快速軌道系統,可選擇小編組城軌車型、中低速磁懸浮、單軌等。
以上回答拷貝自中國e車網。
⑻ 江蘇又一市規劃建設軌道交通,分三步走,會是哪座城市呢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出行的交通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一個城市內人們出行更加青睞於地鐵,因為地鐵速度快,乘車環境舒服,承載量大,候車時間短,不會出現堵車現象,大大地節約了人們出行的時間了,尤其是對於上班族來說,很是方便。所以我國很多城市仍然在建設地鐵,完善軌道交通線路網。
淮安軌道交通建設未來將會方便淮安市人民的日常出行,緩解地面交通壓力,充分利用地下資源,促進淮安市更好地發展。所以大家是不是很期待淮安軌道交通的建設呢?
⑼ 誰知道淮安在什麼地方
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淮安,曾是南船北馬交匯之地,清乾隆年間盛極一時,與運河沿線的揚州、蘇州、杭州並稱為「四大都市」,並享有「壯麗東南第一州」之譽。
淮安歷史上英才輩出,共和國開國總理周恩來就出生在這里,此外還有漢代軍事家韓信,漢代辭賦家枚乘,抗金女英雄梁紅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等,《老殘游記》作者劉鶚也是在淮安長期定居期間創作了《老殘游記》這一名作。
淮安不僅人傑地靈,而且風景優美,沿大運河,環洪澤湖,既可領略自然風光,又可觀賞名勝古跡。境內的盱眙第一山國家森林公園和明祖陵,以及秀美的河湖風光,為淮安新世紀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淮安概況
區號:0517
郵編:223000
位置:位於蘇北平原腹地,京杭大運河與古淮河交匯處,境內有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全市總面積1.01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218平方公里。
人口:全市總人口近500萬,其中市區人口246萬。
區劃:轄清河區、清浦區、淮陰區(原淮陰縣)、楚州區(原縣級淮安市)和金湖、盱眙、漣水、洪澤4縣。
淮安原名淮陰,於2001年2月1日始改名為淮安。淮安市是江蘇省重要的交通樞紐。古往今來一直是軍事要地。2005年開始通了火車,告別了蘇北一直沒有火車的歷史。
行政區劃
2005年,淮安市轄4個市轄區、4個縣。
淮安市 面積8962平方千米,人口523萬人(2004年)。
清河區 面積 134平方千米,人口 32萬人。郵政編碼223001。
清浦區 面積 293平方千米,人口 32萬人。郵政編碼223002。區人民政府駐承德南路66號。
楚州區 面積1439平方千米,人口119萬人。郵政編碼223200。區人民政府駐淮城鎮。
淮陰區 面積1264平方千米,人口 87萬人。郵政編碼223300。區人民政府駐王營鎮。
金湖縣 面積 737平方千米,人口 36萬人。郵政編碼211600。縣人民政府駐黎城鎮。
盱眙縣 面積2430平方千米,人口 74萬人。郵政編碼211700。縣人民政府駐盱城鎮。
洪澤縣 面積1009平方千米,人口 39萬人。郵政編碼223100。縣人民政府駐高良澗鎮。
漣水縣 面積1656平方千米,人口104萬人。郵政編碼223400。縣人民政府駐漣城鎮。
淮安市概述
淮安地處蘇北腹地,北接連雲港,東北接鹽城市,偏南接揚州市,南鄰安徽省,西連宿遷市。總面積10072平方公里,總人口524.06萬,現轄4縣4區。
淮安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秦時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境內有著名的"下草灣文化"和"青蓮崗文化"遺址。歷史上曾是潛運樞紐、鹽運要沖,明清鼎盛時與蘇州、杭州、揚州並稱為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淮安人文答萃,歷史上誕生過大軍事家韓信、漢賦大家枚乘、巾帽英雄梁紅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老殘游記》作者劉鶚等。淮安是一代偉人周恩來的故鄉,劉少奇、陳毅等許多老一輩革命家也曾在淮安留下光輝的足跡。
淮安是物產富饒的魚米之鄉。西有"日出斗金"的洪澤湖,東有盛產魚蝦鱉蟹的高郵湖、白馬湖。全境平原廣袤,土地肥沃,糧豐林茂,水域寬廣,盛產水產、蔬菜、林果、各類禽畜及優質糧油等農副土特產品,形成了蔬菜、畜禽、生豬、水產、林木等五大主導產業,是全國聞名的綠色農副產品產加銷基地。礦產資源豐富,地下蘊藏有岩鹽、芒硝、凹凸棒土、石油、天然氣等非金屬礦產,已經探明的岩鹽儲量1300億噸,居世界首位。
淮安是新興的工業城市。全市有各類工業企業近3萬家,其中包括淮陰卷煙廠等10戶大型企業集團和江蘇清印集團等50戶重點企業,形成了以化工、機械、冶金、紡織、煙草為主體並具有一定基礎的工業體系。全市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不斷升級,生物工程、節能環保、新興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正在興起。
淮安是迅速崛起的交通樞紐城市。境內公路、鐵路、水路四通八達,已經建成和即將建成的京滬、寧宿徐、淮鹽、宿淮、寧淮等五條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新長鐵路縱貫全境,水運河道縱橫交錯,初步形成了一個以高等級公路為主骨架、水陸並舉的交通網路,凸顯了淮安在江蘇乃至全國的交通樞紐地位。
淮安市位於「日出斗金」的洪澤湖東畔,古老的京杭大運河和年輕的京滬高速公路在這里交匯,璀璨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在這里共輝。市境跨古淮河兩岸,相傳大禹曾至境內治水,「使淮水永安」,市名即淮水安瀾之意。正象那悠悠的淮水,淮安的歷史源遠流長。
早在五六千年前,市境就有先民們活動的蹤跡,並留下載入史冊的「青蓮崗文化」。
~~~~歷史沿革~~~~
夏商周時期
市境已獲相當程度的開發,「交通灌溉之利甲於全國」,既有邗溝(即淮揚運河)溝通江、淮,又有陸上幹道—善道通達南北,故成為春秋戰國列強爭奪的重要地區,先後為吳、越、楚所有。
秦漢時期
秦統一六國後,推行郡縣制。市境始置縣邑有淮陰(今淮陰區碼頭鎮)、盱眙(今盱眙縣城北)、東陽(今盱眙縣馬壩)。在秦末農民大起義中,淮安人民蜂起響應。著名軍事家韓信即於此時仗劍從戎,立下赫赫戰功。西漢年間,市境又增置淮浦(今漣水縣西)、射陽(今楚州區東南)、富陵(今洪澤湖中)等縣。秦漢時期,境內農業生產條件特別是灌溉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東漢末年廣陵太守陳登築高家堰(今洪澤湖大堤)30里,遏淮河洪水,保護農田,並修破釜塘灌溉農田。鐵制農具和牛耕也得到推廣,故雖迭經戰亂農業生產仍有較大發展。同時交通運輸也有改善。秦始皇修築的馳道自境內穿過,陳登則築邗溝西道,使江淮交通更便捷。由此,承平之年,境內手工業和商業比較繁榮,文化也發展到較高水平,漢代興起家學和私學,並涌現出一批文學大家,如漢賦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
魏晉南北朝時期
市境長期處於戰爭和對峙的前沿。長年戰亂帶來的是「江淮之間,赤地千里」的凄慘景象,經濟和文化遭到嚴重破壞。值得一提的是,南齊永明七年(489年),割直瀆、破釜以東,淮陰鎮下流雜100戶置淮安縣,「淮安」之名始見。
隋唐五代時期
境內長期處於安定的環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和重新繁榮。其間大運河的開鑿和淮北鹽場的建灘對市境的繁榮產生了巨大的作用。隋大業年間,自洛陽至揚州的漕運(供給皇糧的水上運輸)要道——大運河鑿成,境內則成為漕運重要孔道。自隋至清末,朝廷一直在淮安設置官署,委派大員掌管、督辦漕運。唐初,漣水成為全國四大鹽場之一。為運銷淮鹽,垂拱年間開運鹽河,淮安鹽運又興。楚州(治今楚州淮城)、泗州(治今盱眙縣城對岸)成為運河沿線的兩座名城,其中楚州被白居易譽為「淮水東南第一州」。
宋元時期
北宋年間,境內較為太平,漕運、鹽運得到進一步發展。政府鼓勵墾殖,修復和增建灌溉設施,引進推廣「占城稻」。「黃柑紫蟹見江海,紅稻白魚飽兒女」,正是這一時期的生動寫照。南宋和金、元對峙時期,市境再度成為前線,遭受兵火的長期荼毒。經歷長期戰亂,市境一片凄涼。而由黃河奪淮帶來的頻繁水災,又使市境雪上加霜,益加蕭條。宋元時期,境內文化在太平之年有所發展,府、州、縣學普遍建立,受教育者增多。文化名人也頗多,如著名詩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主修《奉元歷》的著名盲人天文歷算家衛朴,開明清寫意畫先河的著名畫家龔開,《畫鑒》作者、著名書畫鑒賞家和理論家湯卮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盱眙第一山的宋元題刻,其中不乏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趙孟兆頁等大家的珍品。
明清時期
境內置淮安府。明永樂年間,淮安漕運又興,清江浦開始興起。明中葉以後,黃河全流奪淮,境內水患愈演愈烈,農業衰落,魚米之鄉的盛景不再。明清兩朝都委派大員駐淮治河。以清江浦河軸心的兩淮城市扼漕運、鹽運、河工、榷關、郵驛之機杼,進入鼎盛時期,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運河線上的「四大都市」。兩淮城市的繁華,帶來了人文薈萃的局面。明清兩朝僅山陽(今楚州)一縣就有進士200餘人,河下鎮還出了狀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話。這里還產生了《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著名經學大師閻若璩,「揚州八怪」之一的花鳥畫家邊壽民,中醫四大經典之一《溫病條辨》的作者吳鞠通等一批名人。
民國時期
淮安府撤銷,市境大部始屬淮揚道,後屬淮陰行政督察區。境內漕、鹽、河、榷之利皆失,進一步衰微。而長年戰亂又給剛剛興起的近代交通運輸業和工礦業以沉重打擊。中國共產黨組織於1927年成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境內成為重要的根據地和解放區,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華中軍區、蘇皖邊區政府等都曾駐節境內,劉少奇、陳毅、黃克誠、彭雪楓、鄧子恢、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人民軍隊高級將領都曾在此戰斗過。淮安人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巨大功勛。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1949年5月,成立淮陰專區。
建國後
幾經調整,至1971年今市境始全屬淮陰專區。1983年,淮陰專區改為淮陰市。1987年,轄縣淮安、宿遷改為縣級市。1996年8月,宿遷、泗陽、沭陽、泗洪四縣(市)從淮陰市析出,成立地級宿遷市,同時灌南縣劃歸連雲港市。2001年2月,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原縣級淮安市改為淮安市楚州區,原淮陰縣改為淮安市淮陰區。
建國以來,淮安人民發揚老區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後,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把一個「一窮二白」的淮安建設成為江蘇新興的交通樞紐、工業城市,全國重要的農副產品產加銷基地,江淮平原的重要商埠。
⑽ 淮安有地鐵嗎
法律分析:淮安沒有在運行的地鐵。
淮安地鐵規劃如下:
1號線串聯淮陰組團、淮海廣場商業中心、運南組團、市行政文化中心和淮安高鐵東站。
2號線串聯中心組團、淮海廣場商業中心、水渡口商務金融中心、開發區組團、生態文旅組團和淮安組團。
3號線串聯淮陰組團、水渡口商務金融中心、市級行政文化中心、生態文旅組團和淮安組團。
4號線串聯淮安站、水渡口商業商務中心、奧體中心和淮安組團。
5號線串聯淮陰組團、開發區組團、淮安組團。
兩條市域軌道線路分別為S1線(含支線)、S2線(含支線),線路總規模120.4公里。S1線聯系主城區與洪澤組團和白馬湖旅遊度假區,S2線聯系主城區與漣水城區和淮安漣水機場。
法律依據:國務院辦公廳 《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除有軌電車外均應納入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並履行報批程序。地鐵主要服務於城市中心城區和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重點地區,申報建設地鐵的城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應在300億元以上,地區生產總值在3000億元以上,市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人以上。引導輕軌有序發展,申報建設輕軌的城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應在150億元以上,地區生產總值在1500億元以上,市區常住人口在150萬人以上。擬建地鐵、輕軌線路初期客運強度分別不低於每日每公里0.7萬人次、0.4萬人次,遠期客流規模分別達到單向高峰小時3萬人次以上、1萬人次以上。以上申報條件將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按程序適時調整。